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6 10:52:16

高等美术教育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喜中有忧的“热门”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随着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价值、地位进一步肯定与提高,以及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每年仅靠几所艺术院校和师大美术专业培养为数有限的美术生,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的增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办美术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这是时代的必然。于是,我们看到:那种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时下,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在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抢占市场的竞争中,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他们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新创举,“准学科”的艺术一跃便成为“锦上之花”。据有关资料统计,(注:见《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6期杨瑞敏同志文章。)1987年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点(还不含专业院校和成人教育性质的办学点)为104个,到1990年初,发展到140个,近六年来,已增至300多个。如今的美术专业可以说扔掉了“短线”专业的帽子,而如同计算机、经贸、市场营销等专业一样,成为实实在在的“热门”。

然而,在一哄而上的办学热中,我们不无忧心地看到不少学校增办美术专业的热情是基于纯经济效益之上的,钟情于不薄的经费收入,而不是或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以实施美育为己任的美术人才上。在经济效益这个巨大的磁力诱惑下,一些学校不管是否具备必要的师资、教学设备、资料等条件,便扯起大旗,开始“招兵买马”。这种先招生,再四处招聘教师的现象,绝不乏实例。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便,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学科教育中心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激剧增扩,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呈下降趋势。在成千上万的升学大军中,一部分文化素质低,也并没有什么艺术天赋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艺术专业的大门上。“报考普通大学无望,只好学美术,考艺术专业”,这已成为不少考生加盟美术考生队伍的“动因”。美术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分低素质学生获得一种求饭碗的技术培训场所,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悲哀。我们能指望在这种情境中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美术家或美术教育家么,更不用说造就有所作为的美术大师了。

在市场经济中有一条规模效益原则,即大规模带来高效益。但对于艺术教育来说,这一原则不一定完全适用。盲目地扩充规模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是对教育效益的诋毁。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原有的有实力的美术院系,规模都不大,招生人数有限,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及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因办学经费困扰,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宏观决策者们为何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到这些院系的机体中,使其更有力地转换内在的生命机制,从而施放出巨大的潜能,而热心于“天女散花”、“重复投入”,以求虚假的兴盛呢?当不少“滥竽充数”式的专业输送出大批“滥竽充数”的美术生时,能说扩大规模带来了大效益吗?一旦美术专业向社会提供了过多的“伪劣产品”,不仅带来美术教育自身价值的贬值,接踵而来的是“恶性循环”的后果,评价美术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其是否培养造就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准的美术生。由此,对方兴未艾的高等美术教育热,我们应保持几分冷静与谨慎。

二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

“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长期以来不乏理论上的探讨者。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蔡元培先生,对此就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从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由于知育,而源于美育”(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蔡元培选集》1959年,中华书局。)基于这种认识,他大力提倡美育,并把美术教育看作是美育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他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从广义上讲,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都是美育的具体实施者,美术教育就是审美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的和人造物的(包括艺术作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和把握表现能力;其二是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其三是情操教育,即通过艺术的创造或鉴赏,陶养人们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完善人格,并使“发展的个性与其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统一协调”(注:赫伯特·里德语,见《通过艺术的教育》P14,吕延和译,199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从而使社会和谐发展。如果说这三个层面呈现出一种由低至高的递进关系,并概括出整个美育功效的话,那么高等美术教育就更应该将三个层面通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整合起来,建构系统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而事实上,长期以来专业美术教育在实践上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或侧重于第一个层面,即侧重于对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与认识。在教学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技术主义”至上,专业教学仍是基于感性经验上的侧重于具体技法、技巧的传授,即某种“操作”方式的传承。这种传承与传统的“作坊式”的师徒间的传、帮、带并无二致,只不过现代教学的组织形式把师生之间个体的技术传承变为多项传承而已。所以,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往往难以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而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

艺术家是什么?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文化人,并且是一个“以能传达的形式来表现感觉、表现心理经验的样式,以规定的形式来表现思想”(注:赫伯特·里德语,见《通过艺术的教育》P14,吕廷和译,199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文化人,专业美术教育,离不开“操作”技术的训练,没有“操作”的美术教育,只算是“玄想”式的人文教育。而仅有“操作”,培养不出具有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具有完整人格、并能以有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情感的美术人才。

优化课程结构,增强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操作”性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某种视觉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这是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自觉以教学心理科学为指导的教学,是缺乏现代性的教学,没有文化感的教学仅仅是“匠人”的劳作。笔者认为:是重审美文化素质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技术的传承,这是现代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的分水岭。

