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22:19:10

高校师德总结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德高为范。教书育人,学高为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之灵魂。

日落而归。天天如此,日出而作。年年亦如此,一天天,一年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学习、生活究竟有什么变化或提高。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首先依法执教,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余,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科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第五团结协作,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第六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备家长。

第七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函谋取私利,不乱收费。

最后,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德建设;意义;存在的问题;对策

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辅导员以其自身的道德素养、个人品格、专业能力、健康情感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师德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意义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高校辅导员树立终身奉献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才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成功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坚持理想信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于业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教育,使他们不但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把它自觉转化为奉献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

2.增强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高校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自学成才。高校辅导员始终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担负着辅导学生、关心和引领学生的职责。高校辅导员应从自身做起,坚持以人为本,把师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学生。

3.促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是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刻苦钻研教学本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教学技能。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高校扩招,高校辅导员面临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大等问题,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教育教学质量,轻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现象,他们普遍只抓教育教学,认为师德建设是“虚任务”、“难任务”,没有把辅导员师德建设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学校未明确专人分管、专项落实、专门经费保障,师德建设只是附着在其他工作中顺带进行或是作为完成上级的某一项任务来应付。

2.师德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常抓不懈。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师德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未能定期召开师德建设工作会、研讨会,对师德建设中的经验也不能及时加以总结,没有形成符合辅导员师德建设自身特点的体系。还有类似师德档案制度、绩效考核机制等一些好的机制也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3.师德教育制度不完善,惩处力度不够

国家关于辅导员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使得辅导员师德教育只处于口头随便说说状况,对违规的辅导员也没有触及个人利益及心灵深处,教育效果十分不明显。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师德问题严重、反复教育都不整改的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惩处力度和手段,致使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体员工的极力合作。

1.准确定位辅导员岗位职责,树立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校领导要将辅导员师德建设写进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议程中,要定期为辅导员开展讲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要求辅导员要坚持以身作则,争做师德楷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行为世范”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专题会议。听取近期工作汇报,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出工作要求。在实实在在的工作过程中,突出强调辅导员要树立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为执著的信念,发扬敬业、爱生、严谨、踏实、求真的师风,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建立健全辅导员教育机制,为辅导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辅导员培训机制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类别辅导员的特点,分别就受训层次、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等具体指标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辅导员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在培训中依据对象和课程内容,设计诸如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同时,辅导员培训工作还必须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认证形式,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受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培训目标的层次性、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训管理的制度化的真正统一。

(2)要建立辅导员保障机制

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高校还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办公条件、交通补助、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

(3)建立辅导员导向机制

把辅导员师德考核结果与进修、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对不符合师德规范,考核不过关的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要控制上岗或调离工作岗位,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提升辅导员的师德水平。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宣传、表彰先进个人,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3.加强辅导员理论素养和创新教育实践

把辅导员培训与辅导员自修结合起来。定期召开辅导员自修汇报会,形成自修总结材料,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理论素养。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做一名当代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就要坚持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教育实践,进一步学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辅导、人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探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地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最终实现由传统的“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的角色转变。

总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提高、反复完善的过程。高校应切实把师德建设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结合辅导员岗位特点,不断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宏建,李素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73-74.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师德建设 建设途径

师德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国知网(CNKI)中以“高校”和“师德建设”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结果显示,从1982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收录有12598篇论文。这一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出高校师德问题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寻找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正确路径和方法,对创造高校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探索师德建设方案的实践中从哲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层面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整理有关学者研究文献发现,多数人认为师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从个人修养、学校管理、人文环境等方面共同推进。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制度形式存在的固定化、形式化的“硬约束”,一种是以校风、舆论氛围、教育培训、宣传等文化形式存在的无形、渗透性的“软影响”,二者常常结合,互相影响、共同促进。

有学者从与国外高校师德建设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内在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加强学习、靠教育引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靠法律、制度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包括制度,纪律的约束和法律的威慑。有学者从某个具体角度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下分别从领导、组织、制度、文化和人力资源四个视角对学者提出的相应建设策略进行综述。

一、领导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张力[1]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在育人中的作用,改变重业务轻师德的倾向。同时,学校领导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做良好师德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朱晖[2]指出,师德建设必须领导者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从行动中予以支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职业素养。

