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标语范文

时间:2023-02-27 21:16:42

服务标语

服务标语范文第1篇

2、青年志愿者真诚服务到永远

3、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

4、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者服务,建设精神文明。

5、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

6、城乡共荣求发展,“三个文明”一起抓。

7、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8、雷锋——我们永远的榜样。

9、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实现价值。

10、有我 有奉献;有爱 有精彩

11、青春、自信、志愿、绿色

12、青年的心永远与雷锋相通。

13、奉献你我他,服务千万家

14、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实现价值、

15、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

16、青年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7、服务群众生活、促进社区发展

18、开社会风气之先,做青年志愿者

19、弘扬民族传统,争当时代先锋

20、团结、实干、求知、创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21、让智慧与创新闪光,让青春与发展飞扬。

22、弘扬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展示开拓创新的青春风采

23、以英雄为楷模,学好本领服务社会。

24、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再立新功

25、让智慧与创新闪光,让青春与发展飞扬

26、弘扬志愿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27、参与志愿服务,建设平安家园

28、用爱心播撒阳光,用高尚践行平凡

29、奉献你我他,服务千万家。

30、团结、实干、求知、创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1、与时俱进跟党走,开拓创新献青春。

32、以英雄为榜样,做党的忠诚卫士。

33、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环境。

34、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5、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创业,实现新跨越。

36、一点一滴做起,传扬烈士精神。

37、革命烈士周波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8、争做新时期雷锋式的青年志愿者

39、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

40、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41、弘扬志愿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共建文明涪陵。

42、弘扬民族传统,争当时代先锋。

43、开社会风气之先,做青年志愿者。

44、青年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45、服务群众生活、促进社区发展。

46、弘扬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展示开拓创新的青春风采。

47、与文明同行,与绿色相伴,倡导公德,美化城市。

48、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以一流业绩纪念英雄。

49、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市民。

50、化悲痛为力量,努力成为四个“新一代”。

51、构筑和谐企业、弘扬志愿精神、创建文明社区。

5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敬老爱老的优良风气。

53、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和谐企业。

54、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55、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56、缅怀英雄,争做文明好少年。

57、参与志愿服务,塑造城市形象。

58、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59、悼念烈士扬精神,学英雄,见行动。

60、向周波同志学习,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楷模。

61、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62、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63、学习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共建美好家园。

64、争做新时期雷锋式的青年志愿者。

65、青年志愿者真诚服务到永远。

66、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敬老爱老的优良风气

67、参与志愿服务,塑造城市形象

68、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69、青春是我们的名片,服务是我们的志愿。

70、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71、我光荣,我是乌海青年志愿者。

72、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志愿者行动

73、弘扬志愿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共建文明精河

74、你我他的一言一行,乌海的文明形象。

服务标语范文第2篇

2012年2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调研报告》,对全国除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形式、数量等问题再次进行深入分析。《报告》称,从全国情况看,不提倡类标语占25%,禁用类占1%。

这项被称为“洗脸”运动的计划生育标语大改革,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相对粗暴相对原始的行为方式、说话方式,向着文明迈进的过程,过程是令人感到欣喜的。

一类标语,一个时代

计划生育的开展是一步步推进的,推进的过程中免不了就会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阻碍和困难。

为了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计划生育标语在城市农村相继推出。

70年代初时,人们有一种认识误区:没有标语就意味着这项工作不太重要,大家干得也就不认真、不积极。如此一来,计生标语随处可见。

早期的计生标语用语生硬,不讲究表达技巧,如“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拆房牵牛”、“一次未孕检,罚款一千元”、“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少生孩子多养猪”等“凶猛”的计划生育标语令人侧目。

80年代,一封《公开信》的发表,让“只生一个好”标语凭借思辨与不生硬的口吻获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随即在全国各地被刷上了墙。

随后如“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奔小康”等标语开始出现,抛弃了最开始的粗暴和粗鲁的口号,重新展现出来的是较为人文关怀的语句。

2001年,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少生奖励、优先优惠、困难补偿、贫困救助、计生帮扶、综合治理等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口计生政策让居民感受到了脉脉温情。而现在的标语也不再是刷在公路边、围墙上,早改成了更为温馨的喷绘画,而标语也更为人性化――“人口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统筹解决需要你的支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美好家园”。

折射人口变化的风向标

“墙头的计生标语就像一杆‘风向标’,折射我国人口政策变化。”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说。

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成为新时期人口工作目标。

而标语的变化体现着国家在人口工作目标上的重心变化。

“关爱女孩就是关爱民族的未来”,这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呼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累积效应已现端倪。目前,19岁以下年龄段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10年后,上千万适龄男性将面临“娶妻难”。

“独生子女双女户,人到60有补助”,这是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养老保障。随着出生人口大幅减少,我国人口金字塔底座日趋缩小,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失衡。“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不加快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窒息”未来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走四方,计生服务暖心房”,这是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一盘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到城市发达地区,导致人口地区分布失衡,一方面给城市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空前压力,一方面造成流动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日趋突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加大。

“有病治愈再怀孕,戒烟戒酒利优生”,表达的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迫切心情。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名先天性缺陷儿降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刊综合)

声音

计生工作很难做,“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想做好计生工作并不容易。

但是如果连标语都不能体现出浓浓温情,所谓的和谐共建就只是一句口号。以管窥豹,一个连标语的规范性、人性化都做不好的部门和地方,那么其工作的作风与态度,就值得反思与追问。由此而言,注重标语的规范化,以体现人性化,这个出发点值得肯定。这表明,一些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这种态度就是一种进步。

服务标语范文第3篇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写什么样的标语,用什么方式书写标语,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从标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时代的变迁。标语口号,因其具有言简意赅、准确贴切、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等特征而备受国人青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标语口号算是正宗的中国特色。

金秋十月,我驱车深入到福建省向浦铁路沿线采访。一路走来工地墙上、彩门上林林总总的标语迎面而来。从“寻梦圣地今圆梦,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争先”到“精品让大地生辉,环保让蓝天深远”“当好主力军,共筑中国梦”……各种口号、各种内容的标语“百花齐放”。

在一个隧道洞口,一位铁道兵出身的老职工老张正在工地布置企业文化展板,他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要说祖国的变化,那太多了,我认为其中最可贵的变化,要算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了,从‘标语文化’的变迁,就能看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这一变化。”

