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时间:2023-11-01 16:58:35

产品设计概论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1篇

每次在讲授专业课的开始,我总会提到设计的本质是一种人造物的创造性活动,这里的物指的就是产品,人造物其实就是产品设计。这本书的书名是《说物》,作者没有用“讲”、“教”而是用了“说”,可见在谈论产品的过程中作者试图减少说教味,而用更加朴实平和的态度来写作。

事实的确也是这样,整本书看下来,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和你交流对设计的感悟。这本书的定位是给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写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本专业系统化的认知体系。

本书通过四个主题阐述对产品设计的认识,首先第一部分讲述了有关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的基本问题,通过对产品设计的初步认识、产品与商业竞争、伦理观以及各学科的联系,力求让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有关设计学科的基本印象。第二部分对产品设计的历史观进行描述,通过对多个在工业设计史上有影响力的产品进行分析让大家懂得,不能孤立地看待产品,而是要与当时的时代、科技发展、生活环境等进行联系。第三部分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较为熟悉的产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到产品设计学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后对大学几年生活会碰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读,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包括设计竞赛、英语学习、对“技术崇拜”、推荐图书等。通过对本书体系的大致介绍,相信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概论》教材,和现有的教材相比,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选取的内容精练、实用、到位,很多内容能感觉到是作者的亲身经验与体会。一本书通读下来,也让我这个从事了七八年设计的老师重新梳理了一遍专业知识,大有收获。

对于产品设计专业新生入学所接触的第一门设计专业课程,各个学校往往都以《工业设计史》或者《设计概论》作为开始,但随后就有问题出现了。国内的教材可能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编写方式往往比较刻板,让人翻到第一页就觉得没兴趣,做不到图文并茂,更谈不上对学生产生启发。很多老师的写作初衷也有问题,往往把教材和学术专著混淆起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图片较少,语言生涩。加之各个学校本课程的老师大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刚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大都对产品设计知之甚少,开始的课程如果没有让他们产生兴趣,对于今后几年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与国内大多数教材相比,国外设计教材往往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尽可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编写,对所讲述的知识点不求多与全,而是从实际角度出发阐述。这本书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适合教学的《设计概论》教材,真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以读者(学生)为中心的设计书籍出现。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2篇

大量的非工科学生在工程领域,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从事财务、人事、行政、后勤等管理岗位,而制造业领域的产品开发工程已演变成由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多个环节组成的工程链,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工作无不纳入这个巨大的工程链中。结合非工程类学生就业岗位的工程素质需求,笔者研究围绕工业产品或项目的开发过程建立通识课程体系,以现代工程为背景,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涉及的技术为主线整合通识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外鲜有先例通过产品开发过程来整合工程知识体系。产品开发过程能够把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出库、产品维修、产品报废等一系列整体过程关联起来,要求参与产品开发的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从概念设计到产品报废的多种因素,从全局上把握产品开发的工程背景。所以研究围绕工业产品的开发过程设立通识培养体系,获得产品的设计、图形表达、生产制造、工艺材料、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工程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实习实践来加强工程素养,必然会促使非工程类学生改变知识结构,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通过三轮课程改革实践设立了以工业产品开发过程为主线的通识培养体系,建立一个以工程知识集合为核心、实践项目为卫星的系列课程平台,使非工程类学生领略到工程思维的方法,逐步把学习纳入工程链系统中,从而树立学生的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使学生更具综合竞争力。具体的通识课程体系结构图见图1。工程知识集合课程以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线,分成产品开发流程、产品设计方法、产品工程表达、产品生产加工四大模块。产品开发流程模块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介绍开发过程,贯穿市场营销学中的成本、质量因素;产品设计方法模块包括工业设计和产品工程设计原则、产品制造的工程材料选材;产品工程表达模块重点是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产品生产加工模块包括产品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卫星型项目主要为学生提供整合各类知识的实践机会,包括工程认知和工程体验两大模块。工程认知模块主要包括参观基础设施设备、现场观摩加工过程、参观各种产品展和设备展。工程体验模块主要包括机电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实际产品开发全过程跟踪体验等,与理论知识模块形成系列。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笔者所在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针对全校非工科类专业开设通识选修课,即综合性的通识课程“产品开发概论”,强调加强工程基础,淡化专业;同时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在二、三年级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目的是使经管类学生对工程领域有个初步了解,开阔学生的工程视野,激发学生对工程产品和项目的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我们创新性地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涉及的技术为主线,分四篇内容展开。第一篇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流程,结合市场营销学介绍了产品的整体概念;第二篇介绍了工业设计和产品工程设计的概念、设计原则、产品制造的工程材料选材;第三篇介绍产品的工程表达方法,重点是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第四篇主要是介绍产品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考虑到非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述四篇授课内容都包含理论授课与实践等环节,尽可能满足非工程类学生的需求,整个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非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是工程接触少、缺少感性认识、工程知识普遍缺乏,但“产品开发概论”、“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强,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为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工程化处理,以符合非工程类学生培养的要求。1.教学内容工程化作为工程素养教学的知识应体现工程化,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前沿性,同时又要考虑适合非工程类学生的特点。针对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养面广深度浅的特点,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编写并出版了《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概论》(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建设教材”),教材首先从内容上拓宽了知识点,其次从教材深度上以学生了解产品设计内涵、能读懂图样、了解计算机2D/3D绘图、了解产品制造工艺为定位,既适合管理专业、经济学类专业等文科类学生也适合理工类非机械类学生掌握机械产品设计与表达以及制造的公共工程平台教材,为教学改革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教学内容工程化,既要注重先进性,又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穿插大量的工业产品实物图片和实际案例;前沿性指的是工程教育应涉及到技术前沿,科普内容进课堂,表现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延伸,使得非工程类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训练工程思维,改变非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工作岗位所需的工程素。2.教学方法与手段工程化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毫无工程背景的非工科学生,教学的深度和教学方法有别于工程类学生,所以教学必须结合工程和生活实际,加强观摩认知实习和动手体验实训。针对非工程类学生特点加强工程实践和实习实训,有目的地安排如参观设施设备、工程考察、产品质量跟踪调查等实践活动,建立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知识,加深学生对工程知识的认知和提高工程实践技能。在产品加工工艺内容环节内容的学习时,依托学校机电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观摩与认知训练。通过对学校机电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和加工方法的认知,为学生开启了接触工程的大门,逐步建立起工程意识,也为日后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基础。同时在课程授课环节引入了工程实例或生活中的诸多产品,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认识到工程知识并不是文科类学生高不可攀的;制作的PPT课件中引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在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等教学环节,看大量国内外的视频资料,使之成为适合非工程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资源。3.教师队伍工程化对于“产品开发概论”、“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通识课程,由于内容信息量大、专业跨度大的特点,一个教师无法承担全部内容,所以组建教学团队,实施“团队教学”或“协同教学”。教师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负责讲授不同模块工程基础知识;通识教学团队必须有产品开发项目经验的企业教师和负责实训的教师,负责学生实践实习课程的指导。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讲授不同模块工程基础知识,如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负责的是产品造型和人机工程的内容;有产品开发项目经验的企业教师和实训的教师负责学生实践实习课程的指导。聘请了几家企业内水平较高的工程师到学校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自身成功地开发过多件产品,还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其中一位高级工程师还现场带来团队开发的、市场销售业绩不斐的视力检查仪,讲解了开发过程,同时还结合市场介绍了与日本韩国同类产品的竞争,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震撼。

