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8 10:50:40

成本风险管理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经济的不断攀升,作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合理的风险管理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化经济发展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面对此种情况,企业要不断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与完善,合理规避风险以及降低风险的补救措施。本文将针对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企业;成本管理;风险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多数企业从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向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发展,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主要依靠线下的营销模式向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转化,在技术方面也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信息化的先进信息技术多元化方向转变。在此升级阶段,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对风险的管理控制、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低下、成本管理机制的缺失、企业内部资源的严重浪费等,而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企业要对成本管理以及其中关键性环节的风险管理要不断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在对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创新,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风险管控系统、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措施,以迎合企业成本管理中随之出现的问题,满足风险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类型

在风险管理基础下要对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首先要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类型,根据其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合理规避,其管理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根据企业成本管理受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等外部因素影响可以把企业成本管理分为政策性管理和市场性管理。政策性管理指的是受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市场准入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企业风险;市场管理指的是受外部环境如市场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以及竞争企业之间的影响等。第二: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职能将其分为企业信息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企业信息风险是在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时,出现的漏账、坏账、记账凭证缺失等情况造成的信息丢失、信息坏损等,影响企业成本风险报告及目标风险的预防;内部控制风险指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人员成本、企业决策人的决策、企业资源成本、企业预算及规划等[1]。

三、传统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在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缺少对企业风险的有效管理及控制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近年来,由于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对企业风险的合理管控,出现多数企业要经常面对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及内部管理不善双重风险,对于随时出现的机遇与挑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投资及预算、企业规划等无法进行科学的决策,严重者甚至导致企业出现破产、被收购以及企业重组等现象。

(二)不具备整体管理的观念目前,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管理的观念,认为做好某一环节的成本管理便能实现整体成本管理的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各自的职能以及要实现的目标,假设企业只注重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视其他环节,如质量检验、销售、售后等环节的成本控制。结果可想而知,会导致整个企业链条的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运转。

(三)缺乏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而多数企业仍然坚持利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缺少对企业成本的预算与风险评估,会计审计部门依旧用纸笔记录会计账目,客户合同、企业档案及员工档案仍然依靠传统的纸质合同、档案,企业内部缺少信息资料的存根,面对此种现象,一旦企业出现危机或突发状况,企业将会承受巨大的损失[2]。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面对以上传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成本管理进行完善与创新,在实现风险管理基础下,建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系统,重视整体成本管理对企业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其中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财务体系的报警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多数企业存在管理层,等现象,企业建立报警系统,当财务系统出现、不良支出记录时,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风险预防工作[3]。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其中一个先决条件不可忽视,即企业不仅要重视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而要对整体环节的成本进行有效协调,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不仅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起到企业资源共享的作用,从而使各部门、各环节紧密配合,保障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建设创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企业对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创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纸笔对账目清单、预算的记录,无存根的纸质合同、档案的使用,而要建立企业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电子档案合同,不仅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还能有效预防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4]。

(四)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为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合理实施,企业还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定期邀请培训人员进行员工的成本管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专业素质,具备风险预防的能力,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岗前考核时,应要求入职人员必须具备会计资格证,以及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从而提升财务成本管理,进行企业风险的合理规避及管控。

(五)科学的政策支持为维护企业利益,保证企业的风险管控,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还要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的影响,政府要不断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制订相关财务、审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企业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做好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支持,从而降低市场环境对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想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做好企业成本管理,不仅要做好企业资产的规划及预算,还要合理控制好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支出,人员的管理成本以及由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产生的风险控制。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从成本管理的模式、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并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亚湖.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刘欣华;温凯婷.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变革[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3]恒华.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J].经营管理者,2012年15期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优势地位,企业纷纷加强对自身成本风险的控制,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预计目标。成本风险管理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成本风险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抗性,所以企业只能够在增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将在对企业成本风险管理进行相关分析后,常识总结现阶段企业在成本风险管理方面的误区,并以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创新性的成本风险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南通华盛新材料

0 前言

企业在开始阶段性新任务的初期都将会进行计划分配和目标设定,但在一段时间后,管理者会发现实际的生产状况与管理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已经脱离了预先设计的轨道,经济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风险。

1 企业成本风险管理的概述

企业成本风险就是风险发生在企业成本管理步骤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强加干涉,导致现实的情况与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吻合,影响企业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企业成本风险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遏制企业成本风险的破坏性,这就出现了企业成本风险管理。由于企业成本风险自身具有量的不确定性和条件的诱因性,所以对其进行的管理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对成本风险的前提条件、出现过程、后期可能产生的破坏力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各种风险实际的破坏力,然后按照破坏力的程度有计划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将成本风险的破坏力降至最低,在这个过程中前提条件的风险控制作用最为显著,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降低成本风险的首选。

2 现阶段企业成本风险管理存在的误区

2.1 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对成本的竞争意识不强,所以企业在对其内部控制上也不重视,这就造成员工对于个人的浪费程度没有评估的标准,单纯依靠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控制是不可能真正起到制约作用的,只有确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有约束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对这种状况进行改进。如果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建立内部控制部门,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每一位员工都会不注重成本节约,那么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不可想象的[2]。

2.2 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在成本预算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管理,针对成本预算过程中的所有成员和每一个环节,而现代企业在提到企业成本管理的时候马上将责任归咎于财务会计人员,这是完全不对的,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实际参与到了企业成本的消耗过程中,所以每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都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风险。例如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员工制造塑料包装制品的过程中如果因为个人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出现错误,造成产品不合格,这就是企业成本中的一种风险。

2.3 成本竞争意识不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提高自身条件增加竞争力的需求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仍然没有注重在企业成本这一环节。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经常转变企业的发展方针,但在做出决策之前不计成本盲目的铺展,不做市场调研,所以导致无效成本的大量增加,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以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如果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不注重成本竞争,对成本的管理意识薄弱,就会对企业的发展成本资金造成极大浪费。

3 企业成本风险管理的创新性

3.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对风险的出现前提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在风险发生中将破坏力降到最低,并能够风险发生后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纠正的系统化的管理办法。进行成本风险管理主要是对成本管理的所有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找到成本运营前、中、后所存在的所有可能阻碍成本发挥作用,造成一定成本浪费的不利因素,所以应该注重成本运营各环节的控制,可见加强内部控制是降低成本风险管理必须要采取的措施。还以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针对在生产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造成某种浪费要有怎样的惩罚措施,而相反的也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既可以降低人为地成本浪费,也可以鼓舞员工的工作热情,既对成本风险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又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3]。

