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2 01:45:36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信息技术 有效性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对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新课改的理念向课程的有效实施方面转变。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初中课程体系中,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教师要充分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为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一要求之下,为了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指导下实现预期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而编制的学案,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课程教学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明确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特点,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属于自身的学科属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方面也不能够同一而用。为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以实践为主

初中信息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主,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应用和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软件和技术,掌握信息的处理、运用,以及学会应用多媒体和其他相关现代化设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面向的群体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所谓课程综合性指的就是学科的教学不但包括基本的内容,而且包括各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综合了各项学科技术的特点等方面,而学科具有层次性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及学生基础能力具有层次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好这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一)精心做好导学案

“学案导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和设计导学案,要明确“学案”与教案是存在本质区别的,要知道“学案”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为学生专门制订的学习方案。在精心准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学案”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确立学习目标与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比如在上到《计算机资源管理》这节课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在导学案中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了解计算机中的资源、知道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学会应用这些来查找资源”,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教材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意味着导学案中要有具体的教学步骤,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比如《计算机资源管理》教学中,导学案中要有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动手操作、习题练习、总结等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开展

教师在精心设计好“导学案”之后,就要依据自己所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将其引入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教师从“导学案”的内容出发,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在上到《文件与文件夹》这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有效导入教学内容,或者可以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提出:“我们通过电脑来处理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多样的信息,那么在电脑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呢?”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凭借自身能力差异分工合作,通过竞赛形式得到相应奖励刺激学生的胜负欲,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与研究,促进能力提升。

(三)做好评价与反思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不能不注重这一环节,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的烘托,那么前两节开展得再好也是在做无用功。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及学生对“学案导学”的学习方法的评价,而反思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的,开展好这一环节,对教师而言,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在学到《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理解网络的概念、发展,是否知道网络的功能与分类”这几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学生亦可以自我监测下自己是否掌握好这些知识,通过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凤芹.初中信息技术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8.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5

1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自如地应用各类初中信息技术软件,自行去解决初中信息技术实际中出现的硬件问题,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把这门课程掌握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行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好。

2 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往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受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多种外界因素的阻挠,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发生了偏差,让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主要目的都仅仅局限与通过考级这样的狭隘目标上,而不是想法设法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然后将其辅助应用于自己的主修课目中。传统应试的传授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做简单的讨论说明,以针对这些问题从侧面看出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去提及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在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底下,学生学习的内容缺乏联系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实用性,教学目的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具备基本的针对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需要去到专修的水准,因此他们所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应该有所差异。但过往的教学过程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时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没有真正顾及到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真正需求的知识量,而使得教学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第三,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方面灌输,既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大大压抑,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四,现实情况反映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先学一个课时的理论课,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学一个课时的实践课,但往往在下一次的操作课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忘记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又需要老师把理论知识大概讲一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能保证学生掌握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3 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论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偏重于理论灌输,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脱节等等造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要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很必要。以下探索几条关于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第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硬件这方面着手,在能保证师生都有电脑操作的硬件前提之下,配备上教学使用的电脑软件,让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演习,把理论知识实际化。做到在讲述完理论教学而学生印象清晰之时就能自己动手操作一次,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而又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的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说明,在中学电脑机房配备上了良好的软硬设施后,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效果显著提升了。单单从学校的学生考级情况来看通过率甚至可以超过90%以上,学生对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丰富,更扎实,这有助与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独立操作过程得到帮助。

第二,开发创新一本符合学生使用的教材,这就像是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到教学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在学有所成之时能与实际社会接轨的目的进行。教材还必须注意到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要求进行编排课时内容,让教材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使其变成真正的实用性教材。

第三,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重要一步在于全面开展实践课程,目前在许多学校为了培训出符合社会适应性人才应用的条件下,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上增加了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改变课时中理论与实践所占有的比例,增重操作性教育。如某初中就选了两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师依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点把教案安排成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习目标(包含了信息技术的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知识,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态度)。

②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

③教学环节以及时间上的安排。

预习展示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占15分钟,老师讲授以及操作展示占20分钟,最后进行点评占10分钟;

提升展示环节:

给予学生自主交流10分钟,然后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占20分钟,最后用15分钟进行达标检测。

在这两个试点班级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两个多月以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以及态度都有所改善,同时在掌握知识的方面也变得更加扎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故此这所中学就对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方案,积极推广到各个班级上,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上不再感到特别吃力与乏味。

4 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适合时展,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后,在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显著的优势和改革心得体会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标,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能在强调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忽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0).

