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造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6:56:26

化工制造技术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制图;内涵;学习策略

在我国近现代化工发展史上,自著名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建天津塘沽碱厂,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化工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工业的范围,不但是石油化工,还有生物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和资源化工、环境化工等新兴化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新型学科、高技术产业纷纷与化工建立了密切联系。

按照国际公约的约定,过程工业是指以气体、液体、粉粒体这些流程性材料为主要处理对象,通过改变物质的状况、结构和性质来生产产品的工业,包括化肥、炼油、石油化工、制药、染料、农药、食品、轻工、热电、核工业、湿法冶金、公用工程、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业过程。而化学工业的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在所有这些门类中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化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过程工业。

无论是化学工业还是过程工业,无论是其中的工艺过程还是机械设备,都必须用一定的专业图纸进行交流。图纸是最基本的“工程师的交流语言”,这种基本的交流“语言”,便是“化工制图”,在大专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应地有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制图。

一、化工制图课程的产生

机械行业是一个古老的工业门类,其他工业门类都要使用相关机械作为实现其生产过程的基础硬件,机械的使用相当广泛,随之而来的是机械图纸的使用相当广泛。在相关院校教学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就相当普遍。在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中,也必然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因为学生今后需要接触、了解、使用相关机械设备。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部分院校加强了工艺类图纸的理论性学习和制图教学,将工艺流程图及化工设备图并入制图课程,在一般机械制图后面加入化工制图内容,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制图课程,取名为“化工制图”。

二、化工制图课程的实施

在化工行业的专业学习中,分为各种化工工艺类专业,如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等,这类专业偏重工艺过程和生产操作;又有主攻化工生产中所用机械设备的专业,例如化工机械或过程设备及控制或化工过程设备等。在工程图纸的学习上前者偏重工艺流程类图纸,后者偏重机械设备图纸,于是,在专业图纸绘制的学习中,为使主要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学生的要求更加清晰,许多院校逐步将化工制图课程仅用于化工工艺类专业,而化工机械类专业仍然使用机械制图。

三、化工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适用专业

化工制图产生后,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包含以下部分:(1)机械制图基础;(2)通用表达方法;(3)机械零件图;(4)装配图;(5)化工工艺图;(6)化工设备图。其实,不论是化工工艺类专业还是化工机械类专业,都需要学习化工制图中的六部分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化工工艺类专业更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化工工艺图的内容,化工机械类专业更需要掌握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化工设备图。因此,化工制图的教学内容是普遍适用于化工工艺类和化工机械类专业的。

尽管如此,一些院校的化工机械类专业选择机械制图课程,而不选择化工制图课程,自有其道理。理由是:化工设备图纸是很专业的内容,高年级学习到化工机械结构原理或化工设备等课程后才涉及到,而机械制图是工科类学生通用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按长期以来的学期课程制当然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比较适宜。

但是,上述道理并非无懈可击。就机械制图课程来说,在专业学习之初,就将专业所涉及的所有图纸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在学生还不具备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加工与使用等经验和能力之前,就把零件图、装配图的所有内容教给学生,其实是不便于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特别是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如果说在精英教育年代这样教学是可行的,那么在当今大众化教育年代,特别是对于培养在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必须考虑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利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职业教育中化工制图的学习策略探析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已经将关注点指向了制图课程,已经从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多层面探索和实践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在就业导向下,基于重在培养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的教学改革思想引导下,我们对制图类课程、制图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形成之间的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打破学期课程制,将机械制图或化工制图与其它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以利于形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为目标,组合成若干学习模块,将传统的制图教学内容贯穿于专业学习的过程之中,是比较适宜的思路和策略选择。例如,将学习内容化分为制图基础模块,机械零件加工制造及其图纸模块,机械装配使用及装配图模块,化工生产过程与工艺图模块,化工设备和化工设备图模块,等等。

零件加工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能按图加工,能测绘零件,形成完整的零件图,能选择适宜的技术要求。机械安装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读懂图纸要求,能按图正确装配并能良好使用,能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或测绘装配图,选择和制定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化工工艺图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典型化工生产过程,读懂和绘制化工设备图,了解图中设备的制造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检验。

各模块的学习按条件尽可能采用实例教学、项目教学;以基本形成专业能力为准则,可适当灵活地安排各模块所需学习时间。各不同专业都应按专业能力要求的不同安排各模块的取舍和学习时间。

计算机绘图是一项专项能力,也是现阶段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可选择的不错的就业岗位之一。因此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均应结合以上各模块的学习应用计算机绘图技术,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绘图能力。

也就是说,应当使制图的学习和使用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随着其他专业能力的逐步学习和深化而完善熟练起来。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Z评分模型;信用风险;跨行业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Z评分模型的我国农业与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比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一、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信用交易的扩大,信用风险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和间接融资的有效保障,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不仅影响着市场投资者的判断,更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因此,利用各种定性、定量手段考察企业信用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对银行结构性贷款风险进行防范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背景

2002年,向德伟用Z模型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共80家企业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2004~2009年,先后有学者分区域对我国中部和新疆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分析;2005~2015年,不少学者分行业对我国畜牧业、林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按照二级市场的分类,分别对我国A股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但至今为止,尚没有对农牧饲渔和化工制造业的定量研究,也没有跨行业的信用风险比较分析。事实上,由于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大,且都是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两者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因此对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

三、模型介绍

Z评分模型由美国经济金融学家Edward Altman在1968年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的财务预警系统。该模型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分,即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就可知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和面临信用风险的严重程度。

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流动性和资产规模;X2=留存收益/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累积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的指标,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X4=总市值/总负债,这一指标反映了股东提供的资本与债权人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关系,也反映了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股东资本的保障程度,它衡量的是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X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指标衡量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增加营业收入的能力,反映了企业资产周转率。

Z评分模型从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债务结构、资产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Altman通过对Z评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与公司财务恶化、进而产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成反比。即Z值越小,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行就越大;Z值越大,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根据Altman的研究结论,当Z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选取沪深两市A股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分别考察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情况;其次,从6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152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选取总资产规模大致相当的各20家公司共计40个样本进行跨行业比较。

考虑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的情况,因此在计算X4时还加入了非流通股的净资产情况。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数据一般没有披露,因此在计算X5时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销售收入。具体调整如下: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公积金+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X3=(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

X4=(每股市值×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以上数据来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东方财富终端。根据Z评分模型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一)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Z值分布。从表1、表2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其中ST类公司1家,面临破产风险的5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45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其中ST类公司7家,面临破产风险的26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4家,财务状况较好的有112家。(表1、表2、图1、图2)

