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8 03:25:28

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摘要:民营企业难以从正规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使得与其融资特点相适应的民间金融得以悄然发展壮大起来。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深入探讨民间金融与中小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发展我国民间金融体系,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民间金融,中小民营金融机构,金融监管

1.引言

民间金融指的是在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直接控制和监管的金融活动,属于体制外金融。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具有服务便利、手续简单、机制灵活的优势。由于贷款审批程序简单迅速,没有各种官僚式的繁文缛节和苛刻的担保要求,民间金融特别适合于视金融灵活性为生命的中小民营企业。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时效性的金融缺口。由于具有地缘、人缘等信息优势和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民间金融还可根据借款人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设计合同,不仅在借贷期限、利率等合同条件上具有很大弹性,而且对于信誉好但缺乏资产的借款人可免去抵押品的要求。因此,民间金融就成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但是现实的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的民间金融还处于体制外游离的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我国民间金融体系的问题原因。

2.发展我国民间金融体系的难点

2.1从政府部门角度看

(一)来自“稳定需求”的约束。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下推进各项具体制度变革是由政府主导型变革本身所规定的。在具体的制度变革过程中,政府主体出于自身和社会目标的要求,总是将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加以维护。所以“稳定需求”构成金融制度变革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变革的首要约束条件。“稳定需求”对于金融制度变革形成约束的特殊意义还在于:现行金融制度特别是国有金融制度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有着特别或“超额”的关联性。构建民间金融制度必然对现有的国有银行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金融制度与政治秩序的高度相关性必然使政府主体倾向于从稳定出发来考虑金融制度的变革问题。

(二)来自政府职能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程度极大程度地界定了非政府主体参与变革的作用空间,而政府作为变革主体的战略选择又必然受到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和计划者的行为目标的制约。由于垄断性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经济条件下的储蓄动员,即为转轨过程的经济提供了足够数量低成本的货币供给。从中国目前金融制度变革来看,政府过多行政干预所造成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如对待民间金融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严格限制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另外,政府并未将民间金融纳入国家管理体系,而让其自生自灭,或者一出问题就想到取缔、关并。这种行政干预阻碍了民间金融制度的构建。

2.2从金融部门角度看

(一)来自国有银行的障碍。

为了保证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一个必要的制度安排是实行信用垄断。我国银行信用垄断是为了保证银行与政府的目标函数一致,从信用规模到资金价格都要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从本质上看,信用垄断条件下的信贷决策主体并不是银行而是政府, 信用垄断其实是国家垄断在信用领域的反映而已。长期的信用垄断,不仅使国有独资银行具有相当程度的“抗改刚性”,而且几家国有独资银行还具有某种对外部改革的抵抗力,使政府主体和中央银行的有损其垄断地位的改革方案受阻或落空。由于民间金融制度的构建必然会出现一种混合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即竞争性的非国有金融制度与国有金融制度并存的情形。因此国有银行对民间金融制度的构建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金融监管相对乏力

民营金融机构的风险大、可控性差,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金融采取的“高度管制”的政策措施,禁止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使得追求风险收益的民间资金进入地下金融,金融风险不能得到合理疏导。相应地,适应民间金融发展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措施也处于空白。

另外,由于民间金融机构具有分散性和地方性的特征,致使现有金融监管体制“鞭长莫及”。一方面,辖区内金融基层监管机构的监管技术和能力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不同地区民间金融的差异性较大,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3.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对策建议

大量的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和与之相应的民间金融监控体系是民间金融体系的核心。因此,大力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和进一步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的监控体系是我国民间金融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1大力扶持正规的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一)促进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对于作为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大量中小金融机构来说,要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金融业相关法规要求如准备金比例、资产负债比例等来运作金融业务,促使其经营公开化、正规化。同时,要为中小金融机构制定合理的利率空间,使利率更具弹性。适当放宽对中小民营企业小额流动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使金融机构在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相对称,以便更好地引导其开展主要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在大力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地方性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同时,要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作机制,以解决民营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晰、责权利的划分不清问题。各地应引导中小民营金融机构以市场主导的方式定自主兼并之路,不断发展壮大,并进而向规范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方向发展。政府所要做的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创造公平的环境,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获得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的优化。

(三)严禁高利贷活动,整治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高利借款资金大多被用于非生产性领域和非法交易活动,助长了社会上的非法经济活动和铺张浪费;而且由于高利贷的利率太高,履约率较低,容易引发种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凡从事高利贷活动的,法律部门不仅对放贷者的债权不予保护;而且一经发现,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把一切民间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的民间金融交易之中。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机构涉及许多公众的借贷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正式金融机构尚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融通资金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它们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其业务活动也不受有关部门监督,很容易引发借贷纠纷和金融诈骗事件,扰乱金融秩序。因此,应严令禁止地下钱庄活动,对违法经营者从经济上和刑事上进行严厉打击。但对一些确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能够依法正当营业、履约率较高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应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经人民银行批准,转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予以正式化。

3.2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和省级信用再担保制度

对于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在民间金融市场中若无法提供自身信誉和还款能力的证明,获得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是很难的。因此,需要在各地分层次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和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坚强后盾。担保基金应由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启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各方共同参股,由一个代表各方利益的独立决策的管理机构进行市场化管理和运作。担保基金应选择效益好、风险小、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给予担保。此外,信用担保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要对各地信用担保管理机构进行再担保,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国家应要求各省政府组织由省财政和商业的保险机构共同出资的省级信用再担保机构对各地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

3.3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

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规范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政府部门也可效仿其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促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具体而言:一是政府对民间金融要采取保护和支持的态度,对民间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的保护;二是由于民间金融尤其是其直接融资方式,一般没有市场组织,融资活动分散,这既使它很难承担大规模积聚资本的功能,又使信息不对称现象大量存在,造成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之间相互搜寻信息的高成本和市场的低效率。为了向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引导服务,沟通投资者和用资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渠道,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可以效仿英美,建立各种为民间金融服务的体系。如由地方事业机构、企业和中介组织出面成立金融媒介服务公司和业务指导服务公司,举办有各类企业家参加的各式各样的论坛或通过各种报刊杂志和其他媒介向投资者显示资金需要者的投资计划,从而不但能提高民间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会使民间金融活动区域性、小规模和分散性的特征有所改变。

3.4建立储蓄保险制度

相对国有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应付风险的能力较弱。实行保险制度有利于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另外,我国政府一直对国有银行实行隐性担保,民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要比没有担保的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大得多,建立储蓄保险制度也有利于民众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信心的增加。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是中小民营金融机构能够在市场上与国有金融机构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应该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必须向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然而,金融保险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了储户利益的同时,也助长了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因此在建立金融保险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监管。

3.5加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

过去我国民间金融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疏于监管是一个重要原因。民间金融的发展势所必然,但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着风险,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监管。这涉及到地方经济的稳定,人们对地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加强民间金融监管,主要应从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理念、综合监管等方面入手。具体说来:(1)在民营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方面,要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制定适当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2)要处理好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鼓励民营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经营效率;(3)要根据金融创新的最新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指标和措施,充分利用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等手段,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确保民间金融的稳健运行。日本银行对民营银行所实行的监管举措及其“骆驼评级制度”等就颇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郭斌,刘曼路.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 2002(10):15-20

[2]王云钒. 温州16亿民间资金往何处去.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6月10日

[3]蒲祖河.温州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协同演进的动态分析.企业经济,2003(5):119-122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施工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