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范文

时间:2023-03-09 16:12:46

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范文第1篇

一、充分肯定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政策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向着全面推进和深化完善的方向发展。

(一)初步形成了符合城镇居民参保特点的管理服务机制。各地普遍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同时加强管理资源整合。玉环县、临海市将原由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调整到劳动保障部门,路桥区等地则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具体经办业务统一交由卫生部门负责,从而有利于政策的衔接和各项具体制度之间的选择和转换。在经办能力建设上,各地在充分发挥原有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玉环县还按保险基金的5%由财政安排工作经费;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上,各地充分利用农医保管理工作体系及计算机网络,实现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网管理和直接结算,既方便了群众的医疗费用报销,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参保登记上,各地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并通过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参保动员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简化参保手续,优化参保流程,方便城镇居民办理参保登记。

(二)基本形成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试点工作,确保政府补贴资金及时到位,为制度平稳运行、试点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劳动保障部门、采取中小学校统一办理参保的方式,大大加快了参保进度。人事编制部门为医保管理部门或经办机构增加了一定数额的编制,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管理服务力量。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及时了解掌握城镇居民的人数、医疗消费水平、低保人员和困难家庭情况等,在参保扩面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三)努力实现了由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的转变。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各市在20****年底前选择1-2个县(市)进行试点,20****年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面扩大到50%以上的统筹地区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为20****年为民办实事中的重要内容,按照全面推进的要求提出所有县(市、区)在20****年底前都要出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组织实施。经过市县两级的不懈努力,9个县(市、区)都按时在年底前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同时根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城乡、分类保障”的原则,不断探索研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截止今年6月底,已有23.5万名城镇居民参加医保,占应覆盖人数的43%,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有8.65万人,选择参加新农合的有14.85万人。

二、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全国而言,我省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目前领先地位已不明显。在省座谈会上,陈加元副省长认为此项工作是“醒得早,起得迟”,要求引起高度重视。就全省而言,我市此项工作进度目前大概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位置。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与周边城市发展及态势、与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与要求相比,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九个县(市、区)虽然在去年底前全部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但推进效果并不理想。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只有8.6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据市劳动保障局分析计,这8.65万人中,大部分又是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整体转过来的,扣除整体划转部分,实际按新制度参保的人数只有2.6万人左右,这说明现在的成绩是靠吃老本取得的。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的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出台已经过了半年时间,但有一半区域没有实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绝大部分是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这些人恰恰是最需要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关爱的弱势群体,是各级政府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是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从面上情况看,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差距很大,全市仍然有1/3的统筹地区尚未开展参保扩面工作,而进度较快的玉环县已基本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从参保人数看,进度快的县市,参保人数已经达到近8万,参保率已超过60%,进度慢的县市,参保人数不足5千,参保率不到20%。

三是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合理的公共财政安排,适当的财政投入,不仅反映出各级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而且也决定了制度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从各县(市、区)出台的政策看,目前全市平均筹资标准为226元,财政补助标准为96元(欠发达地区65元左右,发达地区100元以上),这个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在全省是比较低的。但就是这么低的标准,有些县市的财政补助还是没有足额到位,低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由于财政补助力度明显不足,相应的报销比例就偏低,达不到省政府提出报销比例掌握在40%左右的要求,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出现报销比例比新农合还低的局面。因此,筹资标准还要逐步提高,相应的财政投入也要增加。

四是中小学生参保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主要是政策的统一性问题。在同一学校、同一个班级,有城镇的学生,也有农村的学生。但是,如果我们在参保政策上将学生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范围,制定两个标准,这样对学生不公平,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参保政策,如何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与商业保险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应该作很好的研究。

研究剖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的重要前提。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当前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利条件:一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因此,十七大在提出“病有所医”战略目标的同时,强调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市三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改善民生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全覆盖”;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有条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社会保障、全面健康两大工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三是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已经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加快发展

根据工作部署,今明两年,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任务是:今年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60%以上,力争70%;参保人数保证达到32万人以上,力争达到37万人;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人均达到80元以上;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实行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今年完成参保人数的50%。明年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实现制度全覆盖下的人员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如何组织好、实施好。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对于医疗保障体系,我国采取了“三项制度,一个救助”,即对就业人员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非就业人员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加上一个医疗社会救助,简称“3+1”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最迟建立的,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关键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研究与其他三项制度的政策衔接,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问题,我市“统筹城乡、分类保障”的做法是切合台州实际的,也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分类保障”的基本要求是城镇居民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应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已参加新农合的城镇居民,要留有政策接口,并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自愿选择参加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的城镇居民,应按参保人的户籍身份分别统计上报,归口上报。二是要不断完善政策。适时探索城镇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提高制度的保障水平和受益面,进一步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挂钩的政策,鼓励城镇居民早参保、连续参保,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积极引导城镇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服务,采取降低在社区就诊的起付标准、提高基金支付比例等方法,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参保人员小病进社区。三是要建立参保城镇居民2年1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提高制度吸引力。城镇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各地要认真研究,早作打算,提前准备。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目前,各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也有卫生部门管理,还有两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中央和省政府明确劳动保障部门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主管部门,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整合医疗保险管理资源,探索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当地政府可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交由一个部门为主管理,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由卫生部门管理的地区,应及时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报表、进展情况转给劳动保障部门,由劳动保障部门归口上报。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首先是要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投入。中央提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比例要达到80%,补助力度明显加大。与之相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务院明确要求全国所有试点地区财政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80元,省政府在年初已经明确今年省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增加50%,这次全省会议上又提出再增加补助标准,今年省财政对各地的补助要比去年提高1倍,也就是对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分别按每人每年24元、40元、80元的标准补助,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地方财政和省级财政补助的配套机制,对当地筹资偏低,财政补助不足或不到位的统筹地区,要相应核减省级补助水平,当地按新农合标准筹资及给予财政补助的,省财政也要按新农合标准给予补助。因此,各县(市、区)要适当提高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市政府要求,2008年台州市区及临海市、温岭市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不包括未成年人)的财政补助标准应提高到120元以上,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的财政补助标准要提高到100元以上。全市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未成年人的财政补助标准要提高到60元以上。同时明确,对自愿选择参加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的城镇居民,应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予以补助。通过以上措施,各级财政补助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其次,在稳定个人缴费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增强制度吸引力,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三是各地要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参保人员的待遇及时兑现;同时要不断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努力做到资金投入多渠道、来源多元化,切实增强基金的支付能力,要抓紧研究建立多渠道投入长效机制,确保基金持续运转。