三、结论

至今为止,“工业产品设计与表达”和“产品开发概论”通识类课程至今已开设三学年,参加课程学习的多为管理学科、经济学科、语言专业等的非工程专业学生,从学习效果看达到了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预期目标。通过系统的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工程领域的广泛性、工程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增强了工程意识;通过参观实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与他相伴的各种产品的开发整个过程,增强了继续学习工程知识的兴趣;非工程类学生通过“工业产品设计与表达”和“产品开发概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工程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选材、加工、识读工程图等基本知识,拓宽了工程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工程技术认知能力,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非工程师工程素养,有助于大学期间的后续学习,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图学方面的知识后,促成他做成第一笔外贸产品的加工订单业务;一个三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感慨:通过课程的学习明白了所学专业的与工程实际的关联,学习目标更明确了。所以结合非工程类学生特点,研究围绕工业产品的开发过程设立通识课程体系,使非工程类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学会用工程思维去考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变非工程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增强毕业生工作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岗位需求;专业课程规划

近年来,拥有相当产品制造生产基础的苏州地区,部分民营企业依靠工业产品设计努力与外来产品品牌抗争。随着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完善、市场竞争压力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要求,各生产工业产品的企业主动和被动的,都不可避免的必须依靠产品设计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产品设计这一唯一可靠的竞争手段来树立产品品牌和适应未来产品销售市场的竞争要求。

一、工业设计人才岗位设置与任职要求

从现在工厂企业和社会产品设计事务所的对产品设计工作岗位设置来看,一般有设计主任、设计总监、设计项目经理和设计师四类。任职条件要求分别是看学历、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等等。其中,工作经历、经验和业绩是最主要的任职条件考虑。

设计主任,一般要求要具有相当的项目设计成功业绩和经历,对本企业产品设计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产品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及比较全面的产品生产知识者。

设计总监,一般要求造型能力强,设计审美水平较高,设计创新意识好,设计能力比一般设计师优秀,能对下面设计人员的设计提出合理要求和进行具体指导的,产品设计的内、外设计质量掌控的人。

项目经理,一般要求设计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对所接受的设计项目有一定的设计经验,能承担产品设计项目的主要工作量和把握设计项目水平的人。

设计师,一般要求具备产品创新造型语言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如:设计思维平面速写表达能力、产品立体表达模型能力、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能力(艺术表达的和工程表达的)等。

二、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

前文分析得产品设计工作岗位一般有四类。对于高职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通过一年到两年的锻炼,能够成长为设计师,不错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成为设计项目经理或者更高的岗位。

但从学生初次就业以及进入到公司的工作任务来看,主要进行产品设计助理工作,即为产品设计师进行辅助的设计工作,进行辅助设计工作成熟后成长为工业设计师。

辅助设计工作主要有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师。此外,也有许多毕业生进入到企业或专业的模型制作公司从事模型制作工作。由此可以得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同时各类艺术设计辅助工作也是毕业生工作选择之一。

对于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三个工作岗位需求的分析如下:

产品设计师:目前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大部分要求入职设计师有本科以上学历,对于高职人才只有通过社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才能进入。小型企业与设计公司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较大。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公司与企业尤其是交通工具设计类的企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需求较大,主要进行产品建模与渲染工作。大部分进入到企业公司年轻设计师实际上从事的也是这个工作,这是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设计岗位。

