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9 04:07:14

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

摘 要 本文就信用卡业务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其来源进行了阐述,同时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阶段和具体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防控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信用卡 风险管理 策略研究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商业银行除了关注发卡量、特约商户的多少外,也逐渐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就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来源及其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指银行在办理信用卡发卡及其相关业务时,与银行卡国际组织、中国银联、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或公司之间发生业务往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银行、持卡人、特约商户或其他当事人权益受到损害的各种可能性。根据信用卡业务特点及风险成因,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两种类型。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及担保人违反约定,不能按时足额归还信用卡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及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人员、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针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消除和化解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根据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信用卡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

三、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卡信用风险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和制约,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客户所处产业和行业发展状况、客户所在企事业单位效益状况以及客户个体资产负债程度、资信状况等。不同经济时期、不同产业和行业、不同客户个体呈现不同的信用风险特征。根据信用风险形成的不同阶段,信用风险管理可分为授信管理、风险监测与控制和风险处置三个阶段。

(一)授信管理

1、信用卡授信是指发卡行依据授信政策,在客观、综合评价客户资信状况基础上,授予其相应信用额度的风险管理活动。

2、信用卡授信政策应依据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信用卡目标客户群体所处产业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和信用卡业务风险形势等制定和调整。其中,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等参考指标。

3、授信管理活动应遵循商业银行稳健型风险管理战略,制定并实行审慎型授信政策,统筹兼顾规模、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确保业务运行总体稳定和风险可控。

(1)个人卡授信对象原则上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合法、稳定收入及固定住所,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自然人客户。目标客户群体应定位于具备职业收入稳定、具有偿还能力与还款意愿且能带来收益的客户。

(2)原则上禁止对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来源或可靠还款保障的客户办理信用卡授信业务。因特殊原因确需授信的,应采取担保方式,落实第二还款来源。

(3)个人卡同一客户名下的多个信用卡账户,其授信额度、分期付款授信额度、现金提取授信额度等应实行合并管理,设定总授信额度上限,切实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监测与控制

信用风险监测与控制是指信用卡部门通过运用有效的监测方式和监测指标体系等,持续、动态捕捉信贷资产组合层面、客户层面信用风险信息及关键指标等的异常变动,跟踪收集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各类风险信息,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化解相关风险的管理活动。

1、信贷资产组合层面信用风险监测。

信贷资产组合层面信用风险监测是指科学系统地监测信用卡业务整体信用风险运行状况,内容包括行业、区域、客户群、业务、产品等维度的集中度风险,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迁徙情况以及影响某类产品发生信用风险的风险信息等。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率、贷款延滞率、贷款损失率、拨备覆盖率等。

2、客户层面信用风险监测。

客户层面信用风险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客户资信状况、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用信情况、还款意愿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外部信用风险因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监测:

(1)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系统查询持卡人资信变化状况。

(2)通过中国银联不良风险信息系统、商业银行贷记卡风险信息系统等查询客户是否存在不良风险信息。

(3)通过评分模型、统计分析等工具,对客户信用额度使用状况、用卡频率、交易金额、还款历史、交易渠道、交易商户等进行监测、分析,掌握客户交易行为风险状况。

(4)通过信函、电话、上门等方式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核实,掌握客户资信状况变化,是否存在因失业、疾病、意外等原因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还款能力等形成信用风险隐患。

客户层面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停止办理上调信用额度、调减信用额度、停止办理分期付款、账户止付、冻结或资产保全、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提前催收、法律诉讼等。

(三)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指针对信用卡风险资产及时进行催收,并对经过催收仍无法收回的贷款本息及费用部分,按照呆账核销相关规定和程序申报核销,以及时消除信用风险隐患,防范信用风险累积的风险管理活动。

(1)贷款催收。贷款催收指采取短信、电话、上门、律师函、民事诉讼、公安报案等方式,提醒和督促信用卡贷款债务人及贷款担保人按时还清贷款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的行为。贷款催收是化解信用风险的主要方式。

(2)申报核销。

发卡行应建立和健全信用卡呆账核销台账,对已核销贷款实行专户登记管理,除法律规定债权债务关系已全部终结的情况外,应保留对已核销呆账的追索权,及时通过合法有效方式开展债权主张和清收,确保贷款诉讼时效延续,最大限度降低贷款损失。

四、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包括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人员、事件等,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等特征。根据操作风险在信用卡业务领域表现的区域不同,可分为欺诈风险、外包风险及其他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一)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指信用卡申请人、持卡人、商户、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第三方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从事欺诈活动,从而给发卡机构带来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按照欺诈风险发生的不同业务环节,可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个主要类别。

1、申请欺诈。

发卡行应严格落实信用卡申请亲访亲签制度,对申请人身份、申请资料原件及复印件、本人签名等进行确认,并通过联网核查系统、个人征信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等内外部系统,加强申请资料要素审查。对出现信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

2、交易期诈。

交易欺诈是指不法分子采取非法手段或通过不正当渠道伪造或获取卡片,或获取持卡人账户信息冒充真实持卡人从事欺诈,以及持卡人采取虚假交易等方式进行套现欺诈的欺骗行为。欺诈风险的防范措施为:

(1)建立信用卡欺诈交易监控系统,对大额、可疑等异常交易实行7×24小时不间断侦测。对发现有异常、可疑交易的信用卡账户,及时采取与持卡人联系确认交易、限额控制、锁定账户、紧急止付等控制措施,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

(2)对部分可疑交易,应通过调单、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风险排查,必要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3)银行应科学设计卡片寄送、激活、挂失、客户资料修改等高风险类业务流程,增强各业务环节风险点防范的针对性和防范力度。

(二)外包风险。

外包风险是指业务外包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外包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外包风险管理主要涉及业务外包的范围、业务外包的程序、外包协议的制定、外包机构的日常监管与考核等内容。

1、明确限制业务外包范围。业务外包范围限非核心、低附加值类业务,包括申请件录入、制卡、对账单印制与寄送、档案资料装订整理、贷款催收等业务。发卡营销、授信审批、密码封制作、风险监控等核心类业务不得外包。

2、明确外包合作机构资质。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符合制度规定的各项基本条件,能够体现和发挥其专业化服务优势。

3、加强外包业务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规范外包数据日常管理,切实防范客户信息泄露等风险。

(三)其他操作风险管理

其他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岗位设置、权限控制、系统管理、流程设计、数据安全等内容。银行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业务风险内控建设,牢固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合规操作,消除操作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方永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管理与财富.2009(8).

[2]来巾力.信用卡风险成因及防范分析.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7(5).

[3]陈旭.信用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当代经济.2011(16).

[4]贾玉武,龙超.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时代金融(中旬).2011(1).

上一篇:浅析新会计准则与商业银行寻租行为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