3.2 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企业从收集任务相关信息开始到任务完全结束,所有环节都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只将成本管理分为成本预算、成本投入、成本产出三个环节,这就造成企业成本在很多方面没有真正的进行控制管理,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应该采用成本直接干预生产环节的办法,将预算成本最小化,然后将其从生产成本管理中逐步推向决策的成本管理、技术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人才培养成本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样不仅有财务部门的成本风险管理数据,也会有相应各个部门的数据,这种理念下的成本管理才能加强企业对成本的内部控制。例如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成本的利用中,除了直接的制造塑料产品包装的车间外,在设计部门、管理部门、甚至人力资源或其他后勤部门都对生产成本有一定的消耗,而如果只从财务部门对生产车间的报告中,这些消耗的显示并不明显,所以在内部控制方面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只有采用新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才能切实有效的对生产成本进行风险控制。

3.3 增强成本竞争意识

企业看到了进行成本风险管理为其节省的大量资金,就会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所以成本竞争意识就会加强。由此可见,加强成本竞争意识是需要一定的前期准备的,转变成本控制的新思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是现代企业进行成本风险管理的有效办法。

4 结论

成本风险是伴随企业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其加强管理,尽可能的将其的破坏力降至最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成本风险管理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所以要在成本风险管理上进行创新,就应该注重内部控制方面的细节。

【参考文献】

[1]徐晓鹏,光梦洁.管理企业内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财经,2012,12(03):72-78.

[2]黄国旭.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创新[J].财会通信,2012,09(05):39-42.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EPC项目 成本控制 风险管理

引言: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了规模化、数量化、开放性、拓展性发展趋势。而随着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行业出现了建筑承包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其中EPC总承包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模式,并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但是在此发展背景下,由于受EPC总承包自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EPC总承包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中成本控制风险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与可持续发展。

1对EPC项目成本控制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EPC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利用EPC总承包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受自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形成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具有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资金投入加大、工期延长、工程变更频繁甚至会产生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形成严重项目建设后果[1]。加之,EPC总承包模式多用于对外建设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行业的国际竞争发展。因此,加强EPC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提升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加大竞争优势。目前,我国风险管理扔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系统、规范、全面的防范体系。因此,对EPC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风险意识。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提升,其现实意义巨大。

2 EPC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风险形成原因

据资料整合与经验分析发现,导致EPC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EPC项目自身因素:由于EPC总承包模式通常应用与工程规模大、建设技术涉及领域广且工程项目整体内容较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且需对项目整体环节进行全面负责,而这一工程中存在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从而形成各种风险,如施工管理、合同、材料采购风险等[2]。其二,外界环境因素:由于EPC总承包项目工期长、其所用设备、材料较多,工程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受地质、水文、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不确性风险因素。其三,经济市场因素:由于EPC项目与承包商、业主、咨询单位、建筑单位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加之EPC项目最为一项投资活动,在激烈的市鼍赫中会存在一定的投资与利益风险,如政治、经济、市场等。

3 EPC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在EPC项目成本控制中,要想实现风险管理的优化性与科学性发展,则应依据存在的风险类型及时选用合理且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管理,用以化解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工作质量。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指,建筑项目某一环节或活动出现一定的风险作用时,如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应结合EPC项目实际情况(包括风险将带来的损失程度、有无可替代方式、控制成本利益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改变建筑项目活动方式或完全放弃该项目活动用以进行风险回避,从而降低成本损失。但由于风险回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且需对工程规划进行一定的更改,因此,针对一般的风险因素不建议选用风险回避方式进行风险应对。

3.2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被称为“风险接受”,主要是指当EPC项目出现一定的风险因素时,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自留方法通常需在EPC项目建设与施工之前,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一定的后备措施与管理费用,当发生风险时,利用以准确的措施与资金进行改善与补偿,从而保证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该方法主要应用与其他风险应对措施效果不明显或所需成本过高的情况,侧重于对不确定风险因素的管控,并常作为互补措施与其他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措施结合应用。

3.3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对EPC项目投资风险进行管理与预防的重要举措。风险利用主要是指通过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预测与评价,探寻风险中蕴含的发展机遇与潜在利润,并进行有效把握,分析风险利用价值,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利用,用以化解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结论:总而言之,EPC总承包模式以期所具有的集成性与高效性等特点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项目管理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明确EPC总承包模式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化解成本风险,降低成本投入已成为总承包商、业主以及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我国建筑行业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惠玲.浅析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

本控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01:22-24.

[2]秦丰高.中乌天然气管道压气站EPC项目设计管理的特殊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因为企业的税务风险会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企业一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税务问题。同时,企业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缴税,进而能够防止税务风险的出现,最终能够避免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并能够确保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一)国家税法和企业的纳税流程出现冲突

由于纳税环境所限,企业在纳税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是违反了有关的条例,从而导致了冲突的出现。其中主要体现在企业少缴税费以及缴税不及时等,进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甚至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并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未正确认识纳税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纳税人自身专业素质(主要反映在对于税法的全面认识与运用)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不能准确、全面认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介咨询机构提供了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没有充分运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而导致企业缴税费不准确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

(三)企业没有重视纳税有关的工作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部分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缴税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但是依旧有一部分企业没有正确理解缴税成本,缺失内部管控制度或者是相关内控制度未能有效实施;同时也没有把缴税费用纳入到企业的预算中,这一部分企业往往会认为只需要缴税了就不用设立相关的机构管理税费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缴费被拖延,最终很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出现。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主要内容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是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会造成的风险税费以及损失费(罚款、滞纳金等),是企业经营活动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预防成本

为了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企业通常都会通过事前控制、制定目标、事后管理等手段来规避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是预防成本。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规避,进而能够促使税务风险成本的降低。紧跟着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企业所投入的成本就会提高,相反,企业投入的成本就会降低。

(二)惩治成本

惩治成本是当企业税务风险出现后,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企业会通过整治、处理等方法来解决风险问题所产生的费用。惩治成本并不是自觉生成的,当企业在事前做好有效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所投入的预防成本足够的时候,就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并能够把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损失成本

