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农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9:43:35

发表农业论文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文献研究进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到2010-07-21)中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子库,通过对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检索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主要内容、单位及作者、文献被引用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

统计发现,2002年以前我国没有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论文。2002-2003年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有3篇。这段时期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贫乏的现象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我国农业保险在1982年恢复以后,基本在商业保险框架内试验,国内并没有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因此当时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非常少。

2004-2009年中央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中都关注“三农问题”,重点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多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这个时期国内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展开,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业保险专项款10亿元,开始在吉林、内蒙古、江苏等6个省份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2008年,又增加了10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迅速发展,2007年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数量比2006年增长了80.77%,2008和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分别为75篇和102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2-2003年)起步阶段、(2004-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在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经济论文中,发表在期刊中的论文有303篇,2篇以上的有30种期刊,共发表文献134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44.22%;其中属于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在发表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中,数目在5篇以上的期刊共有9种(见表1),其中有5种是国家学会、科研、行业主管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刊物,有4种由相关省级学会主办的刊物。

三、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在检索的文献中,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论文有140篇,占论文总数的41.67%。从论文研究内容上对这140篇经济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内容涉及到九个方面(见表2),体现的研究特点为: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问题的研究已趋于成熟

通过分析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首先,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吴扬(2003)《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指出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欠缺风险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并没有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类论文数量占统计论文的12.89%,论文总数的第3位。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庹国柱、朱俊生(2004)发表的《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论文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再次,学者们还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类论文占统计论文数量的第2位,共35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5%。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曾忠东(2004)发表的《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指出我国应尽早建立与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的设计,探讨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二)基于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研究论文较为丰富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全国各省发展政策农业保险存在差异,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道路。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中,按照内容分类统计,以研究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41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9.29%。引用次数最高的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通过对上海实施农业保险的历史经验进行调研,分析了上海农业保险运作成功的几个关键做法和模式。

(三)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领域非常全面

通过分类,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相关经济论文按内容可以分为9个方面,见表2。邢鹂(2004)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围绕中国种植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风险的评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全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粮食产品、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风险和社会损失率进行了研究,厘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费率,模拟了不同政府补贴率和保障水平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林人慧(2006)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主导地位探析》,分析了政府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导作用,指出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王敏俊(2009)的《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613户小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浙江613户小农户的调研,对影响小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表2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四、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主要产出单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的产出单位主要有30个(在2篇以上),共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占总数的36.01%。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高校,共9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76.86%。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类院校数量最多,占高校总数的41.94%。科研单位发表文章1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10.74%,这些科研单位以农业部、财政部、农科院下属科研机构为主。相关部委6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4.96%。地方部门9篇,占主要产出单位的7.44%。

在前10位的产出单位见表3,共数量67篇。在前3位的产出单位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5篇;南京农业大学,8篇;中国农业大学,7篇。在排名前10位的产出单位,有4所农业类院校,由此可见,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院校是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力军。

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基础文献

一个作者的研究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次数成为评价其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杰出科学家进行客观评价的观点,作者的被引用频次与其学术成就成正比。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文献,被引用频次在10次以上(含10次)以上的论文共16篇,占该类论文总数的11.43%;5-9次共有29篇,占20.71%;1-4次共有95篇,占67.86%。引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文章,共13篇,这些文献是构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文献。这些论文中引用频次最高的是邢鹂(2004)发表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引用频次在42次;其次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引用频次在35次;再次是吴扬(2003)发表的《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引用次数为29次。这13篇文章,文献来自核心期刊(2008)有9篇,占69.23%,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论文的质量和引用率要高于其他期刊。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数量及论文长度与引用率的关系

(一)作者数量与引用次数

研究表明,多位作者提高了论文在同行中被认知的可能性,故合作可获得较多引用次数。通过统计,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共137篇。其中1位作者的论文占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137篇)的57%,所占百分比最高,其平均引用次数为3.79次;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占31%,其平均引用次数为6.38次;3位作者的论文数量为12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5.58;4位作者的论文仅有2篇。从统计结果显示1-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88%。但是从平均引用频次来看,2位作者的平均引用频次最高,其次是3位作者。

(二)论文长度与引用次数

研究结果显示,论文长度与引用率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论文长度的增长,年均被引用次数增多。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论文以3页最多,占论文总数的26%;其次是2页的论文,占23%;4页的次之,占19%。如图2所示,论文长度为8页的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最高,其次是论文长度为6页的论文,可以看出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论文中,论文页数与平均引用次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七、结论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农业硕士 研究生教育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15

Abstract Guid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to publish journal pap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 cultivation. The published papers of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il Science as well as thos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Scienc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fields)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2013 to 2015 were studi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hese two types of graduate student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earching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source journal list of the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luded in CSCD source journals accomplished by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This stud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guiding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for advancing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reformation.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Master of Agricultur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quality of publication

0 前言

我国研究生学位包括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前者侧重学术创新,旨在培养能够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教研发的专业人才;后者则主要面向国家经济产业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①2010年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教育部门户网站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92.99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60.51万人,两者的比例为1:0.65。2015年11月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强调:“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要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为重要任务。

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于1999年,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其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新疆农业大学的土壤学学科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学位)以及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等专业领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的情况,是反映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位论文训练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能力。②本文分析了2013年至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已毕业的研究生期刊论文的发表情况,旨在为该学科和相关农业院校今后研究生培养提供数据参考和思路借鉴。

1 研究生毕业人数

2013-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W科共培养土壤学专业(2016年起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招生)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47人(表1)。平均每年毕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1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6人。近三年来毕业的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为1:0.57。

2 情况比较

以研究生姓名作为第一作者,以新疆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列出每位研究生所在的期刊名。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来源期刊列表(2015C2016年度)中检索,核定研究生的期刊是否为CSCD源期刊,作为该论文质量的评价依据。由于论文出版周期长等原因,有5人无第一作者的检索结果。为客观评价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均情况,本研究仅将有检索结果的42名研究生的情况作为基础数据(表2)。

注:*同一列标注的字母相同,表明两组数据均值差异不显著。

2013-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毕业的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的CNKI检索的论文篇数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发表CSCD收录论文的数量显著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

对研究生发表CSCD论文情况进行频数分析,以考察研究生个体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情况(图1)。28名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中,有2人发表了3篇CSCD论文,发表2篇以上CSCD论文的研究生人数占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总人数的28.5%(图1)。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多只能发表1篇CSCD论文,发表1篇CSCD论文的人数比例为42.9%。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有25.0%的学生不能发表CSCD论文,表明虽然总体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发表1篇甚至2篇以上CSCD论文的概率较大,但如果研究实验或论文撰写不顺利,其的质量也有可能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差。

