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20:03:56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财务审计部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了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由于公司的性质发生改变,要求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要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根据市局(公司)的财务制度,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汇编了**集团的财务制度。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完成20xx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部就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审计方面的工作

1、根据市局财务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对财务审计部工作的提出要求

(2)全员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要求。

2、全面迎接国家审计

为了迎接国家审计署的全面检查,根据市局(公司)审计重点,我部门对12月31日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复查,并结合内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及时为集团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对审计将涉及财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布置。

3、财务的审计、监督岗位

我们为加强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审计和监督职能,今年面向社会招聘了四位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充实加强财务的审计、审核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明确了四位同志的工作职责和范畴,要求尽快修订完善本部门各个财务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为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制定并学习了《财务审计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为了更好地履行总经理赋予的职责,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稽核检查力度,规范集团财经秩序和调动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财务审计部特制定了《财务审计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大家认真地学习和讨论,积极思考,并赞同严格按照目标考核办法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财务方面的工作

1、增强财务服务意识20xx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按“科学、严格、规范、透明、效益”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服好务作为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2、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根据集团公司规范财务管理、优化财务审核程序、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和发挥职能部门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财务审计部将财务集权管理调整为财务人员试行委派制,并采用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财务审计部主要具体负责集团公司各类资产的财务监督、财务分析及财务报告和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会计凭证的稽核等业务,充分发挥财务审计部的职能作用。

3、预算管理得到稳步推进

4、强力整顿财经秩序根据市局(公司)财经秩序专项整顿工作的安排和财务收支自查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围绕市局“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创造和积累的财富”的工作思路,以“摸清家底、揭示隐患、促进规范、推动发展”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市局(公司)的自查要求,认真开展财务自查工作。财务审计部从严从细,自上而下对“帐外帐”、“小金库”和虚列(乱列)成本费用、收入分配失真和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进行了自查,并实施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财经秩序整顿相结合,按照“边整边改”的原则,将查出来的问题根据时间、性质等分门别类,从中查找经营和管理上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指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此次的自查,切实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5、加强资金管理的作用为了规范**集团经济运行秩序,加强各分、子公司的资金管理,降低和杜绝资金的使用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集团健康发展。集团公司从20xx年8月份起将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纳入市局(公司)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我们为了保证集团资金管理中心能顺利、及时进入市局(公司)结算中心,按照市局(公司)结算中心要求,对各分、子公司的年度和月度资金收支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经营费用及财务费用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核和汇编。与此同时,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强调各分、子公司要加大催收货款力度,保证集团公司正常的经济运行。为了更好的发挥财务职能,我们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强化财务的预测、分析及筹资功能,加强对重大投资资金的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20xx年是**集团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也是财务审计部创新思路,规范管理的一年。财务审计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行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整体工作部署和财务审计工作重点,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完成了部门职责和公司领导交办的任务,取得一定的成绩。

我们公司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年度里账目一直非常良好,这也与财务审计部工作的认真努力负责有很大的关系,公司没有一笔坏账、死账,这些都归功于财务审计部的工作,所以我们要给财务审计部全体员工记一等功!

请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当前的形势,认识到我们的公司形势,在来年公司的大发展中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公司的业绩和市场决定我们要在来年中大干一场,我们一定要努力!

第二篇: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已经成为昨天。在这过去的一年,对于佳茂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进行了多项设备及原(物)料改造;也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让人感慨颇多。

今年以来,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品管部顺利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您们做一个报告,请批评指证,谢谢!

一、部门管理上运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思想规范了品管部工作流程:

今年品管部人员状况是:品管部人力:现有8人,控制范围广:包括了进料、入库、出货、生产各制程等工作。加之公司在下半年加强了品管队伍的建设,品管部同时也加强了检验人员的内部培训,同时加强了原材料和入库产品控制的力度,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加强部门管理,必须使品质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日报表对当天的工作进行记录,采用周报和月报对当周或当月工作进行并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各责任人按计划行事,并做到跟踪,验证并保证总体任务的完成。

2.对品管部各个控制作业和产品标准用文件的方式予以标准化,让各检验人员严格按文件作业,规范操作。针对原来的进料、出货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不统一,检验员检验时要经常相互探讨,并制定相关缺陷样品封存,查找产品标准并亲自参与功能测试,并将其形成标准文件。

3.建全了品管部部门质量目标,包括进料和成品漏检率、品质异常跟踪处理率、出货批次合格率等,以确保品质监控的质量。

4.加强技能知识学习,学习测试和质量检查方面的知识。以便生产能力扩大在部门人力紧张时,检验人员综合质量监控能力,确保部门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正常运作:

09年初步展开并实现以下项目:

1.为确保体系的正常运作,于12月23号ISO9001:20xx版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年度监审顺利通过。

2.统计报表完善质量记录和质量统计,现已形成品质周报和月报统计,能直观的反映各时期质量状况,以便于各责任部门/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即时改善。

3.完善公司质量目标指标,制定了统计和纠正预防措施作业办法。通过管理评审会议,对公司质量目标,于《20xx年上半年部门质量目标》进行修改。并通过《质量月报》对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真实的统计,直观的反映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标的目标指标进行跟踪,要求责任单位改善,确保目标指标的达成。

09年初步计划完成项目:。

1.拟制不良品及次品再利用,需规范对已入库成品出现质量问题的返工作业。

2.继续强化产品的入库控制力度,提升出货产合格率;

3.设定09年公司整体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

4.对文件制定的一些看法,需要一定的可操作性,即是根据真正原因或需要而制定,同时改善的措施无有效落实,但对对策的跟进效果或对策的合理性没有根本落实验证。

三、严格质量控制,完善控制流程和检测手段:

1.进料品质控制:1).修改了《IQC进料检验作业规范》、《IQC进料品质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文件,规范了进料检验作业流程和检验标准。2).严格进料检验,9月份开始统计检验物料301批,发现8批不合格。2.成品质量控制:1).拟制了《QC成品入库检验作业规范》、《生产成品包装检验作业规范》、《QC成品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文件,规范了成品检验作业和检验标准。

2).加强了制程质量控制,设计了制程质量统计报表提供给生产部加强制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并针OQC检验到不合格项要求生产部改善,从今年的成品检验结果来看,制程交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平均成品不良率从去年的10%降到今年的2.2%,提升了近7.8个百分点。

四、09年整体工作小结:

1.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品管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品管部:作业按流程、判定按标准、基本做到工作有记录、数据有统计的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并实现质量目标。2.另一方面,从整年所出的质量问题来分析,也体现了现有品质控制手段还存在不够完善,有漏洞的问题。主要是对产品检验手段和检验技术的缺乏。这也是今年品管部检验工作做得不足和遇到最大的困难的地方。必须要重点解决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和策划问题,能真正杜绝问重复产生及习惯性不良的认可。

五、20xx年品管工作规划:

时光飞逝,转眼将进入虎福之年。时值公司蕴酿突破发展和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发展之际,面对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市场的变化,品管工作任重而道远。1.过去的一年品管部人员越来越感受到公司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品管部将继续按照公司制定的总目标,将品质工作向各部门深入的指示。提升品质人员素质,即时跟进新产品、新标准。做好20xx年的品质管理策划,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在质量控制上下大力气加强对产品检验手段、项目和方法的分析研究和策划,必要时将QE工程质量机能展开将引入质量系统控制,加强质量目标的统计和品质异常的跟踪。2.品质控制机制虽然得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以20xx年初将举行的,ISO9001:20xx内审员上门或外送培训为契机,重新组建“内审员队伍”,全面开展质量体系工作。加强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对ISO9001:20xx版在5月份前需更换到ISO9001:20xx版,换版过程是:1).春节后各部门负责人需进行20xx版内审员资格培训,及时换成ISO9001:20xx版,在三月份后要运行新版本。2).在五月份CQC会进行换版的第一次审核。(如没有换版20xx版会自动失效)3).内校员资格培训,因公司比较多内校仪器,送外校费用高也不方便,需送外培训一名内校员,内校培训需在四月份前培训完成。3.推行绩效考核与5S活动:1).为更好的调动员工工作效率,响应公司薪酬改革的需要,对品管检验人员的考核工作将加强。2).需进行5S活动策划,需拟制《5S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5s工作推行实施办法》,对5S的推动组织、检查标准、各部门负责区域和责任人、奖罚办法等需全面策划讨论,预计20xx年3月份开始试验推行。4.现将20xx年品管部质量目标初步制定如下:月不良率;2%/客户投诉:一般性1件/月严重0.2件/月5.针对生产运行所出现的问题,做好各项检测工作,为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数据,同时加强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于生产异常和各种波动及时反馈。