美术教育改革中调整课程结构,似乎并不困难,然而,要增加“操作”性课程的文化含量和科学性;却非易事。因为,相当一部分“传道者”在文化和专业素养上的浅薄,实在令人担忧,当“传道者”尚处在“匠人”的水准上,我们能指望出自其门下的求知者成为有文化的美术人么。

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

时下,美术专业办学与改革热点中的热点,就是调整和新设工艺设计专业。这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值得肯定和欣慰的。长久以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都以西画、国画、工艺三大学科为基本结构,其中工艺学科的发展最不稳定,最为薄弱,培养纯粹美术家成为专业美术院校的主要目标,而比较忽视社会需求的应用性美术人才。为何出现这种状况?笔者曾撰文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第一代出国的美术留学生,绝大多数在西方接受的是学院主义绘画教育,以古典写实绘画为追求目标,少有学习实用美术的。本世纪初,实用美术在西方也相当薄弱,包豪斯教学体系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也是一件新事物,这样,我国专业美术院校起步就是以造就纯粹美术家为主要目标的。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都处于战乱、动荡、经济落后的状态中,再加上将美术看成是纯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实用美术教育也就没有发展的基本条件,“先天不足”是历史带给工艺美术教育的遗憾。

在大力发展经济,人们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在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日益兴盛的情况下,以纯美术为主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了。时代需要高水平的美术家,也呼唤着更多实用美术人才的出现。当然,发展设计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改良制造品”的需要,而且还与当代艺术潮流和文化发展的态势相吻合。现代艺术美学已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森严壁垒,艺术创作活动已不局限在画架上,现实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广阔领域。工艺设计的更为广泛应用,工艺设计教育的加强是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媒技术的发展和阅读方式的变革,设计大有成为未来主流文化的可能。早在六十年代,加拿大传媒研究的资深学者麦克鲁安在对当代文化趋势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就预言:现代社会正从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进入了视觉传达时代。前不久,彭德先生也断言:作为手工图像的绘画——油画、水墨画、水彩、水粉、版画等,将陆续退出图像舞台的中心,取而代之的将是借助于新媒体而产生图像文本。这样的断言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设计在这个时代,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无处不在。我们已经或将更深地浸润在设计文化的氛围中,这确是勿庸质疑的事实。在专业美术教育中忽视设计教育是一种麻木,将设计看作是不能与“纯艺术”相提并论的“准艺术”是一种偏见。这种麻木与偏见,当下正被如火烈烈的办学热溶解。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设计专业教学中理论探讨落后,设计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课程结构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工艺设计是为人造物的活动,它的功利性、实效性、广泛性特征,决定了设计教育是一门涵盖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设计学、美术学、技术美学、人体工学、材料学、环境学,还涉及心理学、信息传播学、市场学等学科。工艺设计的创造性以及审美(设计)观念传达的隐喻性特征,又决定了设计教育必须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把设计思维训练,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唤起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才能,进而树立起人文关怀精神作为教学的核心和终极目标。时下,相当多的设计专业设置单一且相互分割,把实用性简单理解为一种操作实践,根本开设不出设计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对材料学、传播学、环境学等相关课程也相当漠视,设计观念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就是有限单一的课程,也多半局限于“纸上谈兵”。于是,相当多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面对设计课题,不知所措,发现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可以说,应该更具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的设计教育,在不少的设计专业中比纯美术教育更缺乏文化教育的特征,更具技术培训的性质。

现代设计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设计观念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对现代材料的认识与掌握,已成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调整、完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

四“尴尬”本不属美术学

在高等美术教育的变革热中,最被冷落,仍未摆脱尴尬境地的可能要算美术学(美术理论、美学、美术史及美术批评)(注:此概念是否正确尚需探讨,在此仅因“约定俗成”而用之。)的教学了。长久以来,美术学的研究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或附庸的地位。据统计,在专业教学中,美术学总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足8%,不少新设专业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类课。即使在开课的学校里,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他们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是否过关的问题。现实也是一种教育,不是吗?不少技术的操作者,没有最起码的美术学知识和修养,不照样画画,卖画,甚至成“家”吗。更有意味的是,有的技术操作者将美术史论学者看成是其作品的寄生物。没有操作者的存在,就没有作品的存在,没有作品的存在,论家自然就无所依附,这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也确有“摆弄文字”的人将自己廉价地托附于操作者。这种现象的产生基于一种误解与无知。不过在“技术至上”,对现代美术教育根本特性与终极目标缺乏认识的教学体系中,这种误解与无知的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的。自尊的美术学者们为了不再被冷落和不再尴尬,极力扬起独立的旗帜,于是,有一定实力的几所院校相继创办了美术学或美术史专业。的确,美术学是人文学科领域里一个重要方面,有其自己的研究对象、范畴、目的与功用,有其独立的品格与存在的价值。在欧美,不仅在美术院校开设美术史论专业,不少没有美术专业的综合性大学也开设有美术史论系。而在我国开设美术史论专业是要一定勇气和眼光的。偌大的中国,应该说仅靠两三所院系美术史论专业的毕业生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和将来需要的。特别是在高中和普通大学开设美术欣赏课已成为教育的法规之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审美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成了美术学专业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按目前的教学模式,不管是美术学院还是师大的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难以承担这类课程的。现今一些综合性大学增设艺术专业,其实不必去与专业院校比高低,注意点首先应该在美术学专业上,因为其自身的人文资源,将给这个专业带来专业院校没有的优势。

