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7 16:56:26

产品设计案例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内;优秀产品设计;祥云火炬;联想设计团队

0 引言

“祥云火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传递火炬,由于奥运火炬具有独特的含义,所以火炬的造型设计必须具有本土的独创性。为此,联想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专门为此产品设计为“祥云、卷轴”样式,本文将会以此优秀产品为案例,剖析“祥云火炬”的诞生过程及其设计团队在突显本土化工业设计领域的成就。

1 国内优秀产品设计案例剖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对“祥云火炬”过目不忘,赞叹有加,鲜亮的红色,耀眼的银漆,卷轴式的造型设计上附载着我国传统的祥云符号。这件设计作品从最初的草图勾画到最后的建模定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由联想有限公司中标完成。它不仅是一把传递奥运圣火的火炬,它的整个造型设计都将中国最古老、最精髓的元素展现给了全世界。祥云火炬,正是我们从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提炼的精品,每一个设计元素都有故事可讲。它的外形看起来很简约流畅,其实背后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制作工艺,而且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祥云火炬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1.1 卷轴――纸文化的发明国

“祥云火炬”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整体造型是一个纸卷轴的样式。纸,联想Fire团队设计师仇佳钰无意中将一张纸这样卷起来,上面开口,下面是尖的,握在手里,其实这就是一个纸火炬!在讨论了许多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元素后,设计师章俊提出了祥云符号,才将纸火炬创意方案进一步推进。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能够记录历史、传递文明,这与现代奥运火炬传递的宗旨十分相符。

1.2 云符号――画龙点睛

什么样的图案,才是纸卷造型的最佳搭档?Fire团队追古溯今,从四羊方尊等古代青铜器模型,到有关建筑、装饰等丰富资料,从美丽的剪纸,到飘逸灵动的书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他们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找到既能承载中华文明精神深邃内涵,又能融入现代感的创意符号呢?这时候给出提示的,竟然还是一张纸!当设计师们把纸卷起来,纸卷一端横切面的造型可以不断地延展变化,像浪花,像云朵,敏锐的设计师从中发现了一个写意的符号,这个符号贯穿了中国古代文明史,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代表着美好与祥和的云纹!

1.3 色彩――惊艳的中国红漆和银色系

当人们第一眼看到祥云火炬的时候,可能无法关注到那些精美的细节,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将是颜色。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肯定是红色。哪一种红色是最适合火炬的呢?设计师一一比对,在鲜红、朱红、砖红等众多的红色中,最终锁定了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几千年的漆器文化,使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最佳色彩,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

1.4 科技――艺术创意的伴侣

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工业时代的设计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理性融合剂。[1]工业产品设计是建立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上的,产品设计最终也只有通过对特定材料的加工成型才能赋予其物质和精神功能,加工成型后还需要对基体进行表面处理用以改变材料表面的物化特征、提高装饰效果和保护产品等,然后通过检测产品的环境耐候性综合了解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是否达到了表现其艺术性的目的。[2]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科技含量达到了新的高度: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火炬有重量要求,为了让火炬手举握舒适,必须控制在1500克以内,所以要选用轻质的金属,经过比较选择铝,因为铝比较软,延展性好,便于塑性。首先在造型上,上大下小的设计,保证了火炬手举握火炬的稳定性,而且手握处截面大小约为50mm×40mm,这个数据,是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证的,保证了每一位火炬手举握火炬的舒适度。而对于金属材质的外壳,如何能做到防滑呢?这就要归功于火炬下半部分的红色外衣了,这是一种高触感橡胶漆,它的触感接近人体皮肤,握着它就像与同伴握手,不仅手感舒适,还起到了防滑的作用,一举两得。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使用橡胶漆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火炬外壁的制造工艺要求比较高,先把一个圆柱形的棒料中间掏空,上面延展拉宽,下面缩小,侧面压弯,最终塑造成型,外壳薄壁仅0.8毫米,很好地控制了火炬的重量。在高质量的抛光铝面上制作云纹,从而在底色和祥云图案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打磨之后,首先给整个火炬覆上银色,并用特别的胶水轻薄地覆盖。设计者随后在胶水层表面覆上刻有云纹图案的胶片,下一个步骤便是利用光在涂底的火炬上刻蚀精美的云纹。

2 自我感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尽管只是初步了解了“祥云火炬”的设计来源和生产过程,我仍对做好一款优秀的产品设计的过程表示震撼,尤其是在国内如此偏薄的工业设计氛围里,如何做好真正可以表达中国人自己情感的产品是很艰难的。但是,联想设计团队对“祥云火炬”孜孜不倦的创新、改造、突破技术难关的实例,让我非常触动。

我常常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我去学习产品设计,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总是不断地借鉴国外优秀的品牌设计而忽略了本土的传统元素?又是什么原因禁锢了我们演绎本土元素的能力,使得民族的仅仅是民族的而无法跨越国际走向世界?首先,我们的产品设计还停留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系统设计上,从未来角度来看,这是孤立的,表象的,静止的,狭义的。未来的产品设计将着眼于产品相关环境的设计上,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未来设计和工业的职责有其伦理性和道德性。好的工业设计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其次,很多国外设计师已经打破了国家传统的壁垒,而中国大部分产品设计都带有大量的标志性中国元素。现代设计讲究“绿色设计”,着重考虑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同时还应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2]在材料运用上、环保理念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设计追求精湛的理念上差得较远。工艺设计中材料、色彩的灵活运用,设计思想的大胆体现均很欠缺。

