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重视语言学习

时间:2022-10-23 05:34:18

语文课要重视语言学习

关于语文的含意,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语言和文字,二是指语言和文学。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国的语言,提高汉语文学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扬州师范大学顾黄初教授曾精辟地阐述:“教语文当然要教文章,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因此当然也要教文学。只是教文章,主要不是教文章学知识,教文学也主要不是教文学常识,归根结底,还是要分析研究语言运用的范例,借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顾黄初教授在这里突出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析研究语言运用的范例”。因此,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下面结合我的从教经历,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重视语言学习的。

一、注意词语的本义和文中意思

针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我要求学生勤查《现代汉语词典》。通过查字典,弄清楚词的本来意思,然后掌握词语的语境意义。比如,《老山界》中有一句“不要落后做乌龟啊”,七年级的有些学生以为红军战士说了粗话,这是一种粗浅的理解,浅尝辄止就无法领会红军战士那种激越的情怀。我通过修辞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此处是作者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鞭策激励的语意,促成争先恐后、奋发向前的氛围。此处的“乌龟”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在紧张的急行军中,也体现出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另外比如,《济南的冬天》中的两个“卧”字的理解,我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卧”的字面意义,还要透过字面,欣赏体会那些“小村庄”和“雪”,在冬天里它们恬静、安闲、舒适的情状,从而透过语言大师形象传神高妙的语言领悟文学意境。

二、注意研究一些细微变化

在语文学习中注意咬文嚼字。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离开了语言的学习分析,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就成了无本之木。我在教学中,加强对文本语言的分析、品味,力求使思想内容凸显,力求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传统篇目,其中不少语言值得我们去品析。我们注意到,新版本教材相对于旧版本教材,在翻译的处理上,有多处不同和修改,这些修改更为简洁、妥帖。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这一句中我发现有三处改动。一处是“抹去”改成了“拂去”。“拂”的程度要比“抹”更轻些,更能显示马克思对资产者攻击的不屑一顾。第二处将“万分必要时”改为“不得已时”,“万分必要时”意为找准时机,寻求主动出击。而“不得已”则突出了马克思是在被逼万分无奈时才给以回击,这与上句中的“毫不在意”,“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在语意上更加切合。第三处是文中把“给予答复”改为“给以回敬”。“答复”的意思是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回答、回复。而对资产阶级的“诽谤”、“污蔑”,马克思并不需要答复,更需要的却是“给以回敬”,即“回击”或“反击”,因此 “回敬”在文中是反语,新版本的改动就显得更准确。这样的引导、比较和鉴赏,不仅使学生深刻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更能加深他们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注意学习掌握古汉语常用语汇

古汉语语汇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汇的源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比如,《小石潭记》中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八个字把小石潭周围的生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派树木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的景象。要是用现代汉语来写,用八个字是难以表述清楚的。还有该文揭示文章主旨的八个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得精彩至极:作者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实在有点可怕。写得精妙异常,这就启发我们要注意学习积累词汇,并学会恰当运用。

汉语言的缜密、细微差别,是通过叠加修饰语来表现的。研究语言,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掌握文言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句子成分省略、介词结构后置、使动、意动用法等,弄清楚词语的正确意思。另外还应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用法已经约定俗成为固定的结构,如不叫“袒肉请罪”而叫“肉袒请罪”,不用动宾式而用偏正式。另外,现代汉语中,明明是身体疲劳了需要休息恢复体力,但却说是“恢复疲劳”(从疲劳症状中恢复过来 );明明是因病休养身体,而习惯上说是“养病”(因病而养),诸如此类,都需要注意。

还要注意反义词正用和偏语复词。比如,“荣辱”是相反的,但邀请人家来家做客,既可以说“请光临寒舍”(您的到来使我感到光荣),也可以说成“请辱临寒舍”(到我这儿来对您是个屈辱)。“胜败”是一组反义词,但“战胜敌人”与“战败敌人”是同一个意思。《桃花源记》中“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是偏指“远”等等。

这些足以说明,当我们在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后,会明白语言本来就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表达方式。当然,它们之间也有某些细微的差别。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重视语言学习的:在布置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划出成语、优美的和新接触到的词语,要求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上课的时候我们交流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读书动笔和勤查字典的习惯。默写字词、解释,注意订正和抄写,还经常进行口头造句。加强课外阅读和与他人接触交谈中注意优美语句的搜集、整理,定期刊出歇后语、成语、警句等,并把它们适时列入课堂检查范围。对在作文中使用这些新鲜语汇都给予加分奖励。这样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词汇的积极性。初中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这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记忆力特别强,只要教师加强引导、督促、检查,学生要积累起丰富的词汇不难做到。

我认为,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只有通过语言例子的教学,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才能在深刻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激起学生学好语言的动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人文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26244)

上一篇:求异思维在作文训练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朗读: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