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分析,预测

时间:2022-10-26 08:36:22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预测

06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三高”

“一高”:总需求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需求呈先高后低、然后又高的态势。6、7月份,由于两次调高油价,市场曾短暂时间出现下滑;8月份又开始恢复高速增长。从总的数量来看,全年突破700万辆没有问题,是个高增长年。其中乘用车全年总量在420多万辆,同比增长30%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是拉动2006年汽车高增长的主力。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总规模将超过日本100万辆以上,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高”:我国汽车进口由连续三年的低迷转为高增长。我国在加入WTO的第一年,汽车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从2003年到2005年,进口量基本上增长比较少,一年增加约1万辆左右,增长率维持在6%-7%的水平。但是2006年我国汽车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仅1-9月份就增长了28.2%,是连续几年没有出现过的高增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国内总的市场需求转为高速增长;二是与我国汽车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关,很多第一批买轿车的人现在开始买SUV了,而国内SUV产品的竞争力还不足,2006年进口车中有40%左右是SUV。

“三高”:2006年出口已是连续4年高速增长。2002年我国的出口量只有2万辆,之后每年大概翻一番,2003年是4.3万辆,2004年7.8万辆,2005年17.2万辆,2006年1-9月已达25.2万辆,全年估计出口量至少在35万辆左右。现在每个月的出口量4万辆左右,照此推算,2007年我国的出口量保守地估计也在50万辆。50万辆的出口规模,在全世界能排在前几名。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未来15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会保持快速发展,需求年均增长率大体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倍。

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研究国际轿车市场发展趋势的一个值――R值(R值=车价/人均GDP)。当R值达到2-3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千人汽车保有量开始迅速提升,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

日本是在六十年代初R值达到3、韩国是在八十年代中期R值达到3,从此开始千人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一般来讲,在R值等于3时,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5-20。不遵从这个R值规律的目前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香港,一个是新加坡。他们的特点是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这样的地方是不能容忍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到现在为止,虽然GDP在他们那里已经达到1-2万美元,但是千人汽车普及率还是比较低的。我国大陆人口密度、国土面积都不是新加坡和香港的特征,所以我国大陆的汽车发展会遵从R值的规律。

从R值的公式知道,R值的变化是由价格和人均GDP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在未来10年内,我国的车价仍有下降的空间和压力,而人均GDP在“十一五”期间仍有年均8.5%的增长,因此价格和人均GDP这两个因素将同时朝着有利于R值快速降低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车价仍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判断:一是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2006年乘用车总量是400多万辆,至少五年以后会达到800万辆,因此平均每个企业的规模要翻一番;二是未来五年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有的企业会变得更大,有的企业会萎缩,有的企业甚至会退出轿车生产领域。

2004-2005年,由于自主品牌发展比较快,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2004年以前,大概1辆自主品牌对应4辆合资品牌,如今1辆自主品牌对应3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量在上升。而且自主品牌的价格远远低于合资品牌的价格,如奇瑞和吉利的车型主流价位在6万元左右,捷达、富康这些合资品牌主流价位在7-8万元,比自主品牌高出30%多。再往上走的车型,如伊兰特、凯越等主流价位在10万元左右,而花冠、思域、速腾等的价格更高。车价的向下降,人均GDP的上升,导致R值会迅速降低。

综上所述,2007年我国乘用车增长预计在20%左右,乘用车需求在500万辆左右,汽车总需求为800万辆左右,比2006年增长约14%。2007年我国汽车的总产量可能还要高些,因为2007年我国汽车的出口仍大于进口,出口大约50万辆左右,进口可能是20多万辆。

上一篇:2006中国SUV市场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汽车调查主导权:中外调查机构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