我们看到的多数中国元素不是融进去的血肉,而是贴上去的标签。就像一谈设计不是龙就是凤,要么就会用到太极八卦。这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可是,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它绝大多数是运用现代语言去演绎古代中国的儒雅大气与唯美,这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本文案例中的“祥云火炬”都是以中国古典元素为基底,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高度概括和容纳,才创造出了这样多元化的优秀产品。所以学习工业设计一定要思维开阔,不仅要训练自己的现代设计思维,还要广泛的涉猎材料工艺、环境科学、人机工学以及文学等多个学科要素,融会贯通,在综合思维中真正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好设计。

参考文献:

[1]卢世主.产品设计方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9.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一、产品设计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必要性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高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建立产品设计的系统观,并结合实践过程构建整体化的设计思维。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专业课程的深入阶段。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内容不但涵盖了所有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知识(造型、色彩、人机工程和用户研究等),而且着重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产品设计的课题内容极为广泛,不同的产品设计课题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课程性质来说,产品设计课程具有开展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最理想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合适的项目中边学边练,但这样的理想状况在实际操作上受到教学环境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周期长、成本高,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案例研究和模拟课题设计就成为比较接近现实设计过程的一种情境化教学手段。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汇与综合

相对于理论与实践分离,着重讲授知识点的传统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在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视角出发,综合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优秀的案例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带领学生进入接近实际的情境中。相对于抽象的教条化理论知识,案例的丰富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进而对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从具象的事件中发现现象,提炼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案例中归纳出关键的因素,并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研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通过相互的讨论,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转换视角,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收集、甄选和编写优秀的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答疑者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贯穿于案例研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写优秀的案例以及这些角色的自由转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推进案例研究教学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产品设计课程中案例研究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如何处理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的关系问题

产品设计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一般是按照理想化的设计流程分章节展开的。而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则很少是理想化的流程。因为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很多环节往往是不断迭代或同步进行的,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涉及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案例研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具体性与教条化的课本知识体系是很难同步的。因此,如何处理好案例研究和课本知识体系的关系,编排好教学内容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考验着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控力和综合判断力。

(二)如何组织好案例研究的教学过程问题

案例研究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同样的案例,在相似的教学情境中也常常会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放性思考。这时候需要教师要特别处理好基础知识点和深入探讨之间的关系问题。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保证案例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基本知识点和实践要求,对于更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则更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但可以在课堂上不定期的开展交流活动以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在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凸显。而教师最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转换角色,帮助学生,推进教学过程。这和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训练和提升自己,而且对学生和整个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都要求有所转变。综上所述,要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有效开展案例研究教学,教师首先应理清这些基本的教学特点,并相应的在教学氛围、策略和方法上进行调整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氛围的转变:从封闭的线性课堂到开放的研究性课堂。

工业设计行业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知识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由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会关系到多领域复杂的衔接和协作,书本上分条缕析的纲领性知识只代表了一种理想化过程,而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常要求设计师根据实际的条件和要求灵活运用知识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管理能力。而要达到这种要求,沿袭传统课堂的线性讲授知识的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案例研究的优势正是将学生带入接近实践的设计情境中,通过案例的讲述,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设计为实践训练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氛围中思考-实践-再思考-在实践,经过这种反复迭代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构建和强化知识的结构。但应用案例研究的教学方式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会出现知识点和实践过程的相互交错,这往往需要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自主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环节甚至跨学科的,而不是事先学习的系统知识。从设计方法的发展来看,边做研究边做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常态。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将整个流程分成清晰的若干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每个环节的任务,再以时间轴的线性方式将每个环节串接起来。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模式只适合于少数设计对象简单、外部环境相对静止的状况,当遭遇复杂的产品系统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则会难以驾驭。而这种复杂和变动性正是产品设计面临的真实情景。从很多产品设计案例可以反映出今天的组织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常常采用更为灵活的目标-团队模式,面向开发目标招募和组织工作团队,参与到整个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在设计、实施、测试、再设计的多次迭代中优化设计方案。案例研究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课题主动学习,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要让这个学习过程发生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观念,摒弃封闭式、线性化控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以案例研究、讨论和快速学习新知识为导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转变:从标准化、单一化到柔性化、多元化。

标准化、线性化、单一化的传统课堂和专业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承了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流程的体系。以细分的方式讲授知识,并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展开专项的实践训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传统的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但套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在理论上并不复杂,特别是基本环节上许多设计理论都是差不多的。实际上,关键的差别都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案例研究的教学中可以更清晰的体现出这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差异性。因为每一个案例从时代背景、设计对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视角综合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考虑到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在这种情境中,很难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来安排教学过程,而是要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特点来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搜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去。综上所述,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更加“柔性化”。这表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即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更多的针对案例展开独立的思考,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发散性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兴奋点,以此为契机,将一些相关的知识加以阐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更深的思考。从这个过程来说,很多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授可能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标准化和顺序化,而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以点带出面,让学生在反复交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我们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不再是显性的主导型角色,但其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是强化了,只是表现得更为隐性。首先,教师要参考各方面的资料,对案例进行尽量全面和客观的描述。最关键的是,要将案例发生的背景以某种情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接近现实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会在课堂行为上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学生自行阅读、研究和讨论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合理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组织工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得到训练。第三,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好的随机应变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开放性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再完全遵循标准化的程序,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点,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层次。

