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6 15:14:27

产品技术设计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辅助;机电产品;一体化技术;设计研究

在当前的设备制造与工程建设领域内,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出现为设备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理论的技术基础,就是将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理论进行组合配置,实现设备自动运行的设计理念。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对我国各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出了突出的技术支持。在其技术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在一体化设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技术地位。所以在实践研究中,针对一体化设计中计算机辅助应用开展研究,对其技术发展有着良好的支持作用。

1 一体化概念及发展过程探析

开展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作用研究前,技术人员首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以及发展过程开展了设计研究。这是这一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

1.1 一体化理念概念分析

在技术研究实践中我们将机电产一体化设计理念了总结,将一体化理念的概念总结为以下内容。机电一体化理念就是将机械工业与电子技术进行结合,实现设备运行中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设备设计理念。在这一设计理念中,其核心技术因素包括了以下3点。机械工业技术、信息化电子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所以做好一体化设计中计算机辅助技术实践研究,对于一体化技术发展与设计水平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设计中的实践作用探析

在社会技术发展领域,提高机械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含量,使之可以适应现代化生活与生产要求,是机电产品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将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进行技术结合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就成为了技术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技术人员主要的主要问题就是,传统机械设计理念其管理系统理念与电子工程技术有所冲突,进而造成设计工作遇到了较大困难。而在设备研究体系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保证机械工程管理系统的运行,同时也符合电子工程设计理念,所以这类辅助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体化技术设计中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体化设计深入研究过程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可以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作用。

2 一体化设计中辅助技术实践应用研究

21世纪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体系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层面、以及一体化设计中的集成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技术体系中。下面我们分别针对这些技术应用进行实践研究。

2.1 一体化设计中计算机辅助基础技术

一体化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应用包括了设计、制造与工艺设计三项重要的辅助工作。这三项辅工作分别有着以下作用。

首先,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开展,是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内容。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了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工作内容。狭义的辅设计,主要表现为平面与模型设计软件的应用,其工作只集中独立的设计过程中。而广义的辅助技术,除了平面与模型的实际外,还包括其他设计工作内容。如在设计中进行设计资料与数据的检索、制定高质量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对设计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分析等,都属于广义辅助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广义辅助设计理念的提出,对于一体化设计过程自动化设计模式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在一体化设计体系中发挥着制造技术的支持作用。在其辅助作用下,技术人员可以在设计中可以保证一体化设备在制造过程中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如在设备设计中,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应用,完成对设备制造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一体化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实现制作、安装、检测等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在实践技术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辅助技术在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会大幅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最后,辅助工艺设计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工艺设计主要就是对设备制造中工艺技术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设备设计方案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开展工艺分析,合理的配置材料、工具以及顺序等生产工艺因素,在达到技术数据指标的前提下,实现工艺效益最大化。实践生产中我们,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体化设备生产效率与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2.2 一体化设计中集成系统应用

在一体化设备设计过程中,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应用也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主要内容。集成系统的应用合理的将技术、制造、工艺设计三项基础性辅助技术内容进行了结合起来,继而发挥出三项辅助技术的组合性优势,保证一体化设计技术含量提升。

在集成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柔性制造系统的采用是其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体化设备设计中灵活性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就是通过信息化分析与处理技术,对设备生产过程中各项实践数据进行处理,提高生产管理中的柔性因素,实现初步的智能化生产要求。如在设备技术换代较快的设备生产过程中,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生产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技术与生产转换过程,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在一体化设计发展领域里,技术人员利用技术手段经集成系统与柔性制造系统进行结合,通过其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控制技术发展,完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实践。这一系统的控制下,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实现了从设备设计、制造到成型的整体工作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全面应用,继而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作用。

3 一体化技术设计未来趋势研究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一体化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有着显著提升。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应集中在以下几点。

3.1 集成与微型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中集成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种集成化趋势的发现,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为设备的微型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可以预测的是,集成化与微型化设计理念将是未来机电一体化设计的重要趋势。

3.2 数字、智能与环保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必将向数字化控制理念发展。同时数字化控制的应用,设备管理中的智能化水平也会全面提高。如在生产中智能化机械臂的应用,就是数字控制与智能化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智能化控制可以很好地降低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消耗,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这些技术因素的实现,促进了一体化设备环保化趋势发展。

4 结束语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别是在其技术设计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研究体系内,技术人员以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一体化设计中的作用、实践应用内容以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全面研究,为其技术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孙鹏.浅谈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一体化技术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01).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 技术 灵动

服装设计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一种文化,是人们先由想象而变形的一种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用图形表现出来,最终将其转化为实物。这一过程既参与了人们感性意识的创作,又参与了将这种意识创作实现的理性技术。也就是说,一件服装产品的形成需要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结合才能实现。

艺术设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是人类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以工程技术和艺术美相结合为基础的设计体系。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解决物与人的关系,考虑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产生的作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面料、肌理等形式美感表现上。

技术设计解决产品内部功能、结构原理以及组合条件等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考虑产品自身合理性和对人生理功能需要上的作用。在服装设计中,技术设计体现在服装的结构、工艺等内在本质要素运用方面。

一、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灵动性特征

服装设计中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是为了实现服装产品所采取的设计手段,都具有商品属性,而商品是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中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服装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并各自具有一些特征。

艺术设计是一种显性的表达,注重美感形式和情感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审美的文化性,即赋予产品以文化意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物质生活条件,这使得每个国家和民族对服装艺术设计美的理解和标准不同,也就使服装的审美具有了多种文化意义。例如,中国唐装、旗袍和盘扣元素的运用使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意义;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强调以人为本,推崇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以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自由化的思想方法和多元性、模糊化的设计语言,产生了波普、欧普、嬉皮、朋克等反传统的服饰文化现象。人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之间的服饰文化中游走,这使得服装具有明显的时代文化意义。

技术设计是一种隐性的表达,注重数理性和逻辑性,是以抽象的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物质性,即服装从图形化的构思到人们可以穿用的物质化过程,从选取面料、确定款式到打板、裁剪、缝制和熨烫都有技术设计的参与。对面料的新颖性和环保性、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准、结构及尺码的要求等方面,都是技术设计物质性的体现。并且,这一物质性特征还包含了效用性和舒适性。