美术学专业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美术学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削弱。作为科学的教学体系,美术学同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身就不是主从、依附关系,而是相互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美术学有着更重要的地位。美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和格瑞(W.D.Greer)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不无启迪意义。他们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审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造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扩展艺术的知识面,了解与美术相关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创造视觉艺术形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尽管这种教育理念主要是针对广义的美术教育而提出的,但是,对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同样有借鉴价值。由此,美术学的研究与传授者们应充满信心。当然,美术学课程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也是必要的,这需另文探讨。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民间美术;联系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孕育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够有效地反映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内心情感。在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这同时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迅速,各美术专业课程百花齐放,但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民间美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需要大力保护民间美术,更需要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高等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场所,对传承与发扬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民间美术教育在教学方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较小,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往往一些美术理论知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教学中涉及民间美术的内容也较为模糊,关于民间美术课程的介绍与分析也不够深入。

二、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地域色彩,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艺术。民间美术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能够有效地反映民间文化,是传播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的渠道。民间美术创作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基础,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间美术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一些民间美术面临无法传承的危机,如壮族的铜鼓、苗族的蜡染等。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迎来了新的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文化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高等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的重要方式,必须承担起将民间美术发扬光大的重任。因此,做好高等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对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三、高等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对接的策略

1.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设置民间美术相关课程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应该成为一门课程。同时,相关部门应编写民间美术教学教材,使民间美术成为高等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美术课程教育可使更多的人了解民间美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民间美术走向更大的舞台。民间美术课程能够使民间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美术人才。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必须将民间美术教育纳入教学规划,构建科学的民间美术教学体系,逐渐与时代接轨,提升民间美术的感染力。

2.不断提升高等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高等美术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不断提升高等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为高校美术教师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便利。为了使民间美术更好地融入高等美术教育,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还需要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教学。民间美术中的图形绘制、色彩搭配和题材选择等内容,都应该与高等美术教学对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大力开发与利用民间美术课程资源

艺术源于生活。民间有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很多美术创作都来自民间。教师在搜集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将民间作为重要的场所。民间手工艺、建筑艺术等都蕴含浓郁的民族气息,渗透着民间美术韵味,这些民间美术元素都能够被纳入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同时,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借用这些民间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继而使学生产生对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如,在高校美术专业的图案课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研究和设计传统剪纸艺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还能够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结语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守护、传承和发扬。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同时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搜集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为弘扬我国民间美术提供助力,还可以提升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鹃.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2]杨晓青.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读写算(教研版),2015(19).

[3]张玮.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 美术创作 话语权 影响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最高机构,怎样使学生能动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美的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以及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拓展扩散性思维,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①学生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也是检验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重要考量。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从发起、发展,到当代的逐步完善,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与合理的课程结构,为培养美术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也是其他任何美术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对美术创作的促进

20世纪初,蔡元培便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美育方面的文化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文件,特别是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入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等重要文件先后颁布;2002年国家教育部针对艺术教育又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步伐,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修订2010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分别对课程纲要、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学分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文件与法规的颁布,表明国家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也为艺术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国家不断地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文化政策,以制度化来保障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有序进展;在资金上加大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高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制度、资金的保障,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体系才会有新发展,进而保证了美术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这在全国美展等全国性的大展中也得到了印证,近几届全国美展中,学生作品的入展率逐渐增高,说明通晓一定的学理和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较快地产生效果,艺术可教可学、有规律可循,在高等美术教育的业绩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同时在教学相长中,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提高了教师的创作能力,这在全国性的展览、研讨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二、高校美术创作群体的话语权

