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21

产品商业化管理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技术商业化 实物期权 期权定价 投资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企业通常需要做出的决策有:是否应用新技术改进原有产品、新产品是否应进行商业化以及何时进行商业化,在商业化过程中是否有中断的可能性等。这些决策的基础来自于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研发成功使得企业拥有未来新技术商业化的权利。本文所指的新技术商业化采用狭义上的定义,认为新技术商业化是指产品和技术形成中所包含的技术转让并创造利润的过程,这个技术转让的过程处于广义商业化过程的核心阶段。从这一定义上来讲,新技术商业化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产品开发),第二阶段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阶段视为两个不同的项目,它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第二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采用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DCF)对新技术商业化项目进行评价,则隐含如下假设:第一,项目投资不能推迟,所有投资在期初或某一时刻必然发生:第二,只要投资已实际发生,项目在投资期内就将持续运行,不存在中途发生变化或退出的可能。这两个假设的缺陷是未考虑到管理决策的灵活性及其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企业在经营和战略管理过程中会面对各种产出价格、市场需求、输入成本、利率、汇率、技术、竞争、国家政策、法律等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许多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或可逆的不同特征。这些不确定性和可逆与不可逆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和战略决策,从而影响项目价值。对灵活性价值的准确评估,实物期权方法(Myers,Ross)有独特的优点。实物期权,就是对实物投资的选择权,其标的资产不再是股票、债券、期货和货币等金融资产,而是某个投资项目。它们可以理解为该项目所对应的设备、土地和厂房等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方法认识到了管理者对项目的实施有延迟、冻结或者当项目已经启动后可以放弃的选择能力。

一个新技术商业化是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可以伺机在情况好的时候再实施投资,并不一定要立即投资该项目,即使这个项目的净现值(NPV)为正。这种选择权就类似于一个股票买入期权。把金融期权定价的思想和模型应用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投资决策中,可以方便地把一个项目构筑为管理者随时间变化的决策序列,有助于在项目评估中澄清不确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新技术商业化决策过程中蕴含的期权特性和类型,根据各种期权类型的定价方法,提出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框架和方法。

二、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期权特性及决策框架

(一)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

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的管理柔性存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为:V=项目NPV+柔性价值;V表示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是为了计算项目的柔性价值,与标准B-S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实物期权模型中各参数的实际含义是不同的。它们的差异性如下表所示:

实际上,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要比金融期权复杂得多,因为大部分投资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寻找标准化实物期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实物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同样可以建立在无套利均衡或数学上与之等价的动态规划基础上。因此,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构造适合的期权形式,由此确定期权价值。

Trigeogris(1996)把实物期权分为8类,延迟投资期权(option to defer investment)、扩张期权(option to ex―pand)、收缩期权(option t0 contract)与中止期权(option to stop)、停启期权(option to shout down and restart opera-tions)、放弃期权(option to abandonment)、转换期权(op-tion to switch to use)、企业增长期权(corporate growth op-tions)和分阶段投资期权(option to staged investment)。

(二)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蕴含的期权

chwartz和Gorostiza(2000)在研究IT项目投资决策时,把项目分成获得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获得性项目包括R&D项目或技术采纳,开发性项目包括新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和新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所以狭义上的新技术商业化实际就是指后一阶段。

根据新技术商业化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来看,在产品开发阶段,技术的不确定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解决。当技术难关解决之后,继续投资进人市场化阶段。所以每一步骤都包含一个退出期权(exit options)。产品开发阶段包含了增长期权,因为它为今后进行有价值的投资创造了机会。产品一旦开发成功,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投资平台(investmeut platform)一进一步投资进行成果转化走向市场的平台,投资者具备了把该成果市场化的权利。如果与该技术产品相关的诸如替代品的竞争和竞争者的反应等这些对利润的影响因素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市场化投资,直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解决为止。管理者如果观察到该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可以决定进入市场化阶段(时机选择期权)。如果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很乐观。公司决策者可以放弃该项目,但是可以把技术专利出卖以减少损失(退出期权)。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框架

实物期权的计算方法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按照DCF法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PV,即为项目的标的资产的价值:

第二步:估计各参数并选用合适的估值模型;

第三步:计算实物期权的价值;

第四步:分析实物期权的模型,对模型进行调整,并检验该模型的适用性。

通过上述分析,大多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两个阶段包含有三类期权,必须做出是否进行产品开发,是否进行新产品的商业化,何时进行或暂停甚至放弃新产品商业化的决策。根据各类期权的特性,考虑如下决策框架:

第一步:分析含有增长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决定是否进行产品开发。

第二步:如果进行了产品开发,则在下一阶段应分析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价值,决定是放弃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以期待市场的好转。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估计

(一)增长期权的价值估计

对于增长期权来说,类似于金融期权中的美式看涨期权。美式看涨期权可用标准的B-S模型来计算,根据John C,Hull的案例研究,美式看涨期权的价值用B-S公式来计算是有偏差的,但作为投资决策来讲,

该偏差不会对最后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增长期权价

各变量的参数估计为:

P是标的资产的现价,它可用项目未来税后现金流量采用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EX是项目的执行价格,它可用当前或者未来的投资额采用无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波动率的估计是期权价值估计的难点,通常的做法往往根据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历史方差或标准差来估计。但在技术价值评估中,由于实物期权本身并不能预测技术未来的现金流,现金流的方差参数也不能直接观察到。尤其是对新技术的评估,很难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必须以其他方式来估计。高建(2005)等学者总结出用预期现金流对数法、现值对数法、GARCH方法、管理层预测法和市场法等方法对技术购买项目的波动率进行估计,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二)时机选择期权的价值估计

时机选择期权用于项目现在投资或将来投资的决策,由于研发项目中投资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所以时间选择期权一般蕴含在技术商业化的阶段。如果商业化项目在时间上可以延迟(事实上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未到期的看涨期权。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并不意味着立即执行总是最佳的,也许等等更好(但不是一直等待是最佳的)。

第三步是确定上行概率和下行概率,根据风险中性原理

R=(u-1)p+(d-1)(1-p),求得:p=(R-d+1)/u-d

上行现金流量=u×p,下行现金流量=d×(1-p)

最后根据逆推的方法求出期初项目价值。

如果含有时机选择期权的项目价值大于立即执行时的投资收益,则应该等待;否则应立即进行投资。

(三)放弃期权的价值估计

近来年,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放弃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特别是涉及到复合期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杨春鹏(2005)研究了放弃期权与增长期权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放弃期权的最优执行价格和放弃期权的实施概率,推导出了实物期权组合中放弃期权对增长期权影响作用的解析计算公式,该模型提供了理论上的放弃期权的解析模型,但是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要估算模型中的变量是比较困难的,相反用二叉树模型来估计放弃期权的价值,显得更加简洁和方便。

一个项目,只要继续经营价值大于资产的清算价值,它就会继续下去,反之则应当中止。放弃期权原理上是一项看跌期权,其标的资产是项目的继续经营价值,而执行价格是项目的清算价值。

二叉树模型计算过程同上述方法是类同的,不同的是,当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未调整的项目价值后,在每一节点应比较清算价值与继续经营价值的大小,如果清算价值大于继续经营价值,则节点处应该用清算价值代替。最后再通过逆推法求得调整后的项目价值。

如果经调整后的项目价值大于0,则进行时机选择期权的分析,决定是马上进行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否则,应放弃。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决策机制、方法;考虑了当项目具有复合期权情况下的决策方法。企业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必须注重从研发到最后市场化中各阶段的决策问题。

本文把研究阶段的投资视为是固定的,并且决策时间是已知的。现实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体现出时间上和投资水平的不确定性,后续的研究可考虑当研发阶段的时间和投资是随机情况下的最优决策问题。

进一步探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滞后因素的研究。当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竞争下,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会根据竞争企业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策略,因此也可通过期权博弈的方法研究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问题。参考文献:

[1]JohnC.Hulk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Avinash K.Dixit,Robert s.Pindyck.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M].朱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HakJKim,Martin B.H.Weiss,Benoit.MoreLP.ealoption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sessing teclmologymigration options in wireless industry[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8,5(4).

[4]Trigeorgis L.Real options Managerial Flexibility and Stragegy in Resource Allocation[M].Massachusetts,MITPress, 1996.

[5]高建,周游,郑敬辉技术价格评估中实物期权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5(8).

