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管与教管工作对接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2 02:35:20

高职院校学管与教管工作对接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教育功能内容单一、重过程轻成效、管理队伍水平不高和学生自我管理缺失等问题,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健全教师考评机制、合理安排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发挥教务与学工联合值班作用,是高职院校学管与教管工作有效对接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教务管理 工作对接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逐步驶入快车道。在教育规模、校园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成为大家的共识。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社会服务能力、单位和家长满意度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概言之,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普遍进入内涵提升期,但是机制问题仍然是制约内涵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必须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与学管管理机制,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管与教管工作对接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用人制度、机构设置及生源结构等原因,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分离,造成管理教育功能的缺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分工,导致学管与教管工作的分离。

多年来,基本传统的观念和认识的偏差,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属于学工科,教师管理属于教务科。基于工作任务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学工部门主要侧重于学生安全、作息纪律、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班主任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教务科比较侧重于教师安排、班级课表、学生技能竞赛、学生学籍成绩管理和毕业证的发放等,即使在不同的高职院校,其学工和教务的分工也大致相同,导致学工和教务部门的配合比较少。

2.管理队伍单一,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少专业化。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但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属于聘任制,其来源大多是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聘任重点大学毕业生担任辅导员的比例较低,硕士毕业的学生担任地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比例则更低。多数辅导员做的基本上是一些事务性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其事情多而杂,任务中一个人要管理好几个班,且从事的工作与自身的专业不对口,导致教务部门安排的学生专业教育、技能竞赛、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社团活动不能有效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均缺少一支符合本校校情、适应时展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3.制度不全,导致缺少定期联系的例会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一般是以周历形式进行,院系部的教务科主要是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处,完成专业、课程、师资、基地等专业建设任务;学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院的学工处室、就业部门完成大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果高职院校系部不定期召开学工、教务联系教务和学工部门的人员交叉、任务重叠比较少,则导致各行其是、单打独斗。

二、高职院校学管与教管工作对接的对策

结合自身思考和多年来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教务与学工工作对接必须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开放的会议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及合理调用人力资源,保障教务、学工工作对接的有序进行。

1.实施高职专业实体化改革,促进高职学生管理与教务工作有效整合。

专业实体化是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实施专业实体化有助于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相融、课程建设等,提高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专业实体化改革将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方式创新。学生管理实施的是综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管理由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承担,学生日常管理由专职辅导员完成,辅导员实施坐班制和夜间轮班制,专职教师兼任的班主任承担学生的专业教育、专业思想和就业指导工作。每个班可以配备一个班主任,一个专业可以配备1个或以上辅导员。这样有助于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高职学生管理与教务工作对接的实效。

高职教育已迈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可参与班级群管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内的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家长参与管理系统、学生安全防护和教育系统等,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信息更新与维护,主动地将先进管理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于学生管理的环节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3.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工作“专职”向“专业”转变。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直接决定一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可考虑从普通本科高校招聘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辅导员队伍,并设定其特殊的从业标准,如进行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共同组织的素质认证等,使新进的辅导员通过素质认证提高思想政治与教育水平。同时,辅导员的工作接受学工和教务部门的双重考核,促使其专业特长、理论基础、工作经验等发挥优势,着力提高自身在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水平或能力,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专家。

4.完善学生参与的例会联系制度,有效推行“学生班主任”制。

高职院校每月可以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此,可以选择思想政治坚定、学业成绩优秀、有管理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干部担任低年级的辅导员。教务和学工部门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及时反馈信息,充当沟通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以学生反馈的问题为突破口,有助于教务和学工部门的有效配合,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同时,建立学生干部述职制和学生代表集体评议制度,一方面促进学生干部民主化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务和学工部门的配合度,以生为本,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上一篇:有机物的制备实验考点总结 下一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