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

时间:2022-10-15 11:58:15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

委婉语的起源和定义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源自禁忌。在许多社会里,由于文化、宗教、政治、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人们要回避许多事物,不能从事许多行为,这些就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禁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由于它们的名称也不能提及,因此逐步发展成为语言禁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又无法完全回避它们。这时候,人们只好以其它语言表达方式间接地代替它们。这些替代语言表达手段即委婉语。

委婉语的英文是euphemism,源于古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well或sounding well;词根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s of good omen”(吉利之语)或“good speech”(优雅的说法)。因此,牛津高级词典将委婉语解释为“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听起来顺耳的、委婉有礼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example of the use of pleasant,mild of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

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是人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为了信息的顺利传播而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委婉语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1979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可查到的有关委婉语研究的学术论文731篇),然而不论是新闻学,还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的两大分支),关于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研究却寥寥可数(仅《报刊英语中的委婉语论略》(王苏春)一文)。其实,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比比皆是。根据使用者的目的,我们可以将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分为:利他、泛利、利己三类。

1.利他委婉语:所谓利他委婉语,是为了对方及和对方关系密切的人或组织的利益,顾及他们的面子而使用的一类委婉语。

如学校老师为了让学生及家长在心理上能够承受,用a bit slow(反应有点慢)代替stupid(愚蠢),用need help(需要帮助)代替cheat in the exam(考试作弊),用should devote more diligently to study(学习应该再努力些)代替lazy(懒惰)等。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存在一些“威胁面子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ion),因此为了顾及被报道对象的面子,委婉语成了经常被采用的策略,如:

Nixon's proposals have been hailed as sound if not original. But this appraisal of his own stewardship sometimes seems more generous than candid.① (尼克松的建议虽说不上有创见,但有说服力;他对自己领导功绩的评估似乎是大方的成分多于坦率的成分。)

该句子中generous的意思是“大方的、慷慨的”,用在这里委婉地指总统本人言过其实、不谦虚。

经济报道中,记者用来表述“失业”的词不是“made redundant”(闲置),而是“outplaced”(外置);而你也不是因为董事会无力竞争以至失败而“outplaced”,而是公司为了市场地位而“rightsized”或“rationalized”(为正常规模而裁员)。

再如,商业报道中常见的compact car,其实仅相当于欧洲的small car(小型车),而subcompact car甚至比欧洲的small car还要小。可是用compact,subcompact替代small,舍弃了后者可能包含的廉价、劣质的联想意义,而强调了车型的紧凑、精巧、美观等有利因素,因而使该车的生产商以及阅读该报道的潜在购车者从中找到心理安慰。

此外,新闻英语中的利他委婉语还大量体现在对职业的美称上。任何一种工作,在媒体报道中都成为了profession(职业)。即使最平凡、最简单的工作也尽量使用与高技术、高智能有关的词语。例如:trash collector(拾垃圾者)被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或者environment engineer(环卫工程师);gardener(花匠)变成了landscape architect(风景建筑师);servant(佣人)是domestic engineer(家务工程师);而aisle manager(通道经理),指的不过是商场巡视员而已。将地位低微、受人歧视的职业通过往上类比,从而避免了被报道对象的面子受损,优化了传受环境。②

2.泛利委婉语:是为了使听者觉得悦耳、言者显得文雅的委婉语。与利他委婉语只是单纯的为了照顾被涉及人的面子和尊严不同的是,泛利委婉语还受“求雅原则”的支配。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禁忌话题或字眼,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媒体在报道时,往往会顾虑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尽量使用文雅、隐晦的字眼。如:

Last week it introduced toute lo France to a lovely young woman named Mazarine who is,according to journalist and author Philippe Alexdre,Mitterand's 20-year-old enfant d'amour (上个星期,法国人民认识了一位名叫Mazarine的年轻的可爱女性。按照记者兼作家Philippe Alexadre的说法,该女士是密特朗年仅20岁的私生女)。(Time)

该句中的法语单词enfant d'amour其实就是“私生子”的意思,等于英语中的illegitimate child。堂堂法国总统有一私生女儿,即使是在浪漫的法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不用说观点各异的英语读者了。因此,此处用了较含蓄、性质较轻的外来语,既显得文雅,又正好表达了不便直言的事情。