总之,学者们认为要加强师德建设,各级学校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业务素质水平是学校最基本的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既要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又要组织制定好师德建设整体工作方案,更要注意加强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各种师德建设活动。

二、组织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宋德会、陈乐香[3]指出,高校党员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提高师德修养,在学校管理、教书育人等方面做表率,充分发挥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蔡亮[4]认为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师德建设,真正构建层层分解任务,人人真抓落实的“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总之,学者认为要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全体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制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师德建设及良好的师德氛围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和感化层面,而应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在师德建设中加强制度伦理设计与安排。胡全仑[5]认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关键是使高校的师德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师德建设能否制度化,直接影响到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强弱。师德建设运行机制的核心在于师德考评与奖惩制度的有效运作。刘朝晖[6]指出,要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师德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激励措施,建立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新进教师师德教育培训制度,设立师德建设专项基金。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对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出具体要求并贯穿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

四、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刘玮[7]认为,师德建设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主题,更是引领校园文化发展、传承一所大学特定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同时,高校文化会通过文化导向、凝聚精神、传播积淀等途径和手段积极有效地推动师德建设的开展。将师德建设工作置于高校文化建设的角度下思考,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通过高校文化建设形成高尚师德,通过良好师德教风的形成彰显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

孙宇、张园[8]认为,高校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精神,勇创一流,可以选择师德修养为突破口,加强师德风范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师德风范的价值文化建设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强师德风范的形象文化建设是文化吸引力的集中体现;加强师德风范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加强师德风范的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创新力的集中体现。

五、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肖丹[9]从人力资源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视角,对高校部分教师存在的师德缺失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帮助教师在发展问题上答疑解惑,提出高校师德建设的一些措施,为解决高校存在的师德缺失问题提供对策,从而实现高校师德的强化。当教师身处事业有目标、发展有人助的环境时,就会加倍珍视教师职业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充分认识到成为一名师德优秀的教师与自身利益、自身长远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促进师德的内化。

王文海[10]认为管理学中十分强调激励的作用,有力的激励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高校师德建设这一范围内,可以通过事业发展的方式、榜样的力量、奖励的方式和主人翁的角色激励教师。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非常必要。要尽量避免因激励不当造成的不公平感而导致师德激励机制失效的现象。

杨定坤、毛智贤[11]指出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师德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例如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和在职教师师德培训制度等。此外,还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机制,认真地对教师的师德养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而对那些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和警告。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要增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性,必须在总结传统师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人们在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方面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探求新的师德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17).

[2]朱晖.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思考.科技信息,2007(35).

[3]宋德会,陈乐香.论党员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4]蔡亮.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策略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5]胡全仑.高等学校师德建设与师德考评体系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6]刘朝晖.略论高校师德建设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7]刘玮.高校文化视角下的师德建设研究.北京教育,2013(6).

[8]孙宇,张园.大学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重塑.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9]肖丹.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看高校师德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9(6).

[10]王文海.制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2008(7).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

1.前言

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在教育学生工作中所遵守职业道德,也是体育教师执教的关键。体育课堂教学是既要学生锻炼身体,又要学生锻炼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和技术外,更要具备更高更强的师德意识和道德标准。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不仅能够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威信,还可以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师德修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同时将提升师德意识寓于实践教学中,更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其工作时间短,思想不稳定,职称低、业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原因,会影响其发展,不利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高质量人才和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各不相同,且非常注重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追求。特别是美国与英国,重视教师道德品质及养成是其一贯保持的传统。而在我国,从古至今也对教师有很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师更也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前,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都侧重于整体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的作用、体育教师师德内涵、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及师德缺失的原因、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形成的途径、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等等,其中只有一篇文章针对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3.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策略。

3.1高校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组织与环境保障

3.1.1 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问题

青年体育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其思想觉悟水平和意识形态都有参差,在教学工作中易出现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文化底蕴有待加强、对自身师德要求不严格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思想出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作用,要掌握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动向,认真分析、总结汇报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素养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培养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加强师德教育,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尽快帮助青年体育教师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加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特别是综合类院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要求业务要一专多能;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开展“岗位学雷锋”、“三育人”等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关心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青年体育教师面临成家立业、抚养幼子、赡养老人等问题,多为青年体育教师办实事,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其毫无顾虑的、大胆的开展工作。

