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2 21:12:55

高校舞蹈教学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高校舞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舞蹈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的丰富发展,高校舞蹈教学在丰富了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却少有出色的舞蹈编排。舞蹈编排对高校舞蹈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舞蹈编排可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今后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舞蹈编排;高校舞蹈教学;启示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表现展示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人们在听到音乐时就习惯性地摇摆四肢、舞动身体,充分说明了自身有舞蹈的渴望与诉求,这是不可压抑的,需要被尽情释放的欲望。所以舞蹈对人们而言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舞蹈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可以令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使其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在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舞蹈犹如人的精神栖息之地,能够使人得到片刻的休息和放松。为此,提高舞蹈教学,培养舞蹈人才,让舞蹈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职责和义务。高校舞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随着多元文化的强势涌入,高校舞蹈教学正逐渐地丰富舞蹈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然而,近年来却少有出色的优秀的舞蹈编排作品,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需要高校舞蹈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反思与自省。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的摇篮,为社会与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原动力,在讲求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的今天,开设舞蹈教学显得十分必要。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加强与艺术感知有着深远的地位和作用。”[1]然而在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改善。

(一)学生缺乏信心

在舞蹈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高难度动作,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动作很难达标,久而久之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且舞蹈课程是一项要同时耗费体力和精力的学科,学生的耐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受到考验磨炼,很容易被压力击垮,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舞蹈学习常常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表现得犹豫不决、唯唯诺诺。

(二)缺少创新思维

舞蹈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文化的发展,舞蹈需要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观舞感受。然而,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的今天,我国的舞蹈教学却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和改变。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仍然一味模仿陈旧的舞蹈动作,练习一成不变的舞蹈内容。这使得学生缺少了创新思维,逐渐丧失对舞蹈的热情。

二、舞蹈编排的意义作用

舞蹈编排是将一个一个分散零碎的舞蹈动作组合为一整套连贯紧密的舞蹈作品,并能够充分表达出舞者内心的情感和音乐的主旨。在对舞蹈进行编排的时候,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令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融入其中,所以利用舞蹈编排能够更好地拓展舞蹈教学内容,加强舞蹈教学的质量。教师将编排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分别进行设计、斟酌、排练、定型,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逐渐丧失的学习热情会逐渐被唤回,学生的能力也将在不断思索、排演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提高。学生为了编排出情感炽烈、真实细微的舞蹈,就要积极从生活中寻求灵感,去挖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现实的生活抽象、意化为舞蹈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细微观察的敏感度,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使得编排的舞蹈更加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学生可以在舞蹈编排时力求创新,将新的理念、新的诉求、新的道具融入舞蹈中,并通过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一味的模仿,更具有现代冲击力。

三、舞蹈编排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将舞蹈编排引入舞蹈教学中,对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深远的作用,然而舞蹈编排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舞蹈编排教学没有系统的明确的教学用书,学生很难接受到系统的学习,一旦教师缺少足够的专业性,就不能为学生进行合理地指导和评价。再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有很强的个人喜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客观性,让学生难以信服。不仅如此,舞蹈编排教学中还存在着功利化现象,学生更想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出个人魅力,却忽视了整体主旨和内容的表达,以至于舞蹈编排缺少核心灵魂。为此舞蹈教学工作者应该大力担起自身职责,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专业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合理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完善自我,并利用丰富的舞蹈经验和专业的舞蹈水平为学生进行客观点评指正,不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编排的意义,让学生在表现出自我个性的同时赋予舞蹈作品以核心灵魂。

四、结论

舞蹈编排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编动作,跳出自己的风格。”[2]这是舞蹈艺术所追求的自由、个性、真实,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激情,舞蹈才真正能够触碰人心,与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成为精神灵魂的一场对话之旅。

作者:于磊 单位: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佳熠.舞蹈编排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启示[J].学校体育学,2014(30):67-69.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学生为主体

一、前言

在各高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教学方式,其中把音乐、美结合起来加入动态因素的舞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舞蹈教学也逐渐占领着高校教育中的一席之地,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向和充实教学内容。舞蹈是一门结合技巧动作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形体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舞蹈教学最好的模式是现代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途径。

二、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守旧

高校每学年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入学前对学生安排的人才培养计划来执行的。很多高校因为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研究实际能力不高以及师资教学力量不够这些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教学进度,在教务处也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下,教师就会减少授课的内容,通过这种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只把舞蹈课设为选修课,其中很大一部分舞蹈选修课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大学四年只有一个学期来教授这门课,每个星期总共才两个课时,这种情况压根不能为学生创造完善的舞蹈教学环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舞蹈的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对学生教学的方法也不对,把基本动作教会给学生而忽略对音乐聆听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教学模式刻板、内容缺乏创新