(四)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我市医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范围由职工扩大到全体城镇居民,部分统筹地区已经拓展到所有居民,管理的范围和人数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办机构的工作力量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各地要根据医保经办机构工作实际,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适当增加人员编制确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工作经费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量挂钩的方法,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应参保人数的一定比例,增加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经办力量不足的矛盾。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建设和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管理服务手段,加强管理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适应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新需要。

(五)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要科学设置参保、缴费、就医、支付等各项流程,努力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发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方便基层群众。要切实做好基础统计工作,实行统一口径、归口管理,确保统计及时准确。要切实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标准,确保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服务能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不足、研究对策,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圆满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范围和对象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力争“三个讲透”:一是要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目的、意义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知道好处;二是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内容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掌握政策;三是要把政府支持和资金管理、报销办法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消除疑虑。尤其是要把帐算清楚,使城镇居民知道参保能够得到哪些实惠、能化解哪些风险。要通过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过细工作,引导群众自愿投保,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强制参保。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地要围绕“确保年内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精心组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大力推进。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加强指导,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和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调度,强化督促检查,特别对工作进展较慢的县(市、区)要进行重点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城镇居民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20号)、自治区《关于开展自治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63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家庭(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多方筹资,以住院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我州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一管理。其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等经办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条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低费率、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筹资和保障水平与我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城镇居民自愿参保,参保居民权利与义务对等。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家庭和个人缴纳为主,财政补助为辅。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第二章参保范围

第五条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下同)、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长期随父母在城市上学、生活的农民工子女,按照属地自愿参保的原则,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第三章筹资标准

第六条少年儿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80元。

(一)少年儿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人每年缴费20元,财政补助6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20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20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20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二)低保家庭中的少年儿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人每年缴费10元,财政补助7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25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25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25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学生(含特教学生)和少年儿童个人每年缴费10元,财政补助7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25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25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25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25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第七条城镇居民缴费标准为180元。

(一)城镇居民个人每年缴费120元,财政补助6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20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20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20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20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个人每年缴费60元,财政补助12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5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个人每年缴费60元,财政补助12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5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四)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以**市为标准)的老年人,个人每年缴费60元,财政补助120元(其中:财政上解县市中央补助5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20元;边境县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5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财政补助5元;其他县市中央财政补助50元,区财政补助10元,乌昌财政补助50元,县市财政补助10元)。

第四章参保程序和缴费方法

第八条参保范围内的城镇居民,以家庭(个人)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一)参保人员应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及复印件或居住地证明、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到居住地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申请参保,城市低保人员、残疾人还须同时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农民工子女须提供《暂住证》或公安派出所开具的居住证明、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

(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应对城镇居民提交的申请参保资料进行初审,并于次月10日前将初审合格的申请资料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有关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手续,并汇总当年居民参保人数和财政补助金额,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认后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给经办机构。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实行按年度一次性缴纳。2008年8月30日前缴费的,当年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以后年度的缴费时间为前一年的9月1日至11月30日,第二年1月1日起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缴费地点为居民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未按期缴费的城镇居民,不享受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待遇。

第五章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第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下简称“参保城镇居民”)就医,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执行。但不适用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自付比例和诊疗项目目录部分支付比例等规定。

第十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住院医疗统筹。

第十一条参保城镇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由统筹基金和参保城镇居民个人按比例承担。

第十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按照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划分为一级150元,二级350元(县市级人民医院、县市中医院以及州卫生局批准的其他二级医院),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和外埠医院为600元。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参保城镇居民在同一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只收取一次起付标准,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分别住院的,按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补差。

参保城镇居民在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统筹基金和个人按比例负担,具体为:

一级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负担40%;

二级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55%,个人负担45%;

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以及自治区和区外的医院:统筹基金支付50%,个人负担50%。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年度按自然年度计算。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25000元。

第十三条除我州不能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经批准转外地诊断、治疗外,在外地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在我州非居民定点医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城镇居民突发疾病急诊治疗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急诊后,不需要住院的,其急诊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经急诊后住院的,其符合规定的急诊费用可并入住院费用;

(三)城镇居民因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应及时(三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一)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治疗的;

(二)自杀、自残的(精神病除外);

(三)斗殴、酗酒、吸毒及其它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致伤病的;

(四)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医疗事故等由他方承担医疗费赔偿责任的;

