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1:05:10

初中写景作文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片段积累;写景方法

初中作文内容仍以记叙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农村的中学生由于见识不多,课外阅读极少和知识不够丰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不喜欢纸质阅读,偶有阅读亦多为网络阅读,这就注定了当下中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阅读积累的贫乏。学生要完成的作文又多为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作文的真实性和目的性削弱,要做到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实属不易。 由此观之,农村初中生要写出上佳的记叙文是比较难的。

但是,如果在一篇很普通的记叙文中有两三处出彩的写景,这一定让这篇文章增色不少。写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途径,所以在农村九年级的记叙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中的写景写作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九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完成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有了这个基础,进行写景的指导就有了可以完成的技能基础。

1.记叙文中写景的作用

要学会在记叙文中适时恰当的写景,就必须先知道写景在写人记事记叙文中的作用。

什么是写景。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中写景的作用一般有:

1.1 景物描写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鲁迅的《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的社会背景,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2 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性格、品质。《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烘托了木兰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性格。

1.3 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鲁迅的《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景物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人物闰土,烘托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波可爱的农村少年。

记叙文中写景的作用比较常见的就是以上几种。

2.记叙文中写景的技巧

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还不够,一篇作文在何处写景,怎么写景。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写景才能为作文增光添彩,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写景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

2.1 恰当选位

2.1.1 渲染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创设情境的写景,多放在文章开头。如《故乡》的开头。

2.1.2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景,多放在文章的中间。如《铁骑兵》

2.1.3 升华主题、使作品余味无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的写景,多放置在文章的结尾。如《驿处梨花》。

2.2 服务主题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为主题服务。景物的描写应衬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做到景物描写之中浸透着或喜怒哀乐,或肯定批判,情景交融。反映时代背景的景物描写要注意时代的特征,切忌景不衬时。如用阴暗的场面来映衬积极向上的时代,这样的写景作用就适得其反了。

2.3 抓准特征,顺序合理

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感受事物特征。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观察要把自己融到观察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景物描写要能清晰而有条理,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

2.4 选准语言,善用修辞:

语言的选择要根据文章整体的风格而定,选择自然而朴素的白描,还是华美炫目的堆陈。如朴素的白描。《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寥寥数语,写明了一幅纯美的画面,且与主题作者心境正文风格相吻合。

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让写景句子靓丽动人,如比喻生动,拟人亲切,排比有音韵美。《记承天诗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修辞使写景如此的优美而富于画面感。

3.写景的误区

3.1 有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的写景篇幅太长,忽略了主次,纵观整个初中阶段教材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的写景片段都是很短的,所以写景篇幅不宜太长。

3.2 有的写人记事记叙文为了给文章添彩,不顾文章的完整性以及文章主题的需要,强行设置写景片段,这样适得其反。写人记事记叙文写人记事是主要,写景只是佐料。所以写景一定要为文章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4.佳句片段积累

学会了写法,如果肚中无文墨亦难下笔,所以要有积累。前文已经提到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积累贫乏,提高他们的积累也是提高他们写景能力不可绕过的问题。阅读兴趣是第一要素,当今的大环境下要激起全体同学阅读兴趣实在是太难了,因此,就要用一些强制手段加强学生的积累。

九年级上学期可作为写景佳句片段积累的一个阶段。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4.1 写景佳句片段的摘抄。布置学生每周完成一个写景佳句或片段的摘抄,字数不限。这个要求学生易于完成,就不觉得是负担。学生组长每周检查,教师不定期检查。形成长效机制。

4.2 出版四期写景佳句片段板报。全班分四组,各出一期,一月一期强度适中,期末投票评比。难道不大,又有比拼,学生乐于完成。

4.3 晚读读5分钟写景美文。全班轮流,一晚一人,文稿自己筹集。周日、周二、周四晚读是语文,一学期每个人至少上台一次,一学期大概就可以听了100篇左右的美文的朗读。

只要有驾驭一篇记叙文的能力,不管水平有多低,只要在文章中适时的进行一些恰当的景物描写,一定可以让文章上一个档次,而这个技能又是易于学会的。就让学生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抹上添彩的一笔吧。

参考文献

[1] 聂凤梅 最是细处能动情—浅谈初中作文的细节描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03期