产品模型制作师:许多交通工具或卫浴类企业都有产品模型制作师的岗位,对模型制作人员有较大需求,尤其愿意招收高职类设计人才,因为这类人才往往动手能力强,能够胜任模型制作工作。此外,大部分手板模型制作公司模型制作人员学历偏低,而模型制作对动手能力与造型审美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在手板模型制作方面,高职专业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实际,目前我国社会产品设计工作正处在大发展大需求的前期,虽然社会产品设计工作的规模和状态的表象还不如室内装饰设计和各类平面设计那样红火,但其社会需求却已呈爆发之势。

三、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应的专业课程规划

(1)产品设计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素质与能力:首先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想象能力,其次是必须具备表达创新思维的具体形象建构的行动能力。一般要求具备产品创新造型语言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如:设计思维平面速写表达能力、产品立体表达模型能力、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能力(艺术表达的和工程表达的)、产品生产制造常识等。再次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人和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都是产品设计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要求。

课程:主要有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和人机工学等。

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尚没有部级的产品设计师资格认证、广东省已经率先进行产品设计师的资格认证,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也会有相关的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学生主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软件类的资格证书。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结构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素质与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产品生产常识,以及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具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行为能力,主要针对产品设计进行计算机辅助制作工作,包括二维效果图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工程制图的绘制等。

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Rhino、3dsMax、Vray、Proe、模型制作

职业资格证书:AutoCAD认证、Adobe认证、Rhino认证、Proe认证等

(3)产品模型制作师

职业核心能力:工业产品模型制作

素质与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产品生产常识,以及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意识,具有很强的各类产品模型制作能力,主要从事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作,包括石膏模型、ABS塑料模型制作、油泥模型制作、硅胶模型制作、数控模型制作等

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三大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石膏模型、ABS塑料模型制作、油泥模型制作、硅胶模型制作、数控模型制作

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尚没有部级的产品模型师资格认证,国内上海劳动局设有模型制作师职业岗位,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关的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学生主要考取软件类的资格证书。

本文对于产品设计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师、产品模型制作师三个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高职院校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应的专业课程规划。希望对培养满足时代的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线工业设计人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颖莹.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5).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型;儿童产品;新颖

世间万物皆有形,从石器、青铜器到现如今的各种电器、商品;从小的物件到大的空间,都有着不同的造型。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儿童产品的造型也极为广泛,然而大多都显得造型呆板、样式陈旧。因此新颖、独特的造型在儿童产品设计中就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儿童被寓为是祖国的花朵与栋梁,他们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大部分是从玩耍的过程中获得。因此,要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良好的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一个优越的物质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造型精美、新颖的儿童产品,可以激发孩子了解未知事物,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在玩耍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造型单一、陈旧的儿童产品就只能事得其反。可见造型对儿童产品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呆板的造型会使儿童产品设计走向低谷

从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成人与儿童的审美观点和情趣却相差甚远。家长经常给孩子买玩具、食品、书籍等等,但都很少去留意和关心是否真正符合儿童的特点。由于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不完全,他们大都是以物体的造型来认识和判断一样东西,可环视现如今一些儿童产品,造型单一而又陈旧,往往只是成人用品的缩小版。既不符合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又缺乏真正的童趣,这样的产品怎么能受到儿童的喜爱呢?

例如,现在很流行的儿童玩具车,有些品牌宣传的天花乱坠,但实际上造型大都是单一、陈旧,根本谈不上什么新颖。椐专家调查:“ 儿童不象成人对一件东西总保持喜欢的态度,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 ”。而面对这样造型陈旧、呆板、没有新鲜感的玩具车,儿童是不会喜欢的。

孩子们只会上一次当而不会上第二次,如果一直是这样造型乏味,缺少生机的儿童产品占领儿童市场,孩子们就会因为不喜欢而不去消费,这样就只能导致儿童产品设计走向低谷。

二、新颖的造型会使儿童产品设计走红

产品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产品设计是为了人的设计。儿童产品的消费者既然是儿童本身,设计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符合儿童的特点。造型新颖多样,而不怪异,儿童才会喜欢并起到激发孩子了解未知事物、开发智力的目的。

1、使儿童愉悦身心、开发智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儿童,现如今大都是独身子女,因此儿童产品也就成了家长们日常消费的重点之一。但面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儿童产品时,能够愉悦身心、开发智力的产品自然就成了家长们的首选。

面对这一特点,儿童产品设计在造型上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大多就以孩子们熟知和喜爱的卡通形象和历史故事来做设计的主题。例如,现在最受儿童欢迎的卡通明星“蓝猫”, 以它命名的专卖店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从玩具、生活用品到文具全部来自蓝猫的造型。色彩明快,既活泼可爱,又深受儿童的喜爱。作为这样一种被异化了的介质,在提升了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轻松和快乐,并使孩子们产生对唯美、唯真的追求。

在儿童玩具中,除了卡通造型外也极力从高科技和各国文化中挖掘素材,使儿童产品设计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不陈旧。例如,日本应用高科技术开发的电子玩具、宠物玩具。造型都以卡通版的动物为主,十分可爱,色彩也改冰冷的金属色为温和的颜色,使这样一个高科技产品能更有亲切感,人性化和人格化。从而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更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孩子们在玩耍中逐渐变的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另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由这些文化出发,都可以衍生出不同造型的玩具产品。例如,我国的风筝、七巧板、陀螺,其造型独特都具有中国的特点。不但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寓教于乐,而且能够促进身心发展,更使中华文化以娱乐的方式在儿童中传播并渗透到他们心中。

这些都说明了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造型新颖、独特、有文化内涵的儿童产品是孩子童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儿童的生活更有乐趣,同时在玩耍中,通过不同造型认识不同事物,了解不同的文化,达到增长见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2、推动儿童产品设计向前发展