[2]王瑛淑雅.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

[3]彭城.动画制作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0).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成因分析;教学对策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问题非常普遍,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进步和发展。在有些学校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何谈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秩序和安排也存在很大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供参考。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具体表现

1.课程安排欠缺科学性

在一般的学校,信息课程都被安排在下午,这个时候的学生容易犯困,对于知识的接受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使用计算机设备的时候,更多的是玩游戏、聊天、看看视频等,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欠缺科学性,这让学生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都觉得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所以课堂的利用率就低,完不成教学任务只能草草了事。

2.课堂秩序混乱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讲话,甚至运用一些“小手段”让计算机设备脱离老师的控制,导致机房中很多a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同时,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也不够,没办法“镇压”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无法维持一个正常有序的上课环境,导致课堂低效。

3.教学节奏混乱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过于简单,没办法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就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玩游戏聊天,影响了其他勉强能够认真听课的学生。或者是讲解的课程过于繁琐,学生不能完成。导致学生和老师的节奏脱节,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成因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混乱的课堂纪律以及学生并不浓厚的兴趣,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漠视。在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完全没有压力;70%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帮助,也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各种升学考试;66%的学生曾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32%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玩游戏。学生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忙碌的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消遣,这样的消极态度就导致了课堂低效的现象。

2.施教行为不规范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了解,发现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中不注重技巧和策略的结合,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学时机控制不当。比如,学生在进行教材后面“亲身体验”中的操作题目时,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强行控制界面,中断学生操作,让学生心生厌烦。再有动手操作的任务时也会兴致勃勃。亲身体验就是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动画制作的时候,让学生操作完,并提出自己操作中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们多数是在给学生们演示,很少停下来提问。比如:在讲解教材中“开动脑筋”这一环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又或者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时候,用什么便捷的办法将所有排序排好,就可以让学生来回答。

3.教学方案设计粗糙

大多数教师运用的教案都是老版本或者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并没有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

4.教材使用受限

新课改之前的教学教材已经是时代的遗弃物。新课改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所以,旧版教材的使用已经成了一种限制。

三、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解决办法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的书中还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教你一招”等小栏目。通过“走进精彩”“科学之谜”“科技前沿”“网络史话”等四个教学单元,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工、处理、和交流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提升教师专业的成长

首先,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自我价值也会因此实现。其次,教学领导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大力支持,保证正常教学。

2.优化课堂设计

只有优秀的教案和优秀的讲台感染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熟悉学生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让学生感受技术的价值

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低效问题是一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不断探索,由量的积累转变成质的飞跃,取得课堂效率以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兴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3(7).

[2]赵红霞.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差异化;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从1984年我国开始计算机课程开始,到2000年正式更名为信息技术课。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内容和手段在内的相关内容都有一些改变。但是因为不同的地区发展速度不同,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各地区也有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学校的资金投入,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在计算机课程开设之初,很多学校领导因为传统观念比较重,对其缺乏重视,另外其本身不关注和了解计算机,所以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虽然现在计算机课程已经变成信息技术课,但是一些学校领导依然没有足够认识到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在课程安排,质量把关上较为忽略。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没有明确定位,很多都是兼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一边负担其他校务工作或者是担负主要科目的教学,一边承担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处理学校事务,或者加强中考科目的教学研究上,对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课程质量。

2.教学方法模式不合理

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般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依照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需要有相对配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初中信息课堂要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课程组合,加强课程的创造性应用,这是现在初中信息课程急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只是要掌握单一的教学方法,是要能够完成单元或者一个阶段课程的整体的教学体系。再有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点和理念,能够了解并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可以自行提成并创新这些方法模式。

3.教材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初中信息课程没有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在教材编写的时候指导思想是依靠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指导,应用思想几方面,但是出发点不统一,编写过程缺乏理论指导,很多初中信息教材只有单纯的书本教材,没有相对应的教师参考和辅助教材,光盘和学习网站更是几乎没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没有领悟课程主旨,学校的教材选择与学生实际状况不相符,另外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教材,死板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现状和应用需求,这样一来课程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也就不够主动积极。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设计更多的教案形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不足,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教学观念,学认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而不是让其掌握足够的软件技术以此熟练操作谋求生存。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的信息环境和软件共性的交流和认识上,还有就是对有待探寻的环境和作用的研究探究中。依照这个观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合理充分的运用目前差异化的教学和教师资源,总结实际工作,积极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差异教学深化应用