[2] 赵荣林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索 《学周刊》2011年14期

[3] 李庆明 韦剑等著 《同步作文》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思考

就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对于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要求和检验手段,使得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大大降低,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写作教学完善的训练体系,保证初中写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出了序列化初中写作教学的理念。要求作文训练的每一项内容都达到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实现对作文检验手段的优化,就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缺乏语言积累、作文过程存在随意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也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目前初中作文训练存在作文教材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发掘序列化作文训练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追求共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编排作文训练内容的时候确保其灵活性,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和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序列化作文训练中,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于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目标为:(七年级)能写出500字以上的记叙文,学习审题,作文语言做到通顺、简练,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八年级)能写出600字左右的记叙文,选材新颖、层次清晰,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发散能力,集中讲解作文基础知识。(九年级)可以写出内容复杂、结构严谨的记叙文。先将作文训练目标序列化,然后作文教学中根据训练目标,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以七年级作文主题“说真话,抒真情”为例,该单元教学主题为“金色年华”,主要讲述童年趣事和回忆。教师在编写作文教学素材的时候,结合作文训练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记叙一件童年趣事。由于写作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将与自己经历有关的事件记录下来,就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到作文中,真正实现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作文素材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和目标,直接决定作文训练目标能否实现。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师根据作文序列化训练的要求,确定作文训练目标,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充分发挥素材对学生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建立写作训练序列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实感和内容空洞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无病”。让学生在写作时立足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文字语言记录下来,自然而然可以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为此,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写作模块整合为综合性写作训练序列,让学生根据自己用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写作,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现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专题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记叙文类型进行剖析,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将记叙文类型划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等几个序列模块。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就可以迅速定位作文性质和类型,即“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在明确写作主题之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和感悟,就可以顺利展开写作活动。将实际生活中对“景物”的观察,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景物,就可以有效简化写作难度,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初中生写作出现偏离主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性质不够了解,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作文写作,既不利于确保作文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现对初中作文训练序列性的有效整合,加强写作序列化训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就可以有效简化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共鸣感,从而不断增强初中生写作兴趣。

三、优化作文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

以往初中作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写作情况的评价不科学,难以对学生写作形成正确的引导,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调整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形成阻碍作用。所以,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必须实现对作文评价方式的优化,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专题为例,教师采用了学生初评――团队再评――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评,通过互评环节学生可以从他人作文中找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优秀的写作技巧。在教师总结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对作文的评价提出补充性意见,明确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积极展开写作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中,实现对作文评价方式的优化,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可以为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初中作文教学感悟[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12)

[2]施学萍.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宁夏教育.2009(12)

[3]董英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09(32)

[4]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3篇

高初中作文教学自下而上搞好过渡与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乱,慌乱就会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的速度和成绩.我觉得初高中学段作文教学在交接”棒”的时候,一要稳妥进行,二要顺利连贯,三要用力做好统筹兼顾.为此,我们在初中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

1.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

我们发现,初中生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尤其是作文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写作水品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写作水平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写作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初高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还表现在:

2.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不够分明

语文教师是教材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具体确定,教学的衔接与否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断层与否,然而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断层问题较严重.

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3.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目标落实不够明确

首先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缺乏训练系统性,导致学生基本的写作思维训练出现随意性状态.初中阶段主要写体裁分明的几种常用文体,且以写景和叙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则要求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抒感,发表议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初高中作文相对来说在能力层次上是很有梯度的.但现在的教学实际是初、高中都在针对中、高考进行大量的话题作文训练,尤其是初中似乎以为这样拔高理所应当.

其次是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习惯和能力上不到位.初中写作水平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会修改文章的习惯”.我们知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修改文章从何入手.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2.1研究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不到位,使用教材上出现偏差

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⑤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说初中要求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以记录为主.高中则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是说初高中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凭经验教学,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或者是掌握了落实不好.

2.2学生对高中作文不适应的关键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写作方法

初中写作大多都是教师明确命题,指定写作范围和详细确定要求,而到了高中则是以开放型写作为主,这样学生也就无从下手了.实际上初中的课程要求和教师教学就养成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的各项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尤其是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日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这就给高中作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

4.初高中作文的衔接策略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4篇

高初中作文教学自下而上搞好过渡与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乱,慌乱就会把棒 掉到地上,影响前进的速度和成绩。我觉得初高中学段作文教学在交接“棒”的时候,一要稳妥进行,二要顺利连贯,三要用力做好统筹兼顾。为此,我们在初中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

1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

我们发现,初中生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尤其是作文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写作水品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写作水平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写作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初高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还表现在:

11 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不够分明

语文教师是教材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具体确定,教学的衔接与否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断层与否,然而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断层问题较严重。

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12 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目标落实不够明确