[6]刑小强,仝允桓.实物期权法评估技术价值及管理涵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7]杨家伟,邓光军,曾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物期权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2).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技术;商业化;知识整合

一、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五阶段

新技术的商业化一般是指从产品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研究直到产品进行规模生产、在市场上销售并获取利润之间的过程,同时也包括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创造利润的过程,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由于新技术从实验室中的一个构想转化为最终在市场上向顾客全面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不仅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涉及到的参与方也众多,在许多层面都和外部环境发生密切的反馈和作用。因此不同学者对商业化各个阶段的划分并不能完全取得一致。如有的学者将商业化过程划分为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产品概念开发、产品生产与销售、技术商业化成功等阶段(杨壬飞等,2004);有的更简洁地划分为技术开发阶段、生产开发阶段、市场开发阶段(甘华鸣,2002)。国外的研究者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观察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法,如Urban和Hauser(1993)认为新产品开发的流程由确认机会、产品设计、测试、商业化和后期控制等五个部分组成。Don Morberg和Geoff(2000)认为商业化过程包括未来技术发现和任务描述、技术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战略设计、技术许可以及公司创造等环节。Cooper和Kleinschmidt(1987)认为新产品开发包括了12种行为,分别是6种营销行为和6种技术行为。多数研究仍然以线性发展的方式区分商业化的各个阶段。

然而在实践中,传统的线性商业化模型已经遇到困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技术创新和商业化的过程不能拆分成离散的、线性的活动,只有从一开始就把创新作为与市场耦合的单一的、整体的过程,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行为才更加有可能取得成功。为此本文采用Vijay(2001)的商业化模型,将商业化过程划分为构想、孵化、示范、推广、升级等五个阶段(子过程),这种划分法从管理的角度区分了商业化不同阶段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商业化阶段,技术发明者面临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的行动都有很大的差异。借助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新技术发展逐步融入创新的整个过程,并且由于模型允许不同的子过程在时间上出现重叠,也就避免了线性模型的固有缺陷。

从系统化的观点来看,新技术的商业化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各种可利用的资源的行为。除了技术发明者以外,零部件供应商、潜在用户和最终用户、研究伙伴、传播者等多种要素在新技术商业化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与发展,现在的技术环境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变化,技术发明者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商业化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商业化阶段,技术团队充分和效率地实现与相关参与人以及参与要素的知识整合有利于提高商业化成功的概率,加速新技术从构想向产品的转化过程。商业化团队的知识整合能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能力,而且是新技术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知识整合的行为贯穿着新技术商业化的整个流程。本文着重分析商业化过程五个阶段技术团队面临的知识整合的任务和内容。

二、构想阶段的知识整合

作为商业化的起点,构想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新技术和一个有价值的市场机会相联系。因此,创新者必须不仅拥有技术的背景知识和能力以从技术上解决问题,也拥有对市场的鉴别能力,知道如何运用成果。技术团队进行构想的知识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1.存量基础知识:新技术的构思需要基础科学研究作为指导,为了把构想和纯粹的臆测区别开来,研发团队必须拥有基础科学研究的知识库,虽然基础研究的知识能够从外部获取,但拥有充足的基础性知识并对其进行激发,是正确理解新技术可行性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有助于把握产品概念的方向,提高构思方案的正确性。这一部分知识是团队内部的显性知识,知识存量的多寡有一定的重要性。如Grant(1996)认为,知识整合过程中,公司所拥有的相关知识存量越多,就越能将知识以共同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而促成知识的整合应用。

2.竞争产品: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先者对类似技术的研究进展也是外部的知识源之一。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以获取他们的设计方法和产品中隐含的知识。特别对于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发现其中的不足,可以从中获取本企业产品创新的来源,弥补企业知识存量不足的劣势。

3.用户:在构想的形成阶段,用户作为概念源快速提供和评价创新的想法,已经成为技术商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多数文献认为在这一阶段应着重关注领先用户的需求知识(郭斌等,2004;陈力等,2007)。领先用户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领先用户在市场上大部分人遇到新需求的几个月或几年之前就产生了类似的需求,二是他们不能或不愿等到从市场上获得新产品或服务的时间,所以他们经常提前自主地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在知识整合方式上,主要通过对领先用户的拜访、调查和跟踪,了解他们的需求,包括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诉求、对现有同类产品的缺陷认知、对产品的使用习惯等等多个方面。

三、孵化阶段的知识整合

在完成对新技术的初步构想之后,需要对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判断潜在收益的大小。因此孵化阶段的任务是作出是否进一步推进一项技术以及如何推进该技术的决策。知识整合在本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覆盖范围越广,越能够降低新项目的风险。

1.技术功能和应用知识:当新技术对现有技术具有功能性的突破时,商业化可行性就明显增加。因此,对现有技术知识的跟踪和掌握,是首要需要加以整合的知识。其次,应当整合其他技术应用的各种有关知识,而不是仅仅限于在新技术产生的原有领域内应用。整合相关领域的知识能够扩大新技术的可应用层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发明。

2.风险投资者:在孵化阶段,风险投资者能够提供资本以保证研发过程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他们选择投资项目的依据包括对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筛选规则、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对投资收益的预期等等,在交流过程中就新技术的前景、管理团队的经验、市场的可测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知识与风险投资者作充分地整合有利于提高成功融资的概率。风险投资者一旦作出投资决策,其拥有的丰富经验也可以对新技术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3.供应商:随着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供应商的角色逐渐从部件的提供者转变为信息和知识的提供者,他们关于部件、原材料的使用方法、技巧对开发过程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如果供应商能够理解产品开发的成本、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也能够更快地提供所需部件。供应商在孵化阶段参与商业化可以为技术开发过程带来很大的好处,例如缩短提前期,降低产品开发的风险,提高产品柔性和产品质量等。象波音、丰田等跨国企业都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供应商进行合作创新,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中。

4.专利知识:新技术的孵化阶段,扩展技术的应用和围绕新技术建立起最佳的独占区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申请专利有助于划定要公开和要保留秘密的知识区域,防止他人损害技术发明者的研究成果。由于竞争压力的存在,在技术尚未完全成型之前就必须考虑是否为技术申请专利。专利知识包括专利所在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专利范围内相关技术的文档资料、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等等。

四、示范阶段的知识整合

示范阶段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向商业化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供应商、研究伙伴示范技术的功效,以获得更大程度的资源支持;二是了解市场需要的产品并使新技术能够从产品中得到体现,将产品构想具体呈现出来,以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在这一阶段,知识整合的主要任务是把用户需求知识与产品设计知识有效地加以整合,使新技术能够实现消费者的某种需求。

1.潜在用户:在示范阶段,潜在用户的需求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源,对需求的权衡和判断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形态。让产品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设计过程中整合用户知识,整合潜在用户对产品可能的使用模式、对产品的效用预期、以及产品价格的可接受心理范围等方面的知识。此外,示范阶段往往需要用户参加产品的测试,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核心产品的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为满足用户需要而增加特定的功能、发现新产品的主要用户、把握新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等等。

2.研究和合作伙伴:在示范阶段,商业化团队应当尽可能地寻找可以调动的资源,选定合作伙伴时,要掌握的知识主要在于了解合作伙伴最期望得到的技术应用,感知他们的需求,同时充分研究他们为提供支持所制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为了从竞争中获得合作伙伴的资源支持,商业化团队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并使自己的组织结构在这一阶段能够对其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在这一阶段引入合作伙伴会使技术知识出现外溢,但在技术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一定程度的知识外溢减少了评价和验证一项技术的困难,也有助于围绕技术调动范围更广泛的研究群体。

3.配套技术提供商:配套技术提供商在孵化阶段就可能参与商业化项目,但在前一阶段,由于大多数信息都不准确而且模糊,技术提供商并不清晰地理解制造商确切需要达到的目标,能够吸收的知识也十分有限。而在示范阶段,产品的设计即将成型,为了提高产品的柔性和质量,就需要技术提供商更加紧密地互动、沟通和合作。如果技术提供商作为技术开发中的一分子直接参与进来,可以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断实现与制造商在技术知识、设计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上的互相整合,从而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

4.产品生产商:在示范阶段,产品制造将从实验室过渡到工厂进行规模生产,为降低投资风险,应该使生产系统能够从一开始就与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匹配。虽然规模化制造过程通常需要产品具有一定的成熟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在商业化的早期就参与进来,为了降低这部分商业化参与者的投资风险,商业化团队可以与其在少量早期产品的生产项目上进行知识整合。

五、推广阶段的知识整合

在推广阶段,技术商业化中涉及研发的过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任务转为把商业化的成果在市场中得到落实,以争取进一步改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策略通常包括市场定位、合理定价、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在这一阶段,即使已经生产出产品原型,但仍然需要对产品在某些方面作出改进以使其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

1.最终用户:为了使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被接受,仍然需要整合最终用户对产品尤其是现有产品的使用方式的有关知识。研究表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是在产品使用和行为观念之间的一种心理平衡,人们在现有使用方式中获得了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产品。因此,如果新的技术成果在使用方式上有所改变的话,尤其需要对最终用户进行双向的知识整合,一方面是通过示范使最终用户尽量理解新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是使产品的设计能够和原有的使用方式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延续性。Chee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分离产品类型的策略,也就是发明者使用户相信他的产品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的方法往往难以在市场推广上奏效。

2.合作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推广阶段,需要大量资源对在规模上仍然不具备优势的新技术进行市场推广,因此有时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合作制造商能够提供一定制造上的协助。分销商能够宣传新技术,并且使新技术在此阶段升值以及使新技术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在渠道关系情景下,由于分销商比制造商更加靠近终端市场, 掌握了大量有关市场规模、竞争者及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市场知识,因此从分销商那里获取有价值的市场知识将有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的独特性并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六、升级阶段的知识整合

升级阶段是新技术商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并

获得持续商业化所需要的资源,以使创新技术得到持续改进并推动衍生产品的开发,扩大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升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使技术与产品或工艺更好地结合,以巩固市场地位;2)完善技术本身得以不断改进的基础设施;3)通过把技术扩展到新领域或新的部门来扩大对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这一阶段,知识整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来源:

1.关键性技术知识:现有的技术如果不及时更新,就面临着未来可能被另一种新的技术替代的风险。要尽量延长被替代的周期,就需要使技术本身也能够在多个方面快速进步,包括基本原理、工艺、应用等。在这一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对外部的知识来源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研究成果加以吸收和整合。

2.新的潜在用户需求和应用问题:为了最大化技术利用的潜在收益,在商业化的最后阶段仍然需要和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由于新产品的使用价值已经得到了现有用户的认可,使用新产品的用户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时,由于外部性效应的存在,原本不在构想中的用户需求可能逐渐在产品或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得到显露,加以应用可以扩大技术的使用范围。例如,条形码扫描器发明后,首先在超市和工厂的前端控制和收款部门中得到应用,后来用户的使用经验迅速扩展到销售分析及库存管理部门,创造了新的需求,也大大拓宽了技术的应用范围。因此,保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整合未被认识到的消费需求知识,调整技术在应用领域的功能和特性,仍然是升级阶段不可忽略的环节。

七、小结

从商业化的实践来看,新技术商业化容易失败的原因并非主要在于技术的不成功或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是常常在于在产品需要投入生产时无法获得所需的资源,或者由于未形成足够的规模而使技术本身缺乏竞争性,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因此在技术开发之前就考虑每个阶段需要调动的资源,充分实现与用户、供应商、风险投资人、研究伙伴、制造商等相关参与人的双向知识整合,能有效提高新技术商业化的绩效。但是,在调动资源过程中的内外部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在新技术的开发上需要挖掘组织内部的各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关系,而且需要在与外部环境的耦合和互动中注重对外部参与人的知识的吸收、吸取以及相互沟通、传达。在商业化的不同阶段,技术团队的组织结构应当灵活调整以适应这一不断变动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Don Morberg, Geoff Moon,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the choices facing researchers [J]. IEEE Canadian Review summer/été,2000,5-8

[2] Cooper R G,Kleinschmidt EJ, New products :What separates winners form loser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87(4):169-184

[3] Urban G,Hauser J, Design and marketing of new products[M].NJ:Prentice Hall,1993

[4] Grant R M, Baden - Fuller C,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Z],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Best Papers Proceedings,1995:17-21

[5] Chee Meng Yap,William E.Souder,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product success and failures in small entrepreneurial high-technology elctronics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4(5),418-432

[6] Vijay K.Jolly,新技术的商业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甘华鸣,新产品开发[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8] 新技术商业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综述, 杨壬飞、仝允桓,科学学研究[J],2004年,第12期,82-87

[9]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郭斌、刘鹏、汤佐群,研究与发展管理[J],2004,第5期,58-64

[10] 供应商知识整合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实证,刘浩然、陈力、宣国良,工业工程与管理[J],2007年第2期,29-34

[11] 顾客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陈力,宣国良,科学学研究[J],2007年第1期,147-151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制油;商业模式;南非沙索公司;对比分析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急剧飙升到100美元/桶以上,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煤制油项目提到了战略高度而被各国广泛关注。煤制油项目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正在经历从技术转化为大规模生产阶段。南非作为目前唯一成功运行C T L工厂的国家,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沙索2007年股价涨幅高达65%,年收益112亿美元,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当前各国兴起的煤制油项目能否获得同样的成功,这是所有项目负责人都不敢保证的事情。一方面,因为煤制油项目的产业特性决定了煤制油项目产业化风险太大,同时受到外部石油价格及内部煤炭价格的影响很深。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结构

商业模式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不过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蒂默斯(Timmers:1998,1999)在商业模式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复合概念,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商业活动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收入来源的描述。威尔和威泰尔(Weill & Vitale,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成为公司的客户、同盟者和供应商之间角色和关系。KMLab公司(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关于公司在市场中想要如何创造价值的一个描述,它包括公司的产品、服务、形象和营销等的综合,以及基础的人员组织和运营基础设施。

简单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就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寻找到价值所在,然后将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原材料转换成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世界主要煤制油项目发展情况见下表,本研究我们根据煤制油产业参与者性质不同进行商业模式的分析。

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三种类型

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政府、科研院所、国有及民营企业。根据这些组织在煤制油商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商业化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商业化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商业化模式和企业主导的商业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产业发展各种模式之间也在发生变化,并非绝对不变的模式体系。

(1)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是以政府或公共部门为煤制油商业化运行主体,各类研发、私人部门为辅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中央和地方直接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推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项目建设、实施和发展。根据政府在商业化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将政府主导型划分为政府直接主导型和政府间接主导型。所谓政府直接主导型就是政府自己全部通过财政拨款进行投资,并指定政府的某些职能部门直接参与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类似于我国的中央直属企业。政府间接主导型模式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然后委托国有企业实施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政府对商业化运行提供部分资金,但是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即政府为所有者充当委托人角色,而国有企业为人,即具体经营管理者,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

(2)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是指煤制油商业化的组织和管理由科研机构担任,在这种模式下由煤制油科研机构投资进行煤制油商业化运作,即将其技术直接进行产业化,向创新产业链下游移动。同样,根据研制型企业对煤制油商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又可分为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和委托―型。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模式是指煤制油技术开发企业通过组建煤制油企业自己来进行技术产业化,而委托―型则通过科研企业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目前,国内的研究企业一般还不具备直接投资煤制油项目的能力,大多采取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煤制油项目的建设。

(3)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技术购买型的,这些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并不研发煤制油技术,其煤制油技术主要是通过购买自煤制油技术研发企业。这类企业从项目申报、审批到投资运营,都由企业自身独自操办,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办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此外,在投资商也有是采用多元投资方式吸收其他资金进入,在煤制油的组织管理方式上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煤制油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技术引进起协调作用,另外,制定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标准。目前国内参与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有潞安矿业集团、徐州矿业集团等国有企业的煤制油项目。此外,浙江、广东等地的某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煤制油项目。

三、不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

1.煤制油商业化特点分析

概括起来煤制油商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受国际油价波动大。煤制油商业化将直接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油价在45美元/桶就可保本运营,国际油价高升,已经间断性地突破140美元,因此,目前煤制油技术商业化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第二,商业化规模效益显著,投资巨大。研究表明煤制油项目至少年产规模要达到100万吨油品才能有效益,而这个规模投资需100个亿以上。第三,技术风险大。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都有风险。第四,对资源和设备依赖性强。煤制油项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作保证,在设备上需要超大型特殊装置,并对设备质量安全提出很高要求。第五,煤制油项目商业化参与主体多。煤制油项目实施需要煤制油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公共部门、煤炭企业、技术设备企业和电力公司、石油公司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推进煤制油商品化。

2.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1)政府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从政府主导型的优点来看,第一,在商业化初期,由于煤制油项目的技术并不成熟,同时,投资巨大,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对于产业化的前景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型可以发挥政府资金优势和协调能力优势,担负煤制油项目的组织运营,这样可以促进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实施和快速发展,最终形成煤制油产业发展。第二,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期间,由于煤制油的中试环节复杂,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财力支持,那么企业要克服较长时间的中试,试生产过程是很困难的。第三,由于煤制油项目的风险太大,投资

收益周期长,这样导致企业投资经济激励受到制约,投资不足,所以,这时采用政府主导型可以起到资金示范作用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煤制油商业化中来。从政府主导型的缺点来看,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使得政府的融资压力增大,同时,政府参与会伴随运行效率的低下,相比市场而言这种弊端先天注定的。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收益归属政府所有,不利于商业化运行成果快速市场化。

(2)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研制型企业的优点在于:第一,研制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科技人员优势担当煤制油商业化的责任者,保证商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并能够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第二,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压力,成熟技术往往可以直接转化成资本,即技术入股。第三,在煤制油项目运营过程中,各种设备仪器的维修工作能够及时跟上,保障项目稳定运转。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的缺点是,一方面,很难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结合。发展煤制油从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特定政治背景下,这种需要具有长期意义,但是研制型企业可能因为投资周期长,资金额大,收益不明朗而降低商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化后煤制油企业的运营更多体现一种商业行为,而研究机构未必能够提供这种运营的人才需求,另外,科研机构的资金有限,筹资能力也常不高,所以不一定能够保障煤制油商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需求和持续不断投入。

(3)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技术购买企业主导煤制油商业化的优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融资优势。第二,通过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可以提高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可以发挥现代企业的独特优势。第三,由企业来处理政府、科研结构、高等学校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可以将这种协调关系建立在利益同盟基础上,使得关系更加牢固。尤其是商业化之后的产业化发展更能展示私人企业主导模式的优势。企业主导型的缺点在于,煤制油项目商业化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和政策的依赖性,从而增加了项目风险,尤其是商业化初期。另外,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还可能因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陷入僵局,尤其在初期更是如此。

3.煤制油商业模式的适用条件比较分析

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煤制油商业化初期,规模较小阶段,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协调沟通能力,推动煤制油项目快速实现商业化发展。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适合于企业研究能力强,技术发育充分,商业化过程中对技术依赖的初期阶段,或者急需提升煤制油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期间,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具有长期规划的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企业主导型模式则适用于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并具有较为充足的煤炭、水资源优势的企业,或者具有一定运营能力经营的公司,在煤制油商业化后期比较适合于采用这种模式,提高煤制油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产业效率,尤其在政府财力不强,市场发育完善,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更适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用环境,应该结合各国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状况以及资源情况等灵活应用,也可以在商业化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商业化模式。

