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6 11:39:22

诚信教育培训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诚信;教育培训;财务管理

1 员工缺乏诚信的表现及危害

员工缺乏诚信首先表现在员工某些违反财务管理的工作行为上,包括少花钱多开票或不花钱开假票,生产经营活动中吃回扣,甚至个人买家用物品却开成办公用品发票进行报销。这些行为小则损害企业利益,大则涉及到违法犯罪。它们对企业造成费用资金的流失,影响到企业正常成本,甚至能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另外,员工缺乏诚信表现在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阳奉阴违。在不少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假招标、假采购、签订虚假合同、偷设小金库、挪用企业资金、贪污受贿等种种违反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现象,这些行为都可能使企业蒙受种种损失,或导致工程总体质量不高等现象。

再者,员工缺乏诚信的表现就是员工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与作为。对一个员工来说,只有具备诚信敬业的精神,才能在岗位上做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去做那些虚假做作、哄瞒欺诈的行为。这些现象如不有效制止,将会对企业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

2 员工缺乏诚信的原因分析

一是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由员工个人性格、价值追求、处事风格、个人见识等因素所导致。主要包括:员工诚信意志不坚定。社会上纷繁的诱惑很容易使诚信意志不坚定的员工违背诚信规则;物资利益的驱动。在利益至上的大社会环境及成家、立业等家庭现实背景的影响下,会导致部分人贪图更多不当利益;员工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过于重视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很多员工对自己的一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缺乏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个人利益与公司相背离,单纯地追求个人短期利益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就很容易背离诚信,甚至为蝇头小利不惜破坏公司利益。

二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由员工所处社会环境、管理环境及文化氛围导致的,主要体现在:

①公司的文化与制度不符合员工个人的职业兴趣与特长,原有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当个人诚信意志不坚定并得不到组织的帮助、教育、关怀时,就可能做出违背诚信规则的事情。

②上司管理水平与方式的欠缺、低下或缺乏诚信,是导致员工缺少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吸引员工到一家企业里来的是公司本身,包括薪酬、品牌形象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司的诚信度直接影响到下级的诚信观及诚信行为。

③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不力。如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有员工采用违规票据报销取得不当得利未被追究,就会有更多的员工去效仿,甚至超限违规更多。

3 强化员工诚信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要解决员工诚信缺失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是必要的,但是,人心向背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员工诚信教育,形成员工以诚信工作获取薪资报酬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和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3.1 强化财务制度培训,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从领导层到员工,都要参加油田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结算、支付、报销等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对相应违规操作的监督、检查及处罚。在过去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不配套的情况下,导致了管理中的漏洞,这也是导致员工不讲诚信、违规操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训中让员工了解诚信缺失将可能造成的损失,掌握诚实守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与方法,从转观念、教方法到通过长期培训与训练让员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

3.2 强化诚信道德教育,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同时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使员工个个成为业务专家、岗位能手,打造出一支强大、忠诚的职工队伍,这样即使有个别员工违约离职,因为企业有强大的储备人才资源,也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大的影响。

3.3 强化诚信文化建设,培养员工诚实守信习惯

文化环境的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员工诚信缺失问题,首先要从文化建设入手,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就像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词一样,帮助企业树立起诚信经营的形象。只有企业营造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深厚氛围,才能影响和引导员工形成诚实守信的职业习惯,也才能带领企业步入诚信的发展轨道。

3.4 强化诚信机制建设,堵塞员工诚信缺失漏洞

要探索建立企业员工履职信用制度,将员工诚信从业的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定期组织开展对员工诚信从业情况开展评估,并逐渐延伸到他们个人生活中的信用。对出现不良诚信记录的员工予以教育、劝导、警告或处罚。建立科学的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建立,对员工不诚信的行为构筑起一道防范的屏障,同时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5 强化诚信从业宣传,推动企业诚信氛围形成

公司要利用树典型、做宣讲、办专栏、张贴图画和标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推进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可以组织诚信敬业宣讲活动、在企业网站上开设专栏,组织开展“诚信员工”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诚信员工典型,传播诚实守信文化,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带动企业诚信管理的发展。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制定、落实一套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提高党政干部、职工诚信服务水平,增强党群、干群联系,确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2011年8月10日前由党政办牵头拟定《镇党政干部、职工诚信行为规范》报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下发到各党政干部、职工手中,并落实督促检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建立诚信档案,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纳入考核。

(一)扩大诚信创建的范围,结合我镇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适应城市发展的诚信居民,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8月10前由镇诚信办牵头拟定《镇诚信居民诚信行为规范》报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发放到广大居民手中,并由诚信办牵头,各社区诚信建设委员会负责落实诚信居民评定工作。

(二)巩固诚信农民建设成果。2011年8月10前各村要以诚信100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诚信村规民约》,并将完善后的《诚信村规民约》在村公栏及人口集中地进行张贴公布。

(三)注重诚信教育,将诚信德育放在教育事业的第一位。诚信要从学生抓起,从校园入手,形成长效机制。2011年8月10日前由教育办公室牵头拟定《镇校园诚信行为规范》(针对教师、学生),并建立教师、学生诚信档案,每月25日向镇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报送相关信息,诚信办要指导各中小学校及时将各种信息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同时教育办公室要结合学校开设《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2011年秋季学期至少在一个中学,五个小学开展诚信教育课的试点工作。

二、编制一本诚信宣传手册

各站(办、所、中心)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工作,编制面向社会的诚信宣传手册,将诚信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拟定各行业失信惩戒诚信奖励的工作制度。2011年8月20日前各站(办、所、中心)报本单位的诚信宣传手册模板至诚信办(重点突出本单位的诚信服务承诺、诚信办事流程、失信惩戒诚信奖励相关规定、优先优惠政策),经镇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各单位组织发放,重点是各单位服务窗口要有诚信宣传手册,方便群众领取。

三、播放一批诚信宣传电视节目

在大力宣传我镇诚信农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诚信建设扩大至全社会各领域,围绕“诚信”的创建主题,将“诚信”打造成为的主流文化。2010年8月30日前科技宣传文化信息中心要有组织的编制一批以诚信建设为题材的视频资料,协调电视台等媒体对我镇诚信建设进行相关宣传报道。

四、开设一个网络诚信宣传专栏

网络宣传是对外宣传“诚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外界了解我镇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2011年8月10日前党政办要在我镇门户网站上开辟“诚信”专栏,重点将我镇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亮点进行展示,并公布诚信投诉电话。