首先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缺乏训练系统性,导致学生基本的写作思维训练出现随意性状态。初中阶段主要写体裁分明的几种常用文体,且以写景和叙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则要求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抒感,发表议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初高中作文相对来说在能力层次上是很有梯度的。但现在的教学实际是初、高中都在针对中、高考进行大量的话题作文训练,尤其是初中似乎以为这样拔高理所应当。

其次是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习惯和能力上不到位。初中写作水平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会修改文章的习惯”。我们知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修改文章从何入手。

2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21 研究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不到位,使用教材上出现偏差

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⑤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说初中要求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以记录为主。高中则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是说初高中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凭经验教学,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或者是掌握了落实不好。

22 学生对高中作文不适应的关键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写作方法

初中写作大多都是教师明确命题,指定写作范围和详细确定要求,而到了高中则是以开放型写作为主,这样学生也就无从下手了。实际上初中的课程要求和教师教学就养成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的各项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尤其是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日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这就给高中作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

3初高中作文的衔接策略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纵向深入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4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之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目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写作教学,然而初中语文写作陷入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境地,学生疲于应对,教师教得辛苦。这一现状引起我的反思:在数量与质量上,孰轻孰重?这让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做通一种文,下次再做另一种文。”这句话启示我们,初中写作教学应该转变一下教学理念,不贪多,不激进,只需向纵深推一推。

一、语文写作纵向深入简述

语文写作纵向深入是指基于既定作文教学目标,通过纵向推进的方式,促进写作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教学新理念,包括导-练-评-修等几个基本环节。写作纵向深入具有很强的目标性,采用纵向推进的方式,目标达成度高。

语文写作纵向深入,需要语文教师明确每次写作教学与训练的目标,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强化师生的目标意识;师生在写作目标导引下,以一篇文章写作为基本学习活动,围绕所写的文章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反复训练与修改,将一篇文章写好,高效地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提升学生专项写作能力。

二、语文写作纵向深入模式

下面以语文版七上第三单元写作“描写景物”为例,简述语文写作纵向深入的基本模式。

1.导

“导”的环节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训练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本次训练的目标设定为:

(1)体会写景在文章中的作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多角度写景,能合理地运用修辞,写出景物的特点;

(3)融情入景,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感情。

写作训练的重点在于目耍2)(3),我在指导时,为了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主要采用范文引领方式,选取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中的片段“春花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该段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到遍地,空间顺序使写景层次分明;写景角度也较为丰富,视角与听觉、味觉相结合,虚实结合;比喻与拟人的修辞使文段文采飞扬,对春天的情感奔泻而出,很好地切合了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

2.练

练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目标的导引下,开展自主写作活动。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写作巡视。一方面,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写作目标朝向,在学生写作目标发生偏离情况下,进行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教师通过写作观察,为作文评讲积累素材。

3.评

为了将写作推向纵深,在作文评讲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作文评讲方式,引入学生评讲主体。为此,我先让学生结合评语,对照训练目标,分小组交流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小组评讲的基础上,再进行评讲。

我在评讲时,将作文批改、课堂观察与写作巡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进行整合,整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以做到评讲有的放矢。通过信息整合,学生第一次习作总体上目标达成度较好,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从每一组学生中选择一篇成功的范文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剖存在的共性问题:(1)写景角度不丰富;(2)写景作用不明确;(3)融情入景不自然。

评讲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主要采用例文解剖的方法,选择一篇具有典型性的例文,引导学生进行解剖,寻找作文优化提升的策略。

4.修

修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根据作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可能需要二次修改,乃至多次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小组点评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评价,根据作文训练目标,对作文进行修改。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修改时,我主要采取自主修改与小组合作修改的形式。学生先进行自主修改,并进行自主点评,对作文形成自我认识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将修改进一步推向深入,进行同桌间修改,同桌互相观摩与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在小组内进行二次作文评价,对小组内成员的作文进行进一步深入解剖。二次作文、多次作文时,教师需要加强课间巡视,积极参与学生修改活动,发挥教师学习促进者、学习伙伴等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将突出的问题投放到班级层面进行交互性学习。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6篇

一、从描写入手,感悟教材语言的鲜活美感

在初中生的作文训练中,记叙文是主要的。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离不开描写,诸如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以期通过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描述对象的状态说个清楚;或言之,通过语言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以及表现人物的具体形貌、内心世界,使描摹的对象,就像一幅幅连贯的画面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学生的作文语言要想达到摇曳多姿、精妙鲜活的水平,就必须在描写上下工夫。

