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6 11:39:22

小学启蒙教育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小学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时期叫“蒙学”。学生入学叫“发蒙”。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就叫作“启蒙”。在民间,人们把小学生入学比喻为“拴牛鼻绳”。这个比喻很耐人寻味。启蒙,其实是前人对6年小学阶段的一种很科学的界定。而“拴牛鼻绳”则是对蒙童进入系统学习过程的绝妙比喻。

对这些概念进行认真探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教育的责任。

过去有一种理解,“启蒙”的“启”,就是“释疑解惑”,就是将经典的知识编写成各类教材讲授给学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其错误之处就像房子建好就迫不及待装修一样。主观动机很好。至于效果如何,则是另一回事。所以人们也常说,装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房子装修完毕,总会发现一些遗憾之处。但作为教育而言,却是断断不能成为这种遗憾的艺术的。无论是“启蒙”之“启”,还是“释疑解惑”,对学生而言,都是讲求阶段性的。

何为讲求阶段性呢?我们知道,新建的房子是不能马上装修的,砍伐的新树是不能马上做家具的,因为新建的房子马上装修经不起四季气候的变化,刚砍伐的木材做家具会变形。同样的道理,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的这一“发蒙”过程,也不可草率,要慢慢来,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必经阶段,即“启”的阶段。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启”呢?“启”就是把学生心灵的窗户全打開。就像一栋新建的房屋,装修前要先把窗户打開通通风;就像砍伐的新树,做家具前要先搁置、晾干、定型。因此,“启”就是通风,通后天知识之风;就是先搁置、晾干、定型,以培养其接受后天环境各种变化之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里,对“启蒙”之三昧其实是有真知灼见的,所以才一直强调“启蒙”之作用。但之所以在实践中背离了这些明确认识,是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其结果使得传统教育未能沿着科学的方向深入研究下去。

以前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世袭制,皇帝的儿子出生后就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以求顺利“接班”。对皇室后代的教育,政治性、目的性都很强。这种皇室教育先天性地隐藏着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主观意图。由此造成的教育误区,又深刻影响着当时各地的平民教育。这种影响是普遍性的、根深蒂固的,形成了整个教育的功利目的。

现代教育认为,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教育环境,是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但是否必然会产生出教育的硕果,却是理论上无法证明的。这一观点相对比较科学和客观,也能够让人信服。

事实上,历史上像皇室教育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屈指可数。传统教育下出现的人才,很多都具有偶然性,缺少典型性和普遍性。比如说三国时的曹氏父子,曹操接受的教育,肯定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接受的教育截然不同。但从三人的人生轨迹来看,我们很难做出判断,到底是哪种教育的效果更好或更有普及价值。

再比如,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南唐后主李煜,显然是受过一流皇室教育的。其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国君,但最终他却成了艺术家。究其原因,这种教育在实践中主观性、目的性太强,忽略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秉赋,或者说在重要的教育启蒙阶段,没有做好“启”的工作。

传统教育在实践上,常常是把先验的事物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后,再去给学生“释疑解惑”。而“释疑解惑”的效果与程度也很难考量。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靠自身努力去“通风”、“定型”。这同时还受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多是个别现象,不具普遍意义。比如我们常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可实际情况是,有的泉水出山后照样很清澈,原因是溪流经过的河床被洗刷得很干净。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启”的另一层含义,是让学生学会改善自我,改掉先前无序、随意的行为,接纳新规则,建立新秩序。这一过程就像古代的江湖人学武艺一样。例如,《侠义英雄传》中描述过这样的情形:

“瞿铁老说:‘……你此刻从我学艺,须把你以前的本领完全忘掉,方能学好。比他们初学的小孩难学几倍……’吴振楚问道:‘我原有些功夫的,怎么倒比初学的为难?’瞿铁老笑道:‘……现在问你一句话:从这里向南方走100里路,我和你两个人同时动身。我一步不错的向南方走,你却错向北方去了,错走到七八十里后,你才在心里觉得误了方向,要到南方去,仍回头走到同时动身的地方……越是走错得远,越不容易回头……”’