(五)美容、矫正先天畸形等治疗的;

(六)按有关规定不予支付的其它情形。

第六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十五条参保城镇居民就医实行定点医院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经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确定后,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

第十六条实行定点医院就诊制。因病情需要确需转诊、转院的,严格实行逐级转诊制。未经批准转诊、转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转诊转院审批工作由经办机构负责。

第十七条定点医院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逐级转诊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推诿或滞留病人。

定点医院要按照“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接诊参保居民。严禁重复挂号、分解处方,不合理的二次返院等不规范医疗行为。

第七章医疗费用结算和管理

第十八条参保城镇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应承担的部分,由个人用现金支付;统筹基金应支付的部分,由定点医院按《**回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暂行办法》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十九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住院医疗费用时,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算金额的10%预留保证金。预留保证金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返还。

年度考核办法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执行。

第八章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乌昌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的编制、基金的筹集、医疗费的结算等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所需事业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不得从基金中提取,并接受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审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核算,审定基金预决算。审计部门依法负责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重大疫情、灾情发生的城镇居民医疗费用,不在本办法之内。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城镇居民范文第3篇

1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

从可持续消费的内涵来看,可持续消费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分的产品与服务,提高生活水平,反对片面的不消费或是少消费,强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举,强调消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终极目标的消费模式。可见,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应该包括绿色、文明、适度、低碳这几个方面。

(1)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追求健康简朴的生活目标,在日常消费中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商品,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材料并且产品本身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求使用交通工具时选用环保燃料,减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能节约能源资源;要求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关注未被污染或污染尽量少的绿色产品,注重健康的生活质量。

(2)文明消费文明消费指人类的消费不能损害他人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要在公正、平等的情况下与他人和其他物种和谐共存。文明消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消费要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第二,要尊重当代与后代的每一个人都同等地享有追求生活质量的权利,注意消费的代际和谐,保障后代人享有自然资源的权利,以维持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消费准则。

(3)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不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生理的承载能力。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需求可以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目标,但是,无止境需求的满足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构成一对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解决这对基本矛盾的多种方法和手段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人类自觉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提倡消费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4)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是一种倡导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消费者的指导思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兼顾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中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处理的低碳化。

2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影响城镇居民不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2.1污染性消费消费的初衷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不合理的污染消费带来的后果却是次生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如滥砍乱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随意丢弃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消费不仅不会实现消费的初衷,反而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质量,带来许多恶劣的后果,近几年空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增加了对生活便利便利和卫生的需要,“一次性消费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纸杯、饭盒、塑料袋已司空见惯,一次性的衣服、电子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些时候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比如待客用的纸杯、酒店用的拖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看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背后的巨大隐患,一个是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还有产生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2.2挥霍性消费适度合理的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刺激生产促进经济。但是在人类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欲求无限膨胀的时候,消费就容易异化成一种带有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是背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仅造成物质资料的浪费,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负支出,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挥霍性消费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挥霍性消费始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一些富人的消费心理日益膨胀,开始以物质享乐为追求,受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影响,现在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富人之间,大有扩展之势。挥霍性消费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就是在原本不需要的情况下购买消费品或者超过一定的限度消耗生活资料,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第二,对消费品的过分包装和远途运输。如过度包装的礼盒海产品,虽然看起来贵重上档次,也能保持新鲜度,但对生态系统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第三,超前的高消费。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需求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比如许多人把购买价格不菲的高档进口汽车当成是一种时尚和炫耀的资本,可是少有人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攀比的消费心理日益强盛。有些居民为了好胜心和攀比心理去消费,往往会造成所买非所需的情况,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心理是要不得的。

2.3野蛮性消费野蛮型消费是目前我国消费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消费方式对自然的损害是最直接的。野蛮性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所需,盲目猎杀野生动物、砍伐珍稀植被,致使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种消费方式。“野味餐馆”几乎存在每一个城市里,一些“大款”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味佳肴”狂热的消费野生动物;我们都知道熊胆是珍贵的药材,可是为了取胆汁,许多熊被抓住后带着铁质的肚兜生活,天天遭受着痛苦的折磨,惨不忍睹;虽然法律已经对走私野生动物进行了严惩,但是全国各地走私野生动物的案子屡见不鲜。同样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生灵,我们人类没有权利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

2.4倾斜性消费倾斜性消费的主要表现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比例不合理,人们的消费结构或者偏重于物质消费,或者偏重于精神消费;甚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内部的消费比例也有不对等的情况存在。就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来看,倾斜性消费的情况十分明显:一个是,过分重视物质产品的消费,忽略精神产品的消费,导致物质消费在居民的消费选择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消费所占比例占居民所有消费的一半,文教娱乐等精神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倾斜性明显;还有一个是,虽然城镇居民的精神消费比例有所增长,但是从通俗娱乐场所,比如KTV、娱乐会所等行业的火爆发展可以看出,大众消费中忽略了发展性的消费,使高雅文化受到了冷落,反而崇尚娱乐性消费,这是精神消费中的一种倾斜的现象。

