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成绩信息的分析与挖掘

时间:2022-10-15 08:20:26

高校学生成绩信息的分析与挖掘

摘要:依据教学管理精细化思想,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成绩信息管理普遍存在的“三个不够、三个缺失”,提出了高校学生成绩信息统计挖掘的新理念,分析了成绩管理应有的三个环节以及信息分析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指导作用,研究了成绩分析的方法体系,给出了“五个层次、四类课程、三种方法”统计分析方案,形成了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成绩管理;分析挖掘;信息反馈;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蕾(1982-),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17-02

学生成绩是教学效果的测量和学习质量的记录。学生成绩数据蕴藏着大量信息,其分析挖掘对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管理的内涵理解不深,重视不足,研究不够,“只记载,不分析,无反馈”情况普遍存在,是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是质量管理体系亟待弥补的缺陷。有感于此,本文以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应有的作用和必要的环节分析入手,提出了学生成绩信息统计挖掘的理念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旨在引起我国高校对学生成绩信息分析的重视,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强化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一、高校成绩管理的重要作用

谈到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登录与记载,而对于学生成绩的作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学籍和毕业资格审查。应该说,这是对学生成绩管理丰富内涵的狭义或片面理解。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成绩信息至少应该体现四个作用:一是作为取得学分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二是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治学态度的尺度;三是反映学习风气与学习效果;四是反映课程实施与课程目标存在的偏差。以上四个作用决定了学生成绩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审查登录。管理者对教师提交的课程成绩进行规范性及完备性审查,并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二是统计分析。依据一定目的,从不同角度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成绩信息中隐含的教学内容、考试方法、命题水平、学风建设等问题。三是及时反馈。将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师或学生,不断修正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学生成绩的分析评价应该成为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环节。其原因在于:在学校层面,通过学生成绩分析,教学管理层可以直观了解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和主要问题,增强教学决策的依据性和科学性。在系部层面,可以依据成绩分析结果,对不及格率偏高等典型问题进行研究、检查与督导,增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师层面,根据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审视命题质量,实现教学的“反馈—矫正”过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层面,一是学工部门可以了解学风状况,有效进行激励与引导;二是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状况的了解,优化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校成绩管理的主要问题

依据学生成绩管理的作用与内涵,反观我国高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三个不够”和“三个缺失”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环节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的“仅记载,不分析,无反馈”粗放式管理。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研究成果大多为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对学生成绩管理的丰富内涵认识不够,对成绩分析重视不足,存在提交成绩就意味着教学工作结束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成绩分析尚未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绩信息统计分析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尚未发挥,属于学生成绩信息资源的浪费。

二是方法研究不够,多维分析缺失。目前,尽管有些高校开展了课程考试相关分析,但仅限于由任课教师(或命题人)完成的单门课程的试卷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命题分析多,教学分析少;强调学风多,反思自身少;分析指标单一,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整体情况,无法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成绩的整体性、历史性、比较性分析,分析原因,为教学决策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是信息利用不够,反馈机制缺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流程一般为:教学过程—考试阅卷—成绩登录,学生成绩仅用于课程学分、学籍资格、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等审查,属于开环管理模式。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学生成绩信息分析与反馈机制,导致管理者不了解整体教学情况,管理决策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教学单位不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教学改革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学习效果缺乏整体把握,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目标的调整缺乏依据。

三、改革成绩管理的基本方法

1.树立成绩管理的新型理念

高等学校应该注重研究并不断丰富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内涵,充分认识学生成绩分析对质量评价、教学决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将学生成绩管理从“仅记载、无分析,不反馈”转变为“有记载、有分析、重挖掘、强反馈”。一是要开展相关研究,制定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流程,形成科学的统计、分析、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过程—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信息反馈—改进提升的“反馈、矫正”闭环管理模式。二是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通过教育测量理论和统计方法培训,使主动分析、客观分析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成绩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度。三是把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之中,使学生成绩分析结果成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成为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的重要内容。

2.研究成绩分析的方法体系

高校学生考试成绩数据作为众多课程教学结果的测量依据,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其数据统计的分析与挖掘不能仅限于由教师完成的单门课程,应当从整体性、层次性、比较性、典型性多种目的出发,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成绩分析方法体系,从而为教学管理与质量督导提供全面的、可信度高的信息。为此,笔者提出了“五个层次、四类课程、三种方法”的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方案。

“五个层次”是指把成绩统计分析分为学生个体、教师、班级、专业、学校五个层次,信息分析的综合性依次递增。其中,学生层次成绩分析由学生个人完成,每学期开学向班主任提交上学期学习成绩分析报告,旨在通过个人成绩分析,掌握自身学习状况,学习进步者可以提高自信,学习落后者可以分析原因,调节方法,避免掉队;教师层次成绩分析由任课教师完成,分析报告在学生成绩登录一周内提交给教研室主任,分析报告中除传统内容外,要求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内容不少于一定篇幅,旨在促进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班级成绩分析由班主任完成,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后进学生,及时促进帮扶;专业层次成绩分析由专业负责人组织,由教学秘书完成,旨在研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分析课程实施与目标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对课程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对个别教师加强督导;学校层次成绩分析由教务处完成,重在全校学期课程整体分析、按教学单位进行分析、典型情况专项分析(如成绩分布严重偏态)等,旨在既把握学校整体教学状况,又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强化管理。五个层次的成绩分析,可以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所有参与者对教学结果的关注度,促进齐抓共管、教书育人合力的形成。

