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生趣 第69期

时间:2022-10-30 01:29:40

一、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内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元素有机结合来烘托氛围。

案例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又名《两位数加法》)“复习新授练结”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设计

师:小朋友,这是谁?(出示卡通形象旺仔的图片)

生:是旺仔。

师:喜欢它吗?

生:喜欢!

生:我爱喝它的牛奶。

师:今天旺仔要去海边拍广告,你们想去参观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别急,得先完成旺仔出的过关题。(出示复习题)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

……

[评析: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课,为了使这节计算课不显枯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到海边看卡通人物旺仔拍广告的故事情境将全课串联起来,激发学生解题兴趣。让一年级学生在枯燥的计算课上得到放松,是这节课的亮点和高潮。最后,总结全课,结束海边之行。一节将学生喜欢的旺仔形象来穿插整节课各个环节的计算课在童趣化的故事情境中结束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探究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奥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2:《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的一节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课,本课设计时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换币、取币和付币等活动。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探究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中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三、创设活动化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潜能

1.操作型活动情境

动手操作是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动手操作的魅力在于学生能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渐渐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把操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脑、手和各种感观一起活动,尤其要注重脑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案例3:二年级《认识角》中做角的活动设计

师:刚才我们在身边发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角。其实我们灵巧的双手也能做出角。想试试吗?

生:想!

师:福娃为大家准备了纸片、小棒、毛线、吸管四种材料。四人一小组每人先选好一种材料,再开动脑筋动手做角,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组其他伙伴帮忙。

师:大家都做好了,谁愿意给全班展示你的成果?从最简单的小棒搭角开始吧。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是这样用两根小棒搭出了一个角。

师:不错。跟她一样做角的同学举手。

那么一根吸管你们又是怎样做角的呢?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这样将吸管对折,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也很棒!那毛线怎么做呢?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也是对折,但是要把两条边拉直。

师:这个角做得可不容易,最好是两人合作。

最后只剩下圆形纸片了,怎么办?

生:我这样对折再对折,这里就形成一个角(边说边将圆纸两次对折成扇形,扇形两条直边就形成一个角)

生:老师,我折出了三个角。(折成了三角形)

生:我折的是四边形有4个角。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用巧手做出了这么多角。其实,做角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一找,做一做。

[评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多样的材料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在制作角的情境过程中,感悟角的特点。]

2.游戏型活动情境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案例4:《分与合》复习题设计

师:为了感谢你们送小兔回家,小兔想和大家玩数字对对碰的游戏,来复习一下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知识。

师:不过游戏之前,先让我们活动一下手指,做一套手指操。1个手指毛毛虫,2个手指小白兔,3个手指小孔雀,4个手指花蝴蝶,5个手指小花猫。

生:全体起立跟老师学做手指操。

师:准备好,小兔出题了,8的分法。(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3和5合成8。

师:我出4。

生:我出4。4和4合成8。

……

[评析:手指操的环节是让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中有个放松和休息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积蓄能量。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形式玩分与合的口令游戏,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已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一个有效的情境,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但同时,也常会看到一些情境往往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有效教学情境,这是我继续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低年级计算教学探讨 下一篇:“allow”和“permit”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