3 情况年际变化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毕业年所有研究生人均数、所有研究生人均发表CSCD论文数、以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人均发表CSCD论文数分别进行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指标不同年际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2014年研究生的情况较2013年和2015年差。这可能与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导师课题项目开展与研究数据积累的周期性有关系。还需要继续监测2016年及以后毕业的研究生情况,以探讨本学科正在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效果。

4 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对策

4.1 合理设置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规模

导师在研究生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导师招生规模过大有可能导致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每位研究生,导致单篇质量低。应该将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控制3人以内的规模,并保证其中1~2名为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当出现多名研究生选择同一导师时,可以采取双导师制。

4.2 鼓励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

对硕士研究生个体的就业去向分析表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和概率要高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且,发表2篇以上CSCD收录论文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概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硕士研究生入学伊始就确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更高的学业追求使得他们倾向于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没有农业专业博士。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考虑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例如。2013年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27名研究生就有3名攻读博士学位。④鉴于专业硕士和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并不一致,考虑到未来研究生就业趋势,在对本科生进行考研动员时,需要学生根据未来职业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位类型选择。

4.3 修定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要求定位要合理,发表1篇CSCD收录论文的目标是合适的,不建议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多篇低端期刊论文。另外,在有些科研单位,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标准。这样,研究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验数据采集和实践能力锻炼中,也有利于实验室刊出更多高水平的论文。 (下转第54页)(上接第34页)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可将研究报告、产品开发、发明专利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也可以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根据所在行业(如土壤肥料工作站)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确定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类型。⑤考虑到专利授权周期较长,也可以将专利受理书作为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标准之一。

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壤分类学》优质课程建设”(编号:xjauyzkc-yjs-2016023)和“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号:xjaujygg-yjs-2016001)

注释

① 李茜,张晖,张大勇,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6).

② 古继宝,何昌清,刘和福.学位论文训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5).

③ 王方艳.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④ 程广斌,王永静.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作者:陈芳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为了详细掌握动物医学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本文把动物医学高被引论文分为以下七个方面:动物传染病和免疫(A)、动物病理及生理生化(B)、兽医药理、药物残留和中毒(C)、动物产科学(D)、动物寄生虫(E)、中兽医(F)和其他(G),根据统计结果,动物传染病和免疫学方面的高被引论文257篇,数量最多。其次是动物病理及生理生化方面的论文为32篇,兽医药理、药物残留和中毒方面的论文为30篇,动物产科方面的论文24篇,寄生虫和中兽医方面的论文数量均为21篇,其他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为10篇。由此可见,在动物医学高被引论文中,动物传染病及免疫学的研究占有很高的比例,是动物医学领域近年的研究热点。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统计发表3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1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刘长明研究员,发表2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17人,其余339人各发表1篇高被引论文。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2的作者占5%。这些作者是我国动物医学领域比较活跃的作者群,对促进动物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重要作用。

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机构376篇高被引论文中,第一署名机构共122家,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10篇的机构有10家(表4),发表高被引论文≥6篇的机构有11家,分别为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以上21家机构共发表高被引论文268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71.3%,占发表高被引论文机构总数的17.2%,基本符合二八定律[11],即20%的机构发表了80%的高被引论文。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18名作者中,有15名来自前21家机构。说明了这些机构在我国动物医学方面科研实力较强,是我国动物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骨干机构。高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的分布及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255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67.8%,其中部级基金论文110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43.1%,省部级基金论文112篇,占基金论文的43.9%,其他基金论文33篇,占基金论文的12.9%。部级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8.3,省部级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6.9,其他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4.7,基金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为6.6,非基金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为4.3。可见基金论文特别是部级基金论文最受关注,被引频次最高(表略)

将选题重点放在研究热点问题上学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整个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被引用和探讨的价值,及时介绍报道这些问题即有助于学术交流,还可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动物医学领域近年研究的热点为动物传染病和免疫学研究,《动物医学进展》编辑选题组稿时应侧重于这方面的报道。对重点机构进行组稿高被引论文产出较多的机构,在动物医学领域科研实力较雄厚,是动物医学研究的领头军,其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应在这些机构多组稿,关注这些机构的研究动态。5年中高被引论文较多的研究机构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动物医学进展》编辑选题组稿时,重点应放在以上这些科研实力较雄厚的机构。对重点学者进行约稿或访谈通过分析动物医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掌握了动物医学界比较活跃的作者群体,编辑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者进行定期约稿或访谈,及时抓住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焦点,了解本行业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获得本领域比较领先的研究报道及优秀论文,增强期刊的行业领先地位。跟踪部级重大科学基金项目组稿一些重大的部级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就具有创新性强,研究基础好,试验设计严谨,作者的写作能力强等特点,基金论文无论是即年被引率还是即年指标,都显著高于非基金论文[12],本次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基金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均高于非基金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特别是部级基金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非基金论文。所以,编辑在组稿时应跟踪一些重大的部级基金项目,对项目负责人定期约稿,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邀请专家学者写相关领域综述论文综述论文能较全面地介绍有关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有争议的问题,能让读者快捷、全面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因而好的综述论文易引起读者和初学写作者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关注,此类论文的被引频次亦较高[13]。

本次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综述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高于试验研究论文和兽医临床等其他栏目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学术期刊应邀请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相关领域的综述论文,定期刊发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综述,向读者展示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丰富期刊内容,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审时度势,适时调整选题组稿重点对期刊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有利于期刊编辑的选题与组稿,使编辑在进行年度选题与组稿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增强了编辑选题与组稿工作中的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但这种方法存在工作量大,结果较滞后等缺陷,往往是研究热点进入高潮期才发现,对研究热点的起始期不易发现,故不能仅仅依照论文的高被引频次进行选题和组稿[14]。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多变性,选题应是动态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随时调整选题[15]。高被引论文的分析结果使编辑在选题与组稿中掌握了一些重要信息———研究热点、重点学者和机构,编辑工作中要多关注重点机构的研究动态,对这些机构的重大基金项目进行跟踪报道,捕捉这些机构新的研究成果与亮点,经常对该领域著名学者进行约稿或访谈,邀请他们对行业内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定期刊发一些有代表性的综述论文,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并根据科研发展适时调整选题和组稿计划,争取使期刊内容能代表学科发展新水平,使学术期刊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Web of Science;SCIE;论文产出;被引频次;学科分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31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农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较强实力和地方特色的社会公益类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历经几代农科人的艰苦创业,天津市农科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已成为天津农业科技战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为天津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天津农科院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全院协同创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国家和市级专家、高中级研究员为主体的500余人规模的科技创新队伍,各研究机构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经建成了14个研究机构,分别为: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简称黄瓜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简称蔬菜所)、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简称作物所)、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畜牧所)、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简称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简称植保所)、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简称园艺所)、天津市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简称资环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简称保鲜中心)、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简称区划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生物中心)、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简称质标所)、天津市设施农业研究所(简称设施所)等。