之所以引用这段对话,是因为其中说到的情形,在启蒙教育中也具有启示性。具体说,要先“启”后“蒙”,只有“启”的工作做好了,南辕北辙的情况才可以得到避免,学生的“蒙”才会迅速发生。就这个意义而言,“启”也意味着指导受教育者成长的方向。

我们都清楚,小学生在入学前,学习认识外界事物一靠家庭成员的教导,这种教导多半缺少系统性;二靠先天本能对事物产生认知、累积经验;三是逐渐脱离本能认知和无系统教导,进入向“发蒙”过渡的幼儿园学习阶段。

比如,人们会教几个月大的婴儿学习称呼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见到什么教什么,小猫小狗、一花一草,或者学习识字、数数、背诵古诗,等等。但不管家庭成员教授什么,婴幼儿先天的认知和累积经验的本能,也在其中发生重要作用。这在婴儿成长的初始阶段即有明显反映。比如,婴儿本能地知道,哭闹会引起家人注意,可以达成吃或玩上的目的。

我们同时发现,人的生命潜能,就隐藏于对事物产生认知和累积经验的本能中。在向“发蒙”过渡阶段,生命潜能将从显性表现逐渐朝隐性方面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就发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即“儿童发蒙期”。

当生命潜能从显性表现逐渐朝隐性方面的转化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影响,会有快慢之分,而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意义。人类的教育从一開始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力求使这一转化过程带有普遍性。过去,人们发现有的儿童对后天知识接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便以聪明与迟钝来区分这一情况。我们现在可以说,这是缺乏理性的一种认识。

启蒙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引导个体的生命潜能从显性表现逐渐朝隐性方面转化。

还要指出的是,生命潜能虽然转化为隐性物质,却不会从人的生命特征中消失,一些负面因素还会时不时出来作祟。因此,小学教育除了担负“開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外,还具有“抑恶扬善”、克服负面因素、改掉不良行为的功能。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小学教育

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带给我们全新启示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担忧,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是否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教育着眼,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靠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对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念、培养爱国情感有帮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理应随环境而变,不断修正,以达到教育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功底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孩子的年龄层可以从幼儿到少儿。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举例书籍为《三字经》。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也就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对小学时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经》中会教孩子怎么对待家人、师长、朋友、上司,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告诉孩子们要孝敬亲人、恭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规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在教学实践课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这一段的时候,提问孩子们“夏代为什么会灭亡呀?”会听到“因为他们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岗了”这样孩子气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抢答说“受人们爱戴的,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好君王。”这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理解潜力都超过成人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学经典读物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们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首孝悌、次见闻”强调“百善也要孝为先”,“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写出了应该遵守的道德顺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把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起来,让孩子们在朗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就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从上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从近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提高记忆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看,可以协助他们培养福德,增长智慧,求取人生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国学经典的熏陶能“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心里“真善美”的本性,使他们成为道德价值观端正、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精炼概述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二、通识教育的传递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三字经》写于宋代,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国兴衰,囊括了很多内容,人文自然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对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都有铺垫,同时也没有遗漏地渗透了生活常识,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把孟母为了教导儿子,三次搬迁,为了督促儿子学习,用剪刀剪断机杼上的织布的例子,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好理解,也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母亲劝学的用心良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刻苦学习的囊萤读书,程门立雪的典故———“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传递知识,告诉孩子们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说理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为人处事“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从天地到人到四时到万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识的讲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让孩子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此四时,运无穷”进一步说了,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曰南北,曰西东”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角色

语言功底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两个部分。根据科学实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14岁前是关键时期,也就是小学毕业之前的时期。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大多是三五成组,易诵读易记忆,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朗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谦让的意识,而语言词汇和故事积累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向他人讲述时能够“引经据典”,博学多识。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角色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比如夏是怎么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商纣王为什么成了亡国君?他的贡献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维护八百载的统治的?被任用的贤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结合到思维领域就是从思考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按顺序,按逻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三字经》这样朗朗上口的浅近教材入手,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进而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发展的线索和变迁规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建构,确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以上几种角色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过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启蒙功能和通识教育传递功能应该保留,新的多媒体形式也可以适当采用,诸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书等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考虑问题,比如不能过度扩大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视先进设备把有温度的文化变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三字经[M].气象出版社,2005.