三、案例研究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实践和观察比较,我们认为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对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案例选编得当,教师引导有方,可以明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将僵化的教条转化为活的知识。从2010年该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以来,和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也出现了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开放性的案例研究的训练过程,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状态相比,相同基础的学生们,在经过研究学习的训练后,往往在课题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对现实设计情境中的异常和问题有更好的敏感意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产品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和研讨更加积极,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和面向实际案例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通过讨论将问题带入更加深入的层面进行思考。比如有的小组通过结合案例研究,将原来的设计问题引向非实体产品的设计层面,展开了服务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些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进步与学生在案例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以及思想的解放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案例研究性学习学时占用较多,原有的课程实践学时有所压缩,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

案例研究教学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开放和研究性教学气氛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们需比传统讲授的课堂模式花费更长的时间去针对案例进行考察、分析、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初始阶段,学生从研究思路、讨论模式、分析方法到展示成果和个人讲演,这些技能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逐渐养成并不断提升。因此课程的初始阶段需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的规划案例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反复训练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课程的中后阶段开始,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开始出现质的变化,理论分析和交流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显得相对拮据,学生的设计实践技能有时不能得到充分训练。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增加这门课的实践学时,而且应该将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群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专门让学生接受案例研究教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为专业课程中的案例研究做好“热身”,从而更好地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更快地做到有效对接,较快地进入角色。这样既不会占用过多的实践学时,又能够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开展案例研究时出现重复性学习,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最后,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我们认为推进案例研究教学应该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应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盲目批判否定。创新总是与不确定性相伴相生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围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用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与用的结合,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和教学督导应本着解放思想,兼容并包的态度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为案例研究教学改革营造良性的教学环境。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计定位;风格定位;案例分析

设计以人为本,工业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而提供服务,工业设计师必须设计出合理的产品设计,而这些产品也都必须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所以在设计开发产品时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分析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产品定位”这个概念由1972年阿尔・里斯与杰克・ 特鲁特提出并快速普及。里斯与特鲁特视产品定位为现存产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并将其进行了定义:“定位首创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家机构,甚至是个人……都可加以定位。然而,定位并不是指产品本身,而是指产品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亦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设计定位通过顾客心理需求类型的细分,寻找消费者心理需求中尚未被其他产品满足的市场空隙,根据企业资源优势选定一个市场容量适中的细分市场,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独特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先入为主方式牢牢占据在消费者心灵中的特定位置,成为此细分市场的领导性产品。产品设计定位是指确定公司或产品在顾客或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个形象和地位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就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定位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的思维来分析新产品的方向,赋予产品不同的竞争个性,从而使开发工作取得成功。作为一种与生产密切联系的设计方法,设计定位是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把产品理解为由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组成的一个整体。定位也就是确定将要开发的产品在功能、质量、色彩、造型和售后等内在、外在因素上的特点,即产品的差异性。传统的设计定位方法是通过建立产品差异性空间来确定产品开发方向。这种建立在分析现有市场和产品基础之上的方法客观而严密,但如今的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一一列举每个竞争对手的情况,在操作上是困难的。所以,新时期的定位应更多地依赖于信息的掌握和对其做出的相关预测,做到准确定位。

产品风格是产品赖以生存的物质依靠,也就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实体或者服务的形象。它使得消费者能够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区分。产品的风格在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产品名称、外观、包装等等。产品风格定位是设计定位系统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最具有创新性的部分。也是产品设计师的主要舞台。产品理念定位所确认的基本效用或者价值,将通过产品风格定位而得到实现。消费者认识商品的普遍规律是“技术知识不足、感性认识先入为主”,一般先从产品外观设计或者包装设计的好坏来认识产品,而对于产品内在品质的优劣,则是买回去之后在较长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了解。因此,好的产品风格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到在多种同类产品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能否将消费者吸引到你的产品面前,并引起好感,使其下决心购买你的产品。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风格做适当调整或者改造,成为现代产品开发的主要风格,当然也就成了产品风格定位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产品风格定位中,除了反映产品理念定位的要求外,还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市场环境。

产品的风格是消费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产品的整体印象。产品风格的不同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判断,也就影响了对产品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因此,一个成功的产品必须有一个准确的风格定位。对于企业来说,根据其用户喜好来设计相应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产品风格定位首先要求你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提取其文化的精髓,而且能够对企业文化风格进行延续和发展,不同产品用户群不同,其品味、风格也不同,所以公司的设计风格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就以互联网三大巨头苹果、Google、微软为例,来说明设计风格是和其用户定位相匹配的。

苹果:硬件上,苹果产品都简洁硬朗、极富工业设计的金属美感,这种设计理念也和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的品味颇为类似(比如禅、Helvetica字体、三宅一生圆领衫等)。

软件上,iOS的界面设计看似简单,但其细节之处做的非常到位,包括苹果特有的“Skeumorphism”(拟物化设计)、App图标中的各种玄机等,但其实两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就是让用户能快速上手。包括拟物化设计、双指缩放、Home键退出等(甚至鼠标都是一个键),都是在降低用户的成本。比如苹果地图上的图钉,Podcast播放界面,就是依照生活中的用品设计的。

苹果的设计风格基本上就是简单、直观、拟物化,使用者极容易上手,但同时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苹果的产品不仅深受专业人士的青睐,同时也适用于学生、老人和普通消费者。乔布斯曾说过:“苹果的员工是由一群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组成的。”工业设计极强的产品让苹果牢牢抓住了那一批最挑剔的用户,而这些用户的口碑和无意识的宣传则为苹果带去了更多的用户。

微软:和Google一样,知道Windows 8出现之前,微软的操作系统实际上也只是一个nerd做出来的产品。这里讨论一下微软在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8出来之后的设计风格定位。

微软在推出Win8设计之前的设计风格,就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用户:企业、商务人士、学校、政府、银行,全球80%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而Win8这种扁平化、磁贴式的设计,和原系统没任何关系。

