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1:33:55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在管理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中,战略管理学(StrategicManagement)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一般认为只有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战略管理才形成了真正的理论体系。在商学院里,战略管理学在此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依赖案例作为研究和教学的手段。今天,战略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被视为广义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战略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通过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出的。

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管理学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论文进行检阅,试图对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在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取国内两份典型性管理学刊物《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对它们2003年全年中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

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分别从两本刊物的论文中确定二十三篇(《管理世界》)和十九篇(《南开管理评论》)战略管理论文。

我们发现,第一,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从内容上讲尚停留在学科“边缘”。

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属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这一类,共有约11篇论文;其次为“竞争力/竞争优势”类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类,各有6篇左右;其他至少有三篇的还有“创新”类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类。

如果把这一结果与前述的战略管理学的“领域陈述”相对照,可以看到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商务层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比如,“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也是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题;“跨国公司/国际战略”是国际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交叉领域;“创新”在管理学中自成一系;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则可视为战略管理学的一个半独立的分支。

第二,规范型论文偏多,实证型不足。我们把管理研究论文分为规范型、描述型、文献型、概念型、实证型、定性经验型以及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的类型。我们的研究发现,规范型占17%,实证型占24%,描述型占38%等等(一篇论文可同属于几种类型)。

所谓规范型指的是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规范型论文在国外学术界并不被视为严格的学术性论文,而是经常出现于面向企业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的刊物,如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

规范型论文,特别是明显带有政策建议目的的文章存在于本应以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中,一向被海外学术界视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低下的一个标志。当然,在主流刊物上发表的典型的战略管理学论文也经常谈及理论的实践意义,但是这往往是指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而非对于政府的政策含义。毕竟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服务,而非作为政府管制的依据。

虽然我们从论文整体上考虑只划分了7篇规范型论文,但我们还是在其他许多论文中看见了“规范性”或“政策性”的倾向,即研究者在针对企业对象做出了研究和分析之后,却自然而然地试图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实证型则是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它是推动当代管理学理论研究工作最主要的方式。实证型论文——只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不到。这是直接反映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落后的标杆性指数。

描述型论文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占最大比例的描述型论文虽然学术贡献有限,但毕竟也是一种贡献,因为数据与现状的描述是进一步分析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与我国管理学研究工作的现状相匹配的。

但我们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却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最大的可能之一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子之一是BoisotandChild(1996)关于中国社会和企业现代化道路的论述,他们认为与西方从官僚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不同,中国企业是从封建采邑制(fiefs)到家族制(clans)、向“网络状资本主义”(networkcapitalism)发展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新理论,并不是经常被滥用了的“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后者明显受限于背景而缺乏有效性(validity)和普适性(generalizability)。我们认为一般而言理论受限越多,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就越小。极端受限的理论就是单个案例,因为它对其它个案没有适用性。鼓吹这种“理论”,特别是它对中国企业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把理论贡献和实用性混为一谈。

我们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每期《管理世界》的15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level)上展开分析。而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二十年前,就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风靡业界的时候,就有人尖锐地指出了这种外部分析方法的缺陷:怎样解释处于同一行业、定位相同的企业之间在业绩上的极大差异?今天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毕竟,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格式和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写作标准。

毕业论文必须写本人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内容。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及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A.封面 B.封首 C.目录 D.正文 E.致谢 F.参考文献 G.附录 H.封底

封面按附件1用A4纸打印,按要求填写;封首包括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班号、学号、导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书写,封首式样参见附件2;封底为空白纸。

论文按上面的顺序装订,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内容标准

(一)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0字。题目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部分,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

3、结论

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三)致谢

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以感谢。

(四)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10篇。教材、词典、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三、书写规范

(一)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要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如:一、(一)、1.等。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三级标题缩进两格。具体见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二)案例正文

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一般为章(如“一”)、节(如“(一)”)、条(如“1.”)、款(如“(1)”)、项(如“①”)。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空一格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引用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通货紧缩[1]”。

4、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要求用五号字。

全表如使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条目的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任选)

(2)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引用时间.

6、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三、打印要求

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打印统一使用A4纸(210mm×297mm),页边距上边距为2.5cm,下边距为2.0cm,左边距为2.0cm,右边距为2.0cm。正文每页须加“页眉”和“页码”。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1、正文字体及字号要求

题目 二号黑体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

条标题 小四号黑体

款标题 小四号宋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18磅

2、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 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下空一行为章、节、条等及其开始页码。

3、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为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下空两行。文献等正文的文字均采用宋体五号字。

写作方法

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毕业论文写作能否成功,又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论文题目选得恰当不仅有利于集中精力于经济管理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加深认识,揭示其规律和实质。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抓住两个环节:

1.1 要选择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国民经济的宏观形势和微观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从中找出经济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选取那些对社会经济有指导作用,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比如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国企改革,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若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就会有很强的实用性。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也正在于研究探讨我国的经济问题并且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因此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以此作为选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方向。

1.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指导教师要告诫学生选择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应量力而行,要清楚自已的知识结构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和劣势。因而选取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展开研究,以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有价值的经济管理论文。切忌让学生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问题随意加以议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才能。

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搜集和筛选】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开始搜集和筛选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不重视搜集资料和不知如何筛选资料的问题。对此指导教师应该做到:

2.1 占有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寻找当前发表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相关论文,对一些历史发展过程及反面的资料重视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其所阐述问题的理解,导致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材料目录,介绍与论文题目有关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反面的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

2.2 围绕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中心筛选资料,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有的学生资料一多就感到无从入手,不善于取舍资料。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边搜集、边思考、边筛选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有用的资料、数据、观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使搜集材料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从中抓住最重要的、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资料,反复看,反复琢磨;对那些离论点稍远些的资料要简明看,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努力形成的论文就能达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3【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撰写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同于工科学生,他们不可能依靠实验室的实验获得精确的数据,也不可能仅凭一些二手资料就能得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通过大量艰苦的社会调研活动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出高质量经济管理论文的必备条件。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做到:

