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护理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

时间:2022-10-27 04:40:33

提高护理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

[摘要]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中职护生的护理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 有效 护理技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19-03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的护理质量。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究,提高护理技术的教学效果。

1 充分备课,为上好课打下坚实基础

1.1 分配学生

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情况,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还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应有预见,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

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条件时最好是班主任任教最理想,因为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最了解,学生出现问题后,知道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最恰当。而且学生也比较注重自己在班主任心目中的印象,班主任授课会更认真学习,不良言行较收敛,教学效果会更好。

1.2 钻研教材

一节课要做到详略得当,掌控有方,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教师必须要充分备课,在熟知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必要联系,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以便在教学中,做到重点难点内容讲清讲透,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只有达到了化的境界,才是完善地掌握了教材,在教学中才能将教材知识运用得出神入化,提高教学质量。

1.3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选择学生觉得难学的章节进行集体备课,或专题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教师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和做法,提出个人的设想和建议,并及时收集高年级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集体备课具有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体之智慧,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能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水平。

1.4 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应本着实用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随着临床护理工作者科研意识的逐渐提高,各种实用型的护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受教材更新周期的制约,这些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不能及时的编入教材,而教材中原有的一些护理操作技术由于各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已经不再使用。基于上述情况,在护理实践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删减、调整,及时补充当前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来增补教材内容,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将在临床使用已经成熟的实用型的护理技术操作适时的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贴近临床、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1.5 备教法

教学方法关键在一个“活”字。课教活的核心是学生学活。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教学方法是一个策略系统,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确定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 加强授课前环节的管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首先要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合乎要求,不合要求的指导立即做好或课后做好,每次课前都检查,使学生养成习惯;举例说明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学科,让学生加以重视,从而产生学好本门课的愿望;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单独提问,也可集体提问,并把提问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会使学生重视预习,提高预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更易理解,课堂吸收率会更好。

3 优化操作实践课

3.1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因为多媒体教学,动态的画面中的操作配合音乐和语言,可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人兴奋;规范、准确、熟练的示范,易使学生产生尝试的念头,如在讲铺备用床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铺床、套棉被的方法,动态的画面中,轻、稳、流畅的动作,会使学生欣赏,并露出想亲自动手尝试的欲望。多媒体教学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对教学中难度大、难以实体操作的内容,如“危重病人的观察”、“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等都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中逼真的实物图像、三维动画模拟演示,使学生很快获得感性经验。同时也解决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不论是课外活动,还是星期天开放实验室,在教师不能及时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按需所取,灵活选择,及时解决操作练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2 创建模拟病房

创建模拟病房使护理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与医院病区的环境完全相符,学生学习护理实践知识,完成护理操作如同在医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3 优化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理技术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及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护理操作的程序、动作要求都很严格,只有严格遵守,才能保证护理质量,而这些要求有许多不是语言和图示所能表达清楚的,要借助于教师的课堂示教,向学生“手把手”地传授,为学生动手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知识情况,可选用多媒体与示教形式兼用开展教学,即多媒体展示后,教师还要示范一次。这样可起到强化作用,另外可避免学生在多媒体展示教学时,对操作的某些环节观看不清楚、或记不住,掌握不好,造成练习中动作不规范,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操作习惯。

但每次内容都采用教师演示操作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不用脑筋,形成了“观看示范―机械呆板模仿操作”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中选择一些非无菌操作技术,在教学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授课时教师只讲操作原则、区别点、重点、难点,不讲具体做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护理操作规则,本着省时、省力、病人舒适和安全的原则,让学生上台演示,同学讨论评价,或按照学生自己的设计内容去做。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操作技能原则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转变。