科研论文是体现科研单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单位、一个学科和一名科技人员产出科研论文是体现该部门、领域或该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参考。Web of Science是一个基于Web而构建的动态的数字研究环境,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发表等多项功能。在内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学术期刊等重要的学术信息资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将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在我国,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收录及引用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成为评价学术单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天津农科院科研水平不断进步、重视国际间合作,陆续有优秀论文被SCIE收录。分析天津农科院科研论文的SCIE收录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评价该单位的科研现状和水平。

1 数据收集

通过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于2014年11月对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分析功能结合手工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农科院论文发文量及变化趋势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共有76篇论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为33篇,如图1所示。11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总体呈波动上涨趋势,其中2003―2005年无,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发文量中,如图2所示,保鲜中心发文量最多。保鲜中心、植保所、畜牧所发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黄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发文量小于5篇。质标所、园艺所、资环所、信息所、区划所、设施所无。

2.2 天津农科院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为反映天津农科院的发文质量,分别统计了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以后简写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潜在被引指数和H指数,从而反映学术论文影响力。

表1显示,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潜在被引指数为-3.03,H指数为7。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论文,占发文总量的24.24%。TC≥20、10≤TC<20的论文分别只占6.06%和9.09%。

农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鲜中心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潜在被引指数统计的为各单位零引用发文占比与最近一年(2013年)发文量占比例之间的差,差值越小,被关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潜在被引指数,黄瓜所最低为-66.67,畜牧所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数方面,保鲜中心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数为3。

2.3 天津农科院论文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

施引文献是指引用天津农科院发文的SCI文章。通过分析2014年11月统计的引用了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发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献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天津农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国家所关注,从这个角度可以反映天津农科院科研的影响力。

从图3中可以看到,天津农科院的研究论文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关注度(引用次数)最高的为中国,引用次数占所有国家的42.44%。对天津农科院论文关注度最高的前5个国家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美国、巴西、伊朗、韩国,5个国家的引用次数超过了总引用次数的70%。

2.4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产出量分析

天津农科院整合院内科技力量,促进软硬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业果树、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观赏园艺等11个学科大类。

如图4所示,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集中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6个学科,其中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两个学科的论文最多,分别为8篇。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学术影响力

表2显示,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中,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植物保护、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作物、植物保护。作物学科的总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较高,排名第2。

各学科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林业果树、作物、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4个学科均超过了学科论文总量的50%。畜牧兽医学科1≤TC<9,TC=0的论文分别占50%。植物保护学科TC=0的论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学科的潜在被引指数,作物最低为-33.33,畜牧兽医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作物、蔬菜、植物保护。

各学科的H指数方面,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物保护、蔬菜的H指数为3。

3 结 论

2003年以来,天津农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体呈上涨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尽管论文数量还不算多,但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趋势。这是天津农科院近年来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结果。

天津农科院下设14个研究机构,分为11个学科大类。2003―2013年发表的SCI论文集中在8个研究所、6个学科。这说明天津农科院学科优势明显,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等学科论文产出量较多。而在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农科院在学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农科院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更强、更高的基础上,要注意学科的均衡发展,通过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年轻力量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优势学科突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天津农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发表的论文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TC≥ 10的论文只占15.15%,高质量论文较少,在提高论文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天津农科院要通过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鼓励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婷,刘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论文、专利产出的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王婷,颜蕴,续玉红,孟宪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产出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2):54-63.

[3] 马桂莲,张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4(2):115-119.

[4] 马超,董巧连. 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河北农业大学科研论文定量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116-119.

[5] 吴先福,李冬梅,郭蕴丽,等.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江西农业大学重点学科论文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63-66.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及对科研创新提升作用研究”(2013RKC020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8-),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

郭凤丹(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王丽丽、郭凤丹同为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赵文祥(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

摘要: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及其它引用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上升明显,分别由2008年的0.480和938上升至2012年的0.796和2231;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机构分布数、地区分布数和H指数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变化幅度较小,年载文量保持在452~487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42~0.52和0.504~0.711,平均引文数8.26~10.79,均相对偏低。

关键词:《山东农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Q250.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095-04

《山东农业科学》创刊于1963年,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创刊初期为季刊,16开本,5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改为内部发行,1979年正式复刊并公开发行。随着形势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量不断扩大,1986年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2008年改为月刊,至2013年,已发展成为办刊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

创刊50年来,《山东农业科学》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期刊质量及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数据显示,其影响因子达到0.796,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在国家和省期刊主管部门组织的期刊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为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为了揭示《山东农业科学》各种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动态,选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5]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的主要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进行动态分析。

1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

以2009~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5]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农业科学》主要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2008~2012年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

选用的指标包括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即年指标、H指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平均引文数。

2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因子的年际变化动态

某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为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5]。 《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逐年增加,由0.480增加到0.796(见图1),说明《山东农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正逐年提升。

2.2年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的年际变化动态

年载文量是指来源期刊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常被用作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5]。2008年下半年,《山东农业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全年仅出版9期,虽页码有所增加,但年载文量仍明显少于其余4年; 2009~2011年,年载文量逐年减少,2012年又明显上升,明显多于前3年(见图2)。在全年期数相同、页码相同的情况下,年载文量的多少受作者来稿篇幅的影响较大,篇幅长的来稿较多,则载文量相对较少。

基金论文比是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5]。基金资助课题立足科学发展的前沿,瞄准科学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难题,具有理论创新性和深度推进的特点,这类论文的学术水平多比较高[6]。由图3可见,《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的基金论文比最低,仅0.504;2011年的最高,达0.711;其余3年变化较小,围绕0.650上下浮动,相对偏低。