五、上一堂诚信宣传教育课

(一)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

2011年8月30日前在镇政府挂牌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校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在各村小学(没有村小学的在村委办公室)挂牌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分校,分校校长由村支书担任。

(二)开展第一期诚信教育课

1、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校长给镇党政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上诚信教育课。

2、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分校校长给村级各组织负责人、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上诚信教育课。

(三)整合资源,开展诚信再就业技能培训

1、2011年8月30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要借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与分校开展培训活动的机会,针对失地农民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将诚信教育培训学校打造为今后我镇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与我镇重大项目、企业用工的一个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认真实施,通过抓好农民与企业的诚信建设,找到农民与企业间就业与用工的平衡点,为我镇工业化建设注入活力。

2、2011年8月30日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与分校培训的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诚信技能培训,推动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收集一批诚信谚语和典故

各站(办、所、中心)结合本单位工作,收集一批诚信谚语和典故。2011年8月10日前,各站(办、所、中心)至少上报涉及本单位的行业谚语5条,诚信典故2个至镇诚信办。

七、开展一场诚信演讲、辩论或文艺演出

2011年9月20日前由团委负责组织一场主题为“诚信”的诚信青年演讲比赛。前各站(办、所、中心)参加人数不少于两名,演讲比赛具体实施办法由团委负责。

八、培育一批诚信创业典型

1、2011年8月30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等要逐村、社区统计2010年以来的诚信创业典型,收集各创业个人、法人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先进经验,对有典型社会价值的个人、法人要整合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其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等问题,同时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诚信创业环境(所有诚信创业典型相关数据要在8月30日前报镇诚信办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

2、2011年8月30日前经济发展办要将农民增收相关数据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确保农民增收工作与我镇诚信建设促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通过对星级诚信农户的政策扶持、金融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我镇农民的创业增收。

九、评选一批诚信道德模范

2011年9月30日前党政办制定诚信道德模范标准,并负责组织评选。各村(居)、站(办、所、中心)要在8月30日前上报本村(居)、单位初评的诚信道德模范至党政办,党政办要制定评定办法并组织最终评选。

十、建设一批诚信机关窗口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律师队伍行风如何,关系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也关系到公正司法的成效。当前,律师行风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诚信问题。诚信执业是律师工作的生命线,是律师行业的立业之本、执业之基。能否诚信执业,直接影响着律师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作用的发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律师工作的新要求,必须高举律师诚信旗帜,注重诚信为本,以对法律的诚信、对人民的诚信、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向全社会彰显律师行业依法公正执业和维护公正司法的形象。开展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活动,就是要引导和推动全市广大律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大力弘扬诚信精神,以此提升全行业的诚信素养,进而促进律师规范执业、律师服务质量的提升,推进我市律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制定全市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全市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动员仪式。由市司法局、市诚信促进会、市律师协会联合召开全市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布置全年诚信教育活动工作,并发出践行诚信承诺和“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的倡议书,组织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全体执业律师举行“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倡议书签字仪式,造大宣传声势。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律师党员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诚信创建活动。

3、开展“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评查月和行风评议”活动。

4、举办“诚信律师”培训班。开设全市诚信律师专题讲座,并把诚信内容列为律师事务所、律师年度考核内容。

5、开辟“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栏目,在闽西日报和律师协会网开展以“满意在,诚信在身边”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律师征文”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并动态报道律师诚信活动信息。

6、开展律师诚信执业检查。由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市律师协会、市诚信促进会以及公安、检察、法院共同参与,开展执业检查,进一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

7、举办“诚信律师”座谈会。以“践行诚信承诺,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为主题的诚信论坛,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品牌活动,增强律师社会责任感,培养律师行业诚信文化,促进律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开展讨论。

8、开展律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9、举办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法律法规、执业规范、风险防范培训班。

三、步骤与时间安排

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时间为一年,即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3月。

1、成立市“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职责。

2、召开“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

(二)活动开展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

1、2014年3月,召开全市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向全市律师事务所和全市律师发出“践行诚信承诺、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的倡议书,举行“诚信律师承诺”签字仪式。开展“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评查月和行风评议”活动。举办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班。

2、2014年6月,举办“诚信律师”专题讲座。

3、2014年7月,在闽西报社和律师协会网开辟“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栏目,开展以“满意在,诚信在身边”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律师”征文活动。

4、2014年9月,举办“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培训班。

5、2014年9-10月举办全市律师法律法规、执业纪律、执业规范培训班和青年律师风险防范、业务发展培训班。

6、2014年12月,在全市开展“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活动情况检查。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2月至3月。

1、2015年1-2月,开展“创建诚信律师事务所”、“争创诚信律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举办相关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诚信教育;第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想道德建设课程、将诚信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网路诚信教育的引导和管理等方式来完成;第三,健全学生信用评价体制,通过完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和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来保障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国家昌盛、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诚信价值观的塑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技术性人才。加强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诚信意识也在不断被强化,但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亟需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诚信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实守信对社会的良好作用,认清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诚信,做到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能够自觉地践行诚信意识。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指教育学生在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提升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点出发,结合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展开。本文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

实现诚信教育,宣传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诚信教育时,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搞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发挥教师言传身教重要作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1、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

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上要实现全方位的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和新颖性。首先,学校要将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关于诚信道德教育相关政策内容和文件精神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在校园内进行广泛传播。其次,学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故事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当中有关诚信的格言、典故、故事等丰富宣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近年来社会上涌现的诚信道德典范和道德楷模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在宣传方式上,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方式展开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宣传。利用校园传统媒体的资源,如校园黑板报、橱窗、展板和校园报纸、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诚信教育内容的传播。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开设诚信教育栏目,定期推送诚信、道德等相关内容,或者专门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通过专门的公众账号和微博平台,为学生们推动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印发有关诚信教育的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形式,来实现诚信、道德内容的全面传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地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诚信道德水平。

2、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在校园内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观念当中。如举办以诚信、明礼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的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参加。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此外,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诚信道德模范评比的活动,在校园内部寻找诚信之星,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诚信楷模,依次引导全校学生向其学习。那么,为了更好地将诚信教育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诚信教育活动周。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段,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诚信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中,从思想上提高他们诚信教育的观念意识。

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当中,包含着深刻的诚信教育内容,因此,开展诚信教育,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高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诚信道德理念和我国诚信道德建设方面内容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知。在理论课程之外,学校还应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将学生带入到能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诚信道德的行为。