在各大高校中,受到舞蹈教育开始比较晚和师资力量不够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好适合本院系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所以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上都沿用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诸多高校设置的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素质技巧这些舞蹈教学课程都是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考试视频为标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避免高考文化分数低的带来缺陷而选择舞蹈,他们没有很强的舞蹈功底,导致很多高校招进的学生基本水平都不高。很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沿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真实需求,这种情况只会造成学生动作不达标并且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讨厌推出新课程这三者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创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也涉及到高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观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强,所以更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的重要性。只有确定了学生在教学地位中的重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和把学生的需求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编辑中,把握好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传统地位的变化得益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大重点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持久发展下去。

(二)围绕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强化艺术感悟能力

舞蹈是一门结合肢体训练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课程,只有把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训练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舞蹈极致的感染力,把个人情感恰如其分的添加进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对舞蹈教学和智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逻辑的清晰,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心理的潜能。学生对肢体语言和音乐节奏的感悟离不开丰富敏感的情感经历,通过增强学生内心世界对艺术的认识并通过感悟表达出来才是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地。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往健康的情感观上延伸,把这种切身体会的感觉运用到学生身上,教会学生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朝健康积极地情绪上发展。

(三)陶冶性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以前守旧的舞蹈教学只注重对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学习,没有重视对舞蹈中艺术元素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形成,这就使以前的舞蹈教学只在乎外在的东西,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新时期的到来促使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感知,对90后的关注随着他们迈入大学校门而日益增加,90后这一代的诸多行为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高校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好性情的培养可以通过舞蹈教学来实现,青少年内心的不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消除,把学生情绪上的浮躁压下去,减少大起大落的心情的出现频率,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过多影响,保证学生的身心朝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学生也开始接受并且推崇这种教学模式,随着各大高校中舞蹈协会这一组织的产生,为舞蹈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影响程度,还把高校舞蹈教学从原来单一的课堂上带到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完成了从简单的肢体语言到内心感悟的提升,开启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阻碍,这个扫除障碍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坚韧毅力最好的课堂。对于任何舞蹈学习者,无论你有没有很好的功底,只要找到学习舞蹈的方法,并且不畏艰难的去实践和探索,总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考文献:

[1]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5).

[2]蒋荆子.如何突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大舞台,2011(8):217-217.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芭蕾舞蹈教育在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中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国外的芭蕾舞蹈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问题体现如下:

1、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在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方面,我国大部分高等艺术院校还是直接借用和照搬专门培养芭蕾舞蹈专业技能舞蹈演员的专业性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教材内容,结合这样的专业教材,经常性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不适应的现象,学生对于芭蕾舞蹈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另一方面,高校的芭蕾舞蹈教师也是结合一套简单的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授课,其随意性非常大,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也随之产生,给高等院校芭蕾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性指导,高等院校的芭蕾舞蹈教育存在缺乏教学目标,学生对芭蕾舞蹈理念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提倡的是广而全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而全,缺乏针对某一项技能的教学,舞蹈教育的针对性差。比如当下的芭蕾舞蹈学生只专注于跳入,而很少有课程或者教学计划中教导学生该如何去教会跳芭蕾舞,这与当下的市场需求相背离。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学到相应知识,一定要有好的教学设备。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传统的文字和书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学生的求知欲望,电子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被高校充分利用,但是,芭蕾舞蹈教学还以单一的师范教学为主,学生模仿学习的方式为主。这样的示范式教学,学生反复的模仿,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缺乏积极性,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压抑个性,缺乏创造力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带来的影响就是,我国芭蕾舞蹈教育领域中长期以一种强迫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芭蕾舞蹈训练一直秉承着严格的规范动作和训练目标,教师对芭蕾舞蹈的每一个技术动作要求都十分严格,训练十分艰苦,久而久之,这种严格的训练教学就变成了强迫式的教学方式,消磨了学生的个性棱角,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对芭蕾舞蹈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二、我国高校芭蕾舞蹈教育展望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芭蕾舞蹈教学的长效性由于各高校芭蕾舞蹈教学不同于专业的芭蕾舞蹈学校教学计划,所以要适当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走大众化的舞蹈教育特色。首先,任务制教学目标。任务制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针对芭蕾舞蹈教育教学中的舞蹈要求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各类动作和芭蕾舞蹈的类型穿插在其中,让学生逐个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则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完成内容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的依据。其次,引导式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方法和技法上的指导和启发,调动学生对芭蕾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芭蕾舞蹈的兴趣。最后,进行讨论式教学。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除了系统性的指导和对难点、重点的讲解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开展芭蕾舞蹈教学方面的话题讨论,学生结合自己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进一步启发。