3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思路

3.1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是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数量特征的指标而构成的综合性的整体。人类的消费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社会活动密切不可分割,与自然环境之间也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因此,要评价可持续消费决不只是从消费环节着手,也不能简单地观察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条件的改善状况,而要多视角、多层面地、从导致人类消费不可持续的各种影响因素切入,审视人类在自律过程中对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制约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以此来评价当前社会可持续消费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可持续消费的判定决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一组包含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指标的选取完善了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构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的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即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从不同方面体现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状态的初级指标,体现可持续消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次级指标,以及综合反映可持续消费程度的综合指标。(1)可持续消费初级指标群由若干组具体的指标组成,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等。初级指标群既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如映经济发展现状的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反映社会现状的失业率,反映环境现状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等。(2)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分类指标。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个初级指标汇总而成。具体为三个子系统:消费经济系统、消费社会系统、消费环境子系统。(3)可持续消费综合指标是衡量某我国城镇居民一定时间范围内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可持续性消费综合指标由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汇总而成的。

3.2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测算的总体思路目前有许多指标体系的测定方法。而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言,由于它们存在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不同,所以要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制定相同的可持续消费测定标准是困难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水平的测定,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有状况,对它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进行总体评价;二是对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综合评价,从不同层面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三是在评价的同时,能够确定可持续消费的制约子系统,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的对策。

3.3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测算方法的选择我国城镇居民要实现可持续消费必须保持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各个子系统的现状,本文选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性消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就是把描述我国可持续消费不同方面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量纲不同的指标组成一个矩阵,通过无量纲化转化成指标的相对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有许多种类型,按照权重确定方法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所谓主观赋权法多是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方法,类似于定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参加测评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缺点,致使赋权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事物的现状,常使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熵值法等。客观赋权法是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偏差,采用数量模型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变异程度,这种赋权方法的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城镇居民范文第4篇

一、我处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现状

城镇居民医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政府投入”为原则,以城镇非职工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权利与义务对等、费用分担为筹资机制,以大病医疗保障为重点,实行分步建设,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加速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方位的覆盖。

我处现有城镇居民数为5.6万余人,两新组织及流动人口约1.5万余人,其中现有城市城镇职工约为3.5万余人,估计全方位覆盖的城镇纯居民和流动人口约3万人,按试点先进市、区的经验,应该有60%左右加入医保,应完成1.8万余人,而我处2008年仅有8500人加入城镇居民医保,2009年到目前为止仅为7500人,续缴人数还有40%还未进行缴纳。

二、城镇居民医保运行存在的问题

1、居民群众认识有误区:一是认为现在家庭成员身体好,不需要入医保,忧患意识差;二是入医保得实惠的是医院,自费的入院医院医师开的药方比较便宜,比较少,相比较差不多。如阑尾炎手术成本只有700余元,如自费在小医院2000多元,如入医保住院结算要3000元左右;三是家庭多数人员有职工医保,父、母、子、女不在乎入医保;四是改制企业部分职工对党的政策有怨言,抱怀疑态度;五是新农合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是20元/年·人,相比城镇医保门坎比新农合高。

2、部门配合差,各医保险种缺乏规范衔接。

城居医保工作的普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别是民政、教育、卫生、计育、国土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这项惠民政策的认识、支持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在推行城镇居民医保时尚未与已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有效衔接,身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考核体系不合理,扩面征缴困难,征缴激励机制欠缺。

目前,省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工作实行单位考核,每年下达参保人数考核任务,并实行“一票否决”,区政府下达我处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考核任务目标为2.5万人,而我处纯居民不足2.5万,这脱离现有人员实际,但为了完成任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完成人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征缴无任何约束、奖罚措施。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补贴的方式,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而城镇居民医保的主要对象是城镇非就业人群,分散性大,流动性强,人数众多,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社区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对这些支持配合的单位部门无有效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而有些部门抵触情绪较大,推动征缴的工作力度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增加。

三、如何加快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居民认识误区。

目前,党委和政府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力量,到社区各家各户上门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消除其认识误区,把各类人群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本身的忧患意识,真正使此次服务行动成为“宣传服务一家,造福居民万家”的全民行动。

2、强化部门配合,把“一票否决”融入到各单位、各行业中去,真正为民为实事。

一是医保部门加强服务和工作责任,做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优质服务。

二是医疗机构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局意识,不要以本单位的利益来“服务居民”,推行“居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计生、国土等)在服务为民之前提下,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清除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全民树立忧患意识,迅速加入到城居医保队伍中来。

四是党和政府不要把为民办实事只归口到一个部门或单位,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各单位、行业的目标考核中,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都来作为本身的工作来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3、加强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信息反馈和基础平台建设,增强体系的有序性。

城镇居民范文第5篇

一、青海省城镇居民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

(一)收入与支出水平差距比较

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335.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648.3元,提高8.7倍;同期全国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提高了10.4倍;1990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额为174.3元,2008年这种差距上升为4132.5元,这说明虽然青海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近些年差距更加明显。同时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也均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78.9元,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17.8元,相差161.1元。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242.9元,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203.2元,相差3039.7元,两者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这同样说明虽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消费支出水平差距比较