服装是人们的第二层皮肤,强调的是服装的可穿性,其功能是起到保护人体、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而又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的作用,这就需要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工艺的完善来实现。人体各部位功能作用、形体起伏是结构设计的根本,而选择合理的面料及相应的工艺制作技术,是实现服装设计功效性的必然手段。

技术设计的另一特征是功利性,即设计出的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和生产者能够从中获取利润。因为真正获取利润才是一个服装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如果设计出的产品实现不了功利性,也就没有技术设计的意义了。

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这一显性和隐性的两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服装产品的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在发挥艺术设计的特征时,要加入技术设计的数理性、功能性特征;在发挥技术设计的特征时,应融入艺术设计的情感性特征,使两种特征灵动地结合在一起。

二、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关系

服装设计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是设计者运用一定的文化载体、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造,更确切地说是美化人类生活着装和生活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而实用艺术从其实用意义上来说,它又是艺术领域之外的,还有其实用价值的立足点,也就是工艺技术品质。为此,服装艺术设计是以技术设计为内容,技术设计则以艺术设计为形式,两者互不可分。布劳恩・劳森在《设计师怎样思考》中说:“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设计师必须理解和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设计师不但要明白他们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还要清楚怎样得到这些结果。”这就是说,只是进行设计而没有考虑技术设计实践的设计是没有思考的设计,对预期的视觉效果是无法达到的,对自己的创意构思也无法实现。因此,如果一个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完全不考虑技术设计的实践要求,只注重形式和材料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服装作为产品的功能性和商品性,其设计只能是形式优美的艺术作品或概念性作品。同样,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只注重技术性,而没有融入艺术的灵性,这个设计虽然具有了功能性,但由于缺少了服装的文化和艺术美的感染性,也会黯然失色。

服装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不可分,并不是把两者牵强地拉扯在一起,而是找到一个美的结合点,使二者自然地融为一体、相互整合,从而创造出具有功能美和艺术美的服装产品。

在服装设计创作中,服装的艺术设计往往是第二性的,技术设计是第一性的。服装设计并不只是简单地先进行艺术设计构思,再用技术设计手段将其实现,而是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需要技术设计的知识去验证、补充以及启发设计者的构思。也可以理解为,艺术设计是对技术设计的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进。如果设计师不清楚有哪些结构、工艺手段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视觉效果,就无法与造型、款式、色彩等艺术设计手段进行结合,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创意设计构思。

如图1中的图1a为一短款小衫的款式设计图,其款式造型设计以前胸部的横向和半圆形分割为结构线,以简洁的碎褶和垂褶的节奏变化表现设计特征。图1b、图1c分别为对应展开的结构变化图,结构图通过省与褶的转换,依结构线分别在胸高处和前衣摆处形成具有塑型作用的碎褶和强化动感层次的垂褶。图2为该款式结构的立体试型图。通过这一款式与结构的设计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省道和分割线结构能与款式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线条可以处理得流畅并具动感,碎褶和垂褶可以表现得更有张力和美感,把款式设计演绎得精致到位。

三、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表现

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设计的综合,缺少了感性的艺术设计,服装将失去灵魂;缺少了精湛的技术设计,将无法承载艺术的魅力表现。因此具备较好的艺术感觉是先决条件,这样能很快理解设计内涵、准确把握款式特征。同时,要发挥技术设计的调整作用,根据款式的风格和定位,运用创造性的技术设计技巧,把服装本身的内涵和品位表达出来,将前期艺术设计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补充,使之更为恰当、完美。

图3为Dior品牌原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2009年秋冬高级定制会的作品。此作品是以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约内斯・维米尔所运用的柔和金色为色彩灵感。在款式设计上是将老迪奥先生1947年战后推出的新造型“New Look”的精髓――纤细高腰、过膝长裙加以夸张演绎。它保留了“New Look”中肩线窄而柔美,突出胸部的丰满和细腰的造型,把蓬起的长裙造型演变为强调臀部的巴斯克裙、吊袜带,并且在衣领和袖子上配以文艺复兴初期安东尼・凡・代克画中典型的精致蕾丝衣领和袖子,这些与明艳的黄色相结合,重新演绎了“New Look”中所营造出的纤美、高贵的女性气质。

设计者在创作中,将这个艺术形象通过选定适合的面料及相应的结构手段来实现。作品中所体现的款式是肩线窄而柔美,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选择了肩部没有袖窿线的连身腋下夹角袖,同时为了使衣服更加合体,衣身设计为三开身并带有一个腰褶裥,特别是从腰节线以下的设计最为特殊,即侧身处布料重叠起来缝合后延伸至后中线的半活褶裥,并从侧面延伸至前中线的部分为活褶裥,以此特殊设计来形成侧面翘起,使前后出现自然下垂活褶裥的设计效果。图4为立体结构设计完成的款式造型图,图5为最终完成纸样试型。

由此可见,通过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很好地表达了艺术设计的内涵,也完成了技术设计的意义,完美地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灵动。如果缺乏二者的灵动,将无法表达出服装款式的灵魂和所塑造的形象,也无法承载服装款式的艺术魅力。

服装的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两个方面,技术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艺术设计又是服装设计中创新的动力、源泉。艺术设计要遵从技术设计的规律,遵从技术设计中的物质性、舒适性、效用性以及功利性,技术设计要以艺术设计的头脑去思考,使二者的灵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与结合,相互渗透与交织、互为支持后盾,最终设计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吴兴奕.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J].江苏纺织,2006(2).

[2]李娜.浅谈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安徽文学,2007(9).

[3]龚勤理.时装样板的艺术性与技术性[J].装饰,2004(2).

