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范文

时间:2023-03-16 12:53:53

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1篇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已合并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31-1467/T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该学报创办于1958年,是国内冶金领域最早、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由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并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该学报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等相关学科,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热力学、材料学、冶金过程、仿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该学报的编辑委员会由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担任,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标准和严格的学术审核流程,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该学报发表的论文主要涵盖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热力学、材料学、冶金工艺、仿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该学报的编辑和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组成,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标准和严格的学术审核流程,是中国冶金行业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声平台之一,被广泛认可和信任。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2篇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要通知:《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已正式合并为《嘉兴学院学报》。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3篇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已更名《莆田学院学报》。

《莆田学院学报》(CN:35-1261/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学期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该期刊主要刊载教育、文化、语言文学、历史与地理、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同时也囊括了一些实践研究成果的发表。该期刊注重学术质量,拥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编委团队和严格的审稿制度。该期刊一直致力于推动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学科建设与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该杂志的发表范围涵盖教育、文化、语言文学、历史与地理、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推动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升。该杂志拥有一支专业的编委队伍和严格的审稿制度,注重学术质量和实用价值。该杂志还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促进学科交流和知识创新。

《莆田学院学报》(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一份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办刊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面向科技、教育工作者;并直接为莆田市地方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等提供学术支持。特色栏目有:"妈祖文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医药与生物技术"等。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4篇

2.性本善与人的全面发展白立强,郭文飞,BaiLiqiang,GuoWenfei

3.战争: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士林,ZhangShilin

4.刍议珠三角区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益陈德余,ChenDeyu

5.庐山早期旅游业特征及其启示苏娜,钟亦佳,SuNa,ZhongYijia

6.风险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之检讨王振,WangZhen

7.请求权与债权的法理比较分析潘劲松,PanJinsong

8.刍议"六五"普法的深化与形式变更骆庆国,荣剑,LuoqingGuo,RongJian

9.对刘少奇同志在安源廉洁自律的理论思考黄洋,黄爱国,HuangYang,HuangAiguo

10.文廷式半联"半窗明月墨花香"考辨高洪年,GaoHongnian

11.论二晏词的诗化特点唐红卫,阳海燕,TangHongwei,YanHaiyan

12.浅谈元代诗人范梈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道教情结利煌,LiHuang

13.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刘井亮,LiuJingliang

14.从边缘叙事看《波斯人信札》邓红花,DengHonghua

15.一次心灵上的和谐之旅——从《耻》和《慢人》析库切的和谐社会主题陈京明,ChenJingming

16.复兴与发展——中国现代重彩画的色彩设计研究王燕,黄文媛,WangYan,HuangWenyuan

17.文学翻译中的变异与顺应论容新霞,李新德,RongXinxia,LiXinde

18.顺应论视角下词汇阻遏现象研究陈艺琳,ChenYilin

19.现代汉语"来"研究综述李晓飞,LiXiaofei

20.浅议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杨文娟,YangWenjuan

21.普通话与方言比较视角下的新余方言形容词重叠式曾海清,ZengHaiqing

22.萍乡城关地区普通话语音训练策略之声调部分马春玲,MaChunling

23.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孟凡周,MengFanzhou

24.经典名著阅读与中学生精神成长——关于《中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表》的思考之一李云霞,LiYunxia

25.中学课堂提问不公平问题浅议宋娟,SongJuan

26.台湾地区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研究何金明,刘平,何珊,HeJinming,LiuPing,HeShan

2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度创新研究曾萍,周银美,ZengPing,ZhouYinmei

28.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张亮亮,曹秋雯,ZhangLiangliang,CaoQiuwen

29.论以文化为中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杨汝梁,鲁珊,YangRuliang,LuShan

30.任务型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李存晰,黄冬娇,LiCunxi,HuangDongjiao

31.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与整合的必要性刘艳群,李娜,LiuYanqun,LiNa

