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2 08:38:06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 合作探究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的思想、教育的观念都在改变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发挥数学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它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来源,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把学习内容创设出多个情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课堂教学中重视并留给学生“空白”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启动。例如,在学习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6人一小组自己动手拼图,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作品要互相对比,互相欣赏,所以他们往往会向更新颖、更独特的一面发展,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完成了创新的过程。古希腊生物学家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代宗师叶圣陶有言:“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不也正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吗?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发展的差异性,我对他们给予详细、具体、明确的学习内容与作业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初中生如果放得太开,讲得太过粗糙,则会使学生显得茫无目的,更不用说创新了。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介绍牛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介绍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介绍我国当代的数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学指出:“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因此,教师应通过基础探索未知领域过程,多让学生操作项目。例如: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结合相似三角形内容,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节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即《测量旗杆的高度》这节课。首先,我先让班里62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探讨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某一物体(旗杆)高度的多种具体方法。在找到方法后,又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找出某一方法在实际测量中需要的数据。然后,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把几何模型图画到活动报告单位,并和学生一起到室外寻找适宜测量的对象进行测量,收集测量数据。最后,小组汇总数据完成活动报告单,总结不同方法的适宜条件和操作结论,我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小结。在现实情景中,学生亲自实践,充分发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迫切参与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操作改为学生探索性自主操作,让学生选择工具、设计方法,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验证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教师还应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的发展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对学生的活动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通过收集第一手现场重要活动资料,详细、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场活动情景,并做好现场记录,作为日后改进教学和反思工作的依据。

综上所述,身教重于言教。通过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的积极开展,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多的启发和收获。第一,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尽力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第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总之,我们应本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的教学思想,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在漫长的课改路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应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发展的空间。我们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教材改革.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上一篇:给学生探究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 下一篇:如何打掉对数运算中的三个“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