损失成本是指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而为企业带来不同类型的损失。一般而言,损失成本是因为企业管理不科学,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同时,损失成本也是因为企业的税务缴费预防成本投入不足而产生的。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情

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情主要是一些企业并没有正确认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一部分的企业也没有遵循法律法规办事,进而导致企业少缴费以及不能及时缴费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风险的重点在于对其进行管理,企业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税收管理的原理,从而才能更加合理的使用风险管理战略。当企业科学的把风险管理原理应用到企业中,才能推动企业稳定长期发展。

(二)风险管理会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对税务管理通常会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检查,同时,要正确预测风险问题。企业要统筹规划所会遇到的风险,并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财务有效的预防放大,从而才能促使企业的成本减少,避免企业损失过于严重,最终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转变企业税务管理研究方向

对于企业而言,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要以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促使税务风险降低为目的。而且,企业要全面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有效的应对企业的税务风险,并要不断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分析与决策

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都会存在税务风险管理,而且,税务风险管理会涉及到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销售以及采购等环节。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利润就要有效的解决税务风险问题。税务风险管理一定要在企业规避风险的时候,有效的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价值,同时,企业一定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从而能够促使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能否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在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文化,而这主要来源于企业治理层和企业管理层的意识和理念,特别是企业董事会及下属各职能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于税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税务风险的容忍度。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为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须建立符合企业经营规模、所在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现状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团队或税务管理岗位。建立有效的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涉税岗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确保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健全强化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健全并不断完善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根据公司整体目标和职能部门目标,从管理企业风险和创造企业价值出发,识别、整理、分析与公司战略发展和业务流程最相关的关键风险。并就风险本身的固有风险和基于现有内控有效性之下的剩余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把握和预测税务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税务情况进行分析。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公司管理层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大中型企业可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稽核,全面评估税务风险。

(四)完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和方案

在妥善完成对于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税务风险控制点,制订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备选方案,并对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实施动态的跟踪、监控和优化。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做到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设计合理和奖惩明确。同时,根据税务风险管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时调整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机构人员,亦促进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之间形成主动积极参与沟通的合理环境。

六、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一定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并要加大对风险管理分析的重视力度。企业不单单要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同时也要制定事后控制以及监督风险的策略,从而才能确保企业可以在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中不断发展。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股权资本成本;环境风险;重污染;相关性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污染排放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中显示,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不仅统计数据令人堪忧,环境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自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不仅对出行造成不便,更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雾霾并不是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现象,而在近几年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成为持续性气候污染现象。“雾霾”、PM2.5等名词再次引起人们关于环境问题的热议,环境风险管理的理念与重要性开始受到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环境风险管理问题使资本市场受到影响,降低了很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必要报酬率,即提高股权资本成本,这可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环境风险管理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三峡工程、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工程和项目都作出了环境评价。进入21世纪后,三鹿奶粉、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三友化工污染等一连串环境灾害事故的爆发,进一步引起了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视。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风靡全球,投资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格审视环境风险与社会责任,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将会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若企业出现违法行为,还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融资①。因此,本文通过选取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保数据,来衡量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分析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分析环境风险管理对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股权资本成本,是否具有相关影响。

二、研究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中,Spicer(1978)在经济优先委员会(CEP)对纸浆报业的测评中发现,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成正相关,即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污染成本等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企业的成长性、获利性、企业形象等方面具有正面的影响。“Chen和Metcalf”(1980)在Spicer(1978)的研究基础上,增加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但是得到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Mahapatra(1984)使用大样本及时间序列,比较六个不同产业的污染控制支出,得到了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的结论。“Klassen和McLaughlin”(1996)研究发现,当企业发生不利的环境事件时,会产生明显的负异常报酬;当企业存在有利的环境情况时,会有有显著的正的回报。Frooman(1997)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存在正向关系,当公司出现违法或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时,股票收益会下降。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从短期上看,罚款赔偿、项目中止势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从长期来看,环境事故意味着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也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Sharfman和Fernando”(2008)研究了标准普尔的500家企业,得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拥有较低的股权资本成本,改善环境风险管理与增加投资者数量密切相关的结论。沈红波(2012)以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为例,证明上市公司环保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

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境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理论文献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经营业绩的增长,相反,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则会降低公司的效益。

以往大部分研究及其成果,集中在环境工程或项目上,主要是针对环境绩效与企业经营效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而较少涉及环境信息和资本市场层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针对环境风险管理与资本成本的关系,国外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国内还没有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尽管有一些专家学者考察了股票市场对于改善环境绩效如何反应,但是,对于环境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的关注依然很少。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对于资本成本的影响,目前还未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战略环境投资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融资市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研究假设与设计

(一)研究假设

1.排污费是指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应当按规定缴纳的费用。企业缴纳的排污费越多,传达的是一种对环境污染程度越大的不利信息。若未经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就需要按标准收取排污费,超标排放还将受到相应的惩罚。绿色环保是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选取企业年度缴纳的排污费为解释变量,分析排污费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是否具有相关性。

假设1:重污染行业企业支付的排污费,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的关系。

2.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还会使资本市场对该企业做出负面反应,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罚款数额越大,代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本文从企业罚款数额着手,研究企业缴纳的罚款对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的影响。

假设2:重污染行业因环境事故支付的罚款数额越大,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

3.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②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根据行业标准按时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本文选择重污染行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为解释变量,分析该变量的增减能否引起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进一步探索环境风险管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3:重污染行业的安全生产费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4.企业每年支付一定数额的绿化费,用于生产厂区环境绿化等方面。单独列报绿化费,是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另一项评价指标。企业支出的绿化费越多,表明企业环保意识越强,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因此,本文进行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反应环境风险管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4:重污染行业支付的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5.近年来,众多企业采取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本文通过收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节能数据,分析节约标准煤的吨数对于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5:重污染行业企业节约标准煤的数量与股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二)变量选取

(三)样本选取

2010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将如下16类行业划分为重污染行业: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本文选取了煤炭、水泥、生物制药、石油、钢铁、电力、化工、造纸、纺织、酿酒十个重污染行业,共438家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管理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9年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均采用手工获取;股权资本成本采用GLS模型进行估算,财务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