1.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实质

结合目前初中学生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的实质是在初中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教学规律分析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在明确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内涵掌握,教育基础,发展方向和学习态度,习惯的分析,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由教学目标,内容构成,模式方法和过程评定多角度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特点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2.实行差异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传统教学要求过分的同步,会产生 “一刀切”现象,采取差异化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事实差异化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然后分析并研究这些差异,之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对策的使用开展教学,能够充实并创新课程发展。

(2)提升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化教学中对待学生差异,在教学中分层次不同步进行,采取多元激励,差异发展的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分析自身的实际状况,依照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收获知识。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和素养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提升。

(3)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化的一门课程,它有很强的时代代表意义,同时还是汇聚现代化,知识性,实践特点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个性倾向的差异十分明显。所以,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最有效果的教学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并发展不同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这也是差异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差异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并提升初中信息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通过对现在初中信息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可以改善的方向。明确差异化教学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发展必然,帮助初中信息课程教师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差异,灵活机动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通过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初中信息课程的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2]魏明义.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差异教学[J].安徽教育.2009年08期

[3]张丽霞.张立新.实施差异教学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3年12期

作者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5篇

1.1缺乏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培养的教师人才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中小学工作在教育技术的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毕业,很多是来自其他教学岗位的。这类教师比较倾向去照本宣科,按照老办法,把完成课时任务作为首要目标,在实践方面就更加无法应对。呈现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在实践课中也没有教案,没有明确的任务,上机课变成了上网课、游戏课等。

1.2教材单一俗话说:“照本宣科”。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并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本”,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教材的编写,所以使得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仅仅只有单一的课本,教师的参考用书以及实践的指导材料等都缺少配套的资源和教学素材,就更不要提教学光盘了。

2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优点

2.1“承认+鼓励”即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鼓励这种差异的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先自主的进行学习,通过测试,教师要详细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之后针对个别学生,教师再进行指导。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包括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实践、认知风格及兴趣爱好,然后因人而异,制定差异目标、任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之间日益明显的差异。

2.2“提倡+避免”即提倡学生自己去选择,避免将学生过早的分为“三六九”等。在制定差异目标、任务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己去选择差异目标、任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将学生过早的分为“三六九”等,不会给学生过早的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不会打击“差”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也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2.3“重视+体现”即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非常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以老师提供的任务为基础,带着问题去学习,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周边的资源,寻找方法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适当的提供信息使学生能够走向理想的目标,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2.4“兼顾+提高”即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和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两头兼顾,提高教学效果。“保底不封顶”是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原则。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要鼓励学生不放弃,保证完成基础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动大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这样,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从整体上提高的。

2.5“采用+巩固”即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采用差异评价,从而巩固差异教学。前面提过,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既然承认这种差异,当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成果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差异的。值得注意的是,差异评价重在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进步、积极向上和勇于探索。在差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表现以及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合作。

3结语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差异性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素养、不断提升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鼓励这种差异的发展,灵活地制定策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材;课堂环境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革新,如何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呢?

一、注重研究教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在选择信息技术教材时一定要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发展方向相结合,要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基于此,学校要依照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来选择教材,注重开发立体化的课程。同时,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材,争取找到合适的教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环境

从学科上讲,信息技术几乎包含了所有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和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优化课堂环境,实施兴趣教学,相信能够得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讲解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之后不断地穿插和引导其他板块的知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不能总是以一副专业化的口吻来授课,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在听讲座。教师需要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专业的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焦俐杰.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四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措施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手段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影响到社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习性相结合的课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并学会搜集、整理、处理以及应用信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给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手段,重视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技术教学的不重视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像对传统课程那样受到广大师生以及学校的重视。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常被其它的课程替代,教师也是临时拼凑,缺乏技术水平高以及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校对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不能安排充足的课时来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过于混乱和松弛,师生引不起重视,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时间不长,学校容易缺乏新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很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过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课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考核方式也呈现为单一的书面理论知识考试,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提不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3硬件设施建设的缺乏

由于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不同的是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来为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硬件设施。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材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升级,原有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校相应的计算机很多是早期建设的,设备设施老化,计算机使用的系统也过于老化,很多用户终端的学生机缺乏相应的外存设备,即光驱、硬盘等,很多机房的配备不能满足现在新增加的flash以及photoshop等教学内容。上课时学校机器的老化还会让机器死机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有的学校由于更新设备设施资金投入过大,教师很多采用多媒体演示,不让学生去实践操作,这就让学生不能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之改进措施