3.1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调研的重要性

有些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进行社会调研也同样能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来。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白进行社会调研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这也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即高等院校的师生应该服务于社会。由于高等学校师生属于社会的高知阶层,拥有先进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年轻大学生满腔热情,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最少保守思想,一旦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无疑会给社会注进了一股新鲜血液。许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研后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程度解决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一方面在成功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在失败的教训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调整,这样促使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把自我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之中,从而使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因此,社会调研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参加的一项毕业环节。

3.2 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研活动

有些学生愿意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知从何入手,感到有些茫然,由此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影响了社会调研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调研单位,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开始阶段最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在进行社会调研之前先拟定一个提纲,将需要调研的内容列出,再根据调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好采取何种调研方式。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调研方式,以便取得最佳效果。经过这样的实践后,学生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待学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同时要告诫他们注意多听、多看、多问、多想,要尊重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撰写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把握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四个阶段】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写作提纲阶段、撰写初稿阶段和修改阶段。指导教师要抓住这几个环节,认真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论文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4.1 准备阶段要充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如何将社会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与理论资料相结合,要认真研读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章,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再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资料去推敲、体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主要观点。

4.2 写作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阶段就是整理资料、进行论文构思的过程

当材料准备较充足以后,要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提炼加工,进行整体构思,并将这种构思的大致思路写下来,此即写提纲。毕业论文提纲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轮廓,是全文的骨架,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指导教师要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论点,然后围绕这个论点再下设几个分论点。 毕业论文提纲应简洁为好,只须列出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的要点。

4.3 撰写初稿阶段要掌握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固定的结构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有其较固定的结构,大致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第一,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指导教师要让学生阐述写作这篇毕业论文的动机与意义,也可把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先提出来让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概况了解,从而调动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第二,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本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写作质量高低主要表现在这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中心论点,不可议论太分散,分论点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同时注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第三,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科学概括,全面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选择三种结尾形式,即总结型、科学预见型和提出问题型。

4.4 修改定稿阶段要反复推敲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字、词、句,力求精益求精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回过头来再看,就会发现许多疏漏与不严谨的地方,因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反复修改,修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修正观点。力求观点论述充分,观点鲜明。没有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第二,增删材料。实际上就是检查材料与观点是否一致,除去重复或与论文观点联系不够紧密的材料,增加更有说服力的材料。第三,调整结构。实际上就是调整思路,包括层次和段落,检查其连贯性与紧凑性。第四,润色语言。主要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总之,在指导学生完成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文科学生的特点,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使学生发挥最大潜力,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月19日,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去世,

>> 141期人物志 “2013中国慈善名人榜”人物志 《激荡三十年》人物志 牟氏幻觉 十年人物志:个性的浪漫人族ToD 人物志 达喀尔人物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人物志 2013年34期 人物志 2013年34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弗雷德里克·桑格:逝世

11月19日,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去世,享年95岁。 夏丽川

桑格1918年出生于格洛斯特郡,毕业于剑桥大学。他获称“基因学之父”,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同时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还提出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桑格法)。桑格因此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四位两度诺奖得主,唯一两获化学奖的诺奖得主,唯一两获诺奖的英国人。 邓文迪:离婚

11月20日,邓文迪与传媒大亨默多克正式结束14年的婚姻。离婚后,默多克和邓文迪将共同监护他们的两个女儿格雷丝和克洛艾。

据报道,默多克家族财富大约134亿美元。但根据两人婚前和婚后协议,默多克与邓文迪离婚不会影响上述两家企业的管理权、所有权和继承权。默多克通过家族信托基金控制这两家企业,主要受益人是他与前两任妻子养育的四名子女。 骆家辉:辞职

11月20日,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宣布将于2014年初卸任大使一职,回到美国西雅图与家人团聚。奥巴马总统在提名骆家辉为驻华大使时曾表示,作为一位中国移民的后代,骆家辉是“继续推动美中合作的恰当人选”。骆家辉是美国第三代移民,他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一个中国移民家庭。

回顾两年半的任期,骆家辉称,“担任驻华大使是我一生的荣耀,我非常感谢总统奥巴马给予我到北京履职的机会”。骆家辉同时总结了他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高美国对华出口来增加美国就业机会,为美国企业打开更多市场,增加中国在美投资等。 亚明:任命

11月19日,马尔代夫新总统亚明任命了6名内阁部长。至此,他在宣誓就职后先后任命了11名内阁部长,新的联合政府组建工作接近完成。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China,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ccepted by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s are urgent to find the suitabl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m. This paper selec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related literature between 2000 and 2010 management journal to study firstly. Next, we found the trend and ke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domestic recently by analyzing the trend of research subjects.

关键词: 知识管理;趋势分析;内容分析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trend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14-02

0 引言

1996年,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文,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自此掀起了学术界对于知识研究的热潮[1]。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中知识的含量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成为管理学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由于研究视角、动机不同,研究的内容繁杂、方向不明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刘咏梅、王琦、彭连刚对2000至2007年国内知识管理的文献进行了趋势分析[2]。本文通过对近十一年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文章进行梳理,以便进一步了解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的全貌,总结过去十一年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趋势做出初步的探讨,这将对以后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数据统计

1.1 样本选择 理论上,对知识管理进行文献综述所研究文献应当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几个部分,但由于时间和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网格资源共享平台(cnki)为样本选择基础,且只包括期刊论文。

1.1.1 期刊选择 本文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管理学的26种期刊2000—2010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这26种期刊以“知识管理”为搜索主题逐个进行检索统计,一共检索到1124篇文献,然后逐一阅读文献摘要,剔除实际研究主题并非知识管理的文章,结果共获得677篇知识管理相关文献。在统计的这26种期刊中,以科学进步与对策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这两种期刊发表的知识管理相关论文的数量最多,分别为145篇和108篇,可以看出其对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视。

经统计分析发现,这26种期刊在2000年到2010年间刊载的知识管理论文数量和所占百分比有很大差异,前9位期刊即科学进步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华东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软科学共刊载知识管理相关文献553篇,占总数的81.68%,而后17位的期刊一共只有124篇涉及知识管理的论文,仅占总量的18.32%,因此,本文选择前9种期刊作为样本来源期刊。

1.1.2 样本基本数据 对科学进步与对策、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科研管理、华东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软科学这9种期刊2000年到2010年知识管理相关文献按时间进行统计整理,总计553篇文献,作为此次趋势分析的样本。

