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

时间:2023-03-17 18:55:22

初中毕业生感言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1篇

二、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xx中学副校长xx同志公布2010届毕业生名单。

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三年前当你们踏入xx中学校园的时候,就注定会迎来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喜悦,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感伤。是啊,岁月匆匆,时光难留;三年辛苦,三载欢歌。再回首,如烟的往事充满着温馨。是啊,要离开母校了,只有深深的祝福才是最好的表达。下面有请xx中学校长xx同志收下2010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精心设计的锦旗。(接过并面向全体同学放在主席台上)

四、它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多姿的;它不一定是最细腻的,但一定是最传神的。这就是师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三年,我们得到多少金玉良言,无法计算。今天,也让我们把聚积了三年的真情化作我们最真的感言吧!下面由初三毕业生代表于欢发言!(发言结束后,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今天我已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五、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年来,共同品味着酸甜苦辣,不分春秋冬夏;三年来,一起感知着喜怒哀乐,不管风吹雨打。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走过四季,走过崎岖。想起来,甜甜蜜蜜。分别在即,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语。有请毕业班教师代表xx同志做深情的离别寄语。掌声有请!

六、离别时真诚的眼泪,留恋的眼神,超越了任何语言。不想说再见,白云离不开蓝天;不想说再见,师生情永远相连。还未分别,就已开始想念。在校的学弟学妹也要送上真诚的祝愿,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挂念,希望你们把离别的脚步放慢。下面有请在校生代表,初一学年的李新宇同学上台做离别赠言。

七、初中生活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快乐的事,减去难过的事,乘以陶醉的事,除以三年的岁月,结果就是快乐陶醉。十六岁花季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又揭开一个新阶段的序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做语重心长的讲话。

结束语:同学们,伴随着老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记住了这温馨的时刻。它讲述着你我的故事,它燃烧着师生的希望,它跳动着离别的依恋。聚虽匆匆,散却依依,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挥手告别恩师母校,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飞得更高。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伤,多少祈愿装不下浓浓的情感,离别时无需悲伤,只要心中充满理想,我们就会用心做一生的守望。鲜花可以在开,青春不会再来,你有你的现在,你有你的风采,加上你的努力,成就你的未来!同学们,再见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考场争雄,金榜题名。

下面,让我们全体毕业生起立,向培养我们三年的恩师深深的鞠上一躬,并深情的说上一句“老师!再见!”。同时,让我们的掌声有节奏的想起,欢送我们的老师退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用掌声为毕业班的同学们送行!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2篇

二、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学副校长**同志公布2010届毕业生名单。

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三年前当你们踏入**中学校园的时候,就注定会迎来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喜悦,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感伤。是啊,岁月匆匆,时光难留;三年辛苦,三载欢歌。再回首,如烟的往事充满着温馨。是啊,要离开母校了,只有深深的祝福才是最好的表达。下面有请**中学校长**同志收下2010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精心设计的锦旗。(接过并面向全体同学放在主席台上)

四、它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多姿的;它不一定是最细腻的,但一定是最传神的。这就是师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三年,我们得到多少金玉良言,无法计算。今天,也让我们把聚积了三年的真情化作我们最真的感言吧!下面由初三毕业生代表于欢发言!(发言结束后,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今天我已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五、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年来,共同品味着酸甜苦辣,不分春秋冬夏;三年来,一起感知着喜怒哀乐,不管风吹雨打。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走过四季,走过崎岖。想起来,甜甜蜜蜜。分别在即,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语。有请毕业班教师代表**同志做深情的离别寄语。掌声有请!

六、离别时真诚的眼泪,留恋的眼神,超越了任何语言。不想说再见,白云离不开蓝天;不想说再见,师生情永远相连。还未分别,就已开始想念。在校的学弟学妹也要送上真诚的祝愿,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挂念,希望你们把离别的脚步放慢。下面有请在校生代表,初一学年的李新宇同学上台做离别赠言。

七、初中生活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快乐的事,减去难过的事,乘以陶醉的事,除以三年的岁月,结果就是快乐陶醉。十六岁花季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又揭开一个新阶段的序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做语重心长的讲话。

结束语:同学们,伴随着老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记住了这温馨的时刻。它讲述着你我的故事,它燃烧着师生的希望,它跳动着离别的依恋。聚虽匆匆,散却依依,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挥手告别恩师母校,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飞得更高。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伤,多少祈愿装不下浓浓的情感,离别时无需悲伤,只要心中充满理想,我们就会用心做一生的守望。鲜花可以在开,青春不会再来,你有你的现在,你有你的风采,加上你的努力,成就你的未来!同学们,再见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考场争雄,金榜题名。