3.1.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典型

建立健全青年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如对优秀体育教师给予激励可实行有效奖励政策,会激励青年体育教师“比、学、赶、帮、超”。相反对于某些体育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给予严肃地批评和处理,会警示青年体育教师;对于在教学、科研、学生社团活动指导等方面取得成效,或获得成果的体育教师给予科研经费或现金奖励,使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动力、有目标。

3.1.3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是对青年体育教师师德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检查与评价,是激励并督促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有效途径。学校对青年体育教师实行定期考核,在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的基础上,要使考核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学校在制定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的测评标准时,要细化、量化、可操作。同时还要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平时的监督,及时发现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闪光点,及时树立典型并加以宣传,使青年体育教师健康发展。

3.2青年体育教师日常与实践都要注重个人修为

3.2.1内外兼修,内要加强文化底蕴、外要塑造形象

青年体育教师内要加强文化底蕴、外要塑造形象。加强文化底蕴,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来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为更好地完成教学质量服务;塑造良好形象,要求青年体育教师穿着要得体。上课时着运动服,且要整洁、舒展、大方,体态、语言、表达要稳重端庄。

3.2.2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青年体育教师师德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青年体育教师师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称得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3、提升能力,端正作风,品德高尚

青年体育教师提升能力主要是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要结合实际教学,常思考、总结,不断了解时事,成为科研骨干。同时要不断的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正直诚实、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同事,感染学生。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的师德是体育教师从教的关键。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只有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水平,才能使其在思想根源上有所转变,才能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有新的思考,才能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莉.浅谈体育教师师德修养[J].学校体育,2012.03

[2]廖蓉.浅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殊性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师德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政治因素来说,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思想上要保持先进性。就工作方法来说,高校辅导员要能适时地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变自己的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以自己的行动给高校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高校管理层及高校辅导员本身对师德建设不太重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2.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还存在各类问题。比如,一些高校辅导员业务能力有限,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制订科学合理的思想工作方法;一些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职业界定,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制约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会影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3.对高校辅导师德建设考核的机制不健全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前高校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往往接受多个部门的管理,多重任务的下达,使得高校辅导员经常要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另一方面,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

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分析研究

1.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不仅仅是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高校辅导员自身建设,而且还关系到高校学生将来的人生轨迹。作为日常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如何,会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毕业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影响。

2.加强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高校辅导员目前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一方面高校要改革辅导员的选拔机制,使用那些真正有能力、能担得起这副担子的人来做这项工作,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考核力度。已在职的高校辅导员,要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更新思想,提高道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制订出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让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真正为社会所认可。

3.建立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考核体系

对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这一工作的前提就是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归属管理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十分必要,只有明确管理部门,方可进行师德建设考核体系的完善工作。对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要全面,同时也要注重师德内容,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整个教育系统内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点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师德建设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 涛.论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师德;教育;建设

迈入新世纪,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来抓。作为高校的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道德修养是否高尚、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教学作风是否严谨,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才成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师德建设是摆在各教育单位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和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新时期师德的科学内涵

随着时代变革,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师德作为引领大学生成长的风向标,有其特殊的内涵和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师德进行重新思考和解读。关于"师德"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元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唐兴庭也有类似的看法:教师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熊伶俐认为:师德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笔者认为王正平在《教育伦理学》一书中对"师德"把握较全面些。"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区别在于:道德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职业道德是为了社会或单位组织的利益。按理说"职业道德"应理解为"职业公德",所以,师德准确地说应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状况分析

在我国教师常被学生看作道德修养的楷模,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教师内涵。"师爱为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即师魂;"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能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即师智;"身正为范"要求教师要传授知识,还要是道德模范,即师表。随着教育地发展,教师的作用日益增强,对教师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师德建设成为教师道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师德建设上,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相长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思想认识、人格力量、道德规范上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当前高校师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教师的学历、学位档次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了,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性也明显增强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随着近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入校学人数的巨增、师资队伍的日渐庞大、各种社会思潮对教师的冲击,滋长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到他们价值趋向,导致有些教师理想信念淡化,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想多奉献,不愿到学生中深入了解情况,注重实际利益。学术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教学上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还有依靠学校财力进修而另寻高就的,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损害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显然,这种不良的师德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1.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关爱学生成才成长,引导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苏霍姆斯林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它对师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师德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发挥制度的指挥和导向作用,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规划、组织、实施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学生监督、学校监督和同行监督,把师德修养情况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评选先进个人、奖金待遇的发放和晋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考评应突出教书育人的绩效,重点考核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实效等。