表现在语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最多也最为典型。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下点小雪”后的山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以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引领全段,以“最妙”二字暗示下文之美,然后对雪景进行描述。一方面,他大胆启用色彩描写景物,青黑、白、蓝、暗黄、粉,每一种颜色运用得恰如其分,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又用似有似无的“花衣”之“动”来衬托画面之“静”,使读者的画面感愈发强烈;同时,如“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景色描写中拟人修辞手法的加入,也使静态的雪景因文字的灵动而变的画面“灵动”。这种以动写静在《竹林深处人家》中也有运用,“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愈来愈进”,给人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感觉。

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写作训练是“描写景物”。强调描写景物要仔细观察以抓住景物特点,并以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为例,对其方法进行必要梳理。事实上,这样的课文非常多,像《巴东三峡》、《周庄水韵》、《满井游记》、《小石潭记》等,仔细研究,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增添文采大有裨益。

二、学会想象,学习教材语言中的典雅情趣

“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这两句话,前者是法国诗人儒贝尔所言,后者是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说过的话。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些。心理学研究也已经证明,想象有助于为经验提供意义,为知识提供理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把这一点用于学生写作,学生的思维就能突破时空桎梏,如《文心雕龙》所言,会达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境域。自然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就相应地会恰到好处、奇妙无穷。这样的语言实例,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有很多,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通过想象使语言出彩的经典范例,教材中非《陌上桑》莫属。文中写罗敷的美,始终不著一字,却无一字不是写罗敷之美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一干人等该干的事情都没干好,最后还相互埋怨,只因为“但坐观罗敷”,只因为罗敷长得太美了。至于罗敷之美到底有多美,是否可以超越“沉鱼落雁”之容、令“闭月羞花”自愧,作者匠心独运,根本没正面述说,只侧面烘托。于是,读者对罗敷的美只好独自想象,无拘无束,情人眼里出“罗敷”――每个读者心中的罗敷都是最美的了。这种以想象来为语言着色的作品,无疑其蕴涵的审美情趣也是典雅的。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与九年级下册各自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编写童话故事或科幻故事”和“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都是很好的想象力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关注写作情节中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丰富的想象为自己的写作语言着色,跌宕生姿的情节都要以美好的语言来装饰的。

三、强于修辞,让语言色彩斑斓

修辞的作用在于对语言的调整、修饰和美化,以使语言达成某种艺术效果。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等传统经典作品,都特别注意这一点,以大量的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把场景描写的壮阔雄伟,使文章气势恢宏、语言铿锵优美。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也非常多见,如《春》中写春天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以拟人手法极细切地把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描摹下来。又如,《济南的冬天》中写老城,“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仍是拟人手法,一连串的拟人化无情为有情,形象地烘托出济南老城温暖舒适的环境。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作品,还会大量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手法来达成某种效果、丰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蕴。如《故乡》中写闰土的手,“他……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以昔日印象中的红活、圆实对比今日见到的粗、笨、开裂,像“松树皮”一样,使得句子的意蕴大为加深,引人深思,增强了表现力和穿透力。以整句与散句的巧妙运用来达成某种效果,也是很多作家所追求的。如前述引用《春》中写春天到来的句子,散句为主,整句穿插,读之即会感受到自由散板的旋律中透出的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和谐而畅达。而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效果之一。

总而言之,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语言是否精彩是参考因素之一。帮助学生使写作语言出彩,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研究教材语言,感受其使用特点。一是从描写入手,学习教材语言的鲜活美感;二是学会想象,学习教材语言的典雅情趣;三是强于修辞,学习教材语言的斑斓色彩。通过老师悉心研究教材的语言,多多指导,学生作文肯定会妙笔生花。

当然,使学生写作语言出彩的方法远不止于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对其掌握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多多研究教材语言,多读多想,仔细推敲,认真感受其语言使用的特点,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能力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有三难,其中作文是学生比较头疼的老大难——很多学生为写不好作文而苦恼。于是被动写作,将写作当成任务;写作文不是内心想法和情感的倾泻,而是“挤牙膏”或是凑字数。如此的作文,老师批阅时也苦不堪言,在慨叹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同时也感到作文教学的不易。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爱上作文;如何让学生能写会写,写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情感真挚的作文呢?