2、运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芭蕾舞蹈教学质量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芭蕾舞蹈教室应该善于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性格特点,开发出适合个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一部分学生适合鼓励式教育,就应该在他们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也能提升他们对芭蕾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部分应该采取竞赛、刺激方式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对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赛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相互进步,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芭蕾舞蹈教学质量。2)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芭蕾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如果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训练,学而生难免会肌肉高度紧张,虽然想尽力做好每个动作,但是由于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常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芭蕾舞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微笑,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一堂芭蕾舞蹈教学课程。

3、利用网络科技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学生在课后训练与实践形式的重要手段,它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对第一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是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芭蕾舞蹈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应该将第二课堂与互联网相结合,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比如,高校可以开通微信平台,以短视频的方式学生或老师的芭蕾舞蹈作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芭蕾舞蹈学习;利用微信群,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加入到同一个微信群,可以小视频、图片、文字,将自己对芭蕾舞蹈的启发与大家分享,芭蕾舞蹈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芭蕾舞蹈艺术,提高学生学习芭蕾舞蹈的兴趣。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呼吸训练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训练来加强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通过训练在改善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呼吸,从而使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切实的提高。长期以来舞蹈呼吸训练一直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相对比较忽略的地方,教师对学生协调性和节奏感的过度强调和重视,使得舞蹈呼吸训练一直处于舞蹈教学的末尾。然而在现实的舞蹈过程中,舞者的呼吸对舞者舞蹈动作的表现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舞蹈呼吸训练,对其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对促进优秀舞蹈教学的实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前期训练,强调呼吸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调和传递有意识呼吸的舞蹈思想是高校舞蹈教学中颇为重要的一步。在舞蹈训练的前期阶段,在对学生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舞蹈呼吸意识,为学生奠定正确的舞蹈意识,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走的更加平稳长远。对于一般的舞蹈初学者而言,在舞蹈学习中关注点多集中在肢体训练和舞蹈动作的练习上,对于呼吸对舞蹈的意义可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呼吸在舞蹈过程中重要性。鉴于此,高校的舞蹈教室就需要在舞蹈训练前期的肢体训练中有意识的带入与舞蹈呼吸训练相关的内容,以肢体训练为主,舞蹈呼吸训练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舞蹈训练和培养。在肢体训练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掌握的呼吸技巧,比如在抬腿时需要吸气,而在将腿放下时则需要呼气。通过初级阶段的肢体训练来增强学生对舞蹈呼吸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科学的呼吸,促使学生将舞蹈过程中因生理而产生的无意识呼吸,向有意识的舞蹈呼吸转变。前期的舞蹈训练在对学生整个舞蹈生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前期的训练中,教师必须向舞蹈初学者言明和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二、中期训练,注重呼吸与舞蹈动作的连贯性

通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对舞蹈呼吸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强,因此到此中期训练阶段,学生接受到的训练的复杂程度会有所提高,在此期间,对学生舞蹈呼吸的训练仍不能放松。高校舞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呼吸融入舞蹈动作之中,使学生的呼吸与动作连贯起来。在中期训练阶段,舞蹈动作逐渐复杂起来,由于音乐节奏和主题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肢体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其舞蹈的快慢节奏也有所不同,舞姿的组成也各有特点,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肢体动作的训练也不尽相同,各有倾向。比如在节奏比较缓慢,以抒情为主的舞蹈中,对舞蹈动作的控制和平衡能力是训练的主要内容,而相应的在这样的训练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一些有关长呼吸、深呼吸、满呼吸的技巧,引导学生将呼吸与舞蹈动作搭配起来。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呼吸,比如在完成跳跃类动作的过程中,在起跳的瞬间完成吸气的动作,而在落地的瞬间完成呼气。再有为了配合舞蹈动作的完成,教师也需要教导学生控制呼吸的速度和深浅,从而使学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训练。