[2]张雪琳,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M].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J].学科教育,2014(3).

[4]崔国富.“从做中学”的生命教育价值解读———杜威实用主义经验论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获真“知”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三、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动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四、注重常规评价,使学生“动”起来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2]王文凤.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寓教于乐;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视小学英语启蒙教学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传统英语教学通常采用单一的“听—讲”模式进行授课,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因而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英语知识。本文以苏教译林版小学教材为例,就“寓教于乐”于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一、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讲授,在大部分教学时间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英语教学启蒙其教学涉及范围比较窄,学生在枯燥的文字表达中很难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倦、排斥等不良心理情绪。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对学生展开教学,将课本教材与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融合,继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启蒙,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6Colour”一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彩色小卡片和生活常见物品(如树叶、蔬菜、水果等),而后在课上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观察到事物具有有哪些颜色?学生们纷纷抢答:“红色、绿色、黄色……”而后,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并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什么颜色的物品最多?”通过联系生活诱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纪尚小,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启蒙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同时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均能在英语学习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和发展。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3Askingtheway”一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问路场景进行模拟对话,对于基础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开口表达,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提高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继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终有效构建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

三、重视游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

在英语启蒙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而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鉴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展开启蒙教育,继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比较强,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蒙教学,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1Theking’snewclothes”一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国王”、“大臣”等),而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改编对话。这样有趣的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来。

四、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英语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在英语启蒙教学中,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继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在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看待问题。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7ProtecttheEarth”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按照5人一组的分组方式进行自由组合,在分组过程中让各组员选择一位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以此更好地带动本组成员,同时应向学生明确任务,而教师则以“参谋长”的身份给予学生场外指导。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给予学生英语启蒙教育,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为了有效实施英语启蒙教育,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应采用寓教于乐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本次研究主题是探讨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启蒙教育体系构建和开展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的研究切实有效的实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重视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启蒙工作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环境中的农村小学语音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进而实现对工作质量的提升。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进而满足开展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工作,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语音基础进行判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重视我国城市与乡村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需求,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

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工作的进步,希望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目标和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整体进步。本次研究就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工作目标。本次研究侧重分析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启蒙问题,重点分析其中涉及的工作问题,再以科学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并完善当下农村的英语教学工作质量。由于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在加上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都导致实际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出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优化和完善农村的教学体系,实现农村与城市逐步统一的教学水平要求。

一、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包含众多的内容,其中语音的启蒙教育非常关键,将直接影响未来小学生对英语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及理解。重视农村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工作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向城市化进步并得到深化和完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社会与世界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展示出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重视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城市与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共同进步目标,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发现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最为英语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语音教学的启蒙作用,能够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农村小学的英语语音教学存在基础的根基问题,在实际的启蒙教学过程当中也不乏出现一些教育的缺失,由于教师的自身能力有限,也阻碍了学生的启蒙引导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学生英语语音基础问题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区条件的因素,校园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这一点也导致学生对于英语课程中音标的掌握不到位、不扎实,同时农村校园中英语老师也没有系统的教学,甚至很多年纪比较高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善的掌握英语中所有的音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用和单词读音比较相似的汉字或者拼音,在英语单词下部进行标记,采用这种方式死记硬背的记住英语单词的读音。例如:mother的单词下面,学生所标注的读音就是“妈德”,bus的单词下面,学生标注的读音就是“拔丝”等等,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标注,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着方式不正确的问题[2]。同时利用汉字和拼音标注的英语单词,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确的情况,很多农村校园的学生在共同朗读单词的时候,无法良好的便捷长音、短音和前后鼻音,这些都导致学生的语音基础出现问题,导致农村校园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规范。