儿童产品设计关系到儿童的成长,而造型又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推动儿童产品设计这个行业不断创新,向前发展。就例如:森夏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结合国际上对儿童用品发展的潮流趋势,提出建立“森夏动物园”、“森夏植物园”的新产品概念系统开发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题材自行车、三轮车和婴儿推车,多款植物系列自行车,在市场上一炮走红。爱护动物、珍惜植物、回归自然是世界的潮流。动物与自然是全世界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主题,儿童对之有极强的亲近感。虽然这不是个新生事物,但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这系列的车子,造型上都以“青蛙”、“蜜蜂”、“菠萝”等为主,颜色也大多是鲜亮的水果色和粉嫩的颜色,儿童对之有极强的亲和力。而且从中也学到了要爱护动物珍惜环境。如今“森夏”系列产品的销售额已突破1亿人民币,其中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85%以上。该企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从白手起家到如今遍及美国、法国等地,被新闻媒体喻为中国儿童用品行业的黑马。

又如,在92 届广交会上,科龙公司推出的容声儿童冰箱广受瞩目,成为交易会上的亮点。儿童冰箱在外观上采用活泼的卡通造型,改变了传统冰箱平板的面容,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体造型上高度底于1米,适合儿童身高;外观圆润光滑,不至于碰伤儿童。一切设计都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自然就得到了儿童的喜爱和认可。

这就足以证明一个新颖、美观的造型对当今的儿童产品设计有深远的影响。站在儿童的角度为他们设计,造型即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乐意用家长也乐意去消费。自然就会推动儿童产品设计这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努力创新,设计出更多造型新颖的儿童产品。使儿童产品设计在设计领域中站稳脚跟。

总之,造型是儿童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儿童认识产品的第一感观因素,儿童通过对产品外观造型的了解决定对于产品的是否接受与认可。纵观目前的儿童产品设计,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外观造型符合儿童的特色,才能设计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产品,使孩子们的童年更有意义与乐趣,使儿童产品设计的路越走越好,从而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62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及书目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凯瑟琳・费希尔:《儿童产品设计攻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产品设计》,91页,2003年004期。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5篇

黄艳、王富瑞所著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大量案例,通过对概念的描述和实证的结合,详细v述了3D打印技术对于环境艺术所带来的颠覆性革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以理论为先导,宏观地解读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因此当之无愧地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一。环境艺术设计理论通常是以空间艺术所具有的艺术性本质和艺术表现的特征,为人们按照自身对于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用3D打印技术,作为空间艺术的灵魂,3D打印将快捷的制造艺术和传播学相结合,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这一具有功能性的实用型艺术学科。

3D打印技术从人体工程学、雕刻学、家具设计、装饰文化、材料学、软件操作等学科综合入手,对于室内外装潢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和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非常细致周密的描述。《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的作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艺术素养,使《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的受众群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3D打印技术在环境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一般来说通过3D打印模型来完成设计作品就不需要让天马行空的艺术思维受到限制。由于之前的环境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受限于实际的施工效果,而且手工的制作会大大延误工期,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3D打印技术就可以规避和杜绝这个弊端,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地被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使得设计师头脑中的作品和手绘出的作品模型可以快速地转化为实际的制作实物。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一书系统地将环境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学科来进行描述,在该书中,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完整的实验对象,被综合地考虑到了技术领域以及方方面面,与3D打印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相结合。书中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对3D技术的可操作性强、全面系统的特点和环境艺术本身的多面性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书中认为,3D技术是能够侧重可操作性的,可以指导人们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提出多项性问题,能够精益求精的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D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6SJD7601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中通过对3D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在现阶段相较于传统方式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是一种能够符合创新式手法的模型设计技术。例如通过3D打印而成的各种灯具,光影融合设计非常独特,3D打印技术在环境设计应用中往往具有新潮前卫的特点,是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创新意识的体现。输出的3D技术具体的打印材料、打印方法和打印质量以及技术指标参数的支持都说明得非常详细。由于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室内外的景观设计都可以使用3D技术来进行,那么在环境艺术的塑造方面,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整体景观还是微观景观,建筑规划还是园林设计,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3D打印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也使得3D打印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第2版)》就是希望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对其符合艺术性特点和艺术家创意的本质进行贴合性的具体描述,最终促进3D打印技术在环境应用和具体设计方面的进步。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生活;生活化;原则

设计史上每一次的风格的兴起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惊喜,洛可可风格让贵族的显贵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功能主义让设计的普及更大众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后现代的设计也让我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惊喜过后的产品设计带给我们的兴奋已去,留下些什么了呢?我们发觉现代人的生活在生活质量并不一定比以前的人舒服,安逸,除了面对人类社会的困难和压力,还得面对冷漠的产品和冰冷的周围,身边的产品总没有一种亲切感,“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设计出了什么问题”……功能好但外表丑陋,有些色彩呆板,还有的就是一种纯粹的虚假设计,真正堪称设计史上的经典产品设计的时候,大众又觉得那是大师的经典,不是我们的经典……

1生活化原则的提出

曾经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设计跟艺术一样,同是人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方式。在我们设计史上流行过的什么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歌德风格,“形式追随功能”,高科技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源于生活的灵感,但更多的只是对单个物体来说的,没有一个系统观,也没有直接地面向问题本身,没有上升到生活化的高度――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是:不是只为形式、功能,不只为个人,甚至不是只为了人,而是为了我们,连同我们生活的周围。