2.3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的年际变化动态

总被引频次是指某种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所评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5]。由图4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逐年大幅上升,由2008年的938跃升至2012年的2231。

引用刊数是指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期刊被使用的范围[5]。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引用刊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295上升至2012年的439(见图4)。

上述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农业科学》越来越受到作者的重视,被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2.4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的年际变化动态

学科影响指标是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学科扩散指标是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5]。由图5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近5年的学科影响指标呈波动变化,2009和2012年较高,为0.52,其余年份均低于0.50;学科扩散指标则持续增长。表明,《山东农业科学》在本学科内的影响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而在学科间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2.5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的年际变化动态

地区分布数是指来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1个省市计数(不包括港、澳、台),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指标。机构分布数是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5]。由图6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地区分布数呈增加趋势,2008年仅为16,2011、2012年则达到23;机构分布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2010年最高,达186,2011、2012年分别为162和159,2008和2009年较低。表明,《山东农业科学》在地区间及从事不同工作人员间的影响正逐渐扩大。

2.6其他被引和引用指标的年际变化动态

即年指标为某期刊当年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总数之比,表征的是期刊的即时反应速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5]。《山东农业科学》的即年指标除2008年明显较低外,2009~2012年的即年指标基本都在0.100左右波动(见表1),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能够较快地被作者利用。

H指数是指被评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山东农业科学》的H指数呈缓慢增长趋势,由6逐渐增加至8,表明其高频被引论文数正在增多(见表1)。

被引半衰期是指被评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反映的是期刊的老化速度。由表1可见,《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被引半衰期变化范围为3.78~4.70,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被引的文献较新一半多是在3~5年内发表的,时效性比较高。

引用半衰期是指被评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反映的是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5]。《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集中在7~8之间,说明来稿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部分均在最近七八年内发表。

平均引文数是指被评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可用来衡量该期刊的科学交流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5]。《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平均引文数在8.26~10.79之间(见表1),与同类其他期刊相比偏少。

3讨论与结论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两个最常用的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是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5],是期刊评估、核心期刊评定及SCI、EI等检索工具选刊的重要参数[7]。《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2年达到0.796,与其他省的同级别农业科学期刊相比,仅低于《河南农业科学》(0.947)和《山西农业科学》(0.845),位居第三。

总被引频次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期刊被引用的频次高,说明该刊的利用价值高,同时体现出该刊的学术水平也较高[7]。2008年以来,《山东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大幅增长,另外,引用刊数和地区分布数也逐年增多,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年载文量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能够显示专题文献的发文密集程度,载文量大,说明期刊的信息量大[8]。因2008年涉及到《山东农业科学》改为月刊,年载文量无法与其他年份进行比较,所以仅对2009~2012年的年载文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农业科学》的年载文量有一定的波动,2011年最少,为452,2012年最多,为487。说明2011年发表的大篇幅论文较多,而2012年相对较少。

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是受国家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科研论文形式表达出来的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所代表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9]。《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基金论文比为0.504~0.711,相对偏低。

另外,《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学科扩散指标、H指数、平均引文数也基本呈增长趋势,而学科影响指标、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则变幅较小。

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农业科学》通过改月刊、适度增加页数、去除广告、选用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等措施使得自身的学术水平逐步提升,在科研人员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基金论文比仍不高,还需加大改进力度,通过与课题组经常联系并定期约稿,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打造刊物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受到更多科研人员的青睐,吸引更多的优秀基金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9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09.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0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9.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09.

[4]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2.

[5]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3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09.

[6]陈新平,王志强,王珂,等. 《果树学报》2001-2006年主要文献评价指标分析[J]. 果树学报,2008,25(1):89-92.

[7]李晓萍,姜瑾秋,邢宝山,等.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70-272.

[8]齐艳红.《情报科学》载文引文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3):383-386.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6篇

1论文数量变化分析

的数量直接体现了学者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关注程度。从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将近10年的时间公开发表的有效论文为227篇,平均每年227篇,论文数量较多,表明农业、土地等方面的学者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2002—2007年以及2009年每年数量都低于平均值,2008年、2010年和2011年数量都高于平均值,表明从2008年开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根据数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2—2003年,是论文初产期,2年共1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53%,平均每年6篇,数量偏少,与这一阶段土地整理项目较少有关。第2阶段为2004—2007年,是论文数量上升期,每年16~20篇,本阶段的论文总数占全部论文数量的313%,是前一阶段的59倍,论文数量明显增加。第3阶段为2008—2011年,是论文高产期,共14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634%。2008年数量猛增至58篇,是近10年中数量最多的一年(图1),2008年之后的3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但每年都不少于20篇。2008年以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与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土地整理项目密切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带动了绩效评价研究。

2论文来源期刊

论文来源期刊可以反映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在专业期刊中的地位及专业期刊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贡献。根据检索结果,227篇论文分别来源于农业、土地、环境、经济等领域的73种期刊,包括《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安徽农业科学》、《地理学报》、《资源与产业》、《经济地理》、《水土保持通报》、《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表1),表明很多专业期刊都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近10年来《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176%。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属于农业工程项目,而且《农业工程学报》为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期刊,影响力大,质量高,颇受学者的青睐,故论文数量多。《安徽农业科学》虽然影响力不如《农业工程学报》,但为旬刊,期刊发行量大,发表周期较快,因此论文数量也较多,达到37篇,占论文总量的163%。《中国土地科学》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也较多,为15篇。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主要集中在上述3种期刊,其论文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405%。

3论文影响力分析

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是反映论文影响力的2个指标。下载频次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关注程度,而被引频次则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认可程度,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主要指标。由论文检索结果可知,227篇论文共被下载61208次,被引用2767次。各期刊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不同,表2、表3分别列出了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最高的10种期刊。无论是下载频次还是被引频次,《农业工程学报》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位居第1位,属于第1等级。这表明《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质量高,影响力大。《资源科学》、《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安徽农业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也很高,属于第2等级;《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土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软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为50~100,属于第3等级;其他期刊属于第4等级。虽然有73种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但被引频次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学报》等10种期刊。

论文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

1研究理论及方法

研究理论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依据,研究方法体现了学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与手段。通过论文检索发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中应用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生态学和数学。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补偿理论以及数学中的可拓理论、粗糙集理论应用较多。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综合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优先度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物元可拓模型等数十种,其中层次分析法运用得最多。模糊数学评价法一直是学者深入研究的主要方法,成功度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物元可拓模型等近年来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

