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课堂插话”

时间:2022-08-08 08:43:16

浅析学生“课堂插话”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活跃,“插话”现象也势必越来越多。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同了学生的“插话”,并决心将“插话”发扬广大下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插话;学习资源;喝彩

2012年9月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恰逢中日“问题”火热之时。教师刚打开标题,教室里就炸开了锅,“什么时候又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小日本太可恶了”,“小日本还想抢夺我们的呢”,“现在好多地方成立保钓队,我们也要有”……

面对如此爱国激情的学生们,说实话,笔者内心也在澎湃:学生们的这种“插话”,不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契机吗?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活跃,“插话”现象也势必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学生“插话”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它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和应变能力。面对“插话”现象,教师该有怎样的思考和对策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就课堂上学生的“插话”现象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辨证地看待课堂上的“插话”现象

有些学生“插话”是因为他思维活跃、善于动脑、乐于表现,是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显露,是学生智慧和能力的火花,这种“插话”就极具价值。碰到这种“插话”,教师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当我讲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时,下面就有学生“插话”了:“南京风水很好吗?干吗定都南京?”声音虽然不重但很清楚,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我身上,等待着我给予准确的回答。此时的我进退两难:怎么办?心想,要是回答这个问题,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也就没有相应的准备,不能做出满意的答复;要是回避这个问题,学生又会怎么想呢?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的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几分钟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自动分成两派,在教室进行一场热火朝天的关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利弊的辩论赛,很多学生到下课铃响还是意犹未尽。这节课虽然我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学生:课外知识如此丰富,口齿如此伶俐。一个无意“插话”引出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引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以后再碰到这种“插话”,我就会有意识利用,久而久之总结以下对策。

1.等待

面对学生的这种“插话”,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2.喝彩

面对学生的这种“插话”,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与解决。

而有些学生在上课时的插话,他们所讲的内容与课堂无关,大多没经过仔细的考虑,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上课。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生无非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但我们不能无视这种表现,相反只要老师能正确的引导也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一次在回顾上节课的基础知识,我请我们班的一位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他不会回答就呆呆站着。一位同学插嘴了:“不会你就‘吱’一声!”还怪声怪气乱叫“吱吱”。课堂一下子就乱了。几年前的事情仿佛重演了,怎么办?我心生一计:“对,不会你就‘吱’几声。给大家几分钟温习,等会儿我们来开小火车,凡是不会回答就‘吱’几声,我希望我们的教室不会变成小老鼠窝。” 接下来的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认真温习,踊跃回答,仔细倾听,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种方式以后在我们班级中保留下来。

对付这种“插话”,一般我把它视作调节课堂氛围的催化剂。课堂活动可以随便、轻松一些,师生相处得和谐一些,使民主、愉悦的气氛充斥于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但必要的纪律保证是不可少的。插嘴虽然在课堂中能起到剂的作用,但毕竟要影响课堂的进程,怎样因势利导,放而不纵,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人格尊重,又有效的优化教学课堂呢?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成功课堂的保证,对于一些由于纪律观念不强、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插嘴也要想办法制止。但也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可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予以适当的引导。插嘴者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冲动,常不能听完别人的发言就气势汹汹地插嘴。这部分同学要经常借机会教育引导,教给他们一些插嘴的技巧,如:要想插嘴首先要听清楚、听完整别人所说的内容,插嘴时也不能大声喧哗、咄咄逼人,要在别人说话的间隙停顿时插言,同时要教育他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

这几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能否较好地处理课堂插话现象,能否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直接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拉近师生的距离和教育的效果。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愿意说心里能够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能获得事先未预料到的教学效果。

二、把学生的“插话”变成一种学习资源

1.角色易位

教师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易位”的思维方法,即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学生,会就哪些问题向教师“发难”。这种“角色易位”的思维,有助于教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缩短双方的心理差距。同时,也使教师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使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2.知识广博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应该是一位专家,又应该是位“杂”家。所谓“专”,是指对于这些专业知识,要求精通;所谓“杂”,是指要博览群书,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尽可能把自己修炼成一名博古通今的人。这样,在课堂上面对来自于不同角度的、包罗万象的插嘴,教师便可充分调动头脑中贮存的各种信息,做到应变自如。

3.集思广益

课堂讨论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当然,在即兴讨论中,教师既要做好引导调控工作,又要把握好讨论方向。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使讨论更加深入。最后,还要善于总结,做好收尾工作。

上一篇:重复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探析当前我国青少年厌学心理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