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课程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18:56:48

cad课程教学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服装CAD 教学方法 应用

服装CAD技术是一项研究计算机在服装款式设计、工艺结构设计及工业制板中应用的技术,它的推广应用加速了服装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为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率。因此服装CAD课程也成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了解目前国内CAD的应用现状及主流软件特点,能运用一至两款主流CAD软件进行各类服装的制板、推板和排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服装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中心,通过示例讲解向学生灌输规格化的知识技能,不注重讲课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只顾坐在电脑边埋头苦讲,教学方法单一,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一次性将理论与演示完成,这样课堂讲述内容较多,时间较长,学生很难将老师所讲内容记清并吸收,造成学生理论实践脱节,丧失对课程的兴趣。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是不可能掌握这门技能的。

3.上机考试在课程教学考核中的重要性没有体现

一般情况下,服装CAD课程以结课时上交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了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考核中的重要性,间接阻碍了学生进行上机练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实验设备资源不足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可使用的实验资源有限。学生在实践上机时,仅能使用学习版的CAD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练习,不具备至少一套成熟的服装CAD系统设备和相应的培训基地。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制板后不能进行1:1的纸样输出,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CAD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

在服装CAD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教师把各类品牌的CAD软件仅作为一个设计工具进行操作过程的讲授软件仅作为一个设计工具进行操作过程的讲解,没有服装CAD课程与专业教学结合实现知识的共同增长。服装CAD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工业制板》等。而利用软件学习完成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推板、排料等一系列设计,是对前面所学课程的复习和总结。结合了《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工业制板》等专业课程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服装CAD课程的授课过程D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切断课程之间的联系,必须把前面所学课程内容不断的复习,不要仅仅注重操作技巧的讲述。

服装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倡导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针对项目教学法,模拟服装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教师给出一系列服装的款式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服装结构的分析、应用服装CAD软件完成服装制板、推板、排料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款式的不同,采用不同工具、不同画法,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不仅引导学生在本课堂中使用CAD这一工具,还引导学生在《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等一系列课程中使用服装CAD软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积极去服装企业参实践,为企业提供打板服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针对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经典服装款式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对所举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用案例事实、情节来论证说明课堂教学内容的观点和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生动又具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举案例的服装款式进行上机实践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对原有教学实验场所的改造

对原有的教学场所进行必要的整合,根据需要建立一体化教室,模拟企业实际环境,投入必要的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专业设备和多媒体设备投入必要的以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专业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如:数字化仪、绘图仪、平面样板切割机等。还要有足够的电脑提供给学生,否则不能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程度进行分组教学

在服装CAD课程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度及学习兴趣方向。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度把学生分基础组、提高组;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为针织服装CAD组及梭织服装CAD 组等。基础组学生进行补课式教学,待其水平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再实施与提高组一样的教学内容。

总之,通过实践和摸索,在《服装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原有实验设施的改造,对学生分组教学,使用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加强了《服装CAD》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的联系,强化它的实践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冯洁.我国服装CAD市场现状分析[J].天津纺织科技,2006(3).

[2]田秋实.服装CAD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3]张鸿志.服装CAD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具;CAD/CAM;课程改革

模具CAD/CAM是一门操作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它实现了各种模具的三维建模、装配设计、装配仿真、模拟及模具的干涉检查等功能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准确性,缩短了设计周期。使学生从复杂、枯燥的理论计算中解放出来,减少了设计的工作量,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结构设计及优化设计上。按照技师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不能仅以应试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更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背景,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素质。

一、CAD/CAM模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模具CAD/CAM实践操作经验及完善的设计理念是职业教育必备的要素之一。但是拥有丰富工作经验者较少从事模具的教育事业,而较多的年轻老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就从事职业教育,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且教学的基本能力相对较低,基本技能相对不够娴熟。常言道: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授课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2.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许多院校都开展了模具CAD/CAM软件,但大多院校多以教会学生掌握某一CAD/CAM软件进行模具开发设计为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虽然会使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会利用单一的软件如UG、ProE等进行简单的模具开发设计,但是并不清楚CAD/CAM软件的工作原理,遇到稍难的产品或图形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而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又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设备的制约(注塑量不够)、经济的制约(无加工中心)、材料的制约(非优质模具钢)以及时间的制约(交货时间短),有时并不能完全依靠CAD/CAM软件进行设计制造,而需要一定的实际经验进行估计测试与变通。

3.教学方法单一

模具CAD/CAM课程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两大部分,而该课需要的技术背景涉及到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模具结构设计、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模具CAD/CAM技术更新快,而软件是逻辑产品,是非可触摸的实物,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如果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由于课程的上述特点以及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比较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则必然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模具CAD/CAM课程教学解决方案

1.提高授课老师实际技能水平

授课老师的专业操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能力,所以授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模具CAD/CAM软件操作能力,并努力加强实践应用的继续学习。除此之外也需要经常接触模具的实际生产,并使用自身的CAD/CAM知识技术对一些正在实际生产的模具进行操作应用,以检验知识的实用性。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

要改变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技能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充分发挥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企业的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如图1、图2所示。例如采用ProE软件对密码器的塑料外壳进行一整套的模具开发设计,从实体造型、模拟分析、干涉检测,开模分型、装配成型、自动编程等一系列环节检验是否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如有几方面的不满足,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整、优化,从而尽量向工厂要求靠拢。我们也可以从中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保证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实际可操作性。

3.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引入创新性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模具CAD/CAM教学,即灌输一个个枯燥的操作命令,可引入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关键,最后由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任务明确,学生较容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容易获得满足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容易参与进来,对遇到的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明白,而且遇到同类的问题能迅速地解决,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技能提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进一步地巩固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掌握了最新的、与社会实际生产最靠近的设计和加工方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模具CAD/CAM综合能力,不仅在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为学生以后进入模具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金明,康剑莉.CAD/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8(8).