(二)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Z值比较。在农业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4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在化工制造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3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因而按照升序方式选取总资产在19.4亿~39亿元的农业上市公司和总资产在20.1亿~32亿元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各20家作为样本。(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两行业总资产相近的各20家上市公司中,处于破产区的数量都是2家,但明显两家化工制造业企业的Z值较小,说明其财务状况恶化程度较高。处于灰色区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1家,而灰色区域的农业上市公司有3家,说明这些农业类上市公司虽不至于马上面临破产风险,但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时财务状况仍然堪忧。

五、研究结论

近年来,尽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政策,对涉农贷款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企业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加上受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要获得贷款仍然比较困难。2016年,根据银行中期报告的数据,四大国有银行对化工制造业的贷款占比远高于对农业的贷款占比。事实上,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从财务危机引发信用风险的角度,农业处于破产区的上市公司比例远低于化工制造业,这一点与农业ST类公司较少而化工制造业ST类公司数量较多的事实是一致的,说明总体来说,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风险远小于化工制造业企业。但处于灰色地带的农业企业比例是化工制造业企业的近两倍,说明相当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应对因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可能带来的失信风险。与化工企业相比,这些处在灰色区域的农业企业更需要产业补贴和政策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Altman,Edward I,Robert G.Haldeman,and Paul 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叶蜀君.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信用管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宁.基于Z模型的财务困境预测应用――以亚太周边市场及中国A股市场为例.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9.

[4]胡胜,张永杰.Z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与临界值研究.财会通讯,2011.17.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3篇

现在,全球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激增,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而随着能够大规模低成本的煤化工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由煤炭制造化工制品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同时,全球丰富的煤炭储量,加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提出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的战略,使得煤炭再次被视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从而驱动了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比如在中国、美国和印度,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潜力是最大的。不仅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全世界大约一半的煤炭储备总和,还因为他们正面临日益减少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内供应,需要寻求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其结果是,他们正在探索新型化工产业,例如使用煤气化来制造甲醇,并使之转换成乙烯和丙烯,这二者是今天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

关于如何最佳利用煤炭资源,将是一个持久的辩论。显然,热能和电力将会最引人注目,但越来越多地将煤转换为化工制品的新型煤化工也将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选择。

本文通过介绍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供应链、发展挑战、运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让读者全面了解全球新型煤化工产业。

新型煤化工产业供应链

煤化工产业可以被分为传统煤化工产业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前者主要包括合成氨、焦炭、电石和其他子产业的生产;而新型煤化工产业通过煤气化或直接液化,不仅可以发电,还能生产合成氨、天然气以及石油替代品,包括乙二醇、燃油和烯烃等,这与产能过剩的传统煤化工产业有本质的区别。它涉及能量转换的应用,因此在能源战略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兴起会让能源和建筑工程公司受益,尤其是建筑工程公司,它们在最初几年的受益会更加明显。

在“煤制x”的过程中,煤制化工品可能是最稳定的。首先,这一过程有利可图。许多化工制品是高价值的产品,而煤炭气化可以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煤来生产它们。当石油价格高于60美元/桶时,从项目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型煤化工完全可行。虽然目前国际石油价格连续下跌,WTI原油价格已经由2013年9月初的大约110美元/桶跌到了2013年11月中旬的大约94美元/桶,但这仍然大大高于60美元/桶,也就为发展有成本竞争力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并实现石油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次,煤制化工品可靠。目前煤制化工品技术正经历着巨大的市场增长,充分显示了对这一技术的信心。比如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引发了一批煤化工设施的建设。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的统计,到2012年9月,中国有34个这样的设施在运作中。

煤炭通过气化生产的化工制品已经开拓出了其在化工制品中的市场份额,比如全球有9%的甲醇是通过煤炭气化生产的。目前全球甲醇制化学品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是UOP和Lurgi,它们分别是Honeywell和Air Liquide(法国)公司的化学工程部门。虽然相似,但UOP和Lurgi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产品。UOP的技术被称为甲醇制烯烃(methanol-to-olefins,MTO)。该工艺制造乙烯和丙烯,还有一些较重的烯烃。出于这一原因,UOP将其技术与道达尔石化开发的裂化技术配对,将丁烯和己烯转化为乙烯和丙烯。Lurgi的技术被称为甲醇制丙烯,该工艺产生丙烯,但没有乙烯,副产品包括汽油和丙烷。Lurgl的气体生产高级产品经理Claus Grell认为丙烯生产是个优势,因为相对于乙烯,当今市场丙烯的价值在增加。

在其他方面,煤制天然气可能会是液化石油气和常规天然气的一个重要替代品,因为它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且在煤化工产业中耗水量相对较小。而煤制燃油的一些试点项目已经能够大规模运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煤制燃油的转换更有可能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战略举措,投资者不应对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生产抱有很高的期望。

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一个有风险的经济提议。对由煤制造的衍生产品必须非常有选择性,同时选址时要考虑物流。考虑煤制化工制品设施的公司必须权衡是让工厂靠近煤源(这往往是内陆,远离人口中心),还是让工厂更接近于最终产品的消费地或分销地。比如在中东建造的以气体为原料的石化厂就比以煤炭为基础的工厂更有竞争力。

同时,公司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对于环境的考虑也是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一个主要障碍,这在已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或者是将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进行管制的国家尤为突出。此外,煤炭中含有硫、汞、砷和其他污染物。破坏的环境,受损的矿工健康,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意外事故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的看法。比如在美国,环境方面的考虑是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一大障碍。不仅美国关注新型煤化工产业中的煤炭气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的神华集团就认为,用清洁、资源高效的方式运作以煤炭为原料的设施是公司的重中之重。

提供空气分离装置的法国Air Liquide公司的全球化学品市场高级副总裁Tom Hansen说,与化工制品相关的气化复合物将他们引入了二氧化碳管理计划。工厂在气化过程中使用纯氧气,一个附带的好处是产生的副产品是更纯净的二氧化碳流,这对如油回收一类的市场更有价值。也就是说,化学公司不是将所有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而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面给油井加压,使其更多产,从而寻机提高原油开采率。Eastman公司就考虑在墨西哥湾海岸项目使用这种技术。该项目从Beulah的煤炭中制造甲烷和化工制品,并且将其二氧化碳副产品运送到位于Saskatchewan北部边境的油田。不过也有观察家指出,这种二氧化碳的市场是有限的。

虽然新型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但亦会充满各种挑战。首先,新型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最尖端的化学制品生产技术远比传统石化产业中的那些复杂。虽然新型煤化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次,新型煤化工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水,是否有充足的地下水在煤化工厂容量设计和选址时至关重要。同时,新型煤化工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依赖于规模经济,因此大多数应用项目耗资都达数十亿美元。如果国内没有足够的资金,就需要吸引具有资本实力的跨国煤化工公司来进军这一领域,比如蒂森克虏伯伍德、KBR、福陆公司、GE能源集团、西门子能源公司和Prophecy煤炭公司等。但是,如何吸引这些公司来到本国是个巨大的挑战。