2研究主题

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研究主题有土地整理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土地质量、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其中效益评价的论文最多,共107篇(生态效益评价50篇、综合效益评价43篇、经济效益评价10篇、社会效益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471%。由此可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社会及学者关注的核心内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另一个研究热点,此项研究为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服务,故关注较多,共有论文4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1850%,位居第二。土地整理项目方案及风险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质量评价的论文为15~22篇,所占比例小于10%。其他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较少,这里从略。

研究资助基金项目分析

论文受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资助的情况能够反映我国政府对该项研究的重视程度,折射出该研究的意义大小。通过检索得知227篇论文中标明受国家及部委基金支持的有80篇(表4)。如果2篇及2篇以上论文受同一基金项目资助,只按一项基金项目统计,因此80篇论文一共有66项基金项目资助。论文中标明受地方政府基金项目资助的暂未统计。

此外还有1篇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项目资助,这表明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虽然受到联合国关注,但关注程度不高,还需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最多,但是只占到全部227篇论文的176%,表明80%以上的论文没有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体现的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又一重要力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其他基金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较少,均在5项(篇)以下,这些基金还未成为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今后应当努力争取这些基金的支持。#p#分页标题#e#

结论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自2002年出现后数量快速增长,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从论文来源期刊看,《农业工程学报》、《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土地科学》等期刊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从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看,论文影响力广,但深度欠缺。研究的方法日益多元化,计量模型的运用增加;研究主题集中在土地整理效益上,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热点内容。从论文受资助情况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重要的资助力量,论文受其他基金资助的较少,这反映论文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基金资助力度有待加强。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7篇

1.1论文数量变化分析

的数量直接体现了学者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关注程度。从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将近10年的时间公开发表的有效论文为227篇,平均每年22.7篇,论文数量较多,表明农业、土地等方面的学者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2002—2007年以及2009年每年数量都低于平均值,2008年、2010年和2011年数量都高于平均值,表明从2008年开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根据数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2—2003年,是论文初产期,2年共1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5.3%,平均每年6篇,数量偏少,与这一阶段土地整理项目较少有关。第2阶段为2004—2007年,是论文数量上升期,每年16~20篇,本阶段的论文总数占全部论文数量的31.3%,是前一阶段的5.9倍,论文数量明显增加。第3阶段为2008—2011年,是论文高产期,共14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63.4%。2008年数量猛增至58篇,是近10年中数量最多的一年(图1),2008年之后的3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但每年都不少于20篇。2008年以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与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土地整理项目密切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带动了绩效评价研究

1.2论文来源期刊

论文来源期刊可以反映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在专业期刊中的地位及专业期刊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贡献。根据检索结果,227篇论文分别来源于农业、土地、环境、经济等领域的73种期刊,包括《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安徽农业科学》、《地理学报》、《资源与产业》、《经济地理》、《水土保持通报》、《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表1),表明很多专业期刊都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由表1可知,近10年来《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17.6%。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属于农业工程项目,而且《农业工程学报》为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期刊,影响力大,质量高,颇受学者的青睐,故论文数量多。《安徽农业科学》虽然影响力不如《农业工程学报》,但为旬刊,期刊发行量大,发表周期较快,因此论文数量也较多,达到37篇,占论文总量的16.3%。《中国土地科学》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数量也较多,为15篇。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主要集中在上述3种期刊,其论文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40.5%。

1.3论文影响力分析

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是反映论文影响力的2个指标。下载频次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关注程度,而被引频次则反映了论文受其他学者的认可程度,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主要指标。由论文检索结果可知,227篇论文共被下载61208次,被引用2767次。各期刊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不同,表2、表3分别列出了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最高的10种期刊。无论是下载频次还是被引频次,《农业工程学报》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位居第1位,属于第1等级。这表明《农业工程学报》刊用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质量高,影响力大。《资源科学》、《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安徽农业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也很高,属于第2等级;《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土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软科学》的论文被引频次为50~100,属于第3等级;其他期刊属于第4等级。虽然有73种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但被引频次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学报》等10种期刊。

2论文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

2.1研究理论及方法

研究理论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依据,研究方法体现了学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与手段。通过论文检索发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中应用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生态学和数学。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补偿理论以及数学中的可拓理论、粗糙集理论应用较多。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综合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优先度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物元可拓模型等数十种,其中层次分析法运用得最多。模糊数学评价法一直是学者深入研究的主要方法,成功度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物元可拓模型等近年来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

2.2研究主题

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的研究主题有土地整理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土地质量、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其中效益评价的论文最多,共107篇(生态效益评价50篇、综合效益评价43篇、经济效益评价10篇、社会效益4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47.1%。由此可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社会及学者关注的核心内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另一个研究热点,此项研究为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服务,故关注较多,共有论文42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18.50%,位居第二。土地整理项目方案及风险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质量评价的论文为15~22篇,所占比例小于10%。其他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较少,这里从略。

3研究资助基金项目分析

论文受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资助的情况能够反映我国政府对该项研究的重视程度,折射出该研究的意义大小。通过检索得知227篇论文中标明受国家及部委基金支持的有80篇(表4)。如果2篇及2篇以上论文受同一基金项目资助,只按一项基金项目统计,因此80篇论文一共有66项基金项目资助。论文中标明受地方政府基金项目资助的暂未统计。此外还有1篇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项目资助,这表明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虽然受到联合国关注,但关注程度不高,还需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最多,但是只占到全部227篇论文的17.6%,表明80%以上的论文没有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论文体现的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又一重要力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其他基金资助的土地整理项目与论文较少,均在5项(篇)以下,这些基金还未成为土地整理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今后应当努力争取这些基金的支持。

4结论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论文自2002年出现后数量快速增长,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从论文来源期刊看,《农业工程学报》、《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土地科学》等期刊很重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发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刊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从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看,论文影响力广,但深度欠缺。研究的方法日益多元化,计量模型的运用增加;研究主题集中在土地整理效益上,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热点内容。从论文受资助情况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重要的资助力量,论文受其他基金资助的较少,这反映论文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基金资助力度有待加强。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8篇

叶杂志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农业学术期刊,于1985年创刊,目前为双月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原创论文、前沿进展和专题综述,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入编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曳,2014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学术期刊的认定。叶杂志曳创刊时定位为技术类期刊,后逐渐发展到学术类论文和技术类论文兼有,在2014年二者比例大致为7:3。2014年10月叶杂志曳召开了第六届编委会,会上就叶杂志曳的发展方向、期刊定位、作者群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决定在学术期刊认定后,应明确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叶杂志曳学术期刊定位认定前后的载文量、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发表时滞、基金论文比、栏目设置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刊载论文的情况、评价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建设品牌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探讨了载文信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叶作物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除去编辑部刊发的会议报道、征订启事等,共1099篇论文。

