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

时间:2022-10-25 06:15:12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

摘要:通过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方面具有乡土特色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材进行搜寻、选择、提炼,寻找适合我们美术教学内容的题材进行开发与利用,使美术课堂中处处绽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之花。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民间美术;民俗风情;美术课堂教学

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既然我们认定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们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发现生活里的美术,描绘生活里的美术,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人文景观、美育环境、巧用材料等方面着手,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优化美术课堂的源泉。下面我以楠溪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设计《楠溪江古村落欣赏――走进苍坡》、《楠溪江古亭欣赏》等等课程。

一、利用人文环境资源来充实美术课堂教学

楠溪江两岸不但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闻名遐尔的人文景观,除了住宅之外,宗祠、堤岸、水渠之类,凡古代农耕社会所应该有的各类建筑,都已经完备。其中古村落最为有名,它是乡土文化的博物馆,它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人文环境资源的宝库。

1、楠溪江古村落欣赏

楠溪江古村落群散落在楠溪江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与“传统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舞台”。先贤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深厚的耕读文化为背景,以生态环境意识和风水思想为基础,以他们自己浓烈的山水情怀,创造性地以“文房四宝”、“七星八斗”、构筑了苍坡、芙蓉和岩头等一大批古村落,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被专家誉为民居中的“活化石”和“奇葩”。楠溪江保持完整,丰富的古建筑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学生也是从了解这些“老房子、破房子”开始,懂得了先祖们留给我们的是不可再生的人文环境资源后,使他们了解古建筑的美,而且让学生们知道,保护古建筑是多么的重要,培养他们从小就自发地投身于古民居的保护工作。

课例 设计欣赏课《楠溪江古村落欣赏――走进苍坡》,先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楠溪江风光,让学生总体感受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不仅清山秀水瀑多滩林美,更有祖祖辈辈在这个土地上创造的村落文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苍坡,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接着,根据学生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前后桌进行探讨:苍坡古村落的的古建筑有哪些形式。通过讨论,使每位学生了解苍坡古村落有古民居、祠堂、学院、亭阁等丰富多彩的古建筑形式,而且每种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之后,让其去了解这些古建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多媒体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北京的故宫,以材料色彩等方面着手进行比较。以材料上来说苍坡古建筑多数运用卵石、蛮石和原木砌成,取材自然,无须太多的加工,保持天然本色,而故宫往往精雕细琢,极尽富丽堂皇的装饰;在色彩方面,苍坡古建筑没有故宫那样浓郁华丽,显得比较朴素,具有古朴之美。再讲苍坡古建筑与环境和谐之美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出示两张拥有古建筑的图片,一张保持原有自然景观,另外一张是经过处理失去原来面貌的,学生讨论哪张画面的建筑和环境更谐调?通过学生的讨论使每位学生认识到建筑要与环境相协调。教师点拨生活在楠溪江畔劳动人民都很重视环境之美,理解苍坡古村落的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环境保护教育。尔后通过多媒体与其他建筑的比较欣赏,使每位学生明确苍坡古村落建筑不仅古朴和谐,而且具有错落曲线面等形式美。最后仍是通过学生欣赏苍坡古村落各种建筑,同时思考苍坡古村落为什么会和其他地方有如此大的区别的原因。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收集后,进行一定的点拨和总结。通过以上教学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民俗风情进行乡土美术教学

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任何民族的民俗风情,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古村落的民俗馆中就收集了大量展示楠溪江劳动人民民俗风情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它完整地再现了千百年来楠溪人民男耕女织的社会面貌。不仅如此,楠溪古村落人民在生活上也仍保留着传存下来的婚嫁习俗、家庭习俗、岁时节和吉语等,为开发乡土美术带来系列资源,下面就我以楠溪江古村落中人们过寿的民间习俗进行美术教学――《民间习俗――寿桃的制作》:

寿桃,即为长辈祝寿,并分给村里每户人家一个。为什么要分给村里每户人家一个呢?这是我们楠溪江长期传承下来的一个民间习俗。当村里的老人到了六十…这样整十的时候,他们的女儿会去做寿桃分给全村人。一是子女们是为长辈的长寿而祝福。二是让村里人与其同乐。

多媒体播放寿桃制作的过程,让他们直观了解这几个步骤――磨糯米粉,蒸米粉,捣烂米粉,最后制作。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各种不同形态的寿桃。

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用心去做,作品完成后,请同学各自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祝寿这一习俗,了解制作寿桃相比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利用民俗风情进行乡土教学的要求。

三、运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教学

民间艺术随着楠溪江人长期生活劳动的不断积累,适应审美的需要,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时代,人们不禁怀念起以前的民俗风情,怀念起那些充满劳动者气息的民间艺术。楠溪江古村落很重视这方面,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民间艺术,如:绣花手工鞋垫、米塑、根雕、木偶戏等民间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为这一现代社会填充了朴素的色彩,也为我们美术教学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我利用鞋垫图案的设计来上这么一节乡土美术课《民间工艺――鞋垫图案设计》。用一首歌《中国娃》导入。歌中妈妈为儿子做了什么呢?鞋垫,既称为垫,那它就不仅仅起着铺排、陈设的作用,放于鞋内,一百多斤踩上去手工鞋垫就“任重而道远”了。一针一线倾入了女人的心血和情爱,那它的意义就不单单是一个起着保护鞋和脚的作用了。而逐步演变成为女性赠送给男性的实用性礼物。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姐妹送兄弟,晚辈送长辈…妇女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把浓浓的真情和爱意,针针线线纳于鞋垫之中,并伴随着亲人们游走四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鞋垫图案的设计。首先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们欣赏各种不同图案的鞋垫。这些鞋垫上绣了哪些图案的形式?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鞋垫的图案有这么三种:一种文字字样,如“喜”字,“寿”字,“一路平安”等;另一种是纯图案,如梅花,菱形,红心等;还有一种是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不管文字还是图案,都包含着美好的祝愿。那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图案和文字来表达我们美好愿望和祝福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设计鞋垫图案。在设计之前老师演示一下设计的过程:1、画出鞋垫的基本图形。2、在鞋垫上用直尺画出一排排正方形小格。3、在鞋垫上画上图案或写上文字。再打出设计要求:(1)鞋垫的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纳手工鞋垫的女人用五彩的棉线在垫面绣上一句句的祝福语:“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花好月圆,幸福万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夫妻恩爱,早生贵子”。还有不同的花纹,如:牡丹、莲花,最常见的就是几何纹样了。(2)色彩搭配鲜艳和谐。

在这堂课中,使每位学生通过鞋垫图案的设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来感受人间的亲情,达到利用民间艺术进行乡土教学的要求。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学生的特色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将会是形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楠溪江古村落文化》胡念望[M]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12

[2]《楠溪江上游古村落》陈志华[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1

[3]美术新课程标准[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9

上一篇: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研究 下一篇:中国外语学习者言语交际意念的概念词汇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