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分类范文

时间:2023-03-08 13:58:38

词汇分类

词汇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词汇知识分类 宏观 微观

对词汇知识种类的研究可追溯到1976年,Jack Richards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随后出现了有两种描述词汇知识的方法。一是全面描述词汇所有方面的多个独立特征,另一种是只描述一个或两个方面。前者在本质上是微观的,因为其理论以仔细的课堂观察为基础并以服务课堂教学为目的。Richards(1976)和Nation(1990)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将词汇知识定义为相互关联的次一级知识的总和――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例如形态学知识、词义知识、搭配和语法知识、隐含和联想知识,以及来自社会的或是能被观察到的约束词汇使用的知识。另一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宏观的,学者们用二分法将词汇知识分类或是将词汇知识解释为有着不同知识层次的统一体。具体来说,这一学派的学者或是将词汇知识分为两类,例如接受性和产出性或深度和宽度,或是将词汇知识理解为词汇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非常熟悉到能正确地自由使用词汇(Palmberg,1987)。

1.微观分法

Richards提出的问题:“认识一个词意味着什么”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他整篇论文的核心所在。在这篇论文中,他首度罗列出完全掌握一个词的八个现象(或假设)。尽管Richards的著作写于30多年前,但他的词汇知识框架至今仍被认为是“词汇知识的表征”。Richards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找出当时的观念和研究对实际课堂教与学的影响,因此他的观点具有实际意义。这八个现象(或假设)包括:

(1)本族语者在成年期时,他们的词汇还在增长,而其句法知识在青春期就基本完成。

(2)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一个词在口语或书面语中是否常用,及很多词的常用搭配。

(3)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这个词所使用的语域范围。

(4)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一个词的句法行为。

(5)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一个词的词根和它的派生词。

(6)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在一种语言中一个词和其他词的联想关系。

(7)认识一个词意味着知道一个词的语义值。

(8)认识一个词意味着也知道一个多义词的多种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现象说明成年学习者的词汇会逐年增长,而其句法相对而言几乎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其他七个现象分别从词频、适当性、同义词、句法结构、语法功能这几方面阐述何为认识了一个词。因此这八个现象也是对词汇知识的分类。Richards的八个现象或(假设)为词汇习得和使用构建了框架,并挑战了传统认为的认识一个词就是知道它的词形和词义的观点。

随后的研究者借鉴了Richards的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词汇知识框架。Nation(1990,p.31)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将词汇知识分为4个层面:形式、位置、功能、意义,以及八个类型:口语形式、书写形式、语法功能、搭配、使用频率、得体性、概念意义、词间联想。显然Nation的分类比Richards更加全面与完善,一方面,他增加了词的口语形式,另一方面,他更加系统地解释了怎样才算是认识一个词。Nation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他把复杂的词汇习得行为分解为易于分析的几个组成部分。

Nation的词汇知识框架因其权威性和全面性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但它并不是完美的。其他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词汇知识框架。

2.宏观分法

如前文所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词汇知识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其中有些人认为词汇知识至少由两个维度构成即词汇的深度和广度(Wesche & Paribakht,1996),或者接受性词汇知识与产出性词汇(Henriksen,1996)。

一般说来词汇广度指学习者掌握了基本词义的词汇总量。词汇深度指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个词(Qian,2004)。Qian(1998)将词义、音域、频率、句法特征及搭配假定为词汇深度的主要成分。词汇广度知识有关词汇的量并与学习者需要掌握多少词汇这样的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它也被称为“词汇量”。二语学习者非常熟悉这个概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扩大词汇量通常是学习者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也正因为这样,关注词汇广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好一个词还需要学习者掌握词汇的“质”,因此近来更多的研究者对词汇的“质”即词汇深度产生兴趣。

接受性和产出性是另一种词汇知识维度。接受性词汇知识指在读和听时需要使用的知识。使用接受性词汇知识意味着学习者能够理解接受到的语言信息。产出性词汇知识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时需要使用的知识。使用产出性词汇知识意味着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已学过的词。一般就词汇习得而言,产出性词汇大于接受性词汇。产出性词汇知识与接受性词汇知识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区分,但事实并非如此。Read(2000)认为人们无法就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的区别达成一致,导致在比较这两者时产生混淆。因此,正如Melka(1997)所强调的那样,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接受性与产出性。

虽然很多研究者接受了接受性和产出性维度,但是他们并不能厘清这两者的区别。或许因为这样,研究者们更愿意采用深度和广度词汇知识框架。但是在这样的框架内,学习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的词汇量很大并且也掌握了词的各种词义,但他不能在写和说的时候合理应用词汇知识,那么他不能被称为高水平学习者。从这个角度讲,采用深度和广度框架缺乏实际意义。

产出性和接受性两个术语在教学和心理等领域应用广泛(Waring,1999)。早在19世纪,接受性和产出性的概念就在词汇研究中应用。1920年在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回忆”和“识别”两个同源术语。它们被认为是“接受”和“产出”的前身。

研究者在大部分的著作中为了方便各自的研究才着手区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Melka,1997)。20世纪20年代初,“被动”和“主动”两术语逐渐被用来区分和描述这两种词汇知识。Meara(1990)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只有出现适当的外部刺激,学习者才能获取被动词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词汇和被动词汇存在“质”的区别。其他语言学家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例如,Clark(1993:245-51)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其产出性词汇总是小于接受性词汇。而且接受性词汇的数量是产出性词汇的两倍。然而,另一些语言学家则从其他角度区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Waring(1999)提出可以从过程、能力、技能和结果四个角度来评价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他认为“接受”和“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词汇识别、回忆、理解时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围绕着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另一些研究者认为不论学习者在初学阶段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的差距有多大,随着他们产出性词汇知识的增加,两者的差距都会逐步减小。Morgan和Oberdeck(1930:213)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接受性词汇知识起初增长很快但产出性词汇知识也会增加。

由上文可见,学术界不仅对于接受性和产出性两种词汇知识的区别存在差异,而且连这两术语的定义也众说纷纭。尽管如此,Melka(1997:85)仍提出用更加现实的概念――“熟悉度”来阐述接受性和产出性两种词汇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将对词汇的熟悉程度看成测量词汇的概念度量,即高熟悉度的词汇知识为产出性词汇知识,而低熟悉度的词汇知识则是接受性词汇知识。无论在“一语”还是“二语”,“高熟悉度”意味着学习者不仅知道多义词的各种词义,还了解各种搭配与习惯用语(Nagy,1999)。

面对众多说法,Melka(1997)提出虽然学者们普遍坚持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两分法”,学术界也充斥着各种对它们的判断,但是想准确定义“接受”和“产出”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如果语言学家认为“接受”和“产出”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那么他们就可能犯错。显然Melka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词汇知识进行分类,她认为“接受”和“产出”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并强调词汇学习是一个非两分法的“连续体”。这个概念表明词汇习得是一个递增的过程,学习者在这期间只掌握了部分词汇知识而缺失诸如搭配等方面的知识。一些当代的语言学家借鉴了Melka的观点(Henriksen,1999;Webb,2005)。但是Melka所提及的“熟悉度”或者“知识连续体”的概念因为很难再实证研究定标准被认为缺乏实际操作价值。

由于无法给出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准确定义,学者们给出了各种假设。为了便于进行测试,本文给出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操作定义。Meara(1990:153)认为只有出现合适的外部刺激才能进行存取的是被动词汇,那么学习者学习被动词汇时需要外部支持而学习积极词汇时则不需要任何外部刺激。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接受性词汇知识指在语境(包含相关信息的句子)刺激下才能回想和理解的词汇知识。而产出性词汇指即使没有语境支持也能使用的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Clark,E.V.The Lexicon in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Henriksen,B.Semantidation,Retention and accessibility:Key concepts in vocabulary learning.Paper presened at the AILA Congress,Jyvaskyla,Finland,1996.

[3]Henriksen,B.Three dimensio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303-317.

[4]Meara,P.A note on passive vocabular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0,(6):150-154.

[5]Melka,F.Receptive vs.productive aspects of vocabulary.In Schmitt N.& McCarthy,M.,(Eds.),1997:84-102.

[6]Morgan,B.Q.,&Oberdeck,L.M.Active and passive vocabulary.In E.W.Bagster-Collins(Ed.),Studies in moder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Macmillan,1930:213-221.

[7]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8]Palmberg,R.Patter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7,(9),202-221.

[9]Qian,D.D.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Assessing its role in adul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University of Toronto,1998.