第三篇: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财务工作二十余年,也写了近二十份的年终总结,按说,我们每个追求进步的人,免不了会在年终岁首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作为xx集团子公司的xx公司,财务部是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对内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一年里全体财务部员工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财务部的综合工作能力相比20xx年又迈进了一步。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及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20xx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今年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方面的管理

1、规范了库存材料的核算管理,严格控制材料库存的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建立了材料领用制度,改变了原来不论是否需要、不论那个部门使用、也不论购进的数量多少,都在购进之日起一次摊销到某一个部门来核算的模糊成本。2、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划了成本费用的管理,加强了运输费用的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每辆车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每一辆车当期的运输成本。为运输车辆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对财务人员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对所有成本费用按部门、项目进行归集分类,月底将共同费用进行分摊结转体现部门效益。2、国家财政部门对公司的财务等级评定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无任何前期准备的前提下,突然接受检查,但xxx财政局还是对公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给予了肯定。给公司的财务等级分数也是评定组有史以来,评给分的一家公司。3、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在集团公司的年中审计、年终预审及财政税务的检查中,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工作。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分公司以及营业点的收入、成本进行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营业点的核算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4、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关系到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决策。对物业公司本身来说,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提出应对策略,更好的改善现有状况。物业公司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业主、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债权人等,对业主而言,可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来具体监测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对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更加重大,可通过对资产负债,现金流的监测了解到企业的收支状况,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能力,便于其决策的方向。总而言之,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首先,可评价某段时期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牵扯到公司的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公司作出重大决策时,财务分析可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该决策的预算情况等都起到直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新决策实施过程中数据的对比,以便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的放向。其次,物业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通过对资产状况以及运营状况的分析来体现,可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该活动的收支状况,通过总结,下次同类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进而提高物业公司管理层的水平。同时,对物业公司财务的分析还可了解到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

2、物业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方法是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可按照分析的对象、要素、时间、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方法进行分类。

2.1按分析的目的分类

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分析,按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预测性分析、控制性分析和总结性分析三类。预测性分析发生在项目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或期初,例如承包期初或承包条件签约之前,其主要作用在于对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果以及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将会带来的预期效果,进行事前推测与分析。控制性分析发生在期中,例如项目经营活动过程之中、承包期中等等,此类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经济活动过程,揭示其中的矛盾,采取相应对策。总结性分析一般发生在期末,如财务年度的期末、季度末、月末或项目经营期末、承包期末等等,其主要作用在于总结经验、考核评比。

2.2按照会计要素分类

首先,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资产的分布状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营运、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还有助于计算物业公司的获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其次,对损益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物业公司的损益表,可让经营者了解到公司在特定时间内产生了的利润情况。公司可通过损益表了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通过对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的优势以及薄弱环节,从而在下一阶段更好的控制各项收支出成本,如何通过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争取公司的更大利益。最后,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动向。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仅仅分析以上三个方面已经远远不足,因此还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能发展。

2.3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目前,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垂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其中,垂直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部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进而了解公司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并且可以了解公司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比较分析法是对公司不同时期和空间的同质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差异,用以评价物业公司财务指标状况优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显示财务指标变动趋势,从而评价出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综合分析法弥补了垂直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公司的整体管理和经营,将二者综合,不仅能找到公司经营过程中发展特色和不足,而且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比较分析法应用较为广泛,其中,比率分析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要想更全面的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垂直分析和比较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效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物业公司的发展也应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更好的发挥物业公司的各项职能,让业主,投资者满意,这样才是物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业公司 财务分析 经营管理

1、前言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物业也随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物业管理的环境日趋成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物业公司的发展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物业公司是现代企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对财务管理的程度与其他企业是等同的。在对物业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财务分析是重中之重,财务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管理层的决策。

2、物业公司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应用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关系到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决策。对物业公司本身来说,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提出应对策略,更好的改善现有状况。物业公司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业主、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债权人等,对业主而言,可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来具体监测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对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更加重大,可通过对资产负债,现金流的监测了解到企业的收支状况,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能力,便于其决策的方向。总而言之,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首先,可评价某段时期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牵扯到公司的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公司作出重大决策时,财务分析可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该决策的预算情况等都起到直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新决策实施过程中数据的对比,以便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的放向。其次,物业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通过对资产状况以及运营状况的分析来体现,可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该活动的收支状况,通过总结,下次同类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进而提高物业公司管理层的水平。同时,对物业公司财务的分析还可了解到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

3、物业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方法是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可按照分析的对象、要素、时间、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方法进行分类。

3.1按分析的目的分类

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分析,按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预测性分析、控制性分析和总结性分析三类。预测性分析发生在项目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或期初,例如承包期初或承包条件签约之前,其主要作用在于对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果以及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将会带来的预期效果,进行事前推测与分析。控制性分析发生在期中,例如项目经营活动过程之中、承包期中等等,此类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经济活动过程,揭示其中的矛盾,采取相应对策。总结性分析一般发生在期末,如财务年度的期末、季度末、月末或项目经营期末、承包期末等等,其主要作用在于总结经验、考核评比。

3.2按照会计要素分类

首先,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资产的分布状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营运、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还有助于计算物业公司的获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

其次,对损益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物业公司的损益表,可让经营者了解到公司在特定时间内产生了的利润情况。公司可通过损益表了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通过对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的优势以及薄弱环节,从而在下一阶段更好的控制各项收支出成本,如何通过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争取公司的更大利益。

最后,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动向。

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仅仅分析以上三个方面已经远远不足,因此还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能发展。

3.3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目前,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垂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其中,垂直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部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进而了解公司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并且可以了解公司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比较分析法是对公司不同时期和空间的同质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差异,用以评价物业公司财务指标状况优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显示财务指标变动趋势,从而评价出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综合分析法弥补了垂直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公司的整体管理和经营,将二者综合,不仅能找到公司经营过程中发展特色和不足,而且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比较分析法应用较为广泛,其中,比率分析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要想更全面的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垂直分析和比较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效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物业公司的发展也应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更好的发挥物业公司的各项职能,让业主,投资者满意,这样才是物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毛金芬.浅谈财务分析指标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09.09

[2]邱有亮.通过财务分析指标透视公司未来发展趋势[J].审计与理财.2012.06

[3]李妙花.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2.22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中外合作办学;会计

对中外合作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表明,学生初入学时的语言基础和升入专业课阶段的知识储备都存着很大差异,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明确程度,学习兴趣浓厚程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等都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入适用于中外合作项目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教师备课、课堂实践、学生分层、课上或课外辅导、学习评价。实践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就感,也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教师在备课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也极大地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中外合作的国际会计的教学实践中,将基于个体差异的分层教学法应用实践,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分别以国际会计的核心课程Financial Management(财务管理)为例来阐明“教学为目标的分层过程实施”,以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来阐述“考核为目标的分层补差实施”。

一、“教学为目标的分层过程实施”

Financial Management(财务管理)课程是中澳合作国际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本身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较为全面的掌握会计与管理知识,进行财务信息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要求教师应依照教学目标, 从低层起步,同时兼顾高层,教学中严格控制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努力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上。分析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后,决定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会计专业基础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分层,分为基础知识掌握层次和综合应用提升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比如在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 RATIO ANALYSIS (财务比率分析),基本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计算各项相关的财务指标,而知识综合应用则要求学生根据计算出来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甚至分析企业下一个财务年度应当如何改善和提升的财务措施。选取例题:

分层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准确计算各项相关的财务指标,该目标对象是全体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为:

教学分层的另一层次,知识综合应用则要求学生根据计算出来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甚至分析企业下一个财务年度应当如何改善和提升的财务措施。学习成果展示为:

根据学习目标不同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创造一个自由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面向全体学生,也必须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分层教学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改变用同一教学目标、进度、方法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中分析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专业上学有所得,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考核为目标的分层补差实施

由于中澳合作的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执行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即中方教师负责平时的授课,考核方式为30%教师平时考核+70%期末澳方出卷考核,其中澳方出卷考核模式中,从考卷的命题、考试组织、试卷批改、成绩整个过程都由澳方教师负责,真正实现教考分离,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因而学生通过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在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且在平时和期末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分析,将学生分层,每个“学生层”实施小范围教学。甚至对需要的学生提供是一对一的“补差教学”。

