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扎实推进 开创统筹城乡就业新局面

时间:2022-10-18 12:44:36

创新思路 扎实推进 开创统筹城乡就业新局面

**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辖四市二区,总人口504万人,城乡劳动力258.26万人。**年,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年启动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城乡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年回落,预计今年底为3.1%,社会失业率稳定在4.6%左右。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总揽城乡就业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统筹城乡的领导机构。将统筹城乡就业列为全市“一号工程”和“改善民生十大工程”之首。修订下发《统筹城乡就业实施方案》,建立市长为组长、主管城乡经济的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制定配套政策,认真推动实施,形成政府统领、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强劲态势。

(二)构建城乡协调的工作平台。全市27个街道、182个社区的劳动保障所(站)全部实现“六到位”,着力狠抓乡镇、村就业工作机构建设,91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和人力资源市场全面达标。在1598个村聘请劳动保障协管员,在200个试点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投资500万元建成覆盖城乡、直通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和试点村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全面实现“镇镇通”和“社区通”。

(三)创新城乡联动的活动载体。组织城乡人力资源入户调查,建成动态管理、适时刷新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形成“多点录入、全市共享”的城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城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在农村启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活动。到今年末,全市社区创建率可达85%;乡镇、村创建率分别达30%、40%,有力促进了城乡就业协调发展。

二、完善政策体系,落实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措施

(一)实行城乡统一的培训政策。对城乡所有失业人员提供43个免费培训工种,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培训机会。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见习培训。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三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4.7万人,发证量为11.03万本,超过城镇鉴定发证量的35%。依托产业优势培植10大培训品牌,形成18个转移就业品牌和12个劳务输出品牌,带动全市劳务输出30万人以上。

(二)推动就业援助向农村延伸。在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乡镇建立就业援助中心。出台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对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五包”帮扶:包技能培训、包食宿交通、包鉴定发证、包实习单位、包推荐就业。四个县级市还出台了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可选择、可衔接、可转移”的思路,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允许农民工自主选择缴费比例和参保方式。被征地农民可以选择参加“城保”或“农保”,参加农保的可享受乡镇补助、财政补贴。针对城乡劳动力流动频繁的实际,通过折算、转保、重新参保三种方式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衔接。制定实施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推行服务业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推出社会保险断保救助制度,全面实现社会保险制度无缝隙全覆盖,做到“不管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

(四)实行一视同仁的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活动,面向城乡所有创业者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组织劳动保障、科技、农业等部门联合举办创业培训班。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征集500多个创业项目免费向城乡有志创业人员推介。强化创业信贷支持,七次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启动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和创业贷款,面向城乡各类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1.15亿元,给予全额或50%贴息320万元,支持4600人自主创业,创造就业岗位2.4万个。

三、扎实狠抓推进,争取统筹城乡就业取得实效

一是落实责任,强势推动。用反映城乡统筹就业的4项指标取代原来反映城镇就业状况的3项指标,列入市政府年度三个文明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将《实施方案》分解成32项工作目标和30多个难点问题,排出序时进度,横向落实到22个部门,纵向落实到四市二区。截止11月底,已完成四分之三左右的序时任务。二是重抓调研,创新理论。对照试点要求,列出10个课题,市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也深入乡镇调研、总结试点经验。全市先后5次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形成30篇论文和经验交流材料,取得了一批紧扣泰州实际,统筹城乡就业的理论成果。三是建立制度,科学评估。出台《泰州市社会失业率调查试行办法》,将农村劳动力分为一产就业、转移就业、灵活就业三种类型,在科学界定就业与失业标准的同时,借鉴城镇登记失业制度,建立了社会失业率统计和制度。

上一篇:城乡统筹就业纵深化发展 下一篇:抓住机遇 创新突破 努力实现城乡就业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