四、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的实践和对我国的启示

1.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实践

南非煤制油商业化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之前的政府规划制定阶段,第二阶段是1950―1978年,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属于政府主导,197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在这阶段主要由煤制油企业主导。

(1)第一阶段,筹备规划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非经济主要依赖进口,后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严重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南非放弃自由的贸易政策,实施关税保护,促进国内工业产业发展。1946年C T L通过南非政府融资论证,一年后液体燃料和石油法案通过,随即成立液体燃料委员会,规划煤制油项目的发展。A n g l o-Va a l在1949年获得南非政府许可开始进行煤制油项目,拟投资1300万英镑,先开发一个新的煤矿,以确保稳定的供应。

(2)政府主导阶段。1950年初,A n g l o-Va a l公司由于前期投入太大陷入资金困境,这时政府开始进入,成立南非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到了196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南非的种族隔离主义遭到了国际反对,石油出产国对南非开始实行石油禁运,科威特取消了所有南非出口计划,1974―1978年的石油危机进一步促进了沙索公司的事业发展,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得以进一步体现,比如在1979年末期,沙索公司生产的油品为30英镑每桶,而同期世界价格为40英镑每桶。这种经济性的显现也刺激了南非加大对煤制油项目的投入,1976南非在S e c u n d a建立了沙索Ⅱ项目,1980年在同一地区又新建了沙索Ⅲ,使用技术同样采用了费-托方法。

(3)煤制油企业主导阶段。经过近30年的努力,南非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果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南非政府认识到只有将煤制油项目社会化,采用遵照国际惯例的企业经营模式才可能更好地推动煤制油产业发展,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经过这一股权结构的调整,公司走向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并在以后发展中显示了威力。1984年起,沙索三个工厂一起投产,日产量为11.2万桶石油,几乎能够满足南非当时能源需求的一半。

2.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对我国煤制油商业模式选择的启示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南非在能源结构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比南非煤制油商业化的模式和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这种启示将为发展中的煤制油项目商业化提供有益借鉴。

(1)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周期较长,在南非从提出煤制油规划到20世纪80年展壮大花了近50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必须由政府主导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帮助。前期的政府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2)煤制油产业发展可以吸收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各类投资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金融保险公司进入是加快商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3)煤制油商业化的不同阶段必须辅以不同的商业化模式,初期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后期以私人部门主导为主。科研主导型在充分的资金和经营人才支持下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化模式。

(4)煤制油项目不单纯产出油品,更重要的是不断扩大产品范围,向石油下游产品衍生,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增强煤制油的抗风险性。

(5)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和产业布局,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遍地开花,煤制油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必须在结合资源状况条件下,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市场进入严格控制。

(6)南非的煤制油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了德国的技术和国际资金,同时也广泛接纳上游煤炭企业及石油企业为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保障产业供应稳定,产品多样,增加效 益。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社荣.煤成油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l998:1-l97.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化;过度商业化;古镇旅游;可持续

古镇旅游依托的是具有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名城。所谓古镇,往往指的是有深厚文化积淀,在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独特文化价值、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城镇。古镇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了特定时代和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形式以及生活形态等丰富内涵,同时也是我们研究过去历史的重要依据。在体验旅游、人文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已成为古镇旅游主打的“名片”。近二十年,在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随着开发的急速扩张,也暴露出诸如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风土民情和原住民生活遭到破坏的问题。

一、古镇旅游开发的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

商业化是基于社会生产和产品的价值转换而存在的。当劳动产品经过价值交换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就成为了商品,在此,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应运而生,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因此,生产者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就是要面向市场,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了顺利实现这惊险的跳跃。古镇旅游开发就是以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核心,当然也符合这个市场规律。

(一)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的概念之别

商业化指的是以提供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是将有利于生产的一切活动扩大变成商品及服务并进行交换。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商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应该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商业化促进生产社会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促使工业产品充分而迅速地实现价值,从而建立循环、高效、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是商业化也可以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有效生产和积累社会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及不断差异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商业化通过教育、文化、技术革新不断为工业大生产提供丰富的生产要素,创造就业机会,并为扩大再生产培养和提供消费者。

明清以来,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正是商业的繁荣成为了促进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近现代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城镇的商业化步伐加快。商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文化古镇的兴衰,商业在促进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费孝通说“从商业的基础上长成的永久性的社区,我们不妨称之为‘镇’”,这种城市化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农业商品化、手工业基础上,是在大中城市市场带动下萌生起来的。事实上,旅游和商业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旅游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商业化,既是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古镇旅游兴盛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描述过商品交换的历史变化:从中世纪交换的只是剩余产品的前商品阶段,到一切产品、整个工业活动都处在商业范围之内的商品阶段,“最后到了一个时期,人们一向认为不能出让的东西,这时都成了交换和买卖的对象……这个时期,甚至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买卖的对象。这是一个普遍贿赂、普遍买卖的时期,或者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一切精神的或物质的东西都变成交换价值并到市场上去寻找最符合它的真正价值的评价的时期”,这就是全面商业化的阶段,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商品拜物教和人的异化。

(二)过度商业化的意涵

“过度”商业化,显然已经超越了商业化的社会发展必然性及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正如波德里亚所说,极度扩张的生产与商业化使得“堆积与丰盛”显然成为工业社会给人印象最深的描写特征。这种由人而产生的物的堆积与丰盛,“像可恶的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一样,反过来包围人、围困人。”造成了人的异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矛盾。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就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经济开发对象来对待,过分强调其经济功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迁就投资商和开发商的不合理要求,采用开放式而非循环式的旅游经济模式的过渡开发的行为。

二、丽江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表现

丽江古镇是曾经的茶马古道上的中转集散重镇,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声名鹊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古朴、奇特的文化和自然优势赢得了全世界的美誉,从而一跃成为了新兴文化旅游热点,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瑞士”。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当然是古镇原有的活态文化资源日渐消失。古镇原有的古朴韵味一点点退去,不再满足游客期望,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出红牌。

商业化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古镇的旅游商业化能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古镇的传统空间结构,使古镇传统风貌特色有所消退。对商业模式的依赖在短时间内会得到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如果不能产生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循环与可持续的生产系统,这种依赖性反而极易导致城镇的快速衰落。根据实地考查的情况,下面对丽江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表现及古镇发展的现状进行列表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整理分析可见,丽江古镇的发展现状和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表现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性,不难看出这绝非巧合,表明了丽江古镇旅游开发已经呈现出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三、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原因

近年来古镇旅游热的兴起,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现代化进程加速了人的异化,也加深了人的焦虑情绪,古镇沉淀的古老文化氛围与质朴的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人们逃离都市喧嚣与缓解压力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对人类古老生活与人性本真的怀旧中,获得心灵的慰籍与平静。因而,可以说社会心理需求是造成古镇旅游热深层原因。此外,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的提高为人们走出家门、各地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因此,古镇旅游热度持续高涨,与此同时古镇旅游开发不断加速。

商业化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必然结果,商业化促进了古镇旅游业的繁荣,但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生产的极度扩张与商品过剩性堆积,造成了资本主导下以不断创造新业态为发展模式的产业格局。随着资本的深化,古镇旅游在利益趋动下的盲目开发导致商业地租高启,从而形成了古镇空心化现状,古镇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着文化形态的改变,传统空间结构的消解使古镇的生活型功能退化、商业型功能突显,并超越了古镇自身代谢与循环的能力,同时也使得商业化的积极意义被解构,逐渐陷入因“过度”商业化而形成的发展陷阱。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丽江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原因。

(一)从古镇旅游开发的角度分析

旅游开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古镇的过度商业化问题。古镇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建筑布局无不是围绕着旅游开发的需要进行。发展旅游业成为提升保护和管理古镇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切为旅游提供服务导致了古镇旅游开发在定位上的偏离。古镇旅游功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忽视了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延续,致使当下古镇充满着现代商业社会的浮躁,缺乏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商业化的“过度”不可避免。在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就了“丽江模式”,也给今天古镇旅游过度商业化埋下了伏笔。首当其冲的是,暴涨的游客数量必然导致对相关服务设施的要求不断膨胀,古镇的建筑形式、建筑风貌、空间结构等势必会发生改变,为满足大量游客需求而急速发展的古镇商业背后也潜伏着一系列生态问题。其次便是政府和企业等面对巨大商机而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不注重整体和长远利益,出现了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管理滞后等问题,加剧了古镇旅游商业的不健康发展。

(二)从古镇管理角度分析

地处西部边疆,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古镇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滞后,管理人员专业水准不高,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丽江古镇在对旅游服务上投入了巨大力量,但主要的管理手段还是停留在提供单一服务上。政府没有正确认清自己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的位置,使丽江古镇管理部门只重视效率而不重视公共道德,只重视产出而不重视投入,只注重个人和部门利益最大化而不注重公共利益最大化等。政府是古镇的开发者也是古镇的保护者,认为只有开发好了才有资金来保护古镇,从而忽略了不合理开发对古镇可能造成的破坏,于是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地开发古镇,放松了对其的保护监督,另一方面也给当地居民、旅游开发者一个误导,从而逃避遗产保护的责任,最终促成了古镇的不健康发展。比如管理部门对丽江古镇商铺价格控制的无力导致了房租高启的局面,据调查:东大街一家面积约为20平方米的日用杂货店年租金高达约5万元人民币,而位于次繁华阶段新义街的一家面积约为20平方米的民族服饰店的年租金也要约3万元人民币。利益趋使房东把房子租给出价最高的商家而不注重其经营性质,从而加剧了传统文化氛围的破坏和民族特色的流失。