[2]韦余苹.模具CAD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教学任务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0(12).

[3]王军,吴凤和,于风琴.项目学习和情境教学在CAD/CAM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0(5).

[4]汪红兵.高职高专模具CAD/CAM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4).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CAD;课程教学;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6)02-0080-03 DOI:10.16752/j.cnki.jylu.2016.02.024

随着工程建设的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水平的不断普及,相关专业软件的教学在高校培养目标中不断凸显出来。建筑CAD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融合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特有属性,旨在培养工科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表达专业工程图样的能力。尽管目前工程行业对计算机绘图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融合型师资力量的短缺、教学模块的缺失、教学手段的无针对性等[1]。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CAD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进行阐述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CAD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系统阐述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为高校建筑CAD课程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1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建筑CAD课程将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训融合进行,从一点程度上改善了教与练之间的时间差,且学生的练习具有一点的针对性,相对教学效果较好。但是32学时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能够给出学生练习的时间很有限,只有8学时用于实践练习。与此同时,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建筑CAD课程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解决。

1.1缺少针对性强的课程教材

目前已经在售的建筑CAD课程教材多侧重于讲述CAD软件基本应用,比如基本的绘图、修改、标注等命令,而缺少针对绘制专业图的教材,分析原因在于,建筑CAD课程是一门融合课程,融合相关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分属两个学科体系,造成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

1.2软件版本更新升级快

目前各高校大多采用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软件作为授课用软件,该软件自1.0版本以来,以每年的间隔期新的软件版本,新版本在既有软件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特有功能,并强化其他功能且工作界面改动较大[2]。对于课程教学来说,选择一个较为成熟又功能相对完善的版本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工作。我院目前采用2008版本,既有完善的基本观念,又工作界面容易识别,适合初学者的教学和练习使用。

1.3课程各部分内容独立性强,缺少联系主线

建筑CAD内容包括基本绘图和专业图绘图两部分,其中基本绘图部分包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标注命令等,各命令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就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候对菜单或工具栏命令依赖性强,不利于提高绘图速度。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和记忆常用命令的快捷键;专业图绘图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绘图命令绘制专业工程图,这是一个层级跳跃,从基本命令练习到综合应用,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适应过程却很难把握。

1.4考试考核方式与课程基本要求脱节

建筑CAD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传统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实践能力的检验,有效的改善教师在整个课程考试考核环境的机动性,有助于改善该门课程的评价效果。采用基于网络的CAD考试系统有助于针对性的衡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亦或是通过对CAXC计算机辅助设计认证考试成绩或CaTICs竞赛的获奖证书的折算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1.5课程教学手段单一且缺乏系统性

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高校教师在课程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建筑CAD,这种组织灵活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目前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循序渐进演示法、任务驱动型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但是都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法。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建筑CAD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改善存在的问题,建立系统完善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是建筑CAD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2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筑CAD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2.1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包括软件使用的一些基本绘图命令的使用,例如常用的绘图命令、修改命令、标注命令、视图和信息查询命令等;

2.2掌握专业的绘图技能

建筑CAD课程大纲最基本要求是利于CAD软件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和结构平立剖面图及有关详图,以此为基础,必须将土木工程制图基本理论知识与CAD软件基本绘图技能结合起来,并辅以相应的专业图绘图技巧[3];2.3熟悉工程专业软件的绘图技能CAD软件是通用的绘图软件,适应于工程各行业的绘图需求,但是缺少绘图的针对性。例如国内对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天正软件(T-Arch)具有很强的绘图针对性,因此需要对该软件进行较系统的绘图技能培养,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2.4了解工程软件的协同工作

绘制工程建设图样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如何有效的进行沟通和各方设计成果的相容性,需要考虑工程软件的协同工作,例如如何将CAD软件与天正软件、PKPM软件、Photo-shop软件、3Dmax软件的基础资源进行共享[4]。

3课程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建筑CAD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与合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筑CAD的课程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该模式核心在于课程教学、实践和评价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改善课程学习效果。具体模式及内容见图1。