首先从消费支出各项构成的绝对数值上看,青海省各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由青海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决定的;同时从消费支出各项构成的相对数值上看,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8类子项指标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都有差异:一是食品支出,1995年与2008年比较,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507.1元增至2803.4元,增幅达86%,年均增速7.17%。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8.73%比较低1.56个百分点。二是衣着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08.8 元增至898.5元,增幅119.8%,年均增速9.98%。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9.78%比较高了0.2个百分点。三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5.6元增至484.7元,增幅达147.8%,年均增速12.3%,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10.7%比较高了2.6个百分点。四是医疗保健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62.0 元增至613.2元,增幅278.5%,年均增速23.2%,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44.6%比较低了21.4个百分点。五是交通通讯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38.6元增至785.3元,增幅466.6%,年均增速38.9%。低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53.4%,14.5个百分点。六是文化娱乐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32.0元增至953.9元,增幅311.2%,年均增速25.9%。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25.1%比较相差不大。七是居住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02.7 元增至641.4元,增幅524.5%,年均增速43.7%。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20.5%比较高了23.2个百分点。八是杂项商品支出。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83.3 元增至331.4 元,增幅80.8%,年均增速6.7%。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17.6%比较,低10.9个百分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青海省城镇居民各项支出中,食品和文化娱乐的支出增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上差距不大,这进一步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青海省城镇居民在保证食品支出的前提下首先对文化娱乐的重视;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及杂项商品支出的增幅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青海省城镇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支出还不足;衣着支出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受青海省特殊的高寒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衣着商品支出的增长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幅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基本达到饱和有关;居住支出的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住房支出也是青海省近年来形成的新的一个消费热点。

(三)恩格尔系数的比较

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995―2007年间虽然个别年份有上升情况,但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青海省由1995年的51.4%下降为2007年的37,3%,下降了14.1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的恩格尔系数由50.1%降至36.3%,下降了13.8个百分点,虽然下降幅度青海省大于全国,但从恩格尔系数比较总体上青海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6年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50%,这与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表现一致,标志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但1995―2007年间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全国相比较出现过反复的现象,其中1996―2000年5年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高于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但2001―2005年5年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却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是到了近两年又高于了平均水平;同时无论是青海省还是全国的恩格尔系数都出现过波动的现象,这种短期的波动很正常,因为恩格尔定律反映的是一种长期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二、青海省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有直接的联系,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要以他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消费品为前提。因此,提高青海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尽快扭转青海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被动局面,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能启动城镇目前较为低迷的消费品市场。

(二)不断完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

在提高青海省城镇居民吃、穿、用等基本消费水平的基础上,要重点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加快培育和完善依托资源和产品优势建立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劳务市场,旅游消费市场等,促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的需求,合理消费结构;同时大力发展文教、旅游及家政服务业,提高非物质消费支出比重。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消费环境

要抓住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矛盾,减轻城镇居民有钱不敢消费的心理压力。城镇居民即期消费愿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企业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过渡时期无法形成稳定的支出预期,担心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教育等一系列改革可能增加的负担过重。实际上,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的后顾之忧,要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消除消费者因对新体制的不了解、不适应所产生的不安定感,使消费者在适应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形成新的理性预期。消费者重建稳定的消费支出预期必然增强即期消费欲望,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城镇居民范文第6篇

一、提高对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全省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等为补充的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省全面推行,并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由于缺乏系统性制度安排,使得部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日显突出,成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在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其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妥善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确定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实现我省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我省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对所有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外的其他城镇居民作出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着力保障城镇居民大病医疗需求;二是坚持多层次、多形式,根据城镇居民的人群特点和现实基础,允许采用多种保障方式;三是坚持多渠道、能承受,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建立个人(家庭)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四是坚持属地管理,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相对应。

三、试点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开展试点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人群医疗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方式和保障待遇。

保障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以外的全体城镇居民,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保障重点。着眼于保障基本的医疗需求,重点解决城镇居民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原则上只建统筹基金,不建个人账户。

保障水平。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按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标准确定。

保障方式。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合理确定保障方式,既可以采取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也可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建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

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要加快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居民实行医疗救助。要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四、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

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落实医疗保障资金是关键。各地要根据保障范围、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按照不低于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不高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确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筹资标准。其中,未成年人的筹资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80元,其他城镇居民的筹资标准,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医疗保障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确定。

建立个人(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明确各自的资金分担责任。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城镇老年居民、未成年人和城镇非从业人员,以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不低于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筹资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省财政对市、县按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适当补助。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资助。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负责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应单独建账,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五、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研,抓紧研究制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做好制度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确保医疗保障资金的及时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快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为城镇各类人员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城市社区组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试点的相关工作。

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建立与医疗保险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配置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能,创新工作机制,以适应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城镇居民范文第7篇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从1997年到2013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分项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搜集了从1997年到2013年的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各项消费支出的数据。数据显示,重庆市直辖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从1997年的5343.06元到2013年的25216.1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4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是逐年上升,2013年(17813.86元)是1997年(4403.62元)的4倍多。由此可以看出,直辖17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消费结构分析