三、后期训练,要求呼吸、动作、情感的统一

在后期训练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在技术、力度、思想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舞蹈训练更加复杂,要求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对音乐有更加全面和充分的诠释,学生不仅要能将肢体协调的调动起来,还用能够通过肢体,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展示出来。总之后期的舞蹈训练相比之前的训练更加专业化,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呼吸、肢体动作与内心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三者保持一致的步调和节奏。呼吸的加入可以使学生的肢体情感表达更加到位,更具感染力,透过“呼吸”这个细节将肢体动作所蕴含的或复杂或细腻的情感以更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引导学生深化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呼吸技巧以及情感与呼吸之间的基本搭配规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呼吸与情感结合在一起。此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呼吸训练时,还需向学生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自然性,既虽然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呼吸是有意识的迎合动作和情感,但是在表现是要注意其一体性与合理性,从而让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加完美。

四、结语

舞蹈作为艺术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肢体来抒发舞者的情感,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呼吸训练,是为了使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将内心所感受或蕴藏的情感以更加完整的形式展现出来。鉴于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当对舞蹈呼吸训练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提高学生对舞蹈呼吸的思想重视,然后将舞蹈呼吸逐步的加入舞蹈之中,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正确的呼吸,从而增强学生舞蹈的表现力,使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凌,张桃琳.高校舞蹈教学中呼吸的特点与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

[2]赵容芳.高校舞蹈教学中关于“因材施教”的运用[J].大舞台,2010,6.

[3]艾菁.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4,5.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思路保守,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舞蹈教师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取主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寻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比如,在古典舞的剧目课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查阅有关《扇舞丹青》的资料,在课上则组织学生观摩《扇舞丹青》这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提、沉、冲、靠、移、仰、拧等基本动律元素是怎样衔接组合成为“绕”、“甩”、“撩”、“旋”、“搅”、“抛”等等一系列技法的?这些舞蹈语汇又是如何与呼吸相配合,来展现“闪转腾挪”的动势,进而表现出内在神韵的?剑舞和袖舞这两种身韵基本功又是如何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的?“拧倾圆曲”所表现出的文舞之美,是怎样与武舞的刚劲之美水融的?这部作品是如何在“形神劲律”的融合统一当中营造意境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问:这部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美,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这些美的?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分组讨论。而问题的结论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则不应轻易否定。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之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对于舞蹈剧目审美问题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剧目的各项审美问题做出精炼的讲解和点评。而后,仍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于舞蹈审美的理解,将道具“扇”变为伞,运用所学的各种动律及组合,模仿《扇舞丹青》来创编一段舞蹈,表现一个主题、一种意境。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摆脱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学生练”的单一被动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而且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培养起“审美”、“创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舞蹈审美素养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入现代科技装备来辅助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舞蹈教学领域内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科技装备,革新教学方法,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艺术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主动式的学习去领悟舞蹈之美,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编导;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98-01

动作的编导是舞蹈的精髓。因此,在各大高校推广舞蹈编导专业对于舞蹈教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开创舞蹈编导行业的新局面。

一、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已经逐步完善,舞蹈编导专业也被引入高校课堂,高校肩负起了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专业编导人才的重任。

当前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的需求、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首先,各中小学把舞蹈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纷纷引进舞蹈专业教师;其次,当下大小型娱乐活动,如广场舞等随处可见,具备舞蹈编导能力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形形的健身舞支撑起了社区娱乐活动体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专业的舞蹈编导人员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编排相应形式的舞蹈动作,充分表达舞蹈艺术的灵魂。

二、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的单一性。教学单一性是高校教学的严重弊病,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又导致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专业课与公共课两部分,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技能与文化有机结合,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但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来,禁锢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凸显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

当前舞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很容易暴露不足,无法立足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所需的技能,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独立编排有亮点的舞蹈的本领。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当。舞蹈教学的强制性使得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强势,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舞蹈编导专业本身是一种需要激发创造力的专业,僵化的教学模式加上不合理的教学定位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舞蹈编导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减少理论灌输,注重专业培养是当前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否则,思维僵化的学生只会重复课本内容。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必须更正忽视专业练习的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要想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教师观念。立足于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不同专业应制定适宜的课程设置和教案内容,把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将观念付诸行动。

首先要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增加新鲜案例。如观摩大型舞蹈演出,激发学生灵感,锻炼创新思维;与学生互动,共同模仿、讨论、改进某一舞蹈案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举办相关知识竞赛,邀请优秀专业人才参加,点评学生作品,传授学生经验等。

教师要大胆尝试,发掘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教师还应该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提供舞蹈编导的实践机会,比如即兴训练、剧目训练、提供校内展示平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即兴训练要求学生将对音律、基调、风格的掌握,迅速以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充分锻炼思维敏捷性和应变力;剧目训练则是对综合知识的融合过程,也是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测评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方式;舞蹈晚会、创作比赛等校内展示平台是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的最佳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检验理论与市场是否脱节的好方法。

四、结语

优秀的舞蹈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能带给整个社会美的享受。高校要肩负起培养舞蹈编导人才的使命,积极实践教学教育目标,落实国家政策,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敬芝.论舞蹈教学中的辩证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44-46.

