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6 11:05:38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生事物,从1999年第一批办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至今,虽然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却蓬勃发展了起来。它为国家培养的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正由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过多注重的是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单纯的“操作手”,成为某一行业的“机器人”。随着这些学生逐渐走入社会,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贫乏,为人处世缺乏涵养,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错位……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高职教育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思路是否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生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

一、高职学生人生素质观出现问题的原因

1.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

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前提下,学校看重的就是,培养的学生能否被社会所接纳。因此,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严重欠缺,有的学校甚至连相关的课程都不开设,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也是课时少得不能再少,这事必会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2.学生先天的不足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对学生衡量的唯一尺度就是分数,学生从上小学开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就是如何在考试中胜出,如何取得高分,从而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虽然我们素质教育的口号年年在喊,但在现实中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前就已经先天不足了,又如何能在短短的几年高职生涯中,完全弥补这种先天缺欠呢?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一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中学阶段是学校、家长牵着学,到了大学后,有了宽松的业余时间,学生反而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总是感觉自己比本科生低,无形中有了一种自卑感。面临现今社会就业的艰难,使得学生只关心专业课的学习,把人文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这些直接造成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观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应该如何应对,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并科学设置人文素质课程

高职院校学制是三年,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人文素质课程只能被压缩,加大人文素质课程又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如何解决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呢?我认为应该科学地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三个层次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必修课是不能被压缩部分,比如“大学美育”“大学语文”等等;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比如“文学鉴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等,这些选修课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选修课的基础上再开设系列专题讲座,比如“唐宋诗词欣赏”“古典四大名著欣赏”“凡·高名画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等等,让学生在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人文素养。选修课考试形式灵活,专题讲座不用考试,又不占用课堂内时间,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人文素质教育。

2.积极探索改革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

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再合理,也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去授课,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必须摒弃,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比如大学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课需要,适当增加情境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同时又符合了专业课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迫切需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成了人文素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职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形式,校园的人文氛围对学生有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发现生活的美丽 下一篇:特殊的他,终于融入了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