根据历年的《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类的各项结构如表一: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重庆市城镇居民将收入的大部分依然用于购买食品,食品支出绝对数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食品支出比重却是呈现波动态势,且在近三年有上升趋势。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质量的指标。根据国际上对于恩格尔系数的通用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我们认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整体来看相对富裕,较好较快的完成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相对富裕的这一历程。而这三年的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可能是因为居民在食品方面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因,食品消费趋向多样化,侧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衣着消费在类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仅次于食品消费。衣着消费比重从1997年到2013年大致呈U型分布,2002年所占比重最低,1997年所占比重最高。从绝对数额来看,这些年衣着消费额快速增加。(3)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比重趋于稳定,历年来都在7%上下浮动。家庭设备用品是每个家庭必须的,且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大型家电消费又以更新换代为主,因此家庭设备支出比重变化不大。(4)医疗保健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重庆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由直辖时的137.15元涨至2013年的1245.33元,增长了8倍左右,为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这说明随着重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人们抗病防病、自我保护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购买补品、家庭购买健身机械和体育用品的也越来越多,侧面反映出这些用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医疗保健项的支出增加也与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密切相关。(5)交通和通讯消费比重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交通和通讯消费是衡量生活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高科技消费对生活渗透的主要领域。重庆市城镇居民此项指标增长迅速,说明重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程度较高。直辖以来,重庆市公路运载能力加强,市内交通情况大幅改善,市政建设逐步完善,加之近年来市内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极大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方便市民出行,满足居民对于交通消费的需求。而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家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是加大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6)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的消费支出整体来看较为稳定。两项消费支出的绝对数额都逐年增加,但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娱乐教育文化方面,重庆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子女教育投资,加大该项支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在居住方面,重庆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居住消费所占比重最高,之后有所下降,得益于重庆市的住房政策,使得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消费支出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稳步合理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居民消费支出方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并有进入富裕水平的趋势。但近几年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反弹趋势,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大。早在1993年美国恩格尔系数就已下降到11.4%,而201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才35%,重庆还未达到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因此重庆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第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三个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过快,容易抑制居民消费倾向。伴随居民消费体制市场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完善,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这些消费现在均由居民个人承担。从1997年到2013年,这三项的支出分别增长了8.08倍、7.38倍、4.72倍,而城镇居民在此期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2倍,这三项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这三项的消费价格与大多数居民收入相比显得过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完成自身的积累。第三,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近年来不同消费群体的收入差距加大,导致消费差距扩大,市场消费分散化、层次化明显,进而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影响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上涨。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并控制各消费阶层的收入差距。提高收入水平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重庆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应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逐步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各群体的收入差距。第二,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把居民消费引向服务型消费,鼓励居民不断提高精神享受消费,真正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因此要加快以卫生保健、娱乐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及家庭服务等方面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要加快产品的结构升级,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努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群体;培育教育消费,让其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不仅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还能带动图书、教育机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尤其是城镇低收入家庭,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由于低收入群体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原因,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导致当期消费不足,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升级,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住房、医疗、事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

城镇居民范文第8篇

第二条城镇居民以自愿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不能同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途因特殊情况需转换医疗保险险种的,须同时终止另一种医疗保险关系,但男满50周岁,女满45岁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得转换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第三条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应于每年4月1日至5月31日内办理参保或续保手续。

(一)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户籍人口全员到所在地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办理参保手续。

(二)大中专及技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到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属于*区、*区辖区内的可直接到*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参保手续。

(三)办理参保手续需提供以下资料:

1、城镇居民户口本及复印件l份;

2、满7周岁以上的人员需提供符合二代身份证标准的彩照1张(已领取二代身份证的除外)。

(四)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应及时将参保人员的相关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并通过与公安户籍数据校验后建立相关资料台帐。

(五)参保单位和参保居民在办理参保登记并在缴费的次月下旬分别到参保所在地领取社会保障卡,工本费由本人负担。第四条参保居民所持的社会保障卡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或损坏的,应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挂失并办理补证手续。

第五条城镇居民参保情况发生变动时,如转保、参军、死亡、出境定居等情况?须在次月20日前,持有关材料到参保所在地办理变更手续。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不予退回。

第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方式:

(一)城镇居民到参保所在地办理缴费登记。

(二)大中专及技工学校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学校集中缴纳,然后统一到参保所在地办理缴费登记。

(三)参保单位或参保居民办理好缴费登记后,在15日内凭医疗保险缴费通知书,到指定银行网点办理缴费。

(四)民政部门负责于每年的3月30日前向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电子名单。

(五)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于每年的3月30日前向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重度残疾人电子名单。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登记人数和民政部门提供的低保对象人数、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以及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重度残疾人人数进行汇总后报财政部门。

第七条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以参保当年6月30日的计算值为准。

第八条对新生婴儿、政策性户口迁移人员,办理入户手续后只能于当年或次年的4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办理参保手续,一次性缴纳当年度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的首个医保年度,城镇居民可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两个月内办理参保手续,并一次性缴纳当年度剩余月份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并享受年度内剩余时间的相应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居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后,中途中断缴费的,若再申请参保其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和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按首次参保计算。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时,已成为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都可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包括服务人群、医疗保险服务范围、费用结算方式、费用的支付标准以及费用审核和控制等内容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参保居民患病时,凭本人社会保障卡到市劳动保障局批准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对于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生育或终止妊娠的,还需提供计划生育部门的计生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四条参保居民住院或进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时,定点医疗机构应认真核实患者资料,及时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预收患者一定数额的押金。

第十五条参保居民住院或进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期间,定点医疗机构须按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要求及时将医疗费用明细表录入信息系统,规范书写病历。在使用自费药、诊疗项目等,应事先告知患者,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

第十六条参保居民出院或诊治终结时,属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由个人直接与定点医疗机构用现金结算,应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定点医疗机构先记帐,定期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十七条定点医疗机构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出院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病人医疗费明细表及汇总表等材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白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结算,按照双方协议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结算。

第十八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预留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含门诊特定项目治疗)医疗费用5%作为医疗服务保证金,与年终考评结果挂钩。具体考评办法参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考评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参保居民每次因病住院需缴交起付标准金额;患同种疾病在15日内二次住院的,只需缴交一次起付标准金额,并需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但个人原因要求二次住院的需每次缴交起付标准金额;门诊特定项目在一个社保年度内只需缴交一次起付标准金额。