在工地附近,有座古城泰宁,泰宁有条红军街完整地保留了红军当年刷写的标语和文告,如“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苏联,解放全人类”等等。1933年10月7日,、等首长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还参加了“城市清洁运动周”等活动,这些标语就是那时刷写上去的。它使我们相隔80多年后,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热火朝天的革命激情。

老张说,他上小学时,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由于自家的房子靠近路边,经常被刷上标语,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那时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感到振奋和充满希望的年代,这样的标语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他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期,“全国山河一片红”,清一色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标语成为那个年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老张当兵入伍的时候,正值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户外标语口号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先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标语代替了“不怕流血流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拼命干”,接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您好”等标语大批地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八十年代初期,老张回老家探亲,发现路边“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标语去掉了,刷上了“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十个大字。为了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要想早日奔小康,打工赚钱是良方”“农民要想不受穷,出外打工才能行”等标语层出不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标语口号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对社会关注的范围更广,风格也更加多样。汶川大地震,一句“汶川挺住,中国加油”让多少人泪流满面。“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奥运会时风靡一时,“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上海世博会时展现了中国人的骄傲,那一刻,世界有多少人瞩目中国,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自豪。

如今,“标语文化”从领袖语录到关注民生,一些不合时宜的、“冷”“热”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也正在衰减。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的逐渐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当好主力军,共筑中国梦”等成为标语的主流。

服务标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广告 标语 技巧

广告标语,是为了加强受众对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反复使用的固定宣传语句。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广告标语的寿命较长,有的差不多会和企业的名称、商品的商标相始终。因为一句标语长久、重复地使用,日渐变成生活用语,人们一听便知是某企业的某产品,从而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的连续性。广告标语在广告中所起的作用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因此,对于广告文案的创作者来说,撰写好广告标语是十分必要的。

一、广告标语要力求“真实”,找准定位

真,是讲真话,不讲假话。实,是实实在在,不图虚名。市面上充斥的广告总是大吹大擂,过分放大自己的优点,无法赢得大众的信任。所以实实在在的广告反而出奇制胜。美国某酒店有一则广告标语:“本店素来出售掺水10%的陈香美酒。”这则广告标语实话实说地告诉你酒里掺了水,这样容易让人产生真实感、贴近感。

因为广告标语在广告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广告标语必须在符合品牌或企业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提炼,进而形成一句有效的传播标语。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短短的一句话,把它所要说的“王老吉是预防上火的饮料”说了出来。这就符合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再如海飞丝的广告标语“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就将它的定位――“去头屑”明确地传达了出来。

二、广告标语要力求“巧妙”, 雅俗共赏

好的广告标语能够打动消费者,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认同它、接受它,甚至主动传播它。如果广告标语写得索然无味,淡如白开水,就肯定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也不能吸引消费者。因此,广告标语应写得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既带真情,又兼趣味,同时还有号召力。如:雀巢咖啡的一句广告标语:“味道好极了!”既通俗又幽默,虽简短却又让人回味无穷,至今风靡天下。

某出版商手头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情急之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要总统提点意见。总统无暇应付他的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巧借总统名望,写下一句广告标语:“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当然,这些书很快便一抢而空。第二次,出版商又将一部书送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这回便贬斥“这书糟透了!”自然,书商的广告标语又改为了“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出于好奇和逆反心理,人们自然又是争相抢购。第三次,总统干脆闭口无言了,但这也难不倒广告商;“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果然,欲购者竟相“从速”,书商大发其财。

好的广告标语是有销售力的,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地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比如创维当年以一句“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广告标语,硬是在长虹、康佳、TCL等几个一线品牌夹缝中占据了市场一席之地。

纵观我们所熟悉的广告标语,比如“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或许你已经好久没有看过它的广告了,但你却依然记得,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三、广告标语要力求“简练”,易读易记

广告标语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传,使消费者留下对商品、劳务或企业的印象。因而广告标语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地简短,并且容易记忆。它要简短、无生僻字、易发音、无不良歧义、具有流行语潜质。广告标语要做到易记,最佳的办法就是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合辙押韵,通俗易懂。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语言不够精炼,会导致太长、显得嗦。太长的广告标语,难于阅读,难于记忆,不利于传播。因此,广告标语要注意信息的单一性,一般以6个~12个字为宜。简短的广告标语,一语中的,让你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沟通从心开始”;“真真正正,干干净净(碧浪洗衣粉)”等,就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四、广告标语要力求“独特”,突出个性

广告标语能否深入人心,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关键在于受众对广告标语的熟悉程度,即广告标语在媒体上的重复程度。此外,广告标语本身方面的因素――独特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许多成功的广告标语如中美史克肠虫清的“两片”,恒源祥的“羊羊羊”、娃哈哈的“甜甜的、酸酸的”,都是在媒体上暴露频度较高,而且比较独特的。广告标语重复暴露的频度取决于广告主,而独特性则是广告创作者可以控制的。一方面要尽量使广告标语与其它企业、商品的广告标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必须符合商品的个性,必须表现出企业的服务宗旨或商品的独特功能或其它有关与众不同的东西。

一个平淡无奇、毫无特色的标语,很难给消费者留下什么印象。突出个性有很多做法,其中之一就自然地嵌入公司、品牌、劳务等名称。如果能将公司或产品名称配合销售特点,不断出现,将具有一般广告标语所没有的宣传力量,它宣传了产品的特点,又扩大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标语。一些广告标语只是表现出同类产品共同的东西,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就很难打动消费者。所以广告标语一定要通过诉求一些个性化的理念,引起消费者共鸣。比如:“我就喜欢”(麦当劳);“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飞亚达表);“我能”(中国移动全球通)。

服务标语范文第5篇

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各式各样的标语已经成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之一,以至于国外一些学者建议说,“标语”应该和“长城”、“熊猫”、“孔子”一样,列为代表中国的符号。

中国式标语

从历史渊源上看,这种在宣传中注重标语功能的强烈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早年的习惯做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曾主持过红军的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就特别强调说,“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因此,这一时期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建国之后,标语宣传在党政工作中的地位,更是得到了一如既往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党政工作标语中,权力支配的意蕴逐渐凸显。其中的很多标语,往往透露出指示甚至强制人们行为方式的意图,并且其语气也逐渐转向强硬的训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大一部分标语是以命令甚至威胁的语气出现,所表述的多是一种禁止性的规范,例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之类的标语,甚至于今天还时有所见。