该题目是本课程考试的重点题目,但对会计知识要求的比较综合,通过这道测试题目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将学生按照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按照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良、中等、欠佳三个层次。教师根据这三个不同的学生分层采取不同的课内或课外的辅导措施,以帮助全体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对成绩优良的学生以鼓励总结为主,并且可以给予更高的考试要求以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对其辅导可在课堂内完成。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总结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强调题目的正确性,辅导可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尤其重要的是成绩欠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学习动机不足,因而对于综合性的报表类题目掌握难道较大。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对一的对该层次学生进行辅导,发现并现场解决其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问题,将难题逐个击破,最终使得学生全面掌握报表编制的题目,达到课程考核的要求。

这种分层教学极大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有效的解决平时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对学生掌握知识并顺利通过考试起到了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

基于学生个性化差异要求教师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教学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也提升了自身素质,在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控 采购经营 降低成本

在本钢的企业经营中,财务的管控作用愈来愈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上游采购资源的投入,中间生产环节的管理,到产品的产出、直至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化采购的管控作用。

一、通过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参谋作用实施管控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体系的动荡,钢铁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而这些财务风险的存在,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地分析原因,有效地采取管控措施来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将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与北营公司重组之后这对于本钢这样特大型钢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针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购、生产、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等方面存在等风险,有效地采取措施来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从而使本钢企业走出财务困境,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首先,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应直接参与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组织、编写公司财务年度预算、决算,对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对采购、生产、销售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生产经营成本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在制定和下达财务经营成本管控指标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更贴近实际和科学合理。

其次,要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比如做好信息收集。这种市场信息的收集不仅要收集采购销售的市场情况,还要对国外国内采购销售信息、钢铁生产信息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等进行全面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在多变的市场中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才能给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再次,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财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原燃料结算、估价入账情况、应付账款等进行定期的分析,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采购成本、原燃料结算、应付帐款支付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经营决策。每月对原燃料结算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原燃料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对已经结算的原燃料核定量和估价入账的差量核对准确及时,对每月与供应商产生的质计量异议和需要降级结算的原燃料都要在会议上进行及时地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商务纠纷。同时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除此之外,财务部门要力求与采购部门相互配合,财务部门要对采购部提出采购成本控制的理论指导,同时采购部门要对财务部门提供可靠的采购成本数据和技术方案。例如:采购部门每月计划采购数量、采购成本单价、运费、采购资金额度以及计划外采购情况都要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对企业的原燃料采购决策的制订和讨论,必须要财务部门全过程的参与,不能抛开财务部门去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去制定和决策。

二、通过发挥财务部门的中心组织作用实施管控

第一,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一个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如何,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比如:本钢板材公司这样的单位,每年原燃料采购总值达400多亿元,那么,每吨采购价格降低1元钱,就是4000万元。而在生产过程需要怎样的精细管理才能节省出4000万元呢?当然,这不是说只抓采购和销售,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中间环节就不管了,这也是不对的。但是要抓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矛盾。企业经营决策领导应让财务部门在原燃料采购中去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第二,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要对各生产厂矿进行降成本的业务指导和财务管控宏观指导,强化全公司人员的成本意识,如果企业员工没有成本意识,那么这个企业终究会亏损倒闭。所以,一是指导制定出科学的考核体系,让各个子公司在这个体系下接受严格考核。二是组织全体职工制定出降成本,降费用及挖潜,技术改造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第三,发挥好协调作用。要积极协调各采购部门,围绕成本开展各项工作,要定期地召开成本分析协调会议,对采购价格、销售价格、生产成本、消耗指标、市场形势、质计量异议处理、存货资金管理、企业融资风险、进项税销项税的抵扣情况等,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针对当年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此外,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降成本的中心组织部门,发挥其积极的组织作用,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采购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调整。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理,提出改进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财务管理部门要从核算统计型职能向财务管控型职能转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控相关制度,通过完善的管控机制,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纳入管控制中,大额资金调度、对外投资、技术改造、提供担保、固定资产出借租赁、资产置换等实施有效管控,从管理上也能堵塞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浪费漏洞。

三、通过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实施管控

本钢要想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的出色,就必须依靠和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因为它的工作好坏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制定出一整套审计监督管理制度,来保证本钢经济效益提高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一是要坚持审计制度。对采购单位的采购情况,订货合同的履行情况,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控制情况,销售部门的销售情况,销售量与销售费用的比率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计。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纠正,严重问题要依法进行追究,绝不包庇纵容。

二是要坚持监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积极的参与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财务部门要从原燃料的资源调查、市场信息收集、订货谈判、合同签订、资源进货、财务结算付款、生产组织、消耗成本分析、产品销售等这一全过程实施监督。监督其是否存在虚假信息,是否有出卖本企业利益的行为,是否履行了供货合同,结算付款是否按财务规定办理等等。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重述报表;前期差错;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监管与制度建设逐年完善,金融市场秩序逐步健全。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我国在2008年之后称之为前期差错更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信息的披露和更正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与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重述报表的原因、报表本身及对应上市公司的特征、市场对重述报表的反应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文献进行梳理。

公司财务报表重述主要指上市公司为纠正过往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错误、纰漏与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项目,进行的对历史会计信息的二次表达,包括补充公告(对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的补充说明)和更正公告(对有误或不准确事项的再陈述)两类。魏志华等(2009)对我国重述报表的上市公司数量进行了测算,认为各类报表的企业占比超15%。何威风(2010)统计发现1999年~2007年A股上市公司重述报表数量由42家上升至133家,增长超过200%。余小燕(2008)的文章则指出我国A股企业在2002年~2006年期间过会计差错更正的企业数达991家,占全部上市企业数量的30%以上。其中重复会计更正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60%以上,可见会计重述的具有较高的复发性,或因于企业自身的低下财务核算能力或故意舞弊作假。

本文对于我国会计重述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首先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重述的原因是什么,有哪几方面因素导致?其次是我国会计重述报表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值得研究者和投资者关注。最后是作为对原会计报表的内容更正,重述报表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交易量等有何影响?即重述报表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一、 我国会计重述报表披露的原因

部分研究认为恶意的调减当期损失是披露财务重述报表的重要动机之一。郑波(2002)认为重述报表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目的是将当期损失转嫁平摊至过往财务年度,用以粉饰当年的利润表。

王啸、赵雪媛(2003)认为上市公司为保证再融资资格,降低再融Y成本,会对过往财务数据进行恶意重述,以避免连续亏损或实现扭亏。

郭超贤(2003)探究了成功扭亏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重述操纵盈余的问题。其文章选取了2002年间28家自愿更正且同年度成功扭亏的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大量企业会通过巨额调减年初留存收益,将过往亏损年度的部分收益转移到当期。其本质为牺牲本已亏损的往期财务数据来保证本年度正的净利润。因此他认为上市会计重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扭亏为盈而恶意操纵利润。

王立彦、伍利娜(2003)对02年进行重述的120余家企业进行了重述原因的分类统计,其原因及对应比例如下:39.7%的重述原因为计算和校对失误;26.4%来自于新的监管准则;40.5%则属于对敏感问题进行说明,包括关联交易、重大事项、投资者质询等;6.6%则是由于被事务所出具了有条件的审计报告而不得不发出的更正公告。

陈凌云(2005)认为我国重述报表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主动补充更正型和被动监管更正型。前者来自于上市公司处于盈余管理等原因主动披露对前期财务信息的更正,后者出于审计所和监管部门的会计差错发现,被强制要求更正。

二、 会计重述报表的公司的特征

在重述报表本身的内容方面,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涉及科目广、利润调整为主、格式不规范以及重复修正频率较高。陈斌、续芹(2003)通过研究2002年上市公司的重述报表发现了以下几点特征:(1)会计数据修改是会计重述报表内容的最主要类别,约占总数的40%,其次是财务报表的补充,占18.59%,再次是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变动,占10.9%;(2)重述报表相较于原报表较为滞后,作者统计的156份重述中重述报表平均滞后原报表近一个月,能够在5天内更正的不及14%。(3)重述格式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4)对于同一事件、同一科目常常需要多篇重述进行纠正追述。

雷敏等(2006)以1999年~2003年间的重述为样本,发现许多重述报表修正幅度巨大,重述前后的财务数据相差甚远。另一方面,重述报表所涉及的项目包括收入、费用、关联交易等11个门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科目,且对于是否披露重大不利事件存在着极强的随意性,隐瞒或掩饰常见不鲜。作者通过研究1999年~2003年的中报和年报还发现对利润有潜在重大影响的更正报告占比约为46%~65%,其背后可能隐含着上市企业恶意粉饰会计数据的经济意图。