3.1课程教学模式

建筑CAD课程教学模式以CAD软件基本命令的熟练掌握为基础,侧重于专业绘图技能的培养,相应的加强专业软件绘图技能的拓展及相关绘图软件的协同工作技能。其中基本绘图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对CAD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掌握,有针对性的提高使用常用命令的熟练程度,配合使用绘图命令快捷键、功能键和简捷方式,有效的提高绘图速度;专业绘图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利用CAD软件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结构平立剖面图及有关详图的方式方法和对工程相关规范规程的使用能力,通过对采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画法步骤和有关绘图技巧的讲述,提高学生的专业绘图能力;专业软件绘图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天正软件等专业绘图软件进行工程图绘制的技能;相关软件协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在使用CAD软件、天正软件、PKPM软件、Pho-toshop软件、3Dmax软件过程中数据共享和处理的能力。

3.2课程实践模式

建筑CAD课程性质要求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为此需要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手段予以保障教学效果,因课程学时有限,笔者在保证基本的课堂练习的基础上,把一部分实践环节转移到课外,通过布置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习题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实践环节[5]包括基本命令练习、基本图形绘制练习、专业图形绘制练习和相关软件协同练习等项目,从认识的逻辑顺序和不断深入的实践要求去整合实践项目。基本命令练习包括CAD软件和天正软件常用命令的使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此部分内容的掌握;基本图形绘制练习旨在通过具有诸多绘图命令完成基本平面图形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绘图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专业图形绘制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利用CAD软件绘制专业施工图的能力;相关软件协同练习具有针对性的对该部分理论进行练习。

3.3课程评价模式

建筑CAD课程具有理论与演示并重、演示与实践并重、实践与专业并重、专业与工程并重等特点,这就决定评价模式不能单纯的采用考试或画图等单一的模式进行,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全过程评价的方式[6]。笔者认为全过程评价模式至少应包含课程理论知识评价、课内绘图成果评价、课外绘图成果评价、期末成果评价等方式并辅以CAXC认证考试成绩和CaTICs竞赛获奖情况转换课程学分的综合评价模式。课程理论知识评价旨在通过考试来考察学生对基本绘图能力和工程图绘图理论的双重考察;课程绘图成果评价在于课内对基本命令的把握能力,随着课程的进行,该部分的练习可以越来越有综合性;课外绘图成果评价旨在拓展课程学习时间,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图形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期末成果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按照要求提供适合学生完成的整套施工图并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打印存档;CAXC认证考试是由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考试,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有关知识进行横向的扩展和巩固,将课程教学和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试行将认证考试成绩作为其本门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aTICs竞赛侧重于绘图技能和绘图速度的综合考量,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练习,参加竞赛有助于学生的专业绘图能力和绘图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实践模式的开展,课程实践模式又反过来提高学生对基本课程教学理论的掌握,评价模式从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对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进行衡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论

总体而言,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CAD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和工程性于一身的应用型教学课程,传统的工程理论与计算机理论的有机融合将更加适应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章着眼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CAD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分类整合,提出了新型的课程教学、实践和评价模式,每一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期对工科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振宇.以设计表达为线索的建筑CAD教学[J].新建筑,2000(1):23-25.

[2]刘家友,王以功.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5(5):61-63.

[3].城市规划专业CAD课程教学框架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40-143.

[4]刘觅.基于网络的CAD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3-10.

[5]罗朝宝.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建筑CAD辅助设计课程中的探索[J].科技风,2015(4):228.

[6]沈银燕.基于网络的建筑CAD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43-53.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艺CAD;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H2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69-02

一、引言

随着当前环艺景观设计对CAD技术的依赖,环艺CAD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应运而生。因其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可借鉴的传统教学经验较少。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就成了各高校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改革、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才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掌握环艺CAD制图技术。

二、高校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其发展趋势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部分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而忽视其专业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对专业发展变化的适应力差,从而减弱了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的竞争力。这也说明了,单纯的只懂技能而缺乏理论的积累是不可取的。因此,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适应力的培养: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二)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很难有在实际环境中观摩和考察的机会,这也使得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很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课程安排的时间越长,学生越容易对课程的教学产生疲倦心理,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所有课程都用一种“一成不变”模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量身定制”与其实际应用环境相符的教学模式。

三、环艺CAD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环艺CAD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目前的环艺CAD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缺少实践应用环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CAD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往往缺乏理论与实际环境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因为缺乏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态。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图技能,但让其脱离教材进行独立设计,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

(2)CAD授课不能与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

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仅仅讲授课本知识,而加之教授教师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所以导致学生对所教授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单纯的以CAD教材的书本知识为模本,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地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而是以一种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授课。

(二)环艺CAD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的环艺CAD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进行教学改革:

(1)利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绘图意识

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所以它也是涉及环艺理论知识最多的一门课程。要讲授好CAD课程,就必须在安排CAD课程之前,让学生对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的认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绘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CAD课程之前,对CAD应用的专业背景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其中《景观设计原理》是CAD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建议在理论教学的课程中,用传统的手工制图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训练,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CAD教学打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2)在实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结束后,学生都会有一些实践课程的安排。学校可以在这些实践课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比较典型的园林施工项目。在施工的现场,学生能对“施工图”和“效果图”等图纸有较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环艺绘图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在实际参与到项目工地测绘、了解景观节点的构造细节之后,也有助于增强其专业空间意识的认知。实践环节的增多与大量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的运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注重环艺CAD绘图能力培养

不管我们是在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还是在实践课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学习兴趣,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环境中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使环艺学生的实际CAD绘图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在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不断拓展其空间想象力,提高其读图和绘图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就是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指挥棒”。相信不同学校只要围绕这样一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环艺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学生的CAD实践运用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环艺CAD作为对环艺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课程教学的研究也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虽然目前在文中提出了一套环艺CAD的教学改革策略,但其适用面有限,并不能解决在环艺CAD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实践、更多的交流。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推广性更强的教学改革经验。

参考文献:

[1]孟凤英.师生角色定位与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3: 18-20.