3.1加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

学校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整体信息技术教育。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保证充足的课程来保证信息技术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校还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资金投入,在硬件设备以及教师等方面来保证初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坚持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跟上时代信息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贯彻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探讨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2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学校存在缺乏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很多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这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引进具备专业知识的信息技术教师,并要加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学校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去一流学校参观和交流,做好借鉴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组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很多还担任着学校相关信息技术的更新工作。学校要配备相应的人员来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让教师能够安心来完成教学任务。

3.3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研究

学校信息技术的教材选择要结合初中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学校教材的选择要立足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注重立体化课程的开发。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研究合适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要符合大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4更新硬件设备设施

当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要根据现有的硬件条件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这样要防止因为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当出现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教师要及时的向售后服务部门联系,更新设备,还要及时的反映给学校,来更换相应的服务器和设备。最后,由于现在计算机家庭普及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来让学生回家完成和巩固。

4. 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大力重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并要积极探讨信息技术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还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综合)

[2]景万胜.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

[3]徐美.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总结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及时完善和改进。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来自于家长、老师、学校有关应试观念的影响,片面的觉得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副科,与更为重要的升学考试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意义不大,因此在个人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方面表现的都比较差,甚至于有些学校为了给学生腾出更多用来进行中考复习的实践,主观上压缩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有的甚至直接取消和停止信息技术的教学安排,这些学校层面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群体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的贴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缘故,其在学科知识更新方面非常快,整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也非常快,所以信息技术教材等内容的更新上也应当紧跟学科更新发展的脚步,于是很多出版商都看上了这块肥肉,在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动机驱使下,大量大规模的印发出版信息技术教材,却忽视了教材内容的实际质量,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借助行政命令的手段,在当地初中学校中强制推行本地单位编写的教材,限制外省外地教材的进入,而这些教材往往不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而过多的集中于书面知识的讲授,还有教材编写模式陈旧,书面语言过于成人化,没有考虑初中学生的实际语言接受能力和学习规律情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技术作为跟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属于一门技能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的基础复合型工具课程,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实务的应用掌握方面,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并没有正确的认R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而显示出的一些特殊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方法的使用还不够合理到位,更多的都是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陈旧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比较落后和单一,过于注重理论教授,而忽视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逐渐偏离了原本的教学轨道,整体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措施

(一)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技能的灌输,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具体来讲,每节信息技术课的情境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否与对象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相符,是否具有适当的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切实从现实生活着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提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flas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的信息元素变得生动起来,活灵活现,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二)优化教材质量,明确教学任务

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心任务在于培养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广大初中生能够切实掌握和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一定要拥有一套突出强调主题化和活动化的高水平教材,教材内容的编写宗旨要凸显出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要学什么就教什么的理念。在低年级学习过的知识到高年级依旧可以学习,知识在应用层面和细节学习深度上要做好渐进的突破和更新。

(三)改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清晰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学生为课堂教学主题、教师作为教学组织和引导者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钻研,把握组织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脉络联系,进而认真对待教案,精心备课,抓住教学课时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正确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多与少、快与慢、难与易的协调问题,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到实际应用环境里去学习和体验感受信息技术的技能与知识,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整体表现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操作程序和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相结合的合理态势,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能够和大部分学生主体的知识水平能力相适应,进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既是一项文化课程也是一个知识性和技能性结合的课程。但是由于当前很多初中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导致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一些学生甚至基础应用的操作都不会,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达到开设课程的目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检索、获取、处理、加工、储存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初中信息技术主要还是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接触现代技术的机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些基础问题还是需要提前解决的。首先,必须提高现在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强调教师的责任心。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质量,在初中阶段,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受到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影响,只有教师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才能让学生有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解决课前的教学预案,课堂上还要认真观察学生,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步伐。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两年时间内技术肯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学内容也需要相应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进步。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改变,根据新技术的特点而变化,不能一味的演示―上机和灌输式的教学,可以尝试探究性教学、组织课堂竞赛等活动。最后,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注重操作的课程,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硬件设施缺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要尽可能解决设备不足的原因。除了这几条原因以外,还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学生能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不同,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距是很明显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课堂上不仅要看紧学生,还应该给学生自由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措施