曹阳和王京京(2012)则指出,我国财务重述比较集中的行业为制造行业和房地产行业,重述公司比例逐年上升。重述内容中,调减利润占比约为55%。

余晓燕(2007)认为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政策的完善和监管体系的严格化,重述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之间样本数量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对重述的主观动机陈述不明朗,表现为超过一半的重述报表中未在附注里披露重述的提起方。在披露提起方的重述报表中,仅有13%是由上市公司本身发起的,超过30%的重述提起方为公司外的注册审计、会计师或监管部门。在重述报表的披露质量方面,整体而言重述报告的质量不及原报告,表现为格式混乱、差错发生的时间及原因模糊、重述提起方界定不清以及对会计指标的影响阐述不清等。

同时,重述报表的上市公司本身在该年度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特征。例如李宇(2005)将财务重述作为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主动性动机进行了讨论,通过选取1998年~2003年期间了重述的共13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高报而非低报其盈余缺误。而当期亏损、企业规模偏小、债务杠杆比率较高以及线下项目收益率偏低的上市企业更倾向于多计盈余。作者认为这一结论验证了重述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手段这一猜想。

陈凌云(2005)将重述报表称之为“年报补丁”,并研究了2001年~2003年间重述报表的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征。他发现:(1)这些公司与同行业未重述的企业相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利润及现金流水平更低,财务状况更差;(2)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常常较高(重述报表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持高增长率),但主营利润增速较缓慢;(3)负债水平更高,资产风险水平较高;(4)信息披露质量随负债率上升而下降。另外,出具重述报表当年为制定审计所第一次审计的比例也较高,说明更换审计师显著提高了重述报表几率。类似的,陈凌云和李|(2006)选取2001年~2003年数据,考察了重述报表的公司的财务指标特征。他们发现相较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而言,这些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总资产增长率偏高、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偏低且审计报告质量不足。

还有一部分文献探究了重述报表的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独立审计师等方面的特征。杨忠莲、杨振慧(2006)的文章通过配对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2002年~2004年的七十余家了重述报表的上市公司,以研究它们的董事会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兼职公司数与重述报表概率成反向关系,可能原因是较专注的独立董事在发现报表会计差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一结论与作者的原假设相反;(2)设置了审计委员会的企业较不容易重述;(3)董事长同时兼任CEO时,重述概率下降,因为前者意味着公司管理更规范;(4)独立董事人数与工资水平对重述无显著影响。

王霞、张为国(2005)研究了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差错发生时及后续重述时所起的作用。样本方面,他们选取1999年~2002年期间A股市场576财务重述报表(主要集中在2001年~2002年)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核意见。其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述期间和差错期间,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比例均超过75%,而在非标无保留意见中加说明段方式的审计意见占绝大多数。作者认为这意味着会计师很可能在差错发生当期便发现了问题,但迫于外界压力或其他原因放弃了对错误进行更正。

黄志忠、白云霞和李畅欣 (2010)以2002年~2006年间465家重述报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公司会计差错发生之间的关系,指出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外部股东监督以及非国有控股四个特征均可以有效降低重述发生的概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三、 Y本市场对于重述报表反映

会计重述报表由于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之前财务数据的更正,因此常常会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信心。Wu(2003)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对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的影响。文中作者估计了公司宣布财务报表重述信息前后其股票盈余反应系数参数的变化并发现当公司没有重述时,盈余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即盈余反应显著为正且绝对值较大。但这一显著性在重述报表后显著下降。其背后的逻辑是市场由于观察到重述报表的而不再信任对应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准确度,使得披露的新会计信息难以在短期内对资产价格产生有效影响。

李若山、史学军、谭菊芳(1999)是我国比较早的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更正公告对投资者造成的亏损的文章,其文章以上海贝岭1998年9月25日的更正公告为案例,根据当日近6%的跌幅以及市场交易量,测算出该报告当日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一千万元,给部分投资者账户带来了严重亏损,市场影响恶劣。

潘琰、辛清泉(2004)采用抽样调研的方式,采访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关于重述报表的看法。样本中近3/4的投资者对重述报表表达了消极看法,近1/4人士认为其合理。关于投资者如何看待重述报表出现的原因,36%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盈余管理是重述报表的主要动因之一;35%的人则认为企业管理能力低下、企业本身存在监管问题是重述报表的主要原因;约22%的受访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频繁修改会导致上市公司不断修正过往财务数据;最后,有8%的被访者认为是外部审计师的疏忽导致重述报表。

在股票价格与重述报表关系问题上,绝大多数实证文献均发现不同窗口期、不同时间点的重述报表均会导致对应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显著的负向异常收益率,但这一负收益率水平或与重述涉及科目、重述方向或报表的其他特征相关。

陈璐(2007)较为全面的研究了股票市场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反应。其研究结论指出:在上市公司重述财务报表的窗口期内,其股价会出现显著下跌,表现为累计异常收益率明显低于同行业未重述的公司。文章还发现:重述中调减公司盈利水平的报告所带来的股价下跌与盈利水平调增或不变的重述报表相比,所带来的股价下跌差异并不显著。换句话讲,投资者对重述内容的方向性并不敏感,而对重述的这一行为本身则会做出显著的负反馈――无论正向抑或负向的变化都会导致股价的相对下跌。

姜英兵、崔刚与汪要文(2010)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2008年共425份财务重述报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1)有3/4的重述内容涉及调减企业净利润;(2)重述所涉及科目包括成本、估值、税费等各方面且主观更正意愿不高;(3)以重述后3个交易日为统计窗口期所得到的平均累积异常收益率为-0.2%且显著,中位数为-0.5%。王清刚和尹文霞(2011)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重述中如果涉及对利润、盈余与税费相关科目的调减,则会对股票价格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

部分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讨论了市场与投资者关于重大重述报表事件的反应。首创股份在2004年实现每股收益0.45元,超2003年度600%,其原因为首创股份于2004年了财务重述,将03年度下调了净利润3.37亿元,每股收益由0.37元下降为0.06元,导致该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针对这一事件,林建秀(2005)以及黄世忠、叶丰滢(2006)等文献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发现许多投资者会误将下调过往利润理解为上调利润增速从而增加股票估值。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投资者特别是散户对会计信息阅读能力的低下。

曾莉(2003)研究了市场对“重述”这一行为的预期水平或内幕消息泄露水平,发现2001年重述报表的沪市股票在其当年年报前后,并未出现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大幅波动。这可能说明修正性报告的或因内幕消息泄露而被市场充分预期。

例如总结来看,市场中投资者对于重述报表的通常呈消极反感的看法,对应上市公司的股价在窗口期内也常常呈现下跌态势,且下跌常常与重述方向无关,仅与重述事件本身发生与否有关。但另一方面从较短窗口期看,市场充分预期与内幕信息泄露等原因也可能会导致重述报表对短期股票价格影响的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魏志华,李常青,辉.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2009,(8):31-39.

[2] 曹阳,王京京.199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趋势与特征――基于财务报表重述行为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18):70-72.

[3] 陈斌,续芹.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现象透视[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9):70-71.

[4] 陈凌云.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来自年报补充及更正公告的初步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2-16.

[5] 陈凌云,李|.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2):35-42.

[6] 陈璐.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股票市场反应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7.

[7] 郭超贤.会计差错更正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3,(4):40-42.

[8] 何威风,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10,(7):144-155.

[9] 黄世忠,叶丰滢.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J].财会通讯,2006,(1):14-19.

[10] 黄志忠,白云霞,李畅欣.所有权、公司治理与财务报表重述[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5):45-52.

[11] 姜英兵,崔刚,汪要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趋势与特征:2004-2008[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0, 24(2):17-27.

[12] 雷敏,俏姆妫吴冲锋,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补充更正问题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6,28(4):38-43.

[13] 李若山,史学军,谭菊芳.会计信息更正的代价――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盈利预测报告错误分析[J]. 财务与会计,1999,(4):34-36.

[14] 李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发生动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5.

[15] 林建秀.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区别――由首创股份2004年利润大幅增长引发的思考[J]. 财会月刊,2005,(30):56-57.

[16] 潘琰,辛清泉.解读企业信息需求――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探索[J].会计研究,2004,(12):14-22.

[17] 佘晓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8.

[18] 王立彦,伍利娜.公司年报披露预约日变更及披露后更改行为――基于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3,(6):102-112.

[19] 王清刚,尹文霞.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市场反应研究[J].经济管理,2011,(7):112-120.

[20] 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5,(3):56-61.