后期的设计从Logo、网站界面、包装盒、系统、手机直至平板电脑,微软都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这种扁平化、大色块的设计,首先正如微软所宣传的:将信息提到桌面上来,让人们不用打开任何程序就可以看到一些信息。其次,这种设计风格看似呆板,实际上可定制化程度很高,同时忽略干扰,将信息凸显出来。最后,微软的Win8风格确实很适合触摸屏,加上一些手势之后,所有操作基本上不需要到处去找按钮。

对于用户来说,由于Win8风格和之前差异太大,导致很多人不习惯。但即使系统和用户群口味再背离,如果你从Surface平板电脑来看微软的设计理念的话,还是能够很容易发现其用户群类型的:高端、雅致、做工优秀但又毫不张扬,这部分用户主要就是商务人士,以及对工作、效率要求较高的人。

消费者的需求各异,一个产品不可能去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只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确定设计定位,我们就是要先找出这部分消费者,然后根据其特点,投其所好,进行设计。准确的设计定位要求设计者必须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潜在的心理需求,分析消费者可能需要什么。将产品的定位确认后,产品的设计需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目的是让产品与目标消费者间可以相得益彰甚至相互辉映。

参考文献:

[1] 廖树林,朱钟炎.产品设计的消费者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利昂G希夫曼.消费者行为学[M].江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多中.市场定位策略[M].广州经济出版社,1999.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 案例研究教学 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30-03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按部就班的传授书本上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但却很难兼顾到知识的应用性,而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是体现产品设计能力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知识讲授型课堂模式效果不佳,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跟进的课题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有效应对,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设计参与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条化的知识讲授与现实的设计情境之间存在难以打破的隔阂,学生接受的教条化的思维难以应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心理准备。要打破这种隔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必须将学生带入接近现实的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带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的过程中真正构建有用的知识体系。

一、产品设计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必要性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高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建立产品设计的系统观,并结合实践过程构建整体化的设计思维。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专业课程的深入阶段。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内容不但涵盖了所有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知识(造型、色彩、人机工程和用户研究等),而且着重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产品设计的课题内容极为广泛,不同的产品设计课题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课程性质来说,产品设计课程具有开展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最理想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合适的项目中边学边练,但这样的理想状况在实际操作上受到教学环境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周期长、成本高,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案例研究和模拟课题设计就成为比较接近现实设计过程的一种情境化教学手段。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汇与综合

相对于理论与实践分离,着重讲授知识点的传统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在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视角出发,综合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优秀的案例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带领学生进入接近实际的情境中。相对于抽象的教条化理论知识,案例的丰富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进而对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从具象的事件中发现现象,提炼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案例中归纳出关键的因素,并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研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通过相互的讨论,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转换视角,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收集、甄选和编写优秀的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答疑者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贯穿于案例研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写优秀的案例以及这些角色的自由转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推进案例研究教学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产品设计课程中案例研究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如何处理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的关系问题

产品设计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一般是按照理想化的设计流程分章节展开的。而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则很少是理想化的流程。因为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很多环节往往是不断迭代或同步进行的,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涉及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案例研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具体性与教条化的课本知识体系是很难同步的。因此,如何处理好案例研究和课本知识体系的关系,编排好教学内容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考验着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控力和综合判断力。

(二)如何组织好案例研究的教学过程问题

案例研究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同样的案例,在相似的教学情境中也常常会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放性思考。这时候需要教师要特别处理好基础知识点和深入探讨之间的关系问题。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保证案例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基本知识点和实践要求,对于更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则更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但可以在课堂上不定期的开展交流活动以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在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凸显。而教师最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转换角色,帮助学生,推进教学过程。这和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训练和提升自己,而且对学生和整个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都要求有所转变。

综上所述,要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有效开展案例研究教学,教师首先应理清这些基本的教学特点,并相应的在教学氛围、策略和方法上进行调整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氛围的转变:从封闭的线性课堂到开放的研究性课堂。

工业设计行业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知识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由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会关系到多领域复杂的衔接和协作,书本上分条缕析的纲领性知识只代表了一种理想化过程,而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常要求设计师根据实际的条件和要求灵活运用知识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管理能力。而要达到这种要求,沿袭传统课堂的线性讲授知识的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案例研究的优势正是将学生带入接近实践的设计情境中,通过案例的讲述,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设计为实践训练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氛围中思考-实践-再思考-在实践,经过这种反复迭代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构建和强化知识的结构。但应用案例研究的教学方式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会出现知识点和实践过程的相互交错,这往往需要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自主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环节甚至跨学科的,而不是事先学习的系统知识。从设计方法的发展来看,边做研究边做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常态。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将整个流程分成清晰的若干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每个环节的任务,再以时间轴的线性方式将每个环节串接起来。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模式只适合于少数设计对象简单、外部环境相对静止的状况,当遭遇复杂的产品系统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则会难以驾驭。而这种复杂和变动性正是产品设计面临的真实情景。从很多产品设计案例可以反映出今天的组织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常常采用更为灵活的目标-团队模式,面向开发目标招募和组织工作团队,参与到整个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在设计、实施、测试、再设计的多次迭代中优化设计方案。案例研究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课题主动学习,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要让这个学习过程发生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观念,摒弃封闭式、线性化控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以案例研究、讨论和快速学习新知识为导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转变:从标准化、单一化到柔性化、多元化。