下面,让我们全体毕业生起立,向培养我们三年的恩师深深的鞠上一躬,并深情的说上一句“老师!再见!”。同时,让我们的掌声有节奏的想起,欢送我们的老师退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用掌声为毕业班的同学们送行!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3篇

二、同窗们的安康生长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关爱,更离不开学校指导的关心。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送Xx中学副校长Xx同志2010届毕业生名单。

三、毕业班的同窗们,三年前当你们踏入Xx中学校园的时分,就必定会迎来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喜悦,又带有一丝分手的感伤。是啊,岁月匆匆,光阴难留;三年辛劳,三载欢歌。再回首,如烟的往事充溢着温馨。是啊,要分开母校了,只要深深的祝愿才是最好的表达。下面有请Xx中学校长Xx同志收下2010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精心设计的锦旗。(接过并面向全体同窗放在主席台上)

四、它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多姿的;它不一定是最细腻的,但一定是最传神的。这就是师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三年,我们得到几金玉良言,无法计算。今天,也让我们把聚积了三年的真情化作我们最真的感言吧!下面由初三毕业生代表于欢发言!(发言完毕后,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今天我已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五、有一种美好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肉体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年来,共同品味着悲欢离合,不分春秋冬夏;三年来,一同感知着喜怒哀乐,不论风吹雨打。教师与你们同舟共济,一路同行,走过四季,走过坎坷。想起来,甜甘美蜜。分别在即,教师也有祝愿的话语。有请毕业班教员代表Xx同志做深情的分手寄语。掌声有请!

六、分手时真诚的眼泪,留恋的眼神,超越了任何言语。不想说再见,白云离不开蓝天;不想说再见,师生情永远相连。还未分别,就已开端想念。在校的学弟学妹也要送上真诚的祝福,同样的心情,同样的牵挂,希望你们把分手的脚步放慢。下面有请在校生代表,初一学年的李新宇同窗上台做分手赠言。

七、初中生活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快乐的事,减去难过的事,乘以沉醉的事,除以三年的岁月,结果就是快乐沉醉。十六岁花季的心路进程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又揭开一个新阶段的序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做苦口婆心的讲话。

完毕语:同窗们,随同着老校长激情弥漫的讲话,让我们记住了这温馨的时辰。它讲述着你我的故事,它熄灭着师生的希望,它跳动着分手的眷恋。聚虽匆匆,散却依依,让我们收藏起分手的愁绪,挥挥手辞别恩师母校,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飞得更高。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伤,几祈愿装不下浓浓的情感,分手时无需悲伤,只需心中充溢理想,我们就会用心做终身的守望。鲜花能够在开,青春不会再来,你有你的如今,你有你的风采,加上你的努力,成就你的将来!同窗们,再见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考场争雄,金榜题名。

下面,让我们全体毕业生起立,向培育我们三年的恩师深深的鞠上一躬,并深情的说上一句“教师!再见!”。同时,让我们的掌声有节拍的想起,欢迎我们的教师退场。初一,初二的同窗们用掌声为毕业班的同窗们送行!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4篇

二、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xx中学副校长xx同志公布2010届毕业生名单。

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三年前当你们踏入xx中学校园的时候,就注定会迎来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喜悦,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感伤。是啊,岁月匆匆,时光难留;三年辛苦,三载欢歌。再回首,如烟的往事充满着温馨。是啊,要离开母校了,只有深深的祝福才是最好的表达。下面有请xx中学校长xx同志收下2010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精心设计的锦旗。(接过并面向全体同学放在主席台上)

四、它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多姿的;它不一定是最细腻的,但一定是最传神的。这就是师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三年,我们得到多少金玉良言,无法计算。今天,也让我们把聚积了三年的真情化作我们最真的感言吧!下面由初三毕业生代表于欢发言!(发言结束后,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今天我已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五、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年来,共同品味着酸甜苦辣,不分春秋冬夏;三年来,一起感知着喜怒哀乐,不管风吹雨打。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走过四季,走过崎岖。想起来,甜甜蜜蜜。分别在即,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语。有请毕业班教师代表xx同志做深情的离别寄语。掌声有请!

