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9 06:17:18

区域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摘 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扬州市江都区以“三个美丽”为载体,区域整体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三个美丽”即:“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区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40-04

【作者简介】赵建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江苏扬州,225200)初等教育科科长。

扬州市江都区地处苏中,是扬州市一个有着百万人口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区。全区现有小学53所,在校学生近50000人。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以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江都区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2013年以来,江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以“三个美丽”为载体,启动了新一轮区域性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一、江都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充分征求意见,集中教师和校长的智慧,并且咨询相关专家,江都区教育局将“三个美丽”确定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美丽”即“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为此,江都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这份文件包括了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编印了《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汇编》,包含了全区所有的53所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连续三年召开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校长到上海、苏南、南通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2015年上半年还评选出首批“美丽校园”学校15所、“美丽教室”学校12所、“美丽师生”学校4所。

江都区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坚持“强制入轨”。江都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区所有小学,必须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统领学校全部工作,组织和动员江都所有小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坚持“整体提速”。教育局组织力量,制定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也是各个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鼓励各个学校自主创新、有效提升,以此实现全区小学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主要经验

江都区以“三个美丽”为载体整体推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近三年。从全区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育局层面和各基层学校层面采取的措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呈现的效果等方面来看,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江都区近三年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江都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自发的和零散的学校文化建设,只能打造“盆景式”的学校;要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满园春色,必须实行教育局层面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全区和各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措施、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江都区教育局“三上三下”历经三个月时间出台了《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分别下发了“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这份文件就是江都区教育局的顶层设计。各个学校根据这份文件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作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同时,江都区教育局要求全区所有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地理位置远近、办学历史长短,都要全面启动和实施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范围,确保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强制入轨”。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虽然江都区小学文化建设的载体非常明确、实施标准和评估细则也一目了然,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华丽转身并非一日之功。区教育局对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3~4年的时间内,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逐年、逐项申报,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考察评估,“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学校,将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力争达成率达到90%以上。各个学校在全面把握文化建设精髓、充分掌握本校实际的前提下,依据本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设计确立校徽、校歌、三风一训、学校精神、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等,确定年度创建项目、主要措施、达成目标、工作的时间节点等,并且每个年度最多只能申报创建一个项目,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延期申报,确保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急不躁、稳打稳扎。

三是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到学校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校历史悠久,有的学校刚刚兴办;有的学校规模较大,有的学校规模较小;有的学校特长教师较多,有的学校特长教师偏少;有的学校经济基础厚实,有的学校经费相对紧缺,如此等等。因此,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局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哪一年开始启动、选择哪一项突破口、重点打造什么等,全部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尤其在经费投入上,教育局明确提出“不攀比”“不跟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不增加学校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实用、耐用、节俭、有效”的原则,适当投入,更新和美化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是行政推动、重在实效。所谓行政推动,就是说教育局以行政的力量,将“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摆放到全区小学优质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作为对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内容之一。因此,就学校来说,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一定要做好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强制入轨”。为确保各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区教育局根据“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每年对申报的学校组织一次现场验收,现场验收轻过程性资料,重结果生成,重师生行为体现,验收合格的由教育局发文确认,“三个美丽”创建全部完成的表彰为“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先进校”,以期实现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提速”的实际效果。

五是专家引领、丰富内涵。江都区的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从一开始的酝酿到具体的实施,都没有离开专家的引领。在酝酿阶段,就“美丽校园”“美丽教室”“美丽师生”能否作为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能否涵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分步实施的策略是否科学可行等问题,区教育局不但广泛征求了基层学校的意见,更是邀请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把脉、确认。在实施阶段,区教育局又邀请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李如齐教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俭国校长等到江都指导。实践证明,专家的智慧在推进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全区小学“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内涵丰富。

三、困惑和问题

江都区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从设计到实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的个别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优化和提升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统领这个系统工程的内核就是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如果没有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核心教育理念或者是核心教育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碎片化”状况。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一所学校,在顺应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提炼和确立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问题二: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教育局在《关于启动新一轮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中,针对“美丽教室”“美丽校园”“美丽师生”附有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评估细则”。这些文件,实际上规定了江都全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基本目标任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绝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要将学校文化建设做精彩、做得更有成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问题三:如何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说到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很多成果是通过学校特色来体现的。如果说学校文化是覆盖学校的一把大伞,那么学校特色就是支撑这把大伞的筋骨,学校特色这个筋骨的长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广度和宽度。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确定后,学校特色建设如何同时抓实抓好,是我们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四:“美丽校园”建设如何确保系统性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表象就是校园环境的布置,一个上乘的校园环境一定是围绕一条主线的系统化呈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校园环境的布置往往是随心所欲,或者随着校长的更换而不断变化,很难做到条理清楚、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因此,江都区“美丽校园”建设同样必须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问题五:“美丽教室”建设如何确保多样性