[4]胡秀琴.谈服装设计对技术美的要求[J].装饰,2004(11)

作者梁军系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3篇

一、再现“公平杯里的秘密”

在2012年秋的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特级教师喻伯军执教了《公平杯里的秘密》。几年前在西安地摊上淘到的这个奇妙的公平杯,现在竟然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与普通杯子不同,孩子们发现,公平杯中央有一个龙形的立柱,杯底还有一个小洞。往杯中加水,孩子们惊奇地观察到,当杯中的水积蓄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从小洞中不断流出,直至杯中无水。喻老师笑问:“这个奇怪的现象与杯子的哪个结构有最大关系?”孩子们纷纷猜测:“可能和杯子中的龙嘴有关”、“可能和杯底的小洞有关”、“龙嘴和底部小洞之间可能有一根管子”、“可能在立柱的底部有一个进水的小孔”。猜测越来越接近事实。于是,喻老师揭示了公平杯的内部结构。原来,公平杯内的龙形立柱里有一个“n”形的连通管,而精美的龙头只不过是装饰品。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公平杯这种奇特结构所隐含的科学原理,喻老师展示了用吸管和一次性塑料杯制成的公平杯简易模型。由于材料简单、操作便捷,孩子们很快想到了公平杯模型的制作技巧,跃跃欲试。此时,提一些活动要求是必要的,这些要求涉及独立制作、多次检验、简图记录、原理讨论、操作常规五方面。20分钟的小组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展示了自制公平杯的效能,并交流了他们对公平杯工作原理的思考——杯中的水流出来是因为水的压力。在这一点上,孩子们取得了共识。借助“公平杯工作原理示意图”,孩子们了解了虹吸现象以及虹吸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在《公平杯里的秘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对公平杯的观察、制作、检验,来了解公平杯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逐渐建立“人们设计不同的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一科学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被视为基于“技术设计”的小学科学教学。

二、基于技术设计的教学目标

技术设计,是指孩子们通过制成某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实物化的技术产品,来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原理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学习过程。技术设计与科学探究是两种并行的活动过程,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技术设计把孩子们通过科学探究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技术产品及其工作方式的了解来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的理解,通过对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通过对技术产品的评价和运用来发展科学情感,从而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结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加以分析,基于技术设计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于四个方面:一是发展孩子们对技术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二是发展孩子们的技术设计能力,比如设计图稿的基本格式、在图稿中如何使用文字和示意图等;三是发展孩子们与设计过程相关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空间能力、决策能力;四是发展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种种联系的理解。

孩子们的技术设计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水平。一是在原型启发下,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创制出结构、功能相似的技术产品,比如“做一个指南针”、“做一个小开关”、“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小赛车”等;二是在分析原型缺陷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功能或成本和效益等进行改进设计,创制出更为理想的技术产品;三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技术产品。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第一种水平,即原型启发下的技术设计。

三、基于技术设计的教学及策略

基于技术设计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大多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产品原型来引导孩子们从中发现产品的结构、功能或原理。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或独立地设计制作出基于现实水平的技术产品并检验其工作效能。最后引导孩子进一步理解技术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技术设计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经历“原型启发”、“设计制作”、“效能评价”、“建立关联”四个阶段。

“原型启发”阶段。教师通常利用某种暗含技术设计的活动情境或问题情境,引发孩子对技术产品的探究需求。然后提供与所要设计的技术产品相似的实物或相关资料(即“原型”),引导孩子就原型的结构、功能或原理进行分析。比如,“该物品具有哪种结构”、“该物品有什么功能”、“该物品利用了哪种科学原理”。

“设计制作”阶段,首先,孩子们根据设计制作的任务和要求提出相关的设计制作建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比如“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可引导孩子们将设计制作的思路通过图纸转化为方案(包括所需材料、产品图样、简单制作过程等),并对方案进行交流和评价,就其中明显的缺陷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孩子们自主完成产品的制作加工工作,并在产品初成后检验其是否达到既定要求。

“效能评价”阶段。首先,是展示和评价产品是否能达成既定功能,比如小开关放入电路中是不是能控制电路的通断、小赛车是不是能行驶、保温杯是不是能减缓热量的流失。其次是关注产品是否符合设计制作的限制条件和其他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在产品效能上做出客观评价之外,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关联”环节。首先,教师可利用实物、图解、板书等手段,帮助孩子厘清产品的结构、功能、原理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或巩固相关的科学概念。然后,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进一步解释生活现象、完善技术产品、解决相关问题。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成本控制;竞争优势

一、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内容

成本控制,就是按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揭示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对目标成本身的控制,这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密切相关;二是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的监控,这与成本计算、分析密切相关。三是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为今后的成本控制指明方向。

(二)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价值链成本控制是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由产品价值链企业全员参与,各个作业中心全面负责,通过作业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在确保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复合型成本控制过程。

二、产品研发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这里主要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和目标成本管理法进行成本控制。

(一)产品生命周期对技术设计进行成本控制的原理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法对技术设计进行成本控制的原理是,企业根据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单位利润目标不同以及客户对产品设计的外观、功能、价格和质量等的要求不同,对技术设计的投入以及所设计产品目标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销售在市场上所处的阶段――从产品进入市场到衰退和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分四个阶段: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①导入阶段,是新产品刚刚出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产品在款式和功能等的设计上,经过最小的变化就能够满足顾客追求时尚、猎奇和高品质的心理,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达到既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又降低产品技术设计成本的目的。

②成长阶段,产品品种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此阶段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在产品款式和功能等的设计上,不同品种的产品尽量使用同种原材料及工艺,从而使部分原材料的大批量购买和部分工艺的规模运用成为可能,最终达到总体产品的差异化以及降低目标产品成本的目的。

③成熟阶段,是市场份额缓慢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的阶段。此阶段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在产品功能和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功能,采用市场上更为经济的原材料,来降低产品的目标成本。

④衰退阶段,是企业选择时机退出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阶段。这一阶段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是,尽量降低该产品的退出成本。退出成本原指投资者退出投资项目时,由资本金所带来的实际损溢价格。在这里,退出成本是指,企业因为不再生产和销售某一产品,而产生与之相关的生产设备清理费用、技术工人解聘费用以及由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给企业带来的商誉影响等费用。具体做法是,在设计新产品时,应尽量利用原有产品的生产设备,任用原有的技术工人以及部分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来提高企业对原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利用率,达到降低企业退出成本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新产品的目标成本。

(二)目标成本法对技术设计进行成本控制的原理

企业根据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对技术设计的成本以及所设计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确保产品研发与设计价值链成本的合理化。

目标成本的确定,是企业根据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企业的期望利润来确定的成本。即:目标成本=市场价格-期望利润