六、离别时真诚的眼泪,留恋的眼神,超越了任何语言。不想说再见,白云离不开蓝天;不想说再见,师生情永远相连。还未分别,就已开始想念。在校的学弟学妹也要送上真诚的祝愿,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挂念,希望你们把离别的脚步放慢。下面有请在校生代表,初一学年的李新宇同学上台做离别赠言。

七、初中生活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快乐的事,减去难过的事,乘以陶醉的事,除以三年的岁月,结果就是快乐陶醉。十六岁花季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又揭开一个新阶段的序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做语重心长的讲话。

结束语:同学们,伴随着老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记住了这温馨的时刻。它讲述着你我的故事,它燃烧着师生的希望,它跳动着离别的依恋。聚虽匆匆,散却依依,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挥手告别恩师母校,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飞得更高。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伤,多少祈愿装不下浓浓的情感,离别时无需悲伤,只要心中充满理想,我们就会用心做一生的守望。鲜花可以在开,青春不会再来,你有你的现在,你有你的风采,加上你的努力,成就你的未来!同学们,再见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考场争雄,金榜题名。

下面,让我们全体毕业生起立,向培养我们三年的恩师深深的鞠上一躬,并深情的说上一句“老师!再见!”。同时,让我们的掌声有节奏的想起,欢送我们的老师退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用掌声为毕业班的同学们送行!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5篇

二、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xx中学副校长xx同志公布2011届毕业生名单。

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三年前当你们踏入xx中学校园的时候,就注定会迎来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喜悦,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感伤。是啊,岁月匆匆,时光难留;三年辛苦,三载欢歌。再回首,如烟的往事充满着温馨。是啊,要离开母校了,只有深深的祝福才是最好的表达。下面有请xx中学校长xx同志收下2011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精心设计的锦旗。(接过并面向全体同学放在主席台上)

四、它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多姿的;它不一定是最细腻的,但一定是最传神的。这就是师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三年,我们得到多少金玉良言,无法计算。今天,也让我们把聚积了三年的真情化作我们最真的感言吧!下面由初三毕业生代表于欢发言!(发言结束后,全体毕业生庄严承诺:今天我已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五、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年来,共同品味着酸甜苦辣,不分春秋冬夏;三年来,一起感知着喜怒哀乐,不管风吹雨打。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走过四季,走过崎岖。想起来,甜甜蜜蜜。分别在即,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语。有请毕业班教师代表xx同志做深情的离别寄语。掌声有请!

六、离别时真诚的眼泪,留恋的眼神,超越了任何语言。不想说再见,白云离不开蓝天;不想说再见,师生情永远相连。还未分别,就已开始想念。在校的学弟学妹也要送上真诚的祝愿,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挂念,希望你们把离别的脚步放慢。下面有请在校生代表,初一学年的李新宇同学上台做离别赠言。

七、初中生活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快乐的事,减去难过的事,乘以陶醉的事,除以三年的岁月,结果就是快乐陶醉。十六岁花季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同时又揭开一个新阶段的序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做语重心长的讲话。

结束语:同学们,伴随着老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记住了这温馨的时刻。它讲述着你我的故事,它燃烧着师生的希望,它跳动着离别的依恋。聚虽匆匆,散却依依,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挥手告别恩师母校,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飞得更高。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感伤,多少祈愿装不下浓浓的情感,离别时无需悲伤,只要心中充满理想,我们就会用心做一生的守望。鲜花可以在开,青春不会再来,你有你的现在,你有你的风采,加上你的努力,成就你的未来!同学们,再见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考场争雄,金榜题名。

下面,让我们全体毕业生起立,向培养我们三年的恩师深深的鞠上一躬,并深情的说上一句“老师!再见!”。同时,让我们的掌声有节奏的想起,欢送我们的老师退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用掌声为毕业班的同学们送行!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6篇

——献给教育决策者

感言: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始终存在着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理论状态与实践状态的巨大差别,任何简单和片面都是应该防止和克服的。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人们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均衡与公平。然而,什么是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却是应该而且必须弄清楚的。

举例言之,据说,我们扬州市今年有5.2398万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对他们而言,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就是他们人人都有参加中考的“机会”,都有选择优质高中的“权利”。假设甲同学中考成绩是680分,乙同学中考成绩仅有480分,如果甲同学与乙同学都进入同一所优质高中就读,那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可见,所谓的教育均衡与公平,重要的一点,是指受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权利”的均衡与公平,绝对不是不同学力基础、能力水平和态度倾向的人都去接受同等要求的教育。

事实上,绝对的教育均衡与公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难使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与公平。比如,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二是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师资质态、管理模式等存在较大差异,难使教育在同一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与公平。即使在极度推崇所谓民主、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既有哈佛、剑桥这样的享誉全球的优质学校,也有难于维系、濒临倒闭的学校。三是受教育者之间的基础、态度、潜质等存在差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苛求所谓的均衡与公平。例如,初中升高中,有的同学就读普通高中可能是正确的选择,有的同学选择职业高中可能最为适合;有的同学读重点高中较好,有的同学读一般高中为宜。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7篇