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是通过企业年报或者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在2008年之前,只有少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对环境信息做了详细披露,而大部分重污染行业企业并没有社会责任报告,且年报中的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也很少。近几年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例如黄珺(2012)的分析中表明,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许多企业披露环境信息都只是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做出有选择的披露,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李雪芳(2006)认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比较少,比较零散,缺乏时效性,披露数据几乎都是绝对量,没有相对值数据,不利于比较。

由于十个重污染行业的438家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差别较大,无法完整提取同一企业的上述5个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因此,在实证过程中,针对排污费、罚款、安全生产费、绿化费、节能量这五个变量,分别选取了披露该变量信息的不同样本,针对不同样本分别做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由于2008年以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GLS估算资本成本要求未来3年的预测数据,因此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2008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四)资本成本估算方法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是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的核心内容,其估算难度明显高于债务资本成本。最为重要的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模型有:GLS模型、Claus-Thomas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CAPM模型、GORDON模型等。

“Luzi和Lenz”(2006)数据显示,使用GLS模型估算股权资本成本的水平通常较低。目前我国研究者如“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沈艺峰(2005)、黄娟娟(2006)等估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多数使用的是GLS模型。汪平(2011年)指出,GLS模型估算结果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盈利数据的预测质量。本文采用的是GLS模型来估算样本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常,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或者通过单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披露本年度的环保信息。表2统计了各个行业中2008年和2009年单独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目,以及占各行业的比重。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十个重污染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并不乐观,这无疑增加了获取环保信息的难度。

其中,化工行业的137家企业在2008年只有7家单独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十个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比重最大的为酿酒行业2009年的39%,一半以上的企业并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信息的缺失使企业环保及风险管理水平无法得到合理的科学的判断。对比两年的数据,披露的比重有较小幅度的增长。数据表明,我国重污染行业对环境风险管理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

表3描述了十个行业,在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上述5个环保指标的企业数量之和。从统计结果来看,环保指标的信息披露情况也很不理想。其中,披露罚款数的企业最多,披露节能量的最少。另外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披露情况差别较大,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同时披露这5项指标的企业只有2家。

(二)SPSS相关性检验

1.排污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十个重污染行业的中,2008、2009年披露年度排污费信息的样本量为145。利用SPSS软件绘制的P-p图显示,排污费的自然对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但资本成本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排污费的相关系数为0.226,p为0.006,小于0.01,实证结果在99%的水平上是显著的,拒绝原假设。因此,假设一成立,资本成本与排污费显著正相关。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支付的排污费作出反应,企业通过进行排污制度改革,加强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排污费用,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2.罚款与股权资本成本

有效的公司样本为290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罚款相关系数为0.248,P为0,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2成立,资本成本与罚款显著正相关。资本市场能够对企业的活动作出反应,企业不利好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见表5)。

3.安全生产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样本数量为80,进行Spearman非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安全生产费的相关系数为0.304,p为0.006,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得出资本成本与安全生产费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本文中安全生产费与资本成本负相关的假设相反。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重污染行业的部分企业认为安全生产费的计提标准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其中有些投资者对企业自身防范事故的意识不强,未将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视为必要的投入,因此会提高必要报酬率(见表6)。

4.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披露绿化费信息的上市公司样本为74家,Spearman非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绿化费相关系数为0.197,p为0.092,大于0.05。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4不成立,资本成本与绿化费相关性不显著。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缴纳绿化费的行为,没有作出明显的反应,表明投资者对于企业通过支付绿化费加强环保投入的方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并没有对资本成本产生明显影响。

5.节能量与股权资本成本

披露节能量信息的上市公司样本为49家,进行Spearman分析,得出资本成本与LN节能量相关系数为0.270,p为0.061,大于0.05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5不成立,资本成本与节能量相关性不显著。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节能的行为,没有作出明显的反应,投资者并没有因为企业节约能源而降低必要报酬率。

五、结论与局限

上述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的环保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企业排污量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企业缴纳的罚款金额越大,资本市场能够对环境事件导致的罚款做出负面反应,也会提高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但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环境绩效的考量并不充分,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以及绿化等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对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环境风险管理行为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因此,并没有在要求的报酬率中作出反应。从整体上来看,投资者日益关注价值投资、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分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环保部等单位的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屡创新高,仅2012年第一季度环境事故发生的次数就与2008年、2009年全年持平。在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77家发生了113起环境污染事故,但其中高达50.6%的公司并未针对环境事故进行公告说明③。

国家环保总局④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规范,要求企业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即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国家强制要求公开包括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对非重污染的企业,国家则不强制要求,但鼓励自愿公开。从企业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来看,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环境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和贡献。

(二)建立环境风险管理等级的划分制度

2010年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重污染行业有16类。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不现实可行,因此,建立一个既实用又科学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办法是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制度,将更有利于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与资本市场的关联,从而对两者相关性展开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全球视野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有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技术生产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增长所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应始终履行社会责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环保支出力度。与此同时,必须提升全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投资者加强关注上市公司的环保责任,合理地拒绝投资于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才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和惩戒作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注释:

①蓝讯.河北:上市公司违法排污将被停止融资[N].中国改革报,2007.

②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

③77家上市公司发生113起环污事件[J].水工业市场,2012(09).

④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参考文献:

[1]汪平.股权资本成本性质与估算技术分析[J].财会通讯,2011(10).

[2]李雪芳.刍议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08).

[3]叶康涛,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05).

[4]沈艺峰,肖珉,黄娟娟.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5(06).

[5]黄娟娟,肖珉.信息披露、收益不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J].中国会计评论,2006(01).

[6]黄珺,周春娜.股权结构、管理层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01).

[7]沈红波,谢越,陈峥嵘.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其市场效应——基于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8]Mark P.Sharfman,and Chitru S.Fernando.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ost of Capita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569-592.

[9]Spicer.B.H.,1978b,Market risk,accounting data and companies’pollution control records,Journal of Business,Finance,and Accounting,5:94-83.

[10]Chen K H,Metcalf R 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Control Record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 Revisited.The Ac-counting Review,1980.

[11]Mahapatra,Sitikantha.Investor Reaction to Corporate Social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84,11(1):29-40.