其中,市场价格和期望利润都是根据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如在导入阶段产品的价格和期望利润要定的高些,而在成熟阶段产品的价格和利润要定的低些。为了便于产品在生产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将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最终核算出各个价值活动的目标成本。

(三)产品生命周期法和目标成本管理法的实施

①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设计产品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②根据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特点,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期望利润,根据目标成本表达式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CO),然后根据产品的目标成本确定技术设计的目标成本(CD)。

技术设计的目标成本可以通过系数法来确定:

CD=fD x ( COx QO)

式中: fD――技术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目标成本系数,通常为经验数值,它因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不同。

CO――产品的目标成本。

QO――预计产品在某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中,可以销售的数量。

③在确定技术设计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之后,应将其列于“设计要求表”中,作为设计人员在确定所设计产品结构、确定尺寸、选择材料以及工艺设计等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不但促使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而且也可使产品在技术设计价值活动中的成本符合相应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特点。由于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目标成本及技术设计的目标成本都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将产品成本及技术设计成本控制在产品所在生命周期相应的目标成本之内,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同时,由于产品的技术设计是根据产品所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设计的,所以所设计的产品在成本上和功能、质量上符合客户需求,企业可以更加容易地使客户接受,从而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源头降低了企业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价值环节成本。

④在技术设计中注重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所谓标准化,是指企业根据中长期产品发展规划,制订企业的产品标准及标准化的贯彻、管理工作。所谓系列化是指,对一类产品进行技术设计时,应进行产品型谱的分析,确定好该类型谱的零部件分布情况,尽可能多地设计出该类产品的通用零部件,把单个产品的技术设计纳入系列设计之中。所谓模块化设计是指,尽可能地独立出同类产品中的功能模块,把这些功能模块作为独立的产品技术文件成套管理,以便其他产品的技术设计时直接或间接挪用。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设计交付生产

前所需修改的次数,提高产品技术设计一次性成功率。

⑤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模拟试验设计,提高真实试验的成功率,降低技术设计中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等试验的成本。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和目标成本管理法对技术设计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使企业不但从产品研发与设计成本价值链环节本身即技术设计价值活动来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从企业成本价值链中的其它环节如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成本价值链环节,降低企业成本。

三、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

(一)采购中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主要是在选择企业合适的供应商所需要的时间,因为企业采购工作是靠采购人员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寻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越长采购人员所花的采购费用(例如,差旅费、车费、电话费等)也就越多,进而采购成本也就越高。

(二)建立与供应商结盟的采购控制体系对采购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企业通过多方面调查或者招标的方式,选择一家或两三家供货质量与信誉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结成联盟。要保证这种合作关系的长期性,应该将供应商纳入本企业的采购系统,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价,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使企业从外部价值链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在与供应商建立了相互信任、稳固关系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让供应商参与供应产品的设计。当然,此时企业不是依据供应商的报价支付货款,而是按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先确定市场或最终消费者的支付价格,然后依据产品不同零部件的成本及对产品功能实现的重要性,运用逆推计算,一层一层分摊,在保证供应商应得利益的基础上,确定付给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以使原材料采购的价格达到尽量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 ,因为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部分原材料由固定的供应商提供,并长期与之合作,固定供应商信誉是有保障的,所以企业就不需要经常派出采购人员出去采购。采购人员只需要采购一些使用数量较少或者价格便宜的标准件,而这些原材料大多可以在本地可以采购到。因此既可以大大减少采购人员的采购时间,从而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四、原材料库存成本控

ABC库存管理法原本是一种划分存货的统计管理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原材料库存成本控制与管理,主要是该方法可以把正在制造的每一种产品中的零部件所占产品材料成本的比例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类别,然后将控制与管理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依次按三种类别的重要性来安排,使原材料库存做到数量合适。

因为要想使原材料库存做到数量合适,其基本的思路是把好每种原材料库存量,但对于原材料品种数量较大的企业,这一做法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因为并非数量大的原材料,其所占产品材料的成本就一定大。为了提高工作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ABC库存管理法。

五、生产的成本控制

这里主要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一)适时制生产方式的实施

适时制生产方式又称准时生产技术即JIT,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采取由成本价值链后面价值链环节的信息向前拉动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要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上一生产工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只能根据下一生产工序提出的具体要求而定。

1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和等候时间,以降低产品成本

2 通过减少在制品移动时间,以降低人工和动力费用

如图4-1所示。 在制造单元内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时间。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达到或实现质量的所有职能和管理,包括质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或水平的确定、企业内部或外部有关质量控制的组织和措施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等。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状态以及生产流程、产品模具、生产设备的状况等都将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保证产品的缺陷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使产品在各个工序的加工过程中能保质保量地进入下一工序,则在各工序的加工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在制品生产过程中其具体做法是,要求工人对于自己加工的零部件进行自我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自检表上。工人应对照作业标准严格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做到对不合格产品的及时发现、及时返工,大大提高了在制品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专门质检人员的检查是产品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最终保证,它也是工人确实对照作业标准严格进行操作的重要保证。

六、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

这里主要采用一体化分销系统对建立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一)一体化分销系统的实施

1 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企业与销售商的共同利益为中心,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在经营状况好的时候,为短期利益而绕过销售商,在经营状况差的时候,为避免损失而做出有损于销售商的事情。只有着眼于产品销售的长期利益,才能从一体化分销系统中看到单位产品销售时间大幅度下降的实施效果。

2 为确保经销商的有效经营,给他们以特别的支持。其中包括:产成品库存管理和控制;销售产品的管理和保养计划,而且随时准备根据销售商的需要对客户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本企业经销商的服务质量水平,在经销商中脱颖而出,有助促进经销商降低产品销售的时间。

3 和销售商进行全面、频繁、系统的交流,这里包括财务信息、销售趋势预测、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其他关键数据的共享。由于企业对销售商的大力支持,反过来,经销商为了共同的利益同样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产品献计献策。他们除了帮助企业制造出更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以外,经销商的分销网络还给企业带来特别适时的市场情报,这些有助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

4企业应该注意不能先对产品进行设计或已经制造出来,再去考虑分销的问题,而是首先考虑新产品的增加能否使本企业的分销系统保持平衡运转以及能否使企业盈利,再根据对销售商提供的竞争优势的了解决定是否研发和设计新产品,如何进行设计和制造,并让销售商参与到新产品的设计中去,以制造出畅销的产品。从而提高建立销售渠道及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产品销售的时间,以降低了建立销售渠道及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本。

运用一体化分销系统,体现了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原则,即企业不但从企业成本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本身降低企业成本,还从企业成本价值链中的其它环节及企业外部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晋忠.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6

[2]罗绍德.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7,(1)

[3]王燕.价值链下的作业成本控制[J]. 财会通讯,2007,(8).

