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幻象:文备水墨创作论

时间:2022-10-22 05:55:02

生命的幻象:文备水墨创作论

摘要:本文从创新意识、作品意象、形式建构、创作意义等方面对文备的水墨创作进行了解析,认为:文备的作品,是用传统水墨与现代绘画的语言重构的形式,表达内心生命幻象的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他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文备;水墨艺术;幻象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

一、创造精神

最初接触文备的水墨作品并不喜欢。没有简淡萧疏的意境,没有起承转合的空间布局,似乎也没有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与我想象中的水墨画相去甚远,这也许正是很多人对文备作品的初步印象。但作品驳杂纷呈、光彩幻化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的作品再次在脑海里闪现的时候,我很快意识到:他的作品不能用传统绘画的标准来衡量!

显然,文备的作品决不是传统水墨的画路。从作品传达的意象、形式构成的方式来看,都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具有现代色彩的绘画,但其作品中的现代特征却是以传统水墨的媒介和技法体现出来的。正因为这一点,使许多从媒介来判断作品属性的人陷入失语的尴尬:既是水墨作品,又无法以水墨的标准来衡量;同时许多抱着固有的以传统中国画观念为正宗的人对作品更是难以理解。而这些不理解,正使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觉察出文备在水墨创作群体中的独特性。

事实如此,文备的创作正是他有意识地试图超越传统的尝试。在传统书画修养方面,文备的造诣颇深,科班出生,多年一直坚持艺术创作,对传统书画的语言系统了若子掌,这从他的传统书法即可见一斑。但以传统的标准来获得认可,似乎从来不是文备的追求,他并不安于程式化的传统书画,在书法、水墨上均进行过多种实验性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汇聚自身气质、学养和才情的独特面貌,在他的作品中慢慢地浮现出来。

我认为:文备的水墨作品,是以传统水墨的媒介与现代绘画语言重构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生命幻象的艺术。他的创作既不同于完全抛弃传统、崇尚观念的当代作品,又不同于看重程式化和标准的传统水墨,而是融合了现代绘画形式和水墨语言的趣味,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一种生命意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充满光辉的幻象。正是这种个性化方式的介入,使他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自己创作的连接点。

二、生命幻象

文备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画面中呈现出的景象:或辉煌斑斓,或沉郁瑰丽,常常在幽暗之中凸现出亮光,或是在明亮之处又映衬着些许驳杂的暗影,在亮色与暗色的沉浮与转换之间,让人感到总有一种神奇存在。他的许多作品都有这种意象,其斑驳灿烂的画面背后,似乎总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意味。在我看来,作品中这种闪烁摇觥⒐庥笆枥氲木跋螅其实是一种幻象,一种于混沌之中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幻象。

美术史上以幻象为创作灵感的艺术家并不鲜见。在现代画家中,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罗斯科就是以幻象为创作灵感的典型例子。罗斯科的作品不仅仅追求形式的创造,而且还追求一种神秘意念的表现,这种意念正是一种幻象。因此,在他巨幅的大色域绘画中,总让人感到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据说,罗斯科为获得这种神秘的灵感还去领悟印第安人的通灵之术。中国旅法画家赵无极的作品同样有这种倾向。在其为怀念亡妻而创作的作品中,大片的金黄色背景中隐隐的透着巨大的亮光,画面分布的几块黑色充满动感,好像在金黄色的巨大空间中移动,似乎正漂移着由此在通向彼岸,整幅画仿佛就是虚幻飘渺的巨大的天国图景的呈现。许多抽象画家都有这样的倾向,其作品就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自己内心的幻象,换个角度看,也正因为有这种幻象存在,才使其作品得以实现。不光抽象画家,有些具象写实画家的作品中也有幻象的影子存在。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独具个性,其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修长,动态飘忽,表情敏感而超脱,色调冷峻,空间含混不定,这些因素使他作品的风格与同时代的充满温暖人间情味的作品截然不同。他作品中的这些特征显然不是仅仅用故意变形这样的理由能解释的,这是他在超越现实的冥想中(或许是宗教)涌现出来的幻象的表现。凡高的作品也有许多特异之处。仔细看会发现:他很多作品中的物体、形象都笼罩着一层光晕,人物、物体象一个发光体一般;在晴朗天空下的麦田总是熠熠闪光;《麦田上的鸦群》是他看到的真实场景吗?再有,为什么他总会用充满动感的笔触来营造一种特殊的空间?显然,在梵高所见的现实与完成的作品之间有一种一贯的范式,而支持这种范式的是与他自己内心幻象吻合的意念。尽管现有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很难清楚地阐述幻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幻象,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在艺术创作中的存在。一些画家有意无意的以偶然灵感得来的或无意识流露出的幻象为创作的源泉,使他们的创作别出一格。