应该说,这些训诫式的标语,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建国之后直至1980年代,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建立。当时在许多细节工作上,往往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制。而执掌国家政权,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对政策的依赖性甚是明显。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因素在政府的管理活动中,实际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于有时还替代了法律的角色。这是因为,与法律的稳定性相比,政策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都更加具有灵活性。它可以较少制约地满足变动情势的治理需要,其中存在着较大的操作空间,故而为政府官员所喜好。在落实中央政策时,地方政府常常会基于自己的再理解,拟订出诸多“土政策”付诸实施。党政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也常常是试图借助“土政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一时期的政府工作,注重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治”理,强调通过训诫的方式建立权力的强力支配。作为政策宣传重要手段的标语,自然也就容易成为传达各类训诫规范的渠道。这些有着明显权力训诫寓意的标语,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它们与正式的法律法规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背后,所透露出的是片面强调权力威严的“人治”理念。

标语下的权力之手

这些命令甚至强制式的标语,通常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指示着某种行为。这种风格,一方面可以突出政府的至高权威,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可以使人民群众对权力行使者感到敬畏;但另一方面,也同样可能会对政府的公共形象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因为,包含“严禁”、“不准”之类强硬词语的训诫性标语,片面地强调了政府权力对人民群众的强力支配和硬性引导,“治人”的意味非常浓厚,常常显得太过严厉而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故而容易导致群众在情感上的排斥与疏离,最终有损政府亲和力。

中国今天的绝大部分标语,都是出自公权力部门之手。革命年代那种极度倚重标语宣传的工作方法,直至今日仍然在某些地方的党政工作中被奉为典范,但是时代走到今天,继续使用粗暴而强硬的标语,已经显得有些落伍。

权力与话语不可分割,话语不仅是施展权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掌握权力的关键。标语的言说,同样会构成相应的话语权力。有人在搜集大量标语之后,将其分为“冷酷无情”、“狠话蛮横”等类。这些标语常常在法律上并无依据,有些甚至根本就与法律抵触,但都充满命令甚至恐吓的意味。诸如“敢与政府对着干,当时就叫他难看”的标语,让海外来的访客大为震惊,因为在西方,标语通常是从下而上地表达社会权利的工具,而在中国,却主要是作为政府从上而下表述政策的工具。

今天对标语的某些运用,往往还显得过度表面化,甚至于有些是以迎合权力为目的。这非但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有限资金的无端浪费。曾有学者实地统计过计划生育标语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计划生育标语的实际点,并非是广大育龄夫妇经常聚集活动的村庄中心,反而绝大多数是在村子的村级公路两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是标语者真正预设的受众,并非广大的村民,而是少数的上级领导,因为将标语在村级公路两旁,更容易为偶尔下乡检查工作的领导所见到。

因为在一些地方,标语的多少被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久之,就成为一种导向:没有标语,就意味着工作还不到位,而有了标语,就显示了决心与成效。在这些地方,标语无形中充当了政府工作业绩的象征。

服务型政府的标语理念

变化着的话语实践是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包括标语在内的各种话语实践业已发生改变。如同国家人口与计生委所做的那样,标语的语气,已经逐渐由冷漠强硬转向温情可亲,其内容也由命令禁止转向倡导为主。

这种标语变化背后蕴涵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服务型政府”在逐渐得到重视并开始确立。它表明,政府已经开始摈弃旧有的硬性管理模式,不再将行政事务仅仅视为传统的“牧民之术”,转而塑造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施政文化,在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追求人性的关怀,注重以善意劝导的方式谨慎地行使权力,以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它更多是以公仆的角色给群众以温情建议,而不是如严厉家长那样直接训诫。与先前那种适得其反的训诫型标语相比,如今的这种改变,将有助于培养政府的亲和形象,从而在人民群众的内心中更为牢固地建立权威认同。

通过标语展现的种种变化,也表明在法制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已经注意到政策与法律的应有分野。标语传导的信息,以往常常是地方“土政策”对上级政策的再次理解,缺乏一致的内涵,因而容易给人以政出多门的形象,甚至还可能与法律、法规相悖。通过部分标语展示的那些实与法律有所出入的“土政策”,也许可以在一时一地获得些许成效,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对法律权威的严重危害,因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本质上必须依赖于统一法制的实施。而以法律为依据对标语予以规范,则可以在保证其合法性的前提下,促成其内涵的统一。对于中国法治进程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就未来的宣传工作而言,标语仍然会被大量地使用。这不能仅仅归因于施政者的工作习惯,最根本的还在于借助标语宣传,的确可以起到不错的社会效果。因此,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并不是标语宣传的形式应不应该废除的问题,而是去思考如何在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推行标语的革新,包括其背后隐藏的施政理念转变。在所有关于标语革新的反思之中,最关键的也许是必须注意转变“标语崇拜”的旧有观念。这意味着,体现公共权力的各类标语,并不应该过多地侵入社会空间,在某些事项上,标语的运用必须有所节制,而不是一味地在所有工作中普遍推行。

服务标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际功能校园标语语气

一、引言

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功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通过人际功能,说话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并对他人造成影响。

系统功能语法常被用来分析语篇的价值和性质。韩礼德是这样对“语篇”这一概念进行定义的:“The word text is used in 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ny passage,spoken or written,of whatever length,that does form a united whole(Cohesion in English,1976)”(王云桥,2001)。日常所见的标语是一种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往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可将其视为语篇的一种。标语的种类多,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标语的发起者在标语中表达了态度,并试图使众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搜集了120条校园标语,涉及环保、卫生、安全、纪律、规则、传统美德及特殊宣传如普通话宣传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标语的拟定者主要是校园管理者、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商家及特殊的组织机构。本文将搜集到的120条标语作为研究对象,从人际功能角度对该语篇类型进行分析。