[2]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1-22.

[3]章娟.高师舞蹈编导教学过程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36-37.

[4]邱彦茜.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大众文艺,2014(21):45-46.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7篇

舞蹈表现力可以说是舞蹈演绎的灵魂,其能充分发挥舞蹈的活力和灵性,是舞者终身的追求。但是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学却忽视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导致舞蹈教学空洞,流于形式。本文分析了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改善此类问题提出指导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学生牢固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牢固基础知识,如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上的,只有从基本做起才能培养更高的表现力追求。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协调性是衡量整个舞感水平的基础,若想培养舞感,大量的舞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中。还要利用培养舞蹈动作的敏感性和协调性,促使舞者的舞蹈更具灵性,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技能训练还包括舞者对舞蹈情感的准确拿捏,技能训练主要是指舞者的舞感,主要是由舞蹈的动作和节奏组成。而舞蹈情感是舞者对舞蹈的独特体会,分属于舞蹈表现力的范畴。舞蹈表现力的往往是通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和肢体动作的美感呈现出来的。舞者需要充分运用动作的点、线、面的延伸美感将感情从细微处流露出来,不忽视每一处细节,将每一个动作的感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牢固基础知识就是为日后的舞蹈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动作被学生赋予感情时,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自然而然就被培养出来了。

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生在日常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想象可以将学生带入舞蹈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舞蹈中去。舞者只有运用想象力才能激发出心里的表演激情,而其的创作才能有一定的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用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创造出鲜活的舞蹈表现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艺术本就是生活。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生活将灵感心得运用于舞蹈表现中,这样的艺术才有现实价值,才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能提升舞蹈表现力。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源泉,然而,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发轫的想象力才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学生注重把握音乐节奏感

音乐与舞蹈由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有言:舞为乐之容。意思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而音乐才是舞蹈的灵魂。此语着重道出了音乐的重要性,也同时说明了舞蹈的演绎要充分利用音乐才能完成。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充分把握音乐的节奏感,以促使在舞蹈表现中将动作、音乐节奏和情感都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天生乐感差一点,就容易导致舞蹈步伐跟不上音乐节奏,更不能演绎出有表现力的舞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仔细为学生讲解音乐节拍,对每一个节拍的把握进行着重的训练,在训练学生音乐理解力的同时,还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准确跟上每一个音乐节点。学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感是学习舞蹈的必要基础条件,更是培养舞蹈变现力的必要途径。

四、教师转变舞蹈教学观念

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明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对舞蹈形成个人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形成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舞蹈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要重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准确明白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帮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固然重要的,但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妨在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文舞蹈分析,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学习氛围了解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促使学生对舞蹈变现力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五、教师增强学生对舞蹈演绎内容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切身的理解,才能真正融入到舞蹈情境中去,而不明所以的演绎只会导致舞蹈缺乏感染力,演绎者对自己的演绎内容都没有真正的理解,更没有代入感情,就遑论其作品的表现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功的要求严格以外,还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舞蹈演绎内容的了解,使学生用真情实感演绎,作品也会因此而更具有感染力。经典的舞蹈作品其中定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学生在学习一部舞蹈作品的时候,最先了解的就是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作者创作的心情是怎样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演绎时同创作者达成心灵共鸣,学生就更容易提升自身的舞蹈变现力。学生增强对舞蹈演绎内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演绎内容保持一致性,以此提升舞蹈的感染力,是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汲艳蕊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亚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23):260.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8篇

(一)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舞蹈专业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地高校得到了迅猛普及和发展。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重视度只增不减,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走势。舞蹈教学不断发展,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模块。虽然各高校舞蹈教学的方式和标准迥异,但都重视在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高校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层面、塑造形体美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期,我国倡导“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表演能力,而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色的复合型人才。否则,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难以同科技人才的培养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缺乏专业特色,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容乐观。大多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师资和科研方面的匮乏,多是生搬硬套其他专业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不仅教材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也毫无新意,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不太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开展。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此得不到应用,更是让舞蹈教学的质量一落千丈,高校想谋求新发展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与社会脱轨,缺乏知识支撑。高校在舞蹈课程上的开课大多自由松散,缺乏理论系统的规章制度。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理论课所占课时量较少,且门类不够齐全,呈现出散漫无序的状态,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往往是“能跳不能说,能舞不能懂”。针对以面向社会教学的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使用灌输性的方式,或是逐字逐句地口传心授,而未能正确引入视频教学等科技手段来辅助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这一大弊端,使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

