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时间:2022-02-16 04:31:54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的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教学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还应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这些语文素养呢?

一、用心倾听,听出味道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老师曾说:“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于是课堂就成了“师讲生听”。在新课改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成为相辅相成的两部分,倾听也自然包括学生的倾听和教师的倾听。

首先,就学生的倾听而言,不仅在课堂上要用心倾听教师(或学生)的讲授、朗诵、演讲等,还要在课外将自己所听到的反复咀嚼、品味、评论。要保证在课堂上能“听进去”,课前的预习不可或缺。倾听,一是要听文章主线,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文眼。听出这一点,理解文章内涵也就有了基础。二是要听关键点,如“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一句,这“饱”且“透”且“十足”中就“悲凉”了许多。

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习惯“讲”而不是“听”。其实,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如果教师能静下心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阅读难道不能更上一层楼吗?这些都足以说明,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讲”和“听”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教学中教师要多照顾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学会听。

二、用心品读,读出体验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周一贯老师告诉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主体性获得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是被动的、单向的、孤立的,而是主动的、开放的。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呢?

首先,要多读。在传统教学中,读基本是被教师“霸占”了的,最多就是课前让学生预习,而又因目标的模糊性,很多学生虽然读了,但却不知所从。在新课改下,因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缺失,对课文的阅读更多的是被所谓的“多媒体”、“讨论交流”给占据了,学生花在读文本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读又如何懂其意,不读又怎么能知道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作品要传达什么。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以一定的目标和问题为引导,并提倡自由式阅读。

其次,要在对比中阅读。所谓对比,一是自我对比,即以自己之前所读之文和现在所读的文章进行对比,人物、语言、结构一一对比;二是要和他人对比,即我的感受和其他同学的感受有何不同之处,原因何在。弄清了这一点,读才会更加深入有效。

三、用心写作,写出真情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朱敬本老师曾说:“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去通过写实现积累呢?

首先,要多写。读后感、日记,但凡可写者皆可入笔。但在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太过于模板化,从而走入模仿、刻板化的套路。而应提倡说真话,述真情。如学完《祝福》,可就人物刻画方法写读后感、可就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就情节进行梳理、可就语言进行赏析。再如《敬畏生命》学完后,有的学生就将其与《我的地坛》相互对比。

其次,就作文而言,要多写多练,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多是在某个单元学完后进行,但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写作情况而定,很多时候学生写作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写作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的日积月累,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所学课文的经典语句或段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感受或仿写;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用心评议,评出个性

首先,就“评”而言,更多的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来实施评价。鼓励是要让学生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无论是读还是写,教师的鼓励都是不可或缺的。如《祝福》一文中,如果学生对祥林嫂二次到鲁镇,只从“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这个肖像描写进行分析,而不与第一次到鲁镇的肖像进行对比,教师就要逐步引导而不能强求,因为这也是一种收获,教师何故又要让学生知其所有呢?在这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为重要,对于那些能知其然的学生,在鼓励的基础上要让他知其所以然;对那些还不能知其然的学生,则要尽量让他知其然。如此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慢慢浓厚了。

其次,则是“议”,“议”即议论、讨论、交流。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理解文本,在相互交流中评论,在议论中相互探讨,在探讨中提升。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对罗密欧形象的分析,可从语言角度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从行动或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才会充分,也才能收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听、读、写、评之中”。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有效地将听、读、写、评等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多评,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逐渐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切勿急于求成,而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实施相应的策略。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417100)

上一篇: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中职语文文本阅读重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