[4]韩址清,王洪漠.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5,(2):20-22

作者简介: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冶金机械 绿色技术 绿色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冶金机械已经取得飞速进步。在进行冶金机械设计的过程中,绿色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当前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开发绿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的资源、人口问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绿色设计主要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节省能源,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从最低限度降低环境污染。

1.冶金机械绿色技术

冶金机械绿色技术主要是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对世界范围内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绿色科技手段。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作为一种目标形似,确保产品及产品生命安全周期以环境和资源消耗为基础,实现对资源性能、质量、开发整体的综合控制,对设计因素进行优化,达到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目的。

冶金机械绿色技术通过将绿色设计技术应用到机械的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以及回收的各个阶段,从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冶金机械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冶金机械绿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生产对环境的干扰,实现自然环境和冶金机械生产促进效果,建立和谐的自然生产环境,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型局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冶金机械绿色技术控制要点

当前我国的冶金机械存在很大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及居民生活状况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冶金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废气排放、热辐射现象严重,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冶金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我国的冶金机械效益,促进我国冶金业更好更快发展,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的过程中,我国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从本质上完成可持续发展道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2.1.冶金机械绿色技术中要对原料进行有效选取,确保原料的可再生、易分解、可回收性,提高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果,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要对工业三废进行有效设计,确保在生产的过程中有效对废水、废气以及废液进行处理,实现冶金机械生产过程中的零排放,从本质上实现对三废的控制作用。第三,做好机械的减震除噪工作,减少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冶金机械生产的过程中,机械很容易出现大幅振动,产生巨大噪音,因此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冶金机械的噪声消除设计,使用隔震性较好的弹性支撑或高性能的消声器减少噪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证施工作业的清洁性。

3.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

3.1.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主要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绿色产品,保证绿色产品质量符合实际生产需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内容要建立在最大绿色特征和绿色贴近度上,从本质上提高对技术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设计内容要遵循以下几方面。

3.1.1.产品全周期目标设计。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产品绿色周期要贯穿整体寿命,确保产品在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均符合绿色特征,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3.1.2.环保设计。绿色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绿色性质,要完全与环境友好相容,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内容必须要将绿色材料性质进行充分分析,将机械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1.3.源利用性设计。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保证实现资源利用性设计,确保资源利用效果符合当前的发展要求。要对材料的用量和种类进行控制,减少对环境或材料的危害。

3.1.4.对回收设计进行简约。在进行回收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减少对零件、材料的回收效果,充分对回收材料的性质进行研究,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可回收的效果。

3.2.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方法

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常选取的方法为生命周期设计法。该方法主要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对产品绿色性质进行要求,确保绿色特征贯穿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全过程。在该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全程评估和分析,保证绿色度符合设计要求。

除此之外,常用的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方法还包括并行设计、可靠性设计、系统设计、有限元设计、优化设计、工业设计、寿命设计、模块设计及人机工程设计等。

3.3.冶金机械绿色技术系统设计

冶金机械绿色技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动力装置、液压系统、工作机构、操纵控制结构四方面。

3.3.1.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设计过程要对能源进行有效选取,保证使用配套清洁能源,对机械能源进行改变或改良;要实现材质的轻量化,使用铝合金或尼龙等代替机体、齿轮等,实现节约能源;要进行除噪设计使用大容量消声器;要使用全塑风机及罩壳等进行减振。

3.3.2.液压系统

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工作介质的绿色化,使用无毒性压油,利用纯水作为介质,充分进行回收再利用;要简化设计技术,使用组合化和集成化设计的元件及系统;要采取防振、隔声装置措施,对污染进行有效净化,实现防污染、抗噪声设计。

3.3.3.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要使用变频无级调速提高工作能力。

3.3.4.操纵控制机构

在进行操纵控制机构控制的过程中,要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使用新式的操作方式将设备结合在一起,降低操纵难度;要采取可靠性设计、工业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设计等进行操纵控制,完成主体设计。

总结:

依照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冶金机械绿色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冶金行业发展必然措施。在进行冶金机械绿色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严格控制好冶金机械材料、废物及噪音,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要根据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内容,对冶金机械绿色技术设计进行细化,依照设计方法原理,实现对动力装置、液压系统、工作机构、操纵控制机构的主体设计。通过建立完善的冶金机械绿色技术系统,从本质上提高冶金机械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确保我国冶金行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栋.浅析冶金机械绿色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4):45-46

[2]刘晨曦.马洪伟.许宝玲.绿色冶金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J].科技信息,2012,7(6):90-91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程测量科技虽有很大进步,但仍然不能与科技发展相平衡。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的力度,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充分利用控制测量技术、地形网测绘技术、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摄影测量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等等,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一、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一些测量项目缺少方案设计,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存在一部分小型的工程测量项目没有实施方案设计就进行测量工作,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一部分测量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测量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在应用概念上常常会存在一些错误。(2)在一味地缩短工期和追求节约成本的前提条件下,不坚持基本的分级布网原则,实施一次性的布网形式,并且是缺少校核条件的,这样的结果是缺少控制误差的方法,致使误差越来越大,较难满足工程对精度的需要。有些时候还不能够及时地发现一些质量事故,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这样,不但没有实现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且使得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非常得被动。(3)可能导致测量地点的地方控制布网漏布。在后期补充布网的时候,不但会使控制测量的工作量大大地增加,而且还会损害原网的统一性。 (4)在控制测量布网过程中没有合理地布局测量地点的精度要求。 (5)在碎部测量和控制测量当中较难仔细地思考后期工作的要求,致使后期的工作显得比较被动,这使得整体测量的工作量大大地增加。