全球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实际运作

多年来,几家中国和美国的公司已经通过煤炭气化来制造肥料。此外,南非的萨索尔公司(Sas01)几十年来一直在它从煤炭中生产合成燃料的费一托(Fischer-Tropsch)工艺中,生产α-烯烃等化学品作为副产品。

同样,位于美国田纳西州Kingsport的Eastman公司已经有将近25年从煤炭中制造化工制品的经验。该公司通过煤炭气化生产甲醇,并将它转换成乙酸、醋酸酐和醋酸纤维。正是由于在这方面的经验,该公司鼓励进一步投资煤炭。虽然近年来该公司以煤炭为基础的产品只占其产品量的大约20%,但是却占其利润的一半左右。Eastman的公司战略和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Mark Costa说,“气化设施一直是我们成功的巨大推动力。”

在美国,北达科他州Beulah的Dakota气化厂从煤炭制造合成天然气,以及氨和其他化学品。而在印度,煤炭也备受关注。印度天然气管理局与Coal India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关于煤炭气化项目谅解备忘录,该项目将会每天消耗5000公吨煤炭,生产尿素化肥3500公吨。

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未来

今天,世界越来越关注低碳、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未来的能源发展将建立在一个新的能源生态系统之上,集中于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包括更高效的能源转换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是可基于各种能源的有效整合,以形成—个低碳、高效、清洁的以“接近零排放”为特点的系统。鉴于煤炭将继续长期发挥主导作用,新型煤化工产业涉及的清洁煤的能量转换将是建立新的能源生态系统的关键。

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未来远景之一是大规模制造烯烃,它可以转换环氧乙烷、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将甲醇转换为烯烃的技术已经开始商业运行,因此能够使这一目标成为现实。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制造业;科学技术;高质量;相关对策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行业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化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各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些生产中时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设备的腐蚀问题,焊接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化工设备制造别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很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所以我们要不断改善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制造的质量。

1 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的相关制造标准,我国的工业制造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都必须严格要求,必须经过压力测试、无损检测等出厂前各项严格的检测流程,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1.1 设备中存在的腐蚀问题

任何存在在空气中的金属都会存在被腐蚀的可能性,也是各个工业制造行业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说被腐蚀掉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还有一部分金属是无法再次使用,这就造成了金属材料的损失,而且因为腐蚀还会造成生产停产、原料以及成品的泄漏,增加设备制造过程中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些损失就会远远超出了产品的利用价值。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在制造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很多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并且还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这样的环境更加会加快设备的腐蚀。很多时候,制造商对于化工腐蚀缺乏正确的认识, 所以没有引起对其的重视, 就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甚至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样就会对用户的利益以及生命造成威胁,更加会对企业的产品信誉、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根据一些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以前发生的好多化工事故大多数是由于设备的腐蚀而造成的,所以我们不但要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操作而且还要采用合理的技术以及选择适宜的原材料,这些对化工产品的制造是非常重要的。

1.2 设备中存在的焊接问题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焊接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化工设备的制造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焊接技术的成熟程度。焊接在化工设备的制造中是一种不可拆的连接,他在化工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设备整体质量的薄弱点其实就是设备的接缝,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更好的焊接技术,提高设备的质量。

2 对于设备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尽可能的避免设备的腐蚀

我们所了解的,化工设备的腐蚀按其腐蚀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全面腐蚀,另一类叫做局部腐蚀,在这两类中,危险性最小的是全面腐蚀,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东西腐蚀的范围比较大,比较明显那么就会很容易让人们发现,不易造成事故的隐患,然而对于局部腐蚀,一般情况下它腐蚀的范围都比较小,腐蚀的地方不易察觉,这样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2.1.1 加强工厂质量管理工作

化工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直接影响设备腐蚀的因素,相对于其他的因素来说,质量才是最值得关注的,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我们除了要具有很好的设计外更加要注重质量的管理。

第一.严格执行设备焊接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工人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进而不按焊接工艺规程私自加大电流进行焊接,这样的操作就会严重怎加了设备在焊接时热量的输入,也会是焊接存在缺陷,最终就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耐腐性能。

第二.所用金属材料的管理。要想设备的耐腐蚀性比较好最基础的要求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设备图纸的设计要求选取材料,不能和图纸要求有任何不符,这是化工设备防腐的基本要求。

第三.对设备表面的缺陷进行清除。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不能留下任何与介质接触的表面缺陷,如果设备上存在表面缺陷就会严重影响设备的耐腐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术都必须要各执行工艺要求。

第四. 严格管理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对于设备的质量检测提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水压试验的过程中控制好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是尤其重要的,要么就会是设备存在缺陷,而且在试验以后我们应该既可能的是这些设备处于干燥的状态。

第五.对酸洗钝化的管理。我们应该在对设备进行酸洗钝化是严格按照酸洗钝化的工艺要求,尽可能保证钝化膜的均匀性、完整性。

因此要想使设备的防腐性能比较好,就必须确保设备的制造质量。。

2.1.2 尽量避免应力腐蚀。

第一.避免缝隙结构。我们都知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腐蚀介质的特效离子是必须按照要求控制的,这样就使得离子的浓度保持在要求的临界浓度之下。但是如果设备存在缝隙结构,那么依然会产生应力腐蚀和缝隙腐蚀等腐蚀事故,所以说我们应尽可能的避免缝隙结构。

第二.避免应力集中。对于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构件受力最大的部位很容易就会发生应力腐蚀事故,而且这些问题的缘故除了设备的加工质量外,往往是由于不合理的设计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应力集中。

2.2 完善焊接工艺执行步骤

第一.焊前有焊接工艺评定支撑。

在进行焊接之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即将焊接的材料的性能,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确定需要使用何种焊材,使用何种焊接办法,我们所得到的数据也必须符合焊接工艺的相关规定。最后才能确保这种焊接方法正确的投入到制造过程中。作为这类的企业,我们更应该总结适合自己企业产品的焊接工艺,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为企业赢得荣誉。

第二.加强焊材的购买及使用管理。我们在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在购买焊条时,我们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采购,而且要求供应商要有合法营业证书并且提供焊条的产品合格证书,而且必须通过公司的材料工程师认真检测以保证材料不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然后才可以投入使用。我们所购买回来的材料必须整齐放在所要求的位置,并保持其干燥。当我们要使用焊条时,领取人必须正确领取所需材料的型号并且做好签收手续,在焊条使用完后应将剩余的焊条进行回收处理,我们必须经常性检查焊条的库存情况,检查焊条的质量。

第三.设备的焊接接头设计

在进行焊接之前我们应该通过分析进而设计好适合的焊接接头,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接头,我们应该使用推荐的接头进行焊接,尽可能地使用对称焊。尽可能减少焊接后产生的接缝应力和残余变形。在最后应按照要求进行焊缝监察找出焊接时存在的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立马返修缺陷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3 结束

当今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离不开化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现在的化工制造业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不断改革创新,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分析其原因,进而不断改进我们的制造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尿素汽提塔管件失效原因分析》.1985.