3.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让教师清楚其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还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有些教师因为有个性和"棱角"不被赏识,让领导另眼看待。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高校领导要让教师展现出新的个性、气质、风度,就要把教师作为平等的主体去尊重,这样.教师的价值才能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焕发出来。

4.加强师德教育。高校领导要做好教师的自我教育,帮助其自律、自慎、自省、自重,鼓励其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学好《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及高校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法规,用高尚的师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师德教育,领导要做师德的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自己要先做到。

当然还有其它途径,如善于总结,不断反思,查找不足,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师德建设的经验,不断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探讨、总结、交流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总之,通过对师德建设的反思,清楚地认识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也是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张元.浅议高校师德建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唐兴庭.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师德;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54-03

1 引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师德文化是高校的灵魂。高校文化和师德建设客观决定了一所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文化传承方向。校园文化和师德建设凝聚着一所高校的精神和气质,是高校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始终肩负着凝聚文化人和引领社会文化的双重使命,更是培养新时期合格建设者和可靠建设者的必要手段。

教师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一定的要求与渴望,但教师更是特殊群体,因为他们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希望的重任,他们的一举一动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其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校园文化也对教师心路历程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从弘扬优秀传统师德文化、优化师德建设的内容、创新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和优化师德建设的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1]。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出现,拓展和丰富了高校文化和师德建设的空间、内容,为具有典型特征的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近些年来,随着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速度加快,一些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这些高校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这些优秀典型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有待去发掘并发扬。这些在特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具有典型的驱动作用,是特色高校师德建设的优秀楷模。针对特色高校师德建设,应该以发掘具有高校特征的文化积淀为出发点,通过校园文化和师德宣传,以典型引导、先进推送为手段,以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为突破口,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的文化氛围[2],建立基于典型校园文化的具有典型驱动性质的师德建设长久机制,并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固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为地区特色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宏观性的贡献。

2 师德建设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的形成及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空间内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群体文化,此种文化以学生、教师为主体,服务高校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补充。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品位对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大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有的高校文化建设往往忽略了与师德建设的关联特性。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明确服务对象,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而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握住教师的心理动态和状况,才能够有效地实施符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文化和人文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的发展。

2)忽略了开发和挖掘符合高校自身发展、具有独特作用的优秀教师成长事迹。每所高校均具有自己的特色,而高校内所表现出来的师德先进集体及个人,都有在现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先进事迹,应该广泛传播和宣扬。只有这些实际是最切合实际的、最符合自己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素材题材。如何应用好这些模范的先进事迹并取得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课题。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际化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意识。西方文化的引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具有海外背景的高校教师。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多为而立之年才刚走上工作岗位,社会、生活及学校内部环境压力很容易导致青年教师的思想出现波动,青年教师的社会价值观也日益趋于多元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成长意愿迫切。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存在“功利性”的特性。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社会、家庭和生活的压力给教师的冲击不言而喻,同时职称评定条件的增高、对物质的热切追求都会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而这种观念会渗透至课堂乃至整个教育环节,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尤为不利。

2)西方教育对教师的熏陶,使一些教师西化严重,其意识形态也跟随国外形式,这与进行具有我国特色教育环境的师德建设有些格格不入[3]。西方教育有很优秀的方面,但不应照搬、西方化,应该吸取其有利部分为我国教育服务。这就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具有学校特色的先进事迹的宣扬,以此来引导学生尤其是教师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3)随着社会开放和信息化程度的增大,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性,其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和理解更为迅速。因此,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因素也更为复杂,更加需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来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典型文化特征下的高校师德建设新举措、新方法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师德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在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上相一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都可通过精神引领、制度规范、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文化手段突出成效。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这就更加明确地表明,素材来自于身边,应该深度挖掘身边的先进事E和先进师德模范,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同时,随着目前宣传手段、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通过网络手段宣传先进事迹已经被证实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这为高校师德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3 典型校园文化中具有驱动性质的师德建设长久机制

