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创新德育方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28 07:06:41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创新德育方式的研究

摘要:在农村城市化迅猛发展潮流中,中学的德育需紧跟教学的发展步伐,创新德育方式,制定一套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德育模式,已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学德育需要着重于陶冶情操,优化德育方式,并在课外活动中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城市化 农村 中学德育 德育方式

创新德育方式是农村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中学教学需要强化德育,着力于陶冶情操,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限制农村中学德育发展的因素

在农村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潮流中,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今的农村中学的教学中,受教师观念、教育方式、师资设施等多方面因素落后的影响,德育的进一步创新实施受到了极大限制。

1.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部分教师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比较严重,往往固守传统授课的老方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欠缺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这就造成教师没有进行德育方式创新的意识,也没有足够的先进思想去支持德育方式的创新。

2.落后的培训方式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展开新课程、进行德育方式创新的基础。更新老师德育理念,把握标准的教材和课程,培养进行德育创新的意识,需要更好的培训方式做坚实的后盾。农村中学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对中学教师的培训方式还十分落后,间接影响了德育方式的创新。

3.教师自学自研落后

农村中学因为受地域、经济、硬件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限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前欠缺相应的辅助资料。这样就造成教师即使想进行德育方式创新也缺乏足够的知识支持。

4.部分农村中学对德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存有误区

部分农村中学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还应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试卷分数,看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德育方式创新是先进学校的事,是以后的事,有等待观望心理,进行德育方式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5.农村中学教学硬件的缺乏

德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程资源的丰富与否。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目前部分农村学校的先进教育技术设施配备不足,教师的教育科学技术手段不强,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中学德育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挑战。

6.德育方式创新缺乏动力。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是升学激励下的应试教育,其突出的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因为在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分数还是占了一定位置,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水平高低。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对中学德育水平的评估,导致农村中学在进行德育方式创新时缺乏动力。

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中学需要创新德育方式的必要性

1.农村城市化创新德育方式是中学授课教师对于教书育人使命的责任以及要求授课老师必须完成的基本使命。对此,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改变,使得中学的德育教学取得应有的成效,并进一步传播社会理想以及道德风范,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做人。

2.农村城市化创新德育方式是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多方面、多层次性要求。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意识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对社会的热爱情感和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懂得并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等。对此,授课教师需要尤为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德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功能融汇起来,与学生的认识和实际心理发展相契合,使得新时代、新时期的育人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3.农村城市化创新德育方式是在基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发展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的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的尺度,一般情况下是建立在升学率的基础之上的。部分老师只好以分数为重点,毫无顾及对学生爱国情感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张白纸。加之当今外界社会的多方面不良因素加大对学生的影响力度,学生心理极易脆弱,经受不起外界的强强侵蚀。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其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从素质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农村逐渐趋于城市化,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道德,这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对此,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创新的需求,农村中学教学也应重视德育。

三、强化中学德育教育的重点策略

1.以新教材为基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教师全面挖掘学生情感素材,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授课时,应在教师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某种思想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例如,可以把课程素材转变成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去扮演,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层次更深。在学生理解接受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把道德观念变成自身的行为规范,切身的去履行,并形成行为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成立小组,各小组之间在课下互相监督互相打分,通过竞争的形式,把道德规范变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就某一特定行为进行讨论,通过探讨、分析、归纳,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德育事件上的人或事。不仅学生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受到了切实深刻的启发教育,提升了自身的思想觉悟。

2.把德育贯穿所有学科以及全部教学过程中。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其他各学科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时时渗透德育。这种渗透不仅仅是体现在授课教师的耳提面授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各种行为上。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渗透谦让的品德,而学生久而久之会把谦让当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如历史课,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德。农村中学与城市相比,课外活动开展较少,不利于学生德育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宫等基础设施会逐渐建立,农村中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开展像艺术节、运动会、文化节等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祖国、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交流面,在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中实践学到的各种道德观念,有利于道德习惯的形成。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校际的竞赛活动,如组织丰富多彩的有关德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展各种德育研究会。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是阻碍德育进步的一大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应向德育比较先进的城市中学学习,组织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的德育教学交流,开展研讨会,学习城市中学先进的德育方式。开展德育科研,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激发德育创新的观念,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渗透。

5.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农村中学应定时开展德育主题会,这种主题会应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在主题会上一方面进行德育的创新探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大助益。

四、结束语

在农村城市化迅猛发展潮流中,中学的德育方式创新刻不容缓。创新德育方式要在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上贯穿中学教学的所有课程和全部教学过程上,并结合课外德育与家庭德育,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2009,7.

\[2\]赵连贵.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09,27.

\[3\]郭建平.农村教育城市化战略实践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8.

\[4\]邝丽湛.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上一篇:紧抓教学工作,促进校本教研 下一篇: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施的途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