作者简介:程坦(1989-),男,回族,山东省威海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李江源(1989-),男,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地区金融、地方政府融资。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活动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一方面主要是具体内容的精细化,而另一方面就是实施举措、措施的精细化。内容精细化就是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体工作实施流程逐步面向全面型与分析型转变。分析型是从财务管理数据对其进行结合多方面因素,并加以从中提炼、总结、整理,使之成为深化后的剖析数据,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明了清晰的重要决策信息,而这类决策性信息要有依据性,而不像财务会计报表中的数字加以归纳、总结和说明那么简单。现代化企业的财务制度正逐步试着完善构建,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变为更为精细、细致化得严谨管理,包括对筹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投资效益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规范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它赋予了企业的综合性理财掌控的权利,同时也将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挂钩,把现代企业理财获利的实现过程置于流动变化性、高风险性的市场经济中。鉴于此,这就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构建全面、健全的财务分析体制,可使企业的决策充分发挥实际效用,从而在评价财务具体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运作产生的业绩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潜力,促进财务工作制度的逐步改进、完善。例如,财务部门在财务报表和内部成本费用信息的基础上定期提供包括资产负债表、内部损益表和公司绩效指标架构图在内的财务分析体系,让相关负责人凭借具体数据,清晰地了解到公司的运营体系、以及所存有的不足之处,以及有针对性的改进的方向,这就使管理人员清晰的认知到公司的差距和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进而为内部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分析不但要从财务视角剖析经营现状,还要对未来经营提供财务支撑。

(一)施行全面性预算管理

企业的全面性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不断的增效前瞻性,进而才能结合时下的市场经济,实现管控成本。预控管理包括企业的资产支出管理以及资产收益管理,企业应依据每个年度的资产投资情况与该集团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规划,搞好年度性资金支出预算,并根据形势下的市场经济趋势确立出本企业的资产支出的结构与规模。另外,要对企业的盈余资产做出合理的调整预算,进而明确出资产盈余资金的流动方向。公司财务管理必须做好资产收益的预算工作,制定明确的收益目标,并将收益目标合理分解,层层落实。

(二)强化企业内控控制体制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认知,对企业的风险性做出有效预判,并实行具体防控、规避方案是企业内控制度永恒不变的主体;而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就务必完善并构建出适合企业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能够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内控制度的设立,两者之间是相互相依相存,互相推动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内控制度的确立,两之间还有共同之处,就是确立了企业经营的控制节点,从而企业围绕着控制节点,实施具体的规范性防控措施,可有效的防控财务风险,进而规避了风险,保障了企业经济实体效益。

(三)建立精细化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

作业成本法与企业常规的成本计算控制法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优势,就是能够对不同的经营对象的共同费用,通过分析和追踪进行准确分摊。成本作业法的运用,能对各个成本费用科目、流程管理作业、企业的生产成品与服务等进行有效深入研究,从而科学、系统地设立成本控制模型,进而使企业的成本通过成本作业法的施行充分的表现出来,最终分摊到最终的成本对象。

通过精细化的作业成本法可以逐步确立出成本管理体系。为此,应充分站在企业的业务部门角度出发,并确立具体管理机制,同时应该对企业的生产对象构建出成本作业中心,就好比企业的生产车间,可完全设立为生产作业中心,如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或占用的资源可直接计入(或分摊计入)相应的产品。有的部门直接与作业相关,如售后服务中心,所发生费用应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如受理数量)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中。还有些综合部门承担多种作业,需要相应设立多个作业成本中心。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上层部门较容易确定其与产品的关系,设置成一个作业成本中心即可,但企业的基层部门存在较多的综合功能部门,甚至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这为确定作业成本中心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基层部门往往发生费用少,本着效益原则,应尽量避免分设作业成本中心,一般分设的成本中心不宜超过三个。

(四)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大量的财务处理信息的积压下以及决策层需要各类渠道的有利信息依据做支持,财务部门往往压力剧增,因此财务精细化管理在保质保量又保证速度的前提下,信息建设就成为必然趋势。可以说,财务部门的信息建设是企业财务的“硬件”,而精细化管理就是配合硬件执行的“软件程序”,比如像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对资源、业务、决策等,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结构梳理。企业建立起明确的信息沟通渠道、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分析等“程序”,就是财务精细化管理所运行、执行的主要工作。另外,就是要不断强化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行二次教育,对参与到的信息流程体系的工作人员加以严格性的培训,这是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履行的措施,同时也是当今各个机构部门必须共性要求的一点管理策略。只有这样,财务数据的传递、整理、有效分析、参考衡量等才能务实高效。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和强化财务基础性工作

当前,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基础性工作都比较薄弱。就比如,很多企业财务部门,无财务详细信息渠道资源信息、无业务流程信息,就算有相关的详细数据,也并不完整,科目设立不符合现行企业的管理需要。财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流程的运作根本,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实施措施的开展。

(二)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执行力

企业要对自身的运营机制以及运营特点加以深化认知、熟知,从而可对自身的各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才能有针对性进行分解,明确节点控制的内容,以及完成控制时间的具体规划和相应的实施标准;企业在编制好《财务流程节点控制表》后,应在原有加大监管力度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梳理财务工作流程的漏洞与不足,以促进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又给财务部门减缓了工作压力,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化、具体化、合理化,因此,梳理财务工作流程使得财务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得以不断优化,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制定形势下的工作计划,对工作成果进行反馈

传统的财务工作是墨守成规式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从传统的成本会计发展到现代的作业成本法,预算会计为及时掌握财务年度工作计划进展和完成情况,应及时建立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按照科室分工及处领导批示,并根据工作进展和对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主要包括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文件处理情况、领导交办工作落实情况。

三、结语

当即企业受金融危机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影响,就致使企业务必需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另外,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从当前企业的财务发展来看,逐步引入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已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继军.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精细化管理模式[J]. 北京物资流通, 2006,(04)

[2]武守勇.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11)

[3]张国寿.财务精细化管理讲求三个概念[J]. 中国邮政, 2009,(09)

[4]敖四林.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执行力[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9,(03)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8篇

《孙子兵法》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素质是企业优质服务的基础。我们将把培养一支专业、高效、严格管理的服务团队作为200/年物业开展内部管理的基本战略,实行严格管理,善待员工的方针,开展系列的培训计划、绩效考核,推进企业文化,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工作目标:

人员当月流动率小于5%

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人员招聘到岗率达到98%

员工生活满意度达到90%

1、团队的建设在于制度化的管理,人事行政部年度首要工作是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责任制,把责、权、利充分统一,落实到位。推行与之相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绩效源于执行力,执行力源于细节,人事部计划以保安部作为试点,对每个岗位提出具体的岗位职责要求,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明确工作标准,提高自我提升的动力并逐步推广。在各个岗位上采取绩效管理,力求在三月份全面覆盖,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团队的执行力度。在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人事行政部将加强监督的力度,对岗位的操作和执行进行有计划巡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人事行政部将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部门工作的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业务知识培训和企业精神相结合,坚持正面灌输,强化理念,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要求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100%业主第一”。以企业精神和宗旨作为统一员工意志,述职报告统一行动的共同基础。在人事管理流程中,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对入职、转正的员工严格按标准把关,逐步提高员工素质,继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3、在提高管理要求的同时,更进一步关心员工生活,重视员工需求,加强员工宿舍、饭堂的管理,组织相应的员工生日活动、团队活动。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以多方渠道听取员工意见加以综合,并及时给予改善。

4、效益是企业的最终目标,通过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人事行政部将重新审核各部门、岗位人员定编的情况,避免人浮于事,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服务团队为目标,严格控制人事成本。

5、行政方面,将以配合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需要为前提,积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大力配合。修正现有的工作程序,使之更标准化、规范化。及时完成物料采购,严格管理物料的采购、使用控制流程,重视公司资产、仓库、车辆的管理,堵塞漏洞,做好把关的工作,保证公司财物、利益不受损失。

二、客服中心

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为主,客服中心是整个物业公司的服务窗口。为此,服务中心将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规范管理、追求创新、至诚服务。不断提高江南世家物业价值,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

工作思路:

强调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管理程序;

强调团队的有效运作和服务流程;

强调公众服务的规范化与特约服务的个性化;

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的人性化;

致力于建立与业主有良好沟通的和谐社区。

目标设置:

客户综合满意率不低于90%;

服务综合及时率不低于85%;

业务技能培训100%;

小区绿化完好率不低于90%;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60%;

管理费收费率一期逐步达到70%;

二期收费率达到90%;

生活垃圾日清率为&n

bsp;100%;

工作重点:

根据对2005年的工作回顾和反思,20*年将致力于加强规范管理、协调沟通、落实执行,以提高管理服务效能,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1)制定、完善工作手册,使员工翻开手册即可操作,如《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使每一位员工了解工作规程,熟悉管理程序,达到规范自我、服务业户的目的。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务、技巧、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服务中心员工水平。尽快带领出一支业务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员工队伍。对进入服务中心工作的员工严格把关,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对不称职员工坚决撤换。

(2)小区的环境管理极为重要,如何为业户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以往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保洁工作责任到人,督导、检查、培训落实到位,才能充实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认真地去做好每天的保洁工作。积极宣传环保意识,使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3)根据目前的收楼情况,强化对工程维修的监管力度,与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完成收楼任务。

(4)对物业管理费收取率较低的现状,由于综合因素较多,将通过定期开展社区文娱活动、定期安排上门家访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与业户进行沟通,听取业户的意见。接受合理的要求及意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提高管理质量;对于超出管理标准的要求,按国家及有关规定向业主耐心解释,并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宣传,以转变以往固有的观念,争取业主的理解,对经解释无效拒交管理费的业户,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建立与业主的良好沟通,共建和谐社区。

(6)协助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实行业主自治,共同管理。

三、工程维修

四、保安部

保安部针对20*年总结和分析工作情况,继续坚持以固强补弱和狠抓落实为中心,以做好安全和服务工作为前提,搞好团队建设。结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管理方向,做好小区的全面安防工作,保证人、财、物的安全,配合客服,加强对小区的巡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

住客及公司综合满意度95%;

无因管理责任事故率0;

新员工岗前培训率100%;

不合格项整改率100%;

员工流动率≤20%(不包括非正常流动率);

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率为98%;

非正常投诉率低于2%。

1、做好《百日安全无事故评比活动》方案的实施

并全力配合做好二期水乡别墅外售和收楼工作及本部相关工作事项的接管,同时全面做好二期有关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树立保安队伍的形象。

2、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小区各项安防工作,节日前小区安全大检查,由主管领导负责;同时落实好春节期间主管领导巡查和值班;明确强调放假不放制度;组织和安排好春节期间部门员工的业余娱乐活动。随着本部人员增加和三期宿舍篮球场地的修复完工,拟成立物业公司篮球队,既可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又可为公司联谊公关比赛做好准备。

3、保安部将于1月份开展为业主或客人优质服务月活动,体现保安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同时建立良好的口碑。

4、做好一二期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和完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智能化系统操作规范培训,逐步改变完全靠“人防”的管理模式。同时设专人负责在监控中心上岗,保证小区24小时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安防标准。

5、针对一、二期消防设备设施的分布和配备情况,更进一步完善设备设施管理和使用运作培训,同时加强日常消防培训和突发事件处理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将小区日常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家居与森林防火、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安防常识制作后派发业主,提高安防意识的宣传和群防群治工作。

6、做好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对保安员管理方向是力求转型和建设成为强有力综合型的队

伍。结合保安职业特性,在年初人员流动高峰期前做好人员安抚工作,加强与人才市场、部队和保安学校的联系,做好人员补充储备工作。全年退伍军人占总人数比例为75%,其它占比例为25%(保安学校、警校、武校人员)。发挥和利用现有人力创造最大价值,做好物业公司排头服务部门。

7、加强骨干队伍的建设,拓宽员工知识面,条件允许组织骨干参观兄弟单位学习,查找自身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和层次,(骨干队伍)使用原则为能者上、庸者让,每季度开展工作自评,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时工作述职。

五、会所经营

20*年上半年将继续以服务为先、效益为本的经营方针,积极配合营销及客服工作的开展。采取灵活的经

营手法,推出更贴身的服务,把会所经营做到推陈出新。在内部管理上,加强本部门各经营点的协调合作性,着力增强和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强餐厅出品管理工作,在饮食出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做好小区配套服务工作的开展。

工作目标

力争半年创收3万元;

六、财务管理

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和财务年度工作目标,促进效益增长,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资金、资产、成本、采购价格的管理和控制。在把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建立规范的账务管理,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加快科耐物业管理的投入使用。为全面完成物业的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制定物业财务部06年上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工作目标:

服务满意度90%;

控制亏损在20万元以内;

建立君华物业成本库;

1、物业财务部在集团财务中心的统一指导下,根据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结合物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详细完整的成本库,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提供最真实的财务数据。

2、负责公司资金计划的制定与跟踪对比,管理台帐的登记与财务状况分析,并向管理层提供财务报告,进行成本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力争控制半年亏损额在20万以内。

3、以服务为宗旨,与客服中心一起做好管理费的收缴工作。对于前期欠费的业主要与客服中心配合,一起商定催缴的办法,争取催缴率达到30%。把物业公司的收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4、负责各种款项的审核,规范财务付款审核程序,进行新的财务制度的培训。主要是对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本部门员工组织一起学习新的财务制度,对以前修改的部分要进行重点的讲解,新的制度实施后,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财务部门进行监督把关。

5、完成0*年的年终财务总结,进行财务状况分析,编制财务报告。并且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编制0*年上半年资金计划,上报集团资金计划部,根据集团批准的资金计划,合理安排物业公司06年上半年每个月的资金,并与各部门协商对一些付款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9篇

《孙子兵法》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素质是企业优质服务的基础。我们将把培养一支专业、高效、严格管理的服务团队作为××年物业开展内部管理的基本战略,实行严格管理,善待员工的方针,开展系列的培训计划、绩效考核,推进企业文化,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工作目标:

人员当月流动率小于

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

人员招聘到岗率达到

员工生活满意度达到

⒈团队的建设在于制度化的管理,人事行政部年度首要工作是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责任制,把责、权、利充分统一,落实到位。推行与之相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绩效源于执行力,执行力源于细节,人事部计划以保安部作为试点,对每个岗位提出具体的岗位职责要求,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明确工作标准,提高自我提升的动力并逐步推广。在各个岗位上采取绩效管理,力求在三月份全面覆盖,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团队的执行力度。在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人事行政部将加强监督的力度,对岗位的操作和执行进行有计划巡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⒉人事行政部将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部门工作的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业务知识培训和企业精神相结合,坚持正面灌输,强化理念,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要求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业主第一”。以企业精神和宗旨作为统一员工意志,统一行动的共同基础。在人事管理流程中,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对入职、转正的员工严格按标准把关,逐步提高员工素质,继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⒊在提高管理要求的同时,更进一步关心员工生活,重视员工需求,加强员工宿舍、饭堂的管理,组织相应的员工生日活动、团队活动。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以多方渠道听取员工意见加以综合,并及时给予改善。

⒋效益是企业的最终目标,通过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原创:人事行政部将重新审核各部门、岗位人员定编的情况,避免人浮于事,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服务团队为目标,严格控制人事成本。

⒌行政方面,将以配合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需要为前提,积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大力配合。修正现有的工作程序,使之更标准化、规范化。及时完成物料采购,严格管理物料的采购、使用控制流程,重视公司资产、仓库、车辆的管理,堵塞漏洞,做好把关的工作,保证公司财物、利益不受损失。

二、客服中心

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为主,客服中心是整个物业公司的服务窗口。为此,服务中心将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规范管理、追求创新、至诚服务。不断提高江南世家物业价值,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

工作思路:

强调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管理程序;

强调团队的有效运作和服务流程;

强调公众服务的规范化与特约服务的个性化;

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的人性化;

致力于建立与业主有良好沟通的和谐社区。

目标设置:

客户综合满意率不低于%;

服务综合及时率不低于%;

业务技能培训%;

小区绿化完好率不低于%;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管理费收费率一期逐步达到%;

二期收费率达到%;

生活垃圾日清率为%;

工作重点:

根据对××年的工作回顾和反思,××年将致力于加强规范管理、协调沟通、落实执行,以提高管理服务效能,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制定、完善工作手册,使员工翻开手册即可操作,如《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使每一位员工了解工作规程,熟悉管理程序,达到规范自我、服务业户的目的。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务、技巧、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服务中心员工水平。尽快带领出一支业务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员工队伍。对进入服务中心工作的员工严格把关,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对不称职员工坚决撤换。

()小区的环境管理极为重要,如何为业户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以往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保洁工作责任到人,督导、检查、培训落实到位,才能充实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认真地去做好每天的保洁工作。积极宣传环保意识,使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根据目前的收楼情况,强化对工程维修的监管力度,与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完成收楼任务。

()对物业管理费收取率较低的现状,原创:由于综合因素较多,将通过定期开展社区文娱活动、定期安排上门家访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与业户进行沟通,听取业户的意见。接受合理的要求及意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提高管理质量;对于超出管理标准的要求,按国家及有关规定向业主耐心解释,并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宣传,以转变以往固有的观念,争取业主的理解,对经解释无效拒交管理费的业户,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建立与业主的良好沟通,共建和谐社区。