一、关注观察生活,提升积累体验的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是我们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大舞台,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活水。我们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要与生活无缝衔接,学生只有把自己生活的感受体验提炼表达出来,才能写得真实可感,写得富有个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留意不同人的语言特点,注意不同职业人的身份特点,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初中作文重点还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的写作,其中人物的外貌、语言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亲人,写写同学朋友,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进行合理再现。如此,他们就有素材可用,有内容可写,有情可表。当然,我们学生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军训生活,自己在封闭式管理中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对自理能力的思考,能够与小学生活的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对比,进而感受到父亲对自己无私关爱和付出的伟大。当然,观察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习惯,而将观察到的人事物合理地写到作文中更是一种能力,这之间的吸纳和倾吐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合理的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养成对比和反复观察提炼的习惯,在比较分析中获得发现。如此,他们在写作中就会有内容可写,从而将事件写真实,人物刻画精准,抒发出真情与实感。

二、加强阅读吸纳,提高写作基本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比较经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作品。如七年级“多彩四季”专题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的典范之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写景,可以从《春》中吸纳从不同角度写景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使得语言富有文采。在《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中,我们重点让学生学习老舍多种艺术的笔法的运用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如“……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宜人宜居的舒适和暖和特点。“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对比写景,色彩鲜明;“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等等景物之间映衬写法,还有俯瞰仰视结合、动静结合写景手法。我们学生在学习中就获得一些写景的手法,从而能够在多种描法综合运用中写出事物的“灵性”,写出了真情。

三、重视阅读积累,丰富素材和写作技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教材、读本和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在写法上往往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而其中的优美的片段,典型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我们要让学生有勤记笔记,勤于思考,会运用的习惯。只有学生大量阅读,拓宽视野,积累的素材和写作技法多了,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写作文时精彩语言就会自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人物形象就会形象丰富起来,内容结构也能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况且,我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我们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然更够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有所获得。如此,我们如能写出自然就使得作文富有新意和个性化,更具有价值。

四、学会修改提升,提高升格作文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方面,我们老师在作文批改中要注意挑出学生们作文中的通病,在讲评中集中纠正。如一些同学写记叙文,非要先来一段可有可无的抒情内容,想通过精美的抒情语言给作文贴金;会在记叙文中出现大段的议论,让作文的立意清晰呈现。其实,这样的作文往往会文体不清。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文体意识、布局意识、文采意识和创新作文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学生作文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有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如我们在作文交上来之前,给学生足够的时候,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反复的通读几遍,思考作文主题是否符合要求,文体结构上有没有大的问题;再一句一句的认真读,找找可能有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看有没有用的不好的词语和不通顺的句子;自己修改作文,可以给自己的作文进行一些简评。我们老师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获得启发,得到提高。当然,我们要鼓励学生写作,对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让他们不仅不能写作作文而自暴自弃和形成厌恶写作的心理。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他们写好作文的一些技巧和注意点,引领他们在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中获得写作素材,形成属于自己个性作文的方法。如此,学生们就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媛美.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发现生活的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5(01)

【2】刘红玉.探究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4(01)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8篇

一、指点技巧,奠定发展基础

层级体系研究课题组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有一些写作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但是由于小学一般只要求学生写清楚一件事,而对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等写作方面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所以在初一年级要系统地进行以常识熏陶与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这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请看初一年级写景指导课的教学简案。

片叶瓣花总关情

――七年级景物描写指导课

【教学设想】能生动、具体而有层次地对景物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对景物进行生动、具体而有层次的描写。

(二)温故知新

1.小组合作。回顾总结第四单元所学的《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四篇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分条目列出,准备全班交流。

2.班级交流:请以“从《?菖?菖》中的……句(段),我知道景物描写可以借助……的方法”的句式表达。

(三)总结方法

(1)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春》抓住春的新、美、力的特点,《三峡》抓住了三峡山高而险、水疾而清的特征,《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夏》则抓住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征,进行悉心描摹等。

(2)明确写景的画面要素。如《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早人勤;《济南的冬天》中的山、雪、水、树等。

(3)注意写景的顺序和角度。如《春》中写春花时按照树上、花下、地上的顺序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缤纷;《济南的冬天》里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出了济南冬天雪的柔情;《三峡》中则基本按照四季顺序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4)掌握写景的主要手法。如《春》中写春风时动用了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的特点;《三峡》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的险峻。

(5)注意写景语言的锤炼。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生动。

(四)小试牛刀

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画面,按照要求进行训练:

(1)明确画面要素:露珠 和叶子。

(2)抓住景物特征:晶莹的露珠;碧绿的叶子。

(3)注意写景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4)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感觉器官结合、正侧面结合等。