32.浅谈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及表演中的作用张芦菲,ZhangLufei

3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聂美英,王清,NieMeiying,WangQing

1.也谈格林十字架的划分问题李幼年,LiYounian

2.半平面上有限级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Laplace—Stieltjes变换的增长性桂有良,GuiYouliang

3.导数定义式的应用李其胜,李文强,LiQisheng,LiWenqiang

4.引入预测控制理论的汽车ABS模糊控制仿真研究张剑威,程丽萍,ZhangJianwei,ChengLiping

5.浅谈移动信号的室内覆盖问题吴苏丹,陈建国,WuSudan,ChenJianguo

6.ASF高级图表在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张龙滨,ZhangLongbin

7.浅谈用Matlab软件作函数图像彭莲芳,PengLianfang

8.酒钢不锈钢厂热轧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林贵端,陈刚,LinGuiduan,ChenGang

9.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招投标李良松,LiLiangsong

10.建筑物雷电系统防护模糊综合评判尹萍,蓝善圣,罗敏,YinPing,LanShansheng,LuoMin

11.城市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彭海清,PengHaiqing

12.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体会黄宜萍,HuangYiping

13.浅谈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卜亚锋,BoYafeng

14.嵌入式LINUX数字矩阵键盘驱动研究吴新华,WuXinhua

15.样式和域在长文档中的最强应用技术廖德伟,孙正广,LiaoDewei,SunZhengguang

16.搜索引擎优化(SEO)的认识误区及优化技巧王永策,张义良,WangYongce,ZhangYiliang

17.基于MD5算法的密码破解及加密改进方法熊福,邓爱平,XiongFu,DengAiping

18.网络环境下禅宗文化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初探王立平,刘艳玲,WangLiping,LiuYanling

19.安全无线局域网浅谈梁枫根,LiangFenggen

20.时效对Cu-Cr-Zr-C-RE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许彪,肖文福,廖建波,XuBiao,XiaoWenfu,LiaoJianbo

21.土壤速效钾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王强,陈冬萍,温磊,WangQiang,ChenDongping,WenLei

22.Cdc42的生物活性王海舟,WangHaizhou

23.信息动态

24.焦化废水零排放改造方案探讨刘清林,LiuQinglin

25.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性及PCI术后的变化杨超平,赵勇,YangChaoping,ZhaoYong

26.临床实习中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叶串连,李夙,YeChuanlian,LiSu

27.高职高专数字化校园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肖俊宇,杨章伟,XiaoJunYu,YangZhangWei

28.信息技术课的思考朱胜钢,ZhuShenggang

29.信息技术课程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学初探欧阳霞,卢伟,OuyangXia,LuWei

30.谈分类讨论教学意识的强化官运和,欧阳跃华,GuanYunhe,Ouyangyuehua

31.基于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颜东亮,陈林,YanDongliang,ChenLing

3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李志忠,LiZhizhong

33.新课程下中学物理"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丁庆斌,DingQingbin

34.电学实验中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罗仲民,全娟,Luozhongmin,QuanJuan

35.高职高专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林丹,LinDan

1.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杜建雨,庞仁松,DuJianyu,PangRensong

2.呼唤民族自信——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刘建明,LiuJianming

3.试论红军创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当代启示杨建春,朱红英,刘文萍,YangJianchun,ZhuHongying,LiuWenping

4.巧用短信媒体加强德育工作丁文胜,陈德余,DingWensheng,ChenDeyu

5.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李青,LiQing

6.企业上市条件下的流程再造研究李强,袁涛,LiQiang,YuanTao

7.有江西特色的开放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尹金,钟诚,YinJin,ZhongCheng

8.浅析主题公园定位——宝葫芦农庄引发的思考苏娜,钟旎,SuNa,ZhongNi

9.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的解读文侃,WenKan

10.论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陈埠晶,ChenBujing

11.早期统一战线思想与萍安革命斗争黄洋,HuangYang

12.论花间与苏辛对文廷式词学思想之影响——文廷式词学渊源探论之一陆有富,LuYoufu

13.浅谈李之仪的散文创作史月梅,ShiYuemei

14.振鬣长啸向大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下篇)曾文斌,ZengWenbin

15.张扬批评主体性激发作家创造性——论当前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之矛盾关系郭名华,GuoMinghua