[2]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方.现代教学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0-02

CAD/CAM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的技术。近几年来,CAD/CAM应用技术已成为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CAD/CAM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产品三维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零件数控编程方法、应用实例等,力图使学生对CAD/CAM这门学科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CAD/CAM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由于CAD/CAM应用技术课程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试图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CAD/CAM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

CAD/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自动化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生产实施各阶段,如零件三维实体建模及二维视图的绘制、虚拟装配、工艺参数及规程的制定以及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等。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CAD/CAM软件基础、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以及数控技术几方面的知识。因而学习该课程时,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必须熟悉和掌握工艺规程设计及数控编程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授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机械制图、工艺规划及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利用CAD/CAM软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具体的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接受能力。

(二)实践性

CAD/CAM技术的载体是成熟、完善的CAD/CAM应用软件,如常见的Pro/E、UG、SolidWorks、MasterCAM、CAXA制造工程师等。这些应用软件集成了零件三维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及数控加工编程方面的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因此,为使学生做好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前期准备,CAD/CAM应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基本操作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技能。

(三)挑战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技术的应用由最初的适用于工作站逐步发展到以小型机、微型机为主机的CAD/CAM系统,伴随着应用性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其功能也日趋强大和完善。功能从最初的二维平面绘图到能够对各种具有复杂曲面形状的物体进行三维建模,以及通过描述走刀轨迹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CAD/CAM技术逐步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极具挑战性,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CAD/CAM技术新的内容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CAD/CAM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曲面的创建、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仿真加工和编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理论课时应占少数,主要介绍CAD/CAM技术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发展应用情况。对于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仿真加工和编程,由于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保证难度适中,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曲面的创建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逐步从二维平面绘图阶段过渡到三维实体以及复杂曲面造型的过程,使学生对CAD/CAM技术手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该部分内容也是联系后续数控编程的桥梁。总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深入的学习,无法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容易脱离实践,不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应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校教学资源。

首先,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CAD/CAM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项目为载体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在具体针对某个学习任务时,如在草绘模块,将制图的基础知识融合进来,加速学生对绘图基本技巧的掌握;在零件设计模块中加入机械设计基础的内容,将机械设计基础上涉及的一些简单零件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熟悉的零件绘制中提高学习兴趣;在装配设计中则以项目设计为主导,先将一些熟悉的设备如减速箱的装配进行学习,再选择一些经典的项目进行深化学习;在仿真加工模块,则和学校的实训中心结合在一起,在电脑中仿真加工后,再到实训车间进行具体的加工操作,使学生能从虚拟的加工环境转换到实实在在的手动操作,将理论用于实践。此外,不再采用传统的一个学生一台电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学生练习的机会会比较多,但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学生熟悉了常用的一些功能后,开始给出任务,让大家分组讨论,研究确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这种讨论的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其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生动、丰富的特点,可以将各种信息,如图片、动画演示、视频等运用于教学。在讲述CAD/CAM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发展、应用情况时,通过收集尽量多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和管理所需的硬件设备,这为开发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了条件。利用开发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浏览教师的电子教案,课程素材、典型实例及解答;也可以在线提问,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师生课后的联系,还能够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包括完善的实习实训设施,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如通过CAD/CAM应用软件自动生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通过教师现场指导进行实物的加工,这对学生熟悉工厂加工环境,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CAD/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且不断发展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要讲好这门课,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积极参加相关的科研活动及培训,以科研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和其他教师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各自教学中的长处来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充分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实践证明,进行以上教学改革后,CAD~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适应科学技术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作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继续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电气CAD技术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以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电类专业都开设了“电气CAD技术”课程。本课程以训练学生的电气制图与识图技能为核心,依托AutoCAD制图软件,详细介绍了AutoCAD系统操作方法、电气工程涉及的常用电气图的基础知识、典型电气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等内容。电气CAD作为电气工程设计方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通过电脑绘图,把工程技术人员从枯燥、重复的手工绘图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时间用于设计工作。由于电气CAD软件紧贴电气设计需求,专门为电气专业量身定做,能够帮助电气工程师实现智能快速的设计工作,可以帮助电气工程师提高电气设计的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差错率,深受电气工程师的青睐,应用范围很广。作为理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CAD来绘制或者设计图纸。

1 电气CAD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任课教师的电气专业知识较为缺乏

部分院校的CAD任课教师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教师虽然对Auto CAD教学软件很熟悉,但缺乏电气专业的知识,对于课程在电气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工程经验基本上没有,对电气专业后续课程设置及课程系统缺乏全方位的把握,该课程就不能准确地定位。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刻了解和把握CAD软件在电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及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