(二)语音启蒙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英语语音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比较落后,因此教材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分散,英语的学习也需要经历很长的学习时间。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孤立和分散的教学,就会导致字母音标不能被学生系统的使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英语单词品读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些情况想加在一起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农村小学校园中老师对于语音教学的目标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交际性的功能。在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朗读的发音没有给予严格的把关,甚至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缺乏训练和技巧指导。同时还缺乏拼读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在朗读单词过程中音、形、义的结合,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语音能力的发展。[3]

三、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母语影响

我国的农村校园中,由于教学环境的差异,学生不能够和城市中小学生一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多小学生自身对于外语的教育存在着排斥和厌烦的心理。同时我国的母语为汉语,学生在出生之后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汉语,因此学生初入校园就需要接受英语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排斥的现象。所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阶段,很容易先入为主的受到汉语的影响。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于本能的把汉语的语法和发音习惯应用到英语中。所以小学校园想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音教育,还需要尽量避免汉语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4]。

(二)农村师资力量和设施投入缺失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情况,农村的小学校园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些情况也是导致学生英语语音启蒙教育难以快速发展,学生学习情况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农村校园中的师资力量不足,语音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即便是接受过比较专业的语音训练,但是由于没有扎实的基础,并且教学业务能力相对比较低,还有校园给教师配备的语音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的语音启蒙教育出现问题。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读,学生跟读,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学生发音准确,甚至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语音启蒙教育情况。

(三)当下应试教育对英语语音启蒙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主要侧重对于应试教育的工作重点,这样就导致实际的语音教学出现了问题。当下,小学阶段的英语考试更加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反而忽视了对学生语音成绩,这样就影响了整个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工作倾向性和质量,导致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语音启蒙教学工作不重视。城镇的教学水平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城镇对于小学生语音教学的忽视更加重了农村地区的语音教学认识偏差,导致农村地区对于小学生实际的语音启蒙引导不足。

(四)教师启蒙教学工作认知缺失

除上述内容以外,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由于能力的缺失影响了教师对自身工作认知的缺失,也导致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出现了偏差的问题。传统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课堂更多的以教师为主体阅读,而忽视了小学生实际的练习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认识的缺失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四、完善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策略

完善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启蒙教育工作,需要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对策建议的分析。掌握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优化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体系,重视对语音启蒙教育的工作质量提升。

(一)重视培养英语语音启蒙教学环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工作当中,语言环境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城镇小学英语教学与农村英语教学质量差异的关键节点。重视培养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启蒙环境,主要依靠教师进行口语表达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语音应用环境来增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熟练程度。在农村地区的教师应当积极的提升教学水平,降低与城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差异,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增强小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提升口语的能力非常重要,坚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增加词汇量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以夸张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大口型的发音和缓慢的阅读语速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英语的语音理解能力。

(二)加大农村师资设备投入

如何开展农村的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化,需要相关部门充分的重视教学工作的投入需求,在扩大师资力量投入的基础上进行语音教学设备的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农村与城镇小学英语教学的资本投入差距,在实际的资源分配过程当中尽量降低师资投入的差异,满足平衡城镇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需求。如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农村小学管理部门的细节调节。重视培养良好的师资力量,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教师的培训,满足一线英语教学的专业进修和培训要求。在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增加不同的教学设备,以此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式充分重视语音启蒙

创新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方式,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充分的使用启蒙教学的方式,完善当下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需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构建英语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避免汉语使用的几率,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重视对学生词汇的教学引导,通过形象的意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作用。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增加教学的创新意识,采取图片或者是实物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此实现对语音教学的优化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以实物水果和蔬菜进行课堂教学,将banana、tomato等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o这一元音字母的发音。