16.论卡瑞·丘吉尔的《九重天》中性别属性的不确定性丁敬芝,DingJingzhi

17.陶渊明归隐内涵探微欧阳芬,OuyangFeng

18.《说文解字注》木部字校勘说略李瑶玲,LiYaoling

19.谐音现象中的文化成因郑博,王仲轲,ZhengBo,WangZhongke

20.浅析新闻语言的弊病及其原因陈晓,ChenXiao

21.古代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易志文,YiZhiwen

22.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初探张海欣,陈娟,ZhangHaixin,ChenJuan

23.角色扮演法在"酒店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前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罗小燕,LuoXiaoyan

24.人文教育维度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兰惠萍,LanHuiping

25.高等专科学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曾敏,ZengMin

26.试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刘卫林,LiuWeilin

27.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林玲,LinLing

28.农民流动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及思考张航,ZhangHang

29.浅析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胡汾萍,李西建,HuFengping,LiXijian

30.用团体游戏治疗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尝试孔祥霞,KongXiangxia

31.条件推理的概率理论林珠梅,LinZhumei

32.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藏书剔旧思考周欣娟,周为谋,李小玲,ZhouXinjuan,ZhouWeimou,LiXiaoling

1.利益变迁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吕凯,LvKai

2.转化与超越: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张宏卿,肖文燕,ZhangHongqing,XiaoWenyan

3.西部地区移民及流动人口与和谐民族关系吴永刚,WuYonggang

4.基于意识形态变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李文军,唐青青,LiWenjun,TangQingqing

5.陶瓷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新见解崔丹,周洁,CuiDan,ZhouJie

6.社区矫正制度之省思王振,WangZhen

7.司法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叶继林,潘运华,YeJilin,PanYunhua

8.刑事被害人经济利益保障的几点思考张洪峰,ZhangHongfeng

9.股权转让中公司财产质量瑕疵担保制度之探析罗钦伟,LuoQinwei

10.萍乡煤矿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探析贺亮才,HeLiangcai

11.萍乡文氏五修族谱序王尔敏,WangErmin

12.试论"春秋笔法"的研究范围肖锋,XiaoFeng

13.两宋江右文化兴盛原因之分析熊克云,XiongKeyun

14.振鬣长啸向大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上篇)曾文斌,ZengWenbin

15."论妙"之妙论巨著——读吴直雄《妙用典故精粹》习嘉裕,XiJiayu

16.困顿中的退守与坚持——论"十七年"文学中的路翎小说刘成才,LiuChengcai

17.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再现姚松奇,YaoSongqi

18.彩调的文化人类学解读马英才,MaYingcai

19.文化语境和"福娃"的英译陈艳芳,徐菊芬,ChenYanfang,XuJufen

20.《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释义存在的问题胡丽珍,HuLizhen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5篇

应用变接触长度支承辊改善中厚板板形及横向同板差魏立群,陆济民,蔡恩沛

用异型孔轧制消除钢管定减径内多边形缺陷柳谋渊

双重差动机构在滚齿机分齿上的分析与研究钟晓勤,朱贤达

检测速度及其稳定性对涡流检测的影响吴伯铭,陈浩时,胡静霞

关于直梁受横力弯曲问题的探讨吴音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工艺探讨陆斌

在AutoCAD对话框设计中设置默认值的一种方法沈希忠

当前上海高专学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通过鉴定潘嘉祺

对可转换债券的一些思考林和生

低功耗软性开关电源控制器的研究课题通过技术鉴定潘嘉祺

加入WTO后中国寿险业发展的潜力评价刘湲,黄瑛

浅议当前成人教育改革中的观念转变龚国敏

国内国际展览预报孙汝杰

社会群体因素与个体道德发展的关系张建

国际会议预报孙汝杰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汪霓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探索刘玮