[12]Klassen,R.D.,McLaughlin,C.P.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rmperformance.Management Science,1996,42(8):1199-1214.

[13]Frooman1J1.Socially irresponsible and illegal behavior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meta-analysis of event studies[J].Business & Society,1997(36).

[14]Luzi Hail,and Christian Lenz.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Cost of Equity Captial:Do Legal Intitution and Security Regu-lations Matter?[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view,2006.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一般项目。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研究

企业对于自身所负担的税务问题必须要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不然就会发生严重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比如,企业在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按时足量的缴税,结果可能会导致企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从而使自身的经济利益遭受比较严重的损失,进而迫使企业无法按照既定的生产经营规律运营,从而使得特定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发生风险。

一、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分类

1.企业纳税流程与国家税法之规定相冲突

如果企业的纳税流程与国家的税法之规定相冲突,其直接结果就是该企业的税务活动违反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其具体表现为不按照规定时间缴纳税金或者不按照规定数额缴纳税金等情形,由此使得企业不得不面临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遭逢一定的惩罚,严重情况会败坏企业的社会声誉,影响到企业的长远性发展。

2.企业在纳税流程援引法律法规不确切,不深入

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引入一些优惠性政策。然而,存在部分企业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合理的解读,导致缴款过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不重视缴税工作

伴随我国企业规模及形式的迅捷发展,很多企业已经深刻感知到税金是企业运营基本成本的一项内容。意外的是,许多企业未能充分重视缴税工作,甚至未将缴税工作列入企业预算。有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缴税按时即可,无需特别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1.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理

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首先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将风险管理的原理合理而有序地运用在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进程中,以期实现之后的目的:管理企业需要缴纳的税金,保证缴税的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贯彻企业的成本节省目标等。与此同时,我们要考量企业自身规划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缴税实务会触及会计处理问题,这里又要严格执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

2.确保纳税流程符合国家法律制度

在企业的缴税实务中,为有效规避企业税务风险,实行纳税程序和申报工作要符合我国的法律,并且确保风险管理满足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在管理企业账簿时,需要对进行实名登记。在管理企业税务档案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细致的管理工作。

3.进行充分预测并推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业务风险管理之前提:要先将税务风险类型进行充分地预测与推断,然后对其进行有具体针对性的分析。在科学地分析的基点上,把税务风险缩减到最小值,从而保确企业涉税业务够获取到最优的经济利益。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决策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企业所遭遇的风险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所以,作为企业所有风险中一部分,企业的税务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企业税务风险的严重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负担的成本及支出。在分析和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时,涉及到的成本包括有:解决税务风险时的成本;税务管理工作的成本以及因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等。

2.科学预测企业税务管理的成本

为降低企业所面对的税务风险,我们要在企业税务风险出现之前,对可能导致风险的所有因素进行充分管理以及预测,与此同时,在企业运行进程的内部,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具体化的税务缴纳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析、分解,并尝试性地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解决措施。

3.明确在解决企业税务风险时采取措施的成本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预期企业需要承担的管理税务风险成本,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在应对企业税务所有风险时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分项成本,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增加企业的管理环节,降低企业的损失,确保企业的获取充分合理的经济利益,维护企业的在约定的目标期限内的整体利润。

4.采取措施控制税务管理工作的成本

许多企业为了达到最高最优的经济收益,往往会采取一些较为合理、科学的操作将各自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成本最低规划,比如一些企业把他们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时间节点前移,将之前已经发生的税务风险凝结成可供于日后工作流程借鉴的实际经验,进而,依照该经验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预防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在进行自身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进程中,需要逐步地有效加强自身管理税务的能力以及管理控制的力度,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具体税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效果,导致企业的整体经济利润状况进一步降低,引致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前途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有鉴于此,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运行流程中充分明确其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根据具体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出科学而合理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及内容[J].江西社会科学,2012 (3).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12(06).

[3]吴春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分析与决策[J].商业会计,2012(11).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融资成本 融资风险 多元化

一、引言

如今,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行业,其因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征而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从1997年至2012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研究数据显示,地产开发资金来自于自筹资金的比例逐年增加,几近40%;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的占比逐年降低;约40%的其他资金依靠地产信托等方式。

然而,由于融资规模大、时间长,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或经济背景发生变化时,市场的震荡总会造成一批地产项目因资金链等问题不能如期施工或搁置。为保证地产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开发商有必要去思考并关注融资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只追求资金来源和开发利润。融资结构由融资成本和风险组成,是影响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融资成本和风险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二、融资成本的分析

(一)理论基础

融资方式有多种,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不同方式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不同,因此依据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成本构成计算市场价值的一部分。项目的平均资本成本可用于评价融资策略的合理性,最优化的资本结构可以使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从国内外对融资结构的理论阐述总结出的共性是:第一,各类资本成本大小不同,没有固定值,存在规律性差异,即:普通股成本最高,优先股成本次之,长期负债的成本最低。第二,债务融资具有税盾效应,当且仅当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财务困境成本和成本的增加才会抵消节税收益,因此应保持一定债务比例是有益的。

根据融资有序理论,融资时应首选内源融资,若需外源融资,债务融资优先,而后才权益融资。

(二)降低融资成本的措施

1、债务融资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是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融资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脚步的加快,银行间的竞争促使借方尽量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吸引还贷能力强的客户,而贷方也面临资金的硬约束。因此地产开发的前提是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和信贷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为了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开发商需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如期还贷。当然,偿还的方式不同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融资成本。许多建筑开发商会在整个项目完工之前就预售还未形成的房子。这种情况下,预售获得的收入才可以用来偿贷。

目前,我国地产开发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项目抵押贷款、经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开发项目贷款。项目抵押使银行的贷款风险大大降低,许多银行和企业多数采用这样的方式。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与一般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一样低,贷款期限较短,但是数额有限,难以满足开发商巨额资金的需求。开发项目贷款具有针对性和唯一性,数额有限,利率较低,还贷资金来源是建设开发项目的销售收入。

总之,单一的采取项目抵押贷款或项目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融资成本低的要求。

2、 其他融资

地产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利用外资或房地产信托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开发项目做低融资成本的准备。“银行+信托+外资+上市”将是今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这里着重提到信托中的两种方式:夹层融资信托和房地产投资信托。