二、大学校园标语的语气类型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段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表示语段的基本字面意义的命题意义,一是表示话段对人或读者的影响的施为性意义。韩礼德认为,在说话的行为中,说话者为自己选定一定的语言角色,同时为听话者分配一个他希望对方扮演的互补的语言角色。标语作为一种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话语,是宣传行为的发出者对宣传行为的受众的一种希冀和命令。在这个过程中,标语的拟定者和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信息传递的关系。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功能语法将言语功能分为“提供、直陈、命令、提问”这四种功能,这四个言语功能通过语气体现。陈述句表示“直陈”,祈使句表示“命令”,疑问句表示“提问”,而提供则可以用多种语气。在搜集到的120条校园标语中,陈述句出现35次,占所有标语数量的29.2%;祈使出现85次,占总数的70.8%。由于搜集到的标语中没有提问和提供的情况,故不在此赘述。

(一)陈述语气

用来表达“陈述”这一语言功能的标题说的是一种情况、一个事实、一则信息、一个想法、一种希望、一个看法、一种想象等(黄国文,2001)。从某种程度上说,标语和广告标题一样,都是以宣传为主要目的,所以标语的拟定者向受众传达的也是他的观点和想法或者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认识。例如:

(1)普通话是校园用语

(2)等待也是一种美德

(3)您亲自送回餐具就是一种高尚

例(1)是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作的标语,目的是在校园内普及普通话,使同学们提高说普通话的意识;例(2)是学生组织贴在学校银行取款机附近的为了提醒同学们在取款时自觉排队的标语;例(3)是食堂管理部门为了提醒用餐者自觉送回餐具而设的。以上三条标语是不同的标语拟定者为了宣传各自的立场而设计出的,内容直白朴素。可以发现,标语和广告语一样,也是一种“非交互性”的话语。只有话语的一方说话,而且不能马上得到另一方的应答。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语气类型会对“听话者”造成不同的影响。陈述句是陈述事实和想法,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陈述句式的标语对受众没有强行的要求,却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在标语宣传对象的心里形成一种概念、一个看法,而标语的接收者在耳濡目染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乃至产生行动上的反应。例如:“您亲自回送餐具就是一种高尚。”该标语表明了拟定者对回送餐具行为的一种肯定,并将这种行为上升到品德层面,但是在语气上并没有强行要求每一位就餐者都能做到。看到标语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审视,在这一点上,设立标语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命令语气

根据统计数据,“命令”语气在标语中所占比例最大,“命令”语气是用祈使句体现的。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笔者搜集的校园标语中体现了祈使句的多种类型。例如:

(4)排队时留意随身物品

(5)校内禁止摆摊设点

(6)知青的年代已经过去,请勿再“插队”

(7)手机静音

(8)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自习室更卫生

上文中列举的几条标语都是祈使句类型的具体体现。例(4)表“叮嘱”,学校保卫科是这条标语的发起者。保卫科从自己的职能角度给同学们安全方面的提醒,这样的语气恰到好处。例(5)表“禁止”,学校保卫科和校园管理中心针对学校里有小商小贩未经允许乱设摊位的行为设置这样一个标语,从标语拟定方来看,他们是有权力说出“禁止”的。例(6)表“请求”,是学生组织设立的,原因是在学校食堂买饭的学生中存在插队的不文明现象,这一标语旨在要求同学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例(7)表“命令”,是图书馆对读者的“命令”。这种命令,图书馆有权发出,而且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例(8)表“建议”。这一条也是学生组织拟出的标语,意在建议同学们加入保持卫生的队伍。表命令意味的祈使句要求标语的目标对象立即做出行动,与陈述句相比,祈使句的语气更加强烈,而且对受众的行为充满期待。在有些情况下,针对不同的人群,单单用命令的语气是不合适的。例如笔者发现,在学校食堂的空调上贴着“不要动手!”的标语,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这种强硬的语气显然有失妥当。考虑到种种情形,所以也就有了“叮嘱、请求”等其它类型的语气。标语的类型很多,涉及的内容广,加之发起者和针对的对象多变、关系复杂,所以在标语这种独特的语篇中,会存在各种类型的祈使句。

三、大学校园标语中的亲疏状况

情景语境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我们可以将语境因素分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部分。按韩礼德的观点,以上三种因素分别制约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话语基调又分为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个人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功能基调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从个人基调上看,标语的发起者和接收者是交际的双方,由于双方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各自的角色会发生转变。从功能基调上看,标语具有教育性、宣传性和说服性的基调。

韩礼德认为,个人基调制约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人际关系越亲密,语言的正式程度越低。其中,语气和人称代词是正式程度的体现方式中的一部分。

(一)从语气反映亲疏状况

笔者将标语的拟定者分为校园管理服务部门、学生组织、特殊机构和商家。校园管理服务部门和学生组织占了绝大部分,而语气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下面主要是从“命令”和“直陈”两方面做出的统计。

哈德逊认为,权势较高的一方在言语交流中会更加直接,也无需太客气,而权势较低的一方则会更加婉转、礼貌,体现尊重(黄国文,2001)。学生组织设计的标语目标对象是学生,学生组织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上表中,学生组织设计的标语以请求型的祈使句和陈述句为主,语气缓和亲切,有的标语还使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如:垃圾箱上的标语――“请不要将我置之肚外”。有些标语中加入了流行语,比如:“不关门神马的,最讨厌了”“亲,小心烫手,痛痛”等。这些标语生动有趣,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无形中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发起的标语情况比较复杂,其中祈使句最多,总数达58条。笔者搜集的120条标语中的18条表示禁止的标语全都是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发起的。在学校管理部门和学校活动参与者中间有一种权力的不对等关系。例如:

(9)校内禁止摆摊设点(学校和外来人员)

(10)严禁推销(学生宿舍和外来人员)

(11)业务工作室,读者止步(图书馆和读者)

(12)公共场合,严禁吸烟(食堂和就餐者)

以上四条标语具体说明关系双方存在的不对等的关系。在这四对关系中,前者都处于权力高处,而后者处于权力的低处。标语的发起者和对象存在不对等关系,往往语气生硬,不容质疑,常出现“严禁”“不许”“勿”等

表示拒绝的词汇。

在某种程度上,语气生硬的祈使句标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表禁止或命令的祈使句是必须的,比如“校内禁止摆摊设点”这一标语的使用。学校以一种禁止的口吻对待外来商贩,是出于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学生安全的目的。若此时校方仍采取一种亲切和蔼的态度,则不会对商贩起到震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过于生硬的字眼会引起标语受众的抵触心理。比如“严禁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停靠,违者放气”“禁止泊车,违者锁车放气”等。看到这样的标语,人们在感到可笑的同时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可以说,祈使句中的禁止、命令等语气使用不当,会产生反作用。