1.2 教师和学生对电气CAD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教师在上课时没有讲清楚这门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之后有什么用、具体的应用范围以及在企业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该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怎样学好这门课程。各学校、各专业在时间设置上也有很大差异,对电气CAD技术课程上课时间安排不固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程时间安排的随意性,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对于刚刚入门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学生,还没有深入地接触到电气元器件设备符号及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只能机械地画图绘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出现知识的不连续和断层现象,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1.3 过份依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有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减少,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仅仅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没有亲自操作,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教学进度过快,教学无互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等诸多问题,在电气CAD技术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4 教学时间与上机练习时间不一致性

受到学校机房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电气CAD技术课程安排往往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上机操作各一半的学时,并分开进行,可能周一学生上两节多媒体理论课,周四或者周五安排两节上机练习课。从学习理论到上机练习要有几天的时间间隔,而这样的教学安排,人为地使教学环节和实训环节脱节,学习效果不理想。

2 电气CAD技术课程改革的措施

2.1由专业教师任课

电气CAD技术课程应由专业教师任教,对专业教师进行CAD软件的培训,在熟练地掌握CAD软件操作的同时,专业教师具有设计工程图纸的丰富经验、专业知识全面的优势,对电气专业的各课程十分熟悉,对授课内容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将授课内容讲解透彻具体。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结合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来完成部分的设计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实际工程接轨,学生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教师也才能教好这门课程。

2.2 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教学

将电气CAD技术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在机房安装多媒体,做成“教、学、做”要体化教室,采用电子极域教室和多媒体配合的授课的方式,教学讲解CAD 软件的基本命令及应用,学生跟随教师边学边做,边学边练,让学生一开始在学中做、慢慢变成在做中学。教、学、做相互循环,具有连续性,互动性。以训练学生的电气制图与识图技能为核心,以能力培养定位学习目标。如教学电力工程图的识图与绘制内容,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讲解要点,一边用电子极域教室演示,随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此时教师实时巡视,学生及时提问,实现教学的相互循环、连续性和互动性。在实际电气工程案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电气设计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2.3 尝试构建“岗、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

我们构建“岗、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内容,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如设计员、CAD制图员、设备维修工、数控维修工等。将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电气工程识图与制图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到电气CAD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考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如CAD制图员、AutoCAD 认证工程师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我院三年来“电气CAD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大大地提高,毕业学生得到了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梁玲.中文版AutoCAD 2010电气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气CAD;AutoCAD2007;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CAD技术在工程学科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大量的电气自动化岗位,需要进行CAD制图和设计,因此,在众多高职院校的机电类和自控类专业都开设了AutoCAD电气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该课程教学应体现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CAD绘图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不同就业岗位的CAD制图和设计的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高职院校《电气CAD》课程教学必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探索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电气CAD”课程把电气技术国家标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AutoCAD2007软件技术紧密结合,以训练电气制图与识图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AutoCAD2007绘图软件,详细介绍了AutoCAD2007系统操作方法,电气工程涉及的常用电气图的基础知识,典型电气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等内容。授课结构是保证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讲课内容根据所教课程的目的、要求,将零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授课结构条例清楚,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电气CAD”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构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1)电气CAD-AutoCAD2007的设计基础

AutoCAD2007是一个用于工程设计的软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功能强大,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土木、建筑、航空、航天、轻工、纺织等专业。业界应用最广泛,功能最强大的通用型辅助设计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绘图,也具备有限的三维建模能力。AutoCAD2007设计基础内容包括概述、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图形编辑、文字标注与尺寸标注、图块与属性、打印等内容。具备对图形进行修改、删除、移动、旋转、复制、偏移、修剪、圆角等多种强大的编辑功能缩放、平移等动态观察功能,并具有透视、投影、轴测图、着色等多种图形显示方式;提供栅格、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及追踪等多种精确绘图辅助工具;提供块及属性等功能提高绘图效率,对于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图形对象组可以定义成块并且附加上从属于它的文字信息,需要的时候可反复插入到图形中,甚至可以仅仅修改块的定义便可以批量修改插入进来的多个相同块使用图层管理器管理不同专业和类型的图线,可以根据颜色、线型、线宽分类管理图线,并可以控制图形的显示或打印与否;可对指定的图形区域进行图案填充;提供在图形中书写、编辑文字的功能;创建三维几何模型,并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提取几何和物理特性。由于内容比较零散,可以将软件应用这块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AutoCAD2007绘图软件基本操作、绘制电气元件图、绘制电子电路图、绘制控制电气工程图、绘制建筑电气工程图。

(2)电气CAD应用实训

学生根据电气CAD课上绘制的电气控制线路图,到电工实习实训室中进行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绘制三相电动机正转控制电路,根据绘制的电路图到电工实训室安装调试。在此基础上,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对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与以前的实测数据比较,充分体现电子CAD在实际设计中的优点。通过实例学生能巩固原理图绘制,PCB制作过程和操作技巧,初步尝试电子CAD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升华。

从上述“电子CAD”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内容充实,结构紧凑,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特色,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下转封三)(上接第208页)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电气CAD”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的教学,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如果按照常规方式照本宣科,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CAD实验室讲授,以方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便于理解掌握。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上机内容。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绘图能力。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3.1 采用项目教学法,分解知识点