大学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定的濡化效应,而文化的建设对师德建设也具有激励熏陶和约束协调的作用。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具有典型文化特征和驱动性质的师德建设长久机制,需在分析学校现有文化特征、先进师德个人、契合性和长久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具有分层、分类特征的文化总结 文化建设不是空中楼阁,需要物质为载体。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以师德铭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提炼和总结一套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师德规范,还应充分尊重和肯定教师的劳动,树立先进个人,只有这些在切实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才能够完全符合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师德培养要求。

以高校师德标兵为榜样,以具有先进事迹的个人成长轨迹为出发点,通过将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分类和分层,确定师德建设的关键点和关键时期,明确教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分类特征和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切实符合高校文化内涵的先进事迹确定教师发展轨迹和关键时期,指导师德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分析教师的成长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校园文化坚定践行者的分析研究,使典型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有机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和师德建设提供素材和理论基础。

典型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携手共进 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4]。为培养符合社会高速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特色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教师从意识形态、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特色工科类高校应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师德文化氛围[5]。

对特色高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建设密不可分。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师德建设,通过以典型驱动、模范引导的方式将师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融入师德建设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最大利用,通过广泛、大力宣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和结合两者的优势,使校园文化和师德建设共同进步。

典型引路,信仰导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应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师德模范、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本着师生认可、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掘校内先进典型,用身边的鲜活事迹更加直观地指引师生前行。充分发挥优势资源,通过“传、帮、带”,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开展一系列教师培训、组织活动等,以朴实的方式使教师切身体会到学校对教师的帮助与关爱。

以高校现有宣传手段(如微信推送、校园广播等形式)为基础,根据校园文化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事迹进行宣传,达到宣传提高的效果。通过定期不定期培训的方式,形成具有典型驱动性质的宣传和学习,使高校师德建设取得满意效果。在校园宣传的基础上,围绕师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先进模范事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专题大讨论和师德反思活动,聘请监督员,召开征求意见恳谈会,通过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促进师德建设。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首先,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将教师从业时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细节量化,树立优秀典型,使其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是典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典型,其宣传和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在宣传优秀典型的同时,还应提醒和指出教师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要建设师德的长效评价机制,既要在行动上切实关爱青年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又要在定义上明确师德的具体标尺。在学校管理中加强师德管理,把师德行风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理解关怀教师成长的同时加强师德建设,这对高校和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培育优秀接班人提供良好的保障。

4 加强地方特色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校园文化品位对高校师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来讲,并未有一个公共性认可的建设方法和理论指导。对于一线城市一般高校的教师而言,由于家长、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高,导致他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和社会压力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而做好学生的工作往往需要发自内心对关爱和长久的细致耐心,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多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为其尽可能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地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舒心地工作,尽全力主动地工作。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特色性高校,因其建校时间短、资源紧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处于转型发展中的现实情况,师德领域的建设更是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更应该从校园文化与教师人文精神的养成入手,切实制定符合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方法、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完成国家交给高校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霍军亮.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7):176-180.

[2]刘朝晖.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品位与师德师风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3-106.

[3]程功群,任友洲,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

2014(11):53-59.

[4]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1):43-51.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层次化

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层次化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高校师德建设的层次化,是指在师德建设中将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与教师道德修养这三个层面的师德建设分开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总结师德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规律与经验。之所以要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研究,是因为上述三个层次师德建设有诸多不同的特点。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和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工作重点与职责存在很大不同。例如:一些校领导关于师德建设方面的文章,多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而少有分析自身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和进行领导学意义的反思。也常见一些基层院(系)领导大讲师德失范现象,空谈“自律”“他律”,而忽略自己对教师的关爱与管理。这些正是师德建设层次模糊引起角色错位的表现,说明他们在师德建设的层次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乱象。我们认为,对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层次化分析,会促进各方深刻地理解和认真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可以使学校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更好地总结、交流经验。

高校师德建设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和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层面。三个层面都大有文章可做、有规律可循。一些管理者虽然看到了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忽略了三者分别具有的领导学意义、管理学意义和道德修养意义,模糊了三者各自特有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应明确这三个层面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和职责。