标准化、线性化、单一化的传统课堂和专业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承了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流程的体系。以细分的方式讲授知识,并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展开专项的实践训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传统的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但套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在理论上并不复杂,特别是基本环节上许多设计理论都是差不多的。实际上,关键的差别都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案例研究的教学中可以更清晰的体现出这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差异性。因为每一个案例从时代背景、设计对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视角综合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考虑到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在这种情境中,很难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来安排教学过程,而是要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特点来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搜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去。综上所述,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更加“柔性化”。这表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即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更多的针对案例展开独立的思考,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发散性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兴奋点,以此为契机,将一些相关的知识加以阐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更深的思考。从这个过程来说,很多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授可能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标准化和顺序化,而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以点带出面,让学生在反复交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我们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不再是显性的主导型角色,但其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是强化了,只是表现得更为隐性。首先,教师要参考各方面的资料,对案例进行尽量全面和客观的描述。最关键的是,要将案例发生的背景以某种情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接近现实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会在课堂行为上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学生自行阅读、研究和讨论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合理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组织工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得到训练。第三,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好的随机应变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开放性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再完全遵循标准化的程序,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点,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层次。

三、案例研究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实践和观察比较,我们认为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对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案例选编得当,教师引导有方,可以明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将僵化的教条转化为活的知识。从2010年该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以来,和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也出现了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开放性的案例研究的训练过程,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状态相比,相同基础的学生们,在经过研究学习的训练后,往往在课题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对现实设计情境中的异常和问题有更好的敏感意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产品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和研讨更加积极,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和面向实际案例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通过讨论将问题带入更加深入的层面进行思考。比如有的小组通过结合案例研究,将原来的设计问题引向非实体产品的设计层面,展开了服务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些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进步与学生在案例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以及思想的解放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案例研究性学习学时占用较多,原有的课程实践学时有所压缩,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

案例研究教学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开放和研究性教学气氛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们需比传统讲授的课堂模式花费更长的时间去针对案例进行考察、分析、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初始阶段,学生从研究思路、讨论模式、分析方法到展示成果和个人讲演,这些技能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逐渐养成并不断提升。因此课程的初始阶段需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的规划案例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反复训练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课程的中后阶段开始,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开始出现质的变化,理论分析和交流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显得相对拮据,学生的设计实践技能有时不能得到充分训练。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增加这门课的实践学时,而且应该将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群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专门让学生接受案例研究教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为专业课程中的案例研究做好“热身”,从而更好地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更快地做到有效对接,较快地进入角色。这样既不会占用过多的实践学时,又能够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开展案例研究时出现重复性学习,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最后,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我们认为推进案例研究教学应该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应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盲目批判否定。创新总是与不确定性相伴相生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围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用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与用的结合,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和教学督导应本着解放思想,兼容并包的态度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为案例研究教学改革营造良性的教学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 徐其东.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典型案例

一、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计划和创意思考,在工业化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下,提出具备合理功能与独特审美观的产品设计提案的能力[1]。因此,通过分析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的归纳如下。

一是通过学习用户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产品的用户需求,取得详实、准确的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即让学生具有设计调研的能力;二是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形态构成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通过讲授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并选择典型产品作为学生设计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设计问题及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四是是引导学生开拓产品设计的视野,进行创新产品设计及未来提案设计的构思及实践,并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五是通过学习认识产品的系统化特征,将产品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典型案例的设计实践,了解影响产品系统设计目的、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综合因素,从而获得驾驭产品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产品设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创新性强、实践性强、交流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产品设计教学更需要、也更适合采用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及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2,3]。通过深入研究及教学实践,将产品设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归纳为:整合设计观念、横向课程体系链与纵向课程体系链相结合、设计项目引入制、设计团队制、跨学科交流制等。

整合设计观念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认识和系统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去研究、分析和解决产品设计问题,同时树立学生对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的系统性认识,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

横向课程体系链是运用全局观念,研究系列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仅强调了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良好协同与衔接,而且可以避免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重复或漏洞。纵向课程体系链是教师安排多个设计主题,允许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并将横向课程体系链上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及灵活运用,以完成课程设计。

设计团队制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并完成设计课题,创建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性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组成设计团队,团队内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同时设计团队之间可以交流及竞争。

设计项目引入制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早接触设计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与客户的需求直接挂钩。通过完成设计项目,学生可以了解市场对设计的真实需求,并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

跨学科交流制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设计视野,而且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术资源。交流要打破学科、院系、甚至学校的界限,并鼓励与国外知名院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跨学科交流制与产品设计课程具有的交叉性强特点相辅相成。

三、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企业“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的用户研究与设计为例,进行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该设计项目是某企业与全国开设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几十所高校合作开展的设计项目,总计有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参与。设计主题是为大学生群体设计笔记本电脑,项目名称也由此而来。该项目要求每3-6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并以团队的形式参与设计。

该项目是设计项目引入制、横向课程体系链与纵向课程体系链相结合、设计团队制等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的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其具体要求是依据某企业规定的时间节点,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筛选、设计方案深入等多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工作,学校师生通过网络与某企业的相关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交流。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流程总结为:一是设计团队可以跨越班级、年级的界限,依据团队成员自身的特点自愿进行组合,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二是团队成员需要集思广益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设计合作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承担用户调研及用户研究等设计任务,并进行辅助方案设计,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具体方案的定位、构思及设计,并进行完善的效果图表现。三是运用设计调研、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设计等横向课程体系链的知识体系及设计方法,系统地并层层递进性地完成设计任务。四是通过“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企业团队组织的网络讲座和讲评平台,与企业及其他院校的师生及时交流设计调研与方案设计的相关信息,吸取企业丰富的设计经验,听取 企业及同行师生的设计建议,不仅有利于该项目的顺利完成,还让学生增长了设计见识。

参考文献:

[1]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第3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郭芳.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实践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3):94-95.