1.2方法统计

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载文量、发文机构分布、地区分布、核心作者、基金论文比、引文量、发表时滞。计算篇均作者人数、篇均基金数、发表时滞渊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的天数冤、处理周期渊收稿日期至修回日期的天数冤等信息指标。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量的分析,确定主要发文机构及其5年发文量的变化。采用普赖斯的方法确定核心作者,公式为M=0.749伊(N姨max),式中院M为论文篇数,姨Nmax为统计年限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篇数,发文量高于M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9]。进行普赖斯方法确定核心作者时所采用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出版情况

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页面数和篇均页面数持续增加,而载文量持续减少。2016年页面数较2012年增加10.09%。载文量从2012年的249篇下降到2016年的179篇。2012年要2014年载文量降幅较小,而2015年和2016年降幅明显,分别较2014年载文量下降17.80%和24.15%。原因是2012年要2014年技术介绍类论文每期占比超过20%,这类论文篇幅较小,一般只有1~2页。2015年叶杂志曳调整载文范围,此类论文不再刊载,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为主,使得篇均页面数增加。因此,在总页面数缓慢增加的情况下,2015年和2016年的载文量明显下降。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的论文作者合作度在5.12~5.79之间,平均为5.49,高于其他一些农业科技期刊作者合作度[10-11]。机构合作度与等[11]的研究结果相当。基金论文比较高,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2论文处理周期与发表时滞

论文的平均处理周期2012年和2013年比较接近,均为30天左右;而2014年要2016年的平均处理周期明显延长,基本上比2012年和2013年翻了1倍。原因是2012年要2013年期间,稿件在外审、终审后,将决定稿件录用的时间记为修回日期,而将编辑稿件过程中与作者的沟通修改时间没有计算在内,2014年后将编辑与作者沟通修改的时间计入后,显示平均处理周期延长。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平均发表时滞为119.8~168.1天。2014年要2016年,平均发表时滞持续缩短,从168.1天缩短至119.8天,缩短了48.3天。从平均发表时滞看,处理周期的延长并没有影响论文的收稿至发表时间。

2.3载文的机构和地区分布

2.3.1载文的机构分布

叶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东北农业大学,共发文147篇,占5年总发文1099篇的13.38%,但发文篇数从2012年的46篇锐减到2016年的16篇,占当年发文总数比例从18.47%下降到8.94%。排序第二的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量均为65篇,两家机构发文量2012年要2015年相差不大,占当年发文数比例也相对稳定,但2016年下降达一倍左右。发文数排第三位的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除2012年相对较少外,其他年份发文占比基本稳定。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发文36篇,其中2013年仅有2篇,2015年要2016年发文数占比上升。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2016年发文量下降。发文24篇及以上的机构合计发文量占比为37.49%。发文11篇及以上的21家机构发文量占比53.96%。湖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发文增加,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发文数及发文比例有所下降。201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上升为发文占比第二的机构。2012年要2016年的5年中,发文机构发文表现既集中又分散,有1家机构发文147篇,有2家机构发文65篇。仅发文1篇的机构有164家,占所有机构的60%以上。

2.3.2载文的地区分布

载文的地区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范围。表5结果显示,叶作物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的载文来源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发文最多的是黑龙江省,占全部发文的21.47%;其次是北京市,占全部发文的10.74%,两个地区合计发文量超过全部发文量的30%。发文40篇以上的有黑龙江、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发文最多的黑龙江省和北京市在2016年发文均急剧减少。与分属两个地区的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量下降有直接关系。

2.4栏目分布

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栏目有很大的变动,一直保留的栏目有专题综述和植物保护。2012年对研究性论文没有细划分栏目,主要是归入研究报告栏目。2013年开始取消研究报告栏目,设置了遗传育种窑种质资源窑生物技术和生理生化窑植物营养窑栽培耕作两个重点栏目。2015年开始主要设置了6个栏目,分别是专题综述、遗传育种窑种质资源窑生物技术、生理生化窑植物营养窑栽培耕作、植物保护、研究简报,取消研究报告、种子科技与管理渊2012年冤和种子科技窑品种信息渊2013年要2014年冤栏目,新设置了研究简报栏目。从栏目载文分布渊图1冤可以看出,两个重点栏目要要生理生化窑植物营养窑栽培耕作和遗传育种窑种质资源窑生物技术5年的发文比例分别为31.67%和20.02%,两个栏目发文量超过全部发文的50%。专题综述栏目比例也较大,占11.10%。种子科技窑品种信息、种子科技与管理、栽培技术、种子科技栏目合计为19.57%,目前归为这4个栏目的稿件基本上划归在了两个重点栏目内,但录用的比例非常少,主要是与期刊的学术定位有关。2012年要2016年不定期设置的栏目发文量较小,如园林景观、农副产品加工等。

2.5作者分析

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量为11篇,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确定的方法得出,发文2.48篇以上的作者为叶杂志曳的核心作者,共81位渊表6冤,发文量共327篇,占5年全部发文总数的29.75%,平均每位作者发文4.04篇。其中,发文量3篇和4篇的作者合计63位。

2.6引文分析

2012年要2015年叶杂志曳引文量呈增加趋势,2016年较2015年略低,篇均引文量持续增加渊表7冤。由篇均引文量的持续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叶杂志曳论文质量在提高。2012年要2014年影响因子呈升高趋势,2015年略有下降,但始终高于农艺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渊表7冤,2016年的影响因子还没有数据。

3讨论与结论

面对当前农业学科领域的创新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期刊不仅要做好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应各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期刊的定位也会随之调整。对期刊载文的分析是期刊内容定位、稿源挖掘、选题策划、组稿方向的重要依据。