2、把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将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相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工作,从而让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诚信道德的新要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相应地添加与之相关的诚信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点一滴中,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3、加强网络诚信教育引导与管理

当前,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诚信教育还应该拓展到网络环境当中,也就是要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引导与管理。在这方面,学校要将网络诚信教育纳入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当中,如将其加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当中,同时,还可以开展网络诚信道德教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更加规范的使用互联网。建立互联网规范守则,加强对学生互联网诚信道德的管理,通过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他们的网络诚信教育。

三、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以此来保证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健全学生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专门的学生信用评价机制,学校根据院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对如何评定学生信用行为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评价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与理论制度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良性运行。评价机制建立之后,学校可以在每一学年的考察中,注重对于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考核。可以将关于诚信道德的评价纳入学生学分绩点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加诚信教育的学习。

2、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

为了实现学生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通过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来实现。建立诚信档案等措施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是否存在显著作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与学校其他评价体系挂钩,如可将诚信档案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信用贷款等主要依据,从而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诚信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

作者:赵晓峰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朝华.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王兴中.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杨洪林.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成全,兰杏芳.高职学生诚信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22-123.

[5]江铭.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4-26.

[6]徐静.高职学生就创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94-96.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诚信建设;制度缺失;诚信风险;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59-01

1 保险业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十几年,是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十几年,也是问题不断暴露的十几年,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方面,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存在欺骗行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为减少保费支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在不满足投保条件的情况下,为获取保险保障而提供虚假信息,更有甚者,为获取保险金而进行保险欺诈,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伪造索赔单证、故意夸大损失等。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存在欺骗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如实告知,误导客户和拒绝被保险人索赔要求。过去十几年,中国保险业一直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各家保险公司始终将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放在第一位,保费是考核公司领导最重要的指标,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家保险公司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诚信行为。具体来讲,保险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信用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诚信体系建设也不到位。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现行的社会信用体系难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其的需求。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信用保证主要靠人的伦理道德要求,由此企业和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产生违反诚信原则的道德风险,这是我国保险业产生诚信缺失的重要根源。

1.2 保险诚信教育的缺位

诚信教育的缺位是导致保险诚信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应该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保险诚信教育缺位的主要原因是保险经营管理者认识不足。一是由于长期受粗放经营、保费至上思想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目前大多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驱使保险公司以保费收入作为最终经营目标。二是当前保险公司为员工和人员提供的培训,大多是销售人员展开技巧性培训以求市场和规模,很少将诚信教育放在事关公司生死存亡和立业之本的战略高度来展开教育。

1.3 保险营销机制的不完善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约302万人,保险人的数量几乎占到保险从业人员的90%,共实现保费收入2305.93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8.83%。这支销售大军对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行的营销机制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这种营销体制存在保险营销员法律定位模糊、社会地位低下、对个人人缺乏保障制度、对其考核以业绩为主、有些公司的佣金不合理等。这些问题诱发个人人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同时,对营销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持证上岗的要求不严格,营销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其流动性非常大,使保险公司很难控制其行为。

1.4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公司内部的考核机制的压力

近几年保险市场主体增加较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行业难度相应增大。新公司成立后,虽然整个市场也在竞争中得到了拓展,但更多的是与既有公司争抢业务。在竞争初期,价格竞争及与价格相关的手段自然成为各家公司的首选。无论是老公司还是新公司,都是层层下达保费、利润、费用率等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完不成考核指标的分支公司负责人的任职就要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各家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不择手段。各种名义的降价、返还、高手续费等手段在各家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

2 加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各个群体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实现良好的互动,所以说,建立诚信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由于保险经营活动的特殊性,保险活动对诚信原则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做到最大诚信。当前,保险业是否能够做到诚信经营已经成为保险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重视和加强保险公司的诚信建设。

2.1 要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诚信教育的统筹规划,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和社会的各种宣传媒介,发挥整体宣传的优势,促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对保险市场主体的诚信教育,要使行业主体及广大从业人员认识到,诚信从业有利于维护行业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的宣传,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对保险的全面认识,各类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和分摊损失,而投资只是保险的派生职能。

2.2 建立和完善保险诚信教育体系

教育缺位已成为保险诚信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调动行业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推动保险诚信教育不断加强,才能有效地加强保险诚信建设,更好地促进中国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一是要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保险诚信教育的发展平台。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财经类高等院校开展教育培训的潜力和优势,重点扶持高校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二是要应尽快创建一个行业内部的诚信教育平台,使之能够带动、引导和促进保险业的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三是要充分发挥保险学会、保险行业协会、专业院校以及行业现有舆论工具的作用,积极培养和构建中国保险业的诚信文化。

2.3 完善保险营销机制

改革完善营销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尤其是保户的利益要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诚信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诚信意识,才能强化诚信行为,才能促进营销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才会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增添活力。一方面要建立保险营销员信用制度。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能够使人们在市场中依据既有信息作出行为选择,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应当逐步建立保险营销员信用制度,通过收集保险营销员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建立保险营销员信息数据库并对社会公开,使投保人能够依据保险营销员的信用作出选择。另一方面要培育诚信理念,形成自律机制。构建诚信保险营销机制还应从道德伦理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通过大众传媒宣传诚信的价值以及失信法律后果,从思想意识上强化人们的法律法规和诚信道德观念,使人们在保险行为中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维护各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

2.4 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

(1)以信用评级为主,对保险市场主体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如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人及投保人、被保险人的道德信用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信用等级。通过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保险市场主体始终诚实守信,认真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

(2)以信息披露为辅,把分散的反映保险机构和个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联网管理和整合,实现诚信信息的资源共享,尽可能地缩小保险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保证能够区分和评判保险行为主体的信用状况,既使保险消费者能够选择有良好诚信记录的保险公司及保险人,又使保险公司更便于审核投保人、被保险人,降低道德风险。如可建立被保险人的个人信用账户。建立个人信用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信息掌握度,可以使保险人更多地了解被保险人的个人信用状况,从而促使被保险人更注重个人的信誉成本,降低其选择不诚信的可能性。保险市场可以针对不同险种进行尝试,譬如在机动车辆保险中,同交通系统建立信息平台,对驾驶员驾驶记录及相关信息进行及时考察,降低其欺骗的可能性。

(3)以舆论监督为补充,聘请工商、消协、新闻媒体、保险客户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信用主体进行舆论监督,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制度,对失信的公司和个人在媒体上公开“曝光”,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促进信用主体提高信用。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贷款回收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贷款学生恶意拖欠贷款、贷款违约率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较严重,已成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当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相应的问题的途径,以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教育、控制贷款违约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盐城市某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及回收情况