文备正是在这条路上迈进的艺术家之一。画家是有意识地把幻象运用到创作中,还是创作过程中下意识的流露,我倾向于后者。也许画家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的作品题有一些富有诗意的题目,其实反而使他作品中的意象显得直白。在他的作品中,常常看到可以识别的形象符号,比如荷、竹等内容,尤其是荷花较多,也许这和他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有关,荷、莲在佛教中有着特别的意义,荷的意象在文备的创作中似乎另有含义,如果从诗句的画题和一些具象的画面形象符号去理解,会让人觉得他作品中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传统绘画中清雅恬淡的意境,而实际呈现出的却是一种虚幻热烈的景象。而且,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作品中也把汉字符号作为画面形象出现,不过只是利用了汉字的抽象性,比如《月移花影约重来》、《人面桃花相映红》。显然,无论花还是汉字,这些具象的符号对于作者而言,并没有具体的意义。以具象符号入画,最后具象符号只半隐半显的融合在光暗闪烁画面之中,这说明:在创作过程中,具象的符号臣服于画家心底深处的幻象,作画的过程就是幻象在无意识之间流露的过程,幻象最终转换成一种对应于画家心灵的可视的景象,对于画家,重要的是幻象在作画过程中的呈现。

我无法一一描述文备作品呈现的境界。总的说来,文备的幻象更多的是一种喜大于悲,在光影幻灭之际通向光明的意象。有些作品似乎是一种静默的等待,而有的则是钟罄齐鸣、悲喜交集、落英缤纷的场景。《花开艳阳天》、《极乐世界,鸟语花香》、《映日荷花别样红》、《花间礼古佛》、《山中一夜雨,明早卖杏花》、《日日向阳情意浓》等,这些作品都光彩各异,幻象不同,但似乎都一一对应着某种生命过程中的状态,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的欢悦,而不是暗淡的死寂。

三、融合中西

西方的现代艺术运动几乎穷尽了在画布上的创造,对已有的视觉经验进行解构并重组,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是当代许多有识的从事架上绘画的艺术家们寻找新的创造契机的方向。文备正是如此。但是,要把混沌的、纷繁复杂的幻象转换成对应于心灵感受的景象,并非易事。要想表达一种属于自我的内心幻象,就应当有一种对应的独特的形式语言,更确切地说,必须找到一种适合传达内心幻象的绘画形式。文备作品的形式建构是围绕内心幻象的表达,把传统的手法与现代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其独特之处具体地表现在他对作品形式的个性化处理的过程之中。

文备作品的形式处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以黑白转换来处理空间。文备传达的幻象,是一种模糊的,而不是明晰可辨的,因此,很难用具体、清晰的形象和层次关系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尤其重视空间的处理,有平远、高远、深远之法,但这些空间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具象的形体之上的,尽管有时以“虚”来处理画面的空间,但从整体上我们仍然能看出明确的前后层次。文备作品的空间没有这种明确性,只是在整体上能感觉到有一种大的“场”的氛围,并且在局部的地方也有复杂的空间层次。画家经常采用的是方式是在大块的黑色上挤出亮色,制造出光从画面的背后透出来的效果,让人感觉在大片的黑色之后有着巨大的空间存在,然后在黑色之上加上浅色的或饱和的纯色,在亮色块之上则加上深色或纯色的点、线,通过这种黑白转换,形成空间上的变化,加上原有黑色底上留出的白色,使画面的局部也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形成闪烁的、变幻莫测的效果。从《花开艳阳天》、《极乐世界,花香鸟语》等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种手法。

其次,符号的自由组合。文备作品之不同于传统的绘画,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品中的符号几乎都是随意组合的。这些符号有时是文字造型和图像结合,即使能看出具体形象,也很难看到我们经常看到的有秩序、有章法组合。传统书画都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即使在画法上也是如此,比如画兰:一笔长,二笔短,三笔四笔成凤眼。这当然会形成一种定势和套路!而这正是文备所要回避的。通过他想表达的个性化意象的介入,使他在作品形象符号的选择和组合上不同于传统的套路,显得更加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变化和对比的原则,对符号本身包括的形状、大小、色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来选取和组合,使其符合作品表达的需要。正是这种一种自由的“度”,使文备作品中既具有强烈形、色的对比,又富于变化。同时,符号的自由组合,使文备的作品充满一种不同于传统绘画的视觉张力。