项目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的设计与选择应根据教学大纲对于达门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要求而定,讲授课程的教师和具备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讨论,项目设计要有层次,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设计精巧的“项目实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的提出应由老师在课程教学前做出周密的规划,采用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来设置具体的项目实例。

在电气CAD教学中,先对AutoCAD2007软件作简要的介绍,之后在课程教学前期要学生完成一个放大电路印制线路板开发的项目;中期完成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电路的线路印制板的开发项目和电压检测与显示电路印制板;最后让学生完成电装工件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在完成了这4个项目之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在第一个项目放大电路印制线路板开发项目中,学生可掌握protel99SE软件的初步使用,PCB线路板开发的流程,熟悉各种窗口的功能;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项目教学中,除了强化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点,还将元件封装的创建、设计规则的使用、各种PCB报表的生成以及电路仿真等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在最后一个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教学中,完全以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来开展教学,给出电路原理图,和尺寸,电气参数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PCB线路板的布线,最后分组做出样板。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能感受的PCB项目开发的真实过程,为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3.2 AutoCAD2007E软件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电子CAD”课程中protel99SE软件是作为工具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专门用来学习protel99SE软件操作的教学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25%,因此,对AutoCAD2007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感知自主学习的实质和乐趣,这个部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迁移旧知识,构建新知识,从而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以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为例,针对原理图元件的导入、编辑与元器件的新建,涉及多种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报表的生成与修改,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PCB图设计中涉及到对电路板物理特性的规划,元件布局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元件封装涉及到对电子元件尺寸到考虑等等的知识内容。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和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项目的完成。

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中,要融入先进的设计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电子CAD”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拓宽“电子CAD”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项目化教学中,接触各种实际的和模拟的设计与制造课题,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应用中典型的印制板制作紧密结合。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在保证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软件在设计中的使用,通过大量实际训练,使学生达到掌握举一反三的、熟练的专业应用能力的程度,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电子CAD技能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为将来自己设计和改良一些使用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5.学习效果评价的多样化

“电子CAD”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方法,仍然发现部分同学的主动性不够,学习不够深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效果评价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学生对照评价内容与项目总结自己的掌握情况,还有哪些操作不会,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效果如何;其次,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欣赏别接纳别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与作交流的情况、运用和掌握的科学方法、科学态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分析任务完成情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努力探究,就要表扬;有进步,就要肯定;同时统计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指导。

另外,为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电子CAD”课程内容,除了对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外。教学过程中,还采取作业和考试兼顾的方式,精选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电路设计案例作为作业和考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

通过“电子CAD”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应用,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和优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近两年的“电子CAD”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亭.电子CAD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广东科技出版杜,2007,8.

[2]王廷才.电子线路CAD protel99使用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CAD基础教学改革

CAD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别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CAD绘图员为目标。在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片面重视学生的绘图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很难从中系统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距离CAD应用岗位的要求甚远。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CAD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以胜任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尝试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CAD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市场上的CAD类教材有很多版本,教材内容较细。但是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不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块式、任务式、案例式的篇幅少,不能完全适应材料类专业的教学和实际需要。并且在内容选取上,教材以二维绘图为主,三维绘图辅,但当前的材料类行业往往需要技术人员提供三维图纸来更加形象直观的表达设计产品,并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现场效果渲染。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既无益于岗位适应性又不能深层次的满足就业要求。

2.学生质量的总体水平偏低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的素质下降。并且水平差异显著,大部分学生既缺乏学习能力也缺乏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CAD基础》课程改革中,必须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做到实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CAD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机械CAD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教学内容的重构

以CAD软件为依托,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构。与CAD认证相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针对培养“能力本位”人才的教学目的,借鉴相关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本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对CAD课程的内容作了“理论服务实践,侧重实践技能掌握”的调整优化,注重对学生三维绘图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CAD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将就业的“必需够用”与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恰当的处理好。

2.教学方式的改革

摒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改变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1)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知识的传递和储存,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如何学,要化知识为智慧,化知识为能力。知识可以忘却,而智慧和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它可以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应该把以传授知识转移到侧重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通过理论的讲授,将学习方法和举一反三的思路教给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提高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

学法指导的核心是思维方法的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正确方法指导下的长期训练与严格要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开成,教师的“教”便达到了“不需要教”地境界。

(2)兴趣激励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热情,产生一种探索的欲望,自觉地开动脑筋,主动地学习。为使学生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更有兴趣。教师授课时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CAD基础是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产品设计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3)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以学生为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分配学生不同的参与任务,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并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课后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特点、优势、劣势、哪些能力还能继续提高。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找到自信,学习潜能及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3.以考促学、易赛促学将职业资格标准中

在CAD教学过程中,将职业技能鉴定、CAD技能大赛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有效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当中,突出考证的主体培训环节。提高考证通过率。做到学生全员参与,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激发他们学习CAD的兴趣。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4.课程评价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考试,既便于学校掌握教学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便于检验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本课程的考核设置常规考核与考试成绩两部分。常规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CAD绘图的过程性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各部分职业能力的养成情况。