(5)锤炼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写景。

以上就是以写景散文的习作指导为例,说明如果在初一年级坚持有序进行技巧传授和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夯实知识基础。当然初一年级的基础性训练不只是对写景散文进行基础性训练,还应该结合文本系统地对写人、叙事、结构谋篇、语言锤炼等方面进行写作技巧的传授。

(一)写人要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观察和揣摩,要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刻画,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训练时可结合《安恩与奶牛》《童年的朋友》《一面》等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初一学生有章可循。

(二)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能叙述得详略得当、曲折生动。做此项训练时可结合《社戏》《三颗枸杞豆》《柳叶儿》等文章。

(三)谋篇布局上能做到结构匀称、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形式别致,力争做到凤头、猪肚和豹尾。初一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我们家的男子汉》都可做典范。

(四)锤炼语言,使文章语句通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采飞扬。无论是《往事依依》《春》《济南的冬天》《夏》还是《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甚至《松鼠》《松鼠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都可以给学生做很好的语言示范。

这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均可在初一阅读和写作训练中一一落实到位,这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观察,促进深入体验

从初二年级开始,学生正式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为自我意识强而不稳,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做一个适应着、服从者、模仿者以及执行者,而是开始力求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这一时期,他们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这一时期,他们观察能力迅速提高,注意力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等种种情感巧妙而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作文层级课题组将初二年级的训练重点定位为体验性训练。我们希望能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有序引领细心观察,认真体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就以一则作文简案为例,展示同为写景,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训练重点不同的特点。

花有清香月有阴

――八年级写景散文指导课

【教学设想】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

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二)厘清概念

散文是一种依靠个人感觉和经验来展现时间和空间,并对夹杂其间的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识、判断、思考和言述的文体。散文首先不关心别人怎么看,而是首先尊重个人的情感和价值。新时期散文界有人指出散文的特征:

(1)自我性。散文一向注重表现作者自我。现代散文最大特征之一是“作者处处不忘我”,“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2)片段性。散文,不管是叙事,还是写人,或者抒情,往往都具有片断性。

(3)意境性。意境源于诗、画,而在散文园地结下了丰硕成果,被认为是散文不可缺少的美学特征。

(4)灵活性。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文体。

(三)明确重点

清朝刘熙载说: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现代作家巴金表示:我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两位大家都强调了散文里都应该有个独特的“我”,都突出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的重要性。本次训练的重点就是写景散文中要有丰富的体验,真诚的自我。

(四)他山之石

以所学写景散文为蓝本,揣摩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致入微的观察,寻找景物描写中有意味的细节,全身心进行体验,自然生发出真挚情感的。如:

朱自清在对春草、春花、春雨工笔描摹中自然而然地抒发了对春天的独特体验――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是美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她是充满力量的。

老舍先生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对济南的山山水水进行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济南温暖的感情。

茅盾先生开篇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然后用饱蘸这种感情的文字对白杨树进行雕琢,让像极了抗日军民的白杨树活力四射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最后直抒胸臆: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郭沫若先生则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朵、果实等种种“最可爱”,读完之后不由得像郭沫若先生一样心生向往之情,“禁不住唾津潜溢”了。

(五)牛刀小试

仔细观察画面,用优美而流畅的文字对画面进行描写,在描写中注入自己独特的情思。

虽然同为写景,但在初一阶段,我们的训练重点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合适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细腻描写;而初二阶段则是要求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做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实,不仅写景文章中要求学生能有独特的体验,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同样需要,甚至在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也需要注入自己仔细的观察、独特的体验。以教材为例:朱自清正是因为体味到父亲深沉的爱,才能用饱蘸情感的笔触写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邹韬奋先生多年以后依旧记得母亲的点滴是因为体验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吴敬梓因为充分体验到了儒林中的种种可笑和丑陋才会写成脍炙人口的儒林中的外史;莫怀戚因为体验到了爱与责任才会有春天田野上的散步;而叶圣陶先生也是体验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才非常有把握的向大家介绍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周国平先生观察列车上不同人的不同举止,体味到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和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三、融入理性,形成独特感悟

初三学生智力水平发展较快,他们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此时的他们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对事物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

标新立异,大多数同学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

遵循他们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初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为感悟。我们不仅希望他们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从字顺、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还希望他们能在记叙文中借助哲理性的升华提高文章的品位,在议论文中借助精当的分析与推理,为学生升入高中的写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努力做到刘心武那样,在错过中恍悟“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明白“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所得,我们要品味它”;就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在经历成功和失败之后,悟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就像培根在美貌和美德之间一番徘徊后感悟到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请看下面一则写景作文教学简案: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九年级写景散文中要有独特的感悟