(四)积极培养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

培养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和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增加教学的娱乐性,在游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以HappyNewYear作为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环境当中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口语的交流,就能够促进学生实际的掌握语音教学的内涵,这也是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积极营造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需求需要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革新与优化,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教学意识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展开分析和研究,探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发现语音启蒙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行科学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要求农村地区能够重视对小学生英语语音环境的构建,培养小学生英语语音启蒙重视程度。在农村地区进行师资力量的投入,关注到设备的落后情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关注到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还需要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实现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积极的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召集教学人才,重视对教师语音教学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工作体系优化提供科学的建设路径。教学工作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认识不足,并积极的给予改革与创新,积累教学工作经验,满足时展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金桐伊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哲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149-150.

[2]张哲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228-229+232.

[3]刘现合.“全科型”教师教育中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全科型”教师教育实践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01:84-92.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能;启蒙教育;现代教育;借鉴

小学阶段是人类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人类智力以及行为进行培养的最佳阶段。因此国内各小学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了启蒙教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传统启蒙教育作为千百年来前人教育的结晶,具有着诸多教学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小学教育中,能够帮助小学学校改善教学现状,有效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一、传统启蒙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在手工业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始终保持着繁荣的状态。尤其是在国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自古以往出现了很多的国学大家,自古有着文化之邦、礼仪之邦的美称,这些都与传统启蒙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国学大家都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接受了传统启蒙教育,是因为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通过对传统启蒙教育的研究发现,蒙学这种教学模式极为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将教育内容以一体化的形式不断传承下去,将其科学引入到现代小学教学之中,势必会成为今后现代小学教育的主流趋势。

二、现代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体能方面有所欠缺

由于受到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导致现代实用的体育教学标准也随之进行了降低的调整。按照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也应随之上升,但实际情况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除身高达标外,小学生的体重、耐力以及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仅减少了小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次数,而且小学生的近视率也在不断升高,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二)学生与人相处方面有所欠缺

现代学生与其他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只有在学校以及兴趣班、补习班中才能有与其他伙伴进行交往。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往往会形成过度依赖家长以及自私的性格。不仅会致使学生无法与同学以及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还会使学生给其他人留下“不合群”的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学校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三)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欠缺

每位公民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需要对具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小学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会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的教学内容。但时下社会弥漫的“金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负面思想,都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社会意识较为薄弱,不愿意在公益事业中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对于学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三、在现代小学教育中,传统启蒙教学起到的借鉴作用

(一)对学生体能培养的借鉴作用

传统启蒙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广,不仅包括德育方面的内容,同时礼仪修养以及身体素质培养的内容也包含在其中。传统启蒙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同时对文学以及武学进行修炼,在保证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所以在传统教学中,都会对武术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会在学生儿童时期就对其进行武术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奠定了良好地基础。现代小学教育也因借鉴传统启蒙教学这一方式,按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各小学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中国武术教练,挑选出适合小学生进行练习的武功套路对小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小学生防身健体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小学生对“武德”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面的优化。

(二)对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借鉴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现代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独立性较差的情况,由于家长的疼爱,很多学生的正常生存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并不利于学生成长。小学也应利用传统启蒙,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老师在使用《弟子规》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时,老师应徐利用“衣贵洁,小贵华”以及“上循分,下称家”,告知学生不能养成虚荣的心理,要养成朴素的好习惯,即使是家里有钱也要适当节俭,并要让学生尝试摆脱对于家长的依赖,开始逐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自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上、下学以及自己穿衣、系鞋带等等,进而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进行强化。此外,各小学还可以将毛笔课程的教学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练习毛笔字改善以往粗心大意以及心浮气躁等方面的毛病,进而对学生的做事态度进行规范。