在笔者搜集的所有语料中,环保类标语最为成功地将“命令”式转化为“委婉”式。例如,“严禁践踏草坪”这一命令式的标语给人以一种不近人情、态度生硬之感,有些人看到此标语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而用一种更为生动婉转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标语有“迈步留意地下草,弹指莫折枝头花”“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芳草依依,大家怜惜”等等。它们既表达了“不要践踏草坪”的意思,又在音韵和修辞上给人以美感,使人在心理上更易于接受。

(二)从人称代词反映亲疏状况

人称代词也是体现交际双方亲疏关系的重要体现。据笔者统计,在120条标语中,人称代词“我,我们”出现13次,“你,您”共出现9次。人称的选择会对交际双方的距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我”还是“你”?

试将标语中的人称代词替换,比较下面两条标语:

(13)珍惜华师,从我做起

(14)珍惜华师,从你做起

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人称代词的合理使用在标语中的重要作用。例(13)中的“我”不仅仅指标语的发起者,其实更多地指向标语的目标对象,即华师学子,即“你们”。然而,这里将“你们”换成“我”后,人们在读标语时,就会在无意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产生一种认同感。相比之下,例(14)将“我”换成“你”之后,这句标语由一种建议号召语气转变为命令语气。在这个标语所在的语境中,命令式的语气非常不恰当,因为“珍惜华师”这一行为并不是强制性的,“从你做起”就显得极其不礼貌且含有强迫意味。类似的标语还有很多,比如“清洁卫生,从我做起”“教室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用“我”而不能用“你”的情况往往出现在表示号召或建议大家付诸行动的标语中。

2.“你/您”还是其他?

笔者搜集的标语中还有含有“你,您”的句子,例如:

(15)您亲自回收餐具就是一种美德

(16)感谢您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17)用你的心去呵护电吧

以上例句中的人称代词“您”或“你”,没有具体指出标语针对的对象,如“就餐者、同学们”等等。由于标语也是一种非交互式的话语,所以标语的发起者和接收者存在着时空上的差异,不能面对面地交流,双方本身就存在着距离。而第二人称的使用是标语的发起者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缩短距离的效果。使用了第二人称,人们在阅读这个标语时,就仿佛与标语的发起者展开了对话,标语的接收者自身的存在感也随之增强。将标语中的人称换成具体的行为对象,如“就餐者亲自回收餐具就是一种美德”,食堂和就餐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大,这句标语就成为了一句冷冰冰的宣言,即便是以一种陈述的语气出现,也显得不近人情,仿佛标语发起者就是“道德捍卫者”。

四、结语

标语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语篇,标语的发起者和接收者是交际的双方,二者的交流不是即时性的,主要是发起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标语的发起者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言语功能,从笔者搜集的语料来看,大学校园标语主要是以陈述和命令两种语气为主,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作为交际时的称呼。作为一种以教导、宣传和说服为目的的话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影响着信息接收者的接纳程度。标语的发起方只有恰当地使用语气和人称,才能达到交流上的“合意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胡壮麟.语言系统与功能[A].1989年北京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论

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周军,楚军.新闻报道英语与社论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J].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

[6]胡冰霞.广告英语的人际功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20).

[7]王云桥.语篇概念的意义及其相对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3).

服务标语范文第7篇

体育标语的政治化诉求

新中国成立伊始,可谓百废待兴。近代以来长年累月的各种类型的战争使得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因此建设健康繁荣的新社会成为建国初期的基本要求,而实现此种要求的最基本策略是国人需要具备健硕的身体,对内满足生产与发展的需要,为新中国建设服务;对外呈现“翻身做主人”的新形象,两者的交汇点恰好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得以实现。1950年,同志就针对我国学生身体体质较差,学习、社会活动过重的情况,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主张,鼓励学校重视体育。1952年6月20日,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确定目标,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但这一时期,增强体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落到了“为部队建设服务”、“为国防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建设领域上来。1955年的全国第1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刘少奇同志提出“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志提出“开展职工体育运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志提出“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与此相呼应的是,民间“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等极具政治觉悟和建设激情的体育标语。1958年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我国体育事业也进入“”时期。在全国“反右倾、鼓干劲”的政治动员下,体育界号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原国家体委制订的《体育运动十年发展纲要》中提出,“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取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运动项目上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于是,相应的体育标语纷纷出现。如:“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战风沙,迎严寒,苦战一年放卫星”、“又红又专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基本功”、“上工齐又早,走路都是跑;休息就上操,做活快又好”、“三岁孩童会做操,八十老人会舞蹈;青壮男女劳卫制,体育生产卫星高”等等。这些体育标语,通过大字报、田头口号等形式在全国城乡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人民群众纷纷投身到“人人通过劳卫制,个个争当运动员”的国家号召中。在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标语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凸显了我国体育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内涵。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底子薄、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贫困、身体素质较差,再加上帝国主义对新兴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和封锁,我国体育事业缺乏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因而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水平较低,与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希望相距较大。因此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体育标语,主要是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宣传和号召群众努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更好地为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体育标语口号中强烈的政治诉求,标识了体育文化浓厚的政治成分,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家、民族的新政治,强势进入公共体育的传播空间,强化了体育的政治意味。对刚刚从战乱、贫穷、落后中诞生的新政权来说,这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体育标语多为单向性、强制命令的政令型标语,以权威形式、标准化的语言,明确规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全国人民应该遵循的行动原则、采取的步骤措施和达到的奋斗目标,具有强烈的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色彩。这些体育标语铿锵有力,却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盲目求冒进、求超越,不符合体育运动的正常发展规律,并造成大量专业运动员受伤,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明显下滑。