【教学设想】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写作对象有与众不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语

一篇散文总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作者的独特感悟。谢大光先生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表达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作家宗璞则在观赏了串串紫藤花后明白: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郭沫若先生把一腔爱意交付给白鹭,明知白鹭不会唱歌,却自认为白鹭就是一首歌、一首诗。他们的文字是优美的,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是细腻的,更突出的是他们对所写景物都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在观景、写景中也应该有自己的感悟。

(二)头脑风暴

1、学生仔细观察白鹭图,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借白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2、学生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

(1)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食芦苇下的紫鳞鱼。这不就像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的小人吗?

(2)河边的一双白鹭,看似健壮,却为什么白发苍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惊疑恐惧,安心生活,不让白发滋生在头顶与心灵。

(3)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浅,水中的鱼儿渐渐失去了踪影,可怜的白鹭忍着饥饿静静伫立在水边,凝神闭气,瞪大双眼,焦虑地等待着鱼儿的出现。人人赞羡白鹭它洁白无瑕,形态可掬,悠闲从容,然而哪里知道它内心的痛苦呢?人啊,不能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

(三)高招荟萃

如何才能形成独特的感悟呢?那就必须做到:

1.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某些感受的对立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2.使用你的想象力。(运用想象,抓住一点集中描写,表现新感悟)

3.看到画面之外。(用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完美表达

散文是以感悟为灵魂的,感悟到了什么一定要在文章中写清楚。方法是:

1.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根据意象展开由此及彼的生动联想,营造氛围,创造充满哲理的思想境界,写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如《紫藤萝瀑布》《鼎湖山听泉》。

2.绘形传神,寓理于物(事)。借助对具体物(事)的描写,由物及人(由事及理)表达出独特的生活感悟。如《散步》。

以上三则教学简案分别展示了初中三个年级对同一种写作对象的不同训练重点,即:初一为基础性训练,初二为体验性训练,初三为感悟性训练。这三个年级的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有力推动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9篇

大家知道,我们一学期作文写作指导只有八次。这八次作文多侧重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可是方法再好技巧再高,也必须建立在不断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如果单靠课堂上的作文教学是很难提高作文水平的,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实践多感悟呢?就只能让作业来弥补作文的不足了。语文教师与其应付教学检查,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机械作业,不如扎扎实实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做一些实事。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只要练好了作文,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提高。如何让作业为作“嫁衣”?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串词成段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每篇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词汇,积累这些词汇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应用?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创情景,串词成段。每当课文中有一些较丰富的词汇时,我就留一篇小练笔,让学生选取五至七个词语,或写人或记事或写景;可以是记叙类的,也可以是寓言或是童话类的。字数不少于200字。因为串词成段写作范围较广,没有统一的条条框框的限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写作,并且字数要求不高,多数学生写起来较为轻松。我在批改作业时,将写得好的练笔在课前或早读时进行交流分享,让大家互相学习,扬长避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同学串段专门写童话,有的同学专门写人物,有的同学以写景为乐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部分学生已不满足老师所要求的200字了,他们把此练笔当做一篇作文来“创作”了。

二、学会观察,拈取素材

每日两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觉得很平淡,很乏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观察生活方面,我做了积极的引导,为作业的练笔拈取了不少的素材,让学生感悟到了,作文就是写平凡普通的生活。生活的美,生活的伟大就孕育在平凡之中。

每日上下学,为了保证学生安全通行,值周领导和教师总要在校门口指挥交通,让学生顺利通过,平日里学生可能没在意他们有何言行,当我布置学生过往时留意观察,准备写随笔《校门口的守护》时,他们注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自己或别人强行通过马路时的举动,写出的练笔就更细腻更真实了。我们的校长每次在国旗下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引经据典的道理,都深深打动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我及时捕捉这一素材,听后当天的练笔就让学生写《国旗下的讲话》。校园里学生鞠躬问好和随手捡起丢在地上的纸片、食品袋,帮班里同学擦黑板,关心同学的事天天可见,我就布置《弯腰一捡》《鞠躬一问》《耐心一讲》等类似瞬间片段练笔。一些老师和学生很有个性,我让大家观察一周后写了《幽默的xx老师》《我班的大活宝》等练笔。有了校园系列的片段练笔的观察和写作经验后,再向家庭和社会迁移,让学生随时发现生活,关注生活,书写生活。这样的练笔一周最少两次,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素材,作文就再也不愁“无米之炊”了。