轧钢废水中SS处理新工艺及其装置何恭与

关于楔形变截面门式刚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探讨徐钧

钢坯热装、热送对加热炉单耗的影响钱惠国

模糊综合评判在学校评估中的应用李俭

《牙科修复用钴铬合金的开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潘嘉祺

通讯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柴绍宽,张逸馨

多路复用控制技术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杨仙航

关于欧姆计的最佳分辨角求证高路

读者满意度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练亚雄,赵和平

加入WTO后我国的环境前景嵇兆琅

《齿轮故障模拟器的开发和研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潘嘉祺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于有进

国际会议预报孙汝杰

班会课三步行马莹

国内国际展览预报孙汝杰

浅谈英语测试题型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宋幼玲

高校素质教育研究初探花克勤,谢常川,马志火,张建,范文蓓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之初探李健翔

关于“两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徐大刚,朱守岗,郁建伟

新世纪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与人生态度形成的探讨华兰

学校德育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思考赵和平,庞洁,练亚雄,孙汝杰,石燕,吴斌

实施“两课”教学新体系提高“三进”工作有效性朱守岗,叶明华,王雪敏

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李国林

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形式、方法探索施斌,林振守

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探讨李伟华

学生价值观趋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刘晨

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几点思考朱萍

运用社团过程质量控制模式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王双强

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及其形式探讨钟家春

新时期学生工作新方法探讨于有进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顾小星

时代特色与班主任工作朱丽娟

函数极值的判定李兰舫

连续信号频谱细化的算法探讨沈希忠

连铸坯温降数模的研究苑安民,钱惠国

德国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陈浩时

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抉择练亚雄

探索应用类普通高校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途径潘嘉祺,汪其晋,叶时俭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我国合同无效制度述要程宗璋

高等工程专科人才模式的塑造和实现——创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的教改实践瞿志豪,顾仲坚,花克勤,汪其晋,张健

与中外合资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的探索与实践花克勤,钟晓勤,陆保康,王永年,李汉江

改革、创新、编写跨世纪金工系列新教材——高职高专金工系列教材建设胡大超,张学高

构建“实践教学链”强化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沈晋源,瞿志豪,马忠才,金国栋,李健翔

学理论讲实效抓“三进”重进脑徐大刚,李国林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卜国屏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6篇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CN刊号为:37-1451/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促进科学繁荣,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的办刊宗旨,遵循“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原则,积极配合学校各时期教学、医疗、科研的重点,积极传播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在教学、科研、医疗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知识,为促进我校及临沂市的对外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7篇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武术作为表演项目也开始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掀起了全国人民热爱武术的热潮。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等专科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因此,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把握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准确把握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提供了依据,对完善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为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为本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武术教学”“武术课程改革”的相关的期刊文献和专著,本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地区5所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8人,学生60人发放了问卷。教师问卷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学生问卷60份,回收问卷58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93.1%。

2.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进行了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现状

3.1.1课程时数。笔者在对调查的5所高等专科学校实地走访中了解到,高等专科学校武术理论课程时数为0学时,实践课程时数为32±2。理论课程时数缺失的同时实践课程时数也有所减少。从武术课程所占的比重情况来看,尽管武术课程作为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主干课程,但是,相对于篮球、排球、足球来说却表现为明显的不足。

3.1.2课程内容。5所高等专科学校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仅局限于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拳,而缺乏剑术、搏击、散打等内容,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

3.1.3指导思想。我国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经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是国内众多体育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进我国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指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这对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以及终身体育意识人才培养无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需要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科为本位、社会为本位、学生为本位三种类别。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主要采用以学科为本位传统教学理念,而对于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运用较为缺失,以社会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填写的人数为0。这也说明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3.1.4教学目标。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表现在:掌握武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武术兴趣,掌握武术理论知识,了解我国传统和现代武术文化,身心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适应社会需求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传播武术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武术兴趣,而缺乏,传承武术文化,身心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也说明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置依然强调传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这也暴露出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目标设置的缺失。