[10]Qian,D.D.Evaluation of an in-depth vocabulary knowledge measure for assessing reading performance.Language Testing,2004,(21):28-52.

[11]Richards,J.The role of vocabulary learning.TESOL Quarterly,1976,(10):77-89.

[12]Waring,R.Tasks for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An unpulished PHD thesis;available at http:// www.harenet.ne.jp/% 7Ewaring/papers/phd,1999.

[13]Webb,S.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learning.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5,(27):33-52.

词汇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词汇记忆;分组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92-01

将学生分组后进行教学监管和教学比较,教师也能更了解学生们的总体表现并又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有效的作业练习,因此采用分组的词汇教学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如何分组

将学生根据考试成绩、能力的标准分成三个组。第一组A组是较优秀的学生小组,他们拥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第二组 B组 是最多的学生人数的一组。拥有基础的词汇但语言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都较差。第三组 C组 这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初中词汇也是严重缺乏。

二、如何进行分组词汇记忆教学

1、特别针对于B、C组的学生的发音记忆法

首先读音的正确对于拼写的记忆是很关键的。想要英语发音发的准确,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对元音的学习。所以可以适时多多复习元音的发音。还可以将元音的复习和词汇的学习结合起来。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发音记忆法。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发音是个很必要的途径。

2、我们可以将词汇记忆教学分为复习和学习两部分

A组学生学习部分少于复习部分;B组学生复习部分和学习部分各占一半;C组的学生主要以复习为主。这里的复习指的是对初中词汇的复习。对于初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对初中词汇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到了初中由于学科的增多和英语学科难度的增加,就会出现许多学生英语水平不但没有提升,反而还不如初中的英语水平。加上大多数学生初中基础不良的代表性就是初中词汇量不够和对词汇的知识掌握一知半解。而初中词汇其实对于初中英语学习其实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最基础的词汇又如何继续初中的英语学习呢?因此初中词汇的再次复习对于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复习初中词汇对于考试又会吃亏。所以即使是BC两组的学生仍需要对初中基础词汇进行很细致和有规律的学习。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着重对新词汇的学习。

3、必不可少的各种词汇记忆法

以下我们可以列举三种常用的词汇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就是将具有某一共同特点的词或语法现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之处和各自的特点,使输入的信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从而使记忆变得容易起来。把 sing 和singer进行比较,把breath 和breathe进行比较,这是音形比较;把doctor和student 进行比较,这是对应比较;把often 和seldom进行比较,这是反义比较;把job与work进行比较,这是同义比较;把glare at 和stare at 进行比较,这是近义比较,把get tired,get off,get along with,get the habit of进行比较,这是词汇搭配比较。

构词记忆法,大家都见过葡萄,摘葡萄都是一串一串地摘。如果一粒一粒地摘,既费工,又掉粒。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就像摘葡萄一样,抓住词干,分析前后缀后复合关系,一记一大串。英语单语构成的方法有三种:A.派生法;B.转化法;C.合成法。抓住英语单词的这三项基本构成方法记忆单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派生法,即在词根的前后加前缀、后缀,派生出新的词,很容易忆。如:appear-disappear;understand-misunderstand;happy-happily-happiness-unhappy;care-carefuly-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 等等。转化法,即词形不变,由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词类。此法基本上不改变词形,只是在使用时改变其词类。如:Try(v.)to do it.Let me have a try (n.);It's made me by hand.(n.这是手工做的);Hand in your paper.(v.交你的卷子。)合成法,如 life+boat(救生船);black+boardblackboard(黑板);police+man policeman。

归纳记忆法,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记住 112个单词,其中有动物、服装、运输和职业几类的单词。首先,教师把112个单词进行杂乱无章的排列,让学生记,结果没几个学生能把单词全记住。然后,老师把这些单词按动物、服装等种类进行分类,有规律地排列,让学生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112个单词。

如:交通工具类:bus,car,taxi,bike,boat,ship,plane,tractor,truck,lorry,carriage,trolley-bus,train等。文具类:penci1,ruler,rvbber ,pen,paper,book,exercise-book,ink,ball pen,writing bush,dictionary等。

除此处我们罗列出的词汇记忆法,还有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记忆方法。例如字母增减法、字母换位法、字母替换法、词缀记忆法、后缀记忆法 、卡片式记忆法等等。我们都可以进行不断的尝试,什么方法都会给学生带来启发,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去提高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A组学生可以进行玩法更花哨,要求更高语言能力水平的记忆法。B,C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直白明了的记忆法。但其实词汇是无绝对的大小之分的,所以记忆法的使用度也是一样,什么样的记忆法都会带来启发。所以只要去用心记忆,词汇量就会有提高。对于各个组,掌握词汇如何使用才是词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

实际上在初中的学习中,许多初中基本的词汇的用法在困扰着大多数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21-223.

[2] 李新旺.心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225-226.

[3] 倪华英.英语课堂中的分组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8-59.

词汇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英语 词汇分类 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英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英语教学相比,专业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获取本专业前沿知识、技术的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等。因此,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医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

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1]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词汇在语言交际当中的重要性,即只有掌握好词汇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词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医学英语教学亦是如此,要把词汇教学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医学英语词汇数量巨大、发音复杂、拼写冗长、难于记忆,这些特点都给词汇教学提出一定的挑战。此前,不少致力于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做了很多相关方面的、有益的探索,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我在这里将秉承他们的探索精神,借助医学英语词汇的分类,来分析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

1.医学英语词汇的分类

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教医学英语的教师都会觉得,医学英语词汇难拼、难记。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这些困难背后还是有一些特点和规律可循的。下面将把数目巨大的医学英语词汇简化分为四类,分别探寻每一类词汇的特点与规律。

1.1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术语。

这类术语占了医学词汇的绝大部分,而且拼写冗长、结构复杂,是学习医学英语词汇要攻克的难点。虽然这部分词汇看似复杂,但是它们大都是由希腊和拉丁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主要是派生法)构成的。

词素(morpheme)包括词根和词缀,而词缀又分为前缀和后缀。词根(word root),它是任何一个单词的核心部分,包含着单词的基本意义。前缀(prefix),通常位于词首,大多对词性无影响,本身具有一定含义,表示“时间”、“方向”或“否定”等。后缀(suffix),加于词末,不同后缀赋予词汇不同的含义,甚至还有可能改变词性。

派生法(derivative)是词根和词缀结合生成单词的方法。[2]通常词根位于词中,前缀放在词首,后缀放在词尾。这一构词规律和普通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是基本一致的。不过有时为了发音需要,词根与词缀或词根与词根之间也会使用连接元音(combining vowe1)。常见的连接元音有“o”和“a”。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这类词汇的构词特点。microscope(显微镜),由micro-(前缀)+ -scope(词根)生成;encephalitis(脑炎),由encephal-(词根)+ -itis(后缀)生成;gastropathy(胃病),由gastr-(词根)+o(连接元音)+ -pathy(后缀)组合而成。不过也有个别医学英语词汇的前缀放在词中的情况,如contraindication(禁忌症候)这个词的其中一个前缀in-就位于词中。[3]

1.2独立医学术语。

指由非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专业术语。这类术语一般仅出现在与医学相关的文章中,词义单一,并以名词居多。例如:sphinx(器官)括约肌,diarrhea(症状体征)腹泻,Parkinson's disease(疾病)帕金森病,pancreatin(药物)胰酶,等等。这类术语当中也有个别动词和形容词。如X-ray(动词)用X光检查,fat-free(形容词)脱脂的。[4]

1.3由普通英语转变而来的医学词汇。

指在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中都能见到的词汇。只不过词义不同,在医学英语中有固定的医学含义。比如以下例子中前者是普通词义,后者是医学词义。angry生气的、肿痛发炎;labor劳动力、分娩;consumption消耗、痨病。

1.4新生医学词汇。

这类词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医学问题的出现而不断产生的。它们大多数由普通英语单词演变、组合而成,主要包括一些新型的疾病、设备、检查、疗法等。如foot-and-mouth(口蹄疫),swine flue(禽流感)等都是由于新的疾病的传播而产生的。

2.医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方法

上文我们对医学英语词汇做了简化分类,这样就可以根据每类词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攻克记忆医学词汇的难关。

2.1文化渗透与构词法相辅相成。

在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术语这类词汇的教学中,词素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不同的词素时穿插些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讲解词根chron-时,可以讲到它由Chronos(宇宙的最高统治者)一词演变而来。Chronos,为了争取帝位残酷地杀死了身边所有的亲人,就好比无情的时间,能吞噬一切。因此,便产生了chron-这个词根,并赋予它“时间”的含义。[5]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给乏味的词汇教学带来很多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倍增,学习效果不容小觑。