(三)从古镇居民的心理角度分析

丽江古镇急速的商业发展和快速增加的商机给古镇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以及与现代物质享受不相称的传统居住条件的综合对比之下,大量的古镇居民外迁,选择居住条件和环境都更好的新城居住,把房子租给了大量的外地商家,从而给古镇旅游商业的爆发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条件。同时随着原住居民的大量外迁,古镇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冲淡甚至断裂,与巨大的利益相比,文化的传承对于百姓的心理影响显得苍白无力。

(四)从政策法规角度分析

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制约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健康发展,健全的法制体系是维护和保障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虽然1983年出台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和1994年出台的《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引领丽江古镇的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道路,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世界遗产保护法规出台。面对蓬勃的古镇旅游商业浪潮,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性的负面影响被不断放大,从而加剧了古镇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步伐。

四、古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各地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盲目开发,无序开发,错位开发,过度开发和超容量开发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可以改善古镇目前所面临的“危机”,摆脱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困扰,实现古镇旅游的长久,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稀缺性矛盾的研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伴随着人类与自然和环境资本的维系与延续。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届世界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往往涉及到代际公平的问题,关涉人类对未来的可预见程度,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就是追求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512)。Martain(1995)指出旅游开发应建立在可持续性标准的基础上。伴随着1994年国务院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热点,从可持续发展概念、资源配置原则、基本要素、区域与生态平衡等多维度展开了研究。

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开发为未来留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样性、有序性、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一方面满足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旅游者体验到旅游所带来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享受,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1995年西班牙“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旅游可持续发展达成世界共识。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了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也包括了系统环境与区域协作四个部分。

古镇旅游开发在面对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活态文化资源消逝等现状,需要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丽江古镇在旅游开发及发展的过程中要解决好生态破坏、特色消逝等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供参考。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要求,丽江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强调旅游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社会、历史文化的可持续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理念决定了行为选择,对古镇可持续性发展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古镇遗产保护的理念,加强对古镇遗产价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商户、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原住民对古镇遗产价值的认识,从而转变对古镇遗产开发就是挖掘其商业价值的单一认识,真正发展好古镇旅游。其次,经营与开发理念要建立在遗产保护之上,而非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坚持保护古镇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合理开发,适度开发,健康发展从而杜绝过度商业化现象的再生和扩大。发挥非政府组织等民间机构与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从而保障古镇保护的再投入。再次,要改变政府的管理理念,政府应认识到古镇文化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公共性和有价值性,形成保护和开发相辅相成的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政府与群众,原住居民和外来人员,商户和游客,开发和保护等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政府要成为古镇旅游开发可持续的管理主体

完善的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科学的制度安排是合理配置古镇环境、人文、原住民与开发商各方资源的基础,是实现市场机制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的主导力量,是对制约古镇可持续发展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主体。地方政府建立统一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古镇开发,规范和约束古镇保护;建立独立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古镇旅游开发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古镇居民,商户,企业等都能参与古镇管理的相关机制,达到优先管理的目标,实现人人监督,自觉保护的目的。一个高效、成熟、恰当作为的政府是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开发可持续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开发要往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和新型旅游产品应致力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质,保证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是盲目的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纳西古乐、东巴文化等都是很好的素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也都是很好的代表,但是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深度挖掘古镇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档次,让旅游产品系列化、多样化、高品质化。从而提升古镇旅游商业发展的品质,有效抵制其盲目发展、畸形发展,促进其健康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其他方面的可持续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方面,古镇自身还应有效改善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古镇内硬件和软件等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城市等,为古镇旅游商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同时要扩大古镇的资金来源,形成古镇发展的强力保障,加强古镇文化传承力度和内涵挖掘力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市场运营机制当中,有效阻止古镇开发因盲目追求利益而形成的过度商业化现象。政策法规也是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只有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管理,才能促进古镇遗产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此,古镇的开发和发展才能步入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木永跃.世界文化遗产地政府治理问题分析――以丽江古镇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

[2]刘燕.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镇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

[3]董建春.世界自然遗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研究――以重庆芙蓉洞为例[J].魅力中国,2010(17).

[4]Meadows,D.Limits to Growth.Universe Book[M].New Yoek,1972.

[5]Buryatia.Conceptual basis for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Round table talk,2000.

[6]Martian,C、Charter for sustainable t

ourism,World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tourism[J].April 1995.

[7]WCED.Our Common Future[M].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87.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5篇

赵军.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

IP作为商业灵魂,正是我们管理影城和院线所缺乏的战略追求。

虽然IP是影视行业热词,但我们对于IP的精神实质知道甚少。《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吴声著)一书认为,“超级IP”是由内容、原创、人格、流量、商业化构成的,核心是内容力与自流量的魅力人格。笔者很认同以上关于IP的界定,下面将尝试以“商业化”为核心针对产业和院线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我们影视产业当下的商业化思路仍处于初级阶段,以为只需要“市场化+盈利模式”就万事大吉。但让我们看看2016年的迪士尼财报。迪士尼的主营业务由媒体网络(电视)、乐园度假、影视娱乐(电影)及产品销售(周边产品)四部分组成,占营收比分别为42.58%、30.51%、16.97%及9,93%。主题公园度假业务的收入占迪士尼营收三成;在媒体网络业务中,有线电视收入即为166.32亿美元,与乐园度假业务收入的169.74亿美元持平。有分析认为,凭着迪士尼的“超级IP”,迪士尼乐园的客单价和二次消费(餐饮、衍生品、住宿)占比均领先于其他行业巨头。似乎迪士尼乐园的度假游乐收入是其基本盈利模式,而其他都是多元发展。这正是我们的战略盲点。

迪士尼从未将主题乐园的业务当作单一主要支柱,它的全部业务出发点是其战略IP――“家庭娱乐”。迪士尼的一切投资和运营管理都从这个战略IP出发,它的三个翅膀――影视、乐园、产品销售,都是在围绕该IP的基础上打造。这个IP解决的是商业化的`魂问题,有了IP的商业投资才是有灵魂的,才是持续不断的、可再商业化的。“灵魂”的追求属于文化层面,文化层面差异带来的高下之别才是文化与管理的真正分水岭。

IP作为商业灵魂,正是我们管理影城和院线所缺乏的战略追求。IP是实现战略的关键因素,对于迪士尼而言,战略是做好“娱乐业”(不是“电影业”),于是“家庭娱乐”成为它的IP;当“家庭娱乐”成为战略IP,主题乐园、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影视业务就成为“家庭娱乐”下的子IP。

IP是有着商业化以及再商业化开发前景的价值元素。举例来说,我们的“孙悟空”IP的巨大价值还远未被开发出来。《西游记》是IP,但只有原著IP的价值。把孙悟空从《西游记》中搬出来创作,只是借助原著IP。但如果能够把孙悟空本身也做成IP,即在孙悟空的故事和形象中抽象出文化含义,赋予灵魂,然后对其商业化,使之不断走向市场,不停创造,完全超出原著的框架,孙悟空的商业价值才会最终形成。对于产业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化。

有主题不叫商业化,有好故事不叫商业化,有多少动人的人物都不能叫商业化,有IP才是真的商业化。制片如此,影城打造、院线建设亦然。把影城装修得美轮美奂,把服务做到细致甚至极致,就备具了创造IP的前提,接着就需找到或设计出这一切后面的灵魂和文化元素。至此,IP已呼之欲出。

IP是商业使命,没有IP的企业或者影城,永远只能“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商”。举例来说,可以认为,万达广场是有IP的,但万达影城没有IP;万达集团是有战略的,但万达电商却没有追随战略的IP。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国际业务产品方面,应建立业务国际化的发展思维。首先应借鉴商业银行现有产品,完善开行自己的产品体系、人员队伍;其次大力拓展跨境资金清算收付、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外汇交易、保函、备用信用证、跨境兼并收购等国际业务品种、银行内部各部门要密切合作,注重发挥综合优势进行整体营销,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交易习惯、交易特点做出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从最佳营销组合的需要出发,加大优质客户的产品营销广度和深度,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国家开发银行在商业化改革后,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开展业务,完善业务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围绕此问题,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开发银行的业务优势,主要从业务拓展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开行;商业化;建议

国家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业务领域、经营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按照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开展业务,但开行在业务定位方面仍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中长期业务为主,与一般商业银行有着较大差别。结合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经验以及开行的业务优势,本文围绕业务拓展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完善业务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继续坚持开发性金融特色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

开行商业化改革后,虽然需要按照商业银行要求进行经营,但在业务定位、客户选择上仍有所差别。开行可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特色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1.继续完善机制建设

开行受机构、人员限制,不能向商业银行那样通过大规模网点来开展业务。因而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与政府合作成立金融合作办公室,以及城司、担保公司、学生资助中心、社区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合作机构,在区域内开展业务、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宣介等方式将开行的业务、风险管理理念透过合作机构向市场发散,培育信用环境,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在商业化改革后,应继续完善机制建设,扩大业务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