光阴似箭,春去秋来,弹指间,我们初中毕业已整整32年了,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如今已是白发悄然入鬓角。回溯过去,同窗三载,情同手足,一幕一幕,就像昨天一样清晰。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是父辈们用中钢斧、弯把据、鸭脚子、爪杆、“木棒锤”把我们养大的森工子弟,我们是金川县红卫林业局子弟中学首届初中毕业生,是骄傲的“黄埔第一期”。

我们不曾忘记,大渡河边、丹甘山下、红旗桥头、可尔因河口、原505场部,那是我们熟悉的校园和朝夕相处三年的地方;我们还记得,学校门前那道很窄很晃的索桥,那是我们到河对岸克什米的捷径;河口到场部(学校)那段一千多米的公路,那是班长朱大刚和杨文华带领我们每天早上跑步和后来男生上学的必经之路;学校门前的大渡河边那延绵河岸,那是班主任胡建光、刘如新老师带领我们端砂建校、拾柴取暖的地方;因果乐和业隆,那是我们学农支农的藏族村寨;可尔因水电站和克什米机修所,那是杜兴汉老师带领我们学工和物理实验的场所……

原以为生活的沉淀,时光的流逝,使年近五十的我们激情不在。然而,在32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又重新聚在一起,我们仍会热泪盈眶。多少往事,多少欢笑、多少故事,甚至索桥上男同学使劲摇晃,女同学的尖叫声都记忆犹新,这些往事在沉淀了32年之后( )依然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成为我们今日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往事,深深地印记在我们彼此的心扉,回味一下那温馨的岁月,回味一下那纯真年代的心境,平静了的心感觉瞬间灿烂了,失落的心情顿时激动了。

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两个班的87个同学在七七年七月七日初中毕业前命运就强令我们必须做好下乡或升高中的所谓“一个红心,两种准备”,毕业后,无论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或是留校继续升高中,我们服从时代的召唤,跟随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要求。上山下乡是我们其中55位同学的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那绝对是一段永远不可复制、让所有经历者永不忘怀的经历。在不算长的知青生涯里,我们被高原的狂风吹硬了筋骨,被南国的烈日晒黑了臂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超强度的体力劳动磨练了我们意志。幸运留校继续升入高中的32位同学,他们虽然没有“知青”这段经历,但是他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逐渐认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白卷先生已不再是英雄,反潮流小闯将“不学abc照样接好革命班”已成过去的环境里,不再担心努力学习就会被扣“白钻”帽子的压力下,怀着求知的欲望,揣着上大学的梦,憋着一股劲,专心用功,寒窗苦读,向着那绿洲、那灯塔,一路奋进。

七七年的秋季,那是一个难忘的充满春意的秋季,是我们人生路途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国家大中专考试制度的恢复、知青回城政策的开始实施和接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这使我们这群从“废墟”里走出来的无论是上高中或是下乡当“知青”的同学都有了新的希望,如同在茫茫戈壁沙漠中见到了一片绿洲,在漆黑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看到了引航灯塔。那时,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积聚着一股能量,在不同的环境里,燃烧着激情,为着各自不同的理想而努力,从此开始书写我们自己人生的历史。

32年,沧海变桑田,我们经历了祖国32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经历了时代和生活的巨大变迁。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大地如何变迁,不管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着如何不同的选择,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着怎样不同的际遇,然而,这32中最让我们感觉踏实的、难以割舍的还是那天底下最纯洁、最珍贵、最不具功利性的一种真情,那就是师生情、同窗谊。

32年时间,对于我们整个人生来说,并不短暂。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官场风云、商海沉浮、甜酸苦辣、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甚至特大自然灾害……,32年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体味了人生百味。当我们回想往事时,深切地感受到师生、同学这份淳朴感情的弥足珍贵,它象陈年老酒,越久越醇,越久越香。无论是在如意的欢笑中,或在失意的痛苦里,我们都珍藏这份纯洁的师生情和同窗谊。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旌城,听听熟悉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说说别后的情思,述述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谈谈各自不同的创业史。相信此次聚会除了心中的欣喜和激动,一定还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这32年的时间里,我们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许没有出现什么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我们有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们没有蹉跎岁月,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工作,在生活中坦坦荡荡地做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栋梁。32年来,有的同学已颇有建树,固然可喜可贺;有的同学还在苦苦探索,甚至还在为生计操劳奔波,他们依然值得敬重!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以真情续友谊!