其三,水墨语言与重彩结合。中国的笔墨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除承传外,其自身的特殊魅力是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水墨这种媒介更符合画家表达的需要,不难看出,文备对水墨是非常迷恋的。如果说前面两个特点都带有现代绘画的特征,那么以水墨为创作手段则是地道的传统方式。水墨语言的运用,也使他原本充满现代形式特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崭新的面貌,这得益于文备在多年艺术实践中对这一传统媒介的领悟。尤其是对水墨变化丰富,色泽深而润、透的特性的发挥,使作品更加富有生气,并激活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比如,画面常常出现的黑色,如果用其他的媒介,很容易显得局部缺乏变化失之于平板,而用水墨只要能把握好干湿,就不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再比如,以干笔的碜擦获得丰富的肌理对形成暗部的变化同样有很好的效果。有时画家还先从纸背画,再翻转到正面作画,使画面更加柔和,变化更加微妙。水墨技巧的出色发挥,使文备的作品具有一种空透润泽的东方情韵。

让人想不到的是,文备并没有沉醉于单纯的笔墨变化,这再一次证明他并非是追求一种纯粹形式美感的画家。他常常在已经有丰富变化的画纸上,再加上浓烈饱和的、具有一定覆盖力的色彩,或点或线,有时这些饱和的色点形成一种连接的动势,好像洒在画面之中,有时则用这些颜色在富有变化的底色上画上具有意象性的符号。这样,画面形成大面积的深色与饱和色的对比,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强度。同时也可以对原来的底色上不满意的地方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由于与空透底色的对比,这些具有一定覆盖力的鲜艳符号好像飘浮在深邃的空间之上,更加强了空间的层次。通过多次厚与薄,透明与不透明层次的叠、透、盖、加等方法的处理以后,作品显得既富于变化又具有厚度,耐人寻味。

四、双重意义

文备水墨创作的意义何在?

首先,他的水墨艺术饱含着一种生命意识。他尊重自己内心幻象的指引,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他表达出的如幻的景象中,充满着种种对生命的感悟,这些感悟并非一种执著,而是一种通晓世情之后,练达的心境的流露,所谓悲喜自知。他的创作仿佛向人们展示了人生的悲欢喜乐与变幻无常,但又总充满着一种正义光明,而非阴暗晦涩。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与这些意象对应的视觉效果:饱和的暖色衬托在大片深色中,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既显得沉稳又具有对比力度――不失于浮泛;即使在深黑的地方总有深浅变化――具有生的气息;即使在幽暗之处总有光亮闪现――在死寂之处也总有生机在。这些充满变化生机的视觉效果组成的图画,向我们展示出一种对人生变化的豁然,安然领受“生”的欢愉的达观态度。这正是一种对“生”的肯定,对生命存在的肯定,和对生命的关怀。对人生哲理的讨论很多,但无须附会,对生命存在的肯定和对生命的关怀无疑是人类终极的关怀,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题。

其次从绘画创作的角度看,文备选择现代形式与传统的水墨语言结合的方式同样具有创造的意义。这里实际上包含着一个争论不休、又从没有结论的问题,即水墨画如何去的问题,对此文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现代书法热潮时文备就是一员悍将,在艺术上他敢闯猛进,富于革新精神,同时也参与并组织了现代书法的许多重要活动。对于书法、对于水墨画他主张革新,但他的革新有自己的底线,即不放弃以传统水墨媒介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在骨子里,他始终认同中国水墨画的技巧和审美,传统的虚实、气韵、力度同样见于他的作品中,但他采取的是以现代形式来建构自己的绘画,因此,在面貌上始终保持着现代的面孔。这正是他作品的矛盾处,也正是他的成功处,其成功在于,结合了传统手法、语言和现代绘画语言构建出了自己的形式,传达了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

毫无疑问,文备的创作是当代水墨创作突围的有效尝试。他的水墨实践,有力地向我们证明了在当代环境中传统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因为此,文备的水墨创作愈显出其独特的意义。

上一篇:男人的party伎俩 下一篇:花鸟画是一首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