夹层融资信托介于股权与债务融资方式之间,其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如果采取固定利率,这会对股权人产生债务的优势。2005 年,福建联华信托推出的“联信·宝利”7 号通过信托持股并且在所有权上加以区分,成为我国首个夹层融资信托产品。夹层融资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同时,房地产投资信托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单位,对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组合,并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同时将出租不动产所产生的收入以派息的方式分配给股东,从而使投资人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中国标杆性地产——万科地产公司近年来融资行为不断变化:2003年年底,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万科发放2.602亿元的信托融资贷款;2008年9月发行59亿元公司债,数额为2007年该公司年度净资产的40%;2009年9月增发不超过112亿元A股股票,并且截止2010年年底,该公司已连续四年未进行股权再融资;2012年初,万科向华润深国投信托融资10亿元用于东莞紫台等项目开发。在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万科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寻找相对低的成本融资,维持资金链不会过于紧张而断裂,保持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融资风险分析

(一)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的关系

当融资风险表现为开发商因借款到期无法还本付息而增加的风险,这与融资成本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承担该风险的权益所有者和普通投资者需要相应不同的风险溢价来补偿,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发生变动。如果融资风险增加,融资成本会相应下降;反之,相反。开发商需要寻求融资风险与成本相匹配的资本结构。

(二)风险管理

融资风险总体上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具体来说分为清偿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本文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宏微观方面的阐述。

1、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从项目选择到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提高警惕,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利用及时的财务指标和相应的指标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警和预控,将风险管理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预控。如果条件应允,未来可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模技术引入地产融资风险管理领域,有助于预警机制的形成。

2、系统性风险管理

在需考虑融资项目的政治风险时,如果有国家或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多边机构等做担保方,并且进行风险投保,那么就可以降低损失。

在规避法律风险时,开发商在项目申报、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征求当地法律顾问的意见,使项目从一开始就尽可能符合东道国和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也可签署一系列相互保证协议。

为保证项目协议的顺利进行,地产公司可以引入信用提升机制防范信用风险。信用提升机制包括担保、有限担保、间接担保、暗示担保、银行信用证、抵押、保险、预定违约金、预留基金设置等。

对于汇率风险,可尝试通过汇率期权、掉期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同时,可以利用货币互换等方式规避利率风险。

3、非系统性风险管理

当借款方发生违约事件时,采用信用协议可以弥补贷款方的损失,包括取消贷款承诺,加速贷款的偿还等。项目融资中的信用协议同一般商业贷款的信用协议相比,在先决条件、附加要求和违约处理等几方面有所不同。此外,信用协议除基本承诺外,贷款方还会要求借款方做出有关资产担保的承诺。

对承建合同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完工的期限和交房标准。如果期限过短会造成承建商过于赶工所带来的质量劣势,或者承建商同意误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各种赔偿条件,即引发了完工风险。

支付协议也称“账户瀑布”,资金从收入账户进入,然后依次进入经营账户、债务清偿账户、资本支出和其他准备金账户。具体的项目现金流流入与流出的条例也包含在协议中。因此,项目经营、清偿债务及其他准备金的资金充分留存后,公司才能从中提取资金。

4、加强多元化融资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融资渠道,尝试引入民间资本,以期拓宽中小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5、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不断完善地产融资的相关法律,以助于优化融资环境。

四、结束语

寻找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相均衡和对称的资本结构是值得开发商团队去重视的,加强融资的可行性研究,大企业可拓宽新型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尝试引进民间资本融资,以期获得适合自己的低融资成本。再者,地产企业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利用财务等指标从各方面去预控融资风险,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剑学.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成本及风险分析[D].重庆大学,2006

[2]赵先立,李子君.我国房地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多元化融资的对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3)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一、风险解析

(一)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一,工程报价风险。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独立编制企业定额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大多采用现行省(市)统一预算定额消耗量为报价基础,而预算定额消耗量水平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平均水平来确定的,其与各企业的实际水平并不一致,当企业的综合水平因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时,会大大增加报价风险。第二,承包商材料价格风险。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当价格变化的幅度远超过预计程度时,风险就会剧增,甚至会出现施工企业做的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工程造价的60%~75%,因此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应该作为造价控制的关键。第三,施工组织的措施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中还有不少难以预料的因素,特别是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的措施项目,如材料检验检测费、建筑物起高增加费、现场实际情况同周边环境保护与交通要求等实际发生与报价时考虑不完全一致时,都会带来较大风险。

(二)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在一个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的建设市场,施工企业所谓按市场规律性办事更多的是如何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现行通常做法是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就工程承包范围、造价、工期、质量、工程款支付等达到基本一致后,套用一个现成的标准合同文本,而针对项目特点与建设单位实际的合同特别条款考虑较少。例如建设单位单方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条款和程序;工程发生窝工,工效降低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工程停建、缓建、中间停工时的退场、项目保护、工程移交、结算方法和损失赔偿范围;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程竣工延期情况下工程结算程序和法律责任;工程中间验收或建设单位提前使用工程部分的保修问题等。由于在合同工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根据具体项目设立的特别合同条款难以考虑,普遍存在着事后再协商处理的现象,施工企业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工程风险突呈。

(三)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一,自然条件。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直到运营生产,与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都密切相关,对工程的成败有着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对工程的自然条件估计不准确而产生的问题;当地出现的异常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甚至自然灾害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第二,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特别庞杂,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第三,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损失;另外业主由于资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提出工程变更。

(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工程质量好坏、工程安全情况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所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行业,大量使用低素质劳务工的事实,加之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强制性规范执行不力,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差是工程质量、安全保证的重要隐患。部分企业利用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手段及质量等级较低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安全失控。

(五)信息缺失风险投标时对工程项目资料掌握不全,由于信息缺失而出现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投标时应该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自身信息的积累,了解建设单位及资金来源情况,了解投标对手,重视招标阶段清单工程量的复核,认真研究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现场勘测报告,核算工程量大小,审核中,一旦发现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有漏项、数量不准,就应提出疑问。

二、风险控制

(一)加强合同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必须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把握合同条款的内涵,精心推敲合同文字的措词,增强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二)加强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管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是合同管理的继续和深化,也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点之一。应该做好日常施工资料的积累,以便一旦发生可索赔事件,能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按相关程序向监理提交索赔文件及相关索赔证据材料。