2.继续加强与财政互动机制

在当前我国主要是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主要方法就是建立市场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此方面开发性金融与政府财政有着共同目标,形成了双方互动的合作基础。同时在市场缺失或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的条件下,金融运作风险较大,并有可能因为信用能力不足而难以展开相关活动。因此,开行在今后仍需要加强与政府财政的合作互动机制,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共同开发市场、建设市场、发展经济,走差异化道路,降低开行贷款风险。

3.培育项目商业价值

开行目前进入的业务领域贷款期限长,贷款项目往往实现战略目标意义大于商业意义、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体现项目的商业价值,虽然开行设计了较为完善的信用结构,但与商业银行贷款项目相比,风险仍显偏大。按照商业化运作要求,开行在项目选择、评审中除了测算偿债能力以外,还应通过金融机制组合、市场培育等措施,对项目后续可能产生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保持科学协调发展。

4.拓展业务深度,带动商业性金融

目前开行的项目贷款和地区开发常常成为商业银行跟进的先导,体现了开行的带动功能,但后续竞争也随之加剧。面对此种情况,开行在成熟领域可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有所区别而非正面竞争。同时把开行的开发活动向宽度、深度和厚度“三维”空间拓展,不断创新发现新的“蓝海”,形成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良性互动,保证开行科学发展以及领先优势。

二、按照商业化要求,转变经营观念

从政策性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后,开行就要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则进行运作,在经营观念上也要相应调整,因势而变。

1.从项目优势向客户优势转变

在以前开行主要经营中长期项目贷款,因而在经营观念、内部流程上习惯于“以项目为中心”开展业务,这种业务关系往往随着贷款本息的偿还完毕而终止,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发展。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开行在此方面起步较晚;并且目前以政府及国家大型集团等客户为主,客户开发、关系维护等方面相比一般客户难度较大,在商业化改革后这种客户关系压力将更加困难。因此开行可利用现有的项目优势,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手段,切实以客户需求为业务导向,适应后期发展的要求。

2.平衡风险与收益关系,坚持风险控制与价值管理统一

从目前来看贷款业务仍是开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最主要的风险领域。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贷款损失分布具有“厚尾性”(HeavyTail),即银行贷款损益概率密度函数的尾部比一般正态分布的尾部更宽,贷款巨额损失或巨额收益的概率一般大于正态分布所计算的概率。

同时作为承担和经营风险的一个特殊行业,银行对授信风险的态度不应该是消极的回避,也不应该只是事后寻求化解,而应该把风险看作一种资源,建立合理的创新机制,积极开发可以利用的金融产品、机制来化解自己承担的风险。

因此,开行应当秉承风险管理和价值管理和谐统一的理念,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管理,并为之创造适当的管理环境,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协调性。如是否给予客户承诺,可根据总、分行风险承受水平,对比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收益率,遵循“宁让利不让风险的原则”审慎做出授信决策;同时也要在既定的风险容忍度下,力争获取授信业务的最大回报,保证银行风险取向能够使股东偏好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

三、以中长期业务优势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完善业务功能

与其他银行相比,开行在中长期业务具有绝对优势;但开行银行产品相对较少,存在业务功能不完善等缺陷。开行可抓住商业化改革带来的机遇,继续加大在中长期贷款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同时带动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其他业务发展,完善银行功能,提升开行综合服务能力。

国际业务产品方面,应建立业务国际化的发展思维。首先应借鉴商业银行现有产品,完善开行自己的产品体系、人员队伍;其次大力拓展跨境资金清算收付、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外汇交易、保函、备用信用证、跨境兼并收购等国际业务品种。

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商业银行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当前,可围绕投资银行业务、综合经营类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三个方面重点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投行业务的相关法律限制和政策支持范围的前提下开展这项业务,大力发展各类债券承销业务;为企业兼并收购、资本运作提供个性化的策划方案;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二是积极发展综合经营类业务,大力开发资产证券化、银证、银保、银证保等综合型业务。三是重点发展利率、汇率等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加快研制并适时推出利率、汇率的期货、互换、掉期等新产品。

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营销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营销战略,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式下,帮助企业从顾客需求出发,打破了传统的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以“顾客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定位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长期优质的客户关系,不断挖掘新的销售机会,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和获得稳定利润。

开行可围绕“完善、整合、推广”的思路,前期做好战略客户信息整合、系统建立推广工作,重点整合大型集团客户信息,有针对性地了解、分析客户,进行客户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力争实现系统功能与营销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对重点客户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

在建立起CRM系统后,开行可重新思考和完善现有业务流程,围绕客户需求建立更加方便和贴近客户、对市场反应更敏捷、控制操作风险的新型业务流程,从而在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银行内部各部门要密切合作,注重发挥综合优势进行整体营销,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交易习惯、交易特点做出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从最佳营销组合的需要出发,加大优质客户的产品营销广度和深度,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五、通过培训和编制产品手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第一,培训具有针对性。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可首先选取开发性金融理论及案例的培训和客户经理综合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客户经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一方面提高财务分析、营销、谈判技巧等综合技能,更好的彰显开行员工素质。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球;运动;商业化

在中国,网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但是,经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双的夺金以及2006年郑洁,晏紫勇夺网球四大满贯中的两座女双金杯,再看今年李娜澳网亚军和法网冠军的成绩,增强了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喜爱,激发了参与此项运动的热情。如今的网球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全国普及开来,推动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进程。网球运动商业化是指将网球当作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在网球各项技术快速提高和改进的同时,网球运动的商业化也带动了网球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它还能促进其它行业的发展,例如举行一次大型的网球比赛会吸引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国的运动员参加,参赛的运动员,裁判员,新闻记者,工作人员,以及观众、游客加起来成千上万。如此众多人员的衣、食、住、行、参观、旅游等需要必将促进饮食、商业、旅游等各项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球运动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来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国内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体育媒的宣传走出成都,迈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网球赛事的逐渐增多,加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了经济的高效发展。因为体育运动是内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各国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因此,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不仅是网球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来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总之,网球运动的发展给网球产业带来了许多商业机会,同时网球的商业化也加速了网球运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1.网球运动的商业化现状

1.1 体育商业化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而体育商业化却刚刚兴起,导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但是这块刚刚被开垦的处女地,是极富发展前景的领域。我国体育商业化的现状分析我国长期以来认为体育运动对精神文明的提高促进作用很大,而认为商业的介入会使体育运动失去最原始的意义所在,因而多年来我国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体育运动自身的商业化的开发。直到1994年,国家体委才以足球为突破口,为中国体育商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竞技体育与商业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起到了很好的开拓作用。体育产业是一种利用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体育产业不仅能为世界带来经济增长,给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而且对每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加速城市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目前体育运动的商业化正在不断快速的向前发展,体育产业中的各种商业潜力都会不断的被挖掘出来,作为商业化进程中的有利资源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1.2 网球运动商业化现状

随着对网球四大满、ATP、WTA网球赛事转播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网球运动了解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网球市场逐渐扩大,加上场地的日益完善,网球产品的增加和改善,相关承办网球赛事的基础设施逐一具备,网球赛事随着增加,加大了国内各城市之间以及与其它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网球产品,场地设施等也不断改善,从而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加速网球各项产品,场地设施等的商业化发展。目前,在我国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同时也加速推进了网球市场的繁荣,各项与网球相关的产业迅速进入商业化进程,这不仅推动网球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更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2.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

2.1 网球场馆经营的商业化趋势

随着参加网球运动人员的逐渐增加,网球场地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来满足爱好者的各种需求。目前我国的网球场馆的管理方式多样,其中主要的是通过办会员和场地租聘的方式经营场地,这些经营方式都是为网球爱好者提供标准的网球练习场地,并按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目前,一些经营者为提高网球场地的利用律,增加收入,在经营是采用一些手段,吸引更多的爱好着,更长时间的在这个球场上打球,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达到场租消费一定数量小时的爱好者,可给予某些奖励,激励他们更多地到这个球场打球;再如,对于一些平时很少有人打球的时间段,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挖掘出可能的消费人群,实行时段卡特价销售,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同时吸引更多的会员,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用网球来接近与会员的感情交流,让更多的会员答对这个网球场馆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以定期组织业余比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潜在人群参加到网球运动当中。网球人口有其特殊性,一般都是个人条件较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者,因此可以恰当地开发利用这些人力资源,用心挖掘网球衍生项目收入。这样的经营方式已经逐步把网球运动拉入到商业的范畴中,这种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不仅能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也满足了网球爱好者的需求,因此网球场馆的商业化加速了网球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进这种模式的商业化。