2生活化原则的主要思想

“以人为本”的时代已过,“以自然为本”的思想融入了一些新的东西。既然我们的设计是为了生活,我们就应该从生活中吸取灵感。我们的生活不是为了痛苦,孤独,压抑,虚荣,而是要我们在短短的人生历程中带着满足走一着。同时作为自然的人,同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我的生活化原则的主要思想――自然的设计观。它包括:

(1)解决问题: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所存在的一切问题。抱着去解决问题的目的来设计是设计的一个秘匙。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也是设计上的一个大问题,注意生活的细节。

(2)满足需求:满足性原则是一个综合性原则,是生活化原则的核心。这里满足性原则最富有创新的一点是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交给大众去评判,而不是把设计的评判交给专门的评判家,满足了人的综合需求的设计就是好设计。因为产品设计的好不不好,美与不美本身是一个生活化的界定,在生活中满足了我们的功能需求,心理,生理要求的设计就是好设计,至于什么艺术性,形式性的标准只要超越了生活的范围都是多余的。以前的艺术家从事设计的时候这种问题是经常犯的。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大众最有评判权。

(3)赋予情感:情感性原则是生活化原则最有特色的,情感也是现代人很脆弱的一面,我们不能压抑自己的情感来适应一种功能。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忠诚。对于美与不美其实我们都有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反应,我们其实都有怜爱之心,都有环保意识,色彩感觉和对于形式美的追求的情感需求。情感性原则最新的论点在于让设计师以生命体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生存的自然不是只有人类一种生物,不是我们应该赋予自然以情感,而是自然本身就被赋予了,设计师的作用就是要还自然以真实的色彩。现代艺术家在画无生命的东西的时候把对象当成了有生命体的作画方式给了我们不小的震动。产品设计师所应该吸收的就是这种精髓,在设计中要让人在环境中接触的产品有一种亲密朋友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人机工程方面的尺寸,来弥补大生产所带来的冷漠和人的异化,而需要设计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融化,美满我们的生活。在产品设计中体谅人的弱点,渺小,宽容人的自卑,对待弱者有同情心,在产品设计上让人逐步建立起信心和对爱的接受能力是应该的,而不应该强化对立的情感意识。比如,男性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了一种显示自己的坚强,不怕受到伤害,不流泪等压力暗示,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其实男性相对女性更需要情感关怀,在感情方面更脆弱。而现实中,从小接触到的信息就是让男孩去标显自己的坚强,衣服要深色,饰品要戴猛兽的图标才是男的,不准哭……这些其实都是在强化对立的信息,是一种毫无情感的设计,没有出于一种关怀,从而造成了许多的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差距与悲哀。

图1

(4)在生活中找寻灵感:人在处理设计的时候应该有一种长远的生活的观念,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刻意去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效果。我们曾经的“硬边风格”和“流线型”风格不也是昙花一现而已吗?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对设计师来说,没有比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更丰富和更有启示的美学源泉。当自然在这个程度上被理解和接受时,就不会对创造力这个问题有所“顾虑”了,因为人们已经站在了一切形式的尽头”。我们在第二自然中生活,长期的生活使我们形成了很多潜在的意识,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灵感。产品设计师应该懂得在生活中大众认为什么是美丽的,好的,大众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在设计中有所反应。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真诚沟通缺乏的抱怨就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弱化这种抱怨,以自己的情感的纽带连接我们的环境与人――设计一种带有透明或者半透明有信息沟通的风格,以一种语意来带动整个社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真诚沟通;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单一的形式和色彩的厌恶也带来了我们现在形式和色彩的解放;人们厌恶了周围满是不锈钢、玻璃等冷性材料,而引发柔性材料的潮流;对于都市人们生活的压抑,缺乏关怀就需要我们在整个人接触的环境中多多地培养一种乐观,有趣,关怀的氛围。看看苹果的这款机箱(如图),其中就有一种坦诚,乐观,自由,纯洁,品质等等语意。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使用功能,同样有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可以这么说:“每当设计遇到了困难,生活都告诉了我们设计所需要的一切答案。”

3生活化原则小结

以上几个原则是生活化原则的几个主要的方面,就是要设计师在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把设计对象看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的思想折射其中,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设计,为了生活而设计;不是简单从书本学得设计技巧,而更多的需要设计师从生活中去体会;我们怎么定义我们的美好的生活,我们的设计艺术都能在这些生活问题上找到灵感和答案,就能在我们得头脑中形成一个序,设计师就是怀着对“美”的欣赏去表达出这种“序”。

只要把握了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的设计的方向――小中见大,限制中的自由,更多的关怀,爱的体现,人性美(真、善、美)的折射……

参考文献:

[1] 刘成纪.美丽的美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

[2] 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杨先艺.中外艺术设计探源[M].崇文书局.

[4] 潘知常.生命美学论稿[M].郑州大学出版社.

[5]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7篇

家具设计专业(方向)来源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起源于艺术类的产品造型设计和工程类的家具设计与制造。197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置家具设计专业,后调整为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各林业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初陆续在木材机械加工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科,198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农科、林科本科专业目录》,在“木材加工类”中设置“家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后调整为“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家具设计专业又以“艺术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形式出现。随着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出台,家具设计方向调整归于“产品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中,两个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各有侧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略有不同。

二、产品设计教育特点辨析

产品设计对象包括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从产品设计的共性角度出发,不同设计对象的构思、表达、程序、形态、结构等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似的呈现。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色彩、表面加工、结构、构造、形态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工业设计核心就是产品设计。拓展来看,产品设计的设计对象除了现代工业产品外,也可外延到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等手工业时代的产品。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工业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具有良好的形态理解与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转化能力、设计协作与设计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

