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调查报告(2012)

时间:2022-10-18 12:56:22

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调查报告(2012)

摘要 本研究旨在结合问卷调查,了解中国民众在平等与特权方面的态度。受访者就支持何种平等观,贡献的边际回报是否应该递减,倾向于拥有何种影响力,以及对特权的态度等问题作出了回答。民众在平等问题上的态度普遍理性、务实,对特权问题的理解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与价值判断并重的特点。理解民众的平等观和特权观,有助于明确制度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向,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 平等 特权 问卷 实证研究 政治文化

“平等与特权观念”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在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平等与特权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传统中国怀着“天下大同”的理想,但同时,官本位等特权现象自古即是中国政治文明中的痼疾。中国人在憧憬平等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特权现象的精确感知,特权作为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深入并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平等这一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也一直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不懈追求。从库兹涅茨不平等发展曲线来看,经济增长初期的不平等是普遍规律,但随着经济继续发展,不平等的程度应随之降低。党中央在21世纪初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正是顺应这一社会规律的体现。当前,我们高度重视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公民,同时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不容忽视的是,形形的不平等和特权现象在当下中国社会依然广泛存在,相关社会事件屡屡成为新闻热点,并为公众高度关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就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问题进行一项调查研究,并希望这一研究能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是结合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来理解不平等和特权现象的。对平等观与特权观的分析,大多建立在对传统或当今社会现象和观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少。民众对平等的理解更是比较空泛,且主观色彩较浓,发泄式观点较多。然而,我们希望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了解民众对平等和特权问题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寻找不平等和特权现象的深层原因。比如,影响一个人特权大小的因素,除了他拥有的政治权力的大小外,还包括其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等。其中,政治文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思维中公私利益的界限,对特权的容忍程度等等。

第二,体现中国国情,深入、务实地了解民众看法。结合当下中国话语体系和政治语境,我们将特权定义为:政治权力拥有者使用那些为行使权力而在政治体系内分配的资源;这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政治地位较低者所能享受的水平;对资源的使用在实际中是否的确以行使权力为目的,取决于使用者自己的解释,而未被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者,相关规定在较长时间内都不可能改变或没有改变的机会,因此使用者根本无需做出解释。

第三,调研应具有理论性。调查涉及的概念清晰而不宽泛;问卷题目的选择和统计内容等建立在相应理论的基础之上。

第四,调研结果对于制度设计和决策应具有启发意义。以往,中外学者们已经对平等与特权观念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果的实证研究。例如,Yun-han Chu 和Yu-tzung Chang在1993年~1994年进行了一项中国政治文化调查,涉及对民主价值的支持,主要考察受访者是否支持平等。①谢宇在《认识中国的不平等》②一文中证明了中国人普遍接受官方关于不平等是经济发展的代价这一论调。台湾大学的东亚民主动态调查虽然与政治文化有关,但涉及平等观的内容较少。③这些调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国民众的平等观,但所涉及的平等概念比较空泛,从中难以看到民众更深层次的看法。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这次调查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的不平等问题能有所助益,唤起更多从实证角度对不平等现象或政治文化进行的分析,引发学界、政界、媒体和民众的更广泛讨论。本次调查由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实施,调查过程自2012年8月23日始,至2012年9月7日止,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纸质抽样、网络调查平台等多种渠道,共回收有效问卷1063份;并针对问卷中的部分重点问题,联合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进行调查,总参与人数近16000人。调查内容包括六个部分:一、民众对不平等现象和影响力的认知和评价;二、民众对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态度;三、民众对分配的边际回报的观点;四、民众对特权危害的认知;五、民众对特权问题的态度及思考角度;六、人口统计学变量。我们在保证受访者身份多样化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实证研究成果

一、民众普遍能够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看待平等和特权问题,但偏向保守,较多受访者偏好于拥有对规则、制度的影响力。调查发现,有85.7%的人认为“不平等会永远存在”;有高达60.2%的受访者认为不平等“对于社会发展是必需的”,换句话说,六成以上民众可以理性看待并接纳不平等。25.5%的人一方面认为不平等现象会永远存在,另一方面主张不平等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不利,因而应该被消除。受访者的性别、阶层、收入、家庭背景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此没有影响。

特权,主要指依附于政治权力而衍生的特殊优势和特殊权利。我们希望了解,当民众对特权感到不满时,到底是对特权本身不满,还是对权力(即获得特权的基础)感到不满。调查发现,高达81.1%的民众表示“权力有大有小,很正常,我只是不容忍利用特权侵占公共资源”,即认为影响力的大小不应成为不满的理由,但却无法认同特权的存在;仅10.4%的民众对权力的不平等感到不满;另有8.5%的民众选择“别人权力比我大,还享受特权,这些我都能坦然接受,没有任何不满”。学历的高低对选项几乎没有影响(列联系数=0.14),出身为底层、中层、上层家庭对选项也无显著影响(列联系数=0.15);阶层对选项有着微弱的影响(列联系数=0.2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更倾向于对特权、而非对权力不平等感到不满。

上一篇:话语体系构建之首要:明确核心目标 下一篇:从哈利·波特说西方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