盐城某高校是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苏北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0%左右。在国家及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动下,该校由2008年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截止2013年1月,根据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数据统计,该校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人数为2927人,总合同数为4431笔,贷款金额达2272.253万元,逾期人数为93人,逾期合同数为126笔。数据充分说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对该校学生学费欠费率的控制和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贷款学生都能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条款及时足额还款,但也有部分贷款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以多种理由恶意拖欠贷款,造成了违约情况的出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晰贷款责任,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有效回收,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将成为高校、各级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部分贷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未能按照贷款合同条款,恶意拖欠贷款,造成贷款逾期。贷款学生诚信缺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诚信监督体系和违约惩罚体制的缺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对其他国家助学贷款,其还款机制更加灵活、贷款人家庭具体情况更便于了解和跟踪调查,有利于贷款发放、贷款的催缴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竟是无需担保和抵押的信用贷款,借款人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日后按时还款的意愿。而目前全国性的社会征信体系、贷款违约惩罚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网络查询系统也尚在调试阶段,部分贷款学生和家长诚信意识淡薄,导致了恶意和非恶意拖欠贷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按照贷款政策相关规定,国家开发银行及各级学生资助中心有权向媒体及信息系统公布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关部门对此处理还是非常谨慎,对违约学生的震慑效果不佳。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还贷经济压力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每年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由于贷款毕业生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就业比较压力大,初次就业工资水平也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还要承担原本并不富裕家庭日常生活开销,除去自身的日常开销,还要考虑买房、结婚、生子等现实因素,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工作压力大、频繁更换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助学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贷款学生无奈选择拖欠贷款,直接导致了贷款违约现象频发。

(三)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主要的奖项评比往往将智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给学生一种“只要成绩好,就能评优、获奖、贷款”的错觉。现代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忽视了对诚信意识的培养。其次,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诚信教育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对待诚信教育却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师往往将教学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注重诚信道德能力的训练和诚信道德行为的培养。最后,一些高校很少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及个人信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导致学生对贷款违约和丧失个人信用对自己将来生活的影响缺乏认识,觉得暂时违约没有关系。

(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外界事物较快,很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一些经营者的拖欠赖帐、造假卖假、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行为,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尔虞我诈、急功近利、言而无信等现象。当代大学生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格培养受到了这些不良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诚信认知过程中产生错觉,认为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认为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等等,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在美国,信用是公民立足之本,信用体系完备,法制健全。依托高度发达的生电子信息网络系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十分完备。在这个系统中,逃税、贷款违约等记录会伴随个人终身,对以后办理信用卡、贷款购车买房都会造成影响。没有信用在美国寸步难行,借款人都不会拿子自己的信用开玩笑。我们也要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以制度的约束促使个人养成按时履约的习惯,对于恶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警戒,从而形成“一朝失信,终身失利”的制约机制,有助于贷款学生重视个人的诚信行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

(二)做好贷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贷款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扶。首要要做好贷款学生就业摸底工作,建立帮扶档案,对贷款毕业生进行登记分类管理,定时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向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的贷款毕业生发放一定的求职补贴,帮助他们暂度难关。同时要根据他们具体就业困难的特点,按照重点关注、优先推荐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与指导,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引导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鼓励贷款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三)高度重视高校诚信教育工作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贷款申请、催贷还款的重要参与者,有义务承担起对贷款学生进行全面系统诚信教育的责任。首要,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进行学生的诚信教育。如可以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来弘扬校风校纪,宣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育人氛围。其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月活动。在活动期间,以“诚邀你我、与信同行”为主题,举行诚信教育讲座、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诚信教育主题演讲、诚信教育专题片观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相关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资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加增强了贷款学生诚信观念,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行为规范。诚实守信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产,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优化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开展多种途径诚信教育宣传,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诚信意识。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人们对诚信的认同感,让人们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素养。同时舆论在诚信道德建设中起着引导、监督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舆论环境。因此,要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和舆论监督力度,让社会形成一种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正确诚信观,通过优化诚信舆论环境,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诚信的培养和保持,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四、结语

总之,努力降低贷款的违约率,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学校、金融机构和贷款学生的共同努力。政府积极推进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贷款学生要珍惜自身良好的信贷记录,才能有效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张曼.从重庆高校毕业生还贷现状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8)

[2]黄映芳.论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3]柏伟,彭晓玲.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5)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诚信建设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41-03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领导干部作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着支配和导向作用,代表着官方的一种道德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加强领导干部诚信建设,重塑领导干部诚信形象,铸造领导干部的健康人格,对于从严治党,科学执政,营造社会整体诚信环境,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队伍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更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1.构建和谐社会,培养诚实守信良好风尚需要加强干部诚信教育。

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其诚信程度如何,对政府信用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干部的诚信行为对全社会成员起着表率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领导干部以诚信待民,就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人民群众就能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真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仿,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需要加强干部诚信教育。

只有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政府的信誉、保证政令畅通,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用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增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领导干部讲诚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时处处奉行诚信原则来对待人民的事业。

3.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强干部诚信教育。

失信是腐败的客观条件,贪欲与失信的结合必然产生腐败。只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诚信建设,坚决纠正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才能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4.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干部诚信教育。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治和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加快市场化的进程,增强政府宏观决策的有效性,改善投资环境,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内吸引投资。

5.坚持公正执法,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需要加强领导干部诚信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违法必缺德,但缺德不违法的现象还是较为常见的。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必须以诚信为本。没有了诚信,德治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诚信,法治就变得无所适从。法律、法规是要靠人去执行去实施的,是否违法及违法到何程度应予以什么样的惩处都要靠人去裁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公平、公正、公道,这不仅是职业道德问题、法治环境问题,更是法律制度的信誉问题。

6.诚信教育是政府行政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信用体系的建立不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生命线,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形象。诚实守信,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党风”的体现、“政风”的体现、“国格”的体现,它是人民拥护党和政府、支持党和政府、赞成党和政府的一个重要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