高校美术教育对于美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踏入大学校门起,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开始,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到社会实践,再到艺术创作,其作品的产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通过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合理的学习模式,知识的整合转化,对思维活跃的美术学生来说,奠定了作品产出的基本条件。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富于创新的思维,对于艺术的不断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和启发高等美术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创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正像拿来主义,借鉴西方较早的教学理念。阿恩海姆在《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了关于视觉思维能力的深奥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艺术的观察和创作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要素。②西方高等美术教育同样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问题。20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两种教育观念的矛盾,即是强调自我表现,还是注重美术教育内容。在主张自我表现一方,也许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独特个性,但可能会失去学习能够启发他们艺术探求的知识、技巧的机会。与之相反,如果一味地强调教授专业要素及其原理,教授美术史和美术技能技巧,会使学生失去美术教育提高自己想象力的机会。这与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研究中美美术教育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发展到今天的高等美术教育,需要我们去分析思考,在启发自我创造力和教授具体技巧、理论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区域,让两者能够相互兼顾。

经过完整学院教育的美术专业学生不断成长,与高校美术教师一起成为我国美术创作的主力军。就全国美展来说,全国美展是我国美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部级大型综合展,笔者在对历届全国美展参展者身份的统计分析中,发现高校美术创作所占比例最大,而且获奖人数最多。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72件作品;③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有68件作品入选,25件作品获奖,3件作品金奖。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共获得2项银奖、8项铜奖、5项优秀奖和入选作品56件的佳绩。艺术设计入选作品占全国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入选作品的10.27%,获奖率占艺术设计作品展获奖总数的12%,各画种入选作品占山东省总画种入选作品的31.62%,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5.56%。本届全国美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有10件学生作品入选,获得5项铜奖。学生作品入选比例和获奖情况在国内名列前茅。⑤在2009年十一届全国美展18个金奖中,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获得14项,占到78%的比重,在主流的国家展览中,高校的创作队伍起到了引领作用,是时代主流艺术的风向标,这与高等美术院校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所处的前沿位置是分不开的。

高校美术创作群体不仅在获奖数量上比重大,而且在创作内容上也最为丰富。例如,十一届美展获奖作品当中,不仅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也呈现了艺术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正是我们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认为,作为部级展览作品要求符合主旋律,参展艺术家如何平衡主旋律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是很多艺术界人士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刘大伟表示:全国美展是部级展览,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的一个国家语言,我们在创作上总体要求突出主旋律,但同时还提倡多种风格的艺术追求。十一届参展作品跟前几届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运用多种新型材料,画面非常有可视性。

大概90%以上美术方面艺术家都是出自高校,因此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学术思想的确立、磨合、延展和辐射,决定着中国美术的形态和格局。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对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点评认为,此届增加扩大了设计这一块,从一个层面显现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就是设计越来越融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三家共同主办本届全国美展,是前十届所没有的,可见国家对美展的重视。此外,全国美展为全国美术家提供了展示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全国美术家和全国人民的认可。⑦无论是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化,还是各种新材料的广泛运用,以及设计比重的增加、设计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既是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主要特点,也是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端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目标重点和教学特色,可以说,全国美展从一个侧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高等美术教育的成果。作为五年一次的全国性美展,既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成果的检阅,也是对不同阶段中国美术史的总结。通过展览、学术研讨,一大批美术家脱颖而出,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家的作品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范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下一代或几代人的创作取向。比如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之光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期间,艺术家何家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提出杨之光的展览。杨之光从艺六十载正好与新中国同步,特别是对中国画人物上的创新,中西结合创作出从艺术到人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他年少时学画影响非常大,我们从他身上能体会出一个艺术家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一种真挚的态度。创作之外,杨之光对美术教育非常投入,80多岁还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对新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一批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他们的创作风格、个人品格影响着更多的后继美术创作者,共同推动着中国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综上所述,高校的师生们组成的美术创作群体,不仅是推动我国美术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掌握时代话语权的主流美术群体。

三、美术创作学术水平的提升

美术创作水准的高度不仅与创作者的美术技巧掌握娴熟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作品表面之下的艺术创新及作品内涵,其所包括的思想理念、文化内涵、艺术格调与哲学意义等,是创作者长期积累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也是作品学术水平的衡量尺度。美术学科虽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扼杀这种能力。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就存在这一弊病,教学中注重程式与经验,重技巧与技法训练,学生学习美术时被套上了许多规矩,创造力受到了抑制。加德纳通过对中美艺术教育的对比考察后认为,“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能力,风险是也许以后对基本技能的发展有影响;中国教育的长处是在保证孩子都能达到一种基本技能,这也有一种危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了。”⑧在比较了中美美术教育之偏差之后,如何去融合两者的优点,在平衡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使美术教育能发挥其更大的潜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革新教育手段和模式,以及学生因受教育形式的改变,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质量都会得到提升。因此,也为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增加了附加值。