构词法对于分析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术语的结构特点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讲解常见的医学词素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教授构词法的相关知识。遇到相应的词汇就来示范、分析其构词特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讲解gastroenteritis(胃肠炎)一词时,首先,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根据已知的医学词素知识,找出这个词所包含的一些词根和词缀,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我们便得出,该词有两个词根即gastr(胃)、enter(肠),一个后缀-itis(炎症),和一个连接元音o。它们按照词根+连接元音+词根+后缀的方式构成。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可以清楚了解这个词汇的构词特点,以便更深刻地记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根据已知词素和所学构词法知识,合成一些新的词汇。这一环节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合成词汇的正确率。

此外,将文化背景知识穿插于词汇教学之中的方式,也适用于新生词汇这一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新型词汇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所以在遇到这类词汇时,可以适当讲授些与其相关的医学热点事件,渲染一定的文化色彩,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记忆。

2.2归纳整理,体系教学。

医学英语词汇有着明显的类型特征,同一类型的词汇在结构上或语义上有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所学的同一类词汇归纳到一起,进而形成一定的体系,构建词汇结构框架,从整体的高度把握医学英语词汇。然后学生通过比较同类词汇间的差异,来学习、记忆。印象深刻,效率较高。根据我的经验,主要有两种归类方式。一是,以中文名称为参照的分类方式,如按照人体系统类、疾病名称类、药物类、医疗器械类、治疗方法类等类型归类;二是,以英文拼写为参照的分类方式,如按照同一词根、同一词缀(前缀或后缀)分类。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在独立医学术语类和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术语类及新生词汇的教学中都可以使用。特别是在词汇复习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梳理词汇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2.3自学为主,温故知新。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由普通英语转变而来的医学词汇的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这部分词汇,单词的读和拼写都没有太大问题。因此只需要再强化它们的医学含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温习这些词汇的普通语义,再进一步强化记忆其医学含义。教师还要通过作业或考试的方式检测自学效果,以保证自学质量。

2.4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彩的画面、逼真的声音、生动的情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哪一类型的词汇教学中,教师都可以适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所学词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并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和模仿,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掌握相关词汇。特别是对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医学术语这类读音复杂的词汇,利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发音规律的讲解和示范带读是十分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的。因此,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景,让他们借助更真实、更生活的语言环境学习、记忆、使用词汇。

综上,虽然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充满困难与挑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广大教师还是可以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交流,归纳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找到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月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6):665-666.

[2][4]郭先英,朱剑飞.医学英语词汇学教程[M].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09,9:115-120.

[3]朱玉民.从词源学角度探析医学英语词汇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67-69.

词汇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语义原则语文词

苏新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A Thesaurus of Modern Chinese;以下简称《分类词典》)历经近十年的研制,于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按读音、字形编排的词典不同,它是按词的意义进行分类编排的。学界将这类词典称为分类词典,又因为语义在分类中的作用,也称义类词典或类义词典。它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词典,也不同于同义词反义词词典,而是按一定语义关系、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词汇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同义词词林》(梅家驹等主编,1983)的出版为标志,语义研究悄然升温,自此也拉开了汉语建构词汇语义系统的帷幕。此后的几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徐为民主编,1984)、《简明汉语分类词典》(林杏光等主编,1987)、《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董大年主编,1998)、《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董大年主编,2007)相继出版。除却这些以修辞写作、语言教学的“表达”为诉求的分类词典外,《知网-中文信息结构库》(owNet,董振东、董强,1999)、《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王惠等,2003)、汉语框架语义网(CFN,刘开瑛,2003)等适应计算机需求的成果也陆续面世。在这“人丁兴旺”的分类词典家族中,缘何要再研制、编纂《分类词典》?工作的初衷只是为了把“现有的注重语义性的分类模式做得更完善些”(苏新春 2008)。从结果来看,《分类词典》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整、精细地贯彻了以义为纲的原则:对“义”分类,以“义”聚类,按“义”编排,据“义”索类。同时,《分类词典》在人的语言学习与使用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下文将从《分类词典》的材料、内容、结构角度等方面介绍其编纂特色,列举《分类词典》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方式,对《分类词典》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展望。

一、《分类词典》的材料特色――语文词

综观现有语义分类词典可以发现,其分类对象不限于“词”,或者说,它对“词”的界定会宽泛一些。如,《同义词词林》的“收词范围包括词以及部分词素、词组和成语等”,“还收了一些较常见的方言词与古语词”,“固定语”在其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梅家驹等 1983)《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徐为民版)收录了“词素、词(双音词)”,且是文学作品中的“词”。究其因,与这类词典定位为“写作词典”密切相关。《分类词典》收“词语”,一般不收“词素”与“短语”,酌量收录了一些成语、惯用语等固定短语。这与它“词义系统”的定位是吻合的。

在词的筛选中,《分类词典》十分强调对“语文词”的收录。“语文词”是苏新春先生提出的一个术语,其概念源于语文词典。它与“百科词、术语词、行业词”相对,具有现代性、通用性的特征。语文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把语文词管住了,在此基础上再作词量的扩展也就不难了”(苏新春 2013)。基于此,《分类词典》以语文词为主体,建立起语义分类框架,形成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便于词汇系统的更新。

《分类词典》收录的语文词又是怎么来的呢?早期编写分类词典缺少语料库技术的支撑,词语的筛选多基于教材、经典读物、辞书等材料进行,收词面会受限。再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变迁,部分词汇出现新旧交替,当代词汇系统得以更新。《分类词典》是基于前人分类成果、语文词典、大型现代汉语语料库及最新的词表编写的。在研制过程中对当代词汇做了广泛收集,“所涉语料有:10余种有代表性的现当代语文词典;20余种新词语词典;近十年数亿字的新闻报刊;半个世纪来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较为流行的词表与词库;最新一种则是刚研制完成的依词频排列、多达5.6万词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苏新春 2008)。此外,还进行了人工干预,通过词语联想补充新词新义,再从中筛选流行范围较广、稳定性较高的加以增补。最终,按词计,《分类词典》收录76464条;按词项计,《分类词典》收录82955条。可以说,《分类词典》语料新、全,词汇覆盖面广。

二、《分类词典》的内容特色――以义为纲

主编苏新春先生谈及《分类词典》研制动因时曾说:“作为真正的语义分类词典,必须正面探究语义问题,寻找到体现一种词汇语义系统的最佳展现方式。” 《分类词典》就是以此为目标去努力的。“义”,是《分类词典》的特色所在、生命力所在。可以说,《分类词典》是一棵以“词项”为材料、以“语义关系”为枝干建构起来的茂盛的“语义树”。

1.以“义”为分类对象和分类依据

词汇系统有多种分类标准,依据词的形态、读音、语法属性或意义进行分类,可形成不同的词汇聚合。但词义系统的分类标准是唯一的,只能是“词义”。《分类词典》的分类依托词项进行,其实质是对词义的划分。

对“词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又对应着不同的分类方法。现有义类词典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组合特征的方法。即在配价理论与选择限制理论指导下,以词义间的组合特征为依据的方法。句法功能特征与论元结构在分类中起决定作用,语义的核心――概念“所指”作用甚微。信息处理用的分类体系多采用这一方法。北京大学研制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就是其代表成果。二是基于词义特征的方法。即通过义素分析析取词义特征,寻求词义间共性并建立词义联系的方法。词义特征包括词义内涵(词义核心成分)、词汇的类别(领域)特征和词义关系三大内容。这是最为直观、最为简便、最易于融合词义语言学特征与人类思维中的世界知识系统的一种方法。梅家驹等编纂的《同义词词林》就是代表成果。

《分类词典》从自身“服务语言认知与使用”的应用目标出发,采用“词义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根据词所表达的概念义(包括词义的范围、性质、特征、程度等)和附属义(包括词的感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等)将不同词项聚合成义组,再以某一概念为核心,将与之关联的义组聚合成义类。义组、义类即为大小不同的语义场。如“筷、箸、公筷、筷子、竹筷、卫生筷”,这组词表示的概念义都是“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尽管还可析出“制作材料、功能、时代色彩”等词义特征的差异,但其核心概念是一致的,形成“筷”组。而以“吃饭的用具”这一概念为中心,“筷”组又可与其他词义相关组如“碗”组、“勺”组、“匙”组等形成“餐具”语义场。这些组之间在“词义内涵”即词义所指上是不同的,但具有“类”的共同意义。简言之,《分类词典》在基础语义类范围内,更强调词义“所指”的一致性;在义组与义组相系联构成义类时突出了“类别(领域)特征”,系联的依据就是词义关系。这样的分类相较其他分类词典,更趋于细致。