[3]曲继芳.研究性教学背景下教学方案创新设计[J].教学研究,2011(2):20-16.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推理;产品设计;案例推理;不确定推理;混合推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42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169-05

研究数据表明,机械制造业内平均一个新产品中的大约40%~50%的零件和已有的零件完全一样,30%~40%要在己有零件基础上作很少的修改,只有10%~20%的零件是全新的设计[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大多在过去相似设计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而生成新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产品设计都是对己有设计知识的重用。重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节省资源,并提高产品可靠质量。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推理就是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对产品设计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实现知识的重用。现有的产品设计知识推理主要完成两种任务:一是维护和扩展产品设计知识库,针对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隐含的信息或者不一致的信息;二是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从知识库中找出与其相似的已有问题解决的方法。

经典的知识推理模式是规则推理,规则推理是将知识、经验表述成规则,找到事实库中与规则前提相匹配的事实的过程。由于规则推理直观、模块性强、逻辑清晰,所以被用来作为早期专家系统的开发。CONDES[2]是基于规则推理的产品概念设计系统。规则推理适用于知识比较规范、严谨的领域,但是规则推理不能适应知识库的动态发展;问题必须和规则相匹配;系统开发和维护困难;不具备记忆能力;推理效率低下、自适应能力差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案例推理和不确定推理等相关推理模式得到运用,综合使用多种推理方法的混合推理也逐渐成为知识推理发展的热点。

1 案例推理

案例推理是利用案例库存储历史经验,检索案例库以找到与现有问题相似的案例,是重用过去的知识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推理方法[3]。案例推理具有信息的完全表达、增量式学习、知识获取较为容易、求解效率高的优点,早期出现基于案例推理的机械辅助设计系统CADET[4],能检索出以往成功的设计,同时避免出现过的问题。经典的案例推理步骤是Aamodt在1994年提出的著名的4阶段循环的“4R”理论,分别是检索、重用、修正和保存。案例推理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例表示,案例检索与案例修正问题:

1.1 案例表示

案例表示是将知识表示成案例的形式。Gilboa在1995年提出了案例的三元组表示方法:〈问题描述、解描述、效果描述〉。常用的案例表示方法有:特征向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等,也可以混合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案例表示。

特征向量表示法是将案例的各个属性提取出来,并赋予相应的权值,案例就表示成一组特征向量。产品创新设计原型系统PIRS[5]中,采用87个属性作为特征,案例检索时将待检索的案例与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匹配。特征向量表示模型简单,结构清晰,但是只能定量的描述简单案例,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果对新问题不熟悉就无法确定案例的特征,也无法表示案例中隐含的信息,并且很难确定一组适用于所有产品案例的权重值。

语义网络表示法是利用概念及语义关系来表示知识。维修案例推理[6]采用六元组形式的产品本体。语义网络表示法明确、简洁,表示范围广泛,表示能力强;但是网络结构复杂时推理就难以进行,不便于表达判断性知识与深层知识。

面向对象表示法中案例是由对象组成,对象表示案例的一个部分。如采用面向对象的产品设计[7],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较高的推理效率。其优点是自然,易于理解;继承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能降低问题描述和推理的复杂度;便于知识库的修改和维护,推理效率高。面向对象表示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能够结合其它表示方法进行表示,常用面向对象表示法与框架表示法结合[8],案例作为对象,一个框架描述一个对象,框架的槽描述对象的特征,框架的值用来描述案例对象的特征参数。

复杂产品的知识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单一表示方法表示产品案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案例还包含许多非结构化的设计信息,因此,要确定合理的案例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1.2 案例索引与案例检索

案例推理中主要采用的检索策略有:最近相邻策略、归纳推理策略、知识引导策略、模板检索法、模糊检索及神经网络检索模型等,这些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案例的相似性计算则会结合一些技术:决策树、粗糙集、证据理论、聚类分析、同异反度量算法、层次分析法。

最相邻近方法适用于案例由特征向量表示的系统。该方法通过计算新旧案例各特征的加权平均和来度量案例的相似性,其优点是方便实用,在案例数量较小的情况检索效率较高,但是案例库中案例数量增加时其检索效率下降。一些研究针对最近相邻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自动武器设计系统[9]结合聚类算法对其进行改进,首先进行案例的聚类,推理时新案例直接根据聚类的均值在聚类中搜索相近案例。产品设计[10]研究结合模糊推理对其进行改进,解决相似度计算中属性的非线性影响和权重的不精确性问题。

归纳索引法不断的从案例的各组织成分中归纳出最能将该案例与其它案例区分开来的成分,并对案例库建立索引,将案例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归纳法适用于案例比较多的情况;但是归纳索引必须有足够的典型案例,才能进行有效的归纳;复杂产品案例库的规模往往比较大,对于以归纳法为基础的检索模型,建立案例库的决策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品造型设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32-02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模具产业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制造业的升级,整个行业已从传统的低端制造转为制造加工手段先进的高技术产业。黄岩模具协会会长说过:“用模具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这种升级使得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向产品设计方向转变,使自身的技能适应产品设计、研发、模具制造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技能要求。

为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势,促使高职模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升级,使自身的技能得到适应与运用,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基于模具专业成形加工的知识体系,结合产品造型形态、结构与模具成形加工的工艺性对机电类产品设计进行设计,以达到造型美观、具有模具成形加工工艺性优良的产品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模具成形产品美感与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设计创新性与艺术性,做到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是基于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设置,对于缺少美术功底的模具专业学生,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课程结构体系偏向艺术类,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理解与把握,很难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应用结合起来。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点,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1.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利用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