1.创新性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则必然要求产品设计教育也具备创新性,产品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与价值导向。

2.交叉性产品设计与艺术、工程、技术、管理、市场、心理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产品设计程序中,消费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工程分析、市场营销等都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交叉。产品设计教育势必体现出产品设计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应用性产品设计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产品设计教育的应用性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判断能力等方面。

4.多样性产品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反映在多个方面,有设计门类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行业区块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人才培养层次差异导致的多样性等。

三、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通过对产品设计教育特点的分析,可知产品设计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应做到兼顾学科基础与特色方向。国内外很多高校的产品设计教育也都体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如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高校,家具设计方向都是其优势特色专业方向。四川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面向四川家具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确立了建立在产品设计专业共性培养基础上,同时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如下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原则。

1.面向产业,办好专业应用型学科专业办学应该满足产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区域经济是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目前,家具产业在四川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以“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和以“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为中心的商贸体系,家具产业被成都市列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成为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之一。四川是实现家具产业创新的重要战场,家具设计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从事家具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相关高校对家具设计方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往缺乏整体思考和可操作性,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产业服务意识薄弱、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匮乏等问题。目前,四川省内设置家具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的高校有两所,其中四川农业大学的家具设计方向在四川省内设置时间最早,发展起步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办学以来针对专业性质、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区域优势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诸多成果和经验,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改革,为四川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家具设计人才。

2.夯实基础,突出模块在人才培养上要以产品设计为根本,拓宽专业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抓手,体现方向模块。要在产品设计通才平台上进行家具设计专才的培养。根据此思路,四川农业大学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是产品设计模块、家具设计方向模块、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产品设计模块,以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为主,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制图、现代设计史、专业概论、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Ⅰ(AutoCAD)、色彩构成、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smax)、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方向模块,以家具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家具与室内设计史、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家具设计、软体家具、家具表面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以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房屋建筑学、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技术与设备、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工程概预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模块设置较好地构建了产品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的同时,较好地体现出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特色。然而,模块设置后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目前还处在优化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家具设计方向课程偏少,体系完整度有待提高,家具设计技术性课程缺乏等。上述不足有待我们进一步革新和调整,继续依据方案实施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持续深入改革。

3.强化理论,重视实践家具设计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产品创新设计活动。家具设计既需要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的形象构思方法。家具创新设计需要理论支持与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对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来说不可或缺。然而,家具设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通过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多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同时,要着重建设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应用型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训实习条件。

四、结语

家具设计人才培养要求教师结合地域经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按照设计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家具设计教育的培养体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提高设计素质入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实践环节对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高校应针对家具设计教育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形成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教育新思路。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8篇

形式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感性质料的特性,并对其形成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得出来的。形式美的法则有(1)变化与统一(2)对比与调和(3)对称与均衡(4)节奏与韵律 中国论文

形式美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

(1)产品设计中的形式美。在产品设计中,新材料的运用,新的造型,新的形式运用,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创造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来表现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是依据产品特有的功能,设计师平时的审美素养和设计技巧,现代、时尚的审美趣味,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不同的经营理念导致产品个性异样化与风格统一化并存的状况。”这便是对产品设计中体现形式创作的解释。

沙里宁的郁金香椅,简洁大方,现代气息浓郁。动静感的对比和红白色彩的对比运用,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还有他的扶手椅也很有特点,材料给人温馨的感觉,在形态上像一个张开的嘴巴,极具韵律美。那蝴蝶椅,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自然生态事物的特性,而且充分运用了材料的材质美,充分运用了材料的纹理,有一种直观的形式美。

(2)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建筑艺术设计中设计的材料、造型、建筑设计的风格集中体现了设计的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在建筑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帕拉第奥在谈到建筑的形式美时,甚至认为“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

米拉公寓的设计曲线的运用较多,柱子和门窗的设计都比较独特。本来应该静的建筑,却给人以动的视觉感受。这便是节奏和韵律、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的体现。

(3)雕塑中的形式美。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与建筑一样属于带给人一种静穆感觉的艺术类型,然而,在一些雕塑作品中却蕴涵着无限动感,无限的力量。

(4)绘画中的形式美

我们中国的极具意蕴之美的中国画,从整个构图和线条的运用上讲,重心平稳,画面简洁生动、透气。画面上有大块面的留白,大面积的空白与或浓或淡的墨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恰使得画面更灵动,更气韵生动,而并没有感觉到空。国画讲究“形神兼备”的意境美。注重情与景的融合,注重物我、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含蓄。

形式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都有着广泛的体现,形式美渗透到了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我们今后的设计创作过程中,要客观地、能动地运用这些形式美的法则,以便创作出更美、更有用的、赋予形式美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9篇

CDIO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与高职《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结合有其必然性。第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CIDO模式高度吻合。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性又有别于中职教育的纯技能性,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型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育过程。《旅行社产品设计》所属的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需要学习旅游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二年级及三年级上学期,以《旅行社产品设计》、《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训为抓手,直接到旅行社接受真实环境的实践,学生承担的项目都要经历包含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整个生产与制作周期。这一过程与CIDO的教育理念高度吻合。第二,校企合作为CIDO模式实施提供了项目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标签式办学模式。“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接受,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办学理念的转变和经费的保障,而且给CIDO提供了天然的项目保障。而且这些项目都是直接来源于企业(行业),作用于企业,一方面保证了项目的效用(有些项目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CDIO模式成为可能。在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一大批实训室、工作室以及多功能教室的创建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支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门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为实施CDIO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土壤。