(三)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培养的借鉴作用

待人接物也是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与人交往的经典故事。像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较为经典,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先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动画片,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将三顾茅庐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点对小学生进行大概的介绍,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为什么刘备会一次一次不辞辛苦的去请诸葛亮呢?如果你们是刘备,你们会怎么做呢?”进而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这时老师再将“礼贤下士”这一思想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

(四)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启蒙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德育教育的,会教育人们人生的责任。现代小学可以借鉴这些内容,对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优化,帮助他们明确什么是“责任”,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于态度,改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中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人应该具有博施天下的思想观念,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一观念渗透到小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小学生在这种思想的侵染与熏陶之下,使他们能够对“社会责任感”这一概念有进一步的体会。此外,在教学时老师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握,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较低,无法对过于高深的内容完全进行了解,一旦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握,小学生无法理解就会出现厌烦以及抵触的情绪,这就失去了借鉴传统启蒙教育进行现代教学的意义。要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传统经典进行讲解,并利用实际举例的方式,以便小学生进行理解,从而对现代小学教育进行切实的优化。

四、结束语

教育学者要对传统启蒙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中借鉴诸多可取之处,对现代小学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小学生在传统启蒙教育的熏陶之下更好地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周之良,马伟宁.浅析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作用[J].教育探索,2011,(09):82-83.

[2]刘君明.浅析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作用[J].考试与评价,2013,(12):125.

[3]陈慧.启蒙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J].才智,2014,(36):195.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审美启蒙美育培养

一、培养观察力,以形启美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指导学生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观察思考的。因此,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造型表现——认识几何图形》一颗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先通过直观教学展示生活中的方方、圆圆和尖尖,增强学生感受;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方、圆、尖相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观察对比、揣摩分析、领悟各种图形的变化与联系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又如我放一首儿童音乐,听完后运用几何图形来表现乐曲的优美旋律,根据自己的感受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穿插游戏启蒙学生观察与感受能力,如:游戏1: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启蒙学生的观察力。游戏2: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启蒙学生的感受能力。

二、培养想象力,以智启美

培养学生想象力,育能启美。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三、培养创造力,以动启美

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课是丰富学生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学生可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学生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学生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创造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记忆力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当我们的学生如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身边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意的观察,许多数学问题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怎样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在路旁植树、给教室的墙壁进行粉刷等等。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进行简单的实际运用,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概念也能随之而定下来,让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学生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较为美好的事情。数学的规律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发现规律便是自身的一个个体验。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记忆力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当我们的学生如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身边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意的观察,许多数学问题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第10篇

在很多学生看来,科学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在学生初学之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呈现、讲解和揭秘,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层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以学生科学经验的形成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的科学知识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孩子在潮湿的天气下偶尔发现了蚯蚓,他们会对其外形以及其行动进行观察,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经验。儿童形成科学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中随机感受,引导他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及时进行感知了解。这样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鉴于此,作为科学老师,就不能死守着一本教材,按照固有的课表和内容进行教学,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从而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形成最为有效的科学体验。例如,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这些就会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如果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与教材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和顺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体悟自然是小学科学启蒙的关键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实验材料。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最为贴切有效的实践材料不是教师精心制作的,也不是随教材发放的,而是源自于自然。只有源自于真实自然状态的资源,才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操作材料。但这些对于城市中的学生而言,却又是非常难得的。曾有有识之士指出:自然社会才是学生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最佳课堂。科学教学就必须链接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感受自然生活中最纯粹的科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在科学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和善于想象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善于从自然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力聚焦到自然生活之中。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可谓丰富多彩,从天气谚语中感受不同的自然现象所蕴含的天气预征,从仰望星空引导学生思索宇宙的无穷魅力,从天气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轮回……

三、学会探究是小学启蒙教育的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已经越发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只有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契合学生内在认知规律。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其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而是要通过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观察、依托实验、凭借推理,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运转,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如果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将会形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认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提升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对于科学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其增加了多少的科学知识,懂得了多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懂得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科学素养,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科学实验法范文 下一篇:诚信教育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