体育标语的跨文化策略

1966年起,我国社会进入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级体育部门的领导干部相继被打倒,不少省、市、自治区的专业运动队伍被解散,训练场馆被关闭,比赛器材设备被毁损,广大群众自发、自娱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也被迫停止,我国的体育事业陷入了全面瘫痪的状态。群众中流传一时的“龙舟遭腰斩,龙灯剥了皮”、“皮球漏了气,操场变菜地”、“体育场撒了种,体育教师改了行”、“体育场种了地,运动员唱了戏”等顺口溜,生动形象表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低谷状况。1971年是中国体育外交乃至整个外交工作的转折点。这一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面对当时十分紧张的中日、中美等国际关系,同志从外交角度考虑,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希望利用体育来促进中国的外交。提出的这一原则,也成为一个时期体育标语的关键词。诸如“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宁失一球,勿伤一人”、“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等,这些标语不仅流传于有中国体育健儿参加的国际赛场上,也大量张贴在国内企事业单位、城市、农村的大街小巷,形成了通过体育比赛增进与他国交往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国内,政治高度一体化,一切服从政治需要,包括体育也是如此,造成体育文化的内涵过度单一和单质的情况,这些体育标语引入“世界”和“国外”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单一的政治律令。虽然外交依然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鼓励体育比赛的友谊,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对外交往领域出现和平、友好的新局面,通过体育活动的交流,增进我国的对外交往,也使体育文化的跨文化色彩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走出国门的机遇的把握,我国创造性地运用“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中日两国关闭二十余年的大门,以“小球转动了地球”,促进了中美建交和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5],同时也为中陷入停滞的体育事业的复苏带来了转机。此后,中国田径队、排球队、篮球队等纷纷借鉴“乒乓外交”成功经验,在多次出国比赛中坚持友好原则,在体育具有独特外交功能的有利影响下,我国的体育事业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74年,中国第一次派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中国代表团时提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取好成绩”的要求。这次参赛标志阔别近20年后,中国重新开启了与国际体育组织恢复关系的大幕,中国体育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国际击剑联合会、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象棋联合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相继做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决定的推进下,中国体育开始在风起云涌的世界体坛上崭露头角[6]。

体育标语的竞技化格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路线,以及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以来,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管理体制、训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迅速将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力争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夺取优异成绩上来,确立了以“举国体制”、“奥运战略”为中心的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万象更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标语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崭新面貌,一方面它依然以国家的政治主旋律为中心,以凸显和提高体育运动的竞技能力为主,另一方面又逐渐褪去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强烈、刻板僵硬的语言外衣,内容更加务实化、真实化,具有更多的民族精神和现代科技意识。为尽快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1979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抓提高”,以及落实“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体育训练要求。与“”时期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体育事业发展充分认识到盲目突进的危害。国家体委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确定“大打体育科技之战”、“体育要大上快上,科研必须先行”的方针,强调“体育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体育科学技术要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7]62,号召体育界和全社会联合起来,“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和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7]119。同时,这一时期的体育事业开始重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重视全民族体育力量的均衡发展和有机统一。在1982年的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中央提出了“努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体育方针,号召全国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创民族体育的新局面”[7]31。这些都以体育标语的形式张贴于体育运动相关场所,形成了体育文化内涵核心概念的表达。“提高水平,为国争光”是邓小平在1983年第5届全运会上的题词,在这之后,围绕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政府和民间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体育标语,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发展体育,振兴中华”、“中华体育崛起于世界”,所谓“英雄志,民族魂”,这些体育标语无不是全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激情和爱国热情的体现。在这种热烈的全民鼓舞下,中国体育健儿展示出顽强拼搏的斗志,在奥运会、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增长了民族志气,激发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赢得了国际体育界的广泛赞誉,实现了我国体育事业“一手抓金牌,一手抓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开始逐步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体育标语的人性回归

服务标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言顺应理论 语境因素 顺应 户外标语

语言顺应理论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在其1999年出版的著作《语用学理解》中提出[1]。维索尔伦认为,语言顺应论有四个研究角度,分别是:顺应的语境因素、顺应的语言结构、顺应的动态机制和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2]。其中,顺应的语境因素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3],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所选语料是实地收集的山东省不同城市的户外标语。

一、户外标语对语言语境的顺应

语言语境主要指语言符号系统内的上下文。语言语境对于语言选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衔接手段的选择、话语的序列安排等[4]。山东省不同城市的户外标语对语言语境的选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借助歌词、电影名称

歌词融入户外标语能加深接受者对标语的印象,并且借助歌词的含义有效地突出内容。例如“东风风神 你有 我有 全都有!前所未有!”(青岛),该句标语借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中的歌词“你有我有全都有”,突出“东风风神”这款车的性能之好、服务之全,顺应了购买车辆时所设置的这一语言语境。再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热情服务春满楼”(济南),该条标语的上半句借用了我国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字,突出了“春”字,展现该家饭店的服务态度之好。

(二)借助倒装句式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使用一些倒装句式也是对语言语境的一种顺应,例如济南的房地产户外标语“你懂的!5万m224小时不断线活力街区”“不解释!花园路11万m2购物中心”“有面子!147m超五星甲级封面写字楼”等,采用倒装句式,将所要突出的内容“你懂的、不解释、有面子”置于前面,显得很有气势,给人一种震撼感,显示出房地产销售商对语言语境的顺应。

(三)借助古诗

一些户外标语从古诗中寻求语言语境的顺应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春风又绿中国梦”(威海),“粽礼寻‘家’千百度 ‘具’惠端午万家亲”(泰安)等。从语用学角度看,威海市的这条户外标语把中国梦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结合起来,一个“绿”字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希望;而在泰安市的这条户外标语内容中,主体巧妙地把所销售的货物“家具”与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及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结合起来,换成了“粽礼寻‘家’千百度”,这种语言语境的顺应营造了一种别样的节庆氛围。

二、户外标语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物理世界、交际世界、心理世界以及交际双方构成[5]。从所收集到的语料看,不少户外标语都很好地实现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一)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语言顺应中的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就时间而言,它包括事件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就空间而言,它不仅指绝对空间概念,还包括交际双方在物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对空间举例[6]。就户外标语而言,说话人即主体,听话人即接受者,标语所在的地方即“会话”的场所。

在济南等十个城市的户外标语中,存在大量有关“中国梦、v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例如:“扬帆 中国梦”(青岛),“中国梦 牛精神”(临沂),“讲文明树新风 公益广告 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表达 我的梦中国梦”(济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泰安)等。这些标语所展示的主题与当前时代形势紧密结合,是对这个时代的顺应。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7]。“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是将“中国梦”与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相结合的一种宣传形式,突出了中国特色,即“中国精神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中国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上明确提出,用24个字简练概括而成。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8]

