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横位助产手术87例分析

时间:2022-10-17 02:32:49

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横位助产手术87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94-02

横位难产是基层医院产科急诊之一,要求快速、安全、易行的麻醉,使手术能尽快施行。2008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进行内倒转术48例(成功47例)、毁胎术39例,有效地减少了非产道性难产的剖宫产。现报告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7例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39岁,平均24岁。其中有死胎42例,忽略性横位19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脐带脱垂及复合先露各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l例。

1.2麻醉方法

1.2.1术前准备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备麻醉机与气管插管用具;开放静脉保证输注通畅;吸氧。

1.2.2麻醉用药选用安神止痛合剂、氯胺酮、肌松剂静脉复合麻醉。诱导以氟度或氟度非合剂1~2剂静脉缓注(氟哌啶2.5mg、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为1剂),10分钟左右入睡;再给氯胺酮0.5~lmg/kg、肌安松2~4mg/次,静脉缓注,数分钟即可开始手术。需加深麻醉时可追加氯胺酮和肌安松上述量的l/4~1/2。疑为饱胃者可先使用1%地卡因喉头喷雾,安定10~20mg静脉缓注,慢诱导气管插管。

1.2.3术中管理除常规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外,需认真进行呼吸管理,常规面罩给氧辅助呼吸,保证良好通气。术中有83例保持自主呼吸,4例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术毕前未追加用药者呼之能醒有74例(85%),87例均无麻醉并发症。我院1979年前这类手术用乙醚开放点滴法麻醉,曾发生呛咳、呕吐、屏气、喉痉挛,用此法麻醉后,无上述现象。

1.2.4麻醉效果评定

I级(优)术者手能深入宫腔,病人无刺激反应,手术顺利。Ⅱ级(良)术者手能顺利进入宫腔,病人对刺激反应轻微,手术顺利。Ⅲ级(尚可)术者手能进入宫腔,但时有紧缩感,需加大肌松剂用量与加深麻醉,在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下完成手术。Ⅳ级(差)需改用其他麻醉。

1.3手术种类及指征内倒转术48例(含改剖宫产1例)、毁胎术39例。无头盆不称,宫口开全、破膜不久者可行紧急内倒转术,死胎横位也可行内倒转术娩出。若有头盆不称,且胎儿已死可行毁胎术。存在宫颈水肿、宫口未开全、羊水流尽或同时有感染存在、相对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及阴道瘢痕坚韧等,应视为禁忌。

1.4麻醉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平均30分钟(10~80分钟)。48例内倒转术,成功47例,1例因羊水流尽内倒转困难改剖宫产。麻醉效果评为I,Ⅱ级有80例,Ⅲ级有7例,Ⅳ级0。毁胎术中并发宫颈轻度损伤2例。内倒转术成功的47例中,死胎3例;胎儿窘迫6例,娩出后呼吸复苏均成功;余38个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均大于7分。87例产妇术中呼吸循环基本稳定。

2讨论

横位是对母婴最不利的异常胎位,如临产后未及时发现,则随产程进展,肩胛进入盆腔,胎头及臀部被阻于骨盆入口上方,成为忽略性横位,出现病理缩复环,产程延长,如不及时恰当处理,终将发生子宫破裂,胎儿死亡,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其处理方案有内倒转术、毁胎术及剖宫产术3种,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横位时阴道助产术的特点为:①子宫下段肌肉薄,胎儿肩胸深嵌于盆腔内,阴道操作易致子宫破裂;②手术时间短;③为急诊手术,需迅速进行。故手术需在诱导快、持续时间短、镇痛、肌松的麻醉下进行。因脊髓麻醉需在弯腰屈膝下穿刺,此时产妇多感不适,且耗时长,术中血压波动大,故多年沿用乙醚吸入全麻。近些年来因乙醚的污染和保管问题,此药已被淘汰,代之以全身麻醉加肌松剂。

3年来我们应用静脉复合麻醉,较好地完成了横位助产手术,未发生子宫破裂,亦无麻醉并发症。体会到本麻醉方法有以下优点。①诱导时间短;一般注入氯胺酮后可迅速施术,使产妇很快脱离危险状态。②麻醉持续时间短:氯胺酮为快速短效,静脉给药约维

持15~30分钟,一般情况下一次用量即可完成手术。③安全:氯胺酮虽可透过胎盘,但对胎儿和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无影响,人工合成的弱去极化肌松剂肌安松用量小,仅为呼吸抑制量的1/3,分子量约6000,很少通过胎盘,对胎儿无甚影响。度冷丁有抑制胎儿呼吸作用,应在胎儿娩出前15―30分钟使用,如超过此时间仍未娩出,就有抑制呼吸的危险,因此用氟度或氟度非合剂,度冷丁用量较小,副作用亦明显减少,故较安全。

本静脉复合麻醉虽无绝对禁忌证,但高血压及青光眼患者应慎用。对产程过长、产妇衰竭及血容量不足者,少用或不用氟哌啶,以防血压下降。术前4小时曾进食者应予气管插管,避免误吸。术后应去枕侧卧6小时,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产科的观察与处理仍应常规进行不怠。

上一篇:4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体会 下一篇:儿童急性中毒18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