今天我也借此同学毕业32周年盛会之际,让我们深切缅怀杨家林、穆小平、江百万、袁德群、郭泽清、刘晓丽6位同学,我们为他们不幸英年早逝而叹息,让我们祝他们在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8篇

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学校不分系,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所有课程。并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是师范生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师教育基本的培养目标。琴房全天候的开放,艺术兴趣小组自由组合,主题班会定期进行,课外联谊活动多向开发;学习节、艺术节、寝室文化节,轮番上演,普通话比赛、微型课比赛、“三笔字”比赛,全员逐鹿,演讲、辩论、手工等,精彩不断———通过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及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完善了道德与情感品质,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

中师教育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套量化的、复杂的、严苛的综合评价体系,学习成绩不再是他们优劣的唯一标准。通过多样化的量化计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尽管某些计分有一定的形式化之嫌或科学化不强之虞,但其促进与鞭策作用是毫无疑问的。而且通过各种各样重在鼓励的奖励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如湖南一师的考核条例中,当班干部、做好事、校外辅导、参加各类比赛等都可以转化为德育加分,转化为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力;相反,也有许多的减分细则。这种具体详细的计分方式在每周都有一次汇总,是一种重在过程的激励,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2.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全面、扎实

湖南一师学生教学基本功的全面而扎实是学校的传统优势,用人单位对一师毕业生普遍反映“上手快”“、很好用”、“教学能力强”,这是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结果,也是当时中师教育效果的基本反映。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三笔字、弹唱、简笔画等,在湖南一师成为每日必修的课程,一入学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基本训练。由于有高年级师兄姐的无形带动,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以及通过墙报、展览、宣传、竞赛等形式的推动,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此外,各种教学设计大赛、微型课比赛、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在班级和学校不同层面交错进行,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度化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教学意识的形成与教学技能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走向教学岗位胜任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种从进校开始就强化职业意识、注重专业化基础训练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3.重视与小学的沟通与联系,架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湖南一师非常重视与小学的沟通和联系,其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聘请当地有名的小学教育专家、教师来学校讲授有关教学法课程或其他课程,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阻隔,增进对小学教育实际的认识;二是安排师范生去小学任校外辅导员,以此熟悉小学教育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是通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来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中师教育阶段一般有多次教育见习和两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几乎是头等大事,都有具体的计划与要求,各任课教师都要下小学从头至尾跟班指导、听课。下小学前,学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下小学后,整天听课、研讨、辅导。整个实习过程极为认真、刻苦,并且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真是胜读十年书。

一般说来,中师学校都有一所或以上的附属小学,这是它们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是促进它们之间联系的基本纽带,同时还赖此开展教学研究与实验。正是中师教育重视与小学的沟通合作,把中师生更多地推向小学教育的第一场景,感受小学教育的文化氛围,体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从而极大地促进中师生的发展成长。

4.有严明的制度和纪律

中师生从初中毕业走入师范,身心发展还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中师教育都非常注重严格的制度管理,以确保培养质量。每个班级都配有专门的班主任,有固定的学习教室、明确的卫生与劳动任务,早晚都必须按时参加锻炼、自习,并安排专门人员定时进行学习或卫生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每周有学习、卫生单项排名,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召唤进步,每个月进行班级表现总分排名,先进班集体则由平时的综合表现产生。对学生个人的考勤记录也是非常详细、具体,奖罚分明,直接影响期末的综合考评等级和评优、评先。

严明的制度纪律是中师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促使师范生规范、健全发展的有效保证。据笔者对湖南一师毕业生的调查得知,他们一致认为学校严明的制度、纪律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学习、生活的规律性,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了意志,并能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协作精神。

5.浓郁鲜明的师范校园文化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论”,揭示校园文化对每一个学生主体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师范院校有“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这里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方面而言的,但我认为,更应该把它延展到校园文化的范畴,“师范性”的校园文化是师范院校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向度,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中师学校文化在“师范性”这一点上是表现得浓郁鲜明的。

湖南一师的校园里到处醒目地挂着“请写规范字,请说普通话”的大标语,学生交谈只听见讲普通话。新生一进校就忙于练普通话和书法,教室里书声琅琅,翰墨飘香。艺术楼琴声悠扬,舞蹈排练室总是人满为患,各班的墙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宣传栏是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形势和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教室及走廊里挂满了教育格言、警句以及教育家的肖像。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有15分钟的练歌时间,晚自习开始有20分钟的读报时间。每学年中期都举办各种师范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才艺之星比拼……总之,营造了浓厚的“师范性”文化氛围。成长于斯,潜移默化,陶冶身心,师范生莫不受益于此。这是中师教育传统不可忽视的文化特征。