“四类课程”是指为了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确保基本质量,把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四种类型,信息分析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必须学好的课程,要求五个层面从不同角度进行重点详细分析,注重成绩分布与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等因素的关联性,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成绩分析重在研究专业基础课学习质量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为调整相关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提供依据;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达到专业基本要求后根据个人志趣选修的课程,其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前期专业平台课程对后期选修课程的支撑度,检测学生课程选修的科学性;公共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其成绩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积极性。

“三种方法”是指学生成绩分析要改革目前通用的简单方式,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度挖掘学生成绩信息蕴含的各种教学问题。

一是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对个体学生、某个班级、某门课程、典型教师等连续若干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其中,学生成绩纵向分析一般由学生本人进行,但对于进入学业预警状态或留级的学生,班主任要对其学习成绩进行重点分析,了解其学习进步情况,避免这些学生自暴自弃;班级成绩纵向分析旨在通过全班成绩随学业进程的变化(如平均分数、不及格率等)了解班级学风情况;课程成绩纵向分析旨在评估课程教学效果以及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等。如:某门课程连续数年考试成绩分布不合理,则提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命题质量分析;典型教师分析是指对于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偏高的任课教师,除了分析本学期任课成绩外,还要对其近年担任的课程进行统计分析,若连年存在上述问题,则要对该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命题水平提出质疑。

二是横向分析。横向分析主要指对相同课程不同教师任课、相同课程不同班级学生、学期内同一教师担任的不同课程等情况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相同课程、统一命题、不同教师任课的学生成绩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对于所任班级学生成绩明显偏低的教师,则要分析问题和原因,促进其主动改进;相同课程不同班级的成绩分析,可以客观反映班级学风情况,为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提供依据,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动力以及班主任的责任心;对学期内同一教师担任的不同课程情况,通过所任课程考试成绩的横向分析,可以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有的放矢进行督导。如:某些任课教师担任的所有课程成绩都偏低,则说明对教学效果把握不够,教学目标偏离较大或命题不科学。

三是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指学生高考成绩与毕业成绩对比、学生来源对比、录取批次对比、留级生留级前后对比、试卷来源对比等。如:高考成绩与毕业成绩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两者的不对应性,查找问题原因,调整培养方案。如南京工程学院对大学英语成绩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非随学业时间而提升,因高考惯性作用,大一时达到较高水平,此后持平甚至下降。原因是高考压力的惯性,反复的枯燥语法讲解使学生兴趣下降等。为此,学校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改革,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教学和强化应用两个阶段,基础教学以通过四级考试为标准,允许提前(一年级或入学)参加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免修大学英语并进入强化应用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修读工程翻译、口语、六级强化、第二外语等课程,显著提高了学生兴趣与应用能力。学生来源对比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成绩,了解生源地基础教育的差异,为招生指标投放提供依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习提供特殊帮助。录取批次对比旨在通过对普招、单招、专升本、艺术类、国际合作办学等不同录取批次学生某些相同课程的成绩分析,掌握学生基础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实行分类教学,强化个别指导。试卷来源对比是指对个人命题、集体命题、试卷库命题不同来源的试卷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估命题质量与水平,为实施考试方法改革提供依据。

3.强化分析结果的反馈作用

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学生成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提升质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信息顺畅、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并调整解决。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成绩分析实施细则和反馈流程,使学生成绩分析评估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成为各级各层的必要工作和考核、晋升、评优的必要指标。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学校要研究成绩分析的技术方法,加强相关人员,尤其是教学秘书、班主任的技术培训,使各个层次的分析人员掌握规定方法,研究新的方法,提高成绩分析的客观性和信息反馈的真实性。三是明确反馈通道。学校要规定成绩信息反馈时间、反馈内容以及反馈范围,通过教务处成绩信息定期、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信息对接、教研室同行信息互通等机制的建立,确保信息的及时反馈。四是加强检查督导。每学期初,学校要组织成绩信息统计分析工作检查,检查组应由学校质量管理人员、教务处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以便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提升的今天,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学生成绩信息内涵的丰富性和成绩分析对教学工作的反馈作用,学生成绩管理不应仅仅是数据登录与查询,而应该成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必要环节。构建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的学生成绩分析方法体系和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关注学生成绩、深度分析挖掘、主动查找原因、积极改进提升的意识与氛围,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上一篇:参芪平胃饮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好 下一篇:脂溢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