三、教学成果

《CAD》课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常规教学项目及较大型集中项目的实践。使CAD绘图员(中、高级)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CAD;Protel99SE;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使印制电路日趋精密和复杂,传统的手工设计和制作印制电路板的方法难以适应生产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CAD技术在工程学科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子领域中广为流行的Protel99SE软件,正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从事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电子专业都开设了“电子CAD”课程。对于这样一个绘图软件和电子元器件标准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由于其多样化,以及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授课结构,学生会认为课程内容零散,学生容易感觉到杂乱无序,导致学生对课程不能产生兴趣。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该课程教学应体现高职院校电子工程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印制电路板绘制方法,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不同就业岗位的设计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高职院校《电子CAD》课程教学必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探索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电子CAD”课程把电子技术国家标准、电子专业知识体系和Protel99SE软件技术紧密结合,由于教学内容零散、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教学难度较大。授课结构是保证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讲课内容根据所教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精心组织,将零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授课结构条例清楚,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电子CAD”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构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2.1 电子CAD-Protel99SE的设计基础

Protel99SE软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功能强大,在绘制原理图、PCB自动布线等方面功能完备。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路仿真器,使电路设计可以完成从原理图到最终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所有工作,软件设计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依次为工作环境设计和页面设置,载入元件库,在图纸适当的位置放置元件,放置电源符号和接地符号,放置连接导线,放置网络标号,放置文字说明,检查电路图并做相应的调整。较为专业的是PCB,所谓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就是印制电路板,简称电路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电路板。目前印制电路板的品种已从单面板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和挠性板,结构和质量也已经发展到超高密度、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程度;新的设计方法、设计用品和制板材料、制板工艺不断涌现。由于内容比较零散,可以将软件应用这块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Protel99SE的工作环境、原理图(Schematic)编辑、原理图元件的制作、印刷电路板(PCB)编辑、印制线路板元件封装的制作、执行电路仿真(simIllation)等工作。

2.2 电子CAD应用实训

给学生提供在电装实习中装配的工件,要求根据实物电路,绘制印制线路板,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对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与以前的实测数据比较,充分体现电子CAD在实际设计中的优点。通过实例学生能巩固原理图绘制,PCB制作过程和操作技巧,初步尝试电子CAD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升华。

从上述“电子CAD”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内容充实,结构紧凑,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特色,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的教学,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如果按照常规方式照本宣科,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有效措施。

3.1 采用项目教学法,分解知识点

项目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项目实例,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项目实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

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的提出应由老师在课程教学前做出周密的规划,采用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来设置具体的项目实例。

在电子CAD教学中,先对protel99SE软件做简要的介绍,之后在课程教学前期要学生完成一个放大电路印制线路板开发的项目;中期完成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电路的线路印制板的开发项目和电压检测与显示电路印制板;最后让学生完成电装工件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在完成了这4个项目之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在第一个项目放大电路印制线路板开发项目中,学生可掌握protel99SE软件的初步使用,PCB线路板开发的流程,熟悉各种窗口的功能;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项目教学中,除了强化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点,还将元件封装的创建、设计规则的使用、各种PCB报表的生成以及电路仿真等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在最后一个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教学中,完全以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来开展教学,给出电路原理图,和尺寸,电气参数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PCB线路板的布线,最后分组做出样板。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能感受的PCB项目开发的真实过程,为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3.2 protel99SE软件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电子CAD”课程中protel99SE软件是作为工具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专门用来学习protel99SE软件操作的教学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25%,因此,对protel99SE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感知自主学习的实质和乐趣,这个部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迁移旧知识,构建新知识,从而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以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为例,针对原理图元件的导入、编辑与元器件的新建,涉及多种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报表的生成与修改,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PCB图设计中涉及到对电路板物理特性的规划,元件布局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元件封装涉及到对电子元件尺寸到考虑等等的知识内容。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和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项目的完成。

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中,要融入先进的设计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电子CAD”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拓宽“电子CAD”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项目化教学中,接触各种实际的和模拟的设计与制造课题,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应用中典型的印制板制作紧密结合。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在保证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软件在设计中的使用,通过大量实际训练,使学生达到掌握举一反三的、熟练的专业应用能力的程度,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电子CAD技能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为将来自己设计和改良一些使用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5.学习效果评价的多样化

“电子CAD”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方法,仍然发现部分同学的主动性不够,学习不够深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效果评价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学生对照评价内容与项目总结自己的掌握情况,还有哪些操作不会,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效果如何;其次,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欣赏别接纳别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与作交流的情况、运用和掌握的科学方法、科学态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分析任务完成情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努力探究,就要表扬;有进步,就要肯定;同时统计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指导。

另外,为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电子CAD”课程内容,除了对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外。教学过程中,还采取作业和考试兼顾的方式,精选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电路设计案例作为作业和考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

通过“电子CAD”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应用,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和优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近两年的“电子CAD”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亭.电子CAD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广东科技出版杜,2007,8.