由此可见,户外标语对物理世界的顺应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典型特色。

(二)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社交世界是指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和文化氛围等。人的社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使用必须符合社交世界中的交际规范和准则[9]。户外标语对社交世界的顺应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文化、社交规范、尊卑顺序等的顺应。

1.展示家国情怀的标语。如:“中国梦 有国才有家”(青岛)。该类户外标语将个人的小家与国家作对比,表现出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2.宣传勤劳品质。如:“辛勤换来好日子”(临沂),“过好日子 惟有勤劳”(青岛)。该类户外标语是对当下一些幻想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的年轻人的最好劝勉。

3.孝敬长辈。如:“孝道 中国人的血脉”(济南)。该类户外标语反映了我国所大力倡导的家庭中晚辈对待长辈的传统礼节。

服务标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标语;语言特征;标语功能;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E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29-02

一、战争标语的概念详述

战争标语,指的是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诞生的标语口号。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从古代以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代表的农民战争,到近代中国对抗各国入侵的革命战争,直至现代国共两党一决胜负的解放战争,战争在这段广袤的历史长河里书撰着中华文明刻骨铭心的记忆烙印。于战争时期诞生的标语口号,曾发挥着其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们以简洁鲜明、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大幅度地在民间进行广泛传播,各类型深入人心的战争标语不仅具有动员传播的效果,更通过标语字里行间蕴涵的政治诉求向民众宣传思想,打下坚实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

战争标语服务于战争,一场战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的,如军事目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等,它们相互关联,融为一体,但战争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也是战争的本质[1]。战争本质、战争目的对战争标语有深远的影响。如在辛亥革命时期,由于主要目标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所以那时的标语表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受到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影响,正是各种多元因素的相互影响,造就了战争标语独具特色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下面,笔者将对该时期标语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战争标语的语言特点

1.战争标语的内容表达特点

战争标语的主要内容分为:第一,提出战争目标。战争标语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明了战争的目的,使得战争目标明确、敌我战线清晰,群众为了统一的目标奋斗。如“打到帝国主义”这一口号明确揭示了战争的目的是打到帝国主义,表明了战争敌人是一切帝国主义,使得战争目标明确、团结士气,这个口号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第二,表明战争方式。战争标语可以为人民群众指出科学的战斗方式,避免错误的、盲目的牺牲。如,“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第三,鼓舞士气。好的战争标语对于鼓舞军民士气、团结军心、争取群众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于1930年,针对党内有部分同志存在对革命形式认识不清,对革命未来持悲观主义色彩,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党内同志认清形式,鼓舞了广大革命战士的士气,这句标语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军事标语起到了明确战斗目标、认清战争道路、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争取群众的良好作用。

2.战争标语的语言写作特点

(1)文字简洁、通俗易懂

战争标语面对的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战争标语具有内容简洁、通俗易懂的特点。

战争标语将战争目的、敌对势力、战争方针大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这样对于取得对大众认可、宣传军队的战略和政策有着突出的效果。因为简短才易记,才在群众的接受心理上具有优势;因为简短,才能突出主旨,将最主要的政策、思想告诉大众。我军历史上的标语一般都具有简明易记的特点。红军时期“穷人不打穷人”“优待白军俘虏”等标语,言简意明,一看就懂,很好地体现了言简意赅的特点。

战争标语一般少用专业性术语或不规范简称,以防产生歧义或表意不清而影响宣传效果。浅显通俗的文字容易使受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2)富于韵律、朗朗上口

战争标语口号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朗朗上口才有利于传播和流传,实现理想的宣传煽动效果,因此标语口号一般讲究音韵协调,音节匀称,讲究押韵、平仄、节奏;为了通俗易懂,增强感染力,常用比喻、借代、对比、对偶、串对、回环、顶针、比拟、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特点能促进人们口耳相传,实现“知”的人际传播,“情”的相互感染,促使人们达成“一致意志”而行动起来。对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个体而言,也有利于较快使他们自身达成“知”、“情”、“意”三方的互动统一。如:“内出国贼,外抗强权”。

(3)鲜明的时代特征

标语展现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时代的心声,并服从服务于不同时期的政治斗争。标语要以鲜明的时代性吸引人,激励人们参加或者支援战争。如:五四时期的争取民主和爱国运动,标语带有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著名的五四标语为“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映出人民想要迫切解决这些矛盾的心态。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呼唤民族觉醒的活动成为最重要的时期,标语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及近年来,在平江起义旧址发现的抗战时期标语,“提出攻击精神,洗刷怕敌心理”,“放弃尺寸土地与,便是中华民国的罪人”,“任何战争,得到民众帮助的一定胜利”,“共存为国牺牲的决心,则胜利必属于我”,这些标语鲜明的指出了时代特点,指明战争的重心,为推动统一战线的建立、振奋军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极强的煽动性言语

服务标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标语;对比研究;翻译原则

一、序言

标语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极其广泛, “我们中国已成了标语口号的世界” (胡适《打倒名教》)。标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达国家政策,展示集体文化,彰显个人价值取向;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民族、集体、个人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中英科技文化间的交流过程中,不少汉语标语硬译。误译和乱译现象随处可见,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形象,严重地妨碍了中英科技文化交流的正常开展。因此,标语的翻译,主要是英译,越来越成为翻译工作者不能回避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汉英标语语言的分析和对比,弄清中英标语的异同,并且就标语互译原则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汉英标语互译的质量,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

二、汉英标语的语言特点对比

何谓标语?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标语”的定义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Slogan'’;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6th Edition) 对“Slogan”的解释是:“a word or phrase that is easy to remember,used for example by a political party Or in advertisingtO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Or suggest an ideaquickly标语;口号”。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从标语的定义可以看出汉英标语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如“引人注目、令人难忘,具有感召力和鼓动性,语言简洁、精炼,句法独特”等(吴伟雄:1998)。但是,借助于网络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笔者对汉英标语进行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发现由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汉英标语在语言上存在5个方面的不同:书写形式、词汇、句式、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本次统计分析,共收集各类英汉标语1126条,涉及道路交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业、旅游景区等行业及相关场所。下面,笔者从上述5个方面对汉英标语进行对比,旨在弄清汉英标语在语言方面的不同,确保汉英标语译文的“效果等值”(FunctionalEquivalence)。