二、基于CDIO教学模式《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

1.课程特色

在导游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旅行社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核心业务,课程以《旅游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等先导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学生综合性的职业技能提升课程。《旅行社产品设计》实训项目的设计高度尊重企业实际。

2.设计思路及具体内容

《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思路为真实作业过程导向。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并确定旅行社产品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者作为培养主线,纳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实施“做、学”一体的授课方式。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两个结合,即课外准备、课内授课及校外实践相结合;行业专家与校内老师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升的目标。CDI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真实性项目与知识、技能的高度融合。因此,项目设计是该模式的灵魂。专业教师与浙江新世界国旅、浙江省中旅等旅行社合作,共设计了4个CDIO教学项目: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线路设计(文化旅游);和盲胞一起感受杭州(无障碍旅游);大学生义乌创业体验之旅(修学旅游);万千宠爱,尽在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每一项目的学习内容涉及前期调研的资料搜集与准备、设计论证、具体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四个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意对拓展知识的引入,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3.教学设计及组织

《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的4个项目分别对应的4类产品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将班级分成4个小组,由专业教师统一指导,每个组再各分配一个行业专家作为项目指导。每一项目均采用CDIO模式实施,其过程包括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个步骤。“构思”阶段要求提出产品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人员安排及实施计划;“设计”阶段包括主题设计、产品特点及功能、实现模式等,一步步形成与完善产品;“实施”阶段指产品的成果转化,将前期的设计成果与旅行社对接,从而转化成真正的旅游产品;“运作”阶段包括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专家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再由学生亲身投入产品实施、售后服务过程,为旅行社及顾客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团队的合作、沟通,以及跟旅行社、顾客的交流。每个阶段制定严格标准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4.课堂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设置两种与旅行社产品设计岗位相关的、真实可感的作业情境———物理情境和心理情境。物理情境的创设模拟知识产生或实际运用的场所,充分运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验室,再结合到项目实施区域实地调研,达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心理情境通过对作业协作情境、岗位实践情境、服务文化情境、社会交往情境的模拟,强调学生对各种情境的认知、感悟、相互激发,更强调学生社会性的培养以及职业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设置具体的仿真或实际职业情境,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项目实施保障

一是构建相对成熟的项目组织载体。《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团队培育成功学生自主管理的项目实训活动平台———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该工作室的定位是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顾问共同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工学实训组织,以旅行社为主要合作对象,对外承接各项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活动策划、主题活动策划及旅行社产品设计类职业技能大赛等项目,并将项目实训引入《旅行社产品设计》课堂,项目实训成为课堂教学的模块;专业教师和工作室的企业技术顾问共同为参加项目作业实训的学生统筹项目资源、提供指导,并负责项目作业质量评价。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是《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的桥梁和纽带,为真实作业情境的设置、真实作业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源头和活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课内课外同构及校内校外延伸,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产校互助逐渐形成良性运营机制。二是建立《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库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项目研究定期调研旅行社业界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实践成果,会同企业技术顾问对实践成果进行检验,实践成果进入课程案例库,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成为可供学生创新或改良的产品设计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对学情进行深入调研,建立学情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学生项目团队的组建及团队内部分工;同时,对实训项目的内容及形式、目标和要求、实施流程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建立实训项目分级划等机制,以实现实训项目与受训学生之间的优化配置;以确保大多数学生切实得到锻炼和提升。三是逐步完善项目的实施机制。项目研究在设置真实作业情境的条件下,选择典型、规范、完整的生产过程及服务过程,由学生模拟或真实处理业务或技术问题,完成整个作业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产技术及综合能力。真实作业过程导向的实训项目管理,对教师、企业技术顾问、学生三方的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研究重点分析课程教师、企业技术顾问及学生作业团队在作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职能发挥以及三方协作机制的建立完善,以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整体提升。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苏北;大类培养;产品设计;优化

1 苏北地区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企业规模的局限与创新意识的匮乏,致使产品设计水平长期滞后。在这个大形势下,苏北地区十多所高职院校虽然大多开设了产品设计专业,但是相关教育培养的状况并不理想。归纳其原因,大致包括学生生源素质、师资质量、地方生产企业状况以及教育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具体而言,首先,苏北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归属于美术设计类,生源大多来自于本地区“速成”的艺术考生,出于文化成绩偏弱的原因,他们在高考前仅仅接受半年甚至数月的应试美术基础培训,对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完全陌生,相关的文化理念与理工基础几乎空白。其二,苏北地区产品设计的师资力量较弱。作为独立的专业教育,产品设计的历史不足百年,国内获得蓬勃发展更是仅有十多年的历程,因此专业教师普遍年轻化,从业经验缺乏。由于经济待遇的地区差,本地区的师资流入相对处于弱势。产品设计属于生产实践性质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师资本身具有实践与教学的双重素质。而现状显然并不理想,苏北高校引进相关教师往往都是实践经验匮乏的应届毕业生。第三,苏北地区的地方生产状况成为学生就近实践学习的重大桎梏。除了极少部分的国企,大多属于微小企业,其生存状况本已堪虞,根本无法顾及产品设计的原创与研发,更加不能在产品设计领域形成示范效应。最后,由于产品设计教学具有产、学一体的性质,致使其教学培养模式必须配合本地的经济生产、文化状况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目前国内以清华美院、湖南大学、江南大学在该学科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教学培养模式具有其针对性。苏北地方高校大多能深入学习其优长,然而在结合本地区域特色方面仍嫌不够。以连云港淮海工学院为例,其产品设计专业教学采用江南大学的模式,地方的特色产业仍然未能充分加以利用,与地方经济生产还有脱节的状况。

