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双基·审美

时间:2022-10-28 11:27:14

文化·双基·审美

【摘 要】木版画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根据教材,将木版画教学内容拓展为:木刻直写、黑白节奏、套色迹象三大部分,并进行教学,可有效地体现美术课程文化、双基、审美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美术 木版画 校本实践

木版画是整合刻与印、化“板”为“版”的艺术。我校拥有设施完备的版画教室,六年级学生在持续地实践尝试中,已初步掌握了木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有兴趣去追求新的版画表现语言。所以构建木版画单元教学的校本实践,需要将教学放入到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去,并要围绕木版画的“艺术”与“技术”,顺应课标精神,同时应着眼于对学生创造性的开发。因此“文化、双基、审美”的三足鼎立就成为了木版画单元教学的最佳教学结构。

根据教材《木版画》一课的内容,我将它扩充为三大教学内容:木刻直写、黑白节奏、套色迹象,并分八课时来完成。使一个“技术性”的教学,变得有探究意味、审美趣味和艺术感染力。

一、木刻直写

“木板也能变画吗?”椴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一切都让初次接触木版画的学生感到好奇,“那我们不妨来试试!”第一课时,笔者将演示与赏析相结合,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让学生在“边刻边想”中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刻制木版画常见的刀具有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横握或竖握刀具,运刀时指实掌虚,用腕力将刀锋刻入木板。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板上会留下尖、圆、方的视觉形态,形成独特的点、线、面的形状。而这些带有标记性的刀触,是需要学生对刀具的掌控来逐一体会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试着以刀在木板上行走时,刀锋入木的特殊手感,木屑卷曲翻转的姿态,尤其是木板凹凸肌理形成时的那种,是精细,是浑厚;或柔和,或犀利的视觉印象,彰显着木刻版画特有的气质,在学生敏感的内心滋生起了丰富的情感想象,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特别。这种全新的体验令学生很是冲动!就在边玩边刻中,学生熟悉了木刻用刀的规律和各种刀锋的刀象,完成了木刻版画的制版过程。紧接着就是拓印的尝试,木版画能给学生带来乐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印制的特点,油墨通过滚筒均匀地覆盖在有刀法肌理的木版上,印制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偶然的变化,在纸本上留下无可替代的印迹!意外多变的木味与刀味,加上墨色的变化,丰富了拓印的艺术趣味,这偶得的效果与手绘决然不同,令学生很是惊喜和期待。初次的木刻直写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成为他们后期创作的动力!

二、黑白节奏

在木版画单元教学的第二块内容中,笔者以学生对木版画表现语言的深入感悟为教学目标,连接木版画的文化渊源,以“花儿朵朵”为表现内容,结合木版画阴刻、阳刻两种基本刀法,鼓励学生在刀势、刀触轻重缓急的变化中,体会木版画的表现语言,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木版画主要是依靠刀法的递进来实现形象塑造的。其中“阴刻法”和“阳刻法”,在点、线、面处理上方便快捷又容易上手,最便于学生的掌握。

我各分两课时展开“阴刻法”与“阳刻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在学校的花坛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并将其放在课桌中间,供同组同学围坐写生。和以往不同的是,学生手中的画笔已经换成了木刻刀,用画笔绘下来?还是奏刀运锋直接用刻刀“写”下来?有了前面木版画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有了自己的选择,这时的学生显得自信满满。观察时他们融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情感,而写生时他们怀揣着创作的激情!这时,教师直观地演示“阴刻法”“阳刻法”,并让学生欣赏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自画像》。《自画像》画面直率而富于激情,作者使用三角刀勾勒自己的五官特征,依据光线、明度关系作刀法的黑白处理,形象概括、强烈。在黑色的背景下,阴刻(白线)的组合呈现出强烈的黑白反差和厚重的层次,令学生心情激荡!

“阴刻法”也好,“阳刻法”也罢,在现实的创作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两种刻法结合着用。中国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刻工们对阴线、阳线驾轻就熟地运用给我们提供了参照,可以为学生在创作《盆花》时提供借鉴。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在写生创作中就势随形、因势利导,刀法也在感受与认识中逐渐催生了出来,一刀下去,黑白分明,着实好看,那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开在版上的“花儿”经油墨印制,一种清新的生命激情在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

三、套色迹象

随着木版画创作实践的深入,单色的黑白木版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多色彩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木版画的教学就自然进入套色部分。木版画有在一块单版上同时涂刷上多个颜色,一次性拓印下来的“一版多色套印”;也有根据一幅画色彩的差异制作多个版子,再逐一分几次拓印下来的“多版多色套印”。一般来说印版越多,则画面色彩层次越丰富。

但套色的精致与繁复会对学生造成两种影响: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却消磨了学生创作的激情和锐气。因为学生作画时更多地是依赖直觉和天性。因此在木版画套色的教学中,我从我国民间文化入手,中国木版画艺术根植于民间,其中“无锡纸马”就是闻名中外的民间版画艺术,它生动夸张的造型,绚丽多姿的彩绘,灵动而洒脱的审美趣味,是我国民间木版画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它“印—画—印”的表现形式,可以带给学生极好的启发和借鉴,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套色的难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创作手段的增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三个课时的学习中以人物创作为主,《我的同学》《戏曲故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从学生套色木版画的作业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且心情愉悦。在单色墨线稿上学生随类赋彩,随笔随性写得不迟疑却有意趣,色彩营造着画面气氛,同时综合了木板画刷印与绘画徒手描绘的特长,结合得自然又得体,丰富而不拘一格。这是学生从民间版画的学习中流露出来的灵感,他们那自信的面容分明写着:甚是痛快!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

上一篇:板书:小学数学课堂“驾重破难”的一道“亮妆” 下一篇:本真理念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