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2 05:08:53

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摘要]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的重要任务,目的在于增强农村文化活力,改善服务,让更多基层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笔者以组建四级图书馆网络为基础,提出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要素,通过延伸服务,加快建设农村图书馆,构建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之想法,旨在让基层的群众也能享受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先进文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奋斗目标,具体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实现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县(市)公共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和村级文化室,必须能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农民的文化消费向科学、现代、理性的方向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重要的文化条件。

1.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志说过:“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民的终身学校"、作为社会民主保障的一个手段、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项社会基本工程,是市县图书馆服务延伸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终身教育主要依靠图书馆,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维护信息和知识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公共图书馆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2.目前农村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西部图书馆几乎是"穷人"的图书馆;东部(长三角地区)图书馆则为“富人”的图书馆,东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差距太大。二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我们国家条件较好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现有的公共财政体系,还是以城市为主,县级和农村图书馆大多与之无法相比。

农村图书馆建设情况复杂,有过辉煌,也多次衰落,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以我县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立了“农村图书流通网”,各乡镇都设有农村流通书库,汤沟镇还建立了我省第一个乡级万册图书馆,《新华日报》、《淮阴日报》曾在头版作了报道。农村图书馆的建立,在当时为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发挥过了重要作用。但到了9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领导重视程度的漂移,财政收入拮据,经费得不到保障,管理员频繁调动,人员长期不在岗等原因,农村图书馆名存实亡。

分析农村图书馆兴衰原因,笔者认为:一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支持,大都没有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二缺乏公共财政的支持,因为公共财政城乡二元,仅保障城市的公共事业。一方面对农村文化工作、乡镇图书馆工作提出很高要求,如文化站评定等级。另一方面政府行政缺位,不愿意投入,两方面难以协调,现在基本就是这个状态。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此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履行好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如何把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好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创新机制,积极组建流动图书馆,强势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机制是关键。市县公共图书馆在搞好自身服务和发展的基础上,应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从思想上、义务上、物质上给予极大的帮助,使其能切实发挥出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四级图书馆网络中,乡镇分馆是支点,是三级网络的枢纽,乡镇馆搞好了,农村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就奠定好了。笔者认为,在市县图书馆服务延伸的触角下,增强农村图书馆的造血能力也是重要一环,市县图书馆应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协助解决农村图书馆的经费、人员问题,使他们切实搞好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2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

农村图书馆藏书少,是比较普遍的现象。2007年我县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是0.11,是全国平均值0.3的36%,属于落后水平。如果能依托省市馆计算机和网络,构建农村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就能逐步改变这一现状。江苏省在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加快发展“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十一五”期间每个县、市、区均要建立完善"共享工程"国家分中心,并将基层服务点普及至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实施“送书下乡”工程,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书难”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精心培育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先进典型。

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全国文献资源共享工程”为载体,就可以发展一个个小型的数字图书馆。以总馆(市图书馆)为后盾和县(市)图书馆为节点,就可以建立县(市)馆分馆和县(市)馆的流动图书馆,把市、县、镇三级图书馆的资源结合起来,构建适时、便捷、高效的城乡图书共享网络体系。苏州市的图书网络共享的做法十分有特色,他们整合盘活文化资源,吸纳、探索新机制,延伸服务,积极构建网络图书馆,强势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目前,苏州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联合图书馆”为主的6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对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让农村基层的群众也能享受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先进文化。

3.3鼓励和支持"民办文化"进入农村图书馆建设体系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就是说,政府一方面继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开放农村文化市场。前段时间,深圳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财政从深圳市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总额3亿元,纳入每年的市财政预算,采取银行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奖励、项目补贴等四种资助方式,以建立“企业示范基地”等三类文化产业基地为目标,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经费投入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的良性机制,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因此,要积极探索“官办文化”和“民办文化”相结合之路,倡导民办文化,鼓励镇村图书馆(室)主动联“姻”,镇企共建,村企共建,吸纳和鼓励社会资金、慈善热心人士加入到农村图书馆建设中来,有条件的镇村文化中心还可筹办“绿色网吧”,通过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省、市、县图书馆等文化信息资源对接,扩大信息量,增强吸引力,扩大文化共享资源。同时,大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我县通过争取灌南籍作家学者的支持,先后建设了田楼乡合兴村辛少山图书馆、新安镇江顺伦个人图书馆、张同文个人图书馆和五队乡魏广才剪报馆,促进了民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文化受益面。

“一张蓝图绘到底”。就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而言,重在建立一套长效机制,重在打好基础,形成特色,保持长久,通过长期的努力,推动城乡文化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品位。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经费保障等制度,用合理的指标强力推进工作进度,逐步形成先进文化扎根农村、扎根社区的长效机制,才能做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这篇“大文章”。

参考文献

1.陈彬斌,苏唯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观念下演绎--2005年中国公共文化发展论坛综述中国文化报,2005-12-15:3

2.崔泉森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2005.11

3.沈红梅嘉兴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构想嘉兴社会科学,2006(1)

上一篇:农家书屋问题对策 下一篇:科学发展路探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