2、一些设计人员随意地套用设计方案, 这跟实际工作是不相符合的, 尽管一些测量工作有设计, 可仅仅是为了应付或者是套用, 常常面临着以下规范与形式问题:(1)标准观念较差。表现在计量单位、代号、符号、术语、名词跟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图表、数据、公式不够准确,文字表述过于繁琐。不客观的自评表现在过高地评价设计思想,作业方法和技术方案。(2)设计比较肤浅。表现在对生产的新品种,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等的设计太少。对作业单位的实力(装备情况与人员技术素质)与作业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理想的方案,以及挖掘潜力等的分析过少。对实施的策略及其效果等的分析不够。(3)设计人员缺少对作业地点的调查分析与情况的勘探。表现在设计人员不能够到达一线作业地点进行调查分析和情况勘探,不能够对设计方案的准确性进行实时地检查,不能够及时地处理存在的问题。

(4)没有全面地分析已有资料的使用情况。由于已知地点的资料并不是本单位测量的,或者是资料难找、时代久远,或者是其它原因导致在技术设计阶段不能够科学地分析与认真地调查已有资料的情况,仅仅是照搬一些相似项目技术总结资料当中的分析结果。(5)不够科学的设计依据。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设计人员喜欢参考一些过时的规范、教材,以及固有的技术设计书,而没有高度重视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检查,忽视了地质测量产品的装备标准、成本定额、生产定额,以及现有的技术标准与法规。(6)文字与封面跟规定不相符,内容不够完整。这主要表现在不同项目、不同时间和不同人员的封面各异,字体、字型、大小、格式等不具有统一性,强行地套用不同作业地点和不同项目的技术设计格式,在叙述上毫无新意,不够明确,缺少针对性。对技术指标、作业方法和设计方案等的改进建议与意见较少,附表和附图不全面。

二、提高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的策略

1、技术设计的依据。(1)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2)有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3)有关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和装备标准等。

2、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1)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满足用户的要求,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要从作业区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人员技术素质和装备情况),挖掘潜力,选择最佳方案。(3)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工程测量产品和资料。(4)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3、对设计人员的要求。(1)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工作量、要求和设计的原则。(2)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作业区情况的踏勘和调查分析工作。(3)设计人员应对其设计书负责,要深入第一线检查了解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编写技术设计书的要求。(1)内容要明确,文字简练,标准已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不再重复,对作业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题应重点叙述。(2)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要说明可行性研究或试生产的结果以及达到的精度,必要时可附鉴定证书或试验报告。(3)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4)以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与工程特点为基础,以测量规范为准绳,以分级布网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校核条件控制测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实现测量工作的多快好省。

5、地质工程测量项目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1)任务概述。任务的名称、来源、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项目内容、产品种类及形式、任务量,要求达到的主要精度指标、质量要求、完成期限和产品接收单位。(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作业区困难类别。(3)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说明资料中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完成情况,主要资料情况及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设计方案。(4)主要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技术估算或说明。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和要求。(5)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作业区困难类别的划分。工作量统计: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各工序的工作量。进度计划:根据工作量统计和计划投入生产实力,参照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年度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经费预算:根据设计方寒和进度计划,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和成本定额,编制年度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

结束语

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工程的大小与否,测量前的方案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工程设计的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工效、保障预期精度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前提。虽然说,测量前的方案设计,使得我们的测量工作的工时有所增加,但是,浪费的这些时间能够给我们的测量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的准确性,所以,绝对的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徐建洋.浅谈地质勘探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 青春岁月. 2013(17)

[2] 战大勇.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法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4)

[3] 祁亚科,王若尧.用现代装备选择施工坐标系坐标快速测设地震勘探物理点[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7篇

产品设计说明书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封面和目录、技术设计说明、附件及图表等。

封面和目录。封一写设计项目的名称、设计的号码、设计的人员、设计负责人、设计单位和设计日期等。封二写目录。

技术设计说明。产品设计说明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部分。方案设计的内容有:产品的系统设计、产品的整体设计及外观、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案设计要根据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而写。技术设计包括产品,总图、配件装配图、产品系统图、自动化原理、产品详细技术规格、系列计算等。施工设计包括产品总图、组件装配图、流程系列图、总图明细表、专用工具明细表等。

一种是包括开头部分、主体部分、附属部分的写法。开头写设计的依据、原因和目的等。主体部分写设计要点包括从原理运用到具体结构,从总体方案到局部解说。有的还附有图样,以提高说明效果,增强直感。附属部分写需要说明的事项,包括在制造、使用中的事项,以提醒制造者和使用者的注意。

附件及图表。主要是把有关批件和表格、图纸、设计概算等附在说明之后。

写技术设计说明书,要把项目写全,不可缺少;表述要清楚,简洁;数字写法要统一。

范例

YSRL3-2.2-4-R复式冲模设计说明书

受××厂委托,我厂设计制造了YSRL3-2.2-4-R电动机冲片复式冲模。现将设计情况说明如下。

一、乙方提供的原始资料

(一)产品图:1.转子冲片产品图;2.定子冲片产品图。

(二)使用设备:123-80冲床。

二、乙方的具体要求

(一)模具结构型式,采用我厂Y100-280模具型式(人工送料)。

(二)设计定子、转子冲片复式冲模和定子冲片复式落料模各一套(共三套)。

三、双方协商的内容

(一)定子冲片鸠尾槽、轴孔因我厂有标准件,两者(乙方产品图和我厂标准件)相差不大,为加快设计、制造进度,决定不执行原产品图尺寸,按我厂标准做。

(二)带标记的鸠尾槽,原图为鸠尾槽中心对定子槽中心,考虑到定子铁心轮部强度,决定改为对筋。

四、设计说明

(一)本设计以上述三项内容为依据。

(二)按乙方要求设计三套模具。

五、几点说明

(一)因时间紧迫,我厂标准件暂不出图,待设计完后再补。

(二)因冲床情况尚不十分清楚,所以模具安装螺孔暂不设计。

(三)因鸠尾槽位置变动(详见第三项第二条),请乙方在设计装片胎时格外注意,应以模为准。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用机械 电气控制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28-01