[2]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不锈钢空冷器断裂原因分析》.1985.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间想象;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在许多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如机器设备、仪器的设计、制造、维修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离不开图样。图样作为表达设计和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简明、快捷的媒介和工具,在经济领域中越发凸显其巨大的优势和重要性。化工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化工图样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图技能以及运用投影原理展示图示和阅读化工图样的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人在制图课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切实提高学生对化工制图学习的认识

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当第一次接触到化工制图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这门课程同我所学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不过是整天与瓶瓶罐罐打交道,学学化学知识、做做实验而已,而这些教与学的过程又不需要画图,即使需要也只是画一下简单的示意图。因此,上新课之前,通过介绍职业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化工类专业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实验室分析化验人员,更重要

的是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一般来说,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一开始都要到化工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工作。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学生,到化工设备制造企业,绘图、读图能力当然必须具备,比如在日常维护、中修、大修中,需要对设备部件进行更换,或购买,或自己加工,或外协加工,都必须依据图纸来进行;再有,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的技术改造,都要首先从图纸的修改做起。图纸的绘制、阅读和管理是化工生产企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方面的工作稍有欠缺,都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制图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学好,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

识,导致学生厌烦听课,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如,要学生将一台简单的纯水生产演示设备的工艺流程描述出来,开始,我对照该机器设备讲解了几遍,可学生印象不深刻;后来,适时给他们配发流程图之后再来讲解,学生就能迅速掌握,并能够事后自己亲自绘制出生产流程图。过段时间,让学生再来拿图纸对照设备来说明,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运用自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工类其他专业课程时感到吃力,这固然有其基础不好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找到快捷的方法。我们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涉及工程学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用来帮助消化理解文字内容的插图、附图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吸引学生的眼球,对相关部分的知识或内容就会理解得更为透彻,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合理利用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

将化工制图每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演

示,引入新课。由于职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视化工制图为天书,所以,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到化工制图投影法时,可以自制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坐标的建立。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利用大约几分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这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易懂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在讲到如何将空间坐标布置到平面时,可以将自制的三维坐标通过展开到同一平面让学生更易理解。第三个阶段为小结阶段,通过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让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第四个阶段为预习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几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预习,以便联系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信心和能力。以上四个阶段衔接紧凑,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四、大胆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

现在所用的化工制图教材,都是厚厚的一本,当学生拿到化工制图的教材时,看到内容庞杂,学习上不知如何下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该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对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对所选教材作出必要的调整或删减。化工制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国家标准和规定、投影的基础理论、专业制图的一些特殊要求等等,而有关轴测图和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就可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对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则十分必要),大胆删减。为提高化工制图的教学质量,我们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国家制图的基本知识及画法几何、化工专业制图两部分。国家制图标准的使用和规定,可贯穿在化工专业制图技法的教学当中,画法几何部分以投影基础为基础,讲透三视图的形成及视图的表达方法;化工专业制图部分则要讲授化工设备及管件的平面展开图。

五、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1.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制图知识

以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感知和观察上,而且还要进行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边观察,边思考,边比较,边思考。

2.借助立体模型,充分利用模型教具或学生自制橡皮泥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反复观察,绘图读图,从而激发他们空间想象的兴趣。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到就近的化工企业实地观摩,反复思考,进行绘图读图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指导,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还可通过课内外布置补画漏线或视图等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林大钧,陆宏钧.简明化工制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2]葛耿.化工制图课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7(4).

[3]熊洁羽.化工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

金属加工制造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重视机械制造。要想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经济,就必须积极创新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我们的机械制造水平。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不断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推动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1 金属机械制造工艺现状分析

1.1 缺乏对大局的认识

加强对金属加工工艺的研究,加深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多方面认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为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但实际上,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这一关键的认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对金属加工工艺的研究,使得企业的工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此外,部分企业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工艺产品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降低。由于企业管理不够严格,在实际的生产中,还有可能出现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制造缺乏规范性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加工工艺可靠性不高的因素。

1.2 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

科学的评估指标是保证机械加工工艺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行业竞争良性发展的关键。但是,大多企业都按照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而没有适合本企业的特定标准。由于缺乏适应的评估指标,使得企业难以对生产中的金属加工工艺品进行科学的衡量和评定,不利于企业对金属加工工艺的进一步管理。

2 工艺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零件变形大,应力大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的毛料都是自由锻件,不仅余量大,而且平面度很糟糕,使得零件在加工中容易产生变形,最终很难得到质量合格的零件。为了保证零件质量,通过试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铣基准工序,首先加工基准,松开压板,将零件翻个,同样的方法再加工另一面,这样不仅可以为磨加工工序打下良好基础,还能增加零件精度,而且释放了加工中的应力,使得零件变形情况大大减小。

2.2 毛坯选择

不同零件需要选择不同形状,大小的毛坯,如果是轴类零件一般有三种形状:棒料,锻件和铸件。零件强度的大小决定着选择哪种锻件,如果需要锻造的零件形状简单,会选择锻件进行加工,如果是大尺寸零件,常用自由锻,模锻一般采用于中小型零件。通常使用锻件作为零件毛坯,通过锻压钢材,可以得到均匀的纤维组织,提高零件的性能与力学硬度。

2.3 磨削难问题

2.3.1 砂轮的选择。我们一般用刚玉类的砂轮来磨削高温类的合金,这类砂轮具有自锐性好,磨粒韧性优良,均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都比较好,因此采用这类砂轮,不仅成本低,而且磨削质量优良,效率还高。

2.3.2 磨削参数的选择。在开始试验加工中,当磨削深度超过0.03mm时,零件即会突然鼓起来变形,严重时表面有烧伤现象,再者GH163合金没有磁性,无法以其本身吸附在工作台表面,只能靠夹紧力,所以磨削时磨削深度必须严格控制,经过多次试验,我们选择了比较合适的磨削参数:砂轮直径φ350mm,切削深度0.01~0.02mm,进给速度1400r/min。

2.3.3 参数改进。由于加工参数的不合理,使得在加工典型安装边粗精铣时效率比较低下,也使得生产不能顺利进行,而且还增大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为了改善这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的试验,终于确定了合适的参数,切削过程中,选择硬质合金刀,同时用较小的吃刀量,当主轴转速较高时,选择比较大的进给量进行切削,将粗铣左右耳背程序参数改为S=1800,F=450,精铣左右耳背程序的参数调整成S=2800,F=1200,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3 金属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分析方法