二、领导干部诚信缺失的原因透视

诚信缺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信任行为的价值观念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少有效性或者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信任行为的混乱与危机。诚信缺失尽管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是立体式的和全方位的。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就目前来看,要想营造出人人讲诚信,人人做实事的良好氛围,构建起诚实守信氛围的“人文环境”将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使得守信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遣责和惩罚,在客观上助长了社会成员唯利是图的意识和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执政行为的短期化、私心杂念严重、宗旨观念淡薄。这主要表现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不统一。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出发点不是为了群众,而是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仕途的升迁,在工作中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倾听群众的呼声,为了迎合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头脑发热,随意决策,大搞形式主义。从思想根源上分析,大部分领导干部自身也并非不知晓不讲信用的危害以及党纪、法规、纪律的约束,但有些领导干部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绩观的影响,个人主义膨胀,千方百计地编造所谓“政绩”,塑造所谓“形象”,以此来搏得上级领导对自己的重视和欢心,铺垫“为官资本”,投机思想越来越严重,失信于民也就在所难免。

2.传统诚信观的历史局限性

传统文化思想的内在缺陷突出表现在传统的“诚”、“信”理想的色彩远远大于实际。其中“无商不奸”、“重农抑商”、“刑不上大夫”的思想严重压抑了诚信在商业伦理、政治伦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这使得诚信原则仅适于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得以维系,而没有形成适合于整个社会的诚信规范和诚信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在传统文化主导下发展起来的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的小圈子诚信体系,囿于熟人、朋友、亲人等狭小范围内,具有封闭性,许多人只对周围熟人社会负责,而在与之有关的各个圈子之外,不讲诚信则习以为常。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加之传统道德资源在一些重大的政治运动中不断遭到消解甚至摧毁,使得固有的诚信传统在现代条件下难以获得崭新的诠释,更谈不上进一步弘扬光大,因而也就造成了当前信用体系的畸形而又令人无奈的社会需求。

3.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缺乏周密科学的论证,凭经验、好恶盲目决策,而对决策失误却很少承担责任。人民群众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决策以及干部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将民主的理念抛之脑后,“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仅仅是理论上衡量干部的标准,在实践中却常常落空,以至于侵害了群众利益,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领导干部之间会由于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工作中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机制等原因,而使彼此的信任度降低。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些合理要求得不到兑现,加之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相互间隔阂,致使相互信任度降低,甚至走向抵触状态。在干部考核中,组织人事部门掌握的情况是表面的、片面的,有的甚至掺杂上级领导的个人好恶,影响到干部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法制、纪律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制度约束的个体在企图从没有信用的行为中获利时,道德和良知的天平往往发生偏离,自我约束就显得苍白无力。执纪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使罪与非罪之间留下大片空白地带,导致社会失信成本过低。有的领导干部从信用体系瓦解中得到好处,而没有受到法纪的制裁,守信反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必将引诱更多的人去以身试法,怀着冒险和的心理去疯狂追求短期效应,这直接加速和加大了领导干部诚信状况的恶化。

4.领导干部行为不规范是目前诚信缺失的主要诱因

领导干部行为对社会诚信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决策的不稳定性造成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甚至给信守诺言的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人们诚实守信的积极性。②领导干部的执法不公、,政出多门、等行为是诱发诚信危机的重要因素。③小集团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坏了领导干部的信用形象。

5.领导干部意志不坚定,存在从众心理。

在思想认识上,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明辨是非曲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在领导活动过程中,不敢去触法纪这条高压线,而对一些非正规的行为准则,诸如习俗、道德、伦理等约束则明知故犯。表现为自我约束力差,意志薄弱,评价事物缺乏科学的机制和规范的标准;对其领导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没有阻止和谴责,认为可以理解,怂恿甚至亲自参与其中,认为欺上瞒下是“有本事”,有时忘记自己的身份,按照他人的“捷径”行事,使得诚信评价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造成观念和行为的差距。出现了领导干部崇尚诚实守信,却又在追逐名利,来往应酬中不知不觉地放弃诚信原则这一奇怪现象,表现出诚信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愈加曲折和漫长。

6.干部教育失误导致诚信意识弱化

干部教育的目的是让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官之道,以不断地提高其综合素质。诚信教育作为干部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一套包括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诚信价值、诚信公道规范、传统诚信美德、党风政纪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虽然重视对干部道德品质教育,但在内容设置上往往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甚至以政治教育、政策诠释、时政介绍取代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屈从于政治需要,片面强调政治意义上的“忠”,而忽视个人对自己内在良心的“诚”,甚至把这二者对立起来。在实际操作中,诚信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不合时宜,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广大干部的生活实际,过于理论化、原则化和政治化。只片面地强调干部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没有利用班干部培训这一平台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很多时候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简单重复,而缺乏对诚信教育特点、规律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内容显得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使学员不能真实地感受到诚信对自己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价值,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教学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员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诚信教育的手段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

三、加强领导干部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代领导干部是一个庞大而影响力较强的群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不仅仅对其本人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构筑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诚信建设,重树政府信用取信于民,已刻不容缓。

1.大力宣传,努力营造领导干部诚实守信的氛围。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与对其宣传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媒体、娱乐活动等广泛地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可通过党员活动、专题报告、艺术载体、诚信专刊、干部培训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机关单位还可以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办公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政府公开网页上设置诚信教育的主页等。用诚实守信的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反面教材警示人。要让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诚信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不讲诚信的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是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诚信对个人、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使领导干部树立诚信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人人尊重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良好的文化氛围,让领导干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2.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培养领导干部的诚信观念。

当代领导干部思想成熟,见解独到,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受教育环境影响较大。干部教育中,要在政策宣讲和理论阐释的同时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认真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领导干部头脑”的工作。把诚信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领导干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构建法制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人格力量。

在诚信教育中,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当前时期,在干部诚信教育中必须克服注重知识化和技术主义倾向,坚决摒弃空洞的说教,要在教育中提升其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在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道德困惑和失信行为广泛地开展座谈讨论,运用说理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对比教育法等多种形式,唤起领导干部对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把社会、家庭、单位和干部培训学校等阵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阵地的优势,与领导干部实际工作和生活相适应,做到教育形式多样化、实用化,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道德选择与评价能力。真正做到诚信待人、诚信立身、诚信处事、诚信为官,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将诚信教育真正内化,进而带动和推动全社会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3.构建诚信制度体系,规范领导干部的信用消费。