在现代化矿井建设中,凡要求较高的场合,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矿用机械的启动、加速、调速、制动和停车都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不同的矿用机械需要不同的自动控制方式,虽然控制方法不同,但都是根据生产机械工作时物理量的变化确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物理量就有不同的控制原则。

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控系统设计涉及到的范围较广,系统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密切相关。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以下几点。

(1)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提出的要求。生产机械的电控装置是为生产机械按预定规律完成一定动作和保证部件协调运转服务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提出的技术要求。

(2)妥善处理机与电的关系,采用机电结合的方法,达到系统的控制要求。现代生产机械的机械运动是机电结合的结果,机与电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只有统筹考虑两者关系才能达到整机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3)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力求简单,避免盲目地追求高性能、高指标。评价生产机械电气设计水平,并不是电气控制的功能越强,技术指标越高就越好,而是以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和运行可靠性来衡量的。高功能、高指标往往使系统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程度剧增,系统越复杂,所用元器件越多,系统的可靠性就越低(不包括冗余设计而增加的元器件)。因此,在满足生产机械提出的技术指标前提下,电气控制设计应力求简单,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提高装置的性能价格比。

(4)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任何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从减少设计风险角度考虑,应尽可能采用成熟的、经过优化和实际运行考验的材料、元器件以及制造技术与工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成功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会使产品在品质、功能、成本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进行必要的试验,才能作出决策。

(5)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尽可能减少元器件的品种和规格,降低生产成本。

(6)操作、维护要方便,外形协调、美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生产机械的控制要求,设计和完成电控装置在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所需的图样和资料。这些工作主要反映在电气原理和工艺设计中。

2 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装置设计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产品设计。

2.1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研究系统和电气控制装置的组成,并寻求最佳控制方案的初步阶段,是技术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可由机械设计人员和电气设计人员共同提出,也可由机械设计人员提出有关机械结构资料和工艺要求,由电气设计人员完成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机械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收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积极而又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对某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组件等进行必要的原理性试验研究或提出试验研究大纲,提出系统中必须采用的专用元器件的技术要求。初步设计主要是给上级部门或用户的一份总体方案设计报告,这份报告是进行技术设计和产品设计的依据。只有在总体方案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生产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某个细节或环节设计不当,可通过试验和改进来达到设计要求,但总体方案出错,将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初步设计必须认真做好调研,注意借鉴已获成功应用并经过生产考验的类似设备和生产工艺,在几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现有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决策。

2.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上级部门审查批准的或经用户同意的初步设计中提供的内容和方案,最终完成电气控制设计,完成电控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设计需完成下述内容:(1)对系统设计中某些环节做必要的试验,写出试验研究报告。(2)绘出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3)编写系统参数计算书。(4)选择整个系统的元器件,提出专用元器件的技术指标,编制元器件明细表。(5)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介绍系统原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有关运行维护条件和对施工安装要求。(6)绘制电控装置组合布置图、出线端子图等。

2.3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根据上级审查批准的或经用户同意认可的技术设计,最终完成电控设备产品生产用的工作图样。产品设计需完成下列内容:(1)绘制产品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2)绘制产品接线图或接线表。(3)进行图样的标准化审查和工艺会签。一般来说,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应按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3 电气控制的设计要点

电气控制设计内容很多,这里仅对一些较为重要的设计作进一步探讨。(1)控制系统的选择。控制系统是电控装置的核心,它对整个装置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装置的控制系统选用应根据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提出的技术指标,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功能、抗干扰能力、系统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软硬件工作量、执行速度、带载能力等。(2)电气传动调速方式选择。机械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机械运动。一台机械设备必须完成相互协调的若干机械动作,这些动作的协调依靠机械和电气传动系统来实现。合理地选用电气传动调速方式是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条件。选用时应综合考虑传动调速的调速性质、调速范围、平滑性、动态性能、效率、费用等指标。(3)设计中应考虑的环境影响。任何电气控制装置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储存、运输和工作,环境条件必然会对设备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电控设备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适当调整设计参数,这对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是相当有效的。影响设备工作的环境因素主要指气候、机械振动和电磁场。(4)工艺设计问题。工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在正确的原理设计前提下,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可维修性、结构合理性等都与电气工艺设计密切相关。电气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电气控制设备的总体配置(总装配图)、总接线图(表)、分柜装配设计(元器件布置)、接线图(表)、柜、面板、导线等设计和选用。

参考文献

[1] 熊刚.电气控制技术在矿山提升系统中的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03(4).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设计题;尺寸;材料;连接

一、设计题综述

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设计题综合考查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包括对产品设计要求的把握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技术与人的需求之间关系的解读能力等,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的集中考查。试题主要考察内容包括:简单草图的绘制,尺寸的简单标注,产品所使用材料及构件之间连接方式的选择,对所设计的产品的创意及特色的表达。设计题总体上是稳中求变,设计内容从最初的整体产品逐渐过渡到连接件的设计;四个小题没有太大的变化:草图绘制,尺寸估算及其简单标注,材料及连接方式的选择,产品设计的创意及特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针对高考题的题型设置和提问设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总结一些解题技巧。笔者认为要突破通用技术高考设计题,也并非y事,最关键的问题是通用技术教师应该教学生绕开美术绘图的坎,抓住技术绘图的核心,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入手,凸显出技术设计的特点。要做到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训练基本绘图技能和解题技巧两方面入手解决。

二、掌握草图的基本绘图方法

草图分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在高考考场上由于时间及工具的限制只能是画构思草图,考查的是学生的方案构思和方案呈现的能力。重点是方案的构思,但同时要有一定的绘图熟练度,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产品设计的构思方案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的练习:

1.简单形体的立体表现方法

由于草图要求绘制物体的立体图形,因此学会表达物体的立体效果是最基础的能力和要求。如何快速表达物体的立体效果,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两点即可:立体感和层次感。用正等轴测图去画草图就是最简单的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层次感是指在空间上位于视线前面的部分会把后面的部分挡住,这时应该把被遮挡住的部分擦掉,除非有表达的需要否则不要画出虚线。