()协助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实行业主自治,共同管理。

三、工程维修

四、保安部

保安部针对××年总结和分析工作情况,继续坚持以固强补弱和狠抓落实为中心,以做好安全和服务工作为前提,搞好团队建设。结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管理方向,做好小区的全面安防工作,保证人、财、物的安全,配合客服,加强对小区的巡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

住客及公司综合满意度;

无因管理责任事故率;

新员工岗前培训率;

不合格项整改率;

员工流动率≤(不包括非正常流动率);

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率为;

非正常投诉率低于。

⒈做好《百日安全无事故评比活动》方案的实施(××年月日至××年月日),

并全力配合做好二期水乡别墅外售和收楼工作及本部相关工作事项的接管,同时全面做好二期有关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树立保安队伍的形象。

⒉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小区各项安防工作,节日前小区安全大检查,由主管领导负责;同时落实好春节期间主管领导巡查和值班;明确强调放假不放制度;组织和安排好春节期间部门员工的业余娱乐活动。随着本部人员增加和三期宿舍篮球场地的修复完工,拟成立物业公司篮球队,既可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又可为公司联谊公关比赛做好准备。

⒊保安部将于月份开展为业主或客人优质服务月活动,体现保安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同时建立良好的口碑。

⒋做好一二期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和完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智能化系统操作规范培训,逐步改变完全靠“人防”的管理模式。同时设专人负责在监控中心上岗,保证小区小时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安防标准。

⒌针对一、二期消防设备设施的分布和配备情况,更进一步完善设备设施管理和使用运作培训,同时加强日常消防培训和突发事件处理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将小区日常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家居与森林防火、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安防常识制作后派发业主,提高安防意识的宣传和群防群治工作。

⒍做好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对保安员管理方向是力求转型和建设成为强有力综合型的队

伍。结合保安职业特性,在年初人员流动高峰期前做好人员安抚工作,加强与人才市场、部队和保安学校的联系,做好人员补充储备工作。全年退伍军人占总人数比例为,其它占比例为(保安学校、警校、武校人员)。发挥和利用现有人力创造最大价值,做好物业公司排头服务部门。

⒎加强骨干队伍的建设,拓宽员工知识面,条件允许组织骨干参观兄弟单位学习,查找自身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和层次,(骨干队伍)使用原则为能者上、庸者让,每季度开展工作自评,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时工作述职。

五、会所经营

×年上半年将继续以服务为先、效益为本的经营方针,积极配合营销及客服工作的开展。采取灵活的经营手法,推出更贴身的服务,把会所经营做到推陈出新。在内部管理上,加强本部门各经营点的协调合作性,着力增强和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强餐厅出品管理工作,在饮食出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做好小区配套服务工作的开展。

工作目标

力争半年创收万元;

六、财务管理

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和财务年度工作目标,促进效益增长,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资金、资产、成本、采购价格的管理和控制。在把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建立规范的账务管理,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加快科耐物业管理软件的投入使用。为全面完成物业的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制定物业财务部年上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工作目标:

服务满意度;

控制亏损在万元以内;

建立君华物业成本库;

⒈物业财务部在集团财务中心的统一指导下根据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结合物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详细完整的成本库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提供最真实的财务数据。

⒉负责公司资金计划的制定与跟踪对比,管理台帐的登记与财务状况分析,并向管理层提供财务报告进行成本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力争控制半年亏损额在万以内。

⒊以服务为宗旨,与客服中心一起做好管理费的收缴工作。对于前期欠费的业主要与客服中心配合,一起商定催缴的办法,争取催缴率达到%。把物业公司的收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⒋负责各种款项的审核,规范财务付款审核程序,进行新的财务制度的培训。主要是对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本部门员工组织一起学习新的财务制度,对以前修改的部分要进行重点的讲解,新的制度实施后,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财务部门进行监督把关。

⒌完成年的年终财务总结,原创:进行财务状况分析,编制财务报告。并且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编制年上半年资金计划,上报集团资金计划部,根据集团批准的资金计划,合理安排物业公司年上半年每个月的资金,并与各部门协商对一些付款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司财务年度总结范文第10篇

(一)1994~1998年,两者完全一致

这一阶段,非寿险业务(指的是非人身保险业务)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和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三项。1年期以内(含1年)的非人身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可按当期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年期以上的同类业务,在未到结算损益年度时,年终可按业务年度营业收支余额提取长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于年末按最高不超过已发生未决赔款额的100%提取。责任准备金提转差在计算营业利润时扣除,未决赔款准备金作为成本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据实扣除。可见,税收法规完全借鉴并承认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各项准备金进行税前扣除。

(二)1999-2001年,两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财债字[1999]8号)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核算内容及方法进行了修改、补充,较之前制度规定有重大突破。其一,首次提出除1/2法之外的更精确的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方法;其二,首次提出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简写IBNR)概念并规定其提取比例。此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69号)对各项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进行积极调整,除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选择性做法持保留态度外,其余各项准备金的做法和财务制度完全一致(详见表1)。而财务制度对1/2法之外其他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方法并无强制规定,更多体现的是导向,故两者间的分离只保持在制度层面。

(三)2002年至今,两者间的分离呈扩大趋势

为顺应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颁布并于2002年起在上市公司实行。该制度虽然要求保险公司按精算方法提取非寿险业务准备金,但仅是一些原则性的条例,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仍执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核算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然而,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险产品的创新,原来财务制度规定的准备金提取方法不仅使保险公司潜藏着准备金提取不足的风险,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发展。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即本文所指的新会计准则)颁布,保监会率先要求全行业自2007年起同时执行。比较而言,该准则更趋精细化、客观化、国际化,不仅规定了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确认时点和计量方法,还引入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概念。由于评估非寿险业务准备金是一项特殊的技术,准则规定保险公司应遵循保监会颁布的现行相关精算规定计提①。尽管税务部门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税收政策做出了专门调整②,但两者间的实质性分离已经凸现。

1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确认基本一致,并将长期责任准备金合并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项目里反映。存在的问题,一是两者都没有明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精算方法,二是保费不足准备金的税法规定缺失(详见表2)。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在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出于自身税收利益与编制财务报告的不同目的,选择采用1/24法或1/365法。

2对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处理差异明显。新会计准则要求按精算方法确定的金额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而税收法规仍沿用国税发[1999]169号的规定按固定比例(100%和4%)提取,尤其是两者对IBNR的处理差异明显。而且,新会计准则已将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概念扩展至理赔费用准备金,税法却无相关规定(详见表3)。

二、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差异再到寻求协作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两者的关系曾出现暂时的统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各自都在进行积极的国际协调,这一发展趋势加速了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分离(简称税会分离),由此带来了诸如增加会计核算成本、诱发避税动因,甚至加大整个经济改革成本等方面的不利影响。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相关规定也同样遵循这一发展轨迹。

目前,国内与本文选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税会差异及协调的一般研究。包括对会计和税收的关系、税会差异产生的根源、具体业务差异表现、税会模式选择及两者间的协调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二是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尤其是未决赔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的改进。或从精算的角度比较研究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各种评估方法;或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研究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或者研究产险公司未决赔款准备金与公司盈余之间的关系;或对总准备金的归属、定位和积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事实上,这三者间关系非常密切。准备金的评估方法为其会计核算提供技术规范,而会计制度又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最终影响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三是保险税制包括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税收政策的调整。近年来,对于保险税收政策的研究逐渐深化和完善,诸如保险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保险税收制度中的会计核算问题。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税会差异研究虽较为零散,但也做出了极具开创性的研究,不仅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继续这方面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本文试图以非寿险业务准备金为主体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从制度比较的视角系统研究与之相关的会计、税收以及监管制度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税会差异对产险公司乃至整个非寿险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调整思路及政策建议。

三、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税会差异的不利影响

虽然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会计制度、税收法规都在总结各自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各自的国际惯例,向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变革的进程中,未能充分体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相协调的原则;未能充分体现企业所得税法制建设与会计理论的内在联系;部分准备金扣除项目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及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其结果是:

(一)增加了财务核算成本和税收征管成本

差异的扩大对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和税务部门执法水平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保险公司必须严格根据新会计准则决定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及各项列支项目和标准,设立财务会计报表,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时,需要对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准备金再按税收法规进行纳税调整,剔除一些不予扣除或超限额扣除项目后计算税额,以完成纳税义务。而准备金的纳税调整比较复杂,这就增加了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其二,对税务部门而言,差异加大了税务部门和保险公司之间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为保证及时、足额收取税款,防止税款流失,税务部门对保险公司报送的有关各项准备金的财会制度内容、纳税信息报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增加了税收征管和稽核的难度及成本。