2.2 网球培训服务的商业化趋势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8篇

一、新技术商业化环境分析

(一)资源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跨国公司有价值的资源通常具有三个特点:即不可流动性、不可完全被模仿性及其它资源的无法替代性。不可流动性是指当资源从一个跨国公司向另一个企业流动时产生的巨大成本造成的流动困难。要素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和有缺陷的,因此很多资源不能部分或全部的进行交易,比如企业的声誉、文化和价值观就无法在市场上交易,而跨国公司中的隐性知识离开了原有的组织环境就可能丧失了价值。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指难以从别处获得相似的资源。以下四种特征使资源难以被模仿。首先物理上独特的资源是不可复制的,比如极佳的房地产位置、矿物开采权或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其次路径依赖性也阻碍了资源的复制,即一种资源不可能立即获得,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例如可口可乐的品牌;再次,资源和竞争优势间的因果含糊性使模仿者无从着手,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实行的低成本战略,对手可以复制其飞机、航线或快速周转的方式,但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愉快、家庭式、节俭”的文化则很难复制,而且也很难弄清楚这种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最后是模仿的成本,有时候模仿的高额成本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来看,跨国公司采取合作战略对新技术进行商业化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合作双方的力量以获得单个力量难以取得的市场机会。例如:丹麦 Lundbeck 公司和日本武田制药株式会社(Takeda)共同进行若干情感障碍和焦虑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具体产品为Lundbeck公司在研药物,包括目前正处于Ⅱ期临床研究的重度抑郁障碍治疗药Lu-AA21004,合作范围为美国和日本市场。通用汽车携手Coskata能源公司,在乙醇燃料技术领域内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公司多样化清洁交通。默克公司与Alnylam公司合作研发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共同出资进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分享RNAi药物在美国的利润。IBM公司与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共同投资10亿美元开发新型存储芯片,使产品开发时间缩短约60%。总之,跨国公司有价值资源的不可流动性、不可完全被模仿性及其它资源的无法替代性是跨国公司选择合作商业化战略的原因。

(二)知识产权

跨国公司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新技术的生产阶段和新技术商业化阶段。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市场,而当跨国公司将新技术用于商业化以获取最大利润时,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获取利益不可缺少的保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知识产权作为新技术商业化战略选择的驱动因素,我们主要强调其采取的形式是专利还是保守秘密。一般情况下,当竞争对手可能很快发明类似技术或作为商业化策略的一部分将要寻找合作伙伴和横向登记时;或是能很容易发现专利侵权行为;须从外部资源吸引投资以及当跨国公司创建者和关键技术人员可能撤走时,跨国公司则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专利保护,而不是简单的采取保守技术秘密。

例如:IBM在进入中国前五六年,即开始在中国大量申请有关的专利,在中国有关部门批准了其专利申请后,IBM才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进行产品规模化生产。德国西门子,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名知识产品管理人员管理着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6000个外观设计。国外的通信设备业跨国公司三菱、日立、松下、富士通、东芝、飞利浦等,一方面它们在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申请大量的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地进攻这些国家,而对于亚非拉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保密。

(三)信用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附于企业、商号或品牌等信用载体;(2)由于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信用或信誉往往需要逐渐形成。另一方面,虽然不守信的坏名声也要有个信息传递过程,但通常是“下坡路好走”,因此短期行为者与失信的相关度较高;(3)信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如担保公司为某个跨国公司做担保,后者实际上在使用担保公司的信用;(4)衡量信用价值的难度主要取决于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当知识产权和资源对新技术商业化战略的选择产生对抗性的作用时,对合作方信用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当其它企业控制了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补缺资源,同时跨国公司也没有对新技术进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此时,有效的商业化战略就取决于对合作方信用的考察分析。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好,新技术容易泄露,那么合作方就有可能直接盗用新技术而不必付出代价。因此,对方信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成为跨国公司选择有效商业化战略的关键。

二、商业化环境对跨国公司战略选择的动态影响――竞争还是合作

对于跨国公司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其商业化过程既可以采取独立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采取与其它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的商业化战略。

(一)合作商业化战略

跨国公司采取合作商业化战略时,主要是从跨国公司有价值资源的不可流动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角度考虑。当另一方拥有该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增补和补缺资源时,合作可以提高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并且减缓市场竞争。虽然通过合作所获得的利润要低于垄断,但是选择合作方式阻止了潜在可能的竞争对手,使跨国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选择合作战略还可以避免对跨国公司缺少的但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必需的增补或补缺的资产进行投资。例如:IBM、摩托罗拉和苹果公司的联合开发,IBM拿出它强有力的精简指令集计算结构专利技术,摩托罗拉提供了芯片外部结构的工艺技术,苹果公司则投入了其软件技术专长,共同开发powerpc微处理器,以与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抗衡。IBM还与COMPAQ等公司合作,利用Wintel标准的计算机体系来开拓中国市场,最终Wintel标准的计算机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荷兰的飞利浦电气公司是西欧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它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合作,取得了先进的光电技术,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设计出统一的电话系统,与瑞士威力、杜施达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密纹唱片,与日本新日铁公司、日本化学工业公司合作,生产陶瓷电子元件用于改善照相机和磁带录音机等产品的性能。高通公司长期秉承“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是高通的成功”理念,积极开展与系统开发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以及终端产品生产商的合作。近年来,高通公司与微软合作,把微软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移植到高通的MSM (移动工作站调制解调器)芯片组中,并于2007 年在全球推出了多款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在中国,高通与华为在2008年合作开发高级UMTSNode B 接收器设计技术等。

(二)独立商业化战略

导致跨国公司采取另外一种新技术商业化战略,是进行独立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首先,当跨国公司自身控制了新技术商业化所必需的补缺资源,能够很好的独立完成商业化的过程;其次,泄密的可能性。当跨国公司寻找合作伙伴时,合作方的意愿取决于其对该新技术的了解,然而对新技术的了解暗示着潜在可能的合作者可以盗用该技术而不需付出代价。泄密增加了合作者的利益而降低了跨国公司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如果在该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旦跨国公司泄漏了其新技术,潜在的合作者就可能很快盗用该技术。因此,跨国公司则更倾向于选择独立商业化战略。

例如:可口可乐,世界上只有极少人知道可口可乐的配方,这可能是世界上保密最好的专有技术,可口可乐凭借其配方这一专有技术,保持了其长久在世界饮料行业中的霸主地位和竞争优势。Delphi公司专门成立一家名为Space Form 公司,负责把公司的创新技术――变形电阻焊(DRW)技术用于汽车框架市场,独立推动新技术商业化。埃克森美孚公司将从芳烃物料中脱除烯烃的新技术Olgone――芳烃脱烯烃技术独立进行商业化。朗讯科技通过贝尔实验室将新技术商业化,获得显著的市场价值。

合作商业化战略和独立商业化战略都具有潜在不同的风险和利益,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有效的商业化战略是由知识产权环境和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跨国公司面临不同环境的商业化战略选择如下表:

三、结论及启示

1. 独立商业化战略

当跨国公司对其新技术没有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而且其它企业也没有控制该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补缺资源时,跨国公司商业化战略可以考虑独立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在这种环境中,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有效开发和渗透而获得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由于其它企业能够提供给该跨国公司的帮助很少,而且由于对新技术没有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果新技术的价值引起其它跨国公司的注意,将可能对该跨国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与其它跨国公司合作的必要。当跨国公司采取这种战略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秘密行动”。

2. 合作商业化战略

当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补缺资源被别人所控制,而自身对新技术采取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商业化战略是跨国公司通常倾向采取的。这种环境下,关键问题不再是是否应该采取合作战略而是怎样采取的问题。因此,跨国公司在采取合作商业化战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对将要商业化的新技术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仔细考虑是申请专利还是采取保守秘密的方式,因为泄密可能导致跨国公司自身处于合作谈判的不利地位。第二,要确保合作方确实能提供本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缺少的补缺资源,以保证商业化的顺利进行。

3. 基于信用的商业化战略

当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环境和资源环境对商业化战略选择所产生的作用相对抗时,我们引入另一个重要因素――信用。如果跨国公司对其新技术没有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其它跨国公司又控制着该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补缺资源时,尽管采取独立商业化的战略可能并不能使双方获得预期利润,但合作也同样难以达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入其它企业的信用作为主要的决策因素加以考虑。通过对合作方信用历史及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违约、失信等情况,是否拥有良好的声誉,依此来决定商业化战略的选择。如果合作方信用一直以来保持良好,则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合作商业化战略。

4.自由选择的商业化战略

最后一种商业化环境是跨国公司对新技术采取了有效的保护,其它跨国公司也不拥有该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所需的补缺资源,这种情况下既可以采取独立商业化竞争战略,也可以采取合作战略。是选择竞争还是合作,跨国公司对其新技术发展演变的控制能力将起到决定作用,例如,跨国公司对技术的严密控制可以确保新技术与今后技术发展的兼容性。此时,跨国公司可以独立投资开发新技术作为今后技术的发展平台,控制价值链的主要环节,这样对跨国公司今后的发展更有价值。另一方面,当新技术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成为今后技术发展的平台时,采取合作方式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用以增加创新可能更有效。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9篇

微信版腾讯新闻的展示广告被行业猜测为腾讯在无线产品商业化方面的最新尝试,其背靠微信以及其5亿高端的用户基础,将会让触达非常有效。目前腾讯对微信商业化非常谨慎,腾讯新闻微信版则成为可以直接触达微信中数亿高端用户的重要平台。原来,放缓商业化节奏的背后,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筹备已久的爆发,通过手机应用和在QQ手机版及微信上的插件,腾讯新闻完成了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手机腾讯网、腾讯新闻微信版、腾讯新闻手机QQ版的产品矩阵布局,巩固了业内的领先地位。

而“风铃”则被解读为满足广告主移动营销中的互动需求,“展示+互动”的移动营销布局再次印证了业内对腾讯无线产品商业化布局的猜想,2014年或是腾讯集中发力无线商业化的战略年。

腾讯终于出手了

艾瑞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长66.7%。面对庞大诱人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各方都在加紧布局。握有5亿微信用户的腾讯已经抢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然而,即便在网易、搜狐新闻客户端开始尝试不同形式的商业化探索后,腾讯也没有大肆宣扬其无线商业化计划。

正在行业间猜测腾讯会如何开采“无线”这座金矿时,与奔驰合作的腾讯新闻首个微信版广告正式上线,成为腾讯无线商业化布局的第一个公开信号。随后一天,腾讯相继宣布其可视化的无线建站产品“风铃”正式上线,集快速建站、支持智能终端(HTML5)、互动、社交、LBS及效果监控等为一体的“风铃”,据说可以满足各行业对无线营销快速建站的需求。据腾讯相关产品负责人介绍,未来“风铃”还会将线下落地(O2O)及CRM管理等功能整合在一起,构建出一站式的无线服务平台。腾讯先后对外宣布两大无线商业化新尝试,再次掀起无线商业化波澜,腾讯2014年的无线商业化走的是哪个Style?