3.1载文量和载文质量有待同步提高

载文量是期刊的基本指标,可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的能力。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页面数不断增加,但载文量不断下降,尤其是在2014年底被定位为学术期刊后,2015年和2016年载文量均下降了20%左右。一方面是在此之前的每年载文有20%左右属于技术类,2015年要2016年取消相应栏目,全刊以研究论文、综述为主,这类论文的平均篇幅较技术类论文长,在期刊页码缓慢增加的情况下,载文量自然下降;另一方面,2015年后叶杂志曳提高了稿件的录用标准,全部文章要有英文摘要,也是单篇论文篇幅加大的原因之一。因此,载文量下降是叶杂志曳在近年的现实情况。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统计源文献引用总数除以该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由此可见,在被引频次稳定的情况下,载文量渊分母冤越大,则影响因子越小。因此,不少期刊通过压缩载文量以提高影响因子,但压缩载文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期刊有效信息的密度,不仅浪费期刊宝贵的印张资源,还可能形成空谈不实的文风[12]。篇均页面数、篇均引文量的增加从一个侧面说明叶杂志曳的论文水平在提高,但在学术期刊转型过渡后,还是应注意控制文章的篇幅,对重复表述、无关主题的文字应删减,以提高期刊的信息密度。载文量与被引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12]。根据期刊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受定位适当扩大载文量,在严格把关学术质量外,要兼顾载文量,以免流失优秀稿源和读者[1]。现阶段,叶杂志曳应积极组稿,扩大稿源,补充转型前20%的载文,增加期刊的载文量,同时要注重提高稿源质量。

3.2凝聚发文机构和核心作者

叶杂志曳的发文机构在2015年要2016年变化明显,之前比较集中的发文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发文比例锐减,这些机构科研水平高,稿源质量好。发文比例的下降对期刊影响较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湖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及发文比例在增加,中国农业大学在2015年的发文有4篇,但2016年仅1篇,发文量不稳定。对这些科研能力强、稿源质量好的机构应积极争取稿源。从2012年要2016年叶杂志曳遴选出的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数的29.75%,与普赖斯定律的50%还有相当的差距。此外,2015年开始叶杂志曳调整刊载范围,目前部分发文较多的作者的研究内容将不在收录范围,因此,叶杂志曳将会形成新的核心作者群体。专业学术期刊与科研单位合作,在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时效性的同时,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稿源库[13]。因此,叶杂志曳应把握新的核心作者群形成的时机,积极与各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合作,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期刊宣传,扩大影响力,在保证原主要发文机构基础上,大力挖掘稿源,提高稿源质量,发现并培养高水平的核心作者群体。

3.3开辟缩短发表时滞的其他途径

叶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发表时滞143.2天,2016年仅为119.8天,作为双月刊,发表时滞进一步缩短的空间有限。徐云峰等[14]统计,优先数字出版相对于纸质出版能缩短发表时滞、提高下载量;曾伟等[15]通过评价模型分析得出,提高下载量是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手段之一。因此,叶杂志曳要重视优先数字出版,调整编校流程,将整期优先出版改为单篇优先出版,以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编审流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据韩牧哲等[16]分析,中国论文的发表时滞与其影响力之间呈类偏峰正态分布的函数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强调野最短冶时滞,严格的编校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必要过程。

3.4强化重点栏目开设新栏目

叶杂志曳目前有两个重点栏目要要遗传育种窑种质资源窑生物技术和生理生化窑植物营养窑栽培耕作,合计发文占总发文数的51.69%,2012年要2013年的研究报告栏目文章也基本上属于这两个栏目,这样合计后的发文比例则超过60%。这两个栏目对期刊的贡献最大,汇聚了叶杂志曳大部分的机构和作者,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栏目,应维护好这两栏目的作者和读者,努力提高这两个栏目论文的整体水平。专题综述栏目的发文比例在10%左右,其比例不宜再提高,应对专题综述文章着重在质量提高上,严格把关综述的同行评议,或通过向领域专家、学术带头人约稿的方式来提高该栏目的整体质量。

4结语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9篇

1刊登论文学科分布情况

通过对《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学科分布的分析,可客观反映我区与农业相关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不同学科发展状况,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论文刊登数量前6个学科分别是:林学与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草业与环境、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共296篇,占总总数的81.76%,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学与园艺,占论文总数21.56%,表明在我区农业研究领域中,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较为活跃,科技产出较多,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被引频次也有所增长[1]。上述学科相对发展较快,属于优势学科,见图6。

2通讯作者构成情况分析

对通讯作者的构成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的论文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达263人,占作者总数的72.65%,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83人,占作者总数22.92%,合计:95.57%。年龄构成分析表明,年龄在40~50岁的通讯作者有196人,占作者总数的54.14%,年龄在50~60岁的通讯作者113人,占作者总数的31.21%,年龄在40~60岁的通讯作者309人,占作者总数的85.35%;博士生导师119人,占作者总数的32.87%,硕士生导师153人,占作者总数的42.26%,具有硕导和博导身份的通讯作者占作者总数的75.13%。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通讯作者主要是高级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均为项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相应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质量较高,对《新疆农业科学》载文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办刊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见图7。

3年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科技论文来源统计分析:部级项目论文225篇,占全年总数的62.15%,省部级项目论文114篇,占全年总数31.49%,地厅级项目论文23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6.35%。2012年度部级、省部级以上的基金总数为339篇,占总刊登论文数的93.64%,表明《新疆农业科学》超过90%的论文来源于部级、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其中部级项目近几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统计分析还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呈高比例态势,在科技领域投入不断增长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疆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的数量在稳步上升,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农业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工作稳步发展。总体来说,《新疆农业科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撑、公益性行业专项)和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自治区基金、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产出论文为主,地州级、高校基金、研究机构基金等为辅的多层次的资助体系论文。

4结语

(1)《新疆农业科学》的论文主要产自于科研机构和高校。近两年高校的论文比例较高,说明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在进一步增强,同时,由于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出台了“科研论文管理办法及激励机制”,并把作为衡量教师年度工作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科研论文在高校绩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措施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发展,以及论文的撰写。(2)《新疆农业科学》此次统计将通讯作者列入统计范围内,通过分析通讯作者的构成,显示高学历、高职称者占比例较大,为本刊的质量与水平提高把关起到了关键作用。(3)统计与分析是一项繁杂的劳动,本刊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新疆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在《新疆农业科学》的统计基础数据和期刊评估指标。(4)项目统计是采用CJCR2012年的数据。在论文统计与分析过程中,笔者力求严格规范,细致准确。但由于一些实际情况,使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诚望广大科研工作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发表农业论文范文第10篇