知识管理的论文数在2000到2010年间呈先增加后保持的趋势,2004年和2009年的文章数量尤为多,分别占到了13.92%和12.84%。

1.2 研究主题的数据统计 本文对经过样本选择所获得的553篇知识管理相关文献根据其研究主题和时间进行分类整理。将知识管理研究主题分为7大模块,分别是对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的研究(主要涵盖了对知识管理基础概念的解释以及国外最新知识管理理念的介绍)、对知识管理战略的研究、对知识管理实施的研究、对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对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对知识管理评估的研究,以及对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见表1)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对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占到了样本总量的25.31%;而在对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中,对知识应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的研究又分别占到了42.86%、35.71%和18.57%。

样本中对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也较多,占到了样本总量的17.18%,但其中83.16%的文章是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而知识管理系统影响与使用的文章则只分别占了15.79%和1.05%。

还有一些研究关于知识管理的实施(15.01%)和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15.01%)。有关知识管理实施的文章主要论述了实施的步骤和方法(49.40%)、实施的环境(20.48%)、实施的经验(15.66%)以及实施的问题和风险(14.46%)。

此外,近几年国内对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研究以及对知识管理相关概念研究的研究趋势较为突出。对知识管理相关概念的研究明显减少,可以反映出对知识管理概念的研究已经发展相对成熟;而对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研究明显增多,这说明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年国内研究的热点。

2 结果分析

2.1 研究特点分析

2.1.1 刊登的刊物相对集中 本文所选择的553篇文献来源于9种期刊,其中以科学进步与对策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这两种期刊发文最多,分别发表了145篇和108篇,占到了样本总数的26.22%和19.53%,而后七种期刊发文总量只占到54.25%。

2.1.2 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上升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0-2003年,知识管理的论文数量仅占到了总数的23.15%,而2007-2010年间知识管理的论文数量却占到42.31%,说明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2.1.3 研究视角多样化 通过整理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角度错综复杂,比如从研究层次的角度看可以将研究分为对个体层、团队层、组织层和组织间层等的研究;国内仅对知识管理概念的定义就不下20种,从不同的视角可将概念界定为三类:能力论、资源论、过程论,但仍有一些学者的定义不属于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类。

2.1.4 研究主题趋于集中 在统计的553篇文章中,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过程(140篇)和知识管理系统(95篇)两大方面;而在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中,对于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的研究占到了42.86%和35.71%,在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的研究则占到了83.16%。

2.2 研究的重点

从数量和增长趋势两个方面表明,近年来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而从过程的角度看,知识运用是通过知识转移和知识利用完成的,知识共享是多次的知识转移,而在近三年与知识运用有关的36篇文献中,与知识转化相关的文献共27篇,与知识共享有关的文献中,研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知识共享激励问题的文章大部分也是着眼于对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的探讨,与知识共享有关的26篇文献中,与知识转化有关的文献共15篇。仔细阅读这42篇研究知识转移的文章后,有33篇文章从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如何提升组织层、个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足以表明,关于知识转移能力的提升的研究是现阶段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3 总结

通过此次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且知识管理过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2]。但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上,与国外[3]相比国内学者显然更加注重如何设计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系统的使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这可能与我国知识管理刚刚为企业所知、企业亟需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有关。

本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比如:与知识管理有关的文章大多发表在以下五类杂志上:管理类、教育类、图书情报类、经济类、计算机应用类[4],而本研究所选的9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全部为管理类的期刊,导致一些技术类的知识管理研究未能统计在内,且仅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检索文献,过于片面,从而造成研究的遗漏。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7.

[2]刘咏梅,王琦,彭连刚.中国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02):31-38.

[3]Alavi M,Leidner D.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J].MIS Quarterly,2001,25(1):107-136.

[4]李莉,杨亚晶.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5,(10):9-11.

[5]沈爱琴,汤少梁.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医院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J].价值工程,2012(06).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说到教书,殷教授始终坚持着独特的思路和风格。在教学宗旨上,他坚持理念第一、体系第二、方法第三,对不管是外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学生,从理念上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市场竞争意识和管理内涵,同时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体现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他常为如何启发学生、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煞费心思。在殷教授的课堂上,复杂问题被简单化,社会问题被生活化,理论问题被实际化。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殷教授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他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及技术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中行事切实,有条不紊,对待每一件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顾全大局,不保守,勇于创新,积极配合系和学院,认真和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特别注重根据自己的专业专长,主动帮助其他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老师们就一些学术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在相互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取,所在系的科研气氛浓厚,自身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教学孜孜不倦的实践与研究,现已主编或参编并公开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管理、经济与管理、技术创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等方面,近以主编身份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项目管理导论》一书。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高等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审计等方面。殷焕武副教授曾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冶金行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评价系统” 获省部级科学技术鉴定一项、“冶金行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评价系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殷教授不仅是一个研究学者,更是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管理实践中的专家。他为齐鲁石化、中信集团、中国电信、首都国际机场集团、信息产业部等数十家企业进行过项目管理的培训,参加并主持的省部级及厂校合作等项目数十项,其中以课题负责人的身份主持的企业项目化管理、企业诊断、人力资源开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总经费100多万元。近五年来,主持的课题包括“信息产业部三所企业诊断及企业化运行模式研究”、 “内蒙烟草公司管理人员考核系统”、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岗位评价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分配改革研究与应用”等近二十项。目前,做为课题负责人,在研课题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管理岗位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方案”、“北京顺义杨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由他开发的企业岗位评价系统为不同行业的薪酬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企业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人事分配中的薪酬设计问题,得到了企业的广泛采纳。

此外,殷教授在项目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为多家企业做了项目管理方面的咨询研究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 便利店不“便利” 疯癫便利店 便利店之神 养生便利店 便利店韩流 走进便利店 便利店求变 本土便利店样本 便利店发展刍议 网络便利店质疑 便利店选址之争 便利店大变异 开家便利店 我爱便利店 便利店型恋人 便利店 便利店狂飙突进 「贷款便利店开业 加盟7—11便利店,月收益过万有点难 加盟便利店三点受益的投资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把便利店变成取菜点 把便利店变成取菜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根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朱晓义的“野心”并不小,他想进军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