(三)加强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业主可以对工程作出变更,承包人不得拒绝,但承包人可以合同提出工期、费用的索赔。凡涉及到工程变更,承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向业主提出变更价格,以免由于延误造成索赔失败。

(四)加强物资供应方面的风险管理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工程材料的价格与质量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作为施工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应主动去了解市场,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降低报价、提高投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认真研究分析招标文件的有关具体规定,并通过详细的施工现场调查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完善,使施工方案具有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意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又要注意施工方案与投标报价要求相结合。

三、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经验丰富的投标机构投标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机构、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组织管理。素质高、经验广的投标团队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高投标质量,增加中标率。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市场信息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积累有关信息资料。充分掌握投标人自身、招标人、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筑市场等变化情况。建立稳定的供货、分包渠道,与诚实信用的供货商、分包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建立投标基础数据库。由于目前清单报价多采用总价控制。可利用投标人已结算工程的相关数据,按时间顺序、工程类别分别计算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指标,积累基础数据库。

(三)建立企业定额和投标报价体系投标人要有效行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赋予的定价自,必须形成体现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同时应尽快建立投标报价体系,包括:

第一,建立适合本公司的工程投标程序和投标报价模式。设立编标小组,根据公司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和工程经验,制定企业的消耗量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地区政治、经济、工程条件和市场供求变化、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和指数,计算各项费用。第二,建立投标报价体系相关数据库。根据造价管理部门的建设工程信息、针对性的市场调查、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积累,收集材料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建立可靠的材料、设备价格询价和比价渠道;收集有关技术设计、技术方案、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技术进步支持数据库;收集自身投标报价资料、已完工程竣工资料和主要竞争对手资料,建立企业管理支持数据库。第三,建立投标可行l生分析、投标风险分析和投标报价决策数学模型。及时掌握国内外投标决策方面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本企业和具体工程项目特点适当运用,辅助决策。超级秘书网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一般当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由于税收政策的相关限制,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出现漏税的可能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规范性活动,导致企业会在利益上的损失。实际上,税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这一般是由于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原因。外在的则是由于政治因素,同时税务风险的不稳定造成,由于国家的政策不是一次性颁布,在涉及面上还存在缺陷,对于新型的盈利项目没有具体规定,而且国家还不时会有宏观调控,这就使得企业在税收上没有完全的自主,也就具有不定向性;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内部的原因,这是由于企业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突出,企业自身的领导者会自主判断企业现状,从而有可能漏税。

2税务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目前来讲,我们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能够使企业能够完全避开税务风险这个麻烦,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税务意识,自觉完成企业应该缴纳的税务,清晰完整地做好企业的账务。税务是一项强制义务,作为在中国大环境下生存的企业,不能祈求对于税务的逃避,而是要自觉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提高认识是我企业需要做好的第一步。除了意识上的提高,一般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公司自己的账务管理,认真做好公司所有的账务,并按时缴纳税款。所有的税务操作要在现存的法律规定下进行,同时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也要时刻考虑税务是否合法;那么总结起来所有需要按照法律进行的事物包括税务计划、日常活动、会计处理、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资料准备等,要将所有与税务相关的活动策划都按照法律条文进行。事实上,即是企业将所有日常活动都按照法律条文进行,由于实际情况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企业依然免不了会有偷税漏税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可避免的税务问题,企业就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意识。事实上,对于税务带来的变故不一定对企业有完全的坏影响,企业需要思考税务问题同时对自己带来的有利点。所以企业在正常发展是要客观思考每一件突发事件,应该吸取经验就不应该犯第二次错误;有时候不经意的税务问题也许会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而最终结果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企业在所处环境的应变以及相应的措施。

3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分析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也像企业必须支付的税收一样,也是企业必须指出的一部分。实际上,管理成本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一般来讲,管理成本包括规避风险和制定风险防治措施所耗费的支出形式,以及在企业遭遇风险所用来弥补风险的支出额。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

3.1风险预防支出。在实际中,企业为了避免遭遇不经意的税务损失,所以支出一本分资金用以降低或减小税务风险。进行这一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环节进行资金整合,在增加放线管理与风险监测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风险防治资本,从而对税务风险的具体执行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抉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是由企业在对于未来情况不了解时作出的错误投资造成的。所以整个就需要企业提高一定的资金进行市场分析,同时对已经损失的部分作出相应的补偿。那么出现这些原因都是因为企业缺少对于当前市场与政策的了解,一些企业在制定关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经营策略时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使企业的步伐路线出现了现实状况不统一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定性损失,那么,此时企业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支出用于信息的收集、财务的整理,从而避免造成未来越来越多的损失。

3.2风险纠正支出。那么在上文中提到对于未来企业风险的预判,当通过一定支出寻找到风险来源时,对于风险的处理,企业还必须通过额外的支出来处理风险。一般地,财务部门通过税务风险预测以及风险评估等手段检测存在的风险,然后在检测出来以后再进行风险处理。在这一程序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全面的评估措施,并进行及时的风险处理工作。所以在平时的财务预算上就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与当下政策进行切实分析,作出较为现实的预判。而且再进行风险的处理工作后,还需要追加对于风险的二次可能性的处理措施,从而避免可能的二次损失。

3.3风险直接导致成本输出。在企业遭遇风险后,风险必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那么在几波损失风波后,直接造成了企业的成本输出。这是一个必定的连环效应,由于企业的税务问题带来的企业的声誉、综合评估、体系的整合度的不良性,造成了从企业内部一直延伸到企业的直接盈利,那么当盈利不再成为收入来源时,企业自身的必要消耗也就成了风险带来的必要支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由于风险造成了对于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在风险的挽救上,为了使企业自身不在一次波折中埋没,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成本输出来完成各方面对自身造成的影响。

4决策分析

企业自身遭受税务问题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所以,企业应该正视税务问题,在遭受税务问题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对自身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理好可能出问题的部分对于企业的涉税支出部分进行准确核算。那么一般采用到两种手段。企业之所以出现税务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对于市场环境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不正确的经营理念。所以,在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控制,要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一方面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当前的市场状况信息以及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严格律己,尽量在法律的范围里进行自身的正常发展。同时,企业需要进行自身的利益调节,防止未来由于企业利益与铤而走险进行偷税漏税的行为。