三、依托课文,拓宽视野

作业的练笔和课文学习相结合,来拓宽学生的写作领域。学过一些课文后,也可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布置作业。如学完《心声》后,可布置学生完成小练笔:你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过什么烦恼或有什么心事,以《我的心声》为题将其倾吐出来,这样既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一次很好熏染,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学完《出师表》后,学生对文章中诸葛亮的忠贞不二争论不休,我引发他们课下查找资料,顺势布置了一篇小作文《我眼中的诸葛亮》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一分为二地去评判历史人物。学习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后,学生理解了李清照为何心中的愁浓得化不开,我布置了一篇小练笔《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学生用第一人称给亡夫赵明诚写信,表达了李清照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恋,倾诉了对丈夫的思念,道出了内心的孤独和凄苦。学习了《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之后,根据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文中写景的方法及文章主旨的把握,我布置学生写了《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和《我向名家学写景》的练笔。通过这样的练笔既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赏析课文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获益匪浅。

如果语文老师能从初一入手把小练笔当做一项常规作业去布置,去认真对待,那么等学生走向中考考场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许多的写作素材,感悟到了许多的写作技法,作文就会是小菜一碟了,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能力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初中写景作文范文第10篇

一、善选对象,抓住特点,注重形象美

写作文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写作的对象。写景的文章,就是善于选取一些“物”,来充实内容。朱自清的《春》中,选取了太阳、山、水、草、花、风、雨、人等对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大千世界中的山川大地、日月星辰、房屋村庄、街巷路桥……都是可选的对象,写作文就要根据文章需要确定选哪些对象及组合哪些对象。同时,还要抓住对象的特点,朱自清《春》中的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春天之草;而“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或躺或趴,或在秋风下颤抖,抑或是直直定在黄土地上的可怜相。”则是秋天之草;而衰败桔萎,则是冬天之草。

二、多角度、多方式思维,注重意境美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朱自清《春》中写春花的部分,除了正面写花的多、艳,还侧面通过写蜜蜂、蝴蝶来表现花的鲜美和芳香。这样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春景,多角度表现出了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同样,如果我们写冬天的雪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正面的写大雪纷飞,雪压枝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这样的景象,侧面的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怎样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玩耍,这样突出雪给孩子们的乐趣,从而表现出雪景之美。

2.讲究合理顺序。讲究顺序即是我们说的“言之有序”。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可以是一天内的时间,也可以一年四季的时间;空间,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是从上到下,还可以是从外到内等形式,这主要根据写作对象和写作需要确定。朱自清的《春》中写春花的部分,就运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现,先写了树上的桃花、梨花、杏花,再写地上的野花。有了合理的顺序,写作起来思维也就清晰些,读者读起来感觉条理也就分明些。我们还可以想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就采取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来写,这样,写景条理就清楚明了。

3.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我们置身一定的环境,就会听到、看到、嗅到、触到一些对象,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感觉器官全面的调动起来,加以对景物的立体表现,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就把春风写得神韵透彻: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动静结合。通过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是写景作品常用的手法。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既有对景静态的描绘,又有对人们迎春的动态的描绘,这样动静的结合,使文章表现生动有趣,呈现美好的意境。由此我们也想到笔下的《沁园春・雪》中对雪景的动静结合描写,“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静态描写,“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相衬,就把雪景的静穆与飘舞再现了出来。

5.虚实相生。在朱自清《春》描写春花图一段中,既有对花的实景描写,又有对秋天挂果之景的想象虚写,虚实相生,情趣横生。同样,笔下的雪景,既有所望的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又有想象的雪后初晴的红装素裹的展现,这样虚实相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三、巧用修辞,注重语言美

修辞可以使描述更具体形象,大大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朱自清的《春》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辞格,如描绘出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语句优美而清新,读来流畅自然,极具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济南的冬天》中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就象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四、引用诗句,注重内涵美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自然地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来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一篇作品,能合理地引用一些名人诗句,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对象,还能丰富作品的文学内涵,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也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历代的诗词中,有大量写景的名句名作,我们是能够加以运用的。例如,写春雨,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树,就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月,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五、融情于景,注重情感美

写景,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要体现出自己心中的情感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由于感情的倾注,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也呈现了浓郁的情感色调。

当然,朱自清先生的《春》在写景艺术上还有很多值得揣摩和借鉴的地方。如果我们能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内涵美、情感美等几方面多作写景的思考,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上一篇:小学春季运动会作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写景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