3.4 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置换”法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课教学采取 “角色置换”法教学,即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训练在模型人身上做的状况,不断扩大真人真做的比例,例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发、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输液、吸氧等,都可实行真人真做,让学生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为一对互相做,或三人为一组循环,做每次操作前,“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的状况,然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病人”对“护士”进行评价。“角色置换”法教学,可克服机械反复地在模型上练习使学生产生枯燥情绪而降低操作的热情,以及操作不认真、不规范等的问题,真人练习可使学生的操作兴趣和热情总处在一定的激活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真人“角色置换”法进行练习,情景更贴近临床,利于总结操作经验,吸取操作失败的教训,提高操作的准确度、熟练度;同时学生得到了“护士”、“病人”的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沟通能力、操作的严谨性等综合素质,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关爱病人。

3.5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PBL)

在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PBL方法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问题原因,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教师在讲铺床法时,设计病例:患者,42岁,工人,1小时前送手术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现应为病人准备什么?铺一个什么床?为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麻醉床的操作,而更多的是,学生围绕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病人进行思考,考虑到病人的需要、以及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准备,使课堂所学到知识得以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合理分组练习

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考察结果,将全体学生综合分组,基本原则是使组员之间能够形成全方位互补,每小组约3~4 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练习小组调整到最合理,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欠佳的同学,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起到榜样、小老师的作用,这样可弥补因教师不足不能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在操作时的错误问题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的质量。 在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练习中,用录像机把学生的操作录制下来,回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讨论、分析,不仅利于操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纠正,从而强化了技能的训练。合理分组练习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3.7 改革操作考核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操作流程的掌握为主,使学生对操作程序死记硬背,对操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学得不活,影响了知识的迁移。在教学改革中,对现有的操作流程提出原则要求,启发学生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开拓思维,进行操作创新。在评价学生的操作时,采取同学间互评与教师评价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7.1 练习小组操作技能考核

进行练习小组操作技能考核,宗旨是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考核方法:小组长负责组织考核,一组员考核,其他组员当“监考官”,按老师分发的评分标准打分,取各位“监考官”的平均分为单项操作成绩,再计算学生各单项操作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期小组考核评定成绩。考核时间:学生灵活掌握,学生自觉得某项操作熟练,便可向组长提出考试要求,由组长组织考试,考核成绩低于80分者要补考,即学生重新练习熟练后重考。小组考核评定成绩占学期平时成绩的10% 。通过小组考核,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后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7.2 增加课间小考核或抽考

技能的获得,单纯的练习不是促进因素,反馈的强化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增加学习动力与加强努力的功能。因此,对一些重要的操作,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可增加课间的小考核,这样既反馈了教学效果,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应激与应变能力。

3.7.3 实施综合技能考核

实施综合技能考核,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技能操作考核的项目内容,学生的人数和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度,根据设定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三项目标质量评价标准,先编好案例,采用“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模拟“病人”,考生“模拟”护士,“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作出评估,扼要制定护理目标及护理计划,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然后在模型上实施护理措施和技能操作,教师综合分析评分。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8 加强实习前的强化训练

护理技术的课程分两个学期上,在临床实习前学生对于前面所学的技能会出现生疏或遗忘现象,在临床实习前安排1~2周时间进行系统的操作训练,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先将所学过的护理操作分为无菌类、非无菌两大类,再分注射类、导管插入类、铺床类、清洁护理类,有侧重点地强化训练操作,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薄弱环节应加强训练,教师应在旁指导纠正。对一些临床常用的操作,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在训练周的最后一天,对学生进行抽签考核。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了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为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4 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安排负责任的学生值日,负责准备室内物品的管理。有需要的同学可自行到进行实验室练习,建议2~4 人为一组,练习时互相提醒、互相纠正,避免操作不规范而得不到及时纠正,而影响到今后的操作习惯。并对课后练习的同学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由值日同学负责督促管理和作好登记,以保证练习的效果。

5 开展操作竞赛活动

利用活动课进行知识小竞赛或操作比赛,可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价进行,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并给予加适当的操行分,连续优胜者可给小礼物加以鼓励。竞赛会促使学生加强护理技能的训练,达到鞭策督促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需要想方设法用多种的形式和方法教学,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 提高护理技术课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581.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75-280.

上一篇:肺TB合并糖尿病的社区护理 下一篇: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