3.1 构建高效的研究制度,多方面考虑

加工技术、加工设备,以及加工人员是加工管理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对金属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程度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高效的研究制度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高效的研究体系中,应包含了对员工、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和管理。高效的研究制度的构建,需要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及不断更新参与加工的设备等,实现全方位的强化,进而保证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可靠性。

3.2 强化工艺加工制造的可靠性

强化工艺加工制造的可靠性,是指强化金属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和技术管理。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加快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更新速度,进而提高加工工作的效率,提高工艺的可靠性是有效的方式。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企业可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在目前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并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以有效提高加工工艺的效率,保证企业的金属机械产品,能够实现长时间的有序进行。

3.3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在加强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转化工作,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雪球式的推广局面。同时,在推广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稳步发展,不冒进,可在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开展新技术的试运行,发挥示范作用。在新技术引入过程中,企业要重视新技术和常规加工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试运行对新生产工艺进行适当地调整优化,在形成比较成熟的工艺经验后再开始大规模市场推广。

4 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要求,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工艺,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机械制造和加工中,要全面考虑到资源,能源的使用情况,对于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再选择合理的制造技术来进行生产,最终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进行机械设计以及制造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关注材料的环保性能以及经济性,不仅要保证材料有很高的实用性,更要保证是环保材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还有资源浪费等问题。要想保证机械制造业的长远与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材料。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金属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金属机械加工技术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社会发展对金属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在实际加工和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金属加工制造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不断促进金属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推动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秋莲.机械加工系统能量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林梅.浅谈现代机械加工制造工艺[J].工程机械文摘,2015,05:83-84.

[3]马海彦.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研究与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6.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7篇

一、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必须从浙江区域经济实际出发

在探讨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时,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点,即浙江工业属于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和转型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其产业发展和结构演进有着与工业化国家显然不同的发展特色和制度安排。这是浙江工业结构调整必须重视把握的现实基础。

一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不能轻视浙江现有的产业特色优势

轻型主导,长期来一直是浙江工业结构的鲜明特色。轻型主导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轻工业比重高。轻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最高点为年的,年约。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对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二是“重工不重”。重工业中,基础原材料工业比重较低,相当部分为轻小型的金属、机电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从本省资源禀赋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实际出发,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发展轻型工业起步,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的成功实践。轻型工业主导的省现只有个,即浙江、广东、福建、云南和海南。其中浙江和广东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省。

“九五”中期以来,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支持下浙江重工业增长速度连年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工业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分别是和××年分别是和。

虽然近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目前浙江仍然维持轻型主导的工业结构。由于重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大于轻工业反映在规模以上企业的变化就比较明显而规模以下企业的变化不大。据省中小企业局××年对规模以下企业统计,轻工业工业增加值仍占。轻工业发达的格局相当程度得到“块状经济”的支撑。据省委政研室年调查,全省“块状经济”绝大部分属于轻工业,其中纺织服装业占到总量的。浙江轻型工业相当部分在全国保持竞争优势。据××年个制造业统计,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以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有个,绝大多数属于轻工业。

二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不能忽视浙江曾经历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阶段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显示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有序变化规律。即一般都从轻纺工业的发展起步;然后向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基础型重化工业变动;在基础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工业重心又转向加工组装工业,进入高加工度化的最高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工业资源结构的变化,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资本密集型产业主导—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的方向发展。

但是作为转型经济的我国,走了一条与市场经济国家和西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有着很大差异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前的近年内,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工业发展阶段上呈现超常规的跳跃性。浙江和全国一样,工业化初始进入的就是重工业优先发展阶段。起步之际重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年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仅为。年代中期起,沿袭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到年重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上升到。—年,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比轻工业高出个百分点增速远远快于轻工业。但是受计划配置和资源禀赋的限制当时浙江缺乏发展优势,—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列各省市区第位。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从实际出发,确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工业发展方针,扭转长期以来重重、轻轻的战略偏向,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全省工业迅速起飞。—××年,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国最快。

三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发展,既要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迅速崛起,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理论和实践都告诫我们,区域工业发展需要重视把握好两点:

.务必强化地域分工,不能过于追求地方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

建立独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后,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首先冲破的就是搞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我完善的窠臼,突出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地域分工程度高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体现。地域分工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差异,来自于商品生产地、消费地的分离和交换的发展。地域分工规模随商品贸易的扩大而不断扩张,从区域性分工扩展到全国性分工,从国内分工扩展到国际分工。

从地域分工的视角看,浙江工业是全国工业乃至全球工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工业结构体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状况,其工业体系的完善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实现。由于不存在国界的限制,也由于国内市场更趋统一开放,省际之间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各省的工业结构往往各具特色,不需要也不可能自成体系,省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不平衡等缺陷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弥补。

因此,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统一开放的全国和全球的大市场,从加强在国内和国际的分工地位出发,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应把着力点放在填补产业空白,拉长产业短线,过于追求地方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上。实践这种有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思路,浙江在改革开放前走了很长的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改革开放后也曾有过一些不应轻易忘却的教训。如年代末针对轻工业领先增长,抓缺门、攻短线,上了一些原材料工业大项目,最后大都成了包袱而不是动力。

鉴于浙江长期以来保持轻形主导的工业结构出于拉长产业短线、完善地方工业体系的潜意识,容易产生重化工业的发展情结。主张将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大于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可以拉长产业链,带动省内更多企业发展。从经济学上分析,判断产业关联度强弱与否,主要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两个指标。下面给出了浙江主要制造业这方面的数据。可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实际上而不是理论上,多数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还不如纺织业。

.务必立足要素禀赋,重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工业结构须与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并与市场需求相协调。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资源等。区域工业结构合理与否,主要是看区域较为丰富和便宜、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得到重点开发,相对应的产业是否得到重点发展。如区域比重较大的产业在相关资源上并不具备相对优势,或者相互错位,这样的结构一般来说是不合理的。

培育形成基于要素禀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化分工地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区域要素禀赋,在较大程度参与国内外分工和竞争中,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没有特色优势产业,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强调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论轻重工业,只要有可能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都要重点支持发展。

二、片面强调发展重化工业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片面突出发展重化工业,不利于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对重化工业阶段的衍生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重化工业阶段是利弊共生的阶段。重化工业对资源禀赋的要求比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比较明显。浙江是能源、矿产资源贫乏而人力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省份,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⒈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突出