一、学校决策层面师德建设

高校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在实践中的工作力度却有很大不同。教学科研一手硬,师德建设一手软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所高校重不重视师德建设、愿不愿意真抓实干,是由学校领导层面的理念、态度与决策所决定的。

1.师德建设的认识与定位。这体现学校领导对师德建设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理念、认识,也取决于协调教学、科研工作的最终决策与定位。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只是一般性的强调,而有些学校不仅强调,还会专门提出标志性口号,如“德育为先”“以德为行”等,突出其重视程度,并努力贯彻落实。不同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力度与效果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领导者对师德建设在理念、认识上存在差异。

2.师德制度建设与文化氛围。有了自己的理念、认识,学校还必须实现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促进相关制度以及师德建设总体行动规划的贯彻落实,并促使其逐步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和可以不断传承的优良传统。这方面的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领导层面的师德建设有很多经验可以相互学习交流。

3.狠抓基层单位的师德建设。学校领导层面师德建设的重点在于抓干部,抓基层执行力,而不是直接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从基层新上任的校级领导应当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迅速完成由直接抓教师转变为抓干部的过程。领导层还要及时检查、监督基层单位师德建设的情况,在基层院(系)中发现先进典型,在校级层面进行宣传、表彰,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以及对典型的违规教师进行处罚、通报等。

二、基层院(系)层面师德建设

基层院(系)领导要将学校师德建设的理念贯彻执行到位。虽然基层领导在对师德建设的认识、素质能力和管理方法上有更明显的差别,但最根本的是要做到:率先垂范,引导、调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自觉性,在基层院(系)创建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

1.尊重教师,贴近教师,了解教师。基层领导开展师德建设最基础性工作是要熟悉教师队伍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关怀、信任教师,要以具体的工作方法帮助教师解决不同的问题,体现新时代教育人际关系的细微性、多样性特征,特别要结合教师的个性特质、成长背景、专业特点等开展深入的交流、沟通。

2.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体会成功,唤起教师的责任感。基层领导对教师的激励主要依靠营造教师获得相对成功的氛围和环境,提升教师内在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对学生、对职业的深厚感情,从而使教师给予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做到关爱教师,使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受到尊重,让他们体会到师生交流的快乐,逐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大爱”的浓郁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3.领导干部在基层师德建设方面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基层领导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走在前面,率先垂范。基层领导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善于发挥党组织和先进教师的核心作用,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感悟、反思,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领导和党员队伍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基层师德建设要努力做到客观、细致并且有针对性。所谓客观,是指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要客观,不能过高或过低。既不能使教师因为目标过高难以企及而失去信心,也不能放松要求。经验表明,即便是同一所高校,各基层单位教师状况仍然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院(系)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方法一定要客观、灵活,因人而异。所谓细致,是指对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必须细致入微。例如:对教师无私奉献的事迹,哪怕是不太起眼的闪光点,也要放在心上,尽量进行客观的记录并适时进行公示、表扬,营造“比、学、赶、帮”“我奉献、我自豪”的氛围,并在评奖、评优、职务评聘工作中充分体现“师德为先”。所谓有针对性,是指在充分熟悉教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座谈会、反馈会、听课、点评、互评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一方面抓优秀典型;另一方面对表现欠佳的教师要及时谈话、劝诫,对师德失范行为要根据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形成对师德失范者的压力,做到从严治教。

三、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师德建设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教师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师德建设氛围这个外因,需要通过教师自我修养的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师德建设的效果如何,不能仅看学校、院(系)搞了多少活动、教师发表了多少文章。衡量教师师德状况的最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实际体验。

根据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第一个层面是高校教师应当守住的底线。如“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等。第二个层面是高校教师应当达到的良好状态。如“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第三个层面是高校优秀教师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等。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在开展师德交流和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最优秀的教师为典型,引领、影响整个教师群体,利用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个别状态不佳、在底线徘徊的教师,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鼓励他们在师德以及教书育人方面不断进步,融入学校良好的氛围。从基层管理者的角度看,教师的师德是“养”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因此,师德建设的真谛在于启发,促进教师不断升华师德境界,主动、自觉地提高自我修养,进而影响和感召学生。不仅要帮助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也要更多地启发他们不断自觉反思、感悟,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总之,高校师德层次化建设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扎实的行动,要依靠学校各个层面的合作与奉献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2]朱小曼.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9篇