对于企业的税务问题,国家应该制定好法律社会这一大环境,对于税务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与限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民主的情况下进行宏观调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发展中的企业考虑,或许以后企业税务就不会是一大问题。

成本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筹资;成本分析;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1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深化,企业筹资方式亦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而企业在筹资时应在充分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从筹集资金的成本和筹资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

一、企业筹资成本分析

筹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资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企业筹集资金应力求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取得最佳筹资效果。筹资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资金筹集费用是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所需支付的各项费用。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所需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息、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的利息等。资金筹集费是在筹集资金时一次性支出,因此可作为筹资金额的一项扣除;而资金占用费则是经常性费用。筹资成本一般采用资金成本率来表示,它是企业资金占用费与筹集资金的净额之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筹资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和拟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长期筹资方式主要有负债筹资、权益筹资、租赁筹资等类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各不相同,因此在对筹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时,首先,要分别计算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然后,以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额占筹资总额的比重为权重,计算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即为企业综合资金成本。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筹资方案的资金成本,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就可以达到以最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筹集到企业所需资金的目的,从而也就找到了筹资结构最佳的筹资方案。

1、负债筹资方式

(1)银行借款。长期借款一直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考虑筹资费用的情况下,借款成本是指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用。由于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因此,借款资金成本可用下式计算:

可见,银行借款的成本实际上较所付利息低,因此它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股东的收益。

(2)发行债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金市场日益活跃,发行债券已经成为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是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的筹资费用一般较高,不可忽略,债券利息与长期借款利息处理相同。计算公式为:

债券利息率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债券筹资成本高于银行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是固定的,所以也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2、权益筹资方式

(1)吸收投资。主要吸收国家投资,联营投资、外商投资等。该筹资方式手续简便,安全系数大,权益结构简单,其资金成本与发行股票基本相同,只是筹资费用很小,可忽略不计。

(2)发行股票。企业只要具备国家规定的发行条件,就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股票的成本由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与支付的股利两部分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比债券投资者大,要求的收益率也比债券利率高,又股利是税后支付,不能享受所得税利益,也加大了股票的资金成本,因此,发行股票成本高于债券成本。企业除了发行普通股外,还可发行兼有债券和普通股特点的优先股以及可转换优先股,其成本高于债券,低于普通股。优先股既能保持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又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举债能力。

(3)内部筹资。即将利润资本化。这种方式只是将所有者权益结构进行调整,并未增加企业的资金,其成本同发行股票,只是没有筹资费用。负债性筹资必须按期还本付息,筹资数量受到负债结构比率的限制,且会影响以后的举债能力。权益性筹资则可克服负债性筹资的局限性。通过权益性筹资方式筹得资金构成企业的自有资本,不存在到期偿还的问题,是否支付利润视企业经营好坏而定,不构成固定的成本负担,筹资数量不受限制,且能增强企业的举债能力。

3、租赁筹资方式

租赁性筹资方式与上述筹资方式相比,能迅速获得所需资产,集融资与融物于一身,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保存企业的举债能力。租赁筹资一般不列作负债,因而不改变资本结构。租赁性筹资限制条件少,租凭性筹资成本包括租赁手续费、租金总额与买价之差两部分。

二、企业筹资风险比较

企业筹集资金既要考虑资金成本,还要考虑筹资风险,否则会给企业生存带来较大的威胁,乃至破产。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风险不同。通过定量分析,选择理想的筹资方案,避免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1、负债筹资方式。债务资金必须还本付息,并因金额、用途和期限的不同而承担不同偿债压力,其筹资风险最大,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能提高股东的收益。但当投资收益率低于利息率时,则会降低股东收益,甚至危及股东资本,因此负债筹资还包括使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

2、权益筹资方式。权益资本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偿债负担和风险,筹资风险最小。但若筹资使用不当,会降低普通股收益,因此它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

3、租赁筹资方式。租赁筹资要定期支付租金,因此存在财务风险。同样,租赁资产若未产生预期收益,也会降低股东收益,因而也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租赁筹资因分期付款,其风险介于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之间。

不同的筹资方式具有不同的风险,企业在筹资活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规模适度原则。企业筹集资金,筹集多少才算合适,这是企业在筹资运作中应首先合理规划的问题。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筹资过多,会造成浪费,增加资金成本;筹资不足,又会影响其生产运营和发展的要求。因而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在考虑广开财路的同时,确保企业资金需要量的合理界限。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1)考虑企业规模经济的需要,组织动员足够的资金,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2)考虑筹资数量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关系。2、结构合理原则。筹资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结构及资金性质的结构。合理确定筹资结构,是寻求最佳筹资方式组合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筹资规模确定时,应系统研究两个比例关系:一是企业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自有资金合理比例确定后,可适时适度地举债经营;二是企业长短期资本的合适比例关系,并合理安排企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保证企业战略发展和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3、成本最低原则。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决定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时,必须在资金成本、预期效益和筹资风险之间进行综合权衡,应确保企业综合成本率最低以及筹资后资本金利润率大于筹资前资本金利润率,从而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在筹资中应力求使筹资风险达到最低。为此应做到:(1)选择可转化风险的筹资方式;(2)增强筹资渠道的可转换性。4、期限适当原则。债务筹资期限包括付息的期限和还本的期限;股权筹资虽然没有固定的期限,但管理出局面临着股东要求分红派息的压力,因而也有一定的隐性期限存在。适当性是指筹资期限与用资期限的相互配合。

三、筹资成本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筹资成本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机会、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的选择,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结构的管理。

1、筹资机会、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的选择。企业的筹资机会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的环境。选择筹资机会的过程就是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选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企业只能寻求较优的投资机会,只能是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符合企业的情况,而不是说所有的环境因素都能符合企业的内在条件。

2、流动性风险管理。在这里,流动性不仅仅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而是扩展到企业的全部现金需求,即流动性是企业随时满足当时现金需要的能力。企业的流动性有两个来源:一是流动资产(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除外)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货币性资产,二是筹集新的资金。

3、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通常是指企业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及其各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决定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上一篇:经济学方法论范文 下一篇:审计理论基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