此外,以义为对象、依据的分类是以“词项”为载体进行的。所以,其实质是对义位的分类,归词时就要保证每一义位意义类属的唯一性,避免“一义多归”现象的产生。如“试用”,归入“尝试”或“使用”似乎均可,归类不同,强调的语义特征也不同。作为单义词,它不能双归,因而根据其语义重心归入“使用”类。多义词则根据其义位多归,每个义位归入一个义类。如“遭遇”就收录了一个名词义、一个动词义,分别归入“经历”类和“吃苦”类。

2.义类划分的层级性与逻辑性

《分类词典》呈树状分布,分五级语义层,可自上而下循“类”而至“词”。如“的士”,归属于“贰 具体物―四 器具―E 交通工具―a 车―08”。从最上层“具体物”往下走,到“器物、交通工具”,再到“车”以及“出租车”。在第五层“08”形成了表示“按里程或时间收费、供人临时雇用的汽车”义的词语集合。

《分类词典》五级语义层各司其职。第一至三层是抽象的类别概念,第五层是具体的词语概念,第四层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衔接层。外在分明的层级性,实则受内在严密逻辑性的控制,体现在上下层级的语义关系与同一层级的语义关系上。

《分类词典》上下层级在语义上是上下位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既有上对下的统辖(涵盖),又有下对上的切分(隶属)。如上位概念“动武”包含下位概念“殴打”“打架”“制服”“屈服”,这四类又从“行为”和“结果”两个角度对上位概念“动武”进行了周遍的切分。

《分类词典》同一层级的语义关系则要复杂得多。它牵涉到基础语义类的聚合、相邻语义类的系联与区分。洪桂治(2012)讨论了《分类词典》最底层基础语义类的五种基本结构关系,即词与词聚合的依据:等义关系、同义关系、对义关系、类义关系以及相关关系。其中,又以同义关系为多。这里不再赘述。相较以往的分类成果,《分类词典》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对语义颗粒的细致处理。如,《分类词典》收录的表示“婚姻关系中男性的配偶”义的词有97个。若归为一个基础义类,显然过于庞大。因此,在这个同义义场里,根据词义侧重点的不同分出了八类:基于称呼方式的不同,分出“妻子”“拙荆”“尊夫人”三类分别表示一般性称呼、自己妻子的谦称、对别人妻子的尊称;基于配偶地位的差异,分出“嫡妻”“庶妻”两类;根据婚姻状态持续与否,分出“前妻”“继室”“亡妻”三类。难能可贵的是,在《分类词典》中,这样精细的处理是贯穿于整个系统的。

相邻语义类尤其是词义系统中层相邻语义类的系联与区分是分类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基础语义类(义组)要聚合成更大的语义类(义类、义群),既要保证具有相同语义中心的义类相互系联,而不是简单的拼合,又要注意与其他义类保持一定的语义距离,具备相对独立性,同时还要保持义类与义类之间的均衡性。鉴于以往分类成果在这方面的不足,《分类词典》分类时用力甚多,结果也颇为出彩。如“抽象事物”类下分出了“事情”“属性”“意识”“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教”“文体卫生”“数量单位”等十类。这十类聚合了众多抽象概念,皆是人类意识的产物;但彼此又相互独立,形成各自的语义中心。当然,根据人们日常的认知习惯,“科教”与“文体卫生”可并为“科教文卫”。若合并,该类将下辖13个三级类,较相邻类多出了不少,相邻类之间在规模上会失去均衡。可以说,《分类词典》的处理是经过了多方面权衡的。

3.义类排列的有序性与文化性

苏新春先生对“义类排列”工作的定位是“与义类分立、类名提取共同承担着语义系统建构的任务”。他在两篇讨论《分类词典》研制工作的文章(2008,2010)中均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分类词典》的义类排序原则。由此可见《分类词典》对义类排序的重视。

《分类词典》的义类排序原则可简述为:“同级语义层中各义类按一定的语义关系排列。先概称类,后具体类;先泛称,后确称;先通名,后狭名;先褒词,后贬词。”(苏新春 2008)具体来说,第一,根据义类关系排序。义类关系即义类与义类之间的语义关系,它也代表着人们对语义的认识。“相对同类关系”的义类编排方式是褒义在前,贬义在后,积极意义在前,消极意义在后。“序列同类关系”下,一是按照程度的轻重、数量的大小、等级的高低进行排列,二是按人们的日常认知习惯进行排序。“共体关系”下,“整体”义在前,“部分”义在后,“总指”义在前,“分说”义在后。“同属关系”下,典型义在前,边缘义在后。如,“生物”类下,作为“整体”的“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前,作为“部分”的“生物部分”在后。再如“婚恋”类中,“恋爱―未婚―订婚―婚嫁―已婚―离婚”是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序的,它也与人们的日常认知相一致。第二,根据类名排序。这适用于采用并举式命名的义类。如“东南西北”类便是按此方位排序。第三,根据认知规律排序。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等等。这多用于上位层级的义类排序。如“性质与状态”类下,由“形貌、知觉、性状、性质、才品”到“情境”,便是由作为“点”的个体存在的特征到作为“面”的个体存在的背景、情境扩展。

有趣的是,透过《分类词典》义类排列,可窥见一个社会、民族、观念的文化世界。苏新春先生(2008)对“壹 生物一 人D 亲属c夫妻”下20个五级类的排序从文化角度的分析发现:“义类按先总指后分指、先通名后狭名、先雅名再俗名,先正名后旁名,并按婚姻过程前后相续而列”,“显示出汉民族传统中男性中心、女性附庸,婚姻道德对男性要求松,对女性要求严格,重婚姻的原生性一贯性,轻婚姻的再生性接续性的文化特点”。这个例子极为典型。此外,《分类词典》对“褒义在前,贬义在后,积极意义在前,消极意义在后”“男在前,女在后”“老在前,少在后”的追求,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体现。

4.类名提取的概括性与典型性

“类名简而言之就是能对该类所属词语起代表作用,揭示该类主旨、主题,起标志、提示、指引作用的代表词。能够让人一看到类名就联想到该类的基本意思。”(苏新春等 2010)《分类词典》将类名的提取与立类工作同步进行,反复斟酌。结果也显示出《分类词典》在类名上的两大特征:概括性、典型性。

在词义系统中,上位层级义类要能统领、覆盖下位层级义类。这通常体现在上位义类的类名上。上位义类类名具有概括性,能涵盖下位义类的全部内容。越是上位层级,其类名的概括性越高;越是下位层级,其类名也就愈加具体。《分类词典》的类名有总括式的,也有并举式的。如“才品”类下,“才”与“品”是并举的,涵盖了“才能”与“品性”两个下位类。细究“才能”二字,可知其既包含先天之能,也包含后天之知,因而可确切地称为“资质能力”。这四个字便是对“智―愚”“能―庸”“巧―拙”“进―守”的全面概括。再往下看,“智―愚”“能―庸”“巧―拙”“进―守”作为类名,是对更下位义类的具体概括。

另一方面,由于词汇纷繁芜杂,有时候上位类名不足以全面概括下位义类。这种情况下,《分类词典》采用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类名。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由语义核心向语义边缘不断延伸的语义场内。如以“健―弱”为类名的义类下,“健”和“弱”是它下辖的两个义核。在语义场“弱”内,除了彰显义核的“虚弱”类外,还包含“绵软(形容身体无力)”和“聋(生理缺陷)”两个边缘类。严格从词义来看,“绵软”类和“聋”类并不属于“弱”的范畴,但它们具有关联性。又由于难以找到能覆盖这三个义类的类名,因而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这一语义场的核心“弱”来作为类名。

三、《分类词典》的结构特色――语义分层与分类标示

义类词典收词量大,又按义编排,因此,有清晰的结构和便捷的检索途径就显得特别重要。

网状与树状是词汇系统的两种典型结构。“网”是立体的,“树”是平面的,“树”状结构是纸质化分类词典的必然选择。《分类词典》也不例外。它采用五级语义层分类体系,一至二层是对词汇系统的领域划分,三至四层是词汇系统的节点,五层是各种语义关系词语的类聚。这五层分别用大写汉字、小写汉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示。把五个语义层的序号加起来,就是词语的语义层级和义类序列的编号。这样一来,每个底层的五级语义类都有一个特定的“身份证号”。