第二十条参保居民出院带药量控制在3-7天内,费用控制在300元内。如因病情需要增加的,须经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征得医疗保险机构同意后,可适当增加带药量。

第二十一条参保居民因病情需要转往其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须经转出医疗机构的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提出转院意见,并经转出医疗机构的医保部门批准,然后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紧急抢救需转院的?可先行转院,3日内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参保居民因病情需转外地医疗机构诊治的,应由定点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提出转院意见,并经转出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审核,主管院长签署意见,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后才能转往外地诊治。否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三条参保居民离开本市外出期间(除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外)所发生的医疗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四条参保居民转往外地诊治或外出期间急诊或急救所发生的医疗费,由个人先垫付,出院后30日内凭出院疾病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医疗收费发票、银行存折账号等材料,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费报销。也可委托所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事务所(站)办理。

第二十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采用排除法,分别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的支付标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的支付标准执行。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1、服务项目类

(1)挂号费、11诊诊金费(含普通门诊诊企费、急诊诊金费和专家门诊诊金费)、院外会诊费、各种特诊费、病历工本费、各项资料费等;

(2)出诊费、巡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加班费、自请特别护士、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家庭病房床位费、优质优价费等特需医疗服务。口:点名手术、点时手术、点名会诊、点名检查、点名护理、特殊病房费等)。

2、非疾病治疗项目类

(1)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如:重险术、隆乳术、斜视矫正术、矫治口吃、治疗雀斑、老人斑、色素沉着、腋臭、脱发、美容去疤、激光美容平流、美容洁齿、镶牙、牙列正畸术、色斑牙治疗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的一切费用;

(3)各种健康体检,如婚前检查、旅游体检、职业体检、出境体检等费用;

(4)出国出境期间所发生的诊疗项目(含药品)费用;

(5)各种预防保健性诊疗项目(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疾病普查普治、跟踪随访费等);

(6)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如:心理咨询、健康咨询、性咨询、婚育咨询、疾病预测费、医疗事故鉴定、精神病法医学鉴定、各种验伤和伤残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孕妇做的胎儿性别鉴定、亲子鉴定、遗传基因鉴定等);

(7)属保健性的全身按摩费用;

(8)各种保健性疗养费、使用日常生活和娱乐物品进行的康复性治疗及其用品费用。

3、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电子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人体信息诊断仪器等检查、治疗费用。

(2)眼镜、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

(3)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如:按摩器、轮椅、拐杖、各种家用检测治疗仪器、皮钢背甲、腰围、钢头颈、冒托、肾托、子宫托、痴气带、护膝带、提辜带、健脑器、药枕、药垫、热敷袋、神功元气袋等费用)。

(4)省、市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4、治疗项目类

(1)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烧伤病人皮肤移植除外)。

(2)除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移植D

(3)近视眼矫形术。

(4)气功疗法、音乐疗法、平衡医学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心理治疗、磁疗等治疗项目。

5、其他

(1)各种不育(孕)症、障碍的诊疗项目(如:男性不育、女性不孕检查、治疗费、鉴定性病检查、治疗费,违反计划生育的一切医疗费用)。

(2)各种教学性、科研性和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费用。

(3)住院期间加收的其它各类别保险费(如:安装心脏起持器等各种人造器官植入手术的保险费)、各种滞纳金等。

(4)违法犯罪或因个人过错所承担责任的诊疗费用?如斗殴、酣酒、自杀、性病、故意自伤、自残、戒毒等。

(5)由于交通事故(属于他方责任)、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责任事故引发的商业保险已赔付的诊疗项目费用。

(6)应当由工伤保险或生育保险支付的医疗费用。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1、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X-田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立体定向放射装置(-刀、X-刀)、心脏及血管造影X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彩色多普勒仪、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治疗项目。

(2)体外震波碎石与高压氧仓治疗、射频治疗等项目。

(3)安装各种人造器官和体内置放材料(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人工晶体、人工喉、人工股骨头、工人心脏瓣膜、血管文架等)。

(4)省、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

2、治疗项目类

(1)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

(2)心脏搭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心支架成形术、引流术、心脏激光打孔、冠脉造影、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术、抗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和快中子治疗以及各种介入治疗项目。

第二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有关规定: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按照《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年版)执行。儿科用药补充范围另行公布。

(二)参保居民使用西药和中药所发生的费用,超出《药品目录》范围外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三)参保居民使用“甲类目录”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

(四)使用“乙类目录”药品、血液、蛋白类等所发生的费用,由个人按比例自付后,再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个人自付比例:“乙类目录”药品10%,血液20%,蛋白类50%,而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因病情需要使用蛋白类为30%。

第二十七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有关规定: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急)诊留观床位费已对已包含在住院床位费或门(急)诊留观床位费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内运输用品和水、电、空调费等费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另行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得再向参保人员单独收费。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

1、就(转)诊交通费、救护车出诊费、担架员随救护车出诊费;

2、空调费、电视费、电话费、婴儿保温箱费、食品保温箱费、电炉费、煤火费、电冰箱费及损坏公物赔偿费、自带风扇电费、洗头力口电吹风费;

3、陪护费、陪人床费、护工费、洗理费、门诊煎药费、尿布费;

4、膳食费(含营养餐、药膳);

5、书刊报纸费、文娱活动费以及其它特需生活服务费用;