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

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四、结语

对模具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必须结合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特点,立足于模具行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将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内容与模具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注重所学知识在模具成形加工、模具成形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利用案例进行知识点融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学习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造型理论,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8篇

1.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利用

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三、结语

对模具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必须结合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特点,立足于模具行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将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内容与模具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注重所学知识在模具成形加工、模具成形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利用案例进行知识点融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学习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造型理论,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的学以致用。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9篇

产品设计项目教学方法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包括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结构设计和产品系统设计4个主要部分。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十分看重实践与创新,课程性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很大不同,因此,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一、传统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导的,一门课一本教材,教学进度基本就跟着教材的目录走,在教材的框架下再添加一些案例作为补充。教学方法基本以PPT理论与案例讲解为主,然后做一些虚拟设计课题来加以实践。这种跟着书本走的教学方法,有着以下一些弊端:(1)理论讲授为主,老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并不多。(2)学生明白了道理,但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又茫然了。(3)图片案例固然精彩,但学生并没有真切的感受。(4)虚拟课题,做过就算,缺乏成就感。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传统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这些弊端,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思考并总结出一种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实际的设计比赛项目或企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老师以指导设计实践为主,穿插补充一些理论知识,将对设计理论、方法的认识,落实到特定的设计实践课题,项目结束就是课程的结束,由设计实践课题完成的质量来评价教学。

1.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流程

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流程来实施:

(1)每门课根据开设的年级、学时、教学内容等寻找合适难度和时间点的设计比赛或企业项目,如低年级、学时短的课程可选择产品相对简单,注重创意性的比赛,而高年级、学时长的课程则要寻找相对复杂,要求较高的企业项目来做。项目数量在1~2个为宜。

(2)邀请项目方派专业人员到学院来给学生开设宣讲会、培训会。现在多数设计比赛都是与企业合办的,所以请到专业人员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宣讲会、培训会令学生更加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企业方的设计需求,认识目标产品。

(3)由教师根据课程和项目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令学生明确整个项目流程,时间节点、各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内容、课堂与课后的任务安排等。

(4)在班级内划分出若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前期调研,资料共享,共同讨论,确定设计方向。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调研带来的浪费。

(5)以个人为单位设计方案,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将普遍问题公开讲解,并穿插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沟通讨论一直要延续到产品效果的表现阶段,以控制设计的最终效果。最后以设计版面、动画、报告册或实物的形式展示设计结果。

2.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学生对于原始产品的了解、体验是提出新设计创意的起点。老师在平时要搜集或购买一些典型产品,最好是完整并可以使用的,以及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多看,多体验,动手测量。深入设计项目课题之前,将相应实物产品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拆得开,量得出。从对实际产品的拆装、测量去深入了解现有产品,而不是对着图片空想。

(2)角色扮演教学法。将实际比赛项目和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是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核心。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邀请企业型教师进入课堂,让学生们了解在企业里实际的设计流程以及职业角色,在教师和企业型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的项目流程,完成课程设计。让学生有直观的职业体验。

(3)课堂不仅是在教室里,教室不一定像教室。如前所述,产品设计课程强调互动性,另外情景也十分重要,设计讨论的氛围非常重要,产品调研期,教师可以带学生去企业,去工厂,去卖场;进入方案讨论期,课程进行的地点可以改在专业图书室,一边查资料,一边想方案,一边与老师讨论。

(4)案例教学法。这里的案例并不是指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图片案例,而是指教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教学案例。比如,带学生做完比赛后,应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挑选做的效果比较好的学生作为典型案例,将其从前期调研开始,到方案发表,与老师讨论,草图修改,模型修改,版面修改到最终完成的一步步过程用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给以后的学生做讲解,这将是从学生角度来讲最生动的案例。

(5)团队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并相互讨论方式确定设计方案,并加以现场陈述,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讲解和评价方案。

(6)问题式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努力的双向互动。

3.教学效果的考核

产品设计课程无法像其它专业课程一样,以一份试卷确定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水平,更多地体现在其设计作品中,相对而言其主观性比较强。为了严谨、公正、科学地对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做出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成立包括任课教师甚至是企业专家在内的三人以上评价小组,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评分。另外,非常看中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态度、进步幅度、团队精神等,将平时成绩的比例设在40%左右,最终课程成绩由答辩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

三、小结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生和老师一样享受着无限的网络资源,产品设计教学必须告别纯理论、纯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实战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这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业案例 项目教学法 工业产品CAD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93-03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技术应用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机电工业的发展,作为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电一体化学科在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学中日渐重要。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机电一体化要求学生掌握机电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较强的工业产品设计、电机技术应用、PLC编程应用、气液动技术等操作能力,就现在来看,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工业产品设计CAD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在机电专业应用企业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业产品设计CAD等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真正的机电专业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和企业生产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目前的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现状

(1)筛选一线企业工业案例项目的要求较高。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必备充分条件是“企业项目选择”,工业案例项目教学一般都是以操作实践为导向的或是以项目任务为引领的,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项目教学方法[2]。所以,教学工业案例项目的选择要有较高技术严格的要求,工业案例项目的选择方面不一定是要制造和设计出一整套的企业实际产品。对于一个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相对简单的工业案例项目更有利于教和学。因此,在整个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工业案例项目的筛选与编写要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工作步骤分析而来源于企业的工业案例教学项目,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的功能,但实践中往往不可能从企业中照搬企业工业零件项目,应该挑选适合该学校和地区的工业案例。