3.1.5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影响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武术课程参与度的调查涉及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较为枯燥、技术动作的难度太大、运动量太大、没实际应用价值、怕考试几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与武术课程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田径课程较为枯燥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选择频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4%和57.8%,认为运动量太大的百分比为38.0%。由此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较为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武术课程的功能属性的理解尚存在明显的不足。

3.1.6教师情况。教师的执教年限反映了一个学科师资队伍配备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年轻教师工作年限一般指教龄在5年以下,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在6至15年教龄,专家型教师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6年以上。通过对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执教年限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多数教师集中在6至15年,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专家型和年轻教师的配备较少。这样,整个教学科研队伍就显得不够合理,专家型教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验丰富和年轻教师的进一步提升。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年轻教师数量不足,造成武术课程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缺乏,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3.2对策与建议

3.2.1确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从武术项目的价值来看,对于发展学生体制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也是制约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确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健康”作为田径课程改革的主题,在强调武术技能发展的同时,不断挖掘武术运动项目本身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健身方法和手段,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下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3.2.2构建多元化的武术课程目标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多元化的田径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笔者建议如下:(1)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实现武术课程目标多元化的必备途径,以此来提升学生科学从事武术锻炼的能力,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自觉性和参与田径运动健身的积极性;(2)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高水平的武术教育目标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能,还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并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武术教学实践当中;(3)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田径课程目标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我国体育改革的多为渗透,也成为了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专科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走向了综合性和开放性。武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结构在新形势下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通过课程改革以当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依然有待进一步展开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31-02

乒乓球运动由于它的趣味性强、设备简单等优点,十分受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喜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专科学校大都是采取分班授课的形式,这种授课形式较为机械与单一,无法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是指学校能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并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教学现状

大多数的高等专科学校由于其师资的缺乏都不具备专业的乒乓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是由学生认识、理解、巩固并运用组成的,使学生能够对乒乓球运动做一个初步的掌握,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初步认识。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形式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优点就是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主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有难度的技巧。缺点就是形式过于机械,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影响了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形式大致分成三种:理解式的教学形式、启蒙式的教学形式以及小组式的教学形式。

理解式的乒乓球教学形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会比较侧重于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理解,老师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性的锻炼,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和难度,通过让学生们参加一些尝试性的比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乒乓球技巧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如果老师没有组织好、掌握好,那么就会因为学生们技能的不熟练而造成不良的影响,会挫伤学生们学习乒乓球运动的信心。

启蒙式的教学行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根据学生们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大致认识,遵循学生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侧重于学生们对于乒乓球运动深层次认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乒乓球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假定的模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思考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高等专科学习开设课程的学时有限,启蒙式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完全得到展开,不利于学生们对于乒乓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小组式的教学形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互动以及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们的乒乓球技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这个教学形式会将有限的学时浪费在组织学生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问题上。

二、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形式虽说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总体来说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教学目的都是存在不足的,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形式的缺点,提高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运动的教学效率。

(一)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它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受教水平、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由于其先天因素、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在主观思想和客观条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接受能力和感兴趣程度都不尽相同,乒乓球分层教学的方法强调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实施了因材施教,提高了乒乓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政策

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特别注重的教育政策,素质教育体现在乒乓球教学中是指向每个学生普及乒乓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层教学就是指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乒乓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辅导,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学习起点上选择不同学习模式,进行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们的乒乓球技能水平。

(三)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高等专科学校在为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及教学目的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来自行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目的。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说,乒乓球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和目的,并且兼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需要,让学生能够在课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习的策略要求

