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再造

时间:2022-10-18 03:54:20

学校课程再造

我们秉持这样的观点:学校才是课程生长的地方;我们追求这样的理想:让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焕发教师的个性。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师生的“优雅”远近闻名。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发出的感叹有着惊人的相似。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校长帅宁华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确觉得她超凡脱俗。看到她,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经亨颐先生在浙江上虞创办的白马湖中学。经过这次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学习,再一次坚定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师资建设》主编黄明超说:曾有幸参观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我竟深深被她的诗意与浪漫所感动,一直难以忘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曾为学校题写了 “生命的诗意栖息地”的题词;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也为学校题写:“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这份内涵与从容,主要源于校长刘建平引领全校师生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用科学的方法破解了高效与减负难题”所带来的结果。

整合促高效,联动促减负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在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更是基于培养“完整的人”,从“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出发,聚焦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进行学校课程再造,建立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这是教育教学向学生为本的重要回归。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及体验型课程等三类课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与体验性等基本特征。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拓展型课程由综合实践、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而来,是对基础型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包括一手硬笔好字、一身文雅气质、培养一种探究习惯、有一门兴趣爱好、具备一项健身技能,一切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验型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班队活动整合而来,包括主题体验活动及校园节文化。其中主题体验活动一至六年级分别是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等六大主题体验活动,指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等内容。

学校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其两大主要举措是:以整合重建课程结构,聚焦生命成长;以联动重建课程教学,提升生命价值。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它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联动即“联合行动”之意。

“磨课三跳”新境界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三位一体”课程中,有一节数学课《比的意义》:

师(刘贤虎):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大岁数?

生1、2、3:28岁、30岁、35岁。

师:老师今年37岁,你们10岁。根据这些信息,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老师比学生大几岁?

生2: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岁?

生3:老师的岁数是学生的几倍?

师:37和10可以相加,可以相减,可以相除,两个数相除这种关系,又叫两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比”有什么作用?

生2:什么是“比”?

生3: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比”。

……

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环环相扣的体验探究、导师引领问题解决……为课堂展示了一幅情知互动的诗意画卷。这样的课堂,从读写算的角度,或许算不上高效,但她充满了生命活力,是迸发智慧的课堂。

刘建平在数学磨课俱乐部活动中提出了“磨课三跳”主张:即跳到理论的高度思考课堂教学;跳到艺术的高度思考课堂教学;跳到生命的高度思考课堂教学。“磨课三跳”引领老师们跨入教学新境界,由此产生情知互动、诗意的课堂。

在松山湖中心小学课堂上,有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动。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把课堂生活视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强调课堂教学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还应具有人文性,应将科学、人文教育列为教学目标并加以整合。要求摒弃学生只是认知体、教学过程只是认知过程的观念,而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

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生活化强调对教材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活原型,使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经过加工的实践过程。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必须考虑如何将新的学习内容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联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生活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

教学过程活动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学校提出,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方式:将主题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前者使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生活体验。

教学关系民主化,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教学关系民主化的核心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怀和评价。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语,神态及行为营造出促使学生广泛与平等参与活动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也要让学生心目中有老师、有同学、更有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就是一个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

“体育、艺术2+1项目”

如何看待新课程以来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教育?有家长说:虚度9年,跳不会跳、唱不会唱、画不能画,周末或课后纷纷把孩子送往校外教育机构的特长班是不得已而为之。东莞市音乐学科带头人、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艺体科长于洪民老师说:唱歌课改为音乐课之后,学生处于博学无术的状态。音乐课程有三大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的重要特点。可惜大多数学者、教师被新课程“以审美为核心”所误导,对“实践性”认识不足。

教育部2011年5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学校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新课程标准与“体育、艺术2+1项目”两者看似矛盾,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很好地解决了这道难题。解困之法是整合与联动。其一,学校基础型课程,葫芦丝进音乐课堂,纸艺进美术课堂,毽球跳绳进体育课堂,让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在教学中看得见摸得着。其二,学校拓展型课程,一门兴趣爱好课程、一项健身技能课程开发,有葫芦丝、纸艺、毽球、跳绳以及舞蹈、陶艺、篮球等多种选项,与基础型课程相呼应。二(6)班学生杨岚天的妈妈在观赏了学校艺术节“追梦松山湖”文艺汇演后,当晚写了一篇日志:

今晚和自己的朋友免费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艺术大餐,很开心很激动。开心的是,我儿子学校的艺术节,几百名学生上台表演,个个都很有艺术素养;激动的是,我儿子岚天参加了两个节目的表演,其中一个是葫芦丝齐奏《竹林深处》,岚天是舞台上的几名领奏者之一。听着悠扬的葫芦丝音乐,我内心比音乐更美。演出完后,朋友问我:“我以为你儿子只会弹钢琴,原来还会吹葫芦丝,他学葫芦丝花了多少钱?”我告诉她:“他没在外面学葫芦丝,就是在学校参加了一门兴趣爱好课程。这里的学生个个都有艺术特长。”朋友很诧异,也很羡慕……

