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海报设计课程在网络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建构思路

时间:2022-10-22 11:17:06

高职海报设计课程在网络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建构思路

摘 要: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商业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促动着高职海报设计教学的变革,旧有的以独立科目进行的专业课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多学科多技能综合性的现代设计要求。笔者尝试通过以大课程的视角,通过对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结合多导师制和富有实验性的课程实施,以等级制与多导师的课程评价等教学改革尝试力图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海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关 键 词:海报设计课程 网络媒体时代 建构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又称为招贴设计,属于大众传媒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商业海报有着悠长的历史并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报设计的设计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的网络信息传播媒体影响下,传统海报的局限性越发明显,这使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不过这一存在了千年的广告形式并没有消亡,新的媒体也让海报设计有了复生的机会。

人们常把网络媒体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但就其实质来看,这个“第四媒体”早已超出了以往所有传统媒体仅仅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体范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张允若教授在全国第七次传播学会议上提出网络媒体也同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媒体的作用,事实上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

传统商业在信息化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借助于网络媒体平台形成了网商,所谓的网商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联网作为企业或个人商业经营平台,进行采购、销售、企业产品展示信息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

近年来,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网商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数调研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网商与主流社会经济系统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主流社会经济系统中融入了大量的网商及网商产业阶层群体,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经济加速融合,传统企业加速电子商务使得电子商务产业阶层和生态体系大幅扩大。电子商务占重要比重的信息时代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商业模式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变也使得商家需要将更多的营销资源转移到网络媒体,基于网络媒体的平面设计需求呈现出迅速放大的趋势。更多的网商出于销售目的的需要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这使得海报以网页文件的形式出现。在这里笔者将这样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平台,以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声音、动画等广告元素,结合网络媒体的特征进行产品、服务或观念的新的海报形式称为网络媒体海报。这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动态的更加富有感染力的,乃至受众可以参与其中的海报设计让我们领略到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综合方向转变的过程。其对于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二、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海报设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浙江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大省,在2012年1季度的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网商指数榜中得分为仅次于首位广东78.38分的67.92分,高过全国平均值30.50分的一倍余。网商的快速发展也对相关的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产生了强劲的需求,最近2年来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于网商类企业的人数始终都保持在百分之20左右。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对网店的海报进行定期设计与维护,而以往的海报设计课还停留于传统印刷媒体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传统模块化的以科目内容分类的教学模式又使得网络媒体相关的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只限于网页设计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专攻方向等原因,课中无法深入讲授交叉课目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网站设计知识与技能和需要整合的海报设计等其他科目的知识无法马上融汇应用。于是乎学生会感觉到所学与所需产生了不对称,笔者认为这样课程之间联系的人为割裂所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倾向会因高职学生普遍较弱的知识自我消化与重构能力而强化,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下的设计缺少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海报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方向是删减原有的海报内容,转而开设专门的新媒体设计课程。这些适应地域与时代经济特点进行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这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同质化明显,缺少特色弊病的途径。

但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处于新旧媒体交替和并存的时代,海报作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广告形式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同时存在于传统的印刷媒体与新兴的互联网数字媒体领域。笔者因此认为在这样的改革尝试中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新媒体设计的内容是势在必行的,而原有的教学内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保留的实际价值的。

三、新媒体在海报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思路

1)课程目标

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内涵和方向,是课程乃至专业确立特色提升品质的原点。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革新,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大课程的视角,通过对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

2)课程内容

海报设计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结合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软件技术、营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新媒体的体入使得海报设计课程所要整合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课程既需要flash、dreamweaver、cooledit、After Effects等动画、网页、声音、视频编辑相关软件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

3)课程实施

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都以单独课程的形式相对独立的存在着,各科目的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科知识缺少整体融合,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的革新。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推广的专业课双导师制度提供给了可行的思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

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模拟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

本文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单纯的教师理论授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在电脑面前死做设计而言。设计的教与学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第二层的实验性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中要改变以培养商业化设计从业者为口号下单纯的传授学生模式化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模式。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益预期。而在我国中小型设计公司占多数,很多设计公司的设计部门人数较少,往往要求设计师具有综合设计的能力,而不会把设计与制作岗位单独分开。

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4)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新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与多导师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而这样的定量化数据被我们过量的使用了,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

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过度的使用分值评测是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被忽视并被阻碍的根本原因,它会在根本上影响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发展。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

同时多导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自然的导入由多导师打分的评价方式,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对海报设计课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多元化、综合化的新要求。适应这样的变化要求教师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综合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改革并对课程从内容到实施、评价等各个步骤进行探索,打破科目间的知识壁垒,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实践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二级子项目《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项目标号20203A

参考资料

[1] 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Robert J.Sternberg , Louise Spear.Swerling 赵海燕 译. 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Graeme Turner 许静 译. 普通人与媒体—民众化转向[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 2012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R].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12

[5] 埃利奥特.W.艾斯纳 李雁冰 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以“适度性”设计来浅谈中国商业展示设计的可... 下一篇: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和他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