二、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舞蹈对训练学生的协调性、敏锐力和匀称外部形态有着特有的功效。舞蹈训练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讲解、系统丰富的训练,源源不断地接受肢体与外部信息反馈,使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增进身体的敏锐度、感受力。学生通过舞蹈这一系统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肢体的线条,纠正不良的自然体态,增强其肢体的灵活性,扩展其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其次,舞蹈教学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能让人在舞蹈美中感知以舞姿挖掘本色之内涵,一步一踏,一收一放,以看似简约实则繁复的舞之韵律,回归美的宁静致远。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识。然而,舞蹈的学习能让人深层次体味到美的深远,让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并以此培养出高素养、高品位的人。高校舞蹈教学将舞蹈知识、动作韵律以及审美能力传播给学生,将舞蹈艺术蕴涵的美学思维、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赋予到艺术教育之中,这为深入建设高素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学之发展构想——兼收并蓄,开拓创新

高校艺术教育要想在社会转型期中站稳脚跟、得以长足发展,唯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深化各个模块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舞蹈教师需不断扩大并熟练掌握多重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掌握舞蹈内在的艺术规律,深刻领悟藏于动作背后的内涵实质以及各种元素组成的舞蹈动作,了解所形成风格的内在因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感知到舞蹈的魅力,为学生日后在舞蹈表演、编排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一些经验。各高等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校理应建立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专业课要均匀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等量齐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更要趋于多样化,剔除单一教学手段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当代高校舞蹈教学虽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相对来说经验与积淀都较浅薄,需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项繁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贯彻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舞蹈教学发展不断科学化,多元化。在兼收并蓄与开拓创新中对症下药,直视现状,予取予舍,厚积薄发。在“面向传统”与“面向自我”间探索与尝试,使舞蹈教学在艺术写真与传承基础上奏出美与动、意与韵的完美和声。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校;舞蹈教育;教学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进行创造的能力,从智能结构来看,每个人至少具备七项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这一理论自提出时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且在不久后就被一些专业的教育人士应用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当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活动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利用学生的热情唤醒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并且就人才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市场更倾向于全面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而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个性的培养。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优势与潜在能力,弥补学生的劣势智能,推动学生向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发展。所以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肢体动作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肢体动作理论,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权重比相对较高。肢体动作智能理论要求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与合理性,在满足舞蹈教学任务及要求的同时,减少实际教学的风险系数,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生源的差异会对教学进度的统一性、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要将肢体动作智能理论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肢体动作智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展开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符合学生学情的个性化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要基于肢体动作智能理论对学生的肢体情况、灵活性、身体柔韧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将实际数据信息补充到训练模式制定过程中,避免学生在舞蹈教学课堂发生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二)音乐智能理论

舞蹈教育教学与音乐之间密不可分,教师需要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肢体动作的指导等。学生进行舞蹈演绎时需要结合音乐完成艺术升华,所以音乐智能是提高学生舞蹈素养的保障。教师对学生展开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强化音乐智能理论的应用,培养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将音乐情感通过肢体动作完整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技巧,培养学生应对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曲目的能力。教师要借助音乐智能理论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旋律与舞蹈节奏、动作之间的关联度,确保学生对音乐和舞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内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音乐智能理论创设舞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素养和舞蹈素养的培训锻炼当中,凸显音乐智能理论的应用价值。

(三)人际智能理论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保证学生对舞蹈专业理论知识、音乐感知力、肢体动作等方面的深入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舞蹈的特殊性要求群舞表演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点,学生在完成舞蹈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与团队中的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时不能只关注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强化人际智能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加强人际智能理论的应用有利于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反应能力,快速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磨合,保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时具较高的配合度与默契度。如此,有利于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难度,为舞蹈作品的演绎提供保障,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促进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独立的主体都会拥有程度不一的多种智能,人的每种智能在其领域内都具有独特的认知发展轨迹以及对应的符号系统,这些智能在实现多重组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呈现出差异性。基于这一特性,不同的主体个体之间会拥有至少八个智能组合,并且每一项智能组合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在此基础上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基于学生的智能差异定制合理的教学方案。多元智能理论向教师指出要最大限度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劣势与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利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实现取长补短,教师要对学生开展针对性与实践性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舞蹈教育教学课堂中,要从每一位学生的八种智能水平差异出发,构建多元化的舞蹈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现舞蹈教学模式多元化转变