1作者署名不规范的现象及原因

作者署名不规范的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有(1)为使文章容易发表而署上知名专家的名字有作者觉得文章作者中有知名专家的名字可以提升文章的影响力以期提高文章被录用的可能性于是就有知名专家学者甚至院士被客串冶成文章作者曰(2)为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而署上领导的名字有的作者刚刚毕业来到一个新单位为和领导及同事搞好关系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而把他们的名字署在自己的文章中甚至他的文章中的研究内容是在读研究生时做的现在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根本没有参与过文章的相关工作也被冠以文章作者曰(3)因为相互利益而相互署名有的单位在对科研人员考评时片面要求发文数量,造成有些作者为达到规定数量而相互协作互相署名来达到提高发文数量的目的曰(4)为回报发表费提供者而署其名有的作者因为项目经费紧张在发文时无法支付发表费四处拉赞助于是就有了没有参与研究但提供了费的人名列作者行列曰(5)为满足某些亲朋好友晋级或研究生毕业的要求而允许无关人员搭车冶署名来满足其晋级毕业拿到学位的目的曰(6)对作者署名的理解不清把本应写在致谢中的人也列入作者行列里造成作者数量庞大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了作者对作者署名的规则了解不够对署名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也缺乏认识进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也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他对文章的发表有帮助就一定会出现在作者中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遍存在的在研究生毕业职称晋升工作业绩评定成果鉴定基金申请课题结题等等一系列评定政策上都把数量作为一个硬指标客观上导致某些研究人员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的数量[2]

2解决作者署名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在国际上对发表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有着明确的规范与要求比如1985年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3](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简称ICMJE)就颁布了论文中署名作者应该具备的3条标准随后修改为4条标准具体内容有1对论文(该项研究)的构思设计及数据搜集分析和解释有实质性贡献2撰写论文/参与论文重要内容的修改3最终版本的确定4同意负责所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相关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都能够得到适当的调查和解决[4]认为只有符合上述条件者才可以被列入作者行列杨雪认为国际惯例是科研论文署名顺序是根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的大小排序对论文所负的责任排序而递减享受的权利也递减但通讯作者例外一般排在最后[5]而中国国家标准GB7713要87(1998)规定[6]学术论文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冶目前国内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署名方式多采用以作者排名顺序来表示其贡献的大小这一作法看似简单明了直接可以看出每一位作者对该文的贡献大小但现在看来有其明显的不足首先就是从排序上看不出作者在该研究中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并且有些工作并不能分辨出其主次只是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不同而已无法区别作者的贡献孰大孰小其次也看不出作者对文章内容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不仅容易产生贡献和利益的纠纷也给学术不端行为以可乘之机为此笔者认为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起到保护和鼓励作者对于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不应署名的作者成为署名作者减少后的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教育培养了作者使之明确认识到什么样的人可以列在作者行列什么样的贡献在致谢中写出来即可同时使那些搭车冶署名的以及借光冶署名的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更进一步也为编辑部了解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和深度为进一步挖掘专家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提供了依据李静然认为科技期刊设立叶作者贡献声明曳对作者坚守学术道德和社会道德良知的发现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次从公开性和透明度的角度说设立叶作者贡献声明曳可以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使作者真正直面问题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而有效避免署名不当带来的纠纷从而维护学术规范净化学术风气防止学术腐败[7]

3农业科技期刊实行作者贡献声明冶的必要性

包括NatureScience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在内的大刊已经开始刊出作者贡献声明JAMALancet等诸多医学类刊物也都设立了相似的作者贡献声明全面详细地指出了各位作者在文中的具体贡献并要求所有作者要知晓并认可作者贡献声明冶中表述的每位作者的贡献国内的一些刊物也开始尝试对作者的贡献进行标注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曳[8]2014年起推出了作者贡献声明冶的投稿规范叶图书情报工作曳[9]从2015年起规定所有合著论文均需注明作者贡献说明冶;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曳[10]也提出了作者贡献声明冶的规定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曳也在文后对每位作者的贡献进行标注明示叶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曳编辑部在作者贡献声明冶中要求[11]在以下几方面①研究命题的提出设计包括核心观点或方法的提出曰②研究过程的实施例如进行试验或调查曰③重要数据的获取提供或分析曰④论文起草或最终版本修订曰做出重要贡献者才可以列为作者相关作者贡献声明也要围绕上述几条来撰写农业科技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国共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其中农业科技期刊约1000种笔者目前还没有发现农业科技期刊有列出作者贡献声明的做法农业科技期刊特别是农业学术期刊其论文也是大多是从国家重大课题析出的其中不乏合作研究在作者署名问题上上述科技期刊出现的问题都有体现以笔者所在的农业学术期刊为例有作者因为提供了发表费而要求将其设为通信作者有参与了重要的工作而没能被列入作者行列最终产生纠纷导至撤稿更多的是文章已经通过终审即将发表时匆匆补进数位作者既影响了刊物的正常出版时间又容易造成失误因此期刊规定在终审定稿后对作者数量和顺序一律不作调整因此笔者提出农业科技期刊也应该尝试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冶能够更科学更严谨的表达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对于作者贡献声明冶在明确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和责任方面具有肯定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看出它可以提高作者对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严肃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减少编辑部因作者署名纠纷而刊出更正撤稿声明等事务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4农业科技期刊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冶的措施

对于农业科技期刊推出作者贡献声明冶这一做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配合行动从编辑部到作者都认可这一做法才能得以实现首先应该呼吁并促进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制定相应规定来推动农业科技期刊刊登作者贡献声明冶的作法使刊出作者贡献声明冶这一作法受到重视得以普及其次编辑部也要大力宣传文章署名的意义强化作者署名的严肃性教育培养作者对署名的责任意识特别是要让作者明确署名作者和致谢对象的区别张晓林老师曾撰文指出论文署名作者应该是对论文研究和撰写做出实质贡献者同一作者可能在多方面做出贡献多个合作作者可能在同一方面做出贡献仅仅为研究提供经费基础设施条件或者基本管理监督等支持的不能作为学术论文的作者参与过论文研究中的某些非实质工作的可以在论文中通过致谢表达其贡献[12]编辑应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引导作者规范署名使之明确作者贡献声明冶不仅是对作者署名的补充说明也是他学习了解规范署名拒绝不当署名要求的手段第三编辑部要在叶征稿启示曳中明确规定论文提交时要同时提供每个作者具体贡献说明同时编辑部要写出作者贡献的具体要求内容以及格式和规范样本使作者能清晰地了解声明的写作要求以便提供真正合乎要求的作者贡献声明

5结语

上一篇:农业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关于农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