以上陈述的四点状况,在目前苏北各高校的产品设计学科中普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长期克服,而部分则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特别是艺术院校“大类培养”教学模式的引进,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2 “大类培养”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优势

鉴于学生入学前盲目选择专业的状况,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类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大类培养”,指的是“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大类招生”即不按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而按照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模式。“分流培养”指的是大类招生以后,对学生经过一到二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依据双向选择进行分流培养。“大类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合理为自身定位,提高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增强学生的兴趣与竞争意识,加大其学习动力。

然而这种模式在凸显优势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首先,有调研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学习时间太短。由于就业压力,大四学年大部分时间将用于联系工作和毕业设计,大一大二学年的多数时间花费在基础课与公共性课程上,而真正深入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仅仅是大三学年。这种时间配置直接导致专业技能掌握的熟练度与精深度十分欠缺。从实际状况来看,公共课与基础课的大量配置,大大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很难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形成自身的专业兴趣。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专业需求与学生信息了解渠道不对等即其他原因,学生在首次选择专业的时候仍然多有盲从现象。这致使部分学科由于学生的选择热情降低而出现萎缩,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加之当前的以就业指导学业的思想路线,部分高校实施对专业进行所谓的优胜劣汰策略,它不仅使那些有价值的然而社会需求面相对较小的专业萎缩,甚至也会使得更多专业变得过于急功近利。苏北地区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目前就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相对于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产品设计的就业范围显得较窄。由于特定的生产状况,当前中国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需求,仅仅局限在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这一类轻工业为主的城市,苏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决定其低下的就业率。因此,这种局面对于苏北地区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来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们虽不能说这是“大类培养”教学模式导致的后果,但是这种模式的确间接使得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状况变得更加不容乐观。要改善这种不利状况,与其被动等待苏北地区生产企业的做大做强,不如更加主动地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上不断改进。

3 课堂环节培养模式的优化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初步探讨培养模式优化问题:

第一,关于基础教学部分。首先,应当突破陈规,灵活分配各科教学时数。目前,各大院校及出版社编写教材成风,产品设计课程教材不在少数。相当多的教材编写体例尚欠严谨,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因此,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分配教学时数,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以重、难点作为核心组织教师讲授与学生独立探究等环节,大胆删除教材中繁复内容,充分彰显课程的主干提纲。如此不仅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还能有效解决学习与设计实践脱节的问题。以素描教学为例,基础素描理应在入学之初便迅速完成,设计素描则应当于专业初分的大三学年开设,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产品案例应当紧密结合。其次,建议在基础教学环节增设“专业认知”学分,让学生和专业老师进行小范围接触,真正了解自己所想所长。具体可以采取师生不定期座谈、名师讲座、网络答疑等形式。此举主要针对学生两年来仅仅涉足基础课而对专业知识懵然无知的状况。苏北地区院校与企业生产设计长期处于疏离状态,相关的工作室也不够完备,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专业认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经过“大类”培养之后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仍然会延续高三毕业时的状态。

第二,关于专业课程教学部分。首先,可以尝试打破一名教师讲授制度,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沟通协作进行联合教学。如此,一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来也可以大大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两门课程的专业教师集中一起,共同完成本来相对割裂的两门课程。当然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两位教师要做到主次有别,分工明确,努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其次,专业课程安排应当结合当地特色,强调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这既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这一办学思想的实施,更是培养产品设计师的必经之途。从目前现状来看,苏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试验条件,安排学生集中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同时加强材料认识与模型加工实验室建设。以实训基地的形式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连云港市为例,高校课程应突出西游、水晶文化,进一步挖掘《镜花缘》等文学题材以及黑陶工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设计题材有理可据,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拉近设计学习与设计创新的距离。

再次,地方高校应当致力于建立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依照工业设计师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着重强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现有师资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应当是实践创新的示范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学自然更有实效。

第三,对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优化。由于基础教学环节得到了合理的简化,因此在大一、大二学年就可以适当增设一些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及早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对各个专业的认知度。基于苏北地区的现状,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教学体系难度较大。因此,如何集中有效地配置有限的教学实践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盐城大丰市为例,2011年年底创办了东方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苏北首个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开发具有江苏特色、旅游消费者满意的旅游商品。该园聘请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做专业指导,同时联合多家知名设计企业、机构以及一批创意设计师,与当地各所高职院校组成了产、学、研合作基地。这不仅为园区创意设计和工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智库,同时极大地推进了当地高校设计专业的发展。鉴于这一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欠缺的苏北高校来说,应当大力争取跨地区的合作机会,用以补充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此外,有针对性地在企业物色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技师担任实践教学导师,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举措。此举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脱节感。

第四,对就业模式的优化。这一环节的实施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作。首先应准确落实人才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预测工作。校方的就业指导中心对各个专业近年的就业信息、学生专业分流意向、就业情况发展态势等状况一一进行考察梳理,以便对专业设置、学生选择、乃至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的增删实行有效干预。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适时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交流,对在校生进行专业介绍、就业前景等指导。其心理效应并不是在校专业教师所能给予的。对于一些在行业内发展优秀的毕业生,应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大带小,树立榜样,以提升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与信心。

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环。这里建议高校针对学生大三学年后的专业归属,进行宿舍的二次安排。相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对于提高学生眼界、创造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以上苏北高校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解决途径的探讨,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在“大类培养”模式下产品设计教学的改良模式。这种改良需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多方通力协作,而如何打破陈规、锐意革新则是作为施教方的高校责无旁贷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宗霞,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上一篇:有机化学理论范文 下一篇:城市危机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