诚信作为一种品德,主要靠个人的修养和教育,但是诚信建设仅靠自律即个人的自我约束,凭个人的良心和自觉性办事是靠不住的,因此,诚信的形成除理论灌输和观念渗透外,更应该借助于他律的外在推动力,即制度化管理。对领导干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规范的社会信用制度,在这个制度的约束下,要让有不良记录的领导干部付出相应的代价,直至名誉扫地。西方150多年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制度值得我们借鉴,信用档案已成为西方人的第二身份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对双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但现实情况下,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例中,信用双方不对等的情况较为普遍。我国今后应逐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个人信用档案,在信用档案中对每位领导干部信用进行严格登记和详细实际的记录,信用档案主要包括身份信息、主要信用记录、财务信息、与道德法律相关的信息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信息露天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每个人的守信记录或背信劣迹信息都将被社会共享。如此,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其一生,它是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信用消费记录,使得每位领导对此不得小觑。有了这种奖惩机制的约束,不管你在哪里,良好的信用都会帮助和促进你的事业,而曾经失信的记录会加大你的机会成本,甚至会阻碍你的发展。取信于民,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诚信机制,从规章制度上来培养领导干部的诚信意识,有效遏制诚信缺失。在领导干部诚信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中,法律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制度。中国自古缺少法治的传统,所以加强有关诚信、信用建设的法制建设,以法治国是我们各项制度建设的大方向。事实上,诚信缺失的本质是由于权利和义务失衡所致的,所以法制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力求保证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为诚信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政府信用的构建、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秩序的规范无不需要法律来提供支持和保障。此外,提高执法水平使法律制度真正起到规范信用行为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

4.诚信教育与干部管理相结合

加强诚信建设,必须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在干部教育活动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抓教育,使之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中国传统思想都习惯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是道德标准的化身,所以党政干部道德示范作用纵使在当今社会仍是十分突出的,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

首先,在诚信教育中,只有以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为突破口,发挥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把有关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到规章制度中去,力求通过管理规定中的激励、约束、限制、处罚等措施,形成一种讲诚信的氛围,使领导干部产生争当守信典范的意识。

其次,充分发挥干部管理部门的作用,在严格要求、执行纪律的进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建立高效能的干部管理体系和素质较高的干部管理队伍,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再次,加强领导干部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引导领导干部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教育给人以理性,管理教人以规范。让领导干部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自觉接受诚信观念,有利于发挥干部的内在潜力。通过自我教育,既能使领导干部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去实现管理目标。

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也归人民。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便是这样的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诚信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诚信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建立诚信机制,重塑领导干部诚信形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道德和世风的整饬,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执政兴国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 健、宋令维.领导干部诚信建设的重点与对策.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3)

2 吴潜涛、赵爱玲.诚信与诚信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1.13

3 唐文玉.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1)

4 .关于教育问题谈话[N].人民日报,2000.2.1(1)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摘 要 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是对已经取得职业资格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的培训教育,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平和操作技能。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需要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要利用网络渠道,拓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会计 人员 继续教育

一、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内容的选择和完善上学用结合、按需施教,要选择那些与会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对会计人员工作有确实帮助的内容,做到教育内容新颖、丰富,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选择性。使我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

法律素养是当今社会会计人员重要素质之一。只有广大会计人员了解法律规定,具备依法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会计人员在单位出现会计造假等违法乱纪现象的时候,才可能依法制止并纠正,坚持原则,切实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在法律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与会计工作兮兮相关的内容,注重让会计工作人员了解法律的精神实质,同时要结合财会岗位的特点及发生在财会部门的违纪案例,剖析典型,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以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增强广大财会人员的执法守法意识和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几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职业道德教育。从现实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背职业道德,知法犯法,欺骗管理层、投资者,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诚信建设面临着严重危机。这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宏观经济决策,而且损害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会计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是会计管理人员应加思索的问题。只有进行全社会、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美国可谓是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法规和会计准则也可谓全世界的典范,可安然公司、世界通讯等连爆会计造假丑闻,充分说明了仅有完善的制度是不够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相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才能使制度、规范得以落实到实处,才能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才能有效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管理工作,保障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 。

(三)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分层次、有针对性

我认为分层次培训可以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领导,这一类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最多,可由财政部门单独组织培训;第二层次是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比第一层次稍少,可由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第三层次是中级会计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最少,亦参加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分对象培训是指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金融企业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二类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三类为上述两类以外的所有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各类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

二、利用网络渠道,拓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自学和集中培训两种形式,其中对集中培训有强制性时间要求,要求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不少于24小时)。但对于自学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对自学的时间和形式难以具体操作,因此集中培训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集中培训的形式目前比较死板,还是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其培训效果还有待提高。要改进传统的几种培训教学模式,首先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多采用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例演示、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灵活的形式,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培训形式方面,利用网络和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超市”式的培训机制,来满足会计人员的不同需求,使会计人员根据自身层次和工作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学习。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考培分离”的方式,形成学习松散,考试严格的运行机制。这样,既方便了广大会计人员,又可以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网,加大“网上课堂”、“知识窗”、“财务规章制度”、更新力度,及时补充大量紧跟形势,适应培训需求的文章和名词解释,迎和会计人员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创网上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为会计继续教育的柔性化及个性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将教会会计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它把在职的、知识更新的培训放到会计人员的终身培训、终身教育体系中去。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加快了知识的更新与传播速度,将成为提高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效率和质量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孟阳,孙丽丽.烟台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齐鲁珠坛.2009(03).

[2] 肖昱华.浅议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今日科苑.2009(16).

[3] 李莉.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改革 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齐鲁珠坛.2010(02).

[4] 张全义.关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思考.齐鲁珠坛.2008(02).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项目简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诚信考试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批时间为2014年6月,课题编号:JG2014011148。

摘要:诚信考试是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部分,诚信考场的科学运行不仅是构建完善的诚信考试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高校设立了诚信考场,即无人监考考场。经过多年的试行和改革,构建了由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宣传教育及考场运行程序等环节组成的较完善的运行模式,并收获了较好的实效。

关键词:诚信考场;运行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04―03

考试作弊目前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顽症”,它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妨碍了良好校风的形成,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诚信形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参加诚信考试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诚信考试净化考场环境,把诚信考场作为展现优良学风的重要窗口,同时建立一种师生互信的关系。从技术层面上讲,诚信考场是指不设监考人员的一种考场状态或者考试形式;从制度层面上讲,诚信考场是以无人监考为基本形式、以利益诱导为核心动力、以诚信教育为价值目标构建起来的一种考试制度。笔者所在高校设立了诚信考场项目,经过多年的试行和改革,已形成较完善的运行模式,并收获了较好的实效。