正如上面加德纳研究中认识到的问题一样,在我国各种美展中同样会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中,针对本次美展未评出金奖,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认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力作很缺乏,特别是反映主旋律、反映生活、贴近生活的作品不多,有些作品在艺术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比较多,但思想和内涵不足。⑨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基础文化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考察实践――专业艺术创作这一完整的教学体系,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举的培养方针是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但经过十多年的美术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下降,学生数量膨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了输出的美术人才总体水平滑坡。美展中缺少精品力作,作品空洞、流于表面、思想内涵不足,正是这些年高等美术院校大量扩招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出现应引起所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者、创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深思。美术评论家王春立认为,中国当代美术缺少精品力作与时下艺术家讲求个性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担当有关,他说:“艺术风格只有建立在端正高洁的个人修养之上,才能有表现时代气势与创作力的不朽作品。”在当今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自身的修养,贴近现实生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是所有从事艺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肩负时代使命的高等学府,对受教育者的教育重任也正在于此。教书不仅仅是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育人,“境由心生”“画如其人”都是艺术创作与个人素质修养紧密相连的写照。

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美术教育的“西化”使中国画家们的写实造型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涵养上却有所缺失。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中国味”不够浓,过分强调素描造型而忽视传统创作方法的训练是主要原因所在。这验证了美术教育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在艺术学院中学国画的学生比例骤降,国画系成为“冷门”,部分艺术学院甚至取消了国画系。另一方面,传统国画在大展中争夺眼球的竞争力相对弱于油画、雕塑、装置艺术等。纵然入选参展了,也难成为视觉中心。表面上是传统中国画技艺的退化,实际上是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缺失。例如,现早已位居西方艺术之林的赵无极、群等中国艺术家,他们何以在西方艺术国度里站得住脚,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技巧有多高超,而是用西方艺术材料表现中国的艺术精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找到了中西结合的切合点。欣赏他们的油画风景,透过斑斓的色彩,体悟到的却是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虽然人跨出国门很多年,作品还是走不出溶入血脉的中国文化根基,这是因为他们自幼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民族艺术文化的烙印无法割舍。也正是中国深邃文化内涵的独树一帜,他们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认可。

结语

无论是固守现实主义主流,还是担当新潮美术的弄潮儿,高等美术院校都有其丰厚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在中国美术现实主义主流的发展历程中,从官方主流展览――全国美展、美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来看,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们一直担当主角,不仅是创作作品的参展,更重要的学术前沿研讨和美术理论研究的重任几乎都落在了高校艺术家的肩上。高等美术院校站在中国时代艺术创作前沿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注:本文为江苏省2011年博士后资助项目《江苏高等美术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01104C)

注释:

①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②鲁道夫・阿恩海.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翟灿、熊蕾,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390.

③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作品[J].西北美术,1994(Z1).

④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入选作品总目录[J].美术学报,2000(1).

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颁奖典礼隆重举行[J].设计艺术,2004(4).

⑥罗世平.今日中国美术(第一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63.

⑦赵晓林.十一届全国美展:彰显时代精神[N].济南日报,2010―1―12.

⑧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5.

⑨陈虔.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J].美术,1995(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等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05-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来灿烂文明的结晶,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发展中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民间美术是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中孕育着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观念,应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高等学校贯彻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和民族色彩,是人民群众在群体生活中的艺术创造,而且它并非仅仅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创造,而是反映了民间文化和民族文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传播民族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渠道。民间艺术建立在普通大众的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是美术创作者对于自己内心心灵和精神生活的一种表达,也反映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有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事物都是民间美术作品,例如年画、对联、刺绣、剪纸、香包、面塑、石雕纸牌、风筝等等多种多样、数不胜数,种类十分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却进入到了低谷期,很多的民间美术艺术面临着无人传承并逐渐消亡的态势,例如苗族的蜡染、壮族的铜鼓等,有很多本地区的人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对他们的认识与发展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外来的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也为人所瞩目,中国的民间美术面临着新的威胁,并且显得十分无力。这其中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民族文化自身的原因,随着新的文明和社会观念的大量涌入,民间美术的创作者由于自身的心理原因对于民间美术的创作兴趣大减,创作的作品也日渐减少,这也反映了民间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的无力与妥协。鉴于目前这种形式,国家开始着手对很多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抢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从长远来看,比抢救更重要的是传承,民间美术不仅需要保护而且也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保证民间艺术有更长远的发展。高等学校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宣传民间文化,培养未来的美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二、高等美术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渐消亡,民间美术中也有很多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大力保护。对于民间美术不仅要保护,而且要使更多的人接受并传承它。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地方,要在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等学校承载着发扬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重要使命,但从当下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来看,教学方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没有使民间艺术占有足够的教材内容与教学空间,更多的是一些美术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就算在教学中论及民间美术的内容也语焉不详,不能够充分地对某一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所以,从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中的民间美术所占比例来看,民间美术的学习和传承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对于地方的历史文化,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民间美术的具体特点延伸到美术课程中来,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理念,积极从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民间美术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只是单纯就美术理论和美术文化进行讲解,不能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地方文化,民间美术也是这些地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都有其独具地方特色的美术形式,这些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间美术就是弘扬中国的传统的美术艺术,也就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日渐衰微的今天,弘扬和继承民间美术是文化发展的必要之举,它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三、做好高等教育与民间美术的对接