营造师德文化氛围

从今年春天开始,在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大讨论突出了4个环节。一是调查研究,摸清现状。今年2月,省高校工委组成调研组深入全省16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各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积累的经验,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二是制定方案,做好发动。省高校工委会同省教育厅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各高校也普遍成立了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三是抓好学习,深入讨论。组织各高校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怎样才能把塑师德与强师能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怎样做一名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等8个专题进行讨论。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高校充分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形成了浓厚的师德文化氛围。

树立以德树人标杆

充分发挥师德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人、教育人和引导人,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挖掘优秀师德典型。长期以来,有很多默默奉献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是一笔宝贵财富。山东财经大学29岁的年轻教师冯赫南,2006年留学回国后进入国际经贸学院执教。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被学生们称为“美丽天使”。2010年6月,在被查出患有癌症后,冯老师依然坚持上课,在生命弥留之际,她嘱咐家人通知学校调课,把做好的教学课件转交代她上课的同事,把已经准备好的外文资料、课件等资料留给学院。冯老师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乐章。省高校工委大力宣传冯老师的先进事迹,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冯赫南学习的通知》,全省高校掀起了向冯赫南学习的高潮。

评选优秀师德标兵。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高校开展“十大优秀教师”、“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目前,已经在全省高校评选表彰了110名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师节,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省高校广大教师向“十大师德标兵”学习。

组织优秀师德典型巡回报告。为了发挥优秀师德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省高校工委注重组织优秀典型到高校巡回演讲。每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每次突出一个主题。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组织了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高校巡回演讲。这次“丹心铸师魂――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省辅导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最终要落实到长效机制建设上。省高校工委作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是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制订了高校师德评价指导性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师德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运用。把学生评价与同行、领导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评价;把平时随机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平时考核;把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定性考核。

二是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在《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大讨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要求各高校要重视师德考评结果的运用。现在,许多高校都定期对师德情况进行考评,并且将每次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和聘用等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考核档案。有些高校还及时将师德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起到激励、督促的作用,为高校师德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是注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纳入师德考核内容中。各高校大都制订和出台了教师学术道德考核意见,有效规范了广大教师的道德行为,培养了教师的学术道德自觉性,形成了高校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使全省高校师德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才培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省高校工委表示,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契机,以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研究课题,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开创师德建设新局面。

高校师德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分析研究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日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高校辅导员做为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管理人员,对此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约束条件,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师德是否过硬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也要看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思想的泛滥,高校辅导员自然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开展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成为目前高校中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殊性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存在着不成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负有极大的责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辅导员做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师德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政治上来说,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着鉴定的政治信仰,在思想要保持先进性。就工作方法上来说,高校辅导员要能适时地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变化,改变自己的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要做模范表率,在工作中践行师德,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需知“身教”要强与“言教”,以自己的行动给高校学生在思想上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虽然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一直做为高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思想上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高校管理层面及高校辅导员本身对于师德建设都不重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还存在着各类问题。比如,高校辅导员普遍业务能力有限,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职业界定,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三)对高校辅导师德建设考核的机制不健全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前高校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往往接受多个部门的领导,多重任务的下达,使得高校辅导员经常要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

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建议

(一)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不仅仅是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这不仅关系着高校辅导员,而且还关系着高校学生的人生轨迹。做为日常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人生道路,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修养

针对高校辅导员目前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一方面高校要改革辅导员的选拔机制,使用那些真正有能力、能担得起这副担子的人来做这项工作,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考核力度,对已在职的高校辅导员要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制定出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让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真正为社会所认可。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考核体系

对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有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这一工作的前提就是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归属管理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前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明确了管理部门方可进行师德建设考核体系的完善。对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要全面,同时也要注重师德的内容,在考核中可以使用高校及院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对辅导员综合打分的方式,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也可以将这些考核得分与高校辅导员的薪资、晋岗、提拔等相结合,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师德建设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建设,还关系着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高校学生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整个教育系统内十分重的一项工作,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点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师德建设,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所帮助。

作者:石蕊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涛.论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273.

[2]张世和.关行加强高校辅导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6):30-31.

上一篇:初中师德总结范文 下一篇:校长师德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