一、构建完善的诚信考场运行模式

(一)诚信考场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是工作顺利启动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亟待加强、诚信考试备受考验的形势下,组织机构的成员合理、职责明确、运行科学、落实有效是诚信考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校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带领相关部门领导及主要工作人员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并选拔优秀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成立办公室、评估组、监控组、考场管理组、试卷审核组、教育培训组等工作组。各组工作职责落实有效,团结合作,保障了诚信考场的顺利启动和运行。

(二)诚信考场的制度建设

1.诚信考场的启动机制

诚信考场的启动是一个程序问题,在这个程序中,涉及到学生、任课教师和教务部门之间的权力(利)配置,权力(利)的不同分配会给诚信考场的实施带来不同的实际效果。本校启动诚信考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该具有真实的决定权,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启动的根本原则,任课教师提议或同意为必备条件,学院教务科及教务处行使诚信考场的服务和管理职责。

2.试卷命题制度

诚信考场的试卷命题应该符合命题的一般规则和课程教学目的与需求,但也应该符合考场中没有监考人员的特点。诚信考场采用的试卷,题量应该尽可能饱满,使考生无暇顾及左右或与他人交流;题型设计应该科学,尽量避免在客观上容易引起舞弊的简单选择题、判断题,使考生难以窥视他人的答案;命题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难度,使考生客观上不需要任何协助就能独立完成考试。另外,如果同一课程同时开设诚信考场和普通考场(有监考老师),允许试卷的难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对参与诚信考试的学生的一种制度奖赏。

3.考场准入制度

考场准入制度是指设置一定的准入形式与准入门槛,一方面彰显诚信考试的严肃性,给考生以自豪感,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甄别,将有考试作弊及严重失信行为的学生拒于诚信考场之外,保障诚信考试的顺利进行,也引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诚信操守的重视。

4.考场纪律制度

诚信考场的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形下进行,虽说考场纪律与秩序的维护依靠学生的内心自觉,但客观上讲,不诚信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因此,诚信考场需要更加明确、细致、严格的考场规则,规范从进入考场到离开考场每一环节的具体要求。本校根据考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涉及考试前准备、试卷发放及上交、考试要求、突发问题解决等多方面内容的13条具体规范,对学生顺利完成考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奖惩考核制度

奖励制度:参加诚信考试,且无考试违纪现象的个人,每参加1次加综合测评0.1分;对于能够连续3个学期参加所学课程设立的全部诚信考试,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将授予“诚信考生”荣誉证书,并将其记载进学生档案中;参加诚信考试的班级将按照参加人数比例在优良学风班级评比中加相应分数,前2名加5分,3~5名加4分,其他加3分;连续2个学期全班参加诚信考试,并无违纪现象的班级奖励班费200元;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参加诚信考试的班级和个人。

惩罚制度:如在诚信考场发现违纪者,将取消个人和相应班级本年度的任何评优资格。根据学生考试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加重一级进行处理。

6.失信追查制度

诚信考场由于没有现场监考人员,对于考生是否失信难以进行现场验证,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失信。为了彰显诚信考场的严肃性和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了失信追查制度,即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以在诚信考试结束后对参加诚信考试的考生追查失信行为。失信追查的启动必须具备特别严苛的条件,只有在有确凿的事实证明其有失信行为时,方可予以追查。因为,对他人内心诚实的无端怀疑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诚信考场和诚信教育制度本身的最大讽刺。为此,本校在启动失信追查制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诚信考场违纪认定办法及处理程序》,通过监控追查、巡考抽查、考生调查及考场信息反馈等方式对考生违纪情况进行了解、取证,并根据信息来源设定不同的处理程序。例如,由考生举报得知违纪事实,则在违纪认定书上不体现具体信息来源。

(三)诚信考场的设施建设

诚信考场对考场及配套设施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考场建设。一是抽出4间教室作为诚信考场专用教室,取消教室的教学任务;二是重新粉刷教室,迎合诚信考试进行了特别装饰,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气氛;三是在教室中安装高配置的监控设备,保证考场的取景、取证;四是在教室中放置钟表、留言簿、试卷台等,为学生提供方便服务;五是在诚信考场附近设置了诚信考场工作办公室,专门用于诚信考试的服务、管理、会议召开及材料存档等活动。

(四)诚信考场的宣传教育

本校为诚信考场宣传教育制定了全面的规划,形成了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启动前,通过诚信考场宣讲会、多层次的动员会、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及诚信考试的氛围营造,做好考前的宣传教育;运行中,及时总结优缺点进行通报和整改,促进宣传教育;一段考试结束后,开展总结表彰、网络公布等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成效;学生毕业后,为在诚信考场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诚信证书,并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巩固宣传教育成果。

(五)诚信考场的运行程序

1.考前申请及审批:学生若要参加诚信考试,必须提交申请书,并进行资格审查。本校相关单位向全院师生宣传参加诚信考试的条件及程序,申请设立诚信考场的班级或个人需经班级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同意,并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申请班级或个人均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班委会组织学生提出申请并填写《诚信考场个人审批表》或《诚信考场班级审批表》,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会同教务办,对申请班级或个人进行资格审核;教务办将学生申报及学院对其资格审核情况上报教务处审批、备案。

2.考试安排:根据教务处审批结果,由诚信考试办公室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工作人员等,并将准备信息通知考生。诚信考场走廊墙上张贴“无人监考,诚信考场”,黑板上写上诚信考场、诚信口号,督促和鼓励考生诚信考试。

3.考前培训:考试顺利进行需要工作人员及考生充分了解诚信考场的运行机制,并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为此,每阶段考试前依据《诚信考场工作流程》和《诚信考场工作小组工作职责》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避免有经验的人员存在麻痹心理,坚持新老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考生培训分为3个阶段,一是申请诚信考试的学生要经过1~2个学期的监考考试,充分了解考试相关规则,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二是每阶段考试前班主任根据《诚信考试考前教育指南》进行集中教育;三是在每次考试前,要求考生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工作人员依据《诚信考场规则》进行考前指导。

4.考场管理:考场管理是诚信考试的核心部分。本校诚信考试的考场管理有三个部分:一是考前工作,每次考试坚持诚信考试宣誓及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活动,工作人员发放试卷后离开考场;二是考场监督,在诚信考场安装摄像头,并告知考生,此摄像内容作为接受举报和投诉举证之用;三是考场服务,巡考和课程教师通过走访及从监控中收到学生示意,处理应急事件,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

5.考场信息反馈:考试结束后通过《诚信考场信息反馈单》、专用邮箱、代表座谈、沟通电话及网络交流等平台了解考场信息、运行中的不足及学生的感受,定期填写考场运行报告,提出整改方案。