订菜网是一家位于苏州的生鲜电商,由黑龙江人朱晓义于2012年创办。朱晓义199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美国五金公司史丹利工作3年后,于2004年创办了一家批发五金、零配件的贸易公司,一直运营至今。

在生鲜电商领域,物流配送是个棘手的问题,一个订单的物流成本通常要二三十块钱,而订菜网则把这个成本降到每单1.5元。朱晓义的做法是:消费者在订菜网上支付购买了一盒菜之后,订单便会录入系统中心,从唯一的第三方蔬菜基地调配未加工过的菜进入附近的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后将菜送至离消费者居住地比较近的便利店,让消费者自取。

“我一天花200元租个冷藏车,就可以将菜送至30个便利店,如果一天有3000单的话,那每单才合几分钱的物流费用。”便利店在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仓储成本,朱晓义只需向超市支付每盒菜几毛钱的提成。

订菜网目前的主要客户是上班族。你只要在网上支付购买,下班后去便利店的冷藏柜中找到带有自己名字的菜,到收银台处的BMC机上就能完成自己的订单。BMC是基于POS刷卡机改装而来,由订菜网免费提供给便利店,这使得便利店通常乐于合作。此外,订菜网还提供“半成品”系列。比如一盒制作农家小炒肉的食材,包括150g五花肉+200g尖椒,售价9元,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运营不到半年的订菜网更像是一个小而美的试验田,每天的订单不到100个,PV为2000多页。只有10余人的小创业团队无力从事大规模的推广活动,现在所做的推广是发传单和电梯广告之类的地推。

朱晓义认为,自己在农业方面的资源、做电商的经验,以及对商品的把控都在事实上建立了各种壁垒。他希望能有更多业者加入这个行业,这样才能培养消费者,共同做大整个市场。

点评

顺为基金研究员刘琼玲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综述

1.论文统计分析

1.1 数量分布

为了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在著名的中国期刊网(CNKI)下的“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主题进行检索(匹配程度选择“精确”),检索得到的有效记录共有953条(剔除一稿多投、文摘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冗余数据,由于系统的时效性,2011年的论文数量未得到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从统计表格和趋势曲线图可以看出,从1997年我国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起步开始,论文数量年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和阶段性特点。可以将国内知识管理发展和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主要是指99年以前,这段时间相关研究论文较少,总共数25篇,仅占2.62%,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仅处于起步研究阶段。(2)稳步增长阶段(00~05年),此阶段论文持续增长,每年约以10篇的数量增长,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总体趋于稳定。其中03年较02年有较大的涨幅,可以推测这段时间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大发展时期。(3)激增阶段(06~10年)。期间企业知识管理论文激增,数量上占总体的58.88%,除了不完全统计的10年,每年数量都达到百余篇,并趋于稳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正逐渐向高层,多元化,多领域方向发展。

1.2 论文主题分布

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涉及:(1)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理论,包括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功能、方法、内容、规律、主体、影响因素等;(2)涉及到各类行业的企业知识管理,如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林业企业、物流企业、石油企业、金融企业、化工企业以及民航等;(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4)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与体系;(5)企业知识共享与创新;(6)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知识管理;(7)企业知识管理能力;(8)企业知识管理技术;(9)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对策;(10)知识经济与企业知识管理;(11)企业知识管理风险及绩效评价;(12)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等。具体主题分布情况见表2。

2.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从以上的文献统计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我国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现状。

从文献主题分布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特点、功能、主题等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作深入研究的基础;随着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各行业各企业的学者慢慢意识到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各类企业开始从自身企业结合知识管理特点研究适应自身企业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从统计数据上看,涉及到各类行业的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数量占9.55%,说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更加注重于结合企业本身,走向多行业,多领域,多元化的知识管理实践。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与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占比较大的比例,代表着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这里重点介绍。

2.1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系统的结构、模型、评价和实施。李勇等人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基础平台系统、企业MIS系统、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库互动系统、知识管理人员和系统用户等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知识库管理、知识传播、知识共享、客户服务、培训教学、工作流、协同工作和专家咨询等。熊学兵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架构,从企业知识管理的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和相关因素(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技术、社会关系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系统模型。黄立军则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价方法作了具体分析,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定量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吕新业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应该从流程、组织环境与知识员工的管理三个方面实现。

2.2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主要研究内容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实施方法。樊治平等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企业知识需求、知识供给和知识缺口探讨了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杜伟等提出应该从组织体系、信息技术、经济投入、组织文化、激励机制以及评估六个方面实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5]。王海芳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应该根据企业内外三个区域的九种知识转移路径,构建知识管理战略。

2.3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笔者在按照年份――主题分布统计文献数量过程中发现,在国内对企业知识管理长达十几年研究的历程中,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风险以及绩效的研究大量集中于2006年至今的时间段。这说明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研究的新兴点和热点,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更加注重其实施的实际效用。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定性分析与定量的测度等。

王军霞将运筹学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通过一些非量化指标所占权重来考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蒋蓉华在其硕士论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研究》中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出指标体系应该由一级指标(知识系统、结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体系下的各子指标集)构成。邱若娟等认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应从领导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化程度,组织结构的知识化调整,企业文化的培育,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的检测、评估和利用以及外部关系的知识化程度等方面来评价。

3.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从以上统计的文献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占45.43%,比重过大。国内文献大部分停滞在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体系、模型以及实现措施上,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的探讨还止步于语法层次的信息技术层面,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应该更重视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应从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角度,展开基于语义和语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研究与开发。

3.1.2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群体的单一性

从国内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群体的统计分析来看,目前国内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研究机构,高校也主要集中在图情领域与经济管理领域。而真正的企业人员参与研究的很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企业知识管理而言,很显然会导致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1.3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多数侧重于理论研究,真正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已有研究成果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微观层面研究的还比较少,导致理论过于超前,实践过于落后。另外,现在从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多数是高校院、系和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而真正置身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企业人却很少。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在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2 对策

(1)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与经济环境,也要求企业知识管理必须适应我国企业发展模式。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中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研究适合各类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增加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研究,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统一。(2)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重视对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吸取先进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成果,时刻保持危机与差距意识,跟踪国际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提升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水平。(3)拓展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队伍,使企业知识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研究之中,结合自身企业的时间研究企业知识管理,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的重要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勇,陈钰,曹国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1):

107-109.