重化工业是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业主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费急剧增加。日本是资源使用集约程度很高的国家,但在—年的重化工业时代,钢铁消费增长了倍多,能源消耗增长了倍多,其中石油消费猛增了倍。我国石油、天然气和主要矿产资源不丰,人均资源拥有水平很低,石油、天然气、铁矿和铝土矿等的人均拥有水平均排在世界位以后。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化时期人均消费吨石油(美国是吨)。我国到年如人均消费吨油,总量就要亿吨,而国产能力只有亿吨,世界石油的可贸易量只有亿吨。

浙江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的省份,电、煤、油、运的供需矛盾比其他省市区来得更大。近两年,高消耗、高运量的基础原材料重工业发展过猛,使得电、煤、油、运的供需关系绷得更紧。特别是电力短缺属于全国最严重的省份。据测算,重工业的单位产值耗电量相当于轻工业的倍。到××年,钢铁、建材行业的投资达产项目新增用电负荷,就相当于全省新增总量的。并且,水资源也是重化工业的关键资源之一。电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属高耗水的行业,水资源不足将掣肘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浙江重化工业发展付出的代价将比其他省大得多。如何在重化工业发展和资源供给之间取得平衡,是日趋突出的重大问题。

.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更大

重化工业物质消耗高,由此连带产生的问题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污染较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重化工业是近几年的主要增长点。××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中,以钢铁、氧化铝制造为主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以水泥制造为主的建材和电力等个行业所占的排放比重高达;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黑色金属、化工、电力等个行业的排放比重占到多。如钢铁工业每年的粉尘排放量约万吨,占全部工业排放总量的左右;吨钢粉尘排放量约公斤,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倍。浙江工业中为数不少的机立窑水泥、化学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生产等,也构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越高,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越明显,环境污染越严重。浙江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正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就业问题可能进一步显现

与轻工业相比,重化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单位投资吸收的劳动力相对较少,重化工业的加快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有学者测算,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万人,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万人。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比任何国家都要大,解决好数亿人的就业是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加快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程度必然加深,工业增长的就业弹性可能下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速度可能减缓。如何缓解日趋严重的就业矛盾,在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必须认真处置的重大难题。

.容易产生投资过度

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产业链延伸,投资量加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周期拉长,反映重化工业产品供给不足的信号(如价格上涨)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在经济扩张时,容易出现对未来需求的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韩国在上世纪年代末和年代初的重化工业发展高峰期,由于向重化工业倾斜投资,曾出现重复投资、过度投资的问题,而且投资资金大部分依赖于海外,导致了较严重的累积性债务危机。如年与年相比,韩国制造业的开工率从下降到,其中机械、电器业的开工率分别从和下降到和,经营恶化的企业不断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为负值。当前,我国重化工业中的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汽车等过度投资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焦点。

二对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要合理规划和正确引导

浙江具有全国最好的海岸线和深水港。立足长三角,面向海内外,充分利用这一可贵资源,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是全省重化工业发展的重点所在。我省确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已有相当年份。上世纪年代中期,重化工业布局重心由浙赣线向沿海实行战略东移。由于缺少战略投资者,而后多年临港重化工业发展不快。“十五”以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临港重化工业建设形成了新的高潮。

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关系,如岸线、岛屿和港口资源的合理开发,生产地与矿产资源地的衔接及国际资源的有效利用,临港区与腹地产业的整合,现代物流体系的构造,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和环境污染的控制能力,重大基础设施的配套等,需要统筹兼顾,从长计议,加强规划导向工作。目前这方面的深度还很不够,尤其是要扎实做好岸线、岛屿和大型产业区的布局规划工作。

对重化工业在临港地域分布过密可能产生的问题,要预谋对策。这方面日本可作前车之鉴。上世纪年代,日本曾因临海工业布局过密,带来一系列社会及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濑户内海,集中了全国的炼油厂、的石化企业、的钢铁总量,以上的火力发电总量,工业产量占到全国的。由于临海工业过密、污染排放过多,出现了震惊国内外的赤潮等严重公害,内海一度变成了“濒临死亡的海洋”。年日本颁布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法》,进行综合治理。水资源保障也是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一大制约。我省临港地区上的工业项目耗水总量很大,要求高保证率供水,仅宁波地区的项目就新增用水亿立方米左右,而临港地区恰恰水资源相对紧缺,供需矛盾甚为突出。

还要注意临港地区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现有临港工业中轻工业占了很大一块,目前在建的最大项目就是投资上百亿元的轻工(造纸)项目,海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的特色支柱产业,海洋生物加工业则是需要做大的海洋新兴产业。

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引导浙江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原则。

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必须立足浙江实际,适应要素禀赋条件,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加强在国内外的产业分工地位,有利于工业产业之间、工业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不能脱离省情,有悖要素禀赋,盲目追求工业结构的重型化、高度化。尤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三阶段”的公式,以此来引导工业结构调整。这样,不仅不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利于在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赢得比较利益,还会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那些以拔苗助长方式生长起来的产业,最后也难免因缺乏竞争力而遭致市场淘汰。

片面强调发展重化工业,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开放前,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教训,大家记忆犹新。片面突出发展重工业,违背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综合平衡,扭曲了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扭曲了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过于突出发展重工业,有悖于以人为本,导致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和消费需求的长期抑制。改革开放后,国家纠正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没有一个省再把突出发展重工业作为中长期规划的发展目标,而是都重视发展地域分工水平高的优势产业(其中不少属重工业但决不都是重工业。从资源禀赋条件看,浙江尤不应以过高的代价过多发展高消耗、高能耗的重工业。

有必要指出,轻纺工业不是浙江进一步发展之累。轻纺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促进浙江工业起飞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在今后较长时期,轻纺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仍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是因为国情和省情都要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轻纺工业的兴衰关系到全省数百万人的就业生计。二是因为国内巨大的民生基本消费需求,决定了轻纺产品的市场长在。三是因为轻纺工业在全省对外贸易中具有支柱地位,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浙江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因为轻纺工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其发展对工业全局举足轻重。五是因为轻纺工业照样可以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和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三、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应是新时期浙江工业的战略追求

对浙江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路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主张向重化工业转型;有的主张跨越重化工业阶段朝高加工度方向发展;有的主张顺势而为,重在构建动态比较优势。多年前,持重化工业观点的比较少,而后两种主张相近,形成了较多的共识。最近两年,主张向重化工业转型的说法又多了起来。

随着信息化的勃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对浙江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路径,应该不囿于传统工业化的理论框架,而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解说。

一广东和江苏重在发展制造业的结构转型路径值得浙江借鉴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信息化的崛起,不仅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为工业化开辟新路、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强大推力。