(一)对受益群体的有效管理

对于教学效率的看法,各家观点有所不同,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有效教学的是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也有学者认为,基于客观事实考虑,一堂课只要有7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课堂内容70%以上的信息就算是高效了。而在实际中,很多课堂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热火朝天的聊,学生课堂闲聊是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存在有这样几条原因:首先是一些教师对课堂和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这与传统的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看法有关,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算是一门次科,没必要跟学生较真。其次是管理任务繁重,目前中学面临着人多、课多、班多的局面,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往往一个老师教很多班,一些教师根本管不过来。最后,学生越来越难管,管理严格了还可能被举报,管理的手段又少,加上一些学生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难管理。为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授知识以育人为目标。学生平时多数时间都学习文化课,课业繁重,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科就是缓气的机会,而且电脑大家都不陌生,实际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还是感兴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教学效率打下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优势,做一些精美的PPT或者有意思的flash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的改善可以遵循这样三步: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教学互动、积极动手尝试,这样逐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上。然后,要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而不是说教式的讲课。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明显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事物好奇和争强好胜,这两点都是可以被老师利用的。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竞赛形式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探究型课题,引导学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避免了老师自己讲课自己听。而且将学生分组管理也有利于课堂纪律,但是探究式授课要注意课堂纪律的保持。总之,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最容易被利用,利用这些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克服外界因素。信息技术课程上很多学生容易“走私”,也就是学生玩其他游戏,毕竟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尤其是一些游戏。因此,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在不需要网络的情况下只启用局域网,将学生的计算机锁定一些驱动,例如优盘之类的。课堂上还要勤走动,多观察,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些外界因素,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将外界影响降到最低。

(二)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管理

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更重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教学活动本身才是有效教学的重点。一些初中信息技术课常上,教师只着重学生实践步骤,形成技能,而全不理会其他。如教学《搜索引擎》一课时,教师通过“讲、演、练”等手段让学生掌握,用“分类目录”检索法和“关键词”检索法去搜索信息的方法。但对于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主要的搜索方式,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搜索方式更高效则既未组织讨论,也未予以说明。造成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运用,这正是教学低效的反映。而产生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一方面没有细致钻研教参,对教学要求“总结分类目录检索法和关键词检索法各自的优缺点”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综合考虑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而是片面地从自身出发,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方法,在实践中体会细微。“新课改”的焦点因此已由最初关注教师怎样教得好变为关注如何使学生学得好,一些学科和一些学校纷纷开始了“学案”的尝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并不是教案的复制品,学案更强调学习的引导,而不是教学的预案。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新学到的知识融合起来,要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好的附着点。“学案”与“教案”除了研究方向上的差异外,在结构上“学案”特别强调导学策略与导学过程的设计。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会对新知识的加工,深化学习,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因此。“学案对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发展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 2009(3).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通讯,2010.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苏教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对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形成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动态式的教学应用,更好地营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1.内涵分析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有组织、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个性的整体掌握,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操作需求,对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并进行灵活的控制,创造适应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思维培养等的情境与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间灵活地对话与建构,最终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获得发展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生成性教学注重的是发展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2.问题分析

在苏教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操作意识、思维引导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不同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多,但是,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学生难以消化掌握,并应用到时操作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学了一大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有些学生刚开始时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消失,仍然停留在只会使用IE浏览器、“上网”和“聊天”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提高。

二、分析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

1.开放教学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学生素质发展、操作实践等多方面的技术提高,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因此,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既要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又要创新思维训练的方式,延伸到不同的领域,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学需求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外部有机开放地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教学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遵循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分析初中生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他们在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兴趣的角度给予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网络资源的无限乐趣,并学会自己处理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譬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教学的“网页制作”课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综合教学中,学生相互讨论,并通过上网查询、网络浏览、网页欣赏等方式,更好地强化整体的学习效果。

三、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1.教学情境的技巧融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生成性教学中,要围绕情境构建的需要,展开多种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情境设计,在不同的情境活动中促成初中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的方法运用。并形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细节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授《制作封面和底面》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的插入与编排方法,让学生领会版面布局、图片修饰、文字美化、色彩搭配等在作品设计中的角色地位。并通过情景设计的整体原则,形成知识运用的总体模式,更好地促进生成性教学的应用效果的实现。

2.全面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上网、查资料、看电影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特点,形成整体的教学思考。先从理论开始教学,通过基地训练、现场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将众多的网络名词、概念、定义、原理等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应用过程,形成基本的理解,并逐渐熟练并充分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帮助不同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如,引导对网络组建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组网技术方面的知识,推荐对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研究、设计、制作自己的网站及学习相关的网站维护知识,发挥整体效应。

3.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别,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过程、知识储备等因素,并且要关注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及解决方式,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因此只有灵活设计教学流程,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得出多种创新的想法,使课堂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四、结语。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的优势,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思维方式,通过技巧性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在整合、利用资源中学会创新,提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华.试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2(3).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戚小玲.信息技术主体参与型教学中学新教案全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上一篇:小学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学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