[2]熊学兵.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68-70.

[3]杜伟,郭宪英.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2(10):117-118.

[4]王海芳.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7(3):193-195.

[5]邱若娟,梁工谦.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6(7):43-45.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研究方法 研究轨迹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16-04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研究大致经历了引进和学习前苏联模式、“”的研究停滞和扭曲、复苏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这四个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的长足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因此研究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应从这一时期开始。

中国人民大学的杜胜利、赵西卜、李梅(1996)对《会计研究》进行百期回顾(1980年至1996年已发行百期)并对中国会计理论研究进行透视,将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至1982年为我国会计理论的起步阶段,1983年至1986年为我国会计理论的目标确定与战略规划阶段,1987年至199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理论的发育与成长阶段,1992年至今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繁荣发展阶段。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第四个阶段(1992年以后)做进一步详细划分,把1992至1993年称为第四个阶段,1994年至1996年称为第五个阶段,1997年至2001年称为第六个阶段,2002年至2006年称为第七个阶段,2007年至2012年称为第八个阶段,2013年以后称为第九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2),以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和《会计研究》创刊为标志,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冲破思想禁锢与束缚开始起步。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学术期刊是财政部主办的《新会计》月刊,创刊于1951年1月,创刊目的是为了介绍苏联的会计经验、传达政府会计法规、对疑难会计问题做解答。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1月,财政部率先创办了《财务与会计》杂志,紧接着1980年1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会计学会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以会计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学术期刊《会计研究》,历经三十余年,迄今在中国会计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主要论题有: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经济核算制,会计学科体系,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活动论,中美比较会计研究,西方审计介绍,翻译国际会计准则,会计立法,会计监督,会计史,经济责任制与会计问题,会计名词规范化讨论。这一时期的突破性进展是冲破“管理工具论”理论束缚,提出“会计管理论”新思维。这一理论成果迅速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接受,并用以指导会计工作。会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在政府的有关文件中明确予以体现,这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第一次突破。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征是以“管理活动论”为代表的多种学术流派的形成及其理论的产生。我国会计学界第一次形成了以“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为代表的会计学术流派,并大量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开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中外会计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1983―1986),以1983年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正式确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创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标志,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了目标确定与战略规划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论题有:会计改革,会计法,管理会计,质量会计,责任会计,注册会计师,银行会计,会计理论建设,会计教育,会计研究方法,物价变动会计,司法会计,成本控制,中外合资会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提出会计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型会计向现代的管理控制经营型会计的历史性转变。另外,以1985年《会计法》颁布与实施为标志,开始了会计组织与管理和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

第三阶段(1987―1991),以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正式“中国会计学会科研规划”(“七五”科研规划)确定50个重点研究课题,成立七个专题研究组为标志,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发育与成长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的论题有:深化会计改革,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破产会计,会计史研究,会计准则,资产计价与评估,会计监督,物价变动会计,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税务会计,三式记账法,人力资源会计,承包制与利润分配,教育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货币时间价值,会计电算化,总会计师及微观会计组织与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是以经济责任制(承包制、利税分流)为基础,以西方管理会计为借鉴,以企业实践经验总结为依据的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另外,“会计原则专题理论讨论会”的召开和“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工作任务说明书”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开始有组织地、系统研究会计准则问题。另外,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揭开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研究的序幕,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四阶段(1992―1993),以1992年中国会计学会“八五”科研规划纲要的和财政部在深圳举办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为标志,进入了以规范会计核算标准即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为主轴的繁荣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深层次背景是1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的论题主要有: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市场经济与会计改革关系的研究,企业财务制度,企业成本控制理念与制度,注册会计师责任与职能,会计课程设置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1993年在全部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为标志,会计理论与实务步入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轨道,这是我国会计理论向国际化、应用化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第五阶段(1994―1996),以我国于1993年11月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主要论题有:具体会计准则,非营利组织会计,集团公司会计,合并会计报表,资本结构问题,国有资本保全,产权资本理论,制造成本,资金短缺问题,会计信息研究等。这一时期,大部分研究是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的。1995年中国会计教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年会,此次会议的参加者几乎全来自国内外的会计学术界,而不是政府部门或实务界,讨论的议题也主要限于会计理论研究方面。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为中国会计学会“九五”科研计划的颁布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六阶段(1997―2001),以1996年底中国会计学会“九五”科研规划的为标志,针对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由此引发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业绩评价体制等多个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论题有: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差异的比较分析,中国会计特色问题研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完善和实施《会计法》的理论研究,加强会计监督问题研究,会计人员道德与自律机制,有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注册会计师制度,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与财务诊断问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相关问题等。在执行“九五”计划的关键时刻,朱F基总理提出了要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自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人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剖析与会计有关的各种问题,开始关注会计新领域理论与实务的探索,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会计支持。

第七阶段(2002―2006),以美国出现的安然、环球破产事件以及我国的琼民源、蓝田股份丑闻事件为标志,针对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会计职业道德等多个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论题有:财务报告准则,投、融资决策,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披露与信息质量,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独立审计,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报表收益与现金流,企业合并会计、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导向审计,价值链会计,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等。这一时期,针对美国出现的诸如“安然”事件、美国环球电讯、美国环球航空等会计舞弊,以及我国出现的 “蓝田股份”“银广夏”等会计丑闻,在会计伦理、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分析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政府监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另外,发生在这一期间的“蛇吞象”即联想集团收购IBM,使得会计界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企业合并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有关话题。

第八阶段(2007―2012),以财政部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为标志,表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的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主要论题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信息透明度、会计稳健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智力资本、人力资源会计,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及完善问题,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利益分配、财务困境、风险预警、全面风险管理,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效率,政府会计改革,高管薪酬、股权激励,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应用与评价,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核算管理,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教育改革,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若干问题等。这一时期,对新准则实施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评价和改进。围绕增值税转型,所得税、房产税改革也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围绕大股东行为、高管薪酬问题,在股权激励、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效率方面也有了大量研究成果。针对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对我国的波及影响,大量有关风险预警、风险管理、财务困境化解的成果不断涌现。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之后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另外,有关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开始星火燎原,这也是对传统会计的补充和挑战。2012年财政部修订了新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研究由此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