二、中师教育传统的价值分析

中师教育虽已不能满足时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但其教育传统的内在价值却是无法否定的。甚而言之,正是这种内在价值致使中师学生在目前的师范教育转型期凸显出自身的某些优势。不难分析,中师教育传统展现了如下价值优势:

1.培育了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

热爱教育就是热爱教师这个专业,热爱学生,就是对教育的一种执着与奉献精神。正如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老师感言:“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孩子们说他们都喜欢我这个老刘,实际上是因为我对他们付出了爱,我不见得对每一个孩子都面对面地对他怎么样,但是因为我付出了自己的爱,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当你没有图回报,但是他却回报你的时候,你被他们所爱时,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顾明远先生多次指出:“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2]中师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师范性”特征,这种浓郁的“师范”文化使学生身心受到浸染与感化,坚定了从事教育的信念。而且从学生跨入师范的门槛起就有了明显的职业定向,加之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大,专业思想更容易得到养成。据我们调查可知,湖南一师毕业生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受到社会的极高评价,这是中师教育培养体系的自然结果。

2.培养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不少大学本科的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欠缺,上不好课,带不好班。他们非常怀念以前的中师毕业生,师德好,技能好,有上进心,还非常稳定。更有甚者指出“,高师毕业生普遍‘不好用’”“,中师毕业生多是‘教学能手’”。[3]中师教育由于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及浓厚的师范文化环境的熏染,所以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小学各种教学情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人形容“中师生普通话、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扎实固硬,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课堂上的简笔画活灵活现,对小学教育的组织与开展举重若轻,很受学生的欢迎”。[4]

3.形成了全面的综合素质

中师教育实施的是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分专业,注重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艺术教育,强化教师教育。并且在中师教育的培养过程中,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教育方面是较为成功的。所以,学生形成了全面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学者指出:“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4]综合素质对小学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对我省部分小学校长的调查访谈中,他们一致认为湖南一师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很全面,表现力强,能独当一面等。这跟我校长期以来的办学传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分不开的,也是中师教育不能忽视的价值所在。

三、如何看待中师教育传统

———关于教师教育现状的反思中师教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高学历、开放性、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时代早已到来,这顺应了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特征。在此,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如何看待中师教育的传统价值呢?中师教育与高师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机理呢?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存在哪些弊病呢?这是一个已经发觉但并未被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但它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本上取消了师范学校,教师学院取代了师范学校,转型后教师学历得到提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它也留下诸多遗憾,使得教师教育机构最初建立的优势与特性渐渐消失。”[5]“优势与特性渐渐消失”主要是指教师教育机构身份与特征的消失,即师范性训练水平的下降。我国目前也处于这种转型时期,师范性特征的下降也是如今师范院校中不容怀疑的事实。如何汲取中师教育传统中重视“师范性”的特点,增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在“学术性”与“师范性”中求得平衡,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第二,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以后,综合性大学可以参与进来培养教师,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综合性大学拥有较好的学科优势与学术条件,能对教师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真正感兴趣的、参与进来的综合性大学并不多。但另一种趋势却愈加明显:升格后的师范院校越来越走向综合化,师范专业教育的领地日益狭窄,师范专业变成边缘性专业。而且各地师专、师院纷纷升格为综合性学院和大学,师范教育的资源流失严重。因为他们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挤占师范教育资源,削弱了师范专业。这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由中师向专科、本科转型中,基本上是割裂中师历史、另起高师炉灶的方法,中师教育传统无从延续,原来的优势无法保持。学者指出“:小学教师教育在转型的进程里没有扎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完全被原来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所同化。”[2]被同化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原有的师范性特点,人才培养质量自然不理想。怪不得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师教育改革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9]这确实值得我们注意。

第四,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师教育拥有优良的教育传统、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内容体系、方法手段和管理制度。升格为学院或大学之后,在高校重视理论、强调科研的“重压”冲击下,这一教学传统已难以为继。中师学校的教师均毕业于师范院校,懂得如何促进学生的师范性素养的提升,以培养教师为核心目标。而现在师范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综合性大学,他们将大学的价值观带入教师教育机构,不认为他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教师,而是鼓励学生主修他们的学科专业,不再以培养教师为核心目标。也就是体现了较强的学术性和研究取向,师范性大为削弱。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术型、人才、技工、发展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technical personel and the importance technical personnel, giv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and puts forward the individual views for improving this situation.