1、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课程的设置

高等美术教育中应该设置专门的民间美术这一课程,并编写相关的教材,使民间美术的教学有根有据。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进而继承和弘扬民间美术,使民间美术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设置专门的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是保证民间美术得到更好的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和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在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方针和课程标准方面抓紧建设,并设计出合理的民间美术教学体系,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美术人才。民间美术的教育要立足于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高校民间美术课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想提高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水平,必须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根据专业的要求发表专著和学术论文,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美术教师要适应高校艺术教学的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将民间艺术中的题材选择、色彩搭配、图形绘制以及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

去,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计划当中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美术带给他们的审美感觉和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消化理解能力,真正从更高层面上加深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和美术创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

3、加强对民间美术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艺术创造都起源于民间,民间蕴藏着大量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例如建筑艺术、手工产品艺术等都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这些民间美术中的审美元素都值得纳入到高校民间美术的课程中来,在美术课程中渗入民间美术的元素,吸引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在课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明晰自己在保护民间艺术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例如在高校美术专业的图案课程上可以启发学生们对传统的剪纸等艺术的图案进行研究和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够继承和发展当地的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结语: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中设置民间美术这门课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民间美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等学校要专门设置相关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并积极开发相关民间美术资源,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秦国防.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文教资料.2009.(13).

[2] 魏力群.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美术实践

一、美术教育的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占据重要位置。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美术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美术教育既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师可以用美术的形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事迹、英雄人物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历史的变革和人类不断发展的创造力,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了解画作背后的历史的同时,思想和心灵得到洗礼。学生感悟了这些作品的思想之后,融入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产生艺术创作灵感。部分美术作品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可使学生体会到前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顽强抵抗、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美术教育会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思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能改变人的行为;思想的影响力也是持久、稳固的,一旦形成很难被改变。

二、学习美术理论的意义

“美术是人类实践与文化中极具特殊性的一部分,人类的美术能力是经过不断学习与教育形成的,而非自然发展所得。”所以,美术基础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美术基础教育中美术理论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美术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即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在西方,美术教育学家注重美术理论教育,将美术理论教育列为基础教育之一。西方学者认为,美术理论教育对全民审美教育和人生观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只有发现美、鉴赏美,才能创造美。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美术批评能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学习美术史,可了解美术发展的历程,能够掌握美术发展的脉络,知道在不同时期美术发生的改变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汲取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精华之后,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鉴赏能力。

三、我国美术理论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美术理论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实践应该以美术理论为基础,现在部分高校存在忽视美术理论教育而只注重美术实践教育的问题。部分高校认为美术理论教育由初级美术教育完成,不需要过于强调,但实际上初级美术教育涉及美术理论教育的内容甚少。所以,笔者认为,美术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初级美术教育和高校美术教育衔接失败造成的。在高校中,部分学生只会画画而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不了解画作的思想,也不知道画作的背景,只是单纯地模仿,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也没有创造力的。发展美术理论教育,要从基础做起。我国小学教育中早已有美术学科,应该将美术理论教育加入小学美术教育,同时,各阶段的美术理论教育应该做好衔接。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美术理论教育细化,培养美术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将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在培养优秀艺术工作者的同时,也为社会培育有素质、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结语

不管是立志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者,还是实用美术领域的从业者,都需要相应的美术理论基础。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理论知识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传景.浅谈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2).

[2]马静.高等美术教育中美术理论课程开设现状及其价值——以河南高校为例.大舞台,2014(8).