第九阶段(2013年至今),以2012年底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水平,夯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服务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迄今为止涉及的主要论题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非财务信息披露、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环境、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公允价值研究,内部审计,企业集团、资本市场,所得税会计,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股权控制、股利政策等。

2002年至2013年这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有以下特征:(1)研究领域大多分布在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方面;(2)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前,有关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白热化,但在新准则出台以后,研究热点转向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应用方面;(3)有关会计舞弊研究、国际会计的研究逐渐淡化;(4)会计教育研究、会计信息化研究经历了黯淡期以后,又被逐步提上日程;(5)注册会计师制度及审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环境会计、内部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简要梳理

许家林(2006)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可描述如下:

(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前,会计理论研究内容尚未涉及此类问题

在此之前,人们较多关注的是会计技术方法的运用,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则大多纳入学者个人的学术修养范畴,还没有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到议事日程。

(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对会计研究方法关注度不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会计理论研究的气氛开始活跃,表现为对会计基本理论中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等问题的研究,但会计研究方法也随之引起会计学界的注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杨时展教授运用控制论研究会计的本质,提出了会计控制论的观点。孙宝厚博士运用系统论研究会计的本质,完成了其博士论文《会计系统论》。裘宗舜教授运用信息论研究会计的本质,出版了《会计信息论》一书。1988年裘宗舜、王平在《会计改革若干问题――一张有意义的社会问卷调查表》第一次引入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说1988年以前,我国会计研究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直到1996年会计领域运用实证研究的文章还是很少。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会计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

周忠惠(1984)提出要对会计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认为建国以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广泛运用的方法论有归纳与演绎、政策规范、调查分析、广泛联系、比较研究等五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应逐渐引入一些新的方法论,如行为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要解决如何正确认识方法论、传统方法论与新方法论如何结合,以及如何发展与完善方法论等三个问题。

(四)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计研究方法引起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

徐兴恩(1991)指出,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由哲学方法、经验方法、实证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移植方法和开拓方法等十个部分构成。《会计研究》在1991年第6期发表了徐兴恩的“论会计研究的方法”一文,以后又有文章陆续发表,1997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这些论文除了介绍会计研究方法外,对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取舍也进行了分析。

(五)20世纪90年代中期,倡导召开会计研究方法的专题研讨会

1996年8月,天津财经大学的于玉林教授发起并召开了“全国首届会计方法学研讨会”。会上主要探讨了会计研究方法及其体系的建设问题。

(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96年沈艺峰的《会计信息披露和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开始了我国会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但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广泛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还主要得益于1995年开始每年举办的中国会计教授会与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的努力。在部分海外华人会计学者的强烈呼吁与积极推动下,强调研究会计理论时问题要小、方法要细和证据要实等理念,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博士论文率先向实证研究过渡。此外,《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也开始刊登运用实证方法研究资本市场的文章。

仍然以《会计研究》近十年来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为样本,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对文章进行分类,来观测研究者们所采用的会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法变化的趋势,希望能够以小见大,折射出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动向。如下表所示。

由该表可以看出,2002年至2013年,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动向有以下特征:(1)整体来看,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甚至超越了规范研究,成为主流研究方法;(2)在实证研究方法中,实证分析、假设检验方法的运用较多,观察描述、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方法的使用相对较少;(3)近三年来在会计研究领域开始采用实地研究、实验研究,这是我国会计研究方法方面的显著变化。实地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其他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需要花费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验研究的实施需要精心的安排和巧妙的设计,除了具备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足够大的实验参与群体,以及适宜的实验室环境等。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实验研究文章凤毛麟角,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需要研究者去大胆尝试。

三、总结及评价

我国会计理论的长足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总体上是一个由摸索至清晰、由感性至理性、由偏误至正确、由拿来主义至自我创新的过程。

(一)由封闭研究到趋同创新

改革开放之前,会计理论研究的议题都紧跟政治形势,并不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也不关注国外的学科发展趋势,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从原来闭门造车转向引进、吸收与创新。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

(二)由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前,直至20世纪 90年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心集中在会计定义、会计学科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90年代以后,逐步转向了实用主义,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经济发展中会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财务舞弊、筹资投资管理、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等,甚至有些问题直至今天还没有寻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从发展轨迹上来讲,这是我国会计理论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表明理论研究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再高深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具有生命力并散光发热。

(三)由传统规范研究方法到多方法并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体的传统规范研究方法,9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为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并用。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档案研究、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令人惊喜的是,近两年来在会计研究领域开始采用实地研究、实验研究,这可谓是我国会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之一。

(四)由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趋和国际接轨,出现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新气象。会计理论研究的学科宽度不断增加,和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哲学、数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不断融合,产生了会计信息化、人力资源会计、司法会计、绿色会计、智力资本、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碳会计等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会计理论研究变得丰富多彩,而且研究视角不断拓宽,产生了不少新的、有实用意义的研究成果。

(五)由事后研究到事前研究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假设;会计本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生产要素等。知识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会计的变革。“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M·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由于知识经济导致世界产业经济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将创造出许多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包括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国内学者在研究知识经济对会计影响时,往往多集中于阐述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大假设的冲击影响。研究的逻辑起点无非是从会计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出发,阐述它的不适用性。有的学者如殷志刚、邱景忠提及到其对会计目标、历史成本、资产概念的冲击。但都浅尝辄止。对作为会计研究重要方面的会计本质,却很少有文章系统论述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三种认识

本质是决定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是会计这一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这一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三种认识即“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这是对其进行长期研究的逻辑起点。人们对会计本质和内涵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仍是三派鼎立,没有能够达成一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意识的转变,都迫切要求我们对会计本质重新加以思考。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余绪缨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认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真实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金绪缨,1980,1982)。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葛家澍教授等人的支持。他们给会计所下的定义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等,1983)。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

“管理活动论”这一观点是我国学者首创的提法,由杨纪琬教授利阎达五教授率先提出。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两位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论文,首先提出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并认为:会计管理在微观经济中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价值管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的价值运动就是个别资金的运用,会计管理是对这种运动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控制活动论

