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时间:2022-10-14 09:11:58

文化强国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真汲取中外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文化强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32 ― 02

党的十报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壮丽画卷,而文化繁荣就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同志曾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2〕在看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3〕在他看来,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同志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指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他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同志意味深长地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同志看来,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他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5〕

十六大以来,我党高度强调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至今已经10年,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这是一项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和理论创新工程。2004年4月27至28日,中央召开工程工作会议,标志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教材体系。2005年5月8日,、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高校思政课“05方案”从此正式启动,充分反映了我党面临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时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同时也体现了我党对青年一代成长的高度关心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学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知识是由当代大学生首先接受、理解并认同,然后直接或间接地扩展到周围人群,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作为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载体,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奋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风貌、积极乐观的人生取向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群。为此,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同时,创新是文化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在大学这个追求真理、传播知识的海洋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起高瞻远瞩、敏锐判断的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当代大学生只有刻苦学习,认真汲取中外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用全人类的智慧来武装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为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基于3G和Android的建筑施工安监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FPGA的刷卡拍照考勤系统硬件设计