乒乓球分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可接受原则,也符合学生掌握运动的学习目的。它将乒乓球教学分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们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学习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乒乓球的运用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达到乒乓球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三、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乒乓球分层教学是不仅将学生分层,还要进行课程分层、教学分层以及考核分层。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是指的教学策略。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老师在乒乓球教学中,首先要通过一个摸底的小测试,了解学生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组。然后老师根据每一组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级别的训练,组织班级小组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供给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乒乓球技能的积极氛围。

(二)课程分层

由于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相同意义上的成功,达到全面的培养效果,高等专科学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学生的差异相适应,对全体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在乒乓球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掌握,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相同程度的不同提高,调动学生们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实现乒乓球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三)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和分层训练。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对于技术较为娴熟的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教育,对技术较为生疏的学生进行乒乓球技巧的培养,对于对乒乓球技术一无所知的学生进行基础的技巧培养,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组织一些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学生们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核分层

考核是检验学生们学习成果的方式,高等专科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对于每次考核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因此调整学生的乒乓球学习计划。对于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的层次;对于进步不明显甚至后退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辅导。这样不仅可以适应学生们心理发展需要,保证他们对于乒乓球的学习热情,并且有利于学生们乒乓球技术的进步。

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既有弊的,分层教学的优点很明显的表现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上,它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们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的明朗和有效,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问题,例如分层教学方法给任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班级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难度等等,不过从人文精神的层面来说,分层教学的利还是远大于弊的。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乒乓球运动虽然是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类,但是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在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卉.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专项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大学,2009,(4).

\[2\]邓庆标.分层教学模式在乒乓球选修课中的实证研究\[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5).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9篇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要通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已更名为《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高等专科学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德育现状对策

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参照中小学和其他本科院校来开展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各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大德育体系。由于德育工作一直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都对德育工作很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评估内容中,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等专科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较好地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在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班级,各种文件、方案、规定等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仍以教学为中心,而把德育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在目前各类评估检查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倾注了过多的精力来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德育工作又变成了“不要”。其具体表现为:

(1)学习不够,认识模糊。长期以来,政治学习都是德育工作的法宝。近年来,由于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校已基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认为这是搞形式、喊口号。但学习是基础,提高是认识根本。“皮之不存在,毛将焉附?”在德育工作中,政治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如丢弃了形式,内容将从何谈起,又怎么去谈认识上的提高呢?德育工作绝非是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任课教师的德育知识相当缺乏,对于如何规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的缺失。有的教师对上级部门所颁发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意见等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当成废纸处理掉。这种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德育工作的成效一直不高。

(2)机构不健全,工作不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首先需要健全有力的组织机构做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却不一致,形式上的文件太多,空洞的计划、方案不少,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墙上也挂着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其成员与职责也相当明确,但真正运行起来却很不到位,这些表面文章完全是用于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很少过问,即使过问,也是象征、性地了解一下。每当学生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主要责任还是由一线管理者来负。

(3)校园文化的建设滞后,德育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现在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在近几年由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职高等中等层次的学校升格而来的。虽然学校在升格过程中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有所发展,硬件条件也基本达标,但用于德育方面的建设却相当稀少,相关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建设更少,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呈现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不少学校还在使用升格前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管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宣传橱窗、德育专栏、公布栏、校内墙报、黑板报等宣传德育的设施相当少,学校的育人氛围缺乏物质支撑。笔者在与几所高等专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共同问题:他们除了大型活动外,平常很少有升旗仪式,更没有用于德育宣传的专门场所,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处都没有张贴板报,而根本看不到“守则”、“规范”或德育挂图等必要的德育设备设施。

(4)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德育评价简单。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根本没有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在课外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关心不够。这样,多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疏于管理,甚至不加管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相当简单,要求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而当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他们多是敷衍了事,随便在评价表上打勾、评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的功能。(二)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针对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1、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等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4、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首先,要增设多种评价内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设立奖励,如“三好”、“十佳”、“优秀”、“全能”等,从而拓宽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其次,注重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对他们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后,要构建德育评价网络,使学校、社区、家庭、学生都融入到德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提高效度和信度。

上一篇:采购监管范文 下一篇:国学经典诵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