如果高校要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舞蹈教育教学课堂融入多元切入的教学模式,就需要保证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主动关照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异化,尽可能多的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智能强项。同时,教师在舞蹈教育教学课堂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阐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创新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实际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另外,多元智能理论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对“人类感知世界的多种方式”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展现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方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智能优势,对舞蹈教育教学补充不同智能的教学内容。

(三)推动舞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评价思想,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的教育教学评价创新思想之间,在评价内容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与一致性。并且从两者的深层内涵与具体要求来看,多元智能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具体工作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体系所阐述的个体智能,将传统教育中基于智能理论的唯智商论进行了补充与拓展,这也为教育工作者运用更加科学、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进行观察与挖掘。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其建立自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能力水平需求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因此教师在舞蹈教育教学中,需要在正式开始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使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评估方法,对学生的不同智能水平、优劣势、发展方向和个人兴趣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教师借助评估结果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路径

教师可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完善舞蹈教学内容,针对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等多元智能,向舞蹈教育教学补充想象力、内心情感、韵律、节奏、肢体情感等内容。

(一)多元智能交融互补

教师可以抛开对舞蹈教学教材及内容顺序的固有思维,摒弃按部就班的教学认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特性,将各个单元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与穿插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在每节舞蹈教学课程涵盖不同的多元智能教学。对于实践训练类舞蹈课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然后引导一些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各项智能水平有突出优势的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借助音乐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基于舞蹈对音乐、情感、内心思想的诠释,进行肢体动作等方面的细节调整,以及为学生提供视频教学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书籍等。对于多元智能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其智能优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补齐短板。教师可以就每节舞蹈课程的多元智能内容对学生的智能差异延伸辅导,例如,对于音乐智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音乐旋律与舞蹈节奏进行强化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在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生的各项智能差异,对其予以多元智能内容的交融互补。

(二)多元智能角度切入同一内容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知道,学生最少拥有八种智能差异,所以无论学生智能的整体水平多高,都会出现对某一内容存在疑惑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同一项教学内容要从不同的智能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舞蹈教学教材中挖掘多元智能的切入点,采用情境代入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舞蹈视频等教材资料要避免太过单一或针对性过强,需要平衡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异。同时,舞蹈教学教材的内容探究要放在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从音乐智能、肢体动作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切入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舞蹈表演,教师可以收集同一智能角度的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于芭蕾舞作品这类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基于肢体动作智能角度,增添一些与芭蕾舞技巧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现代舞、古典舞和民族舞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同一智能角度教学内容的认识。

(三)对单一内容进行补充

艺术教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教材中会对学生保留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难度较低的舞蹈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闻,深化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例如,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流行音乐改编民谣进行民间舞蹈的演绎与二次创作等,让学生接触到多种风格类型的舞蹈演绎。对于较为简短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由学生对此内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此板块教学内容不在于追求学生的创作成果,而是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锻炼其创作精神与创作能力。例如,在教授音乐感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音乐片段,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色彩、空间架构、灯光布景、节奏动态图等内容,诠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再从中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差异与优劣势,为下一步的舞蹈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即兴舞蹈训练

舞蹈是一项开启主体肢体动作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共同运行的运动。而即兴舞蹈训练能够同时锻炼学生的各项智能,让学生对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其充分了解自身智能的优劣势。对学生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即兴舞蹈训练,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他人的肢体动作语言,带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回归自然感觉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封闭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放松身心,将其他感官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通过听觉、触觉等功能去感受与自由创作,然后带领学生对比其睁眼与闭眼时的舞动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与即兴舞蹈训练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肢体动作语言的变化,并挖掘一切可能性,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接触即兴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人体冲浪、杠杆托举等行为方式,训练学生通过不断点地接触完成多人或团体合作的舞蹈训练。同时,在接触即兴训练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即兴舞蹈训练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关心他人,让学生自由地用身体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等。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即兴舞蹈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学环境,到自然、社会等各种环境中去,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即兴舞蹈经验。学生在探究现实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还能增强其实践技能、拓展其视野,锻炼其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其协调多项智能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方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21,(08).

[2]贾岚.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探讨[J].大观(论坛),2020,(11).

[3]张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普通高校舞蹈课程改革探析[J].艺术评鉴,2020,(20).

