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级

时间:2022-10-20 11:05:32

中国第四级

打开中国经济版图,就会发现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增长极。

而关于中国第四极的猜想,眼下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个是以武汉为核心的大中南,一个是以沈阳为核心的大东北,一个是以重庆为核心的大西南。只可惜,这全是一厢情愿,全是自说自话,自我标榜,自我膨胀。那么,谁是中国第四极?

大武汉:看上去很美

在6000万湖北人看来,大武汉是最适宜成为第四极的地方。

乍一听,这一说法并非毫无道理。武汉历史上就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而且工业基础十分了得,是全国意义上的以光电子为重点的高新产业基地、以钢铁为重点的原材料业基地、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以纺织食品为重点的轻工业基地。有人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

更重要的是,武汉自古号称“九省通衢”,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呈品字形坐落在长江中游、两湖(鄱阳湖、洞庭湖)之间。相互间的直线距离在3小时车程之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建设大经济区的理想条件;更何况,2006年三个省会GDP达到5565亿,湘鄂赣三省GDP达到1.96万亿,如果加上4小时车程之内的郑州、合肥,湘鄂赣豫皖五省GDP超过了3万亿!

真让人心潮澎湃。武汉人说了,看好这儿的并不仅是当地人,还有一些权威学者。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中国新经济地理学的旗手――一直在为“武汉城市圈”鼓与呼,“武汉城市圈建设应成为国家战略,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四大都市区”;中国科学院叶大年院士认为,“武汉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成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的超大城市”;而湖北省社科院秦尊文研究员指出,“到时中部将是一个迥异于现在的图景和地位,很有可能是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长沙、合肥、南昌等为经济增长极,共同形成中南经济大板块”。

只可惜,这些说法都顶不住两个冷冰冰的事实:

首先,改革开放近30年,虽然中南三省、五省经济都在迅猛腾飞,但在全国的相对重要性一直处于稳步下滑之中。一个不容争辩的现实是,改革开放前处于全国城市第四位,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沪的武汉市,21世纪初已被广州、深圳、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远远抛到了身后。

更要命的是,各种迹象业已表明,除武汉外,另外四座省会城市早已被东部三极的辉煌场景所吸引。目光朝外,心有旁骛,郑州向着大北京,合肥、南昌向着大上海,而长沙向着大广州,建立跨鄂湘赣豫皖五省大中南经济区完全是一厢情愿。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比之1980年代的武汉经济协作圈,大圈的认同感已是大打折扣”,武汉成为中国的第四极,眼下我们还看不出任何曙光。

大沈阳:我把青春献给您

或许,以大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地区更合适成为第四极!

应该说,从南到北,中国其他三极都面向大海,那么,更北边一点,面向大海还有大东北。与其他三极相比,大东北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条件如果不是更好,至少是同样好。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是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四个贸易区之一,GDP总量不在欧洲、北美之下,那么,这个区域内中、日、韩、朝、蒙、俄六国经济中心位置不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而在东北,在我们的大沈阳!

是的,以沈阳为核心城市的大东北曾经创造过辉煌。如果说,中国曾经有过四极的话,计划经济时代它甚至有资格称为“第一极”。这不是抬杠,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架飞机都诞生在这里,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尽管21世纪大东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儿在产业、科研和人力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优势。知道么,这儿原油产量占全国2/5,木材占1/2,商品粮占1/3,汽车产量占1/4,造船占1/3,钢产量占1/8,尤其是科研院校云集,科研力量雄厚,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大学生都排在全国第一位。

然而,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长期对外输血造成了东北企业老化,负担沉重,后劲不足。以黑龙江为例,国企下岗职工878万人,列全国第一;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6万人,列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4462元,列全国倒数第一!

在我们看来,东北作为第四极崛起,最大的障碍还在于观念落后,在于千百万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只要深入东北走一遭,就不难发现,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人们比起来,这儿特别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活跃的中小型企业主。当广州人、上海人争着开小公司时,沈阳人更多地着眼于开发廊和饭馆,着眼于蹬着脚踏车上街拉客。沈阳奔驰车特别多,但大多意在炫耀,人们也在绞尽脑汁想发财,但更多的是在探讨昨天发生了什么,而很少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不干便不干,一干便瞎干”!

更要命的是,大东北受前苏联经济模式影响较大,从政府到企业都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上什么山不唱什么歌”,官员未能回归本位,“在商不言商”,企业家也未能回归本位。真的,东北人从官到商都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希望能够支配别人的命运――大东北于是成为最大的“强势政府”地区。显而易见,这儿要真正成为中国第四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重庆呢,川渝地区怎么样?

最近,以大重庆为核心城市的大西南成为中国第四极的声调又高吭起来。

这方面的代表,是2007年4月2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该刊策划了名为《第四极、第四区》的特刊,其中的文章写到:“这些年来,在奔腾不息的长江上游是否正‘破茧’着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极?”

很显然,此话缘于今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关于重庆直辖十载讲的一句话:“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于是一些经济专家判断,“第四极”的概念已进入中国高层视线;于是重庆人欢呼雀跃,预料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定将贴上“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标签;于是关于《川渝合作,如何破题》的报道在川渝两地引起热议,从政府到民间,都在讨论着两地合作,成为中国第四极的辉煌前景。

川渝地区会不会成为新的增长极?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认为,这儿是西部惟一“够格”的地区。川渝经济区是西部最发达区域,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每万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每平方公里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

有人分析说,川渝地区做第四极有三大优势:

――区域条件独特。川渝经济区隶属于长江流域的交汇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成都和重庆两个代表城市又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城市,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前期的发展基础好。成都重庆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能源、旅游资源,都拥有军工、电子、汽车等重要的产业资源,城市基础好,要素功能好;

――发展潜力大。川渝经济区拥有全国6.5%的人口,5%的GDP,预计在2020年GDP可以占到8%。

还有人认为,大重庆的优势在于它处于大陆版图中心地带,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传递,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10年里,重庆主城区以每年25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张,人口以每年40~60万的速度向城市化过渡,人均GDP由750美元升为1500美元,翻了一番;工业销售值从1000亿元增长到4200亿元,翻了两番;工业利润由亏损转为赢利155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加2.省略

上一篇:达达咖啡主义 下一篇:洪合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