Key words: technology-based; talents; skilled worker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技术型的人才欠缺

当今,技术型的人才欠缺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我们开始市场经济的的特殊时期,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尊重,技术工人的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人们对这个行业也就开始慢慢的疏远了。

根据我们国家2000年以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技工学校曾一度火爆。高中毕业生在参加只有百分之几录取率的高考落榜后,首选的就是技校,其次才是中专。后来改为招收初中毕业生,但还是有很多的优秀学生选择报考技校。

现在不同了,各种各样的技校和职业技能学校的生源,主要都是来自那些成绩较差、分数录取别的院校不够的学生,特别是很多私立学校,他们大张旗鼓的到各地招生,对分数根本没有要求,他们只要报名交费就录取。如此以来,生源被大打折扣的技校,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当然一些少数的学校还是办的比较好的。但就是这样,很多技术学校仍然出现了因生源不足而被迫关停并转的局面。为什么,人们的认识不够,社会的重视不够。

在职技术工人,赶上效益好的企业还能爱岗敬业。而在一些仅能维持生存的企业,住房、医疗等福利优势逐渐丧失,工人在职技术培训被取消,收入几年不见增加,技师几年不评聘,还会因企业经营不景气而下岗失业等,使众多在职技术工人感到钻研技术无前途可奔,一些技术工人想尽办法想跳出本岗位、本企业。由此,社会上几乎没有家长愿意送子女到企业当工人,这直接导致了技工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局面。

二、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技术工人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来自九泉卫星发射基地的消息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火箭发射曾出现几次失败,原来是发动机的焊接点承受不了上天后的高压,而最终解决这个关键是一名技师。基地专家学者们感言:“科学家设计得再好,工人的制造跟不上,设计则只能是个梦!”。

我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所以由此就联想到了建筑行业的当前的发展形势,建筑行业的技术工人同参与火箭制造的技师一样的重要。试想一想就知道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设计阶段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工程设计图纸完成以后,需要我们的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去建造,这就需要大量的钢筋、模板等各个方面的技术工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再好的设计也只是个图纸上的样子,也成不了现实中的矗立在大地上的宏伟的建筑物。所以,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更是不言而语了。

今年,所有的建筑行业的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的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现场的钢筋、模板、抹灰等技术人员找不到人,怎么会这样,以往都是劳务市场的人在定点等着,有的甚至等上一天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活干,而且费用也不是很高。现在可是反过来了,技术工人抢着要,花高价也不好找。原因在于现场施工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都含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有技术方面的人员带领才能顺利进行,没有技工带领,根本干不好,而且现场的管理人员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就这样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方面不出问题,比如:建筑行业每年都会出一些安全质量方面的事故,就是因为现场的工人没有很好的技术,因为一些技术方面的活没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就是花费的时间长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必须有技术人员来操作才放心。正因为如此,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才更加重要了。

三、技工人才谁承认?

现实当中,人们往往把具有高学历、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取得科研成果的人称为专家,看作人才,称他们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的中流砥柱。虽然在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中,渗透着大量技术工人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了技术工人娴熟的技能,但在现有的人才概念中,技术工人常常被排斥在人才的概念之外。或者提起来重要,排起队来次要,关键岗位需要,而盘点功名时则往往把他们忽略或者淡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真正树立起“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却不容易。庆幸的是近两年,经过舆论的大声呼吁,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的呼声四起,社会对技工的认识逐步提高,全国大部分重点技校的生源也开始出现反弹,一些中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始着手开办高级工班、技师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者也开始改善高技能工人的待遇,这是技工人才的一大福音。

补充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 3.5%。技术工人的技术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有关部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量很大。但在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中,46岁以上的占总数的40%多。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更加后继乏人。在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技术工人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人才难觅。广州市企业调查队对8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的专项调查表明,广州市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量与现有的高级工数量反差较大。在调查的80家企业中,拥有高级工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仅占 19.2%,显示高素质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偏低,技术工人技术等级仍以初级工、中级工为主。调查还表明,技术工人中高中(含高中)以下学历的比重为72.3%,而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或接受过专业教育 (中专、职高、技校以上学历)的技术工人只有27.7%,技术工人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低于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程度。劳动社会保障部就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技工素质不高、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越来越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正积极采取措施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营造扶植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软环境。

这些现象证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工人短缺情况严重,一些老工业基地和企业甚至出现了“技工荒”。而且,企业现有的技术工人群体素质整体偏低,许多行业对高素质的技工人才求贤若渴,补充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五、技工学校生存困难

初中毕业生感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读书 简约 博学 教师 学生

如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书目繁多的年代,复制粘贴的年代,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简 约