[4]王博.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01).

[5]王晓萍,唐爽.高校舞蹈专业多元化教学探索——评《高等舞蹈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11).

[6]金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舞蹈创编教学思路研究[J].明日风尚,2020,(04).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措施1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内的实行,舞蹈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1)舞蹈课程教学。在目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开设课程最多的是交谊舞一类,国标舞也开设的比较多,但是其他种类的舞蹈就很少了,课程比较单一,学生感兴趣的拉丁舞,肚皮舞等等都没有开设课程,在舞蹈课程理论课的教学中比较少,一般以实地教学为主,缺乏对编舞理论,舞蹈艺术的历史和文化等课程的学习,由于缺乏对舞蹈编排等理论知识的研究,学生课下没有创新意识,不知道怎么创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资队伍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艺术教研小组,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舞蹈教学也有专业的老师执教,学校在舞蹈教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总的说来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职教师少。大部分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选修课,舞蹈教学没有纳入到正规的教育工作当中,执教的教师以兼职为主,很多教师舞蹈基础都是自学或许在外面的培训班经过培训得到的知识,真正来自于舞蹈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师过少,因此舞蹈教学授课质量不高,对学生学习舞蹈基础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错误的方式,而且兼职教师没有正规的编制,学校对兼职教师约束力不够,管理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2)教师责任心不够。由于舞蹈教学是公共课,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教学当成自身的职业,因此对舞蹈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有些老师在学校外面带了舞蹈班,学校公共课教学收入有限,因此教学时没有足够的动力,相反对自己带的舞蹈班精力投入足够,这些现象对学校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影响。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很多教师在大学里面学的是艺术专业,文化素质达不到要求,艺术生招生的时候文化课分数要求很低,基本上350分就可以上一流的大学,因此导致很多艺术专业的老师文化基础不扎实,人文知识不足使老师讲课时无法正确地解决学生对舞蹈文化知识的了解,影响了学生舞蹈素养的提高。

(3)硬件设施情况。舞蹈教学需要有专业的舞蹈房和音响设施,但是在一般的高校里面只有舞蹈专业的学生才配有专业的舞蹈房和音响设备,这些专业的设施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公共课学生难以享受到这些资源,然而,像一些舞蹈的基础课,例如形体训练,没有舞蹈房是无法进行授课的,只能借用舞蹈专业的舞蹈房,由于在教学实际上容易产生冲突,一旦有了时间上的冲突公共课就必须让出场地,由于公共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平时的课程时间不一样,公共课很难把大家组织到一起,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进程。

2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

(1)舞蹈艺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了中国的历史,人文,经济文化等因素在里面,对大学生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灵魂,激励学生的斗志,很多舞蹈都是与历史相关的,例如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根据中国近代的抗争史,通过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又通过老一辈的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举全国之力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学生通过对这些舞蹈的学习与排练,感受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能够从内心深处得到洗涤。

(2)舞蹈艺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艺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学习舞蹈不仅能够学到一种技能,一种交际的方式,更能够从人文,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修养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渗透力很强,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提升。

(3)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通过舞蹈学习,各个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共同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消除隔阂,放开自己的内心,和别人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艺术能够使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能够增加学生对未来的信心,使人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舞蹈艺术更能够疏导学生的情绪,排解学生的压抑,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措施

(1)课程方面除了进行常规的舞蹈科目授课之外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别的舞蹈科目,例如街舞,现代舞,拉丁舞,女生喜欢的肚皮舞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爱好进行选修分班,每个不同科目的舞蹈班配以不同的专业教师授课,从兴趣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对于舞蹈理论的授课也要更深一层的教学,使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能够有一定的掌握。

(2)完善舞蹈教学师资队伍,首先就是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整顿,选出有实力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执教,其次要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教师更专业,教学经验更丰富,第三要严格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纳入考核的体系,对执教老师进行考核,与业绩挂钩,增加及时的责任心。

(3)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对舞蹈教学设施的投入,要给公共舞蹈课配备舞蹈房和教学音响设施,对于一些落后的设施要及时的更换,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协调专业舞蹈课和公共舞蹈课的时间关系,尽量减少冲突,在平时的时候要开放学习的舞蹈房,使课下学生有地方进行训练。

总之,在现有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对舞蹈教育的管理,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支持,教师要更多地对舞蹈教学进行投入,加强舞蹈教学工作是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培养纳入科学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汤旭梅.试论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径与目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 .

[2] 罗秋怡.开展校园舞蹈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

上一篇:中学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