按照工业化“三阶段”的传统理论,重化工业发展包含两个阶段,一是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阶段,二是以高度加工组装工业为主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虽都属于重化工业,但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信息化的推进,有力促进了整个工业加工度的提高,明显减低了工业发展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使得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有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在实践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工业发展阶段的跨越上,广东和江苏走在了前面。这两省都大力发展产业迅速崛起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硬件制造基地之一,并向世界级的制造基地发展。××年,江苏产品出口贸易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工业产业。广东同样作为最大工业产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总量的,占重工业总量的。而浙江这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年仅分别为和,在工业产业中仅排在第位。

当然,这决不是说浙江不要发展重化工业,而是要探究如何发展、发展什么。近些年浙江和广东的重工业均在加快发展,工业结构开始“变重”,但两者实现的途径明显不一,产业升级的程度也有不小的差异。广东主要依靠大规模发展制造业而使工业结构“变重”,年—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全部工业和重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高达和。而同期,浙江同样的制造业对全部工业和重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仅为和。工业结构“变重”,更多靠的是普通机械和建材、化工、化纤等原材料工业的扩张。从工业化“三阶段”的眼光看,广东的重化工业发展,倾向于高度加工组装的路子;浙江的重化工业,偏重于发展基础原材料工业。两者比较,一个资源相对节约和生产相对清洁,一个则资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多;一个较大程度地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和对工业发展阶段的跨越,一个则明显在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广东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思路和方式,值得浙江学习。

二把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所谓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一方面指的是,利用高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适合国内外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变化的,高档、新型、尖端、精良的产品的加工制造部门;另一方面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工艺方法,对低价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结构性、技巧性和装饰性改进提高,使之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加工制造部门。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的特征:一是突出技术创新,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代制造业;二是提高加工深度,实现产业重心后移,依靠对加工产品再加工来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三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缓解供给瓶颈,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四是加厚产业进入壁垒,减少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要抓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契机,把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工业发展路径的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顺应了工业化朝高加工度方向发展的趋势,可以减少或避免过多发展重化工业所带来的弊端。这方面,台湾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世纪年代,台湾实施重化工业发展战略,建立了较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然而两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使得重化工业的发展受挫,出口竞争力因能源价格和工资上升而降低。年代,台湾实行科技导向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年又推出通信、半导体、消费性电子、精密机械与自动化等“十大新型工业”和“关键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速了制造业升级。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前言: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业作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在科技的发展之下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我国的化工制药在新中国的成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的化工制药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国际上进步的新科技与新设备,以便国内的化工制药业可以最大程度的超越原有基础上的化工制药业生产。

一、现代工业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相对于国际生产管理水平来说,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内的化工制药设备的投资上花费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设备投入生产之后会忽略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对化工制药设备的生产后期进行设备的保养。

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国内化工制药工厂维护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因为化工制药设备在使用老化过程中,很多机器在表面可能被外部化学药品腐蚀,可是设备的内部却是可以进行正常工作的,但是因为维护技术不够成熟,在检测仪器的疏漏下,这些外损内好的机器就会被化工制药制药厂废弃,造成资源的流失。

现代工业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的所涉及到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专业性的设备维护技术向纵向深度的发展,并且涵盖了多个不同面的知识量。化工制药设备的维护在分工上十分明确,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设备的维护人员进行细致的专业和职能的详细划分,才可以较好维护好工厂内部的设备。

二、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现存的问题

可以看到的是,在我国的大型制药工厂内部的设备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即

使如此,还是可以发现在工厂内部存在的一些设备管理过程中比较弱的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看到在国内的工厂内部管理部门设置的不科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工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职能部门人员分配的不科学,化工制药设备管理出现很多的机构在工作时,分不清楚自己的工作的主次,造成有些工作上太多或太少人去负责同一件事情。工作量及工作职责分配不具体不明确,会出现工作混乱不到位。在国内的化工制药设备管理中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难免会给化工制药产业带来源于生产设备维护不妥的损失。

化工制药设备需要及时的维护与更新,这样才可以保证化工制药制药厂正常有序的生产发展。可是目前在国内的化工制药制药厂里,很少有企业会对工厂内部的化工制药设备预留下足够的经费进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维护与配套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化工制药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与技术更新,反而会在生产过程中大大的缩短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化工制药设备长时间的得不到与设备相对应的维修与技术升级,原本只是设备里的其中单个零件出现故障,但是设备不进行及时的维护就会让设备里的其他更多的零件也出现相应的损坏。长期以往,必定会给化工制药工厂的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国内的企业起步相对于国外而言比较晚,所以在企业本身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创新上,会比国际水平低很多。况且科学管理发展的进程本身就比较慢,而在中国的企业里,科学管理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节能设备的推广使用,还有化工制药设备的及维护与设备的状态监测技术管理上,还不够成熟。设备的节能改造与比较可靠的设备维护技术还没有被我国的企业所掌握,设备的维护技术有还有待提升。

三、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要对企业的机构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化工制药设备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化工制药设备生产的全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必须建立合理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才可以更好的在企业的化工制药设备管理中,更好的对维护管理人员进行明确具体的分工。根据企业具体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和工作分配三方面进行综合合理的分配,对企业的化工制药设备做出科学的管理规划。对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对应对口的岗位工作分配。在设备维护过程中,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发挥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价值。与此同时,适当的增加企业对设备管理中的投入,按月划拔一定数量的经费对企业设备进行维护。

通过对设备的适时维护可以大大的增加化工制药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企业老化得比较严重的设备,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测,然后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逐步更新和改造现有低效、高耗、老化严重和存在安全隐患等设备。加强设备购置管理,努力化解设备投资风险。针对目前部分设备购置多头管理、出现混乱等状况,公司要加大设备购置专业归口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的力度。重点是:对新购设备要立足生产需要,从技术性能、市场应用质量、工艺配套、运行费用、能耗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认真进行经济评价和技术论证,努力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已完成新购设备的项目,要组织实施设备投资效益跟踪评价制管理,保证把有限资金有效地用在解决生产关键的问题上。对已投入生产现场的设备,要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的跟踪写实管理,实事求是地描述单体设备的生产运营状况,为集中采购、规模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抓好设备维护管理,充分挖掘设备创效潜力。立足现有设备的维护管理、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是设备管理的根本。

一些比较大型的老化的化工制药生产设备,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可以进行及时的设备更新,那么就必须对设备做出相对应的维修,或者更换设备的部分零件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设备的监测,防止改造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化工制药设备管理可以在化工制药生产过程中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来自设备维护不当而多产生的生产费用,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

四、化工制药设备管理的分析与总结

化工制药设备管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是非常多方面的。可以看到的是,化工制药设备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需要他们具备对机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所以在化工制药设备的推行中,必须大力提高化工制药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设备的管理知识与设备的实践维护操作知识做出相对应的指导和培养。与此同时,加强设备管理的技术交流,从整体上提升化工制药设备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永昌.化工制药设备常见腐蚀与防腐[J].经营管理者.2010(11)