同时,《分类词典》可采用类序与音序进行双向的检索,十分便捷。一方面,在正文之前有一至三级语义类的分类目录用以提示、指引进入正文,然后可根据凡例提示的排序规则寻找相应的义类。另一方面,正文后附有全部词语的音序索引,每个词后都有义类编号,可根据该编号回溯至正文。

四、《分类词典》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方式

1.词汇学习与运用的材料

《分类词典》可满足人的社会认知、词语学习与交际应用需求。

现代汉语义类词典最初是作为以义求词的工具书出现的。当你想到一个词语不合适或者只有一个意义类属印象而根本没找到一个词语时,即可通过词义关系层层查找、挑选你认为最合适的词。因此,早期的义类词典也常被称作“写作词典”,满足写作、翻译之需。到后来,义类词典的应用范围拓宽了,延伸至语言教学领域。反身来看《分类词典》,语义分析精细是《分类词典》十分突出的特点。其底层义类(即义组)内部绝大多数以同义关系聚合,义类排列井然有序,这也正迎合了学习者的需求,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理解、辨析以及选用。一方面,它可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者词汇扩充记忆的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同一义类内部、同一层级不同义类之间、不同层级义类的排比,加强学习者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能力。

2.教学资源开发的材料

《分类词典》收录的是具有通用性特征的语文词,因而可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材料,用于教材编写、学习词典编纂、词表研制等。

教材词汇的超纲问题、复现问题、出现次序问题屡为学界所关注,也是词汇学习的障碍之一。这是目前教材采用“先选文、再适当改写进而编写生词表”的编写形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分类词典》的分类体系作为材料支撑,使根据交际任务、情境、话题确定词语表进而编写课文具有了可能性。与此同时,《分类词典》义类体系也为编纂搭配词典、同义词辨析词典等工具书准备了充足的词汇材料。义类是根据一定语义关系形成的。同一义类内,同一义群下不同义类之间,同一语义中心下不同义群之间,都有其共通性与区别性。以此为基础,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编纂搭配词典、同义词辨析词典,将极大地促进词汇的学习。

3.语言研究的材料

《分类词典》是基于语义哲学观建构起来的一个词义系统。围绕《分类词典》,可开展词汇系统研究、词汇对比研究、核心词研究等。如,词汇系统的建构理论研究、历时研究。再如,《分类词典》每一语义层都有类名,它们是揭示各义类主旨、主题的代表词,也是词义系统中的基础词、常用词。基于《分类词典》类名开展核心词词表研制工作,对语言教学大有裨益。

4.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

《分类词典》的义类体系同样可应用于中文信息处理,对词义消歧、文本分类、机器翻译、语言信息提取等有重要作用。如在多义词词义自动标注中,可利用语义分类体系“研究词语在类聚基础上的组合关系,把研究由词语之间的组合推进到词语义项和义类之间的组合关系上”[1],能有效改善建构概率模型时的数据稀疏问题。这在苏新春先生主持的“国家语委‘通用语料库’之上的汉语义频词库的开发” 项目中已得到了利用。

五、《分类词典》的不足与下一步工作

《分类词典》的研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的艰苦工作。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分类词典》还存在一些缺憾,有待下一阶段的工作去弥补。

首先是多义词的收录问题。《分类词典》以义项为分类单位,不同义项归入不同的语义类别。全书对5500余条词做了多义词条的处理,但还不足以全面反映现代汉语多义词的情况。如多义词“香”,就未收其“吃东西胃口好”的义项。对多义词义项进行增补,是《分类词典》下一步工作之一。

其次是一些常用词、常用义项以及现阶段稳定下来了的新词新义的增补。尽管《分类词典》在筛词时依托多个语料库,参考了多种词表,但漏收在所难免。如“温和”,《分类词典》收录了读作“wēnhé”音的两个义项:①(气候)不冷不热;②(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但漏收了读作“wēn・huo”音的“(物体)不冷不热”义。下一阶段,《分类词典》要对这部分义项进行增补。

再次是词条用法信息的标注。过去有些分类成果给词条标注了用法信息,如《同义词词林》给单音多义词做了语例标注,《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董大年版)标注了词性。在《分类词典》的研制过程中,标注过五级类的类名与词义关系,也对五级类内部进行语义排序而非现在的以字数、拼音为序。后来限于体例与篇幅,《分类词典》仅以分类词表的形式呈现,未附带任何其他信息。下一步将考虑对难词难义进行用例、用法信息的补注。

此外,《分类词典》出版后也收到了读者就相关词条调类、类名提取提出的一些意见。这些意见均已记录在案,留待日后酌情处理。

附注

[1]引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国家语委‘通用语料库’之上的汉语义频词库的开发”结项报告,2010:93.

参考文献

1.洪桂治.论《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基础语义类的形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梅家驹等.编纂汉语类义词典的尝试――《同义词词林》简介.辞书研究,1983(1).

3.苏新春.《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研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文信息学报,2008(5).

4.苏新春等.再论义类词典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世界汉语教学,2010(2).

5.苏新春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国家语委‘通用语料库’之上的汉语义频词库的开发”结项报告,2010年2月.

6.苏新春.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厦门361021)

词汇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汉词汇词汇空缺原因及分类

一、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

(一)地理和生活环境的差异

语言通常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载体。人们在什么样的客观环境中从事社会生产活动,便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语言。客观环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基础不同,决定了不同人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如汉语中只有“骆驼”一词,而英语中除了camel外,还可分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 camel(双峰骆驼)。阿拉伯语中有400多个词表示“骆驼”,因为骆驼曾是大多数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这400来个词可以区分骆驼的年龄、性别、品种、大小等,甚至还可以区分骆驼能否驮重物。

(二)风俗习惯、的不同

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其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与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与的引领下,形成各自不同的词汇群。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确切地说,语言反映的是文化现象。而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词汇群来反映各民族基于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特色文化。许多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儒教,所以西方文化中就不会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中医、太极等术语。若将它们译成英语,多数情况下译者只能采用音译或释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将“阴”“阳”分别译为yin,yang。在《汉英词典》中“阴”“阳”两词分别注释为: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etc.yin,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虽与《朗曼现代英语词典》解释相一致,但这种音译词对于一般英美读者来说并不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思维方式、价值观上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也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又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以上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下,造成了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

二、词汇空缺的分类

词汇空缺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此我们依照在符号的完整意义运用于语言研究时,为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美国芝加哥的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根据符号学理论将语言意义分为三个方面:言内意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而对应词的空缺是非常典型且明显的一部分,所以此处将其分列为一类。

(一)词汇语义的空缺

1.上下义词汇空缺

英语中的professional是clergyman,doctor,lawyer,architect和accountant等的上义词,而汉语缺乏相对应的上义词来涵盖教士、医生、律师、建筑师和会计师等职业。另一方面,汉语的“知识分子”一词可指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教师、医生、或记者等,而英语的intellectual或intelligentsia所指对象与汉语的“高级知识分子”接近,而且往往与其说是指某种职业,还不如说是指具有某种气质的人。

2.指称意义空缺

指称意义指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指称意义空缺是指由于文化空缺导致源语里符号所指在译语里不存在。文化专有词在空缺词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指那些为一定民族文化所专有或蕴含特殊文化信息的词语,英语中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在汉语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也十分常见。如“American Dream”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自由和机会均等;“Brompton cocktail”指癌症止痛药。汉文化中还有很多独特的概念,如:冰糖葫芦、抓周、烧饼、章草、八行书、三八红旗手等,在英美文化里是没有的。汉语里的有些节气,如雨水、惊蛰、清明等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词。

3.言内意义空缺

言内意义是指符号与文本中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几乎完全是由语言本身的资源决定的。由于语言的不同首先在于它们各自内部资源不同,所以语言的言内意义在译语中往往没有对应成分。这种现象主要反映在语音层、词汇层和语法层。英语的头韵、尾韵和半韵都是言内意义在语音层的体现。言内意义空缺主要是从语言的形式上来划分。例如《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话:

“……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下围棋儿,又该你闹幺二三四五了。”……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的林姐夫时,时时刻刻你可爱呀厄的去!阿弥陀佛,那时才现在我眼里呢!”说的宝玉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Just Xiangyun burst in on them and reproved them smiling for abandoning her:‘Couthin Bao,Couthin Lin:you can thee each other every day.It’s not often I get a chance to come here;yet now I have come,you both ignore me!’Dai-yu burst out laughing:‘Lisping doesn’t seem to make you any less talkative! Listen to you:“Couthin!”“Couthin!”Presently,when you’re playing Racing Go,you’ll be all “thicktheth” and “theventh!”‘I shall never be a match for you as long as I live,’Xiang-yun said to Dai-yu with a disarming smile.‘All I can thay ith that I hope you marry a lithping huthband,tho that you have“ithee-withee”“ithee-withee”in your earth minute of the day.Ah,holy name! I think I can thee that blethed day already before my eyeth!’Bao-yu could not help laughing;but Xiangyun had already turned and fled.(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霍克斯通过对译文的灵活变通,以典型的英语咬舌音代替湘云“二”“爱”不分,成功地再现了两个女孩子唇枪舌战的精彩场面,充分展现了她们的性格。而原文中极为关键的“爱”却走失了。“爱”字是湘云攻击黛玉的有力武器,对刻画黛玉的性格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字在译文中的走失,无疑使黛玉的性格大打折扣。这便是言内意义空缺所造成的问题,由于不同语言的内部资源不同,不可避免地在处理过程中丢失一些信息,使原文的表达效果有所减弱。

(二)词汇语用的空缺

语用意义指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产生的联想意义。与指称意义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文化特性。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意义空缺的主要原因。例如:棒球在美国英语中产生了许多隐喻,She field my questions well.(She answered my questions well.);He made a grandstand play.(He did something spectacular in order to get approval.)。汉语中的“你这人真阿Q”、“她是个林黛玉式的人物”、“他们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是由于源语词和译语词因一个有语用意义而另一个没有导致的语用意义空缺。

词汇空缺的产生依赖于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人类的发展历史悠久,沉淀物多,而伴随人类发展的语言扮演了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篇文章所探讨的词汇空缺便是最能体现文化空缺现象的元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顾家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程彩风.词义空缺与文化的不可译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秦建栋.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J].铁道师院学报,1999.

[4]王菊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吴悦.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的文化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9.

词汇分类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词汇 词汇教学 词的文化内涵 词的构词法 词的同义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无论多么动人的描述,多么优美的句子,都离不开一个一个的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d. a. wilkins 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 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英语词汇的学习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期以来,对词汇教学的探讨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深蒂固,课堂成了教师给学生机械地灌输语言知识的场所。就词汇教学而言,仍存在孤立、呆板、枯燥,讲得太多、太细、太碎的现象,学生记下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却不知道如何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用正确的单词来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词汇的数量、要点、详细程度进行针对性地讲解。笔者在平时词汇教学实践中作过一些思考和尝试,这里拟就大学英语词汇的分类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词的文化内涵的教学

词的文化内涵是指词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总合。peter trudgill 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社会文化的差别主要体现于所用语言的词中。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相同的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和内涵意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相同的。例如: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人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的表达。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凶残的怪物和“凶猛”或“邪恶”联系在一起。又如:“white”一词,在西方人心目中,白色是纯真、纯洁、诚实和快乐的象征,婴儿洗礼时,新娘在婚礼仪式上,总是身着白色。英语里有这样的表达: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hone(幸福的日子);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衣服的婚礼);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在汉语里,中国人的传统丧服为白色,有时还用于贬义。例如:白日做梦、白狗子、。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词语教学的文化内涵,把词语中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汇本身的讲授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从词汇中了解和掌握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

2 词的构词法的教学

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三种,即派生、合成和转化。1.派生: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词根在一个单词中占主导地位,词根的含义表示整个词的基本含义。利用构词法中派生词的规则(词根(base)+前缀(prefix)或后缀(suffix)可猜出词的意思。例如:portable(便于携带的,可转移的)是由词根port(携带、搬、运送)加上形容词的后缀 -able构成。由port组成的词还有porter(搬运工),transport(运输、运送)等等;由tele词根(远、远距离、电讯)可以组成telescope(望远镜),teleconsultation(远程会诊),telecontrol(遥控),telecourse(电视课程)。2. 合成: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新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fingernail,teapot; undergo, underline; long-term, snowwhite; warm-heartedly, narrow-mindedly.3. 转化:在词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而将词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如:house n.(房子,住宅)转化成house v.(给…房子住,住),shoulder n.(肩,肩膀)转化为shoulder v.(肩起,挑起,承担),map n.(地图,图) 转化为map v.(绘制…的地图,在地图上标出)。

因此,如果掌握了英语构词的一般规律,就能由此及彼,化不知为知,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成单词的能力。这样,词汇学习就由简单的记诵活动发展为复杂的总体心理活动。通过构词法的学习,词汇教学中的兴趣问题,遗忘问题也会随之得到解决。

3 词的同义性的教学

同义词就是指一些表达同一概念,但是彼此有细微的语义差别或者有不同文体色彩的词。他们的含义看来差别不大,有些甚至可以互用;但严格说来,在多种意义上和用法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poor, penniless, poverty-stricken三个词均可译为“穷”,但是它们在内涵上各有侧重点:poor:指长期过着贫困生活的。penniless:一贫如洗,身无分文。指某种特殊原因引起的,是暂时性的,不是长期处于贫困状态。poverty-stricken:贫困潦倒,指极度贫困。请看以下例句:

(1)he was a student then, and very poor.

那时他是个学生,很清贫。

(2)the banks are all shut so i’m penniless till the morning.

银行都关门了,所以天亮之前我身无分文。

(3)those poverty-stricken refugees are trying to find work to supply themselves with necessities.

那些贫困的难民们在找工作维持生计。

又如:go on doing sth.与 go on to do sth.都可表示继续做某事。但go on doing sth.是指继续做刚才已做过的同一件事,不管中间是否中断过,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如:he went on reading after supper.(他吃过晚饭继续读书。)而go on to do sth.表示接着做另一件事,这件事完全与前面的事情不同,是一个过程完成的先后顺序。如:he took a long drink and then went on to tell us about his life in that mountainous village.(他喝了一大口水,接着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那个山区的生活。)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进行同义词的讲解,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增强感染力,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准确地表情达意。

总之,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汇起着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词汇教学,应是每位英语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道真.《实用英语法》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

[2]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研究》外研社,1992.

词汇分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语义分类 词汇学习 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的学和教都是语言学习和教学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事语言教学者不断在词汇学习和教学中探求更为有效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上关键词为词汇教学的相关论文一共有10295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211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0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959篇等。这仅仅是中国学者在词汇教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国外对词汇教与学的研究同样众多。语言学习网站上基本都有词汇学习专栏,介绍各种词汇学习方法和相关词汇学习。各类词汇相关专著和书籍在语言学习类书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词的语义分类

词的语义分类指的是按照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词进行分类。主要的语义分类有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

2.1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存在词义包含关系,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从下列表格可以明白语义的上下义关系和这些词的上下义关系。

相对于“生物”、“植物”和“动物”是它的下义词,因为“植物”和“动物”两个词义包含在“生物”这个词义中,而“植物”又是“树”、“花”、“灌木丛”的上义词,“动物”是“老虎”、“狼”、“羊”的上义词,所以,上义词和下义词是相对而言的。上面表格只列出上下义的部分链条,“生物”包含在另一个词义中,“树”包含其他若干词义。

2.2同义关系

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是指表达同一逻辑概念的若干词之间存在的关系,而这些词称之为同义词。虽然这些词是同义词,但它们之间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义上、感彩和语体上、词的搭配和位置分布上。

语义上的差异是指细微上的差别,如“知道”和“了解”,“了解”比“知道”认识更清楚,程度更深。根据感彩的不同,同义词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如“爱护”、“保护”和“庇护”及英文中的little,small,tiny,它们分别带有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感彩。MartinJoos把词的语体色彩分为五种:拘谨、正式、交谈性、随便、亲昵,以英文中horse为例。

搭配上的不同,如表达“一个”的概念的同义词有“一个人”、“一头猪”、“一棵树”、“一朵花”等。位置分布不同,如英文中的living和alive都表示“活着的”的含义,但在修饰名词时,前者作前置定语,而后者则作后置定语。

2.3反义关系

词与词之间存在相反的语义关系称为反义关系,划分反义词的标准主要有以词根和派生为依据的传统划分标准和以语义对比为依据的现代标准。如加前缀和后缀构成反义词,这些词的反义关系的判定是依据词根和派生。常用的反义前缀有im-,dis-,un-,常用的反义后缀有-less。

2.4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

同形异义词指的是形式或书写相同而意义不同,同音异义词指的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同形异义词如lead意为率领时,发音为/li:d/,而意为铅时,发音为/led/。同音异义词如see-sea,发音相同,形式和意义都不同。