2014年,无线商业化将是互联网主旋律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4G牌照,中国将正式迈进4G时代,这将加速中国进入移动化时代。面对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品牌广告主在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形象塑造以及消费者捕获各方面都将面临挑战,无线产品无疑将在各方面颠覆现有的营销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各方互联网媒体平台都在加快在无线端的布局步伐,而无线产品的商业化也必将成为数字媒体的重要“战役”。

腾讯的无线端已经在资讯、娱乐、社交、电商四大用户生活场景中拥有优势产品的布局,而通过15年的大数据积累以及统一账号登录的优势,也让腾讯的无线产品营销能够达到精准覆盖。移动化时代网民处于Always Online的状态,PC端与Mobile端不应该分离而是整合,为用户构建更立体的用户上网情景。因此PC端的优势也将会有机会延续到无线端,特别是在资讯场景中。从腾讯此次无线商业化的试水来看,它们非常重视资讯端的需求,将会延续PC端媒体内容优势,如新闻客户端。并早已开始整合PC与移动端的营销资源,渗透用户的生活场景,通过展示与互动创造无线营销的新机会。

产品商业化管理范文第10篇

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指的是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将旅游景区简单地看做一种经济产品,为了追求旅游景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旅游景区进行过度开发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现象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并解决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过度商业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景区开发商业化的原因

(一)商业景区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化活动

一个城市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客源,但是旅游景区本身并不一定能够吸引游客。所以,旅游景区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与包装才能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而景区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化活动,可以说,旅游景区开发就是一种商业化的活动。

(二)适度的商业化是景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景区资源开发过程中,适度的商业化是必要的,其能够将景区资源与现代化的服务、商品等结合起来,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拓展旅游景区文化内涵,从而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二、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表现

(一)景区作假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来源于旅游景区经营者“金钱至上”的观点,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旅游景区内作假现象时有发生。经营者在金钱至上等商业化理念的指导下,将旅游景区看做商业区,为了吸引大量游客,满足游客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在景区内开展一系列的“造景运动”。如,在旅游景区内建设假的环境,人工造湖;建设假的景观区,人造景观;伪造假的景区文化,编造假故事,打造假民俗、伪生态等。这种造假行为不仅破坏了原有旅游景区真实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还动摇了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二)景区发展严重依赖门票经济

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就是景区发展严重依赖门票经济,门票成为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一些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必然会涨价,给人一种“抢钱”的印象;一些旅游景区管理者还有借此机会谋求个人利益。例如2004年、2005年、2007年以及2008年等,国内各著名景点纷纷涨价,2010年五一期间,黄山景区门票价格上涨15%。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发展观念的指导下,旅游景区资源不仅得不到保护,甚至还会丧失已有的旅游市场。

(三)景区变为“集贸市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人数越来越多,各个旅游景区也逐渐变成了商业区,由原本的娱乐休闲场所变为了集贸市场。例如道家圣地、天下闻名的青城山,在这个著名的道家清修之所,小商小贩随处可见,道士做买卖,与游客讨价还价,各种质量的、低档的旅游纪念品遍布青城山,宗教圣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幽静。这种旅游景区变为集贸市场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著名景区内都能看见,假冒文化的名义,商贩云集,商业金钱的味道越来越浓。

(四)为求创收而超负荷接待

旅游景区为了创收而忽视景区承受能力,超负荷接待游客。一方面,景区声称涨价是为了控制游客人数,使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效果;另一方面不顾景区承受力,对游客来者不拒,超负荷运营。这种矛盾的做法暴露了旅游景区唯利是图的管理方式,导致每逢节假日,各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旅游效果得不到保证,安全隐患也比比皆是。

三、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危害

(一)违背旅游产品的公共性质

旅游景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化产品,其具有公共性质,可以说,旅游景区是一种国家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旅游景区的公共性质要求旅游景区经营者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不能仅仅考虑旅游景区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明确其社会效益的重要性要大于经济效益。而现实中,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即显然违背了这一公共性质,滥用了旅游景区的社会价值,给人们一种利用国家资源为景区经营者谋求利益的嫌疑。

(二)破坏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会导致景区旅游超过景区负载,破坏旅游景区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大量的游客和车辆进入到旅游景区内,产生噪声勿扰、大气污染等;商业活动、店铺以及商品等大量涌入景区内,破坏了景区原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生态环境。旅游景区过度开发会使得景区内的基础设备紧缺,加快设备的老化,破坏本就珍贵的旅游资源,甚至还会威胁到旅游景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降低旅游资源的质量。

(三)丧失景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旅游景区的商业化使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但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对旅游景区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不够。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迎合游客需要的商业化活动在各个旅游景区内泛滥成灾,其严重破坏了旅游景区内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在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进程中,民间艺术形式、民族特色等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断章取义地包装成各种旅游产品,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例如,在泰山景区的旅游开发中,开发商建设了索道等商业化的活动,破坏了泰山封禅的氛围,使传统文化离游客越来越远,此类过度商业化项目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甚至受到了联合国遗产委员会的警告。

四、旅游景区开发的优化对策

(一)重新定位景区功能

优化旅游景区开发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旅游景区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旅游景区经营者要明确,旅游资源是一种国家资源,其是每个公民都有权享受的高质量的娱乐、休闲场所。经营者要从旅游景区公益化发展的角度等方面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者还要注意旅游景区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衣食住行等行业的发展。另外,旅游经济还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整顿“门票经济”乱象

优化旅游景区开发工作,必须要整顿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的乱象。“门票经济”是旅游景区经济收入严重依赖门票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结果。但实际上,旅游景区门票支出在游客旅游消费中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在国外,很多著名景点门票价格都很低,法国的罗浮宫门票8.5欧元,美国国家公园门票价格不超过20美元,印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景点价格也较低。我国西湖实行免门票后,其经济效益反而升高,这就说明了门票低价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就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不走老路,摆脱门票经济,下大力气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与旅游质量,真正为游客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旅游机会,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独立的旅游商业区

旅游景区过度地商业化实际上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而打造独立的旅游商业区则可以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商业与旅游业的共存。旅游景区经营者可以在景区建设独立的旅游商业区,营造一种具有娱乐休闲氛围以及生活气息的购物场所,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旅游景区经营者还可以充分利用游客休息区,在休息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商业功能,从而使游客在休息中购物,为游客创造一种良好的购物环境。打造独立的旅游商业区。要注意的是,商业区要尽量远离核心景区,核心景区内禁止开设店铺,宗教人员也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以避免购物等商业活动对核心景区旅游氛围造成污染。

(四)严格控制商业化比例

通常来讲,旅游景区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场所,其环境氛围要以自然、轻松为主,任何破坏这种休闲娱乐氛围的行为都要禁止。但旅游景区开发也是一种商业化的活动,在景区内设置一些购物点能够方便游客购物,因此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就要严格控制景区商业化的比例,根据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景区资源性质来确定商业化的比例,严格控制景区内购物点的数量。在旅游景区的核心范围内、文化景区内、生态旅游景区内以及红色旅游景区内要尽量减少购物店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旅游景区内的商业店铺要与当地文化、旅游景区风格等相匹配,不可喧宾夺主,将旅游景区变为集贸市场。

(五)政府给予科学指导和规划

优化旅游景区开发工作还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与规划。旅游文化资源是一种共同拥有但却分别使用的公共资源,要想科学地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发展的情况,对旅游景区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刨除“金钱至上”的发展理念,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要将旅游景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立旅游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协调统一旅游景区开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六)完善景区开发的相关法律规范

立法部门要完善旅游景区开发的相关法律规范,从法律角度保护旅游景区。目前,我国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较少,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对过度开发的旅游景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景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就导致了很多的旅游景区虽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但却不按照规划进行开发的现象。因此,为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完善景区文化遗产开发方面的法律体系,对旅游景区开发程度进行限制,推进法律对景区开发与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景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旅游景区破坏行为从严惩处,进一步推动景区文化遗产开发科学化、法制化进程。

五、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景区是一种娱乐休闲的场所,游客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放松、休闲。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情况,不仅违背旅游产品的公共性质,还破坏了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丧失了旅游景区的真实性。面对这种情况,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就要重新定位景区功能,整顿“门票经济”的乱象,打造独立的旅游商业区,严格控制商业化比例;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注意及时给予科学指导和规划,完善景区开发的相关法律规范,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光电制造技术范文 下一篇:化学学科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