[2]全国化工制药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大连召开[J].化工制药设备与管道.2000(05)

[3]杨扬,丁美华.内铸精神外塑形象――北京北搪化工制药设备厂以企业文化建设促主业发展综述[J].化工制药管理.2002(11)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0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致力于研究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生产、使用、销售、维修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流程的工程学科[1]。随着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给化工制造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化工机械制造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日渐成熟,这为化工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本文着重就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分类

目前,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

(1)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自动化制造工厂建设中。对于自动化制造工厂来说,其借助于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生产、管理、物流运输等一系列自动化流程,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2)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自动化制造单元形成。对于自动化制造单元来说,特别是低成本和小型化产品,其生产设备运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特点。

(3)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自动化制造线的建设与完善中。自动化制造线由单一的或者批量小品种自动化线组成,多运用于生产线在物料的自动化搬运系统中,生产效率较高。

(4)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自动化制造系统设计之中。在自动化的制造系统方面主要是由,4台或者4太以上的人工中心、全自动数控设备等构成。

2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事项

对于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来说,其较普通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有所不同,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事项,具体有[3]:首先,在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阶段应严格关注基础配套的建设,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电子学以及设备装料自动化技术等。一方面,应加强化工机械制造生产控制系列中计算机主机的发展与应用,确保其基础性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化元件和控制系统,将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涉及领域逐步扩大,例如向着微处理机、电子计算机、新型工具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等领域发展。此外,对自动化水平较高、生产的性能优质的机电产品多角度分析,是将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合理发展的核心因素。其次,在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优选指标中,低成本因素应着重考虑。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自动化技术来说,既可以大批量生产,又具有结构稳定、产品单一等特点,这是低成本的主要原因。在开展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发展那些经济效果好的以及效率较高的生产模式。同时,针对部分专用的设备自动线及其组合来说,大力发展低成本生产管理也尤为重要。此外,由于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对化工机械进行批量生产过程中,有必要使用复合制造单元、短自动线或者成组工段,以这样的方式将成组自动化实现。第三,实用性能也是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将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更加具有实用性,已成为一个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应用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方面,有必要让企业技术发展和生产需求,以及相应的实际条件放在首位,作为最终的目标加以重视[4]。同时,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与实践相结合,以确保其实用发挥作用。

3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对于机械制造技术来说,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世界性以及与市场密切联系等特点,而对于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表现尤为突出。自动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损耗,大大地降低了机械制造的成本投入,对提高机械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面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现状,化工机械制造领域规模日益扩大,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逐步转向以实际生产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对于化工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而科技创新能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驱动。因此,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充分结合制造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突出其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逐步由机械化发展趋势转向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方向,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优势,已成为化工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3)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基础上,逐步呈现出智能化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实现无人生产和少人管理,而智能化和虚拟化发展则突出人机互动交流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技术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渐扩大,特别是在化工机械制造行业中。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于化工机械制造领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因此,应大力发展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08):78.

[2]曹环军,刘海英.对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思考与展望分析[J].华章,2013(04).

[3]李益炜.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思考[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3(14):4-5.

[4]张立东.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科技风,2012(02).

[5]赵刚.探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4(02):202-204.

化工制造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策略

引言

近年来,化工生产事故时常发生,并且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化工工艺风险没有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的具体表现。化工生产涉及很多化学反应,同时反应条件一般比较特殊,化工生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化工工艺中存在的风险,已成为保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化工工艺风险危险性与参数标准

1、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2、化工工艺风险识别主要参数标准

根据国外较好的风险识别机制经验,我国制定了一套适合在中国发展的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标准。化工生产主要存在火灾、爆炸和中毒3种危险因素。化工生产每一部分的风险值范围在0-10,通过评估化工工艺每部分的风险值来最终评定事故的风险值。因为风险识别工作是在科学准确的参数标准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所以特别针对事故隐患中的严重程度制定标准参数。我国根据总成绩将风险价值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部分,以便能够简洁地表达事故严重程度的概率。重度危险一般在七大部分的风险参数总分达到5分或5分以上。遇到重度危险时,要避免出现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对当前化工工艺进行彻底的风险防范和工艺流程的改造。

二、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要点分析

1、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化工事故要点分析

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管理机制和判断标准的建立,是以化工加工、生产制造过程为基础的,从化工加工过程中的化工原材料运输和仓储、化工制造设施的正确科学、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制度建立开始,做好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制造环节、制造应用技术的把关和控制,及时排除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安全事故隐患。

2、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预警标准要点分析

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管理机制必须要以预警标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根据风险预警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化工加工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除,或者在事故发生之后,根据风险警告标准判断是化工事故等级,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工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国际社会中化工生产制造领域的标准化工风险预警标准为参考,我国的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预警采取从一到十的判断数值,并结合化工风险事故的不同属性,综合进行事故严重程度判断和评估,同时在数值判断的基础上,使用风险轻微、风险中等、风险严重等字眼对事故风险进行描述。举例说明,如果在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险等级达到或者大于预警标准的五分数值,那么该化工事故的属性为重度化工事故风险。

三、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优化措施分析

1、原材料、设备优化措施

为了排除化工生产、化工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化工企业应当从化工设备的科学正确使用、合理安全使用为基础,同时排除化工原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映,制定相应设备使用规范、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性能定期检查,做好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在化工原材料的运输、仓储过程中,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责任人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有效排除化工原材料、化工设备应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事故。

2、制造生产优化措施

化工工艺的核心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4、从安全防护系统的角度

在任何化工工艺的流程中,都会有其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用于预防一些生产事故的产生。提高化工生产安全防护系统的安全系数主要通过政府、经营者和企业3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一经发现事故隐患,需责令相关企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未有对事故发生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企业给予严厉的警告,甚至可以依法处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每个经营者必须坚持的最低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无论生产任务有多么重要,都要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操作,不要盲目只追求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最大化。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建立安全的管理责任系统,系统化地管理企业,让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发展,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寻找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好地完善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安全管理责任系统的制度,更好地杜绝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特别是要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定期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各种安全操作练习,让员工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认识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更好地让员工以安全第一的思想完成每一步生产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化工领域中的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对于提高化工生产制造质量,优化化工加工技术水平,排除化工加工过程中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化工加工管理技术人员应当从自身职业能力出发,提高责任心和警惕性,利用化工风险隐患预警机制,有效排除和解决化工事故。

参考文献:

[1]周仲园,陶刚,张礼敬,张良,潘毅伟.危险化工工艺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02):87-89.

[2]仪明国.科技时代下化工工艺的优化策略[J].化工管理,2013(24):45-47.

[3]唐忠庆.浅谈化工工艺设计安装的重要性[J].化工管理,2014(02)::32-34.

上一篇:半导体教程范文 下一篇:产品设计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