另一方面,还要学会简单形体的构造方法:叠加法和切割法。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两种方法,笔者总结出简单可行的绘图操作方法。叠加法的基本绘制步骤:找公共面――画叠加体――擦虚线;切割法的基本绘图步骤:画切割体――擦非公共线――擦虚线。其中叠加体和切割体是指在原有形体上叠加上去或切割掉的那部分形体,叠加体和切割体必须画出内部虚线;公共面指叠加体与原有形体的接触面,非公共线指切割出的形体与剩下部分形体之间没有共用的线条;虚线指叠加或切割好后,出于表现层次感的需要应该擦掉的线条。

2.常用连接及其草图表现手法

产品的各部分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表达物体功能的最简单的方式,这一点也是高考设计题所重点考查的内容,比如要求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可折叠或可调节功能。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连接的画法,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给出了很多常用的连接方式参考图,可以让学生模仿,或者教师去找一些简单实用的连接样图让学生参考。

三、解题技巧

在上述两个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首先构思方案草图要综合考虑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特色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切不可各自为政,前后脱节。其次,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方案构思。

1.尺寸

尺寸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考虑产品的实际尺寸大小。没有尺寸就没有技术的精确和严谨,没有尺寸的技术是与现实脱节的,可惜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确定产品的外观尺寸是首要的事情,别让尺寸成为摆设。要学会目测,记住两个常用的目测度量单位即10厘米和1米,然后用这两个基本单位去估算设计对象的尺寸大小。另一方面,尺寸也要结合产品结构确定,并与草图的长宽高尺寸比例相吻合。

2.材料

材料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高考答题包括改卷都不会对材料有太高的要求,基本写了就给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生觉得材料简单不重要,反而失去一个为所设计的产品增加特色的机会。其实,从材料角度考虑,可以有很多特色,比如环保、节约材料、减轻重量、节省成本,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等。

3.连接

单从绘图技能来说,连接方式的图形表达是最难的。高考设计题经常会要求产品具有可折叠或可调节功能,相对应的连接方式就是铰连接和插接。让学生记住几种简单的插接和铰连接的图样,然后拿去套用,比如必修1上的连接示例。另外连接也可以出特色,比如插接方便,转动折叠操作简单高效,插销和元宝螺母用来控制折叠角度等且操作方便。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熟悉度选用平面折叠和立体折叠,以及为了配合折叠和调节部分的图形表达选择合适的绘图角度。

4.特色

这一点恐怕是学生普遍比较害怕的一个问题,除了美观外,学生能想到的可能就是功能多样性了,即在已经设计好的产品上画个闹钟或者挂个镜子什么的,并美其名曰增加了功能。他们脑子里就想不出另外的特色。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材料和连接方面的特色外,还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方法找出产品特色:

(1)问题解决法

根据试题要求,结合生活经验找出设计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它,这就是特色。这种方法是一种被动的防守,因为只能根据限定的条件而且受制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对技术的观察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参考图产生依赖性。

(2)构造改善法

这是一种主动出击式的解题方法。本文所指的构造改善法是笔者总结教学和学生考试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方案构思方法。它是指对产品本身的结构作部分改造从而使产品具有一个新的功能或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只要懂得运用叠加法和切割法即可。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一个简单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使其重新焕发光彩,从这一点来说,学生即使没有美术绘图的天赋,也可以从“技术绘图”的角度加以弥补,甚至效果比单纯追求产品的外形更实用,更具得分能力。

产品技术设计范文第10篇

现代机械设计是根据机械产品的使用要求,通过对机械工作的各个方面、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形状以及方法等诸多内容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分析的结果积极转化成具体的机械制造方法,作为机械制造的依据,从而生产出高质量创新产品的一项复杂的工作过程。现代机械设计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1)计算机化。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逐渐不断介入与运用社会生产的各领域。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优化设计、系统仿真等各个设计过程,都需要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2)系统性。在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相关问题,就需要应用现代机械设计系统性观点来解决这类问题。把机械看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且这个整体中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机械设计具有系统性。

(3)动态性。现代机械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产品在静态状态下的功能作用,更注重产品在工作环境下的动态功能。机械设计产品的动态功能不仅体现在设计对象方面,也体现在合作协调设计组织这个层面。现代机械设计能够有效地连接各个设计系统,汇集不同的设计数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4)创造性。科学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工具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基础,机械设计者通过对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能够真正发挥出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并运用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手段和方法,研究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机械产品。

2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原则

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耗时的脑力活动。在创新过程中,机械设计者要遵循机械设计系统化方法之外,还必须遵守设计创新准则,严格约束现代机械的设计过程。其具体原则如下:

(1)经济效益最优化原则。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产品必须保证既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要求,又能合理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使生产成本最低廉。这就需要从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两个方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方面,要保证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选用正确的材料;在制造方面,要时刻关注机械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从而实现了经济最佳性。

(2)生态效益最好原则。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有极高的要求,要求产品本身无毒、无害,并且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属于绿色环保产品。这就要求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有极高的要求,原则上尽量选择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环保材料,避免采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对人体有害的材料。

(3)安全可靠原则。安全可靠性是机械设计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机械设备在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及热平衡性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安全可靠性。

3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

社会经济和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机械设计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日趋成熟。当前,在现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创新方法具有以下几种:

(1)仿生类比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是利用仿生学的原理,通过充分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分析与类比,从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方法。由于自然系统中的生物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给机械设计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思路。机械设计者把机械运转和生物运动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激发了机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产生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灵感,从而完成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案。

(2)智力合成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主要依靠发挥团体精神,注重集体智慧的力量。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然后进行集体分析讨论,通过不同创新构想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抓住瞬间的灵感或潜意识的新想法,激活和发散创新设计的思维,进一步促进机械创新设计的全面性。

(3)移植技术设计法。这种技术设计方法具有十分明确的思维,主要是将某一领域内的先进技术、方法或者成果直接运用于现代机械设计中,或者是把机械制造业某一产品的先进技术、方法等应用于其他产品。从而设计出新的产品。移植技术设计的内容较多,既包括技术设计思想,也包括某产品的先进技术应用。移植技术法可以分为技术原理式、技术手段式和技术功能式移植。移植技术设计法能够推动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对促进机械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木工雕刻技巧范文 下一篇:中医调理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