[3]刁秀航.论美术理论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地位.艺苑,2011(6).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

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结语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陈洋 吕怡然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注释:

①董俊超.对素描概念的全面诠释——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的素描课程研究[J].美术大观,2014(6):147.

②朱平.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15.

③崔春,王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0(5):119-120.

④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56-57.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 素描课程 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董俊超.对素描概念的全面诠释——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的素描课程研究[J].美术大观,2014(6):147.

②朱平.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15.

③崔春,王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0(5):119-120.

④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56-57.

⑤何继业.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J].大众文艺,2015(1):212-213.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8篇

目前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一般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中,各类大学的美术办学宗旨各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方向也不禁相同,但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浪潮的冲击,各国教育机构为适应时代的新原则纷纷探索改革,希望建立和扩大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1.综合性大学的美术院系

综合性大学开办美术院系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现象,对于它学科的研究,如何定位,专业如何办学,应如何与单科专业院校拉开距离,没有现成的范例供参考,综合性大学就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它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就我个人认为:综合性大学最大的优势是其学科无所不包的广泛性,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高等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美术教育,加强美术学科的学术性,研究性。所以,大学本科的学习应为其升入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过度与良好衔接,也使本科专业的学习目标成为为作研究工作而积极准备。所以也应该加大相关专业研究教育的培养力度,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美术院系办学的最大特色。

2.高等师范美术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也越来越明确,估计未来大部分师范大学将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而本来的学术教育和美术史论专业已经统一改称为“美术学”专业。所以,进一步推进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研究,是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也使我国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担负起研究传播美术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等重任。

3.高等专业艺术院校

我国高等专业艺术学院则应使科学知识的推广和运用这一责任更加有利的强调和执行。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国家需要大量高级美术技术性人才,尤其是极其缺少“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应以此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并掌握熟练的技能,使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一线的高技能操作,设计并能组织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等。这也将是我国就业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科技知识和高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就现在我国高等专业美术学院教育培养的人才多偏重于学术性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脱钩导致供需失衡,这就需要高等美术专业的教育搬入社会实践这个大舞台,使高等专业院校呈螺旋型发展,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二、高等美术教育的强化

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学发展模式只有拉开距离,才能充分形成互补的良性互动局面。只有个性的存在才能有共性的发展与延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或专业艺术学院都应有共同点美术办学宗旨,无论有怎样的教学特色与偏重,目的也都是为了使人类更文明更进步。在《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中便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在说大学教育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高等美术院校同样也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首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考生在升入高等美术院校之前,大都自觉或不自觉的使学习目的针对高考进行强化,升入院校后需先利用一段时间使教学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就在身边,就在实际的生活中,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细致入微的观察一切事物,让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

2.关于学生正确对待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

在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遇到这个最实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剧,有一些错觉认识,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或两者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传统文化大部分是保留的。例如日本、新加坡、法国、韩国等。同时现代化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传统文化也会不停的蜕变。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与不可替代性也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3.有超越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艺术。

在今天,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的障碍,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无比神奇应顶礼膜拜。这样的态度都不利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应使学生们全面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与传承发展性,中华文化艺术不仅有中华文明代表的主流文化也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如何大胆的与实际相融合,并深入地理性,历史性思考、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这都应是探索的主要方向,也同是探索外来文化艺术的方向。尤其是现代外来文化艺术,更应全面研究,看清它的真面貌,不应盲目模仿。真正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需有勇气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吐纳吸收,重建世界上最优秀的精神文明。我们往往说最深刻的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入同样也需要立足于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立足于当代性及具有现代意义。

三、总结

教育是终身的教育,高等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价值体现。”我们应遵循更人文化,更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改进、深入。使教育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去“唤醒”学生的力量,使学生能在目前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因为教育,是全民族的事,要教育的是整个民族。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多样性;研究策略

美术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创新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热爱美术学习。

一、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它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学方法,虽然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应该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和学习传统美术教育中先进的、积极的元素,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美术专业问题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艺术能力等,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美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例如:在学习“素描基础”课程时,学生应该明确素描就是单色画,素描的使用工具主要有铅笔、炭笔等。教师在学生工具准备齐全之后展开教学,分别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握笔。这是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高等美术教育应该融入这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素描中比例和结构、透视和色彩的联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和审美素质。

二、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育方法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已经成为高等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以PPT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对美术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会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育课堂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将中国著名的传统绘画作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作品的真正价值。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绘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发生的经过、最后的结果等问题一一进行阐述,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意义。基于此,学生不仅能够反复观看和学习绘画的具体操作和背景故事,同时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了解美术的内涵和本质。