“控制活动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为调和上述两派的论战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杨时展和郭道扬两位教授。杨时展教授的会计控制论侧重于会计微观领域,其建立的基础是受托责任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控制论。他认为:自古以来,会计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反映、控制经济活动,离开现代会计这一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郭道扬教授的会计控制论侧重于宏观会计领域,他从会计史学视角出发,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现代会计的全面控制观点。他认为:会计是人类为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因而现代会计的本质是一个全面控制系统,必须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一起;必须把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结合在一起。尤其到了现代社会,会计更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对即定目标的控制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将会计界定为一种控制活动,优势在于: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了会计的本质,阐明了现代会计是一个控制系统。并且将受托责任与会计控制系统相结合,同时明确了受托责任与决策的关系。二、知识经济下对会计本质三种观点的辨析

(一)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活动确实是生产制造信息的行为,但知识经济环境下这种信息的内涵却在不断地扩大

具体表现为:1、知识经济下,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了解财务信息,还要了解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另外,非财务信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团队的背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的竞争形式等,这些信息单纯依靠财务信息是不能充分反映出来的,而这些信息往往只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2、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诞生的新的信息记录、采集、聚合、分析、整理、传输、公示技术等均产生了质的飞跃,现在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使海量的信息能够得到处理,并且能够即时为使用者所取得。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3、知识经济下单纯认为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的看法只体现了会计的反映职能,忽略了监督、预测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因为财务人员每天要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去分析确认各种资产,选择不同资产的计量属性等等,这种判断性决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被界定为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这是对会计本质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强调了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双重职能,是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体现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知识经济下。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范围。也深化了管理的内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更加丰富了管理的手段。所以。原有的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点模糊,范围过大,无法区分会计管理和其他管理的界限。因为会计管理毕竟不同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知识管理等等,会计管理也非财务管理,所以该概念应该予以深化、细化。

(三)会计被界定为一项控制活动

控制只是会计所表现出的重要特征,它在逐渐成为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并不能用控制去概括会计的本质。知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控制手段,扩大了控制边界。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管理越来越扁平化,控制的界限早已超越地域的限制,使远程控制成为可能。所以,这种直接的控制技术的产生其实弱化了企业财务控制在企业经营控制中的作用,片面地强调会计控制职能只会以偏概全。应该对其加以深化。

三、应该将会计本质置身于知识经济下进行重新考量

发表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经济战争战略战术游资炒作获取倍乘差价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表现在两方面:国内方面,以权力剥削为龙头的武力、财力剥削混存所引发的分配不公造成了贫富悬殊,进而使产消不平衡,加之套用凯恩斯理论使投资大于消费,从而加剧了产消不平衡,这是主要原因,而非纯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则是各种原因中占绝对多数的重要因素;国际方面,因人民币升值,游资逐渐进入,以炒作方式推动股价、楼价从而带动物价全面上涨,从中获取成倍的差价利润以掠夺巨额资源财富。本文认为,要夺取当前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必须具有同时打赢国内国外二场硬仗的战略战术。

对华“经济战争”的表征

战争是一种强弱冲突不平衡的结果,找准对方弱点开战是战争的导火线。如:不能诊断中国特色经济的主要问题,却用外国经济理论治理国内特色经济;加入WTO后,政府政策法规受制于国际,独立性或者说中国特色越来越不能发挥能动性,又不熟悉国际规则;其关键点在抄搬国外管理理论,即被动适用国际规则;其危险点在于短时间内大量变现库存资源,国民财富以货币形式决堤般外流。

对华经济战争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外资潜入中国投资、置业;第二,鼓噪中国经济形势大好,以误导中国变现宝藏资源来提高GDP,同时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炒热中国经济;第三,将股市、楼市等炒热,借助中国国内资本推动股价楼价大幅走高,推高能源价格增加中国发展成本,进而带动中国物价全面通胀;第四,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拉拢别国挤压中国国际市场;第五,抛售股票、房地产等,套现后撤离中国市场;第六即下一步抛售人民币使之贬值而让美元升值。通过美元、人民币反向升值贬值运行一个来回,则巨大的中国财富就会白送给美国等寄生国家。譬如近期,美国持续降息,使各国对美元汇率一直上升。这使中国国内出口企业面临困境,广交会订单缩减30%以上;同时,人民币升值加快又使得热钱大量进入中国,流动性过剩加剧,加大了通货膨胀率;再者,中国美元储备居高不下快速增长也就是加速贬值;最后,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将国民不劳而获的结果转移到外国,尤其是美元储备高的国家。

“经济战争”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侵略的性质为争夺理论、文化、经管、技术等的控制权,以及“阴流子”(即资金)的控制权和市场控制权。

(一)争夺思想文化经管技术的控制权

目前,我国出现了所谓经济过热的矛头,却又仿照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方法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在治理特色经济时又不搞中国特色,当然调控无效。在没有准备好自己的经济理论和制度条件下加入WTO,不得不被动适用国际经济法规准则,从而陷中国特色经济于无能之中而不能自拔。如果不尽快建立符合自身特色自然法则的经管理论和经济制度,就会失去思想文化和经济管理的控制权。譬如,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不完全由经济因素引起,因而凯恩斯那一套纯经济金融手段解决不了现今中国的经济问题。对于这种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加以创新,免得受制于人。(二)争夺“阴流子”与财富的控制权

“阴流子”即资金是集能力信誉和欲望需求一身的币符抽象物,是量子经济学基础。在物价、汇率、股市上动作,以无形之手掠夺他国财富搞垮他国经济。通过阴流子手段控制资金会取得军事战争掠夺实物财富的倍乘效果。境外资金潜入中国加剧流动性过剩,这犹如暗渡陈仓,运兵中国作战,大量外资进出必将削弱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境外炒作资金的动机动向。有些国外游资不是来支援中国经济建设的,是来逐利的,甚至是来掠夺中国财富。

此外,用贸易壁垒、世贸规则、拉帮结派控制市场份额等是经济列强的惯用伎俩。应对办法虽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还是基于优质低价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这就要求中国国民勤俭节约,增强国力。同时提高利用国际法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且境外资金所有者和管理经营者抱团、渗透到中国重要的经济组织中去、与政府共生与官员勾结、聘用学者发表影响政府决策的言论。