3.词的语义分类在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

3.1联想记忆

语言学习者在记单词时,利用词与词之间上下义关系,在脑海中或学习记录本中写出词的上下义词。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词的加工,信息加工的越多,记住的几率越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量。语言学习者通过工具书或者网络自己总结一些词的相关语义关系,按照信息加工原理,这些词汇会更容易记忆。

语言教学者在教授单词时,利用词与词之间上下义关系,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展示词的上下义词,同时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把词汇分为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并配有图片或动画视频。有相关研究表明,大脑能记住的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这启发教育者尽量把信息形象化,因为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接受知识信息。如讲解color这个单词时,它的下义词有很多:pink,green,red,grey,white,blue ...而这些下义词又有自己的下义词,pink:salmonpink、babypink、shockingpink。讲解时配上颜色实图,给学生视觉上的输入和刺激,加深学生对该词的记忆。作为积极词汇,要求会读、会拼、能说出词义、能知道该词语法属性、能正确运用该词的搭配、能指出该词所传达的感彩。(文秋芳,2002:83)

联想记忆除了可以利用上下义关系,同义、反义、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之外,也同样可以运用到联想记忆中,对加深记忆和扩大词汇量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2词义辨析

许多语言测试水平题都考查词义辨析能力,如英语高考中的完形填空,比较直接考查到词义辨析能力,还有许多题型会间接考查到这一能力。翻译中需要酌字甄句,比较众多同义词,选择最适合语境和语义的词。如,“安静”和“宁静”的辨析,两者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但“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吵闹,“宁静”更多指心情上的安宁,不受外界干扰,两者语义上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词与词之间存在的词义差别和联系,培养敏锐的词义辨析能力,根据不同语义场和感彩使用合适的词。

语言教师在教授语言过程中,利用词汇学中语义分类的知识对词汇进行语义分类,把零散的词汇串联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科学实验证明分类词汇会比零散词汇更容易记住。教授词汇分为计划内的词汇教授和偶然的词汇教授,如课本中挑选出的词汇和阅读中或讨论中出现的不熟悉词汇。而本文中的分类词汇属于计划内的词汇教授,语言教学者在课前已经计划好需要教授的词汇内容和方式。

4.结语

词的语义分类对词汇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的启发、影响作用,随着对词的语义分类理论的进一步推进和研究,也会促进其对词汇学习和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词的语义分类是词汇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而研究发现词汇学中其他许多理论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语言教师,学习词汇学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寻找高效优化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对于语言学习者,学习相关的词汇学知识,能够使他们具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学会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Thornbury,S.How to Teach Vocabulary[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词汇分类范文第8篇

等文献中出现大量的人名词汇,对其进行分类和相关的语音切分方法研究,可为当前通过藏语信息技术构建格萨尔史诗人名知识库,提供基础性的分类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格萨尔 人名 词汇 音节 切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32-02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美学和欣赏价值的史诗,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诗篇,它既是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更是藏族历史中各类神话、传说、谚语和诗歌的总和。由于《格萨尔王传》在藏文化的特殊地位,向来被认为是研究藏文化的桥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关于《格萨尔王传》相关的历史、文学、语言等各领域的研究日渐深入,但限于诗传的篇幅和各类名词含义解读的多元化,仍有诸多问题难以深入到应有的程度。我们将自身专业特点与研究人员的需求结合,尝试通过藏语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格萨尔史诗知识库。由于人名音节相对其他名词更为复杂和多元,对其正确解读与否,有时甚至会影响研究人员对关键事实的判断,因此,我们将人名知识库的构建作为这项工作的首要阶段。鉴于计算机和人类思维方式之间差异性的存在,为了方便计算机识别翻译和人工检索使用,我们在录入海量人名的同时,需要对人名词汇进行基础的分类,并对其进行相关的语音切分方法研究,并将之转换为相应的符号语言,最大限度的增加计算机获取和输出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目前我们暂以《格萨尔王传》中著名诗篇

等文献为基本资料,对其中人名词汇相关的分类方法和语音切分方案进行初步的探讨。由于这一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的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这一工作的初步展开阶段,诚挚的希望得到相关领域不同专业学者的指导与批评。

一、人名词汇的音节分类方案

《格萨尔王传》中的人名音节多样,从单个音节到十个音节的人名词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建立计算机与人互动的必要前提。根据当前藏语信息处理技术的特点,我们将相关人名词汇按音节数量的不同,初步划分为九个子分类,并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1.单音节人名

《格萨尔王传》中极少出现单音节人名,但其中若干姓氏用一个音节表示的情况较多,诸如:

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尚未在格萨尔史诗中发现单音节人名。

2.双音节人名

格萨尔史诗中出现的双音节人名基本都是以单纯人名为主,并未发现任何附加在名字前后显示身份等内容的信息。

例如:

3.三音节人名

三个音节的人名多是在名字前后附加了姓和身份。例如

4.四音节人名

四音节人名在格萨尔史诗中出现较多,成为音节分类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人名类型,多数是在名字的前后附加了身份等方面的信息。例如:

5.五音节人名

五音节的人名在格萨尔史诗中属于相对出现较少的类型,仅有部分人名的乳名、美名和地名信息等内容组成。例如:

6.六音节人名

六音节人名一般是在人名前后附加地名、身份、部落名等信息组合形成的称谓。诸如:

7.七音节人名

七音节的人名多数是由姓名、地名和性格等附加信息组成的称谓。例如:

8.八音节人名

八音节的人名出现较少,同于前述六、七音节的人名,这类人名也是多数由姓名、地名、尊号等信息共同构成。诸如:

9.九、十音节人名

就我们收集到的材料而言,目前尚未发现九个音节的人名,但十个音节的人名数量仍有个别出现。例如:

二、人名语音的切分方法

格萨尔史诗中的人名音节长短不一,开展人名知识库的构建工作,必须首先人工对这些人名进行正确的切音和标注。切音和标注工作的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知识库的质量,不同的语音切分,可能导致对人名和相关信息理解上的歧义。在计算机人名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由于电脑信息处理和人脑思维方式差异性的存在,为了便于计算机高效识别与正确理解,在较长音节的人名语音切分中,我们暂以藏文“ ”和“ ”分别表示人名词汇语音切分中的单、双音节停顿,用“”和“”符号分别作为用于计算机藏文信息识别的单双音节的切分停顿符号。按照这一思路,对这些人名音节的切分方法暂列如下:

1.格萨尔史诗中几乎未出现单音节人名, 若有出现也可为单音节来切音,不会混淆于其它人名。

2.双音节的人名在格萨尔史诗中属于数量最多的类型,基本都是以双音节作为语音切分点。

3.三音节的人名多数以双、单语音切分点的形式表现,但也有个别人名以单和双的语音切分点的形式表现,大体归纳为如下:

4.四音节人名基本都以双音节为语音切分点划分,几乎没有单音节的语音切分现象。

5.五个音节的人名在格萨尔史诗出现较少,在语音切分上主流以双双单形式划分音节,也有个别人名是单双双形式的进行音节切分。

6.六音节的人名都是以双双双形式的音节语音切分。

7.七音节的人名在语音切分上没有一致的音节语音切分,相对其他分类而言规律性较弱。

8.八音节的人名都是以双音节为单位进行语音切分,目前尚未发现单音节切分点的人名出现。

9.九个或九个以上音节的人名在格萨尔史诗中只个别出现,基本除格萨尔王的别称外没有其他的人物名称。

三、结语

《格萨尔王传》中出现海量的人物形象,人物名称的音节变化多样,尤其部分人名具有多个别称,诸如格萨尔王即有十数个称谓,多是终其一生不同的友人和敌人出于各自立场对其进行褒贬,因而形成的形成各种称名,此类人名的出现,给研究者造成极大困扰。将这些人物名称进行嗜返姆掷嗪脱芯浚对于构建格萨尔知识库的工程而言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这些工作的共同开展,又将会极大的有助于理清格萨尔史诗中诸多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推动和提升当前关于《格萨尔王传》的研究能力和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仙界占卜九藏》,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2年。

[2]《花岭诞生六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

[3]《玛玉封地》,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

[4]《赛马称王》,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1年。

词汇分类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言体系;词汇;俄语词典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02-01