(2)工业案例项目教学跨度大,课时安排量偏少[1]。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技术知识内容的具体化,而且还要求学生分析企业项目能力的提高。在工业案例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习步骤成为每个人组织实施的操作实践内容,注重的是完成工业案例项目的步骤和过程。教学内容需要经过项目合适度、技能操作示范、教学情景设置、学生独立学习探索、调查、研究分析、计划项目、相互讨论、相互激辩等各环节,教学课时数明显减少。

(3)工业案例项目实施过程的环节缺乏教学内容关联性,缺乏案例的综合性,使得工业案例项目与单一技术工种技能实训没有很大的区别。现有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多数教师,企业专业技术经验、自身技能能力不足,教师长期处于缺少企业锻炼,缺少工匠精神,很少能再抽出时间和精力实施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很多学校并没有减少专业教师重复的理论教学任务,缺少适当的下企业的激励机制,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准备环节缺乏企业规范化,使得信息化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缺失和淡化。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的企业资料和解决手段不够或者缺乏广泛性,也缺少与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相吻合的信息化教材。

(4)工业案例项目评定环节未建立项目教学的信息化探索,并且缺少学生所做的工业案例项目成果收集及展示,没法实现工业产品手板的制造和3D打印产品,不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沉淀教学资源。另外,还有学生自主的问题。由于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长期在业务教育阶段老师督促式教学习惯环境中成长起来,相当多的学生已失去勇于探索、自学分析、独立能力,习惯于强加式教学,一旦展开工业案例项目化的企业项目教学,会出现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项目空洞化的感觉。

2 解决思路和方法

(1)五年制高职学校应该细致化、规范化、信息化、深入化工业案例项目教学,以保证技能实践的质量。规范化措施包括:开展参观不同企业、调研分析企业性质、企业工业案例分析和梳理、挑选、整合;深入化措施包括:项目教学方面的学习经验探讨、总结、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业案例教学水平;制定开展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方面的学习文件;信息化措施包括:做成网络云课程、微视频教学、在线课程等。

(2)灵活对待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应该紧密围绕企业一线工业案例项目,然后展开教学内容活动。因此采取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组合应用。传统讲授教学与工业案例项目教学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调节、相互融入。在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实施中,不能缺少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很难理解的知识,一个人难掌握的技能可以在无相连项目教学之前讲授,然后使用工业案例项目训练来加强前面的难点知识和技能关键点。

(3)科学的设计工业案例项目是保障和前提条件,在实施的项目中,教师必须加强选择和管理。技能教学项目要有机地结合学生,选择适合的训练案例教材内容和机电专业知识,实施过程尽可能细小化,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吸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4)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可行的新型技能教学模式,为五年制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创建了一种新的载体,其优点明显。现如今,应认真分析总结再探索、认清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的本质需求和技能要求,唯其如此,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才能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逐渐发展信息化课程,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实效。

3 工业产品设计CAD案例库在机电教学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CAD作为机电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企业项目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相当高的空间想象力、建模思路和创新思维能力。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一线案例为载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的专业高能力人才和深入企业工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工业案例项目计划的合理制定是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些企业工业产品设计CAD、一线具有企业特性的箱体零件进行举例,讲述其中的关键技术、组合结构、设计思路、设计基础、建模步骤,然后各项目小组抽取工业案例箱体零件图纸,并制定工业案例项目名称,然后对所取零件图纸的特点、零件草图的选择、技术要求、零件工作草图、建模实体特征、编辑特征的绘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激辩,准备好项目工作所需的软件规范、手册等必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发一下参考资料和技术标准,如可更改方案、参数化尺寸驱动和相关国家技术要求的选择以及产品材质外观的使用等,以供学生参考。

(2)工业案例项目计划的实施是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中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重点内容,工业案例项目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4~6人[3]。教师结合学校信息化设备教学、个人企业工作专业水平、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点等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工业产品设计CAD项目实施流程和任务书,学生们按照工业案例项目内容和流程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推理项目,创新制作尝试,各个项目小组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出零件设计大概草图,在项目实施进行中,项目团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比赛、辩论、交流,或者向指导教师询问,由访问工程师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进行解答。工I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利用3D打印机制作手板零件,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业案例项目成果,促进团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工业案例CAD设计的重要性,进而加强了他们的工匠素质和企业员工般的觉悟水平。

(3)工业产品设计CAD课程在培养学生CAD三维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外观创造和绘图能力的培养,在工业产品设计CAD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产品建模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工业产品设计CAD具有较强的设计理论性,同时要具备设计条理性,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中,枯燥无味的CAD理论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如果运用工业案例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试探设计鼠标操作,增强鼠标项目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加深了对CAD三维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工业案例项目小组的方式,与企业项目运行机制吻合,便于学生之间的锻炼合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能够让学生比较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分析和善于、勇于解决企业相关技术问题,而且在展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项目学生间可以相互比赛、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机电专业能力,为学生整体企业就业素质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就业基础。

4 结语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机电一体化在中国制造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的工业产品、个性化的家居产品、虚拟现实的机电产品的出现,使得工业产品设计CAD越来越职业化,工业产品设计CAD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一门理论性和企业案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动手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设计和3D打印手板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灵活控制能力,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工业产品设计CAD的发展需要,而工业产品设计CAD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工作环境相符的实际操作的空间,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发明,使其成为专业型工匠人才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同时为他们以后深入、快速融入企业的技术提供了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单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学周刊・中旬刊,2014(8):14-15.

[2] 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化工制造技术范文 下一篇:急救常见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