1 从书写形式角度来看。

尽管汉语中有繁体字和简化字之分,但是一般认为汉语标语应使用规范的简体字(特殊情况下,为了便于和港澳台的同胞交流和沟通,或者是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有时也看到一些标语上的用字是繁体字或繁体字和简化字夹杂);英语单词的字母有大写和小写两种方式,因此英语标语有四种不同的书写形式:(1)所有字母都用大写形式、(2)所有单词的首字母都有大写形式、(3)所有实词的首字母用大写形式、(4)只有首单词用大写字母形式。不同的书写形式,其实也表现了书写者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及表达的侧重点的不同。如2005年4月22日,中韩等国在联合国前示威抗议,反对日本入常的标语中,都是一些带有特殊效果的标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汉英标语在书写形式上的差异。例如:1 粉碎日本军主义妄想入‘常’(倒写)美梦! 2 小泉你好……你好ou! 3 They Bow to EverybodyBut Never to the Victims! (他们对每个人鞠躬但是从未对受害者鞠躬)

2 从词汇角度来看。

汉语标语大量使用短语,尤其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具有短语化的特点;而英语标语则经常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具有名词化特点。如:4 提高生活素质迈向美好未来 (Betterliving,Brighter Future)5 创一流服务,迎四海嘉宾。(First class service to all guests)6 Penalty formisuse:$5000.(乱按地铁按钮罚款5000元)7 Racial andreligious harmony(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3 从句式角度来看。

汉语标语往往使用主动句,较少使用被动句,因而往往具有主观性;而英文标语经常使用被动句或使用非人称代词或名词做主语的主动句,因此标语往往给人一种的客观的感觉。如:8 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 (Harderworking today for better tomorrow)9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Safety first in driving)10 Carsparked here without permission will be clamped(此处禁止停车,否则拖走)11 No food is to be consumedin this area(此处严禁就餐)12 Tickets are subject toavaflability(正在售票,售完为止)13 Discounts availablefor pre-booked groups(团体预定,优惠多多)14 Drinks purchased are for taken away only(饮料:仅供外卖)

4 从修辞手法角度来看。

由于标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汉英标语很难运用一些需要很大篇幅或深入体会的或文学性很强的修辞手段,但是为了使标语“语声铿锵,语韵感人”,汉语标语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格有如下一些:谐声、拟人、排比、隐喻、回环等;英语标语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格有:头韵尾韵、对照、双关、警句等。如:15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谐声)16 别吵醒熟睡的小草(拟人)17 说普通话迎四方客,用文明语,送一片情(排比)18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回环)19 You can by Happiness.(双关)20 Working withoutwear-out(头韵)21 Oil is thicker than blood,andGeorge Bush is thicker than oil.(警句)

5 从标点符号角度来看。

汉英标语的标点使用不同在于:对于短语或很简短的句子,英语标语大多不使用标点,或者用分行来断句;而汉语标语使用空格断句。此外,如果是完整的句子,英语标语大多使用标点符号,汉语往往不使用标点。如:22 珍爱生命,保 护环境,造福人类(cherish life,protect the environmentand benefi all human beings.)23 饮用水源,禁止游泳(Drinking water source Swimming is prohibited here)24 STOP THE WTO No Deal in Hong Kong(停止世贸会议,禁止在香港交易25 How Many Lives Just for aCoat?(有多少生命仅仅为了做件外衣?)

三、汉英标语互译原则探讨

1 奈达的“三性原则”。

翻译的“三性原则”,即译文必须具有“可理解性,可读性,可接受性”。该原则由当代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在其于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提出。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效果对等论”,他认为“翻译是用最贴切自然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一能意义对等,二能风格对等。(奈达:1969)”。他强调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老的反应上,认为判断译作是否翻译得正确,必须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衡量标准。“翻译意味着交流,它取决于听译文或看译文的人能了解到些什么。判断译文的优劣不能停留在有否对应的词义、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重要的是接触译文的人有何种程度的正确理解。(奈达:1993)”

2,汉英标语互译之“三性原则”。

标语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互译之指导原则――奈达的“三性原则”。在英汉标语互译过程中,如何使用奈达的“三性原则”实现“用最贴切自然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从而达到“最低对等”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验证的过程。

(1)译文的可理解性。译文的可理解性是指译文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贴切自然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一能意义对等,二能风格对等。”在英汉标语互译过程中,如果译文不能再现原文信息,那么译文是失败的,更谈不上“最低对等”的实现。如:26 一做名城市民,讲社会公德。原译:“Be citizens with social morality inour famous city.”词典上确有“社会公德”的译文:social morality;social ethics;public-spirited。但英美人士觉得难以理解,不知所云,还不如用Civic virtues。笔者认为可改译:“Be virtuous citizens in our famous city.”,此译文可较好的再现原文信息。

(2)译文的可读性。译文的可读性是指译文必须再现原文的风格或风貌。英汉标语的共有风格是:“引人注意,令人难忘;语声铿锵,语韵感人;语言洗练,言简意赅;句法独特,感染力强”(吴伟雄:2006);但是,在英汉标语互译过程中,译文必须不仅符合英汉标语的共性,而且还必须符合译入语标语的个性。如:27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汉语标语采用谐声的修辞手法,巧妙的提示匆匆忙忙走进卫生间如厕的人士,离开的时候,可要记得冲冲水,保持干净卫生!东莞资深翻译王永泰的译文“Come with a rush?Go with a flush!”符合英文标语特性,采用押尾韵的手法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再现原标语的风格,实现了效果对等,堪称佳译。

(3)译文的可接受性。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必须考虑读者因素,如文化背景等,从而使译文易被读者接受。具体地说,在英汉标语互译的过程中,译文必须考虑读者的欣赏习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育层次等因素,从而选择贴切自然的词语句式,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如下面这条出现在美国三藩市的公交车上的标语:28 It’s law.Front seats runst be vacated for seniors and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英美人士,不喜欢被人说老,也不喜欢说别人老;在美国华人社会,连“老人,长者”也不用,而用“者英”一词。该标语的汉译应该做到不言“老”而“老”意自明,可译为:法律规定:前排座位必须让给蓍英或伤残人士。

上一篇:工地标语范文 下一篇:家长会标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