6、各种与诊疗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如脸盆费、口蛊费、餐具、牙具费、日常清洁卫生费、卫生塑料袋费、拖鞋费、卫生纸费、排尿排便器具费、排污费、押瓶费等)。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住院病床位费标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住院病床位费标准执行;无菌隔离以及危重病人抢救的住院床位费标准。口:监护病房、复苏室、lCU、CCU、层流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为55元/床.天;门(急)诊留观;床位费标准为18元/床.天。

(四)城镇居民所发生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五)参保居民住院期间的实际床位费低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高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超出部分由参保居民自付。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在保证参保居民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做好接诊、用药、检查、住院治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审核工作,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法收费”的原则,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凡违反国家、省、市有关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要自觉接受物价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向社会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办事制度、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

第三十条参保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向直接责任人追回已发生的医疗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停止支付当个医保年度余下时间的医疗保险待遇。

(一)将本人社会保障卡转借他人就诊的;

(二)开虚假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

(三)不严格遵守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事程序,造成医疗费用不能报销而无理取闹的;

(四)私自涂改药费收据、病历、处方、检查报告单或自行开处方取药、违规检查;先诊治后补处方,授意医护、售药人员作假的;

(五)利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六)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入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追回已发生的医疗费用外,视情节轻重,可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或有关医务人员医保处方权。

(一)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配合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影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正常进行的;

(二)不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违反物价政策的;

(三)不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不坚持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推诱病人,随意转诊,随意曲解定额结算标准,放宽入院指征,造成病人二次返院,滥用大型物理检查设备、重复检查的;

(四)不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有关政策,造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五)接诊医生不验证诊治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的;

(六)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开人情处方、大处方。不按规定限量开药,开过时或超前日期处方的;

(七)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将自费药品、保健用品以及生活用品串换成《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

(八)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超标床位费等自费项目未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签名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九)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医疗保险经办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到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一)利用职权钩私舞弊;

(二)撞自更改医疗保险待遇;

(三)贪污挪用医疗保险基金;

城镇居民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统筹考虑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坚持低水平起步和群众自愿的原则,从制度上解决城镇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重要意义

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城镇居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市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三、组织领导

市政府建立*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制度,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以忠为总召集人,市委常委、副市长朱丽萍为副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财政、公安、卫生、民政、教育、发改委、统计、残联、中国人寿*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席办公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我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前期准备、调查测算、启动实施等工作。

四、职责分工

1.市委宣传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广造声势,营造氛围,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做好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负责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实施,督导各县区、各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任务。

3.市财政局负责提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的具体意见,保障推进此项工作的资金及时到位,包括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所需的软件开发、办公经费、办公设备配置等。

4.市公安局负责协调调查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户数、人口总数及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情况。

5.市民政局负责对各社区的协调和提供市区城镇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情况,并组织此类人员登记参保。

6.市教育局负责提供所辖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及分布情况,并负责组织学生登记造册,集体参保。

7.市残联负责残疾人员情况统计调查和登记参保。

8.市卫生局负责提供我市医疗市场状况、病种分布及发病率、平均相关费用等情况。

9.市统计局负责提供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并指导有关部门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计调查与分析。

10.街道办事处、乡(镇)及社区具体承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申报登记、材料审核、信息录入和就医证件发放等服务管理工作。

11.市医疗保险中心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体经办的各项业务工作,制定居民参保缴费、发卡就医工作流程,做好计算机硬件升级与软件开发等工作。

五、工作安排

1.7月30日前出台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文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7月30日召开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大会,正式启动实施。

3.8月份为宣传月,8月16日为宣传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集中宣传、电视采访、刊登专版、答记者问、热线解答、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

4.8月中旬完成对各层面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医保经办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

5.8月底前完成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办公设备购置等工作。

城镇居民范文第10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精神,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现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对保障参保居民合理的医疗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制度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中,强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参保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包括医疗服务的范围管理、医疗服务的定点管理和医药费用的结算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从低水平起步。要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基金保障能力,考虑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有条件的地区兼顾一般门诊医疗费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服务范围、水平,以及医疗费用的结算办法及标准。

(三)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城镇居民的特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一体化管理的,也可以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规定执行。各地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意见精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合理确定医疗服务范围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范围包括用药、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范围,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和权限,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范围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范围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在认真组织专家评审、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

(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在国家和省(区、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合理确定。要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甲类目录药品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国家根据儿童用药的特点,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兼顾中西药"的原则,适当增加儿童用药的品种及剂型。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原则上执行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各地也可根据本地实际适当增加孕产妇、婴幼儿必需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及中医药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新增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暂由各省(区、市)负责制定。

(七)各地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加强对高价药品、新增诊疗项目、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和使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的费用负担。

三、加强定点管理

(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根据城镇居民的就医特点和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定点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约束作用。要根据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协调发展的需要,统筹确定各类医疗保障人群医疗服务定点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九)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范围和数量,具体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商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定。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就医购药所发生的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各地要根据参保居民的医疗需求,将符合条件的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纳入定点范围。

(十)要探索促进参保居民合理利用医疗服务资源的管理机制,引导参保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及中医药服务,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对纳入基金支付的门诊大病和实行医疗费用统筹的普通门诊医疗服务项目,要制定有效利用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的就医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对参保居民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费用,可适当提高基金的支付比例。

四、完善费用结算管理

(十一)要根据医疗服务范围和筹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合理确定医疗费用结算标准,并纳入协议管理。对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要按协议及时结算并足额支付,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

(十二)积极探索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式及标准。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调动定点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管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积极性。

上一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文 下一篇:小城镇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