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江都区“美丽教室”建设“指导意见”和“评估细则”规定了所有教室、各类专用教室以及图书馆、餐厅、传达室、器材室等的建设标准,如果全部照此硬搬,势必千人一面、百校雷同。实际上学校的发展状况、教师专业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解决“美丽教室”创建中的多样性问题,是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性和针对性的重要前提。

问题六:“美丽师生”建设如何确保实效性

在“三个美丽”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难、最重要的当数“美丽师生”的创建,因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价值指向是师生的行为体现,师生的行为体现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同时,“人”的工作又是最难做的工作,实现师生的心灵纯洁和行为高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四、优化策略

问题不解决跑不远。重要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江都就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如下优化和提升的策略。

1.提炼和确立学校核心教育理念。

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从大概念上来说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但是,具体到学校,就不能仅仅这样直白和简单地表述。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更加具体的价值追求,用凝练的文字予以表述。在提炼和确立核心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包括学校的办学底蕴、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人文环境、地域特征等;二是动员广大师生甚至家长参与,将理念的形成过程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理清思路、凝聚力量的过程;三是争取专家的指点和指导,确保提出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好记、易懂,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2.按照标准进行校本化操作。

江都区“三个美丽”建设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这个要求仅仅是最低要求,或者说是“门槛”。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明确特征。在把握文件总体精神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归纳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准本校的特征,也就是有别于其他学校、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或物质的追求。二是要细化目标。各学校要将文件规定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无论是目标指向还是衡量标准,都要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三是要自主选择。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在确保总体目标不降低的前提下,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选择,鼓励学校有一定的“自选动作”,鼓励优质学校自主创新。

3.提升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有学校特色提升的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提升要以学生社团建设作载体,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的标准,也就是大面积、可持续、校本化、育人性、有成效。大面积,就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和关注,力争学生参与率100%、教师支持率100%、家长关注率100%;可持续,就是学校特色建设在师资、设施、经费等机制上的保障,确保特色建设有后劲、不断档;校本化,就是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鼓励多样性、多元化发展;育人性,就是不能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建设与立德树人相呼应、共促进;有成效,就是学校特色建设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出精品、出经验、出成果。

4.确保“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

“美丽校园”建设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科学、前位、具有本校特征的理念引领上,要将这个理念当作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以此统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工作。其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每所学校都要坚持为“美丽校园”建设绘制一张蓝图,这张蓝图的绘制,有条件的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但是必须要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在教代会上通过,成为“法定”的校园建设规划。再次,“美丽校园”建设要坚持分步实施,尤其要根据学校经济状况,将任务分解到学期、学年,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学校文化建设而在经济上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5.确保“美丽教室”建设的多样性。

“美丽教室”建设多样性的达成,说白了就是让教师在达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放开做”。当然,从“放开做”到“做得好”要把握四个诀窍:一是要符合学校特色,也就是符合本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价值观;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建设;三是符合班级个性,不同的班级要有所差异,比如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管理及教学风格、班级的班风及学风等;四是符合学生的个性,要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教室文化布置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鼓励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确保“美丽师生”建设的实效性。

要确保“美丽师生”建设取得实效,就要紧紧抓住路径和价值取向两个核心问题。在路径问题上,首先要形成共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大家的思想,让所有教师、学生、家长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增强其积极投身“美丽师生”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活动促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经典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再次是典型引路。要坚持树立正面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人、引导人,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价值指向上,要坚持培养教师和发展学生,以此为魂、以此为纲,决不能也决不允许“搭花架子”和搞形式主义,要将师生的行为体现作为衡量“美丽师生”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尺。

江都区域推进“三个美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摸索和实践了近三年的时间。实践的过程产生了智慧,智慧的碰撞形成了思路,思路的确定必将结出累累硕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行走在路上的江都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专业技能抽测以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