音乐老师匡芝兰说:“把音乐课、社团活动、艺术节这三项做成了一件事。平时音乐教学注重打基础,社团训练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编排节目。到艺术节时,学生上场就能大显身手了。”

写好字,学做好人

一个学生写一手钢笔好字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钢笔好字更难,这是很多学校的共同感受。但是,在松山湖中心小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写一手硬笔好字并不难”,这是刘建平校长接受《硬笔书法报》采访时说的,这也是事实。一手硬笔好字从何而来?从课程整合而来。写字课课程定位、课时规划、教学内容全是整合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或减。一手硬笔好字这门课程每天15分钟,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其定位是写字、写硬笔字,一至五年级为正楷,其中一、二年级与语文课本生字同步,与语文教学联动;六年级为行楷,与初中教学联动。写字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写字的基本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培养几个小书法家。课程内容出自整合,教学效果靠的是联动。一手硬笔好字课程的实施策略是:从我做起,整体联动。

就方法而言,先摹后临。每个字先摹后临,先一个一个字地对临,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4本教材从笔画、偏旁、结构、篇章多方面入手,形成训练体系。就过程而言,先姿势后技能。坐姿不正确,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笔姿不正确,写起字来全身抖动。“天天练”课堂上,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在平时的教学中,各个学科的老师也注重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就内容而言,先书写后写字考级。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主要书写是否规范统一、练习本是否干净整洁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展示学生练字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字积极性。就对象而言,先抓教师板书、作业批改,再要求学生。教师规范、严谨、漂亮的板书与批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练字的同时,首先强调的就是老师自己的字是否规范,是否美观。在教学时,老师的板书要做到字迹清晰、格式明了。同样,教师的批语也要做到规范、统一。就学科而言,先抓语文写字教学后天天练。写字教学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师是一手钢笔好字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就目的而言,先写好字再书法艺术。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艺术必须在写字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写好字的目的是学做好人。通过长时间训练,让学生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让他们初步掌握写字的技能。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书写技能和方法之后,再向前迈步是很容易的。

学校一手硬笔好字课程组长邱卫春说: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写字考级。通过纵向比较,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日常书写越来越好。在期末考试中,全校学生卷面分得分率都在95%以上。而毕业班的卷面得分率更是高出平均得分率十几个百分点。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事业完美结合在一起,我感到充实、快乐!2010年3月23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携基础教育司的有关领导来校视察后,对全校学生能够写一手硬笔好字给予了很高评价。

教育应该“接地气”

学校认为,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会随手捡起教室过道上的果皮纸屑,甚至自己的抽屉也乱糟糟,嘴上讲的与行为举止落差很大。学生不是不懂道理,教育应从一言一行出发,也要“接地气”。再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有则内容“小心,别伤着”一课,针对课文内容,班级有学生进教室时,被另外一个学生不小心关门碰到了头,教师常常是以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现实教育。走进松山湖中心小学,你会看到学生会捡起地上的纸屑,桌椅、抽屉都很整洁,师生们的问候是那么亲切而自然……这些现象,也许在其它学校已经司空见惯。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提出体验型课程“道行互通”。他们认为,语文、数学课是以知识为逻辑顺序的,品德课也以知识为逻辑顺序显然有问题。在这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班队活动整合为体验型课程,具体实施以班队生活的走势为序,落脚点在日常行为举止。道与行的联动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基础型课程评选“学习标兵”,拓展型课程评选“达人”,体验型课程评选“雅正之星”。每学期“雅正之星”的评比结合各个学期重点落实的学校生活三件事、爱护校园环境、文明礼仪进行。班级先推荐人选,政教处到所在班级了解该生是否随手捡起纸屑、是否抽屉整洁、是否主动问好、是否随地吐痰等,实行一票否决。虽说是日常琐事,却关乎学生的素质养成。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认为,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解决教学矛盾要有战略思维。对于学校而言,围绕教育者的问题可能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宏大的视野和整体思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启示在于: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落脚点是减负高效,最终实现学生幸福成长。

编后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提出了三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挑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的课程制度。如何克服长期以来“国家一统”的课程制度导致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课程面前的“不作为”,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校长面前的新课题。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再造,给出了解决这一新课题的答案;以校本与生本为指导思想,以整合与联动为操作要领,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学校为本,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健康成长着想,是该校长期坚持课程再造的极终目的。

上一篇:识字教学乐在其 下一篇:新班主任:不要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