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VS国际卡组织:信用卡清算通道之争

时间:2022-09-12 02:52:44

银联VS国际卡组织:信用卡清算通道之争

如今,在国内所有的银行卡上面,“银联”标识无处不在,而在双币信用卡上,会同时印有“银联”和“VISA”标识,或者“银联”和“MarsterCard”(万事达)标识。就是这个小小的信用卡背后,银联、VISA和万事达等银行卡组织的明争暗斗持续不断,因为它们抢食的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信用卡市场。

今年6月初,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易票联支付与万事达合作发行的以人民币结算的“虚拟信用卡”被央行叫停。这种“虚拟信用卡”的用户可用人民币在线购买商品,交易通过万事达支付系统在海外进行结算。

由于央行规定,任何支付机构不得与外国信用卡公司合作开展与人民币银行账户或人民币支付账户挂钩的跨境支付业务,所以该“虚拟信用卡”也被列入规范之列。其实,就是由于央行对于境外发卡行的限制,万事达才选择了打球的做法来拓展中国业务。

自中国银联2002年成立之后,随着业务的迅猛增长,与合作伙伴VISA和万事达的利益冲突不断,特别是银联拓展海外市场后,更让VISA和万事达感到不安。面对不断增大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空间,是合作共赢还是互相拆台?

合作伙伴恩怨

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VISA早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多年以后,在银联筹建初期,VISA还给予了很多帮助,包括给银联提供银行卡组织必需的技术模板等。而银联是国际卡组织的收单机构,VISA和万事达通过与银联合资组建公司落地中国。也许,VISA与银联的合作,是希望通过培育中国市场,抓住更大的商业利益。

但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在银联走国际化初期,VISA是根本瞧不上银联的,后来有竞争了,矛盾就出来了。”

VISA与银联其实早在银联成立之初就结下了“恩怨”。2003年,VISA与银联合作推出大量双币卡,希望双币卡客户在出国支付的时候能走VISA的清算通道,借此开拓中国市场。然而,银联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让VISA感到不安。2004年,银联开始开拓海外市场,通过与当地卡组织或当地银行签约“协议收单”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

然而,银联的海外扩张引起了VISA的不满。本来,国际卡组织在中国就无法发行人民币卡,国内银行卡清算又都要走银联通道,这已经让VISA感到不快;而银联又抢占了双币卡的境外交易收入,这让VISA不得不进行反击。

2009年,VISA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自2009年8月1日起,凡在中国内地境外受理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银联清算通道,否则要重罚收单行。

而银联在2010年5月也知会中国境内各发卡行,在银联和VISA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之前,将不再审核批准双币卡。

至此,双方的冲突升级。2011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电子支付市场的垄断问题向WTO提出申诉。2012年7月,WTO公布了专家组裁决,认为中国在电子支付方面的有关规定违反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损害了美国基于条约的利益,建议WTO争端解决机制(DSB)要求中方纠正其行为,但专家组拒绝支持美方关于中方违反市场准入原则的诉请。

6月26日,在清华大学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上,《新财经》记者就WTO裁定中国银联不垄断一案提问时,WTO首席统计师Hubert Escaith表示,问题太敏感,不方便发表任何评论。而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徐清军处长对《新财经》记者强调,这是国际上首个关于金融信息安全的博弈案例,非常重要,具有国家战略性意义,但当下不方便发表评论。

钟伟认为:“VISA这样的银行卡组织,是属于一般的私人支付领域还是支付清算领域,有不同的解读。美方认为,VISA就是一个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衍生机构,所以中国应该开发。而中国认为,银行卡转接支付是一个支付清算机构,中国有权按照自己国家的情况决定是否开放,双方意见不一致。”

中国人带去的“蛋糕”

与VISA之间的争端并未阻止银联海外扩张的步伐,2012年11月,银联成立了子公司银联国际。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联国际是中国银联走向世界的一个策略,通过专门的子公司来加快业务的发展,成就合作伙伴,通过会员制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用这种方式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记者从银联官方网站了解到,截至目前,银联卡使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境外14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主要区域和重要国家。由此看来,银联海外扩张的脚步非常快,尽管业内人士认为,银联海外业务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但银联的这种低价策略却赢得了海外大量的市场份额。