二、诚信考场的实效分析

(一)满足学生“被信任”的需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随着多种“假事物”的出现,诚信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并越加受到重视。尽管在生活中学生对不诚信行为持绝对的否定态度,但仍旧有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不诚信行为,致使外界否定大学生的诚信。一些学生希望通过某种形式展现自己的诚信意识,设立诚信考场则满足了他们“被信任”的需要。学生自愿申请考试,真正体会到“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平等和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人文关怀氛围。

(二)拓展学生诚信教育,完善高校德育体系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层面的要求,因此,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诚”成为其失效的主要原因,“诚”则要求“实”,“实”则要求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评价体系。诚信考场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途径、媒介和标准,不仅将诚信教育实实在在地贯穿在运行的全过程,还将其引申到榜样导学、典型引领、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的重要时期教育等环节;不仅从道德层面,还从社会危害、社会公平角度进行引导,扩大了诚信教育的成果,践行道德教育的内涵,完善高校德育体系,更好地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塑造学生良好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诚信考场中,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考量。学生通过多次诚信考场的历练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这是对其人格的认可,能极大地增加学生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认可度,树立良好的学生诚信形象,提升学生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的信心及接受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本试点诚信考场运行几年来,发现过不足千人次之一的违纪行为。其中1名违纪学生深刻反省,剖析到位,主动要求做《诚信考场违纪后的感想》报告,并以此为动力严肃自我要求,最终考取硕士研究生,这一反面事件体现出诚信考场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正能量。

(四)丰富校园诚信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诚信考试是文化之果,它的根在学生生活的文化语境、文化土壤、文化生态中。诚信文化的建立是一个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生态的培育。诚信考场运行过程中,丰富的诚信教育是诚信的形上基础,自愿制订诚信契约、个人与集体诚信关系等是诚信的理性基础,赋予的自我约束机会体现了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是诚信的人格基础,这些构成了诚信文化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平台。

(五)提升学校声誉,完善学校内涵建设

考试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思想道德,也检测了学校与社会。诚信考场长期以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许,并被作为自豪的事情传播给别人,不断地提升着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声誉提升给学生带来自豪感,越加守护诚信行为,使得校园诚信与学校声誉螺旋上升。这一实效的实现是诚信考场不断完善建设体系、保证科学运行及充分得到学生认同的结果,其“蝴蝶效应”将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六)丰富学校考试形式,促进考试体系建设

考试形式的单一成为考试作弊滋生的土壤,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探索提高考试诚信的方式方法,改进考试形式是重点,诚信考场应运而生,成为考试改革的创新性内容。诚信考场的运行比普通考场需要更完善的考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能够促进学校考试体系建设,是富有价值的教学管理素材。

[参考文献]

[1]姜宝泰,潘德华.“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2(03).

[2]宓明君,朱秀娟.论诚信考场建设与诚信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3]王良.社会诚信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诚信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初探

农村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直接服务于电力客户的窗口单位,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要靠供电所来参与完成,同样,供电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受供电所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如何落实好国网公司的“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对县级供电企业而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发展之道,员工立身之本。诚信理念及其建设要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域和方面,为各界所重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先生曾说:信用关系市场大局。长江实业总裁李嘉诚先生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事业做大?答曰:无它,一字而已—“信”。那么诚信对于我们供电所的农电员工来说就是忠诚于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奉献社会;热诚勤地做好岗位工作,精益求精。在客户面前讲信用,信守诺言,实话实说,树立良好的信誉,创建个人诚信品牌,提高公信力,让客户信服;自己溶入到企业中,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农电员工的诚信意识是新时期农电管理的要求,笔者就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做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加强品牌建设。对外要规范使用“国家电网”品牌标识。要重点加强办公、营业和生产场所等标识使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常规服务到精益服务、从普遍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塑造供电企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加强营销服务的考核奖惩力度,杜绝营销服务行为中的不足造成对公司诚信美誉度的影响,比如抄表错讹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诚信形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坚持以“规范的服务、合理的流程、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文明的礼仪、创新的活动”,向客户展示诚实守信的形象。

对内要通过培训教育、企业内部活动、内部媒体宣传等,大力宣传公司品牌形象的价值内涵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主人翁”教育,增强企业员工对公司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意识,要重视客服人员服装、劳保用品,宣传标语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打造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农电员工为电力事业奉献的荣誉感。

重视领导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单位的上层领导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其下属的行为,影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名人品德言行录》上有这么一个“曹操割发代刑”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都躲到村外,麦熟了也没有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立即派人告诉老百姓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果然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慢行,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一日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的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这时,大臣郭嘉说;“古书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免一死吧。但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就这样给三军做了一个示范,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对于供电所来说其是供电企业的一个直接服务于客户的团队,供电所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是诚信价值观的示范者,供电所长应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这个这个团队的诚信文化建设。对上,要做到经营业绩数据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隐瞒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高度负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模范遵守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带头开展自我道德修养教育。对下,和员工多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了解和理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在员工间营造诚信的坦诚相待氛围。结合本所实际,解放思想,创新诚信教育建设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守则》和《员工守则》,把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

建设一个和谐的团队。现阶段农村的供电所主要力量是农电工,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归属感不强,影响企业与农电工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想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从心理上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淡化“农”字影响。在工作上尊重他们,通过对社会 提供有偿劳务来增加收入,通过办理养老和医疗等保险来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提拔优秀的农电工来实现其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让员工看到前进的希望。着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倡导团队精神。设立农电工会,和当地政府协调,接受其党员关系转入,让其有自己的家,有说话的地方,自然调整好心态,员工与供电所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有利于增加农电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为了有效地弘扬诚信,可以结合本所的特点制定诚信教育培训学习计划,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提练出诚信闪光点,使诚信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让员工互相进行诚信教育,让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诚信意识。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当然,诚信建设靠自觉还不足以达到要求,还要通过一套完备的道德规范与规章制度来保证实现。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环节和关键员工的跟踪监控,为诚信建设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对员工的诚信品质和行为进行约束。必须要练好内功,通过制度来进行考核到人,加强营销管理。切实履行国网公司“三个十条”,严格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做到对用户诚信。开展“诚信之星”的评选,建立诚信考核机制,每年进行考核,县公司参考供电所对其的诚信考核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对其诚信状况进行严格的登记,作为今后加薪和荣誉获得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要有披露机制和处罚措施。

上一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下一篇:画画基础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