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03:17:14

课堂教学管理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途径、措施很多,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更应该被给予关注。只有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我们才能将课堂变成学生放飞思维、流溢情感、满怀人文的乐园,那时,我们将共同收获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有效管理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途径、措施很多,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更应被给予关注。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管理这一角度,谈谈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一、巧妙选择开放创新的教学方式

(一)凸现主体,以学定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教者必须始终坚持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定讲。

(二)自主探索,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教师,要充分贯彻这一理念,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欣赏每一位学生的“悟得”。

(三)沟通时空,链接生活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基础工程,以后学生更多的是走向社会的普通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生活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尽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为此,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多地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并使它们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比如在教《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搜集有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具体事例和数据,拍摄本镇环境污染的镜头,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精心创设动态探究的教学状态

(一)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能力。如学习《九寨沟》一文,可让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九寨沟旖旎神奇的风光;学习《最大的麦穗》,可让学生针对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即兴演讲。我们要舍得拿出时间,主动搭建舞台,让学生人人愿说、乐说、会说,在言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就不可能有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而在当下的课堂上,我们常可以看到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如学习一篇课文接近尾声时,老师问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之处或对老师、同学所讲有什么不同意见,学生往往面面相觑,认为课文都学完了,没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更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的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不唯师是从,唯书至上,敢于怀疑权威和书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言、朗读,气氛显得更宽松,会感到更无拘无束,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交流。这当中既要随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拨、矫正,还要鼓励平时内向、胆小的学生放下在大庭广众下因担心说错、说不好被别人笑话而产生的思想包袱,促使他们由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另外,由于组内成员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差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有所收获,取长补短,而后广泛迁移,最终解决问题。

三、积极构建科学人文的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评价的“重心”到底应该是什么?知识、技能固然更重要,但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和学习素养更为重要,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期待,对教育改革的呼唤。因而课堂评价应围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这一宗旨,以尊重为本,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一)体现尊重

首先,教师应懂得宽容。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情感的表达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做到“三不三允许”:不以自己的意愿和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在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不妄作判断,“不对”“你完全说偏了”“你有没有动脑子”之类的话不应该出自我们之口,允许学生出错,但要适时地予以引导点拨;不充当“话语霸权”的角色,以所谓的权威压制人,而允许学生针对教师所讲提出修正意见。

其次,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毕竟是正在学习、发展的个体,课堂上,我们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揣摩、合作探讨,这样的过程才是一个发展、提高的过程,才是一个语文素养养成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二)强调激励

课堂上,学生学习最有效的直接动机就是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学会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时候,课堂评价都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地评判学生,也不再仅仅为了甄别或选拔,而是着眼于促进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说,只有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我们才能将课堂变成学生放飞思维、流溢情感、满怀人文的乐园,那时,我们将共同收获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喜悦。

上一篇: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下一篇:为学生营造一片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