钟伟告诉记者:“中国人在跨境结算时愿意使用银联通道的原因,一个是便宜,另一个是方便。国内信用卡在跨境时使用VISA的清算通道,发卡行获得的收益比在境外使用银联的清算通道获得的收益要高出3?5倍,所以,对于发卡行来说,它们愿意自己的客户在境外走VISA通道。但这么高的手续费对于持卡人来说,是不愿意接受的,他更愿意选择便宜的银联通道。而且,选择银联通道,可以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即便偶尔刷了一笔外汇,汇兑费也比较低。”

而如果通过VISA的清算通道刷卡消费时,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美元转换和结算,并加收1%?2%的货币转换费。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卡组织由于受制于全球统一的收费标准,很难在中国一个国家做出实质性改变。

银联除了它的价格优势外,垄断也被业界认为是助推银联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VISA相关负责人之前对媒体公开表示,除了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双币卡。

在中国借记卡市场被银联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只有信用卡给国际卡组织留了一条口子。

钟伟的观点是:“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不够,跨境使用银行卡的交易量很少,VISA赚不到中国人的钱很正常。现在中国富裕人群多了,到海外使用银行卡也日益广泛,这对于银联来说不是存量业务,而是一项新增的业务,这块蛋糕是中国人走出去带来的。银联并没有去分食全球银行卡的蛋糕,银联也没有能力跟VISA和万事达去竞争国际市场。至于这些增量业务谁去瓜分,就看市场竞争了。”

差异化竞争

尽管银联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先天优势,但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羽翼并不丰满。国际卡组织有强大的网络优势、有成熟的数据分析,而且VISA的全球电子支付网络VisaNet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功能最强、最先进的消费支付处理系统,能帮助金融机构、消费者、商户、企业和政府机构实现价值和信息的传递。

而银联在海外发展时间不长,还需要与全球各个国家的银行以及国际卡组织协调方方面面的事务。为了拓展海外业务,银联也加紧了对金融IC卡等创新产品的研发。

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由于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秘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持卡人可以一卡多用。

但由于国内发行的金融IC卡所使用的PBOC标准与国际通行的EMV标准不兼容,这就造成了国内金融IC卡发卡量越大,对境外业务影响越负面,因为大量的金融IC卡在境外无法使用。

银联为了突破境外业务困境,从2011年就开始了与国际芯片卡标准组织(EMVCo)的谈判,希望成为其成员。EMVCo是负责制定与维护国际支付芯片卡标准规范的专业组织,管理和规范EMV标准的实施,VISA、万事达、JCB和美国运通都是其成员。

经过两年的谈判,2013年5月,银联终于成为了EMVCo成员,这意味着国际专业组织对银联使用EMV包括终端送检等环节上予以承认,有利于银联在境外开拓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

国内信用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信用卡发卡数量迅猛增长,但是,从信用卡交易量来看,还不是增长很快,国内银行为了完成发卡任务,使出各种招数来吸引客户办卡,但最终很多人手里拿了一大把卡,能真正使用的并不多。所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境外市场,中国信用卡发展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而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也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希望能在中国的业务上有所拓展。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表示:“由于中国银行卡清算通道并未放开,国外的卡在国内刷只能走银联的通道,对VISA等国际卡组织来说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尽管VISA和万事达在国内拥有较多用户,但始终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的发卡程序。”

郭田勇建议,银联在海外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应该适度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这也有利于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如果想与银联在海外市场展开大刀阔斧的竞争,应该有很多措施。所以,无论从银联还是国际卡组织的角度,双方能够协商合作实现利益双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在经历了大众化的服务之后,正在往精细化、个方向发展。银行会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发行不同的信用卡,这就为银联及国际卡组织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而不同的信用卡客户,也需要卡组织提供不同的服务。

(本刊记者董露茜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银联该收手了 下一篇:科技与文化融合背景下沈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