[2]王廷.电子线路CAD protel99使用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cad课程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CAD/CAM技术;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7.056

引言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已经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产品的快速生产与质量的要求,而CAD/CAM软件提供的参数化设计、分析计算、自动编程等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因此《CAD/CAM》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常用CAD/CAM软件介绍

常用的CAD/CAM软件中高档的有Unigraphics、Pro/Engineer、CATIA等。这类软件的特点是优越的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及特征造型技术与传统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结合在一起,加工方式完备,计算准确,实用性强,同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允许用户扩展的功能。

相对独立的CAM系统有Mastercam、Surfcam等。这类软件主要通过中性文件从其它CAD系统获取产品几何模型。系统主要有交互工艺参数输入模块、刀具轨迹生成模块、刀具轨迹编辑模块、三维加工动态仿真模块和后置处理模块。

国内CAD/CAM软件的代表有CAXA-ME、金银花系统等。这类软件是面向机械制造业自主开发的中文界面、三维复杂形面CAD/CAM软件,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设计和数控加工程序自动生成等功能。

2.模具专业CAD/CAM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2.1优化教学资源

(1)教学软件建设

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节省资源,通常不分专业给学生使用同一CAD/CAM软件,例如不分数控、机电一体化、模具等专业在CAD/CAM方面的侧重点,几乎使用同一个软件教学。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被禁锢,没有余地施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教学软件资源的建设,结合不同专业的侧重点,购置多类CAD/CAM软件,使得教师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软件。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能设计、会制造”。就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前面介绍的具有功能强大的参数化、变量化及特征造型技术的UG或Pro/E等高档软件做模具设计、计算分析等。就模具制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数控加工功能强大的Mastercam、Surfcam等软件。而不是开设模具专业CAD/CAM课程时从头到尾选用一种软件进行教学,可交叉、交替,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软件进行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

另外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引进人才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从本科院校录取毕业生,存在相同的实践经验极度缺乏的问题。长此下去,实践经验缺乏的年长教师带几乎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只能停留在形式层面。对于《CAD/CAM》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需要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很熟练的双师型教师来完成,且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因材施教、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需要高校,从社会中引进具有多年模具设计与制造经验的能工巧匠,纳入学校统筹,作为学校的正式编制教师,长期为模具专业的建设做指导;或从模具企业中聘请技术核心人员,穿插到专职教师的教学中,针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定期做兼职教学。

(3)教学硬件建设

教学效果要突出,优良的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CAD/CAM》课程由于算机设备数量有限或配置太低,该课程通常像传统的课程一样在多媒体教室以理论的形式传授,而后集中一周或几周上机训练,并且不能满足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如此以来不能做到边学边练、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所以需要大力投资机房建设,提高计算机配置,保证该课程直接在机房上课,每个学生一台机子,教师当堂演示,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2.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和加工,且懂一般数控编程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CAD/CAM》课程是模具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和自动加工的基础。而传统的《CAD/CAM》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很独立,缺乏与先修和后续课程的延续、衔接。这样学生学习完本门课程后,不能很好的巩固,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最终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需要大胆的改革。

首先,模具专业开设本课程不能仅限于学生学会软件的命令,课程中的二位草图和三维模型可以模具零件为例,采用项目式教学。其次,以往的模具《CAD/CAM》教学中过于注重设计,轻技能,因此需加大CAM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模具加工为导向,进行CAM自动编程实践教学。另外,高职模具专业可适当开设计算分析(CAE)部分的内容,让CAD/CAM软件真正的服务于模具设计,而不是肤浅的停留在建模阶段。

(2)教学过程改革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通常在学习完《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塑料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程之后才开设《CAD/CAM》课程。而高职由于学制的限制,使得本门课程的学习接近毕业,导致教学效果很差。针对此问题,可以将本门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阶段,穿插到不同的课程之后进行学习。

第一阶段,二维草绘,这部分的内容可与《机械制图》课程结合起来,放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中期开设,学生利用CAD/CAM软件在二维草绘界面,绘制机械制图中零件的三视图。

第二阶段,三维建模、装配和辅助工程计算分析,这部分的内容可与《塑料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放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中开设,以模具零件为目标建立三维模型,并能进行装配、开模、合模等动作。另外在此阶段要求高职学生会简单的CAE技术,可对模具零件进行计算分析。

第三阶段,自动编程加工技术,本部分内容需要结合《模具数控技工技术》课程,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末开设,学习完手动编程后,利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并加工模具零件。

第四阶段,针对模具专业综合训练,在第三学年的学期初开设,将学生分组,分配一个模具设计和加工的任务,要求完成建模、装配、分析、计算、加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完善的学习整个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过程。

经过这四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训练,本门课程能很好的融入专业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利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加工。

2.3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模具专业的《CAD/CAM》课程考试也应做相关的改革。

首先需要改革考试形式,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应将传统课程的闭卷考试形式摒弃,改为上机考试;其次考试内容也要做相应的改革符合上机考试的方式,且要针对模具专业,考试题目可采用一个简单的冲压模或塑料模,给出三视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凸凹模建模,并进行装配。针对以上四个教学阶段,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也应做些调整。不能只依赖一次考试衡量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状况,应综合测评学生。建议将这门课程的评定放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初,评定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占50%,用上机考试考核学生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第二部分占50%,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结束后考取相应的等级证书,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就能够较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结束语

上一篇:防腐蚀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人事劳资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