书多,好在有分类;有了分类,就有了我的简约。

一、读自己兴趣所致的书是一种简约

我们必须找到读书的切入点,应该先挑我们喜欢的书来读。我喜欢书法,就挑书法书籍来读。我临摹各种书法字帖,习《兰亭》,读《王羲之传》;习启功的字,就找来与启功相关的书;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书法史成了我的必读书,其实一部完整的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古代史;继续学习,对笔墨纸砚的了解,章法的学习都成为了我生活的需要。这种读书过程没有人指导,纯属一种需要,一种在学习的过程中,追求快乐的需要。激扬文字,博大精深,情趣盎然。我的读书在一种需要中前行着,所以,我要说读书要读适合自己的书。读自己兴趣所致的书是一种简约。

二、读自己职业需要的书是一种简约

当然,我的职业是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读书也成为了我的需要。读书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同时让我更加热爱我的职业,有个更深刻的教育观,拥有了更专业的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把它当做一种乐趣,一种追求,读书、教书都将成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笔工大师李兆志的经历更让我坚信这一点。李兆志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他在与国学大师启功的不期相遇时,已过不惑之年,34岁。在启功的鼓励下重新学习,读书写作终于写出了《中国毛笔》,这是什么力量,理想与追求呀。所以,读书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愿望。李兆志如此,启功亦如此。与此同时,我更加坚信读书,为理想而读,读书而后快乐!

三、读史使人明智,为明智而读书,是一种简约

读史使人明智,读哲使人睿智。

一部书法史,记录了书法的成长足迹;一部教育史,记录教育的艰辛;一部人类历史,记录着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相同与相通之处。所以,我们读史为了越读越明白。

思考是读书的伴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思不学的人是老顽固,只学不思的人是书呆子。当你有了新鲜血液时,你就得思考,得辩证的对待。因为任何一种真理的运用都必须得在具体的环境中加以改进。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造。我们读史为了更加明白教育,更加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完善现代教育观,继承与发扬。

博 学

简约使生活有了中心,而博学能使这个中心有深度。

四、读书中心论是一种博学

广读书,一切读书为我所用,这也是一种博学。

在学思结合方面,我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

而动笔墨不仅仅是勾勾画画,更多的时候在引起共鸣时,在旁边写评注。我读过的书,所到之处,笔墨尽有,评书、论理、写感言成为我读书的一种习惯。与伟人交谈,就必须说点什么,也正因为要说点什么,做批注式读书的方式成了我读书最大的兴趣,激发我的思维。

五、教师为了塑造更好的人格魅力而读书是一种博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读书让我们不断充电,但充电的方式(读的书不一样)不同;思考让我们明智,但明智的空间(每个人的大脑空间)不同;我们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完善它,放大它,让它成为独具特色的。所以,我们说教育可以用来普及,教师的发展一定要个性化,读书也应该个性化。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

何以亲其师?

曰:有道焉!

道从何而来?

读书以为之。

六、学生读书为了生活更美好也是一种博学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读书。而学生读书从何入手呢?童话书无疑是孩子们的首选,因为就像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拒绝动画片一样,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童话书。它丰富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故事情节中游离,为故事的主人公揪心,为不平的事愤怒,为正义者的胜利欢呼,为主人公的坚持不懈而感动,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塑造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这个切入点,就有了兴趣所致。一旦读了,就爱了;一旦爱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如果每个孩子把每一本书,都当成一块可口的巧克力,把读书当做‘甜蜜的事业’,他们的心灵空间也会日益丰盈,饱满起来。”(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书读得多了,就有了写的冲动。续写一个个不同的结尾,改变人物的命运。在创作中快乐着,学习着,感动着,幸福着。慢慢的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长,读书的面自然会随着兴趣而广泛,而专注。读书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成了一种学习,一种积累,一种提高,一种精神的慰藉。爱读书的学生阅读能力强;爱读书的学生知识面广,爱读书的学生情感丰富,爱读书的学生写作水平高,所以,读书可以让学生的生活更美好,精神世界更丰富。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快乐,这是不争的事实。五柳先生说: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读是为了追求真理,越靠近真理,就会越觉得“读书乐,乐在其中。”所以古人读书有不思茶饭,流连忘返者。读不罢则食不甘者。孔子读书,“不知老将至”;陶渊明读书,可以昼夜不息。白居易读书,口舌生疮。由此可见“乐读书”的魅力。今天,我同样是乐读书的受益者。

所以,我倡导读书。

上一篇:父亲节感言范文 下一篇:教师节感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