战略原理

遵循531理论与问题基础论点发生对称中和反应的原理。经济发展一般原理是问题基础论点(主要包括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总矛盾等)与531理论(主指计消市产模式、力-消-产顺序周期律、“阴流子”手段等)发生对称中和反应后释放出能量驱动社会经济发展。

用计消市产模式替代国际经济理论摆脱其经济法规的控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管理方法是在经济危机的教训中发展起来的,产生得早思想落后,摆脱不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命运,但往往通过输出、转移国内经济灾难到新兴市场国家而短期避免危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等作用,凯恩斯有关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和消费的矛盾论会使投资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人为降低生产服务消费率,是导致生产过剩进而内生经济危机的一个机制。我们应实行计消市产模式协调好GDP规模、质效和公平三者间关系。一是用计划消费统筹协管有关安全稳定的经济问题,在计划消费制度下实施全社会共生存福利保障;以市场生产激励竞争和规范企业经济活动,让市场与生产全面放开,采用超资本主义方式激励机制。

鼓励升官发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政治环境。必须建立多快好省建设TMS社会的政绩考核体系,其中生产服务消费率、零失业、CIP(投资置业系数)等是重要经济指标,而GDP、CPI等应改成参考指标。在当前,以科举资格、竞聘岗位、契约考核、法治行为前提为激励力,使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消费服务而谋划公共项目建设,以已有的公共规模消费带动阴流子放量使用,通过放大阴流子流量扩大就业和个人收入,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

此外,还应以静制动应对经济侵略,稳定经济大局使物价、人民币和股市等慢慢爬升,时间一长就会套住投机资金变其为投资。

战术技巧

战术技巧的总思路是控制物价、汇率股市,掌控足够的资源能源,锁定境外游资使其进入时间拉长,当利润略高于利率回报时,投机就变为投资。

(一)自主控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帀升值是必然方向,同时国内劳动力价值也应升值。但这必须自己掌握控制权,做到人民币平稳缓升,同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总体工资水平。这样做,就是不让逐利外资大量涌入国内造成CPI连年高涨,不让国民劳动力创造的利润被外资带走。

人民币升值是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必然,可顺应国际要求因势利导地继续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并减缓升值,但决不能让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的逆转出现。这样,人民币才能成功走向国际充货行列而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股市是物质的,准确地说是“阴流子”运动场。股市的作用至少有三:一是通过融资形成全社会共有经济,是全民共生存的高级基础;二是通过投资者择行业择股票合理配置利用资源,提高资金、资源利用率,产生效率利润;三是再分配功能,政府通过调控股市可调整贫富结构。基于股市三大功能,政府可救市。就目前来说,调节印花税是调节股市活跃度、表明政府态度的一种手段,不能说无用。但如政府调动社保、财政等储备资金的少部分入市抄底,既能托市又能赢利。

(二)调整物价结构控制通胀稳定物价

楼价虽然超前上涨,但土地资源是无价之宝,从长远来说楼价是无顶的,因此应长期稳定楼价,使其较长时间在现价水平上下波动,让套现外资又回来投资,保卫金融系统性安全。

控制物价上涨的同时也不让物价大幅滑落,但应集中精力调整物价结构以改善人民生活,按节能减排的策略补偿环保绿化,寻找和开拓新能源,促进产、消平衡。

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减息,涌入中国市场逐利的外资越来越多,势必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因而应减缓人民币升值停止加息转而缓慢减息。为控制CPI,对流动性过剩做到收放自如,势必提高准备金率。因而,应将回笼的资金投资到社会公共设施和改善人民生活福利的基础建设上;投放到自由民间资本不感兴趣的利润洼地,用于回补经济过冷的行业;用以增强国家计划消费和调控贫富差距的力量。这样不仅不会收缩生产与消费,反而能收缩自由资本的盲目流动性并保持GDP规模朝着改善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的方向稳步增长。如此,国际眼红中国经济发展并企图限制中国经济超越他们的国家就会成为徒然。

(三)基于抑制贫富差距疏通产销通道思路

为保障生产为消费服务,使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合理匹配,应将国内货币划分为生产金和消费金二种,并使消费金经消费市场后将消费信息载入生产市场。这样做,就是要防止流动性资金,特别是境外炒作资金扰乱产、消结构,进而累积生产结构性过剩而消费结构性不足的经济危机。

由于富人是少数,生活再奢侈,消费总量也有限;穷人虽多却又消费不起,再多穷人的勤俭生活,消费总量也同样有限。因此,消费规模落后生产规模,二者比例严重失衡,或消费不足或结构性失衡在现经济政策下是必然的。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分配不公就越加恶化,贫富差距就越大,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就越加不平衡,劳动者尤其失业者经济自控力就越差。结果是,经济越发展,分配越不公,需求者未掌握必要的生活资源,不需求者却难以处理多余的生活资源,从而产-消通道不畅,经济危机就越来越近。由此可知,贫富悬殊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基于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建立公平分配机制,抑制贫富差距疏通产——消通道,才不会给敌方乘虚而入的机会。

不断加工资降利润,出口价不随人民币升值而变高。提高产品的人力成本降低产品利润即加薪降利,不给游资获取劳动人民血汗的空间。以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原则提高低保、退休工资、劳动者工资以疏通产——消通道。产品按原美元估价换算成人民币出口,出口产品价格不随人民币升值而升高,保持出口旺盛。

同时,也应围追堵截境外炒作游资。诱入外资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目的,但须以技术、行政手段监控游资动向,锁定法治投机炒作颠覆我经济的外资,尽可能掌握这些资金的监管权,使其转而为中国经济建设长期服务,在若干年后让其取得合理回报退出。立法治理境内外利益攸关者抱团公关,不给其炒作获取超企业平均利润的差价机会;要以行政、法律手段限制资源无限变现、控制土地过快开发,不给游资通过市场掠夺天然资源、国家库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金小明.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

2.金小明.计消市产模式[J].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山东大学制度经济学年会,2006

上一篇:法律热点问题论文范文 下一篇:地区经济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