(二)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税收负担

作为保险公司的最主要负债,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确认和计提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税基。其一,现行的税收法规准予税前扣除的准备金只涉及某些项目而非全部,而且部分要求按固定比例扣除(详见表2、表3)。虽然所得总量从长期看是相等的,但不同的扣除标准往往导致某一会计期间内保险公司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应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税务部门因此可以提前征收大部分所得税,保险公司却失去递延所得税的好处。其二,如果保险公司对差异不能准确把握,尤其是当会计和税法出现暂时性差异当期纳税调增的项目,在该项目的后期处理中,对差异没有做相应的调减处理,则导致保险公司在某一纳税期间多缴税款,造成公司税收利益流失。因此,现行税收法规的固定比例纳税调整及相关规定的缺失,致使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得不到实际扣除,必将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所得税负担。

(三)诱发偷漏税等不法行为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大量的政策差异和税法漏洞的存在容易诱发保险公司的偷漏税行为,形成高税负、宽税基和偷逃税同时并存的局面。其一是无知性偷漏税。即保险公司在主观无意的前提下,由于对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法差异的认识和操作把握不当,未能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和及时缴纳税款,从而面临着缴纳税收滞纳金或罚金的风险。其二是有意识偷漏税。因准备金的多少依赖于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保险公司极有可能通过操纵未决赔款准备金以达到修饰盈余、降低税负、应对监管的目的。越是财务状况好、规模大、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保险公司越倾向于高估准备金,以平滑利润从而获得递延纳税、增加投资收益甚而逃税的好处。而行业外人员要全面准确地确定保险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则比较困难,因而导致的保险税收流失可能超过高税额部分。

(四)抑制了非寿险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保险税收政策过多地从征管方角度考虑,较少考虑保险公司的利益;体现其征收便利原则而非保险公司便利;确保政府收入而非保险公司税收利益,因而抑制了我国非寿险业的发展。其一,高税负、宽税基的做法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然而,短期内将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税收流失,影响总准备金的积累;从长期来看,必将削弱保险公司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甚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降低全社会的风险保障水平,从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在保险税收总量很高的情况下,偷漏税又很严重,抑制了有利于非寿险业发展的保险税制改革。其二,世界金融一体化趋势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对非寿险业的会计制度、监管规则、税收法规提出挑战。为促进我国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监管规则、会计制度不仅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并且两者不断趋向统一。比较而言,税收法规建设则严重滞后于非寿险业的发展,且没有充分考虑与前两者的协同和互动,极不利于非寿险业同金融以及其他产业展开公平竞争。

四、协调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税会差异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事实上,会计与税收不同的职能和学科属性决定了在其制度设计中遵循不同目标、处理原则及业务规范,进而决定两者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对于两者间的差异,传统的处理方法是要么进行纳税调整,要么运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每一项差异。这两种处理方法都不影响保险公司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然而,现行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税收政策与我国大力发展保险业的政策严重相悖。因此,如何完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税收法规,从而协调其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总体思路

我国非寿险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非寿险业需要有完善、适当的税收政策支持。

调整和完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其一,既要立足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又要理顺税收和保险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保险税收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保险业税源的培育和保险业的持续增长。在现行所得税率大幅降低的情况下①,确定科学合理的税基应是当前保险税制调整的重点。其二,要充分考虑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与一般企业不同,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保费收入在先,成本支出在后。责任准备金是公司负债的主要构成,其数量甚至可以达到年保费收入的数倍。因此,应从准备金的根源和性质上分析其是否应税前扣除及如何扣除。这样做不仅更加符合保险业务的经济实质,而且有助于夯实公司基础,防范经营风险。其三,为降低制度的转换成本,税收法规应尽量寻求与新会计准则的协调,但应坚持兼顾统一性与独立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其四,适当借鉴国际惯例,细化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税制设计。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非寿险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功能,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扶持我国非寿险业做大做强,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二)政策建议

1采用更精确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尚未终止的非寿险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它既不是保险公司实际发生的成本,更不是利润,而是未赚保费,一般占到其总负债的1/4左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税收处理方法选择是一个在精确和简便间做出权衡的过程。实践中,1/24法是评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假定平均起保日在月中,受估算方法的局限,高估(低估)负债和低估(高估)利润的情况十分普遍。1/365法与其相比,因没有保费收入均匀分布的严格精算假设,评估的准确性最强,适用于各种期限的非寿险业务,是一种最合理的计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很大,同时对保险公司的IT系统要求较高。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险种如农作物保险,如果采用时间比例法,很显然会低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因而采用风险分布法计提会更加合理;而货物运输险、航空意外伤害险和履约保证保险却难以用比例法、风险分步法来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可采用更谨慎、合理的方法。

随着保险公司精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建议税务部门出台1/365法适用时间表(某些特殊险种采用其他方法),引导保险公司采取更精确的方法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确保课税基础的合理性。

2调整IBNR的固定比例税前扣除的做法。国税发[1999]169号规定“IBNR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其实采纳了《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评估标准。其优点是保险公司按固定比例提取,较难操纵利润以实现盈余管理。但其计提依据是假设损失均匀分布,且报案时间与损失发生时间平均不超过半个月(即1/24≈4%)。显然,这种假设很难和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会计上按精算方法实际提取的IBNR将大大超过4%的比例限制,按税法规定必须进行纳税调整。结果必然是少提IBNR,因税基扩大造成保险公司超额纳税。新会计准则要求保险公司至少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谨慎评估提取IBNR,即链梯法、案均赔款法、准备金进展法、B—F法等其他合适的方法。虽然链梯法经过结果验证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大,但实际操作时最好用多种方法估算后相互验证,并根据评估结果的最大值确定最佳估计值,以便使结果更加精确。比较而言,按精算方法和谨慎性原则计提的IBNR相对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保险公司于本会计期间有关的预计赔款支出,实属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本。建议取消或放宽对IBNR的纳税比例限制,按精算的方法提取并在税前据实扣除。

3完善理赔费用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的税法规定。较之原来的保险财会制度,新会计准则关于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涵义、口径发生了变化。最为突出的两处是:其一,将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内容扩展到了理赔费用准备金并规定了其提取方法(详见表3)。其二,提出了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概念。保险公司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如果相关准备金不足,则应通过补提保费不足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确认。补提保费不足准备金,正是为了更加合理地核算有效保单在财务年度的实际利润,并备付未暴露风险在未来的损失。目前这两种准备金的税法规定出现漏洞。然而,理赔费用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是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应该予以税前扣除,否则有可能因制度的缺失形成“暗箱操作”。建议尽快明确理赔费用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

4给予总准备金一定的税收优惠。人们早已达成共识,总准备金必须计提并不断积累和扩大。然而,对于总准备金的来源、性质以及是否应税前扣除则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总准备金的归属,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总准备金应属于保险基金,来源于保费收入;另一些人却认为总准备金应归属所有者权益,在税后利润中提取。在保险制度及实务中则一直视其为所有者权益。然而,财会制度对总准备金的目的、用途、提取比例的口径并不统一,进而导致做法的不规范。由于其提取的多少影响股东分红且无硬性规定,很多保险公司的提取额度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甚至从来不提。至2005年底我国非寿险公司总准备金累计额仅6.1亿元(其中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64.8%,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占26.4%)。与保费和利润增长的速度相比,总准备金积累规模相对太小,远远不能适应巨灾损失异常赔付的实际需要。

从其含义来看,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用于满足年度超常赔付、巨额损失赔付和巨灾损失赔付的需要而提取的责任准备金。自然是在正常责任准备金不足赔款时予以动用,一旦动用则起着责任准备金的功效。因此,建议给予总准备金一定的税收优惠,允许保险公司在税前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进行逐年积累并规定一定限额,以切实提高保险公司应对突发性巨灾的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J].会计研究,2005,(1):50-55.

[2]谢志刚,周晶晗.非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10.

[3]侯旭华.保险公司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3.

[4]卓志.保险总准备金的定位与积累[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2):26—30.

[5]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90.

[摘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但与税收法规的分离程度呈扩大趋势。协调差异的政策建议包括:采用更精确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调整IB-NR的固定比例税前扣除做法;完善理赔费用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的税法规定;给予总准备金一定的税收优惠。

上一篇:财务情况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财务工作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