三、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水平

高等美术教育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要想促使高等美术教育方法多样化,就必须从教师入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美术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高高等美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水平[2]。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对高等美术教学者进行再培训,或者在学校资金容许的情况下,聘请国内外的高水平美学大师进行教授,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素养,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艰巨任务,积极地投身于高等美术教学活动,履行教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责任。

四、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

高等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是不同的,它是一项理论技术和实践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美术学科本身的多样性,促使高等学校积极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进行野外写生,用摄像机拍摄照片进行绘画,临摹大师的作品,举办专题美术活动等。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高等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又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详细讲解每一个美术展品,尤其是涉及到现代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这种艺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活跃自身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从而提高高等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丰富高等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性[3]。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美术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关乎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高等院校只有通过汲取传统美术教育方法的精髓,开展高等美术多样性教学活动,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育方法,提高高等美术教学者的水平等方法,才能实现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目标。总之,实现高等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育者、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哲.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5(10):52.

[2]王素云.高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20):123.

[3]佟雪霏.新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现状探讨[J].赤子,2015(3):29.

高等美术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后现代主义 信息 教学目标 脱节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和职业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包括在职业美术教育的范畴之内,它主要培养未来的美术师资队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师范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高等美术教育门类,这类受教育者走上工作岗位,会直接影响到很多人。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中等师范美术教育以及其他层次美术教育有很大区别。中等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小学美术教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初、高中学校美术教师岗位。但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有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众多院校的合并、升级以及学生生源的减少、就业形式的严峻,现在高等师范生的就业形式变得很复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还是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师工作,也有到大学工作的,由此可见,现在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应该还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

从内容和性质上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更侧重于美术的教育功能,它是为培养不同层次的美术师资而进行的一种美术教育活动,这类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这是师范美术教育与其他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高等师范美术的师范性决定了其培养的目标不是美术专业人才,而是美术教育人才。但是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者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联系,不能把它们孤立开来。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定能力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学习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掌握艺术教育理论前沿的发展状况。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与高等美术院校一样,基本上还是在沿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教育体系,这种体系是20世纪初从西方教学体系借用过来的,它强调技术的传授,并不适合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时代的冲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伴随着它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迅猛冲击,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社会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信息技术也使得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到了极大挑战,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师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信息化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信息化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学生冲击同样很大。大量的信息造成了他们的审美疲劳,混乱了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如何利用信息高科技,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对信息的主动选择、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自我驾驭正面文化环境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形式素养,是当前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信息化社会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学校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的地方,现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增加视听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社会为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体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2.艺术发展的影响

21世纪,社会发展很快,艺术流派也出现了探求多元性、综合性等纷繁复杂的局面。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更融入了大众生活。艺术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当前我们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更应该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视文化的多元性,重视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个概念。后现代主义,它的特征是强调平民化和生活化,反对创造的正统性和经典性。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对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术教育在设计美术课程上吸取了它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等特点。提出了艺术大众化、多元文化等观点,是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人文活动紧密结合,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持本国特有文化传统。把这种后现代艺术思想加入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区,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3.培养目标和方式不明确

虽然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对其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中都有所提及和规定,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显得含糊不清。例如,拿入学考试来说,高等院校美术招生中,美术教育、服装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考试题目大体一样,这无形中就给报考师范类考生一个信息:名为师范生,其实跟专业美术学生没有区别。我们可以在报考同专业的考试,报考美术教育时,可以加试基础的教学内容,以示区别。

关于课程设置,大多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在课堂学科的安排上与专业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大体一致,造成了师范生对师范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观念的淡薄,师范生也以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要求自己,忽视了自身的师范性,而且,在课程的安排上又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缺乏专业主攻方向,最后造成了自身理念混淆的感觉。其实,师范生如果能关注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加以发扬,那在社会上的工作环境角色适应是无人能及的。

4.课程与实际教学岗位、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该明确的是:人才的培养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美术师资力量。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是指导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基本方向。长期以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一直存在“专业性”和“师范性”两个分歧。有的认为,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应该注重“专业性”,依据是美术是一种技能,首先要培养技能;而有的认为,高等师范专业应该注重“师范性”,因为它培养的是一名教师。事实证明,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只对“师范美术教育”做片面理解,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单纯看做表象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会导致教学陷入误区,造成人才的浪费。

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正处于一个艰难困惑时期,大家都在积极探讨和寻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都在努力研究改革之路,找准定位,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惠伯金,惠雨波.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改革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6).

上一篇:学前班教育范文 下一篇:安全审计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