3.利己委婉语:是讲话人为了自己所在团体的利益而说的口是心非的话。如新闻报道中的“战争委婉语”和“水门事件”委婉语等。

媒体在报道战争时,惯常使用的办法是用模糊特定的概念,淡化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嫌恶,掩饰战争目的,以免激起公众的反战情绪。因此军事演习中炸弹、炮弹、导弹造成的平民伤亡(civilian casualties)是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美军误击英军,是friendly fire(友善开火);明明是对伊拉克动武,却避而不用诸如at war(战争)、attack(攻击)等字眼,而用disarm Iraq(解除伊拉克武装),或是对伊拉克采取了pre-emptive action(先发制人的行动);至于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失利,那一定是an adjustment of the front(战线调整)。③

所谓“水门事件”委婉语是指英文中用来替代scandal(丑闻)一词的后缀:-gate。1972年轰动美国内外的水门事件后,Watergate一词可用来指任何类似的政治事件或大的丑闻。此后,几乎凡是丑闻都用-gate,而不像以前那样直接使用affair或scandal。如debategate (辩论丑闻:1980年里根和卡特两位总统进行最后一次电视竞选辩论前,里根的竞选班子得到了一份卡特如何和里根进行辩论的文本,从而使里根在这次关系重大的辩论中占了上风)、Koreagate(韩国丑闻:指韩国一商人收买美国议员而震惊美国国会的事件)、以及Monicagate(莫尼卡丑闻:指莱温斯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桃色事件)等④。

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目的

新闻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因此语言必须清晰明白、意义明确,防止歧义。然而委婉语的主要构成方式却是迂回陈述(circumlocution)、低调说法、模糊语言等等,那么为什么委婉语还能在要求语言“清晰明确”的新闻报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语言形式一般都为具体的功能服务”。新闻英语中,利他委婉语和泛利委婉语都是为了使传播者的语言显得礼貌、得体,从而受众可以更好地接受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利己委婉语则是“掩盖”――用华丽而又漂亮的“好听话”来掩盖事实真相,或掩饰传播者或传播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尴尬处境。

Leech在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礼貌原则及准则。Leech认为交际双方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就要做到礼貌。礼貌是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威胁的意图的表达,即为自己和听话人面子的需要所作的努力。Leech曾就礼貌提出过六条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同情准则、赞同准则⑤。他的礼貌准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即“尽力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尽力扩大礼貌的表达”。

利他委婉语和泛利委婉语都遵循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尽量缩小或避免对他人的贬损,惠及受众,从而使得所传播的信息更顺畅地抵达受众。此外,新闻报道是一种大众传播,传播者要特别顾及传播机构的尊严和自身的地位,因而会努力将信息编码成文雅、体面的形式,这体现了泛利委婉语的“求雅原则”。

然而新闻英语中最大量存在的还是利己委婉语,这一方面是因为媒体代表着一定的利益集团,因此常常屈从于利益集团的影响。据1973年The New York Times说,美国某政府部门下了一道公文,叫人们在谈论美国经济的正式文件中,以后不要再用poverty(贫穷)一词,而应该用low-income(低收入)来代替。因此媒体关于“贫穷”的词汇多是委婉、曲折的needy(有需要的),underprivileged(没有享受特权的),disadvantaged(处于弱势地位的)等;总统也往往能影响媒体报道的措辞:如1983年,美国派武装部队入侵格林纳达。美国总统里根对新闻记者经常使用invasion(入侵)一词十分恼火,要求媒体报道多用rescue mission (营救使命)来替换。

利己委婉语大量存在于新闻英语中的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媒体中充斥着大量的官方语言。官方英语往往故弄玄虚,隐晦含混、官腔十足、虚伪欺诈。在官方英语中,“未完成”不用简洁的表达not yet finished,偏说成为in the early state of finalization(在事情完成的早期阶段);“隐瞒真相”(withhold the truth)被说成“对事实保持审慎”(be economical with the truth);“教育税”(Educational Levy)被美化成“高等教育捐赠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窃听”(wire trapping)在官方文书中是雅致的“技术监视”(technical surveillance),似乎还嫌不够委婉,报纸将这个词组倒转过来,用其缩略语合成了一个新词sutech (即把第二个字的字头 su与第一个字的字头tech合成一词),以指代“窃听”(wire trapping)。这些词语的使用,无形中掩盖了事实,因此难怪有人把委婉语称为cosmetic word(化妆词汇)。

注释:

① 周学艺编著:《英美报刊文章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69页

②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③ 张拥政:委婉岂能掩罪恶,光明日报 1999-06-02 (4)

④ 吴越民:英语新闻词义与文化因素,《青年记者》,2005年第3期,第73页

⑤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第174页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上一篇:《中国财富》招聘记者编辑笔试考题 下一篇:美目盼兮话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