众所周知,词汇是各种各样语言联系的基本单位,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各种语言的标准。首先是在发音上或是音位上,因为语言的使用是通过声音传达的(确切的说是通过语言体系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传达的),其次是在构词上,因为非派生的根源词是新的词汇创立的基础,这些新词都是在非派生根源词的基础上产生的。再次是在词法上,就自己语言的词汇语义特点构成一定体系的词类,例如:表示物体意义的词都属于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意义的词都属于动词等等。最后是在句法学上,因为一个词要想实现它的语义特点就必须与其它词汇相连,也就是说在词组中,在句子中或者是在更复杂的句法结构中才能实现其词汇的语义特点。词汇之间的联系可以清楚构词和词法上的特点,所以要想弄清楚其它语言就必须巩固和结合现代通语体系。

同时词汇是词汇语义体系最基础、最独立的内部有组织的统一体,词汇间的要素总是固定的彼此间相互联系。

在理解词汇语义上包括两个彼此间相互制约的特点:第一,词汇体系就是词汇单位的总和(即:单词,词组)。第二,词汇体系就是词汇单位,方法的组织形式。在各式各样的语言学词典中语言词汇的构成经常被提到。在这类词典中揭示了词汇体系的特点,但是很多情况下词汇单位的语义特点在这类词典中都是相对限制的。在1895 年巴克罗兹斯基在自己《古俄语语义研究》一书中提到:词汇和意义彼此不能分离,应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并且应该注意的是就词汇意义而言,对别性和相似性是词汇分类的基础。

词汇就其语义分类可以分为下列几点:1.非语言特点是词汇语义分类的基础。例如:专题类词汇、词组或与其相关的相近词和词组。应该注意的是非语言因素的词汇语义体系的非语言因素是指事物、现象和客观世界概念联系的本身。2.特殊的语言特点是词汇语义分类的基础。也就是说就词类、词汇语义和语法形式的特点对词汇语义进行分类。3.语言修辞特点是词汇语义分类的基础。换言之,语义词汇的分类是通过语言色彩和情感的表达实现的。

但是无论词汇语义是按照何种原则分类,它都是基于某种相似的特点。例如:方凳、长沙发、长椅、安乐椅......这些词共同的语义特点都是家具,但在其中由于使用方式不同,有的用于坐或躺,将其从总的家具概念中划分出来,从而构成词汇语义的聚合体,也就是说语言体系要素的总和。在同一类别中词汇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现代语言研究者指出根据语义类别中词汇的对别性和语义特点可以将词汇聚合体从中分离出来。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同一个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聚合派别。例如:шествовать它可以属于同 идти,передвигаться相同的语义类别。但是就其相反意义,它也可以属于同 стоять,недвигаться相同的类别。

综上所述,聚合关系在词汇学中是多变的,复杂的。

同时组合关系也是词汇联系体系的一种现象,它同聚合关系相比较,更取决于文章的语境。句法的关系在实现词汇意义的过程中即在词汇搭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词汇的搭配―是词义上的关系,它取决于思维的逻辑性。2.句法的搭配―是言语中词汇联系的法则。

词汇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词意义的发展(首先是在边界词中,然后是在词汇的语义结构上)。

在词汇学中出现了与某词有关联的具有派生意义的词,也就是说这些词的意义取决于原词。例如:ветряной-ветер-ветрянка.……这种关系叫做派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基于词义的联想和词汇本身的接近。

一个词不同意义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在总体上就构成了复杂的词汇体系,词汇体系多层性的特点如下:1.在音义形上―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多义词);在词义的联系上存在着某种缺口(同音异义词,形近词)。2.在词汇意义的相似性和对别性上―多义词,反义词。3.在派生关系上,词汇体系的形成取决于语义结构、语法形式特点、语音要素。

因此,学习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用语言体系的本质可以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被认识、理解并确定语言体系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词汇语义的动态模式. (俄罗斯) Е.В 帕杜切娃著:蔡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词汇分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分类器 机器翻译 歧义词汇 多投票策略

1 概述

汉英机器翻译是指使用计算机自动地将汉语句子转化为具有相同含义的英语译文的过程。汉英机器翻译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汉语句子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歧义词汇。汉语单词“面”是一个歧义词汇。在汉语句子“打着一面旗”中,“面”是“个”的含义。在汉语句子“去买面”中,“面”是“粮食”的含义。在自动翻译过程中,计算机需要确定单词“面”在句子中的真实含义。

目前,汉-英机器翻译主要是借助于语言学资源来实现。所使用的语言学资源主要包括:机器翻译词典、翻译规则库、翻译实例库和概率化的短语翻译对表。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主要包括:汉语分词工具、汉语词性标注工具、汉语句法分析工具和汉语词义消歧分类器。根据以往经验统计,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占到了整个语言现象的42%,其比例是相当之高的。如果能将词义消歧结果融入到自动翻译过程之中,必将降低翻译的难度并且提高自动译文输出质量。因而,词义消歧对于提升机器翻译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机器翻译的种类有很多,但较为成型且广泛应用的仍然是基于语言学知识的机器翻译系统。词义消歧知识的形式主要包括:词义消歧模板和词义消歧模型。

2 融合多种词义消歧的机器翻译

本文给出了一种使用多种词义消歧策略来进行自动翻译的方法,其框架如图1所示。用户在机器翻译系统中,输入待翻译的汉语句子。首先,汉语句子需要经过分词工具的处理,切分出所有的汉语单词。对于句子“打着一面旗”而言,分词结果为:“打/ 着/ 一面/ 旗/”。然后,使用词性标注工具来标记出每一个汉语单词的词性。对于以上句子而言,词性标注的结果为:“打/v 着/used 一面/m 旗/n”。在词义消歧过程中,所使用的消歧特征可以为:词形信息、词性信息和语义信息等。在消歧过程中,往往需要开设一定大小的词窗来抽取这些消歧特征。所使用的分类消歧方法包括:朴素贝叶斯算法、最大熵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等。不同的消歧特征、不同大小的词窗和不同的分类消歧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消歧效果。因而,存在着多种不同精度的词义消歧分类器。每种词义消歧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如果能综合多种消歧分类器的优势,必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文使用了m种不同的词义消歧分类器(SC1,SC2,…,SCm)来确定同一个歧义词汇的语义。在输入的汉语句子中,使用这m种不同的词义消歧分类器来判定歧义词汇w的语义类。对于词义消歧分类器SCi (i=1, 2, …, m)而言,提取词汇w所在的上下文,从中抽取消歧特征。根据消歧特征,使用词义消歧分类器SCi来判别词汇w的语义为Si(i=1, 2, …, m)。由于使用了m种不同的消歧分类器来确定词汇w的语义,因而得到了w的m种语义S1, S2, …, Sm。语义Si为词汇w的英语译文。此处,将使用多投票策略来确定词汇w的真实语义。多投票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将每种消歧分类器的语义分类结果视作一票,计算得票最多的语义。对Si, S2, …, Sm进行去重,得到了n种不同的语义。将这n种不同的语义视为n个不同的盒子,将Si(i=1, 2, …, m)视为一票投入对应的盒子中。计算每个盒子中的票数,得票最多的盒子所对应的语义St就是歧义词汇w的真实语义。

在确定歧义词汇的真实语义之后,将汉语句子传递到译文转换模块。译文转换模块将根据汉英机器翻译词典来确定汉语句子中其余词汇的译文。在确定这些词汇的译文时,主要依据词汇在当前句子中的词性信息。在输入的汉语句子中,能够确定这些词汇的语义。但是,在机器翻译词典中,这些词汇仍然有不同的候选译文。根据这些词汇在汉语句子中的词性标注,能够唯一地确定其真实译文。汉英语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汉语句子“房屋的前面”,其英语译文为“in front of house”。在大规模平行双语语料上,抽取语序相反的汉英语言学单元对。从这些汉英语言学单元对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获取翻译规则库。译文转换模块使用翻译规则来调整汉语句子的语序,同时,使用每个词汇的译文来生成其英语译文。

3 结论

本文利用分词技术和词性标注技术来处理输入的汉语句子,运用多种不同的词义消歧分类器来确定歧义词汇的语义。同时,使用多投票策略将这些词汇的语义集成到机器翻译系统中。根据翻译规则库和汉英机器翻译词典来确定汉语句子的英语译文。

参考文献

[1]汤小娜.词义消歧在统计机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硕士学位论文).

[2]王博.中文全词消歧在机器翻译系统中的性能评测[J].自动化学报,2008,34(5): 535-541.

[3]何径舟,王厚峰.基于特征选择和最大熵模型的汉语词义消歧[J].软件学报,2010,21(6):1287-1295.

作者单位

上一篇:货币供给量范文 下一篇:外贸英语词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